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尝试

合集下载

唤醒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

唤醒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

唤醒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学生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的体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存在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缺乏思维深度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如何唤醒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以下是一些思考。

一、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在撰写一篇作文时,首先应确立一个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以此为主线展开自己的思路与观点。

中心思想需要具有独特性、思辨性、实践性、指导性等特点,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出发,或者从时代发展、社会热点、学科前沿等方面选取相应的话题,以达到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的目的。

例如:在写作文时,我选择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我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是一大难题,而如何落实环境保护的措施更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着重探讨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等方面,以带动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适当引用的例证或事实在撰写一篇作文时,很多学生往往抱着“浅尝辄止”的态度,缺乏足够的例证与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一来,文章便显得浅薄、空洞、不够真实。

因此,在写作文时,万不可忽视适当引用例证或事实的重要性。

例如:在探讨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时,我给出了一些可靠的、有影响力的数据,如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际上应对环境问题的政策措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等。

这一些数据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内容更加真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流畅的语言表达流畅的语言表达是一篇优秀作文的必备条件之一,它能够使得读者对文章的阅读感受更加愉悦,进而激发阅读兴趣。

因此,在写作文时,我们应尽可能做到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准确性与简练性。

例如:假如我在写一篇关于“人生”的作文时,我会选择诗意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我们是如此渺小,在这个宇宙中尽情的释放自我,不要被外在的力量所束缚,而是追求自己内在的价值和光芒。

学生开学活动方案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开学活动方案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开学活动方案提升学生主体意识通过丰富多样的学生开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发展的潜力。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如何设计开学活动,以达到这一目的。

一、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在开学第一天,可以组织一个欢迎仪式,校长和老师致辞,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同时,可以邀请校友或其他成功人士分享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二、组织团队合作活动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解谜游戏,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交流与合作。

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开展主题班会在开学初期,可以组织一系列以“成长”为主题的班会。

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困惑,激发他们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同时,老师也可以分享一些成长的故事,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导。

四、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例如,组织社区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扶贫等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社团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社会名人来指导和举办一些特色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六、倡导读书文化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开学初期,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和阅读心得。

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一个图书角,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七、开展思维训练活动思维训练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思维导图、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验、数学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数理能力。

八、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学生展示自己学科素养和竞争力的平台。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尝试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尝试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尝试盐城市初级中学许所扣【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加工者,是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的教,是学习的内因。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教学、小组合作、问题意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关键词】主体意识激发兴趣探究教学小组合作问题意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加工者,是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的教,是学习的内因。

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生物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挖掘出了一些能促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的。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习积极性兴趣在人的学习和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 ,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调动思维活动的巨大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

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善于利用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好动的特点,巧设疑问,创设悬念环节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生物知识的强烈愿望,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首先应课堂导入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牢牢地吸引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课堂教学的控制应重视导入的方法。

导入的方法有好多种 ,如设置悬念导入法,幻映图式法。

例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一节时 ,采用“设置悬念导入法”引言 :同学们都听过童话《国王的种子》吗?从前有一位贤明而受人爱戴的国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

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优秀教案的技巧

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优秀教案的技巧

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优秀教案的技巧教案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优秀的教案则是教学工作的关键之一。

在编写教案时,除了考虑到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因素外,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学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面将介绍几种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教案编写技巧。

一、设定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自由思考和发表观点;也可以是引导性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找到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实践环节学生主体性的激发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

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体验。

例如,在教授绘画技巧的教案中,可以设置一个绘画实践的环节,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绘画实践,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三、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编写教案时,可以增加一些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启发,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主体性。

四、引入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通过引入多媒体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编写教案时,可以合理利用一些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五、设置反思环节学生主体性的激发需要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反思。

在编写教案时,可以设置一些反思环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

这些反思环节可以是小结问题、讨论问题或写作任务等形式,通过这样的反思活动,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思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主体性是优秀教案编写的关键之一。

如何在体验学习中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如何在体验学习中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浅析如何在体验学习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摘要: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丰富感知、强化情感,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感悟知识的内涵,知识得以消化,技能得以积累。

所以体验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更是迫不及待的。

关键词:体验学习;主体意识;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导学生要尊重残疾人时,一种方法是直接说教,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坐到轮椅上驱车爬坡。

