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关键词:学生;启发式;主体意识一、作为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权对教学设问质疑,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应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设有效的空间,应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哪种教学方法更能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达到师生间民主、和谐的关系。
因此,我在教学中,都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既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而且我总是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
每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学生可能想错了、说错了,但是,他们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样,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虽说错了,但学生发出的是友善的笑声。
二、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愉快地接近或探讨某种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
因此,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立足课堂,培养兴趣课堂教学安排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上课设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回答问题接龙比赛、速算比赛、学生提问、学生解答等,不仅使学生一节课下来不觉得疲劳,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展现背景,以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恰当穿插一些数学史料,这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章的时候,给学生讲“勾股定理”是由谁发现的,由谁证明了,并说明了美国第二十届总统加菲尔德也提出过证明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索、去证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悬念在心理学上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急切等待的一种心理状态。
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
4.以生动语言、幽默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理科各科之母,但其内容一般是抽象而枯燥的,易使学生厌学,从而教师应善于运用生动语言、幽默的动作或通俗易懂的比喻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呢?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师的角度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等。
2.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民族性。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进行一些戏剧表演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
3. 提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学生的角度1. 提高学习主动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去参与到学习中来。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要自觉地去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多思考、多讨论,积极参与为学习活动。
2.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应该主动地去寻找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生要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
初探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探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一、正确认识“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贯彻民主性的教学原则,建立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木桶理论”。
一个木桶要使它容量最大,决定于组成木桶板块的高度,只有木块高度平等,每一板块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它的容量才最大。
如果木块的高度不等。
容量大小则取决于最短块的高度。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相当于一个木桶,要使它产生最好的效果,就需要组成课堂的每一个人有平等的关系,这就是师生的平等。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求全责备,求同曲异,扼长取短”,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学效率低。
实施“主体意识”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其“主体意识”呢?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不断树立、巩固学生的主体观、主体参与观,还要在实践中摸索探讨出将一般语文课堂变成“主体参与”课堂的模式和方法。
使“主体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互相竞争、互相进步。
1.课前成立备课小组,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备课中来。
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2.课中教师激发兴趣后,布置思考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在学习初步感知内容后,教师点拨引导。
提出新问题,学生深入领会学习内容.最后师生总结,明确重点。
3.课后学生互批互改与课文相关的作业、作文,设计检测题或阶段复习题以备交流。
三、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坚持预习、使用工具书、书写规范工整、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勤于练笔、做单元小结、修改文章和主动订正作业、上课回答问题时站姿端正、声音洪亮、别人发言要认真倾听等习惯。
主体参与意识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提供指导和帮助。
课堂上既要有气氛的活跃,又要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课程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只有这样,创造性学习才有可能。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提得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会自然形成,需要老师长期不懈地逐步培养。
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1)树立学生主体观树立学生主体观是指把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把学生的学习看成外部知识主动纳入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且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
树立学生主体观就是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学生单向从老师或课本接受为多维接授,变传统的“灌、管、压”教学为“启、引、导”教学。
(2)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就讲“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就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埋没甚至磨灭。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打破这种教学专制,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与学生建立坦城、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说“不”的开放氛围,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主体意识更加强烈。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
物理学习习惯包括坚持预习的习惯,做题规范的习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习惯等等。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语文课程標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课中,只有努力培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才能使其学习处于积极、热情、主动的状态,才能使教育成为高效的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理顺关系,师生和谐互动构建平等对话氛围和平台,让学生做真正的课堂主人。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彻底清除‘一统天下’的旧观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始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树立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
