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虚假利润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审计失败和法律责任的防范
• 完善审计制度 • 加强审计监督 • 强化审计人员法律意识 • 严格划分相关责任,严厉打击
违反法律的行为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2001年银广夏利润造假案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 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 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 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 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 不可能的产品"。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
֍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 润77 156.70万元 ֍2001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 损2 557.10万元。 ֍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 案,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财 政部亦于9月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 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 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 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 人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
• 独立审计准则没有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致使签字注册会计师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 有发现银广夏管理层的舞弊行为。
•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疏于执行已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两 方面均存在重大过失。
• 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准则,未尽高度注意义务或者忠实义务 的,给委托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退还委托人交纳的委托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
财务舞弊银广夏案例
财务舞弊案例——银广夏事件公司概况公司名称: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日期:1993年12月21日上市日期:1994年06月15日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世纪绩优的发迹历程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
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天津广夏“独撑大局”。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2001年3月,银广夏公布了2000年年报,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超过60%,达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强,令人惊异。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
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银广夏2001年的市值高居深沪两市第三名,银广夏创造了股市神话。
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世纪骗局的揭露2001年03月31日蒲少平提出的9个疑问2001年08月01日《银广夏陷阱》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第一,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宣称的数量;即使只按照银广夏2000年1月19日所公告的合同金额,1.1亿马克所包括的产品至少应有卵磷脂100吨、姜精油等160吨。
银广夏舞弊案
0.2655 2.33 11.40% 33.69% -0.094 -0.104
0.2254 2.23 10.10% 5 47.30%
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股东权益比率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每股净现金流量
(元) (元) (%) (%) (元) (元)
-0.7368 -1.03 71.24% -67.99% -
0.8266 2.39 34.56% 38.35% 0.246 0.450
0.5058 3.73 13.56% 43.00% -0.022 1.101
68,269 3,638 2,670 1,372 313 76,262
4
银广夏2000年调整前及调整后报表
总资产 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股东权益 资本公积金 每股资本公积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未分配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流量净额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2000年(调整后) 768.62 177.93 117.79 262.69 210.21 1,200.07 83.96 -522.58 216.71 0.43 27.05 -0.26 -201.25 -404.77 -372.30 -372.30 2000年(调整前) 3,151.30 2,045.76 130.76 894.90 79.87 1,461.11 338.89 1,208.53 214.70 0.42 908.99 578.26 446.58 423.38 417.65 417.65 124.10 -255.92 345.18 227.35 1998年 1999年 2,191.83 1,521.99 1,302.49 999.63 138.56 78.33 692.79 390.56 58.00 53.47 574.82 520.92 942.46 467.33 1.85 383.58 179.47 125.39 129.75 127.79 127.79 -5.58 -372.17 655.81 278.07 731.90 121.11 512.77 197.86 0.90 589.19 226.52 157.82 145.94 58.47 58.47 -20.79 -123.44 121.28 -22.95 1997年 1,039.18 648.90 28.11 322.00 40.18 449.11 67.17 491.53 197.86 0.90 324.32 118.06 51.14 50.38 49.64 49.64
银广夏”特大虚假利润案分析
“银广夏”特大虚假利润案分析1994年6月17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银广夏A”的名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银广夏A被称作第一家来自宁夏的上市公司,但实际上,这家公司最早起源于深圳。
