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课件-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散文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 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 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Baidu Nhomakorabea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 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 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 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 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 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三、内容述评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 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 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 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 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 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 但饶有趣味。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 “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 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 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 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 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 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 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 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 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 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读后,我们不觉会心 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 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 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 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 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 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 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 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 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本文运用气定神闲、任意挥洒的笔法,通过 金岳霖先生的几个生活片段,把金先生的为人 天真、热爱生活而又有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 描绘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