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利用班级建设__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如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学校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本质特征的学生主体性。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这个大集体和班级这个小集体当中度过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佳的场所也就应该是学校及班级。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而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参与自身发展的程度及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见,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实现自主教育的主要途径。
1、校内实行民主管理为了把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我们应在学校管理中进行大胆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
这是实现学生自主教育的外部条件和前提。
(1)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凡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疑点问题,应通过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多层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而妥善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2)评价教师,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们应将教师的师德行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德勤能绩各方面情况交给学生进行评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学校对教师职称晋升、业绩考核、评优的基本内容之一。
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责任心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发展,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3)在学生管理中应实行学生班级自主管理。
通过自荐演讲竞争上岗的办法推选班团干部,让学生充满自信又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教室、寝室、班团活动、班际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人的行为来实现。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教育的内部条件和动力。
班级建设举措
班级建设举措标题:班级建设举措――共同成长的舞台正文:作为一个班级,建设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班级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成长的舞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班级建设的举措,旨在为班级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首先,班级建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级是一个集体,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建设的主体。
学生应该被鼓励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学会承担责任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以组织班级会议或班级代表选举,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组织和管理中来。
其次,班级建设需要注重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举办班级活动和团队建设训练,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例如,可以组织班级运动会、班级旅行或者班级公益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建立友谊、锻炼身体和提高社会责任感。
另外,班级建设还应注重班级文化的培育。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精神核心,能够凝聚学生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班级口号、班级歌曲、班级标志等形式,打造独特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对自己所属的班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最后,班级建设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总之,班级建设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育班级文化和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为班级提供一个共同成长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为班级建设做出贡献。
浅谈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所在。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班级工作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那么,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目标是集体结构的第一要素,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问题应该是集体目标逐步内化为每个班级成员的精神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同班集体的要求统一。
1.确定目标,制定措施。
实现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最重要的一步是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
因为目标具有指向、激励、凝聚和衡量作用,而措施则是确保班级目标实现的具体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如何制定适合于本班级和同学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的要求,并结合班级的具体特点,在入学初就通过个人计划、班委会讨论等具体形式,从学习成绩、遵守纪律、卫生打扫、礼仪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确保目标实现的措施。
2.建立合理完善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合理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是一个班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班级管理规章制度首先必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严格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并结合本班级的具体特点建立。
制定《班级公约》《卫生公约》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检查、自我督促。
二、培养一支主动性高、责任感强、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健全班集体建设最关键的一步。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是班级各方面工作的管理者。
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必须具备一支素质良好富有正气的班干部队伍。
而组成一支合格的班干部队伍的学生除了要守纪律有责任感、素质高以外,还必须受到全体同学的认同和尊重。
搞好班级目标管理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搞好班级目标管理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要使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
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毫无用处的。
”为此,我每带一个班级,都开展“我是××班的一员”、“我为××班做了什么”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班级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面对新的学生,我让每位同学上讲台作三分钟自我介绍,在介绍中要重点突出最让自己引以自豪的优点。
同学们登台亮相后,有人能较流利地展现自我,但有的同学竟想不出令自己引以自豪的优点。
于是,我又注意给他们体现自尊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体验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从而为自己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一起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国家、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
然后对照要求,借鉴自己原先班级的优劣,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经过广泛的讨论,最后确定了“自信、守纪、成材”的班级目标。