陈川是银广夏的创始人,在2000年2月去世前担任银广夏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他1939年出生,早年为银川话剧团编剧,1984年7月南下深圳创业,先后创建深圳广夏文化公司和深圳广夏录像器材公司等。
陈川文人出身,据见过他的人说“极富领袖魅力”。
1993至1994年间,他长袖善舞,将广夏文化公司旗下几家软磁盘生产企业合并改组,并成功上市。
其中的两家企业均在深圳,分别是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和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另外一家叫做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在银川注册,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年,从1992年9月到1993年银广夏设立后即注销。
明眼人知道,这家公司的功能,在于获得宁夏自治区的上市额度。
该公司发起人之一为宁夏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而银广夏现任董事局主席、曾长期担任银广夏总裁的张吉生,即担任过计算机研究所的所长。
张吉生生于1946年,除了在银广夏任职外,还担任着宁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一职。
上市以后,围绕着陈川的银广夏高层队伍亦渐次成形。
现任银广夏总裁的李有强来自天津。
他生于1941年,曾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厂厂长,早在1985年就与陈川一起合作创业,1994年银广夏进入天津后,长期负责天津业务。
而身兼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秘等多职的丁功民则常驻深圳。
1994年上市之时,国内软磁盘行业竞争已如火如荼,转眼间,每生产一张软磁盘就要亏损2美分。
对以软磁盘为主业的银广夏来说,转型迫在眉睫。
此后,银广夏每年均在为维持10%的净资产收益率奔忙。
当时的董事局主席陈川自己从不讳言这一点,在回忆、阐述银广夏的创业历程时每每提及。
银广夏的项目换了一个又一个,从软磁盘生产以后,银广夏进入了全面多元化投资的阶段。
1996年年报称银广夏已经“成功地由创立之初的三家软磁盘生产企业的单一产业公司发展为拥有2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公司”,到2000年更发展成有40余家参股、控股公司的庞杂规模,从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牛黄、活性炭、文化产业、房地产,到葡萄酒和麻黄草,大部分项目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每次都仅是维持在10%净资产收益率的配股生命线上方而已。
银广夏事件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银广夏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一起重大财务造假案,发生于1999年至2001年间。
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虚报利润,误导投资者,最终导致公司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银广夏事件不仅揭示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漏洞,也暴露了公司治理的严重缺陷。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银广夏事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法律责任的承担。
二、银广夏事件的基本情况1. 事件背景银广夏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营业务为酒类生产和销售。
1999年至2001年,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虚报利润,误导投资者。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调查组进驻银广夏,发现其财务造假行为,随即公布该事件。
2. 事件过程(1)虚报利润: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虚报利润。
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银广夏公司虚报利润高达10.59亿元。
(2)误导投资者:银广夏公司通过虚假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
在虚报利润的过程中,银广夏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买入。
(3)事件曝光: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调查组进驻银广夏,发现其财务造假行为。
随后,银广夏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三、银广夏事件的法律分析1. 财务造假的法律责任(1)公司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公司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财务会计报告。
银广夏公司虚报利润,违反了该条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本法规定,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银广夏事件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明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却未予以制止,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证券欺诈的法律责任(1)证券公司责任: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违反本法规定,从事证券欺诈活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0万元的,处以3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七大疑点
德国诚信公司 原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利润率高达 46%(2000年) 2000年销售收人与应收款项 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 年报无出口退税的项目 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 大,库房、工艺 不许外人察看
水电费低
1998年及之前的财 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造假与违规情况 (上)
1998年
虚增1 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 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 虚增17 781.86万元,实际亏损5 003.20万元 虚增56 704.74万元,实际亏损14 940.10万元 虚增894万元,和市场敏感度还有待进 一步提高。当一家公司的股价出现异常变动,财 务状况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应当重点核查。证 券监管理念要变化,现在是出了问题再查,比较 被动,难免有漏网之鱼。不要等一个企业烂掉了 再去查,这样对投资者是非常不公正的。监管理 念中更多的是如何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要有一 个预警系统,使市场不会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而 大幅波动,保持相对平稳。人们从银广夏财务中 就能发现问题,监管部门为什么就看不出来呢?