有了平等的对话,师生的互动就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增强学生自我表现的信心。
教师具有“教练’’和”裁判’’的双重身份,除了做好一名点拨引导组织的“教练”之外,更应该是公正的“裁判”。
在做出任何评价时,不仅能让学生信服,更应该给激励性的评价。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课堂和教育技术专家巴特勒说过;“多加鼓励,能增强动机”。
而强调“失败”阻碍动机。
因此适当恰当的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
2.营建氛围,激发学生主动进取。
2.1设疑激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探索者。
宋代的大学者主席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语文学习围绕“疑”而展开;无疑一有疑一质疑一释疑。
每一个疑问的提出,都能带来深深的思考、广泛的联想和想说的冲动;每一疑难的释解,又是智慧的一次升华,是人在这更高的境界生发新的疑问,推动学习的更进一步。
设计问题时,应从学情出发,富有启发和探讨性。
例如,在教《多收了三五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反应旧中国农民的悲惨遭遇,作者为什么不选择实年或兵荒马乱==这样的内容,而只选取了丰收之年呢?2.2点拨引导,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求知者。
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在对象性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意识,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主体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
一个缺乏自尊、自信和参与合作精神的人是无法承担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
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将来投身社会奠定基础。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民主、平等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行探究,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行教材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因此教师通过在上课时,采用多种形式,如恰当引用古诗词、名言名句;漫画、图片景观;故事、小品、动画等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使其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
要尽量让学生们来做主人,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
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解除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很多时候参与合作式的教学会使我们对学生刮目相看,为他们的学习潜能所惊讶。
民主教学,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个可亲近的朋友。
这样将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怕出错。
教师是问题的收集者,在平常要留意学生感兴趣、有疑惑的问题。
还可以是探究活动的鼓励者,在学生成功时给于肯定,失败时给于鼓励。
由此可见,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亲自体验,尝试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相反,如果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思想被禁锢,就根本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要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随着新教育体系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这个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成为了教育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重点。
那么,什么是主体参与意识?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主体参与意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主体参与意识。
主体参与意识是指个人在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愿意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实现自己和公共利益的有机统一。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责任感。
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了个人的责任感。
其次,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校和社会将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1. 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如开展各种社团、组织各种活动、设置志愿者服务等。
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身处的社会和环境,从而具备了发挥自己作用的条件。
2. 关注个性发展学校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生个性多元化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自由式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关注个性发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 激励和引导学校还可以通过激励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学校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如对优秀的社团、志愿者等给予奖励,或在各项社团活动中评选出最佳表现者,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在目前的品德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处在沉睡的状态。
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有:学校层面上,在高考、中考指挥棒下,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层面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评价上还不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有些教师热衷于满堂灌、题海战术,对学生缺乏尊重,强迫学习;学生层面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明确等等。
本文拟就如何在课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一些探讨。
一、落实“三维目标”,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新一轮的课程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在于重视学生身体、心理、思想、智力等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公民素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浓重的笔墨和相当篇幅设定了思想品德课教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突出了加强人格教育在思品课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思想品德课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位置。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要抓手,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得依赖,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导致他们创造性、主动性的消失,学习兴趣降低,更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要打破教师为中心,必须坚决克服教师的一言堂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进行合作、探究的天地。