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不仅是对自己过去学生生涯的回顾总结,而且是确定新的起点状态的开始;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自尊需要,而且极大地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发现了自我价值;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
“自信、守纪、成材”这一目标既是班级工作的起点,也是班级工作的归宿。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提出了“你是重要的”口号,即量化目标你是重要的,实施量化目标你是重要的,参与班级管理你是重要的。
我和同学们将自信、守纪、成材这一目标量化成30条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制定“班级目标量化评比细则”,要求每个同学严守细则,并规定两个同学负责管理其中一条,尽量做到不兼管。
这样,学生不但要履行遵守细则的义务,而且享有细则规定的各项权利。
班集体建设计划
班集体建设计划一、背景介绍班集体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计划,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凝聚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文化,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级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制定了以下班集体建设计划。
二、目标1. 培养班级凝聚力:通过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互助精神,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班级氛围。
2.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计划内容1. 班级管理1.1 班级干部选拔:组织班级干部竞选活动,选拔出负责、能力强的班级干部,负责班级的各项工作。
1.2 班级会议:定期召开班级会议,讨论班级事务,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
1.3 班级考勤:建立班级考勤制度,每日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1.4 班级荣誉激励:设立班级荣誉称号和奖励机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学习,争取荣誉。
2. 班级活动2.1 主题班会: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文化活动: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如班级联欢会、班级晚会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班级成员之间的感情。
2.3 班级志愿者活动:组织班级志愿者团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4 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学科竞赛、学习交流会等,提供学习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班级培训3.1 学习技巧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学习技巧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方法,提升学术水平。
3.2 社交能力培训:组织社交能力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利用班级建设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激发他们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班风。
那么,如何利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重要途径。
集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已的机会,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展示,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
晓华同学是班里的后进生,但每次值日、扫除从不迟到,值日认真,还肯于帮助别人,最可贵的是每当教室门口有纸时,她见到后都能随时拣起来,从中我看到她关心热爱集体的好品质,她的行动影响了班里的其他同学,班中维护保洁卫生、主动劳动已蔚然成风,而晓华本人也通过劳动表现出的优点带动了她在其它方面的进步。
"班队会"这个属于班主任"专利"的阵地,我们把它变为一个集体活动时间,由干部主持针对班、校社会等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黄圣、杨明、德阳等不过都是普通同学,但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了主人翁意识,他们变得积极、大胆、信心足了、思想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班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的长处也得以表现出来。
体操比赛的准备由学生组织,队形、练习过程大家出主意,练习中如有不认真的马上会得到许多同学的批评和提醒,比赛表现出同学们团结一心积极参与的热情,晓华、佳军、王飞等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充分表现出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这些活动促使集体更加团结,凝聚力更强,完善了每个人的思想和境界。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构建积极健康的班集体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构建积极健康的班集体商南县初级中学杨培朝积极健康的班集体是一种轻松愉悦、团结友爱、充满活力、民主安定的班级。
它要求每个成员对集体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集体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建设这样一个班集体,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现今的班级管理中,仍存在很多学生被束缚太紧的情况,许多原本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提高的班级管理活动都与学生“无缘”。
这种做法显然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诉求,不利于学生主人翁责任感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成长与提高。
因为中学阶段的学生从年龄和心理等角度已经相对成熟,对某些问题、社会现象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看法与认识,正需要有一个“学以致用”的舞台,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可以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班级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不再“事必躬亲”。
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班主任要更新思想观念,积极适应角色的转变。
1、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秉承“大处着眼,小处放权”的原则。
“大处着眼”要求班主任对班级的日常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大局观的把握,以弥补学生大局意识不强的缺陷。
“小处放权”指的是班主任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地去落实完成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工作,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2、班主任还要积极适应由“决策者、指挥人”向“引导者、监督人”的角色转变。
班主任应放下架子,改变以往“决策者”的心态,积极展现自己“可亲”的一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坦诚的交流、耐心的引导,做他们的后盾,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与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与师生之间的隔阂,打消学生的参与班级管理、展现个人才华的顾虑,让他们由“局外”置身于“局中”。
论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他在给《中学生》杂志写的复刊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表现,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良好的习惯是长期有目的,有意识培养教育的结果。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班风就自然形成。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一个学生良好的习惯?下面我简单的谈一下。
一、培养班干部,教会学生自主管理我所教的班级是四年级三班,一个班有56名学生,虽然年龄基本相同,身心发展水平也比较接近,但是由于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性格各异,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并使他们在这个集体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就得结合班级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
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是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通过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一个稳定的班级领导核心,有益于班内各项工作的开展。