银广夏股价传奇(一)
银广夏股价传奇(二)
2000年4月20日银广夏实施丰厚的资本公积金转 增股本方案,每10股转增10股,股价随即展开 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填满权并创下 37.99元新高,折合除权前的价格为75.98元,全 年上涨440%,涨幅雄居该年沪深两市第二名。 同时2000年报再创业绩同步增长的奇迹,在股 本扩大一倍的基础上,每股收益跃升至0.827元 相当于每股收益从1999年翻了接近四倍。
根据银广夏公告,天津广夏在1999年度、 2000年度向德国诚信公司出口萃取产品达 5610万马克(约2.2亿元人民币)、1.8亿马克(约 7.2亿元人民币)。 天津广夏因此在1999年创造的利润占银广夏 的75%以上,2000年更几乎囊括了银广夏的 全部利润。如果按照1999年度年报提供的萃 取产品利润率(销售收入23971万元,业务利 润15892万元,利润率66%)推算,天津广夏 2000年度创造的利润将达到4.7亿元。
银广夏案例
银广夏的“造假工程”“股市故事多,充满丑和恶,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不包括。
赔的赔,割的割,股市跌得没法说,请你的朋友别进来,要不赔得会更多。
”银广夏利用萃取工程的虚假利润连续2年造假,造就了中国第一黑马股。
2001年股价上涨近400%的超级牛股银广夏1999年2000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9倍和2.28倍,该股以惊人的涨幅居2000年沪深两市涨幅第二名,流通市值2000年由19.6亿元增至106.4亿元。
然而银广夏神话破灭了!萃取,全称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其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据资料显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香料、调味品以每年8%的增长率递增,世界市场到1995年的销售额将达到60亿美元,今后的几年将出现一个持续增长的趋势。
香精香料将在化妆品工业维持经久不衰的市场需求;中医药学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将会为中药的深度加工带来较大的影响和重大的革命,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生物萃取业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对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保健品和动植物原材料药等萃取物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不少工业发达国家都已经规定了食品行业、制药业不许使用合成色素的最后限期。
而超零界萃取技术的出现将解决这一难题。
有关专家指出,投资于生物萃取项目,将会带来极高的盈利,国内投资于此产业的公司大多还在研究阶段。
神话的主人公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天津保洁制品有限公司。
保洁公司曾经在1996年通过德国西伊利斯公司(C.I L L E S&C O.)进口了一套泵式牙膏生产设备,此后,银广夏又从西伊利斯公司处订购了一套由德国伍德公司(K r u p p U h d e)生产的500立升×3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了解完银广夏财务造假这事儿,真就像看了一场大戏,不过是一场让人哭笑不得又特别气愤的大戏。
先说说这银广夏啊,以前在大家眼里那可是个“优等生”呢。
各种财报看起来简直就是企业界的“学霸”,业绩好得不像话,利润蹭蹭往上涨。
当时好多投资者估计都把它当成了能下金蛋的鹅,纷纷把自己的血汗钱投进去,就盼着跟着它一起发家致富呢。
可谁能想到啊,这背后全是假的!就像你满心欢喜以为自己交了个特靠谱的朋友,结果发现这人全是在骗你。
那些所谓的高利润,其实都是他们在账本上玩的数字游戏。
他们造假的手段说起来也真是让人“佩服”,虚构出口销售业务,还伪造单据,就跟变魔术似的,把一个本来不咋地的企业硬是包装成了超级赚钱的明星企业。
这事儿一爆出来,好家伙,那影响可太大了。
首先那些投资者可就惨了,就像突然从美梦中被人一脚踹进了冰窟窿。
辛辛苦苦攒的钱打了水漂,好多人估计都在想自己怎么就这么傻,被那些假数字骗得团团转呢。
这就告诉我们啊,看企业可不能光看表面的那些漂亮数字,得有点火眼金睛才行。
再说说那些监管的呢,这事儿也给他们敲了个大大的警钟。
你想啊,这么大的造假都能发生,是不是在监管环节上有漏洞啊?就好比家里有小偷进来偷东西了,肯定是安保措施没做到位。
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以后更加严格、更加细致地去审查这些企业,不能再让这种坏家伙蒙混过关了。
总的来说,银广夏财务造假这事儿就是一个大大的教训。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长远发展就得老老实实做生意,靠造假得来的一时风光,最后肯定是会现原形的,就像纸包不住火一样。
对于投资者呢,要多学习、多研究,不能光听企业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就盲目相信。
而监管部门也得不断完善自己的监管体系,把那些想在资本市场上搞鬼的人都给揪出来,这样大家才能在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里玩投资这个游戏呀。
这事儿就像一个大招牌,时刻提醒着大家在资本市场里要谨慎再谨慎,别被那些虚假的繁荣迷了眼。
虚增利润案例
我们知道,推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完整,保证单位会计信真实、完整,保证单位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归根结底,是要促使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为单位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障。
姓名:张千慧........................................................................................................................... 1
班级:会计1+3(a)............................................................................................................. 1
我们需要市场监督,但这样的监督状况令人忧虑,尤其是当有关市场主体与单位有某种利益纠缠的时候。
让我们欣慰的是社会舆论监督,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及时揭露,银广夏神话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与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然事件的揭露首先归功于利益相关市场主体的质疑,而不是其他。
安然的财务资料,有众多市场主体在研究、分析,包括投资机构的买方分析师、卖方分析师、对冲基金分析师、资信评级机构的专业人士、债权人派出的代表、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等等。
