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争吵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争吵](https://img.taocdn.com/s3/m/208b4eb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8.png)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争吵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争吵现象,并提供一些解决争吵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争吵现象的产生原因在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争吵现象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之间的个性冲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些因素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个性冲突,从而产生争吵现象。
2. 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学生之间的文化课成绩是学生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语文课堂上,一些学生可能因为竞争压力太大,而有了争吵。
3. 教学方式不当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老师采用的是单一的、死板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体验的培养,就很容易产生争吵现象。
比如老师讲解过程单调、板滞,让学生无法感受到思想内涵,导致学生不够投入,从而争吵。
争吵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争吵现象对学生、老师、教学过程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学生会对语文课程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教师难以发挥应有的力量,导致教学进程受到阻碍。
•教学氛围受到破坏,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解决争吵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地解决争吵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1. 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元素,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可以吸引学生的一些感官刺激,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少争吵的产生。
2. 培养积极向上心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发现和弘扬学生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加强对教学的热爱,减少争吵的产生。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学生们保持联系。
如果学生之间有了争吵,可以通过私下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问题的本质,为他们提供一个通畅的、公正的处理渠道,减少争吵的产生。
总结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争吵现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为了减少争吵,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https://img.taocdn.com/s3/m/ea1a4d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4.png)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一、教学内容:课文名称:《倔强的小红军》课文类型:记叙文课文内容:讲述了小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工作任务,体现了小红军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小红军的生活与工作条件。
(2)掌握小红军顽强拼搏、勇敢坚守、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
(3)理解词语“草草”的意思。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提高语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坚忍不拔的品质,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爱校、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2)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和伟大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及要点把握。
2、难点: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以“谁是小红军”为线索,通过师生互问等方式反复追问,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2)读一些有关小红军的故事,如《红军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让学生体验小红军的特别经历和精神品质。
2、讲授:(1)短文阅读:让学生前一段时间自行预习本篇短文,体会全文大意,并用简洁词语或简短句子来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2)重点分析:从情节、语言、角色等几个方面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了解小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任务的勇敢和坚韧不拔。
3、操作:(1)情境再现: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再现,如结合图片、音乐等,让学生体验小红军艰苦而又坚定的生活与工作。
(2)感悟体验:通过个人陈述、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红军的精神品质进行深入思考,展开自我内省和深刻体验。
4、巩固:(1)语文手抄报、绘画作品,以小红军精神品质为主题,展现学生对品质的体悟和理解。
(2)课外任务:安排学生阅读有关小红军的文章、短篇小说、歌曲、影视等,通过文化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六、板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精神品质:坚韧、勇敢、拼搏、不怕困难七、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小红军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艰苦苦中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爱国意识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是对学校教育创新和师资培训的质量的一次尝试。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泽征尔的判断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泽征尔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0df7dc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a.png)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泽征尔的判断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小泽征尔的成长经历和音乐成就;2.能够以《小泽征尔的音乐之旅》为素材,理解并运用“判断”这一语文语言功能;3.能够通过吟诵、阅读和讨论等方式,体验和表达对小泽征尔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泽征尔的成长经历和音乐成就;2.理解并运用“判断”这一语文语言功能;3.表达对小泽征尔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运用“判断”这一语文语言功能;2.表达对小泽征尔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与学生互相问候;2.观看小泽征尔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环节1.小泽征尔的成长经历和音乐成就:1.播放《小泽征尔的音乐之旅》片段,了解小泽征尔在音乐之路上经历了什么;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泽征尔的成长经历及音乐成就,并以此为素材,进行阅读、拼音排版、出版物装帧等活动;2.“判断”这一语文语言功能:1.请学生通读文章,找出自己认为有意思或者想判断的内容;2.分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每个小组整理成语言或是图片展示在课堂上;3.整个班级共同讨论、辩论,并理解和运用“判断”的语文语言功能;3.表达对小泽征尔的情感和态度:1.学生可自由发挥,创作诗歌、文章、图画等表达自己对小泽征尔的情感和态度;2.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评议。
3. 总结环节1.教师总结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2.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这堂课学到的新知识、思考和感受,并作出个人总结。
五、课后作业1.完成本节课的“判断”练习;2.创作一篇短文,写出自己对小泽征尔的情感和态度;3.进行音乐欣赏,了解更多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资料1.小泽征尔的音乐之旅视频片段;2.有关小泽征尔的相关书籍和图片。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包括积极性、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2.作品评选(包括自己的作品和他人作品的评议);3.知识体系理解情况。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牛郎织女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牛郎织女](https://img.taocdn.com/s3/m/562782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c.png)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牛郎织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能够正确理解文本,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型和语言形式;
3、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说话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2、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和词组。
三、教学难点:
1、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词组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注意掌握语音、语调和语言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热身导入
1、播放一段与牛郎织女相关的音乐,如《牛郎织女》或《我问白云归》等。
2、师生共同讨论、回忆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鼓励学生踏实、细心地学习,掌握核心内容。
第二步:阅读训练
1、给学生分发课本,让他们阅读课文;
2、带领学生审视文章,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和句子,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
3、指导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一些读后练习,比如填空、选择题或是口头组合等。
第三步:语言输出
1、让学生自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既可以口述,也可以发表短文。
