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关键词:学生;启发式;主体意识一、作为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权对教学设问质疑,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应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设有效的空间,应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哪种教学方法更能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达到师生间民主、和谐的关系。

因此,我在教学中,都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既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而且我总是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

每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学生可能想错了、说错了,但是,他们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样,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虽说错了,但学生发出的是友善的笑声。

二、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愉快地接近或探讨某种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

因此,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立足课堂,培养兴趣课堂教学安排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上课设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回答问题接龙比赛、速算比赛、学生提问、学生解答等,不仅使学生一节课下来不觉得疲劳,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展现背景,以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恰当穿插一些数学史料,这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章的时候,给学生讲“勾股定理”是由谁发现的,由谁证明了,并说明了美国第二十届总统加菲尔德也提出过证明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索、去证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悬念在心理学上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急切等待的一种心理状态。

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

4.以生动语言、幽默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理科各科之母,但其内容一般是抽象而枯燥的,易使学生厌学,从而教师应善于运用生动语言、幽默的动作或通俗易懂的比喻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呢?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师的角度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等。

2.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民族性。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进行一些戏剧表演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

3. 提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学生的角度1. 提高学习主动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去参与到学习中来。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要自觉地去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多思考、多讨论,积极参与为学习活动。

2.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应该主动地去寻找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生要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如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学校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本质特征的学生主体性。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这个大集体和班级这个小集体当中度过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佳的场所也就应该是学校及班级。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而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参与自身发展的程度及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见,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实现自主教育的主要途径。

1、校内实行民主管理为了把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我们应在学校管理中进行大胆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

这是实现学生自主教育的外部条件和前提。

(1)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凡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疑点问题,应通过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多层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而妥善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2)评价教师,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们应将教师的师德行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德勤能绩各方面情况交给学生进行评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学校对教师职称晋升、业绩考核、评优的基本内容之一。

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责任心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发展,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3)在学生管理中应实行学生班级自主管理。

通过自荐演讲竞争上岗的办法推选班团干部,让学生充满自信又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教室、寝室、班团活动、班际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人的行为来实现。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教育的内部条件和动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课程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只有这样,创造性学习才有可能。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提得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会自然形成,需要老师长期不懈地逐步培养。

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1)树立学生主体观树立学生主体观是指把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把学生的学习看成外部知识主动纳入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且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

树立学生主体观就是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学生单向从老师或课本接受为多维接授,变传统的“灌、管、压”教学为“启、引、导”教学。

(2)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就讲“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就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埋没甚至磨灭。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打破这种教学专制,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与学生建立坦城、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说“不”的开放氛围,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主体意识更加强烈。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

物理学习习惯包括坚持预习的习惯,做题规范的习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习惯等等。

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在对象性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意识,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主体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

一个缺乏自尊、自信和参与合作精神的人是无法承担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

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将来投身社会奠定基础。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民主、平等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行探究,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行教材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因此教师通过在上课时,采用多种形式,如恰当引用古诗词、名言名句;漫画、图片景观;故事、小品、动画等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使其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

要尽量让学生们来做主人,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

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解除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很多时候参与合作式的教学会使我们对学生刮目相看,为他们的学习潜能所惊讶。

民主教学,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个可亲近的朋友。

这样将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怕出错。

教师是问题的收集者,在平常要留意学生感兴趣、有疑惑的问题。

还可以是探究活动的鼓励者,在学生成功时给于肯定,失败时给于鼓励。

由此可见,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亲自体验,尝试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相反,如果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思想被禁锢,就根本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要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的精神,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旨在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

创新教育使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及专家实施和教学的主要方式。

下面我就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实践体会。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意识随着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加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教学,创设英语大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主体意识。

1、组织兴趣组活动语言习惯的形成仅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经常不断地重复及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

如果一味地靠增加课时,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方法来扩大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感到学习枯燥厌烦。

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将教学任务全部放到课堂上完成,课外强化和巩固,通过自愿参加兴趣组完成。

我们组织了英语沙龙,每周二、四、六在布置的英语角中进行沙龙活动,有时教唱英语歌,有时进行故事比赛,有时进行英语会话。

这样的小组活动,强调了一个“趣”字,形式多变,内容常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倍增,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互动学习,通过学生自己找寻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

因此,除了使用教科书,让学生准备了各种阅读、听力及其它语言学习材料作为课本补充。

内容集语法、句型、辨析等为一体,知识面广,趣味性强,充实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由于学生读得多,见解多,他们的视野较开阔。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惯及其他。

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合作,让学生体会课外时间中的主体意识,这些也正是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所要达到的目的。

3、走向家庭、社会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英语会话的语境,我动员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听英语磁带,配合我做家庭护教,督促孩子们课余听、放学听、吃饭听、入睡前听。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主体性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用自己的方式、角度去感知、理解、接纳和表达世界、人生和自我。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创设积极、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思考、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和参与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