比如,黎明股份、银广夏虚构销售对象、伪造销售合同、出口报关单等一系列假凭证虚增利润的事件,普通投资者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对此毫不知情,可以理解,但有关方面居然也一点都不知道,令人费解。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是中国股市的第一造假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银广夏造假案例及真相,一起来看看吧!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一)疑点(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看了银广夏这财务造假的事儿啊,就感觉像看了一场闹剧,只不过这闹剧背后是无数股民的眼泪和真金白银的损失。
银广夏刚开始那可真是被包装成了一个神话啊。
报表上那些漂亮的数字,什么巨额利润啦,超高速的增长啦,就像一个绝世美女在你面前抛媚眼,勾得投资者们心痒痒的。
大家一看,哇塞,这简直就是下金蛋的鹅啊,不投资都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可谁能想到呢,这背后全是造假的黑幕。
那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什么萃取技术,就像是用泡沫吹起来的城堡,看着华丽,其实风一吹就散了。
他们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单据等手段来糊弄大众,这手段说起来也不怎么高明啊,就像小孩在作业本上改分数,以为能骗过老师,最后还是会被发现的。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在街边卖假药的骗子,把一块破石头吹嘘成能治百病的神药。
银广夏不也是这样嘛,把一个虚假的企业吹嘘成超级赚钱的大公司。
那些参与造假的人啊,就像是一群贪婪的老鼠,只想着从投资者的口袋里偷钱,完全不顾道德和法律。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那可真是太可怜了。
满心欢喜地把钱投进去,以为能跟着赚一笔大钱,实现财富自由呢。
结果呢,被人骗得血本无归。
这就好比你去参加一场盛宴,以为是满汉全席,结果发现全是塑料做的假菜。
这件事也给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这么大的造假案,在当时要是能早点发现,也不至于让这么多人遭殃。
就像看大门的保安,如果没把好关,让小偷大摇大摆地进进出出,那这个小区肯定要乱套了。
总的来说,银广夏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资本市场上的贪婪、欺诈和监管的漏洞。
我们投资者可得长个心眼,不能光看那些漂亮的报表就头脑发热。
而企业呢,也得好好做自己的生意,别想着靠造假来走捷径,不然迟早是要翻车的,到时候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啦。
证券法律经典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银广夏(000557.SZ)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天津市,主要从事饮料、制药、房地产业务。
2000年,银广夏涉嫌虚假陈述,被证监会查处,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因虚假陈述被查处的大型上市公司。
以下是银广夏虚假陈述案的详细情况。
二、案件经过1. 虚假陈述事实2001年,银广夏被查实存在以下虚假陈述事实:(1)虚构利润。
银广夏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虚增了2000年至200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2)隐瞒关联交易。
银广夏与其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关联交易,但未按规定披露。
(3)隐瞒债务。
银广夏在财务报表中隐瞒了大量债务,导致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2. 案件调查2001年,证监会接到举报,开始对银广夏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证监会对银广夏及相关责任人作出了以下处罚:(1)对银广夏及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2)对银广夏及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
3. 案件影响银广夏虚假陈述案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提高了市场透明度。
银广夏虚假陈述案暴露了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促使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2)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案件查处后,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
(3)推动了证券法律法规的完善。
银广夏虚假陈述案促使我国证券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提高了违法成本,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
三、案例分析1. 虚假陈述的认定银广夏虚假陈述案中,证监会对虚假陈述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虚构事实。
银广夏虚构了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事实,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
(2)隐瞒事实。
银广夏未按规定披露与实际控制人关联方的关联交易,以及隐瞒了大量债务。
(3)误导投资者。
银广夏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产生误解,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经典审计案例之一:“银广夏”上市公司造假案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是1993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改委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采用社会筹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是宁夏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股(股票代码:000557)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6年内公司的资产总额从1.79亿元增至24.3亿元,股本从7400万股扩张至50526万股,税后利润增长率达540%,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大蓝筹股的潜力。