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置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鼓励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争论,逐步把学生引入到未知的领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有感情的投入,也能获得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的教学评价的作用,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更要重视和关注意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也就是说,既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主体性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用自己的方式、角度去感知、理解、接纳和表达世界、人生和自我。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创设积极、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思考、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和参与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
阅读是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广泛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品味,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主体性,感悟人生、洞察世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还要能够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够通过交流、讨论、辩论等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表达和交流,多参与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让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形成自己的主体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点,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选择权和主体地位。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 —
坍下来似 的震 摇 。偶 尔风 势稍 杀 , 呜地 像远 处的 悲 呜 笳 ; 时候 , 盖 住 了的猖 獗 的 雨 声便 又 突然 抬 头 , 腾 那 被 腾 地 宛 然是 军 鼓 催人 上 战 场 。 ( 大泽 乡》 《 ) 点评 : 文段写的是 陈胜 、 广起义 , 吴 用这样 的 自然景
中学 教 学 参 考
应 考策 略
浅 谈 在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主 体 意 识
江西 宁 冈中学( 3 0 0 萧驹 明 300 )
学 生具 有 良好 的主 体 意识 , 受 益 终 身 的 。 在 培 养 是 学生 的主体 意识方面 , 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 构 建民主 、 平等 、 合作 的师 生关 系 , 造主体 发 营 展 的 环 境 教学民主是现代 民主意识在教 师身上 的美 丽折射 。 在教师 眼 中, 学生 不应 只是 教育对 象 , 更应是 真正 意义 上的新生主 体 , 未来 的思 想家 、 学家 、 治家 和 诗 是 科 政 人, 是新世 纪 的开 拓者 和创造 者 。在整个 教学 活动 中, 学 生 们 始终 处 于 活 跃 的 发 展 状 态 。他 们 需 要 一 定 的指 导, 是教师 服 务 的主体 , 又是 教师 最 理想 的合作 伙伴 。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 习的主要场所 , 也是 教师开展教学 的 特殊环境 。我设法在课 堂内创造一种平 等的 民主氛 围 , 这样的氛围 , 对身处其中的学 生主体意识 的培养具有潜 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 氛 的改善 , 使学 生逐渐消除对 课 堂教 学 的紧 张感 , 能够 放 松地 参 与教 学, 改变过去被动听课 的状态 。教师可 以在适当 的场合 故意暴露 自己的“ 点” 消除学 生对 老师 的神 秘感 , 弱 , 拉 近距 离 , 使学生充满 自信 。 二、 优化教学方法 。 发挥学 生主体作用 “ 教学有法 , 无定 法” 但 。评判 教 学 的优 劣 , 要标 重 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 于发挥 学生 的主体作 用 , 培养学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平等的对话者。
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等根本素质的发展,在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身力量。
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优秀教师之所以取得教育教学上的优异成绩,经验有千万条,但总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是热爱学生。
陶行知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爱?1.要尊重学生,不轻易指责和批评学生,针对学生错误行为可采取班队活动,个别谈心等方式,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自己的错误,促其内心振动,这样可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沟通;2.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坦诚的、广泛的信息交流。
这样使学生对你产生依赖和依赖,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从而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
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1.让学生多想多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实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会想是会说的基础,让学生多说,可促进学生多想会想。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怎样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动更多的脑筋想问题,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呢?有效途径是讨论,在教学中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都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中等学生、学习困难学生。
这样有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
小组讨论要难易适度,小组成员能各抒己见,互相争辩,这样既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在各小组之间,观察各小组情况,按需要参加某些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讨论的倾向;抓好讨论的转折点,将讨论引向深入。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开始不少同学不敢说,怕自己说错,于是就鼓励那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说,教师适时帮助,然后再让中等同学说一说,最后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说一说。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的陈旧模式,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一言堂”,它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强调统一性,教学手段单一。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它能使多种教学要素得到优化,多种教学信息得到互动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成为独立思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主体。
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学结构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特别是教学方法的开放。
它用“探究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传授式”和“接受式”,引导学生自主、自觉、生动地学习。
同时,开放性教学不只局限于室内课堂上,它引导学生走向实践、走向社会,把理论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二、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观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样,把本应充满活力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过程,变成呆板、机械的传递、接受过程。
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个性特征,没有创造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因此,必须破除这种过时的、不合理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
这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
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意识,为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做、敢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多读、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寻错、思错、改错的宽松的训练中,释放智慧能量,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