两种学习效果一比,显然后者优于前者,因为后者是学生亲自去感受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了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这就是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反复观察、感知,对事物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并掌握知识,形成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体验学习可以不通过语言工具来实现,所追求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观念的转化。

目前数学的教学仍是以教与练的接受式为主要模式,目的无非就是弄清概念、记住公式、掌握方法、熟练解题,事实上这样的教与学的方法有着一个共同的遗憾,那就使多年后沉淀下来的东西与教师和学生所付出的极不相称。

而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丰富感知、强化情感,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感悟知识的内涵,知识得以消化,技能得以积累。

所以体验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更是迫不及待的。

一、创设合理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有体验学习的舞台教师要努力创设合理的情境,为学生搭设一个学习的舞台,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以“小卖部”为基本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紧接着,分小组进行买卖活动,学生自编题目,自行解答,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魅力,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唤醒主体意识,落实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应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二、精心备好学情,落实主体地位
三、创设和谐气氛,师生平等对话
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学习
1.挖掘教材因素,诱发学习欲望
2.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3.利用游戏激趣,唤醒主体意识
4.利用表演激趣,引导主动学习
5.赏识评价激趣,诱发学习兴趣
五、转变教学方式,表达学生为本
1.改变教学方式,落实主体地位
2.释放学习时空,落实主体地位
3.引导学会质疑,落实主体地位
4.注重自主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六、落实主体地位,需要注意问题
1.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2.教师要持续提升自身素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在主体性教育上担负重任,因为民族的语言传承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浸润民族的语言。

因此,语文不只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民族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精神风貌等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对主体性意识的唤醒。

再联系近几年新课程理念环境下的语文教育实践看,虽对于让学生成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一问题提得很多、做得也较多,但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

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建立能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学课堂。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保护创新思维,激活主体意识学生的发展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

在现代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1.1鼓励思考,拓展智力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奥秘;爱迪生从小就“异想天开”,试图人工孵出小鸡,后来竟作出了一千多项发明。

科学家曾言: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由于缺乏想象。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有吸引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的思维活动。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易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喜欢沿着自己所习惯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即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它的负效应使人的思路束缚,造成思维刻板、僵化,尤其是在解决新问题时,往往老在条条框框里兜圈子,阻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总希望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图去思考,要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1.2激励质疑,启迪思维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一个个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问个“为什么”。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摘要: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参与;学习兴趣;大胆创新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初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既想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更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但应试教育的束缚,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往往禁锢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一、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

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

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

他们在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

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

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我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帮助学生从小确立主体意识

帮助学生从小确立主体意识

帮助学生从小确立主体意识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以下几种形式帮助孩子从小确立主体意识。

一、实施“生活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1、数学问题“生活化”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因此,教师在应用教材时,应该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

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材中是用5袋乒乓球,每袋5个作为例题,而我根据“5”这个特殊的数字,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灵巧的小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这一身体的学习资源来启发学生自己编口诀:课始播放歌曲《巧巧手》来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伸出一只手,看看有几个手指?伸出2只手,看看共有几只手?小组合作,看看3只手共有几个手指?四只手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小组合作,自己整理出了5的乘法口诀,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2、日常生活“数学化”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生活与数学学习自觉联系起来。

例如:认识非整十的两位数后,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了很多熟悉的生活数学:学具棒的根数、班级人数﹑门牌号码﹑车牌号码﹑汽车线路编号……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要用数学知识解决,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走向社会,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浅谈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

浅谈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

浅谈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必须突出主体性尝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

一、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尝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1. 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适合初中生的语言游戏、演讲比赛、小童话等形式,突出语言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并通过自主拓展、交流、分享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实现信息传递与分享,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合作育人效果。

3. 鼓励学生创新思考: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题目或论文作业,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并表达个人观点和体验,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帮助指导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与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思考和认识事物的基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尝试。

初中是学生进入高中、大学的重要阶段,合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尝试着教育学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学习汉语”,并通过下列方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1. 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可视教材、电子媒体课件、网络图片、生动有趣的教学实例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教学及实际应用中去,从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更有助于拓展其乐趣和视野。

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XX

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XX

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正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

二、采取情境感染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情境感染即情感心理交流过程。

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对象,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或以其高尚的情操人的,或以其完美的人格荡涤净化人的情操,或以哲理启发人思考,或用美感熏陶人格.总之,语文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可以说任何一位成功的老师都是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学生内心真正被文章所蕴含的美感所折服。