这是自治区确定的中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态建设先进企业经营;高科技中药制药生产、销售;动植物养殖、销售;食品、日用化工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餐饮业、酒店业;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建成3.24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公司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治理沙漠,在沙漠治理及生态农业方面的卓越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获得多项荣誉。
江泽民主席称赞银广夏不但治了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开创了我国企业治沙的先河,在西部大开发中打响了头一炮。
胡锦涛副主席赞扬说:你们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这只股票是1999年12月30日股价开始启动,至2000年4月19日已涨至35.83元。
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复权后股价更是高达340元。
2001年8月,媒体对银广夏会计报表造假进行了全面报道,据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的调查表明,银广夏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至虚增利润77156.7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2001年上半年虚增利润894万元。
银广夏财务造假
• 银广夏简介 • 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 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 财务造假后果及处罚 • 防范财务造假的建议 • 案例总结与反思
01
银广夏简介
公司背景
01
02
03
成立时间
银广夏成立于1994年,是 一家以生产甲氧基香豆素 和核苷酸系列产品的企业。
注册资本
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 民币。
02
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事件经过
01
02
03
04
1994年,银广夏在深圳证券 交易所上市。
1999年,银广夏通过与德国 诚信贸易公司签订出口合同,
虚构了大量利润。
2001年,银广夏的股价暴涨 ,但利润却未增加,引起投资
者和监管机构的怀疑。
2002年,银广夏承认财务造 假,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
重。
造假手段
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03
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企业内部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
记录,防止信息被篡改或隐瞒。
加强外部监管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01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明确财务造假的法
律责任和惩罚措施,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时发现 和纠正错报。
对未来的展望
投资者教育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引导其理性投资。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 市场公平正义。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 惩戒。
“银广夏”事件分析
二、疑点
利润率高达 46%(2000年)
出口退税的项目
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 库房、工艺
不许外人察看
水电费低
德国诚信公司 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销售收人与应收款项 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
1998年及之前的财 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股票筹资风险
1、从狭义的角度讲,股票筹资风险是指发行股票筹资时 由于发行数量、发行时机、筹资成本等原因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的可能性。
2、从广义上讲,股票筹资风险还包括筹资后资营运金风险和 退市风险。
• 1.股票价格背离其架子而造成的经营风险。
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证券市场还不是非常完善, 股票市场实则是一个投机市场,股票的价格往往不 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这就给银广夏 撒下弥天大谎做了铺垫。
“银广夏”事件分析
一、弥天大谎一中国安然事件
•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 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6 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 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
5、建立投资责任追究机制 谁决策谁负责是投资决策的基本原则,公司内 部要建立投资决策、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将投 资效果与投资决策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成本,防止 滥发股票,降低投资决策的人为风险,促使决策者 谨慎决策,更好地用好股东的钱。
由于经济改革方兴未艾,具有中国特色的股 份制企业正处于试点过程,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也 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我们应强化风险意识和竞争意 识,对股份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不 断地探索和研究。
关于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
首先,会计人员没有坚守客观公 正的原则。在银广夏事件中,公 司管理层为了追求更高的业绩和 利润,采取了虚构资产和利润的 手段。而会计人员没有对这些行 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反而 参与其中,助长了造假阴谋的实 施。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会计行 业的公信力,也给投资者和其他 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 责的 司通 银行 这些 需要 养和 于会 义务 期存 关者