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关键词】语文课堂主体意识策略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探求,逐步把语文学习与品格培养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强、勇于创新的品格。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是受益终生的。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合作的过程中进行。
这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教师交出主动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即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包括课前预习、整体感知课文、深入学习课文等,教师都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探究完成。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表演给学生观看的“演员”,而是“导演”,要让学生成为“演员”,尽情发挥,彰显个性。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课文《家》时,笔者在组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设计了“白读课文一分组讨论交流一部分学生谈白读收获一学生点评、补充一师生小结”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了作者埘“家”的认识和思考。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二、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兴趣多样。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生动形象、灵活多样。
可通过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燃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或者给予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主体性的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讲解完一篇文章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理性地分析问题,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主体性的思维意识。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拓展。
除了课堂学习,语文教学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拓展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文学创作、阅读活动、语言文化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散文写作比赛等,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我价值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老师还可以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性意识。
谈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培养
作文教学582016·11谈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培养周社建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主体意识,已经成为教师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从不同视角出发,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升学生体验感悟品质,都可以有效塑造学生习作主体意识。
一、引导观察,介入写作主体意识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观察,对积累习作素材,促进习作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小学学生习作常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或者是不知从何处说起,这说明学生素材积累还不够,或者是语言表达存在问题。
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可以找到习作切入点,看到什么写什么,也会顺利介入到习作情境中。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学生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介绍与众不同的家乡。
教师在习作前布设观察任务:观察家乡最美景色,搜集整理家乡相关信息。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展示观察结果,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观察成果。
有学生展示:我们的家乡有高大的青山,满山遍野都是果园,那娇艳的是苹果,红灿灿的是山楂,黄澄澄的是柿子,还有透明锃亮的葡萄,真是诱人。
教师事先布设观察任务,给学生创作难得观察机会。
从学生观察成果展示可以看出,学生观察是非常细致的。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观察信息,不仅理清了写作思路,也为其他人提供了丰富习作素材。
二、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写作热情习作教学展开时,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也可以给学生带来诸多感官刺激,甚至可以成功激活学生习作热情。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为学生准备充分思维启动信息,适时投放给学生,有可能获得水到渠成的引导效果。
教师给学生讲解习作操作思路、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范读习作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信息,特别是教师展示下水作文,能够顺利激活学生习作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打造全新语文课堂
报纸 、网络等 ,获取 各种 鲜活 的材料 和最前沿 的信息 。语 文课 本 内容 涉及 古今 中外 、五湖 四海 、花草虫鱼 ,而 这些 内容 又并非都是 学生熟 悉的 、亲
而 ,现实语 文教学 中却 存在着课 堂气 立发 现的道路 让给学生 去走 ,要把 独 身经历过 或亲身体 验过的 ,不借 助联 氛呆 滞 ,学 生对 课 堂信息 接 收麻 木 、 立 解 题作 为 学 生 脑 力 劳动 的基 本 形 想想象 ,根本就无 法认识它 们 ,至少
1 . 课 堂上注重 学生心理 ,张扬 学 点 点。信息技术 极大地丰 富了教学 内 生个 性。大多数学生 都是为考 一个好 容 , 极 大地活跃 了教学 内容的 好前 程而 上 式 。教 师只有具 备了一定 的信息技 术 学 ,为实 现父母 的期 盼而上 学。很多 能 力 ,恰 当地使 用 电教媒 体 、网络 , 学生正是 因为 自身 的喜好和兴 趣遭到 以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的形象反 映客 忽略 、抹 杀 ,所 以才对学 习和学校产 观事物 ,图、文 、声并茂 的三维方 式
生排斥 、抵触情 绪。因此 ,应 该发挥 呈 现教学 内容 ,才能最 大限度地满 足
学生性格 的优点 , 将 学生性格 和行 为 学 生的视 听感 官需求 , 激 发学生 的学 中的优点 转化为学 生学 习生 活的主导 习兴趣 。 因素 。语 文 教 学 中要 张 扬 学 生 的个 4 . 让 学生走 出传 统课 堂。视通 万
多 ,但我认 为过分地 强调语文 的科学 中 ,教师要重 视学生 的主体意识 ,培 性 、实效性 ,而忽 视语 文 的艺 术性是 养 学生的 主体 精神 ,让 学生独立地 完 其原 因之 一 。比如 , 课 堂教学 中太偏 成 自己 的学 习任务 ,这 已成为学 生主 重 理性 分 析 ,只顾 追 求 知识 的 系统 体 教育观 的重要 内容了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1. 激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文本和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使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或实例,激发学生对相关话题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地思考和参与讨论。
2.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等。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 提供适当的挑战:语文教学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解读文本和表达思想方面。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文本和任务,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难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4. 鼓励表达和讨论: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尊重学生的意见。
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思考。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词典、参考资料、互联网资源等,从中获取信息和启发,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培养出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高效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方法