例如,在教学中将音乐、美术、语言三种艺术手段完美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创设艺术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情感共鸣。

1.以优美的画面牵动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例如在教《春》这篇课文的时候,不要让学生先读课文,而是先让学生看画面,一幅色彩明快、生机盎然的《春之图》唤起学生对春的美好情感,然后让学生给图配文,结合课文再看图,这样学生在图、文之中就体会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生花妙笔。

2.以心灵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情境的感悟例如,在教现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作者对的深深依恋、愧疚之情,我播放了MTV《懂你》,学生通过如泣如诉的旋律,体悟到了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母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母爱是我们的生命航标,母爱是我们心中永远熠熠生辉的太阳!3.用情感丰富的语言,感染学生对情境的再现例如,在学习《周,我们的好》时,我以悲痛、沉重、撕心裂肺的呼唤将学生带进了痛悼的哀伤情景之中,有的同学为的去世惋惜不已,有的学生悲痛得几欲出声……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通过竞争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新课标规定:语文应该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

浅谈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

浅谈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导语:初中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突出主体性尝试。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索和激发学生动力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

一、培养学生主体性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平等互动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倾听学生的声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供有趣、实用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语的兴趣。

例如,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开展诗词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汉语的魅力。

3. 创设情景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创设情景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汉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情景对话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尽情展示自己。

二、引导学生探索1. 设计开放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问题可以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意设计的问题。

2. 推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借鉴对方的思考和观点,从而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见解。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例如文学作品、资料和网络资源等,让学生主动选择和利用,拓宽自己的认知和知识面。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探索和运用,培养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激发学生动力1. 赋予学习的意义:教师应通过讲解、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明确学习的目标。

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结合时,就会激发学习的动力。

2. 确立学习目标和挑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适时提出一些适度的挑战,引导学生超越自我,不断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规律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并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和活动设计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例如学生可以负责课堂秩序维护、记录课堂笔记等。

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设计,例如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讲解概念、解题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参与意识。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解决问题和疑惑。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次意义和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自主学习的环节,例如让学生自己解题、自己查找相关知识点等。

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中尝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阅读教学中尝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运 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手段 ,调动 学生学 习的积 极 性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 心理 学 研 究表 明 , 只要 满 足 和 调 动 了个 体 的 心 理状 态 ,有 了某 种 意 向 ,对 今 后 的行 动 就 已经 成 功 了一 半 。在 小 学语 文 教 学 中,如 何让 小 学 生 通 过 课 堂 教 学 , 丰富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是新课标所体现 的 明显 特 征 。 比 如 ,在 教 授 《金 色 的 鱼钩 》 时 ,很 多 学 生 对 红军战士过草地 、翻雪 山的时代 比较模糊 ,体会不到长征途 中 所 经 历 的艰 难 险 阻 。如 果 这 样 的 时代 特 征 靠 教 师 用 文 字 表 述 ,学 生 显然 不 能完 全 达 到 身 临 其 境 的感 觉 ,甚 至 觉 得 非 常 枯 燥 乏 味 , 有 的 学生 开 始 东 张 西 望 , 不 愿 意 听下 去 。面 对 如 此学习状态,教师可 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手段 ,把长 征途中红军战士过草地 的场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 出来,让 学生亲身感 受到当时的画面和红军战士所遇到 的各种 困难 。 多 媒 体 课件 的展 示 ,不 仅 调 动 了学 生感 官参 与 的意 识 ,还 丰 富 了课 堂教学,减少 了教师的长篇大论 ,优化 了课堂 ,调动 了学 生 学 习 的 兴趣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感情 也有 所 改 善 。
2013教育技术装备
— . 106 —.
小学生 正处 在语言积累阶段 ,要让学生积极 主 动地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参 与阅读的兴趣,使他们 的认知和感悟能力在 阅读 过程 中得到提高 ,综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10.3969/j.i ssr1.1671—489X.2013.22.106

作文教学,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作文教学,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作文教学,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作文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严重的厌烦心理,写作时或草草应付了事,或东拼西凑,依着葫芦画瓢,造成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可悲局面。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强化其主体意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热门话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厚积薄发,活水不绝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症结在于腹中空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改变这种艰难处境呢?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括,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