2001年,银广夏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一份总价值约为50亿元人民币 货合同。为了实施这个合同,银广夏声称已向德国诚信贸易公司预付了巨 为借口在财务报告中虚增了大量资产和利润。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预 支付给德国诚信贸易公司,而是被用来虚增公司的资产和利润。通过这种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这个财务造假 阴谋持续了数 年,直到2003 年底才被揭露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分析
最后,会计人员缺乏必要 的职业操守
他们参与了造假阴谋的实 施或者故意隐瞒了真实情 况,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12
+
34
在银广夏事件中,一 人员为了迎合公司管 需求或者为了个人私
弃了职业操守和道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 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大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结论与启
结论与启示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案例,它不仅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了许多
例如,银广夏 通过伪造购销 合同、出口发
此外,公司还 通过虚报员工
会计人员违反 道德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分析
在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中,会计 人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 们是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编制者 和审核者,对于保证财务报告的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银广夏 事件中,会计人员严重违反了职 业道德,成为了整个造假阴谋的 一部分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虚假陈述案
经典案例分析——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虚假陈述案一、案例背景介绍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的股票于1994年在深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上市后,相继3次配股,从证券市场共筹集5.74亿元资金。
1995年、1998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分别为0.244元和0.405元。
此后两年,银广夏从股价到业绩,均创下了令人炫目记录。
自银广夏上市时起,深圳中天勤会计事务所一直负责银广夏的审计工作,1银广夏的审计每年均顺利过关。
1998年到2000年,该所连续为银广夏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1999年和2000年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均为刘加容和徐林文。
2001年 8月3日,媒体披露,银广夏1999年度、2000年度业绩大部分来自造假。
28月3日,证监会立案稽查银广夏,8月9日起银广夏股票停牌30天。
9月1 日,银广夏迟来的中报显示,公司每股收益为负0.039元。
9月10日,公司股票复牌,连续15个跌停,股价从30.97元跌至6.59元,持有银广夏的股票的投资者遭受重创。
证监会调查表明,银广夏存在年度财务报告披露虚假利润和隐瞒重大事项,披露虚假资讯行为。
具体事实如下:1.年度财务报告披露虚假利润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银广夏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0万元,少计费用48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
2.隐瞒重大事项,披露虚假资讯(1) 隐瞒下属公司的设立、关停情况。
1997年3月17日,银广夏董事局作出对深圳广夏软碟配件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微型软碟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录影器材有限公司报停和注销的决定,但公司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披露,并在1999年至2001年中报中继续虚假披露。
同年3月18日,银广夏在未履行资产收购相关程序情况下,非法收购已关停的深圳广夏软碟配件公司4.此重大事项公司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披露。
(2) 银广夏1999年、2000年年报均披露1999年配股资金30388.96万元已全部投入承诺的配股资金项目。
银广夏事件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银广夏事件是我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一起重大财务造假案件,该事件于2001年被揭露,震惊了国内外投资者。
银广夏事件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银广夏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相关法律责任,以期对今后类似事件的防范和打击提供借鉴。
二、事件背景银广夏(现更名为“三友化工”)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纺织、造纸、化工等业务。
2000年,银广夏在深交所上市,股价一度飙升。
然而,2001年8月,银广夏被揭露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包括虚构销售收入、隐瞒亏损等。
事件曝光后,银广夏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三、法律分析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有义务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
银广夏在上市过程中,虚构销售收入、隐瞒亏损等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
2. 证券欺诈行为银广夏通过虚构销售收入、隐瞒亏损等手段,误导投资者,使其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错误判断。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虚假陈述、误导性陈述等。
银广夏的行为构成证券欺诈。