教师高效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方法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1.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设立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其思辨精神和判断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现实,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促进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1. 选取符合学生兴趣的话题: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2. 采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并将抽象的思政理论联系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赛、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注重引导学生的实践行动1. 设定研究目标和实践任务: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引导学生将思政教育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践任务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惯和道德价值观。
2.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提供反馈和评价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实践行动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推动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形成持续研究和成长的惯。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注重引导学生的实践行动,教师可以高效开展课程思政,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学生主体性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选择、独立表达和积极参与的认识和态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至关重要。
学生主体性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更好地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主体性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方法,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自我成长。
学生主体性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1.2 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其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其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还注重传授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也应该被鼓励在个人学习中注重自主思考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种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比赛、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表时间:2015-02-03T11:49:05.80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6期供稿作者:朱先兰
[导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贵州市安顺市普定县城关镇一中朱先兰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下面我就在这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和“表达”。
只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旺盛了,思维也非常活跃、流畅了,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粗暴训斥,而要耐心启发,只有在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参与教学的热情才会更高,学习成绩才能不断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方面要以“说”代“讲。
教师上课时应尽量少“讲”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弄不明白时教师再及时点评。
课堂上应提倡学生问、学生议,互答互讲。
对学习中有争议的问题,师生可以互相讨论。
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思想活跃。
另一方面,要以“动”代“静”。
随着课堂改革的发展,教师要变以前的安静课堂为活跃课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口、善动手、勤动脑。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充分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的,要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安静的课堂变成小组讨论式、分题答辩式、分组操作实验式的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提问,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激活学生的潜能。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质疑和创新的能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教育学生敢于质疑。
课堂上老师讲的不一定很完美,有疑问学生大胆提出,敢于质疑,这样师生才能不断进步。
第二,要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学习、复习等环节,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后再提出问题。
教师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疑难问题和需要挖掘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质疑。
第三,赞美肯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于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要以鼓励、肯定为主。
不能打击和否定学生的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重视、赞美、肯定,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奇迹般的激活起来。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所谓的“钻牛角尖”的学生,应慎重对待,要保护他们的求异思维,并适时进行引导探讨,从而为形成良好的“质疑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评价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科学创新的氛围
评价是教改的杠杆。
随着新的课堂教学任务的提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新的课堂教学特点的展示,势必要求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评价。
要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指挥功能,并通过教学评价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新的评价体制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突出教学效果评价的指向性。
要通过这种评价,使教师明白:“教学生学”是维持性的教学,只是一味地面向过去,而“教学生会学”则是创造性的教学,他面向未来,旨在引导学生迎接未来的知识挑战。
第二、突出教学方式评价的权重性。
要通过这种评价,促使教师敏锐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
要在教学方式的评价中设立教学方式有创新或勇于实践先进教学方法等条目,并加大这方面的正向权重。
反之,对采用题海战术,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师,则趋向于负向权重,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突出教学活动评价的规范性。
一个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在天天新、课课新的努力中营造创新氛围,要通过“量化指标”来体现,要通过“标准化”的运作来展示。
如一堂数学课是否完成了任务,至少要有以下几个达成目标: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能否有60%的时间去让学生“动”;学生“动”的面是否能在80%左右;80%以上的学生是否能掌握80%以上的新授内容。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开放教学,创新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成功,呵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这样才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