阅读是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广泛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品味,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主体性,感悟人生、洞察世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还要能够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够通过交流、讨论、辩论等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表达和交流,多参与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让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形成自己的主体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点,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选择权和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创新能力,这一点应该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主题。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实现这一点呢?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其一,我们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以往陈旧的教学思想,把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变成引导学生勤奋地学,我们由原来课堂的主人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参谋”。

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自信,使他们迸发出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所研究的问题中去,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去,从而使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真正的“学者”。

其二,敢于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能力。

学生是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需要掌握知识,提高本领,所以,学生的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自己。

我们应该大胆地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让他们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自信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老师是他们的帮助者而不是给予者,消除学生思想上的依赖性,努力地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其三,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合理利用他们的特长。

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出现分歧是常有的事情,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意见,给予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

合理地采用他们的意见,集思广益、综合利用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意识会不断增强二、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数学本身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抽象性,使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单调,因此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甚至是讨厌数学课或厌恶数学,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出现。

数学兴趣直接影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和能力发展程度,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数学的动机。

对此,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了解数学史上的名人轶事,让学生了解一些知名数学家的故事,如陈景润、高斯等,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②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解决存款问题、灯泡省点问题、话费选择问题、购买物品问题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责任和选择能力,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本文将探讨学校德育教育如何在校园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分析其中的重要因素。

首先,学校德育教育注重提升学生对自我定位的意识。

学生在校园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和规则的状态,缺乏对自身的主动反思和认知。

因此,学校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社团组织和各类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

例如,在一些学校里,会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德育教育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和班级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关心他人,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义工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从而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作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评比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班级集体和集体荣誉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承担相应责任。

再次,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选择,而学校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作出理性的决策。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借助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资源,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样,学生在做出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提高自主选择能力。

最后,学校德育教育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

学校的德育教育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家庭和社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第一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学校德育不仅是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更重要的是应培养训练学生思想品德行为,通过“内化”来把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又经过“外化”转为道德行为,作用于社会生活。

据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当前的中学生渴望独立,主体意识增强,如: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中,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育奉为指南,由听从父母转向自己怎么想怎么办。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独立意识与独立行动不一致,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被管理者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己驾驭自己的过程。

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程度。

学生主体意识是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形成发展,主体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与提高。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参与转变,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获得和谐自由全面地发展。

教师须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观念,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参与、共同研究的伙伴,支持和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发展。

当学生出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其他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

组织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治自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是自我管理的基础。

教给学生一定的行为方式,专门组织开展行为方式训练的练习性活动,引导他们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消除习惯性惰性障碍,在行为习惯训练中,要不断给予强化,使他们了解行为的结果和长进的情况,培养自主自立精神和自治自理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的陈旧模式,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一言堂”,它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强调统一性,教学手段单一。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它能使多种教学要素得到优化,多种教学信息得到互动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成为独立思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主体。

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学结构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特别是教学方法的开放。

它用“探究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传授式”和“接受式”,引导学生自主、自觉、生动地学习。

同时,开放性教学不只局限于室内课堂上,它引导学生走向实践、走向社会,把理论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二、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观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样,把本应充满活力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过程,变成呆板、机械的传递、接受过程。

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个性特征,没有创造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因此,必须破除这种过时的、不合理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

这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

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意识,为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做、敢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多读、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寻错、思错、改错的宽松的训练中,释放智慧能量,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慢慢褪去它的光环。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不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特征,个性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人的主体性的培养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变学生的被动性、顺应性发展为主动性、个性化发展。

语文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体意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但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还不尽如人意。

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就必须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下面我就如何在中学语文学科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薄的认识和体会。

1 “我是主导者”——增强自身素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摒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对学生帮助和引导的作用。

新课程中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就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

这引导也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畏惧登山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拉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尽管这里把教师“教”的特点说成是“帮助”和“引导”,但这不过是教的方式变了一下,说到底学生的“学”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导”。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就像主持人一样,起着衔接知识,掌控课堂进度的作用。

2 教学环境是摇篮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或者给予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主体性的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讲解完一篇文章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理性地分析问题,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主体性的思维意识。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拓展。

除了课堂学习,语文教学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拓展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文学创作、阅读活动、语言文化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散文写作比赛等,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我价值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老师还可以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性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要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对健康个性的培养。

要能够将以往单调的学校生活转化为轻松和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方面,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构建和谐氛围,营造主体发展环境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

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

我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他们在向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

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

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还可以离开讲台,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

例如,古文阅读,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地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

职专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

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主体性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是学生树立自信、发展个性、提高学习效果的必备素质。

学生主体性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自觉地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主体性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主体性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增强自信心。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现状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的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不足。