2、教师作为听众,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讲述能力,给出建议和指导。
第四步:学以致用
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完成相关的作文。
2、教师提供一些例子,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和相关语言形式为核心,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和输出练习,以达到增强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aa4e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9.png)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仿写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英勇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热爱祖国、勇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教学难点2.1体会林则徐的英勇无畏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出生字词,自主查阅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则徐英勇事迹的认识。
5.课堂练习5.1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锻炼表达能力。
5.2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习效果。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1.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课文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拓展作业2.1学生收集关于林则徐的其他英雄事迹,进行分享。
2.2学生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对林则徐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3c8ef91055270722192ef796.png)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毛家九义校代永刚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2、浏览“单元导读”: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4、学习本课生字词: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识惜”的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识惜”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926a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1.png)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识惜”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识惜,以及了解它的重要性。
同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终,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识惜”,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课程背景介绍教师应该介绍一下“识惜”的概念。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识惜”,其实是一个包含许多方面的概念。
这些方面包括珍惜自己的生命、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感激、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环境。
2.识惜小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识惜。
例如,讲述一个人在战争中经历的故事,他学会了珍惜每一天的生活。
或讲述一个生活拮据的人成为富豪后,更加珍惜自己每一分钱的故事。
这些小故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识惜”是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3.生活实践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来培养学生学会识惜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回忆一些平常经常发生的小事,例如妈妈做的好吃的、朋友的帮助等等,从而让他们感激生活中的点滴。
或者,让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里的环境,了解环境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更加珍惜环境。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问答法教师要掌握启发式问答法。
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识惜”。
例如,“你第一次学会珍惜生命是什么时候?”、“你觉得珍惜环境对你的生命和健康有哪些好处?”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
2.朗读法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的必要手段。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相关的资料,增强他们的语感和语音模式。
3.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例如《阿Q正传》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识惜”。
四.总结在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激态度。
通过启发式问答、朗读、课外阅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识惜”的概念,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62766b1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4.png)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新部编本,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大自然的语言》。
内容包括: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和《大自然的声音》,以及相关语文园地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学会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自然的语言。
2. 课文学习:b.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c.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d.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3. 例题讲解: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4.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段描绘秋天的文字,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2. 生字词:落叶、金黄、丰收、硕果、凉爽、秋风、菊花、雁南飞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秋天的景象”为主题,写一篇描绘秋天的短文。
2. 答案示例:秋天来了,树叶换上了金黄色的衣服,大地变得五彩斑斓。
丰收的季节,稻谷笑弯了腰,硕果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
秋风送爽,吹走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凉爽的气息。
菊花盛开,五彩缤纷,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大雁南飞,告诉我们冬天即将来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掌握课文内容,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带三维目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带三维目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fb7010b52acfc789ebc948.png)
1 绿叶的梦教学内容:1 绿叶的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4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
掌握11各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对树叶产生那么大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说说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主要教法:讲读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2.师述:是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对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
2.教师配上音乐,边出示相关课文内容的课件,边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清楚生字词的读音。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4.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
如“汇”字:“汇”字的最后一个笔画“竖折”不能写成“竖、横”两画。
三、表情朗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
3.播放配乐,齐读课文。
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f327c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c.png)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掌握本课12个生字;掌握“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庞大、危险”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段(2-6):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第三段(7):写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意思,并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进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荫路上)(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麻雀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麻雀](https://img.taocdn.com/s3/m/ae4b2d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1.png)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麻雀一、教学目标1.了解麻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了解四季麻雀的生活状态和变化。
3.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麻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了解四季麻雀的生活状态和变化。