”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作文才能意蕴常新。

1.1 勤于观察:观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我常常指导他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人或事物独特的美或丑,以之震撼读者的心灵。

例如:让学生充当防骗“小侦探”,让大家留意生活中骗人者玩弄的种种伎俩,通过仔细观察,反复揣摩,揭穿他们的假面具,并组织学生在班上即兴表演或讨论。

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我还要求他们在每篇日记下边画上一幅与内容相关或相符的主题画,图文并茂,画龙点睛,这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1.2 勤于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能开阔其眼界,培养其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

如果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那么,学生将想有路头,写有源头。

如演讲比赛、书画竞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智力竞赛等,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失败到成功,由灰心失望到欣喜若狂,感触细腻,作文也自然就血肉丰满,颇具感染力了。

利用各种节日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同时,让他们积累素材。

如“妇女节”为妈妈和女老师制作贺卡、献花或送小礼物等,让他们品味母亲的激动、老师的欣慰和自己的兴奋、幸福等情感。

浅谈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

浅谈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

浅谈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一、引言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汉语在初中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扮演被动的角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因此,如何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突出主体性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初中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形象的教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演讲比赛、阅读分享会等,使学生对汉语的学习更加有成就感。

三、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汉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因此,在初中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举办情境对话、写作比赛等方式,提倡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汉语知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汉语的实用价值和学习的成就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的汉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对汉语的实际运用。

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式。

在初中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指导学生建立学习计划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的权力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各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如写作小组、课外阅读俱乐部等,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性。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初中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案例、组织创作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的活动,如举办评估新词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等,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落实学生主体性尝试的策略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尝试,我们需要落实以下策略:1. 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异性,满足其学习需求。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

让学生产生主动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略谈

让学生产生主动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略谈

教学札记让学生产生主动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略谈◎宋艳君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仅要尊重主体.开发主体意识,发展主体意识,更要让学生主动产生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

一、课堂教学要有直观性课上能够给学生提供想象空间。

以《春》为例,在讲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家乡春天的美景,然后展示几幅美景图.引导学生积极配合。

直观性教学是教师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有目的创设的一种情境,它营造一种氛围,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求知欲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记得一次作文课上,学生把老师比喻为辛勤的园丁,而自喻为祖国的花朵,于是我问学生:“有人还把学校比喻成不冒烟的工厂,所生产的产品便是毕业的学生,这种说法对吗?”师生之间就针对这两种比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C 教师:老师像园丁,前面还有个定语一辛勤的,但如果遇上的是一个懒惰的园丁,那么你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不是要遭殃了吗?学生甲:那我们自己吸取雨露甘霖,独立成长,顽强绽放!学生乙:遇上干旱天气,那就只好自生自灭,自认倒霉了。

教师:学校是一个不冒烟的大工厂,工厂是会出次品的、废品的,那有些学生不是要成为次品、废品吗?学生丙:老师,我们不应该是温室里的花草,也不是被动加工的产品。

学生丁: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教师:丙丁两位同学讲得好,我们的发展应该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什么柔弱的花草和被动加工的产品。

通过这种课堂情境教育,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能够主动寻找,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客观条件,有计划地、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抓住这一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尝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就是说,学习是学生的事,老师是教导员、服务员、合作者。

教师的责任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帮助、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询、质疑、创造。

当好“主导”,正是教改的重要课题,而且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已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然而,有些教师却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看不到的这种趋势,课堂上仍独占讲台,一灌到底。

一句话,这种教学现象的存在,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跟今天的语文教学宗旨及素质教育的实施背道而驰。

为了寻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途径,我在教学中曾作了一些尝试。

在教七年级语文下册时,我让学生当“老师”讲课。

以下我把我自己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作法及收获作一总结:
一、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模式设计原则是:
1.全体性原则。

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教师常常面对几个优生,因为优生反应灵敏,对答如流,后进生反应迟钝,不是冷场,便是答非所问,语无伦次,中等生反应一般,答问要符合教师的要求还需启发,占用时间。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和参与机会,促使人人成才,共同提高。

2.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注入”、“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了“顺从”接受的习惯、他们不善言、不会言,即使发言了,也会按老师“圈定的界线”、“意愿”而言,不“越轨”。