让学生当家作主,得到有效的锻炼。
在班干部的选拔中,既要突出能力,又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还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每个学期一开始,我让班委实行竞争上岗,先定出班干部的岗位,然后学生想选哪个岗位,就要演讲自己为什么选这个岗位,当选后要怎么做。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上台演讲。
告诉学生,要把握机会,等到岗位满了就会错失良机,同学们纷纷争着上台。
演讲下来的结果比举手表决选举的效果要好。
因为这样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而且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展示。
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学生跟我说:“这次没能选上,这个学期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争取下个学期能当上班干。
级建设中如何发挥一年级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班级建设中如何发挥一年级学生的主体作用西城区鸦儿胡同小学李丽班主任是基层德育的工作者,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班主任以实际出发,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不用年龄,不同问题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的办法,开展班级工作,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中创造性的劳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
良好班级体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班主任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不断地共同工作和辛勤耕耘的结果,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直接“土壤”。
2001年9月在顺利地完成了马芯兰实验班的教学后我又接了一个新的一年级,教两个班数学当一个班的班主任。
这一年级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下面就说一说在班级建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搞好班级工作的。
一、通过一日的学校生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用多种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班级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是?从他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出发,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
”好习惯将让一个人受用终身,在班级工作中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意识,使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背景的孩子按照学校的规章班级的要求规范自己的一日行为。
1.老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慢慢地模仿老师的行为中渐渐养成习惯,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走出来,来到学校一切都是陌生的,对学校生活全然不知,班主任要从进校门,开窗户,走路,课间活动等等教起,如果班主任老师凡事都用嘴说,恐怕要累坏嗓子,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于是我自己以身作则,让学生模仿我。
记得刚入学的第一周,天还很热,学生都早早来校走进教室,不开窗户不开灯,在屋里闷闷地座着,我一进班,楞了一下刚要批评,马上想到,他们还不懂,我做给他们看,于是我把窗户和灯都打开了,然后对他们说:“在这样的教师里坐着是不是比刚才舒服?”孩子们都冲我点头。
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要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对健康个性的培养。
要能够将以往单调的学校生活转化为轻松和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方面,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构建和谐氛围,营造主体发展环境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
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
我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他们在向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
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
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还可以离开讲台,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
例如,古文阅读,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地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
职专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
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
培养班级凝聚力与学生主体意识——《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的课程思路
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学生主体意识,我们拟定了一场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互动交流中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和力量,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班级凝聚力:通过互动环节和表彰班级成就等方式,让同学们更加融入集体,加强班级凝聚力。
2.提高学生主体意识:通过创设个人成长分享环节,让同学们反思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体验和收获,增强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开场环节时间:5分钟内容:由班级干部主持,宣布班会正式开始,并对本次班会的主题进行简单介绍,引出整个班会的主旨。
第二部分:班级成就表彰时间:10分钟内容:通过介绍班级成绩和优秀事迹,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集体荣誉。
表彰内容包括集体荣誉、个人表现等方面。
第三部分:主题分享时间:25分钟内容:安排几位同学分享各自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思考、生活等方面。
分享内容需要具有启发性和可借鉴性,对其他同学的成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这也是一次反思自我、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
第四部分:互动环节时间:20分钟内容:通过互动游戏、团队合作等方式,在活跃气氛中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
同时也促进同学们身体上的活动,缓解长时间的静坐疲劳感。
第五部分:总结时间:5分钟内容:最后由班级干部进行总结,对本次班会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回顾,让同学们明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努力,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学生更加主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到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力量,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通过自身经历的分享和反思,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今后的班级活动和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发扬班级互动和合作的精神,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
利用班级建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利用班级建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
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班级建设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力武器。
班级建设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班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首先,发挥班级的凝聚力,可以为班级内的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的环境。
学生经常在班级中与同学相处,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沟通、协作,并且更容易形成彼此的信任感,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基础。