3. 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1)银广夏公司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的规定,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义务,构成虚假陈述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2)公司负责人银广夏公司负责人在事件中负有直接责任。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公司负责人违反公司章程规定,损害公司利益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会计师事务所银广夏在财务造假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发现其虚假陈述行为。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对其出具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监管案例简要分析---世纪黑马银广夏爆出惊天骗局,注会五强中天勤难逃出局厄运(一)案例2001年的8月,一篇关于银广夏虚假利润的文章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曾经是股市里面一个神话的银广夏,竟然是一个烂摊子。
对银广夏事件,中国证监会经过一个月的稽查,终于公布了稽查结果:事实表明银广夏存在严重造假行为,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据此,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破灭了,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
1987年4月,陈川创立“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1998年10月20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蛋黄卵磷脂和桂皮、生姜精油、含油树脂等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协议,供货金额5600万马克。
1999年天津广夏实现对德国诚信公司出口1.1亿马克,使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1.58亿元,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飞涨到35.83元;2000年银广夏创始人陈川去世,宁夏科技厅厅长张吉生接过指挥棒,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1.8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60亿元人民币,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两个车轮飞转,成为深沪两市屈指可数的蓝筹牛股。
然而,2001年8月,银广夏却因媒体一份质疑,露出了造假的破绽,身价一落千丈,成为千古之恨。
银广夏三大疑点银广夏质疑之一:天津广夏到底有没有产品出口按照银广夏的公告,1998年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5600万马克的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合同,1999年出口合计1.1亿马克,2000年出口1.8亿马克,2001年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又签署出口协议三年期60亿元人民币。
那么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海关负责人出示了这样一份证明,1999年天津广夏在全国各口岸出口额482万美元,2000年天津广夏在全国各口岸出口3.3万美元,2001年一至六月天津广夏出口额为零。
事实表明天津广夏在撒谎。
银广夏质疑之二:萃取技术有多大的利润按照银广夏的公告,公司不仅在天津广夏有三条500立升的萃取生产线,还在芜湖新购置了三条1500立升的生产线。
萃取的卵磷脂每公斤订货价300马克,生姜精油订货价700马克。
其实,银广夏萃取出来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是竞争能力不是特别强,如果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做的话,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它所公布的数据,很显然跟真正的售价是有很大的差距,产品绝对卖不到这个价钱。
银广夏质疑之三: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同谋?银广夏几年以来的年报中报,无一遗漏的签署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证明,可是银广夏既然在撒谎,出具的出口合同难道是伪造的吗?会计师事务所到底收了多少佣金?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刘加容、徐林文是不是同谋呢?作为承担银广夏审计业务的中天勤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责任难以推卸。
对于有违常识、影响重大的项目,中天勤甚至没有向海关和银行进行应有的征询,数额惊人的虚假的银行对帐单和海关报关单得以顺利转化为上市公司利润并公布于众。
由于银广夏,中天勤的诚信和信誉受到了质疑,如今投资者只要看到是中天勤签署的审计报告,心理就会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炮制这样一个弥天大慌,光靠撒谎的人还是不够的,庆幸的是,银广夏事发之后,财政部已经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同时吊销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把几位注册会计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二)简析一、中介服务机构做了些什么?中介服务机构是指那些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
从银广夏的陷阱里可以看到,银广夏的做假是从1998年就有计划地开始了,它的起端为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出口供货协议。
其间跨越了三个会计年度,也就是说,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至少对该公司的年报进行过三次的审查。
经过三次审查却不能发现客观上存在的巨大造假,并都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结论,不能不对这中介服务机构提出疑问来:他们在审查过程中到底做了些什么?天津广夏高得离谱的产品价格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怀疑的。
可为什么参加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就不曾怀疑过?作为对企业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们是不是应该对相关的产品知识有所了解?如果说,参加审计的会计师们对天津广夏的产品缺少了解还只是素质问题的话,那么,对出口销售的认同就是工作态度问题及职业道德问题了。