部分学校过分追求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社会舆论对高考分数的过分重视也使得学生主体性意识逐渐被淡化,学生更多地被外在压力所驱使,缺乏自我意识和主动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急需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1.3 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更加积极地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深度。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1. 激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文本和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使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或实例,激发学生对相关话题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地思考和参与讨论。

2.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等。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 提供适当的挑战:语文教学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解读文本和表达思想方面。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文本和任务,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难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4. 鼓励表达和讨论: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尊重学生的意见。

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思考。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词典、参考资料、互联网资源等,从中获取信息和启发,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培养出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激发他们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班风。

那么,如何利用抓班级建设,在形成良好的班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一、选好“领头羊”,加强班级凝聚力有位著名教育家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言堂”的辨析,让学生自悟。

此外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学生,在管理中,班主任发挥引导作用。

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尝试着以“本周我当班长”为主题,来锻炼学生能力胆量和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

周班长任期二周,自我推荐再民主确认,伴随有就职演说、离职总结、民主评议和工作交接。

这种尝试展现了周班长作为带头羊的热情与主动。

这些周班长在没有功利情况下的付出,能赢得全班同学在工作中的积极配合,增强了班级的活力和凝聚力。

就任班长认为就任期间自己得到了锻炼,同学们对他们的工作也表示满意,最可贵的是班干部没有架子与强权味道,充分体现了“我选你,我支持”的原则,同学之间是一种平等与尊重的关系。

整个班级呈现出“头羊领跑,群羊跟从”的氛围,其乐融融。

二、做好“牧羊犬”,增强师生和谐度花无百日红,晴朗的天空也会出现乌云,“头羊”也会有和“牧羊犬”闹矛盾的时候。

一次因一位同学生病了,当时的周班长领着几位同学带着生病的学生去了医务室,第三节课后这几个同学迟到了。

我非常生气,上班主任的课你都敢迟到,上其他科任教师的课那更不得了,我也没问清楚原因,当着全班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们,并让他们中午放学后到我的办公室好好地检讨。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学生主体性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选择、独立表达和积极参与的认识和态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至关重要。

学生主体性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更好地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主体性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方法,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自我成长。

学生主体性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1.2 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其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其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还注重传授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也应该被鼓励在个人学习中注重自主思考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种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比赛、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语文课程標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课中,只有努力培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才能使其学习处于积极、热情、主动的状态,才能使教育成为高效的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理顺关系,师生和谐互动
构建平等对话氛围和平台,让学生做真正的课堂主人。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彻底清除‘一统天下’的旧观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始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树立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

有了平等的对话,师生的互动就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增强学生自我表现的信心。

教师具有“教练’’和”裁判’’的双重身份,除了做好一名点拨引导组织的“教练”之外,更应该是公正的“裁判”。

在做出任何评价时,不仅能让学生信服,更应该给激励性的评价。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课堂和教育技术专家巴特勒说过;“多加鼓励,能增强动机”。

而强调“失败”阻碍动机。

因此适当恰当的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

2.营建氛围,激发学生主动进取。

2.1设疑激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探索者。

宋代的大学者主席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语文学习围绕“疑”而展开;无疑一有疑一质疑一释疑。

每一个疑问的提出,都能带来深深的思考、广泛的联想和想说的冲动;每一疑难的释解,又是智慧的一次升华,是人在这更高的境界生发新的疑问,推动学习的更进一步。

设计问题时,应从学情出发,富有启发和探讨性。

例如,在教《多收了三五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反应旧中国农民的悲惨遭遇,作者为什么不选择实年或兵荒马乱==这样的内容,而只选取了丰收之年呢?
2.2点拨引导,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求知者。

有些教师多学生缺乏信任,生怕放手、学生自主学习,而是文本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漏掉,影响考试成绩。

因而,课堂上的教师喋喋不休,学生则索然无趣,课堂成为死水一潭。

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权给学生,穿针引线,旁敲侧击,适时点拨,让学生成为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2.3创设意境,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施者。

情境活动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例如:我在《散步》一课时,教前要求学生饭后陪家人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亲近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亲情。

这样,就为《散步》的教学作了情境铺垫。

在课程结束时,又让同学们回忆交流自己和家人相处的一片生活片段。

这样,就营造了适宜情感发生的“境”,学生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就有了土壤。

3.搭建课内外沟通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大语文观提倡,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语文学科的外延是极其宽泛的。

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语文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把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学习《物候学》,我们就组织学生观察当地物候现象,收集整理当地的物候谚语。

还根据所学文本内容,进行社会调查;专题访问,做保护环境宣传,参观博物馆,瞻仰烈士陵园等社会活动。

在活动中搭建学生倾吐交流平台,提升他们的思想素养,激发学生自主性,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用有效的形式拓展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我们实现三维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步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改中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的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