在班级建设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班级会议、团队建设等形式的活动,为班级内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班级的凝聚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通过带头人和带动力的引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级建设中,教育工作者、班干部等都可以成为学生们的带头人。
他们能够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班级建设中,带头人需要制定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
同时,带头人也要了解同学的情况、需要,积极协调和解决问题,让同学们感受到班级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最后,建立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机会。
在班级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和班级管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学生成长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机会。
在管理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信息,让他们有机会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和擅长的领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同时,在班级建设中,可以安排课外活动,积极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让学生产生自主求知、创新实践的自觉意愿。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创造一个积极进取的学生群体,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
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引言:班级文化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们共同形成的、反映班级特点和精神面貌的一套行为模式、观念体系和价值取向。
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然而,在实际的学生班级中,很多班级文化缺乏规划和建设,导致班级凝聚力较弱。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为广大学生提供可参考的方案与建议。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每位学生都应明白自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参与者,要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良好的学生班级文化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生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集体荣誉,追求个人进步的同时也重视班级集体的发展。
三、建立班级荣誉制度建立班级荣誉制度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班级荣誉可以以班级的学业成绩、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方面作为评判标准,通过评选班级荣誉并给予相关奖励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班级文化的建设水平。
可以开展学科竞赛、文艺表演、志愿者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既增加了学生们自我展示的机会,又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五、推行班级文化常规推行班级文化常规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可以通过制定班级守则、礼仪规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班级氛围。
六、注重教师引导和示范教师是学生们的引路人,要注重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教师应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带领学生们一起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七、加强家校合作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家校合作。
家长可以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与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八、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展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创意设计、科技创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利用班级建设培养参与意识
利用班级建设培养参与意识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利用这些特色和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班级建设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建设具有吸引力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个文化活跃的班级能够引导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和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个人发展。
在班级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班委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不仅让学生享受到美好的课余生活,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二、开展班级志愿活动志愿活动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班级建设中,我们可以组织各种义务劳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志愿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并通过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认可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三、建立班级协作机制班级建设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激励学生参与协作。
班级内部可以开展多项协作式学习与活动,例如班级研讨会、团队项目、组队竞赛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协商和合作来完成任务,同时也能够掌握基本的团队合作技能和智力品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班级建设还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班级中每个人都是有价值和重要的。
在班级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可以开展班级集体学习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吸收同学的经验和知识,进而提高参与意识和个人能力水平。
五、注意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班级建设需要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长,开展课外活动和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创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长能力。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表时间:2014-06-24T16:07:28.60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5期作者:尹庆国[导读]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和积极性及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河北省任县第二中学(055150)尹庆国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和积极性及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
因此,我认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根本的变革。
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 引导制定目标,培养自主精神1.1 制定班级总目标。
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
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
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1.2 制定分解目标。
分解目标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1.2.1 横向目标。
横向目标其外延涉及学习风气、组织纪律、班风班容等。
对每一项目标,都予以量化,变软性任务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
我班每个小组都讨论制定了学习、纪律、卫生等目标,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
每一组的情况有专人记录,每月一统计,评出优胜组,期末按目标评出各项最佳小组。
