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合集下载

邓三理论考研辅导课件----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邓三理论考研辅导课件----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答案 C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不定向选择
1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 一论断的含义是指(01问题)
A 改革与第一次改革具有相同的内容 B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答案 BCDE
答案 C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
A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 富裕 C 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政治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 治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3 文化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 马克思主义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是对我国 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 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
* “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规定了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 务的立足之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
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 基本途径。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1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2 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3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 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1952年,苏联已经处在 “ 从社会 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期间。” 6
1959年:
苏联 “ 进入 全面展开共产 主义社会建设 的时期 ”
1961年:“ 二十年内建成共产主义 社会 ” 7
邓小平评价: “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 月革命算起,已经 63 年了,但 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 起牛皮。”(1980年1月)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回顾 : 对共产主义分期的认识
3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个阶段: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 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
4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只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 是共产主义。 5
1936年:
苏联“基本上 实现了共产主 义第一阶段, 即社会主义”
31
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实践 意义:
对国情全面的、清醒的认识, 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 政策的基础, 防止”左” 的和右的倾向的 思想武器。
32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内容
33
“基本路线”规定一个时期要达到的主 要目标及为实现目标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十三大对基本路线的完整概括: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奋斗。
17
(1981年6月)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 处于初级的阶段 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 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 18
(1986年10月12届六中全会)
把党在新时期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 同初级阶段联系起来。 19

毛邓三概论-第5章

毛邓三概论-第5章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
– 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 基础之上,而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化 程度还不高,所以在很长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建立社会 主义公有制和全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可能彻底消 除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影响,从而进入比较成熟的社 会主义社会。 – 正因为我们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就 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可见,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 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 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00年 2056
基本实现现代化
1956
党的十七大提出两个“没有变”:“我国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 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②列宁
– 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 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 渡到社会主义。他还正式 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 社会主义社会。
③斯大林
–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起社 会主义制度以后,没有深入分析 本国的具体国情,错误地认为社 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 义过渡开始之时,在生产力不够 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主义高 级阶段过渡。这种超越阶段的毛 巾,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 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1952 年宣布过渡到共产主义。
这个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为 后来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但是后来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同“过渡 时期”相混淆。毛泽东认为,在进入共产 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都属于资本主 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 在这一错误观念的支配下,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同资 产阶级的矛盾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 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要实行无产阶级专 政下继续革命,并且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本章课时:4课时第一部分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过程特征、长期性和主要矛盾;认清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教学环节:讲课,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认识这一点的重要意义;2、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二部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一定程度上说,也由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重要性在于:第一,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第二,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第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 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 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 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 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 面。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 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 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 史已经基本上结束。“我们国内的主 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 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内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是江泽民总书记于1997年9月12日,在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中提出的。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 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五 大在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之后,明确提出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 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它是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经济、政 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党的基本路 线的具体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 进的行动纲领。
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根本立足点“自立更生,艰苦奋斗”。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 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 (3)“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 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案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案
④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⑤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在十三大召开前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一化三改”。
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69年党的九大:以阶级斗争为纲。
1987年十三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②1980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以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⑥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十三大报告在回顾十二大以来五年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九年的成就和从总体上提出这次大会的任务之后,立即展开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⑦1997年9月,十五大召开,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三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分重要:
1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
2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埋头苦干。
3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条件。
4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方向与道路、目的和过程、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统一。
4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六 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 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2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 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七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不动摇(掌握)
1、准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 关系 第一,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经济建设是以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 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第三,在实践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 容。
补充: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 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 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 建立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在 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其性质是不同的。新民 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确立的过 渡时期,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社会主 义社会。两者在经济基础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公 有制经济是否居于主体地位。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矛盾(掌握)
1981年,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中,第一次规范地表述:“在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意义
第一,理论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 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丰富了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宝库。 第二,实践上,它是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 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2、在实践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掌握)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促进的,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二,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制约的。在现代化建设 中,改革的力度大小和发展速度的高低,都可能遇到 群众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到原有的稳定程度。因此, 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应该把握一条总原则,就是把改 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 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 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视频:1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是一 个认识发展的过程。它是在总结过去制定 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从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2年十二大,我们党已 经初步形成了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基本思想; 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 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 9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 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 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 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十六大以后随着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提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 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并且明确把和谐作 为同富强、民主、文明并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 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 有机统一。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 矛盾的认识历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1.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和重大 突破; 2.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基石; 3.是深入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钥匙”阶段
基本路线的内容解读
1、党;2、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3、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5、为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 1、领导核心:
2、主体: 3、核心内容: 4、途径: 5、目标:
全国各族人民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 族人民 ” ,是对我国现代 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 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 ” ,集中概括了党指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 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一、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21世纪中 叶)。 在此阶段,要求入党的同志要弄清以下4个方面 的问题: 1.基本理论; 2.基本路线; 3.基本纲领; 4.基本经验。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同 时 并 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下一项 32
二、提出党在现阶段基本纲领的
下一项
33
• 本节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 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基本纲领和 基本经验。
下一项
34
下一项 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和含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
下一项
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涵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涵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社会的性质。 (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 意义:不会回到资本主义 与“过渡时期”严格区别开 过渡时期”
下一项
1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下一项
1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核 心)
下一项
14
三、确认我国处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下一项
15
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实践意义: 对国情全面的、清醒的认识,是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
1.从历史前提看,我国社会主义确立之时的 1.从历史前提看,我国社会主义确立之时的 生产力起点很低。 2. 从现状看,我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 强大的物质技术基 础。 3. 从发展看,赶上发达国家也需要相当长 的时间。
下一项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 1、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 2:实现目标: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国家 的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阶段。
下一项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过程
• 孕育时期:1979年9月,叶剑英指出“社 孕育时期: 年 月 叶剑英指出“ 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 明确提出时间:1981年的党的十一届六 明确提出时间: 年的党的十一届六 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 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 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 发展: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 发展: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 十五大。。。。 十五大。。。。