根据天津海关出具的书面证明显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出口额480万美元、2000年出口3万美元。
如此一来,天津广夏对德国的巨额出口来自何方呢?由此不难看出,中介机构的渎职是十分明显的。
二、监管部门监管了些什么?对于银广夏制造出来的神话,一些专家、业内人士、研究人员及基金经理均是持有怀疑态度的,甚至并未将其纳入观察的范围之中。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的分析师蒲少平更是在考察的基础上对银广夏公司提出了《九问》。
然而汇聚了各方面专家的市场监管部门,却对银广夏的问题始终没有察觉,这不能不说是监管部门的失职。
如今,银广夏的问题终于曝光了,但对这一问题进行曝光的却是新闻媒体,而非市场的监管部门。
作为有关的当事人,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
作为市场的投资者,他们对这样的监管部门还能寄予怎样的希望呢?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监管具有以政府监管为主的多重监管特点,监管机构有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法规有《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要求取得许可证的机构每年报送从事证券业务的情况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审查和指导,包括业务检查、违纪处理等。
证券监管部门对银广夏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深圳中天勤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对银广夏事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暴露了我国金融监管的漏洞。
刘翔 0375009 金融03银广夏利润虚增案例的回顾银广夏(000557)在2001年8月被揭露造假,从8月2日以后停止交易一个月,9月10恢复交易,从8月2日收盘价30.79元开始,连续15个交易日跌停,到10月8日收盘价6.35元,流通市值不到18亿元,仅为2000年底的六分之一。
2007年,该股从2元起步,5月25日收盘价9.32元,5个月涨幅366%,8月17日收盘价7元,比年初上涨250%。
回顾2001年的银广夏案例,对解读该股票的未来走向,不无启示。
银广厦公司1998年至2001年期间通过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免税文件、金融票据和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纪录、产品出库单等原始单据、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3万元,少计费用4845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7万元。
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万元,由于财务资料丢失,1998年度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虚增利润17782万元,实际亏损5003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5万元,实际亏损14940万元;2001年1―6月虚增利润894万元,实际亏损2557万元。
与此同时,董事局及其控股子公司长期占用或借款1999年配股资金中的12570万元,其中支付董事局费用就达到1200万,上述重大事项未向公众披露。
从税收视角来看,虚构的销售收入104963万元,理论上形成增值税销项税金17844万元(104963×17%);虚构的利润77157万元,形成新增所得税11628万元(77157×15%),两项合计29472万元。
但是,为了更大的利益,会计信息的操纵者宁愿冒风险一试。
而事实上,理论计算的虚增税收29472万元并没有全部形成企业纳税义务,这一定程度反映了税收征管环节存在的漏洞:一是对企业造假行为及所形成的异常指标未给予应有关注,二是对已经确认的应交税金未足额征收。
在税源监控方面,银广夏的造假手段并不难识别。
为了降低虚增的税收,银广夏虚构出口,通过出口税收优惠降低理论上形成的增值税销项税金,这是在出口申报审核时可以发现的。
银广夏在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生产用电费支出却反而降低,这是税收收入监控指标体系中应该发现的异常情况,反映了造假行为总会留下其舞弊的线索,但税务机关没有发现或视为疑点深入调查。
在税款征收方面,所谓税收虚增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欠税行为,银广夏并没有足额缴纳应交税金。
2001年初,为完善虚增销售收入程序,银广夏天津子公司从天津市北辰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90份,价税合计22146万元,涉及税款3765万元,但银广夏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等理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缴纳“税款”500万元。
被查处以后,由于所形成的税金本来就是虚增税金,不但不存在补税问题,而且该500万元虚增税款也被确认为是多交增值税,向税务机关提出退税申请。
从造假者的收益分析,因会计造假而虚增的税款是造假者可以承受的成本。
一是配股得到的收益。
银广夏在1995年10月第一次配股,共筹集资金3690万元;1997年第二次配股,筹集资金12075万元;1999年11月第三次配股,筹集资金30189万元,我们可以确认该配股得益于会计造假,其收益大于理论计算的虚增税收,更远远高于实际增加的税收负担。
该公司1998-2001年累计缴纳各税9219万元,只占该次配股所筹集资金的30.5%,造假成本是很低的。
二是通过股价上涨得到的收益。
该公司1998年的董事会成员中,有14人持有社会公众股股票224158股,人均16000股,经过1999年的配股(9.6元/股)和2000年10转赠10,人均40000股,到2000年12月29日,该股票收盘价为37.73元,人均持股市值为150万元,扣除人均配股成本(46000元),比1998年底(按1998年12月31日收盘价11.53元计算)增长8倍。
从整个公司股价变化来看,从2000年4月20日转赠股份上市后,即开展了填权行情,到2000年8月29日股价上30元以后,就一直保持在30元以上,并在12月填满权,创下收盘价37.73元新高,流通市值达到106亿元。
2000年底股东人数不足20000,人均持股15000股左右,人均持股市值53万元左右,表明庄家控盘程度较高。
作为这一时期银广夏活跃于二级市场并获得收益的佐证之一是,2001年度报告披露,2001年4月,银广夏的子公司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收到非关联企业转来、由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支付的款项累计金额1.5亿元(天津广夏作为善意的收款人),银广夏将其列为无主流动负债,截止2002年审计报告日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取得证据获知具体付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