1.2.2 纵向目标。
纵向目标,是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达到的具体标准,须明确设计。
0k如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意识和自主活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能力等因素。
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最主要的价值追求,它无疑应成为学校班级管理最重要的目标。
学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的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这一思想应贯穿于班级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总结反馈四大环节。
如何在每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下面谈谈我们的实践和思考。
一、共同制订计划,增强自主意识无论是班级工作计划还是专题活动计划,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到计划的制订中,不但能集思广益,做计划更切合实际、更周密、更可行,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因为计划是“自己参与”订的,是自己认同的,不是老师强加的。
自己认同的东西没有理由不执行。
制订计划前,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学习国家和学校制定的有关文件、规章,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班级实际:通过过去的努力,班级取得了哪些成绩?形成了怎样的班风、学风?班级有哪些优势和潜力?还存在哪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班情。
要使学生明白:制订任何计划,都要从实际出发。
在让学生了解上级要求、把握班级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确定计划的具体内容。
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大家讨论确定学期工作目标或阶段活动目标。
在讨论中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启发,适时点拨,巧妙归纳,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要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目标一要具体明确,二要适当,既要在班级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使目标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又要是大家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使目标具有可行性。
11 至12 月份学校要开展以“学会读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我们班在这一活动中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我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大家的意见基本趋向一致:人人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选择适合四年级儿童阅读的书籍和报刊,学会浏览和精读的读书方法,学会积累知识,积累语言,会写读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班级建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作两年参加工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两年来,我最大的感受是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激发他们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班风。
那么,如何利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重要途径。
集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已的机会,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展示,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
张故强同学是班里的后进生,但每次值日、扫除从不迟到,值日认真,还肯于帮助别人,最可贵的是每当教室门口有纸时,她见到后都能随时拣起来,从中我看到她关心热爱集体的好品质,她的行动影响了班里的其他同学,班中维护保洁卫生、主动劳动已蔚然成风,而张故强本人也通过劳动表现出的优点带动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进步。
"班队会"这个属于班主任"专利"的阵地,我们把它变为一个集体活动时间,由干部主持针对班、校社会等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黄圣、杨明、德阳等不过都是普通同学,但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了主人翁意识,他们变得积极、大胆、信心足了、思想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班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的长处也得以表现出来。
跳绳比赛的准备由学生组织,练习过程大家出主意,练习中如有不认真的马上会得到许多同学的批评和提醒,比赛表现出同学们团结一心积极参与的热情,班里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充分表现出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这些活动促使集体更加团结,凝聚力更强,完善了每个人的思想和境界。
二、在班级建设中,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工作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班级气氛、让每个学生真正从心里感到集体是温暖的。
这种和谐健康的气氛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研究证明:人的友谊的深浅,感情好坏,对交流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良好的班级气氛,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班风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在班级建设中注意营造这种气氛。
可以说在得到别人爱与爱别人的同时,同学们增进了友谊,这种友谊使班级和谐、融洽的气氛又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将成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良好班风形成
的内驱力。
对待个别生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
一次因老师拖堂下课晚了,第二节课后有几个同学陆续迟到,我非常生气,没问清楚原因,当着全班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们,并让他们放学后留下好好地认识,事后我反省自已不冷静的态度,放学后当这几个同学带着一种不满的抵触情绪来到办公室时,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我首先作了自我批评,他们看到我真诚的态度也诚恳地说:“我们也不对,借机会有意迟到。
”师生在相互理解和谐的气氛中,使矛盾冲突化解了,在这种气氛中每当班里有犯错误的同学,他们都能主动承担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将功补过,久而久之,班上没有歪风邪气的市场,大家都有一种自我约束力,这就逐渐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制约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模式,一个稳定积极向上的班风就会不断形成。
三、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调皮、捣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可是在班主任的监管下,学生对教师俯首贴耳,循规蹈矩,他们的天性被扼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
言堂”的辨析,让学生自悟。
此外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学生,在管理中,班主任发挥引导作用,首先,开学初就在班队会上,组织同学竞选班干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报名竞选,并进行竞选演讲,再让同学投票选出最能关心他人,以身作则,愿为班级做事的班干部。
然后定期召开班委会,指导班干部如何管理班级。
还定期评议班干部的业绩。
鼓励同学对班干部实行监督,鼓励同学们向班干部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被多数同学评为称职的班干部就继续担任,不称职的就另选他人。
有了这样的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组织,各项工作都得到顺利进行。
期初,班委就制定了“勇夺红旗,力争一流”的班级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得到了我班成员的一致认定,每个人都为共同的目标付出了努力。
我们严格自律,每天都有一位值日班长对当天的班级工作进行全权负责,所以无论是早自修还是眼保健操或是自习课,我们都可以做到不闹不乱,井然有序。
从中我深深感到教育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因势利导,同时还要给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改正缺点,良好的班风在这之中得到巩固。
总之,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形成教育的合力,使集体的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