毛概 毛概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路线和基本纲领

毛概 毛概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路线和基本纲领

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意义
1、党的基本纲领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 总结: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发展。
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2、党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 今天的建设和奋斗,正是为 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将来的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我 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就是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实 践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在不断完成个阶段基本纲领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的过程中实现的。
的历史阶段。
3.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高
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 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 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1. 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长期性 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 2.经济和社会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时 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 间能够解决的 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 2. 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阶段性 的阶段特性,才能科学判断和科学 3.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 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 长时间 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基本路线的内容可简要概括为 立国、强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2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我国实现现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因为: 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基本路线最核心的内容。 特色社会主义。 ( 1)四项基本原则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动摇,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种改革的任务是 (1)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 为生产力的发展清除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 2 )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改 ( 2 )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 2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道路。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方案设计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方案设计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方案设计目录一、本章知识点详解及评点 (1)(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及其意义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 (4)(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4)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4)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5)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5)四、教学方法 (6)五、教学时间 (6)六、教学过程和内容 (6)(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板书) (6)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板书) (6)(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板书) (8)1、我党历史上的基本路线(板书) (8)其一,民主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板书) (8)其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板书) (8)其三,党的八大路线(1956年)(板书) (8)其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板书) (10)其五,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板书) (10)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板书) (10)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板书) (11)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 (11)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13)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板书) (1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板书) (14)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板书) (1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板书) (15)五、思考题 (15)六、阅读书目 (16)一、本章知识点详解及评点(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及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课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课件
• 联系: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 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思想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 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 统一、方向与道路的统一、目的与过程的统一、不 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 统一。
•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统一于 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的任务和目标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 会文明四位一体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政 策包括:
• 第一,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 重点。
• 第二,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 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 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第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 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 国之路 。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压倒一切的。
第五,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必 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 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通过总结历史经验, 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在党的基本路线的 基础上,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纲领。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政治和文化。
• 党的最低纲领的制定应以最高纲领为 指导,并促进最高纲领的实现。
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 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问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5.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重要内容。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演进,将分为三个互相衔接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实践者是列宁和斯大林。

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他还正式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斯大林提出区分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三个标准:基本实现工业化、农业集团化、消灭剥削阶级并以此为基点。

斯大林过分强调俄国重工业的发展,脱离了俄国的实际,没有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我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虽然作过有益的探索,但是总的来说,一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存在不少错误观念。

从1957年后到文化大革命,关于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对社会形式错误的估计,没有看清我国的国情与所处的社会阶段,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运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

l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l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一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

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同时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一)必须统一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2.首先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

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还很不成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还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决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不能急于求成。

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方面的含义。

这样才能同“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线。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因此有某些相似之处;2.两者的社会性质不同。

具体体现在:①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已经成为主体,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后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②主要矛盾不同,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后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尚未解决。

③根本任务不同。

前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后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展生产力以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这样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而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化程度还不高,所以在很长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全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可能彻底消除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影响,从而进入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现代化的含义在变化,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现在,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不可能是l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l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现代化,也远远高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提出的工业化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可见,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二)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一,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

第二,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

第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

四、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最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有不同的基本路线,曾有五条基本路线:1.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1958年,党在“八大”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我国社会主义。

由于盲目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大跃进。

4.1962年提出的,1969年党的“九大”完整的表述出来的:这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基本路线,核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拨乱反正,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在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80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

l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以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

党的十二大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l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思路,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思想,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更为明确地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

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这是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

至此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基本路线中规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