三、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四季麻雀》、课件、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生学习手册、铅笔、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麻雀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麻雀是什么样的小动物吗?”2. 学习了解麻雀(2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麻雀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麻雀的外貌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麻雀的生活习性,如栖息地、食物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麻雀是独居还是群居?为什么?•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一段麻雀的视频或图片,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内容。
3. 学习四季麻雀的生活变化(30分钟)•通过课文《四季麻雀》的阅读,在课件上使用图片和文字为学生呈现四季麻雀的生活状态和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四季麻雀在不同季节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学生个别作业:观察一周内的天气和环境变化,并记录麻雀的活动变化。
4.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总结四季麻雀的生活状态和变化,并观察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强调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保护行动。
5. 课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纸,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视频、图片和课文阅读,让学生了解了麻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及四季麻雀的生活状态和变化。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保护小动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明白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麻雀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麻雀](https://img.taocdn.com/s3/m/573a80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e.png)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麻雀课型:新授课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课时:第一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念出和认识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和常用词汇。
2.能正确朗读句子并理解其基本含义。
3.能讲述本课的基本内容及课文的含义。
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
2.短文的朗读及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1.课前准备一些麻雀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麻雀吗?麻雀长得什么样子?在哪里能看到麻雀?”二、新课呈现(10分钟)1.朗读课文:《麻雀》2.学生注视篇幅、颜色、插图等,简要介绍课文大意:本文主要描述了麻雀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种常见的鸟类。
3.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本文的生字、并讨论麻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放映麻雀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种可爱的小鸟。
三、核心授课(30分钟)1.生字认读:翻开教材,让学生认读文中的生字,并带着学生快速朗读标有音标的生字。
2.小组讨论:按照班内小组划分,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并总结麻雀的基本特点和习性,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课文内容再现:教师与学生一起重读文章,并和学生一一讨论和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快速反应游戏:学生快速回答关于麻雀的问题,如麻雀的生活习性、习性、所在地、饮食等。
2.分组小课堂:按照班内分组,让学生合作制作一份有关麻雀的PPT,并在下节课进行小组展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让学生朗读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及词汇。
2.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目标。
教学参考: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生字和常用词汇的认读和理解,同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方式进行探究。
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创新性地制作PPT或其它幻灯片,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奋斗精神的培养。
通过开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也能增加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年S版四年级上册《成长》语文教案
![年S版四年级上册《成长》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a996f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c.png)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成长语文教案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成长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成长这篇课文共分十四个自然段,记叙了意大利小男孩约翰虽然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却生活节俭,还坚持用自己的劳动--为居民点送报纸,来挣零花钱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5
内容总结
〔1〕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成长语文教案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成长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成长这篇课文共分十四个自然段,记叙了意大利小男孩约翰虽然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却生活节俭,还坚持用自己的劳动--为居民点送报纸,来挣零花钱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2〕抓住课文的重点局部,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5。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掩耳盗铃》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掩耳盗铃》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4db98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5.png)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掩耳盗铃》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从故事中汲取道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2)教育学生不要自欺欺人,要有自知之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掩耳盗铃》,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你们知道“掩耳盗铃”的意思吗?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2.自学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请大家一起来认一认。
3.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做出“掩耳盗铃”的行为?(2)小组分享: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精讲课文(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多媒体辅助教学(1)播放动画片《掩耳盗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2)提问:观看动画片后,你们对“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有什么新的认识?6.活动环节(1)小组合作:请各组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个小品,表演“掩耳盗铃”的故事。
(2)表演展示:请各组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有什么收获?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掩耳盗铃”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了自欺欺人的危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提高了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S版四年级上册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S版四年级上册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https://img.taocdn.com/s3/m/09fe67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e.png)
29.重阳节的传说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阳节的传说和习俗。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爱亲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重阳节的传说和习俗。
(3)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重阳节的意义”。
(2)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重阳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重阳节吗?(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重阳节的了解。
2.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课文,解释生字词。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理解课文内容(1)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3)讨论:课文为什么要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4.小结本课时内容(1)学生复述课文故事。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复述课文故事。
2.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选择段落进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针对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拓展活动(1)分组讨论:你们认为重阳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课堂小结(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作文。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2.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题目自拟。