新的教学模式,就要打破这陈腐的条条框框,改变万马齐暗的僵局,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要怕说错,要大胆的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3. 鼓励性原则。

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用准一个词,说好一句话,也要给予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给以充分的鼓励肯定,使学生心灵燃起创新之火;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即使看法偏颇,但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也要鼓励他们大胆的说下去,不挫伤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

4.质疑性原则。

孟子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道:“学者先要会疑。

”孟子、程颐等古代教育家都强调了怀疑的重要性。

的确,学贵有疑。

疑是智慧的火花,疑是创新的起点。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并教给质疑的方法——“于不疑处有疑”。

如启发学生对书本上的观点、权威的意见,可提出自己的看法。

敢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具体操作过程
1.课前准备。

我将二、三、四、五、六这五个单元的十篇自读课让学生(全班共40人,4人一组一篇课文)根据讲读获得知识信息,掌握学习技巧和多角度思维方式,在课外自学、讨论、然后推荐一名学生作为主讲等台(其余三人可补充讲课),组织大家学习,引导大学分析。

我也仍然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备学生从三方
面入手;思考学生如何备课,询问学生学习困难,解答疑难,鼓励学生质疑、探索;检查“小老师”的教案,看对课文是否理解,知识传播准确,教法、教学过程是否恰当,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有无创意等,发现问题,指导解决。

2.讲课情况。

讲课情况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小老师”基础知识掌握好,运用能力比较强,教态大方,语言新潮,阐述有个性,补充的事实论据几乎都来自学生生活之中;学生们发言争先恐后,无拘无束,时有笑声回荡。

第二种,课文内容基本讲清,重点、难点也都有,板书工整,不足之处是“小老师”离不开教案,提问少,启发创新不够。

第三种,“小老师”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或不看同学,只读教案,一节课的任务仅用十多分钟讲完,严重的面红耳赤,满头大汗,因紧张把准备好的全忘了。

这几种情况是课前所预料到的,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我每节课认真笔记,适时指导。

3.讲课以后,我全面总结,总体原则少批评,多鼓励,要求不能和老师等同,具体做法是:a、“小老师”说感受,谈收获。

b、学生评讲课的优劣,言课中不明问题,或提出教好此课的建设。

c、我先从知识上查漏补缺,按精讲原则以适当点拨。

再从文章的内容、形式上,启发学生联系往日所学,比较异同,发表个人喜好,并举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创造。

最后我进行总结评价,从教材内容把握与处理是否把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是否灵活多样,备课深广度如何,教态、书写等方面来评价。

特别是对表现
好的大力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委婉的提出建议和批评。

三、实践经验和思考
1.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在哲学上讲,就是只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亲自参与和体验,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当老师是一种尝试,就是对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真正的活动核心,教学的主人。

2.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讲课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讲课者具有丰富的知识,能用准确、简明、生动的语言表情达意,需要较强的阅读、鉴赏、领悟、分析能力,更需要创造思维能力的运用。

如备课时要领悟作者命题立意的缘由,选材布局谋篇的方法,遣词造句的意图,上课时将零散的知识综合分析,先讲什么,如何讲,为什么这样讲,都有明确的思考、选择,这个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过程。

另外,在讲课中学生提出了许多设想,这些设想是经过提示——思维——怀疑——判断——审美得出的,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创新。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心理素质培养大有好处。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就是运用教学的艺术和手段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脑兴奋,情绪激动,在愉悦中最大限度的挖掘潜能,发挥智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传统教育理念已给学生定了“配角”的位,今天,他们拿着老师使用的教参,第一次登上讲台,感
到新鲜有趣,由配角到主角,角色的转换,他们更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激动和兴奋。

为了不负众望,当好主角,熟读教材,翻阅参考,反复讨论,多次演练,以求最佳。

结果是,成功者得到了承认,受到了鼓舞,失败者经受了锻炼,找到了差距,有的还再三要求“再给一次机会,我能讲好。


4.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未当“老师”之前,学生难以亲身体验老师的辛苦,更不了解教师从早到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纠结、自身“充电”不久,他们就感到了当老师的艰辛:没有深厚、广博的知识水平不行,没有极强的教学艺术和创新能力也不行,设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根本不行。

这一迅速的变化,是老师平时耐心劝导、言行感化等教育手段也难以奏效的。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当“老师”——转换角色,达到了“以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