3.向家人或朋友了解重阳节的习俗,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重阳节的传说》,让学生了解了重阳节的起源、习俗以及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类的“老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类的“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003d83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f.png)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类的“老师”【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承担、责任、智慧、活神仙、修炼、指引。
2. 了解人类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和小动物以及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承担、责任、智慧、活神仙、修炼、指引。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照片、视频、小动物(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师生问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 通过展示几个人类可以向动物学习的例子(如狗的忠诚、猴子的聪明等),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约25分钟)1. 引入课文:介绍人类的“老师”(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存在与作用。
(2)先对“老师”一词进行简单解释,“老师”并不仅仅指学校中的老师,还包括许多本课文中提到的人物。
2. 讲解内容:总共分四个部分(1)父母和祖父母:作为家庭的责任人,他们不仅应该关心照顾孩子的生活,更应该指引他们做人、做事。
(2)老师和辅导员:他们在学校中承担课程教学的任务,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指导学生的品德、行为等方面。
(3)文化名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有很高的造诣,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尤其是在知识、道德等方面。
(4)小动物:它们也是我们的“老师”,教会我们关爱生命,学会尊重自然,尤其是在大自然中寻找人类无法看到的智慧与乐趣。
3. 辅助教学:(1)学生自由发言:请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说说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要承担哪些责任。
(2)小组合作: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出一个文化名人进行介绍。
鼓励学生通过书籍、视频等方式收集资料,并给予时间进行筹备。
最后请各组进行展示。
(3)实物展示:请老师带来一些小动物(如宠物狗、宠物猫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其生活习性。
三、练习(约15分钟)1. 课文练习(1)阅读课文《人类的“老师”》,找出关键词,并写出两句话说明它们的意思。
2024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071e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8.png)
2024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长江之歌》:了解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黄山奇松》:描绘黄山奇松的形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大漠沙如雪》:体会沙漠的壮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草原》:描绘草原风光,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第三单元:童话故事《狐狸和葡萄》:学习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去年的树》:体会童话的魔幻色彩,培养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书中的生字、词汇、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教学重点:生字、词汇的掌握;句子赏析;课文朗读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自然奇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长江之歌》: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内容。
《黄山奇松》:欣赏黄山奇松的图片,学习课文中描绘松树形态的句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大漠沙如雪》:分析课文中描绘沙漠的句子,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草原》:学习课文描绘草原风光的句子,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狐狸和葡萄》:讲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
《去年的树》:感受童话的魔幻色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课文、作者、生字、词汇、句子、课文结构等。
2. 板书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体规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长江之歌》:请你写一段关于长江的介绍。
《黄山奇松》:描绘一幅黄山奇松的画。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教案新部编本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5d29b7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9.png)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教案新部编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猜猜看,这篇课文会带我们走进怎样的世界呢?2.课文朗读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出感情。
3.生字词学习师:请大家翻开书,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请大家跟读,注意字音、字形。
4.课文理解与分析师:现在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生:课文主要讲述了……师:很好!那么,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生:主人公是……,他(她)的特点是……师: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修辞手法?生:我发现……5.课后实践师:请大家分组讨论,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话,描述一下你们眼中的大自然。
第二课时1.课堂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课文,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棒!那么,今天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课文复习(1)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2)课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3)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写作训练师: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写作。
请大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一下你们喜欢的季节。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优质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d9df8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d.png)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梦》这篇课文中遨游。
该课文属于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绿叶梦想以及它为实现梦想所付出努力。
具体内容包括:描述绿叶梦、绿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以及它如何克服困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表达自己观点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绿叶为实现梦想所付出努力,培养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绿叶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绿叶特点,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
(2)解析课文,通过提问、回答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绿叶,描述自己梦想,并讨论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叶梦》2. 主要内容:描述绿叶梦绿叶成长过程中困难绿叶克服困难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话复述绿叶梦。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绿叶为实现梦想所付出努力。
(3)仿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短文。
2. 答案:(1)绿叶梦想是变成一片金色树叶,为大地增添美丽。
(2)绿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风雨、虫害等困难,但它努力吸收阳光和水分,不断壮大自己,最终实现梦想。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绿叶为实现梦想所付出努力,培养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
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板书设计◆
7、《火烧云》教学设计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4)理解“强大的力量”句子。
(5)教师激情点拨: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
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
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生自由读、指名读,熟读成诵)
三、读议课文六、七自然段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指名读六自然段,评议朗读。
)
2、师:猎狗向后退,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3、师述: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
(出示课件: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
《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打在纸上)是的,请不要见笑。
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同学们,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读到这儿,你对母爱一定有新的体会。
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写好后站起来大声读出来。
4、反馈。
5、小结:心中有爱真好!!!
板书设计:
14、《让他们自由生息》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3.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
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