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图像总结

溶液知识点图像总结一、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一种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分散在溶剂中,不会析出或沉淀。
2. 溶解度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称为溶解度。
溶解度可能随着温度、压力或溶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不同温度下溶质溶解度的图像。
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极限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解和溶质析出达到动态平衡。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二、影响因素1. 温度溶解过程通常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可以增加溶质溶解性。
而对于气体来说,温度升高会减少溶解度。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2. 压力对于固体和液体溶质来说,压力的改变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气体溶质来说,压力升高会增加溶解度。
亨利定律描述了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
3. 溶质间相互作用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溶质溶解度通常与其化学性质有关,如极性、离子化等。
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有助于理解不同物质溶解度差异的原因。
4. 颗粒大小溶质的颗粒大小对其溶解度有一定影响。
通常来说,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溶解度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粉末溶解比块状溶解更快的原因。
三、浓度表示1.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称为质量分数。
常用的表示方式有百分比和千分比。
2. 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称为体积分数。
对于气体溶液,通常使用体积分数来表示其浓度。
3. 摩尔浓度单位容积内溶质的摩尔数称为摩尔浓度。
摩尔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摩尔数和溶液的总体积来计算。
4. 摩尔分数溶质的摩尔数与溶质和溶剂的摩尔总数之比称为摩尔分数。
摩尔分数可以用来描述溶质在溶液中的比例。
四、溶解过程1.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溶解过程通常是吸热的,因为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障碍。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均匀的物质。
2. 溶解度:溶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称为溶解度。
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速率等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速率时,称为饱和溶液。
4.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称为溶液的浓度,通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表示。
5. 稀释: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质浓度减少的过程称为稀释。
二、溶液的描述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称为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2.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称为摩尔浓度,通常用M表示。
摩尔浓度(M)=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溶液的体积(L)3.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体积之比称为体积分数。
体积分数(%)=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 100%三、溶解度相关公式1.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 溶剂 + 溶质的质量) × 100%2. 溶质的溶解度溶质的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100%3.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100%四、稀释相关公式1. 稀释后的溶质的摩尔浓度稀释后的溶质的摩尔浓度 = 稀释前的溶质的摩尔浓度 × 稀释前的溶液的体积 / 稀释后的溶液的体积2. 稀释后的溶质的体积分数稀释后的溶质的体积分数 = 稀释前的溶质的体积分数 × 稀释前的溶液的体积 / 稀释后的溶液的体积五、相关实例1. 已知溶质的摩尔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2. 已知溶质和溶剂的摩尔质量,求溶液的摩尔浓度溶液的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3. 已知溶质的质量、溶质的密度和溶液的体积,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质的密度) / 溶液的体积六、总结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状态,它的基本组成是溶质和溶剂。
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

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液的特点:(1)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并未完全破坏,在溶液中仍然存在;(2)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形成了新的相互作用力;(3)溶质和溶剂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4)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理性质并未改变,而化学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溶解度和溶解过程1.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通常用溶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浓度来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对于不同物质来说,情况可能不同。
(2)压力: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情况来说,压力会影响溶解度。
根据亨利定律,溶解度与气体分压成正比。
3.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可以分为溶质分子离开晶体表面、在溶剂中扩散和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等阶段。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即溶解和析出同时进行。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解度来分类:(1)可逆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可以完全溶解在溶剂中,而且在溶液中具有一定的离子活度。
例如盐类溶解在水中的情况。
(2)不可逆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溶质不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例如饱和溶液。
2. 按溶剂的种类来分类:(1)气体溶液:气体可以溶解在液体中形成气液溶液,也可以溶解在固体中形成气固溶液。
(2)固体溶液:固体溶质可以溶解在液体或者另一个固体中形成固液溶液或者固固溶液。
(3)液体溶液:液体可以与其他液体形成混合物。
四、溶液的浓度和表示方法1. 溶液的浓度:溶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一般有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等。
因此,浓度是评价溶液稀浓程度的重要参数。
2.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c = n/V,其中c代表摩尔浓度,n代表溶质的物质量,V代表溶液的体积。
3.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 = m/MV,其中C代表质量浓度,m代表溶质的质量,M代表溶质的摩尔质量,V代表溶液的体积。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一、溶液的定义与分类
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根据溶解度可分悬浮液、溶胶、凝胶。
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溶解度升;压强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压力升高、气体溶解度增;流速加快、溶解度增。
三、浓度的表示和计算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除总质量;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除总体积;
摩尔浓度,溶质摩尔数除溶液总体积。
四、溶液的稀释
C1V1=C2V2,浓度和体积间。
五、溶解热与溶解性
溶解热大负值,有利反应。
六、单位转换与实际问题
化学计算要学会,多少克、多少摩尔,量化学常用公式。
七、各种溶液的性质
酸碱、盐和氧化物性质,记好啦。
八、溶解过程的动力学
质量速度与浓度成正比;
反应速度与溶解有关,记得啦。
九、溶解的化学动力学
温度高、溶解快,记好啦。
十、溶液的腐蚀性
强酸强碱腐蚀力,不容忽视。
十一、溶液的电离和电导
强电解、完全离子,电导强。
弱电解、部分离子,电导弱。
十二、溶液的pH和酸碱性
pH=—lg[H3O+],碱性在7以下。
酸碱硬度和酸碱评定,判断能力要提升。
十三、溶液的稳定性
沉淀生成和溶解、重要理解。
十四、溶液的共晶点和冰点
溶解物降点,冰点降程理解清。
十五、溶液在生产中的应用
普遍用于洗涤剂制作;
生产中酸碱反应用;
电镀和冶金;
溶剂饮料加工;
药品制造和医疗。
溶液在生产中,方便使工作顺利。
以上为化学溶液知识点的口诀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溶液理论知识点总结

溶液理论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的混合物,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通常情况下,溶质的量较少,溶剂的量较多,它们之间的物理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力有关,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而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会增加。
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了最大溶解度时,所得到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物质不再溶解,处于溶解与析出的平衡状态。
二、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并逐渐被溶剂分子分散均匀的过程。
溶解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1.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溶解过程的关键因素。
通常来说,溶质与溶剂之间有两种主要的相互作用力: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吸引力和溶质分子内部之间的作用力。
2. 溶解过程的动力学溶解过程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其速率受到温度、溶质颗粒大小和形状、溶剂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过程的速率越快;溶质颗粒越小,溶解过程的速率也越快。
三、溶液的性质1. 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折射率、电导率等。
这些性质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2. 溶液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化学性质是指在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所表现出的化学行为,比如电离、水解、络合反应等。
3. 溶液的溶解热溶解过程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溶解热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时,溶解过程会放热;反之,溶解过程则会吸热。
四、溶解度平衡与溶解度积1. 溶解度平衡溶解度平衡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在溶解与析出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在溶解度平衡状态下,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和析出的速率相等。
2. 溶解度积溶解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活度积。
根据溶解度积的定义可知:\[K_{sp}=[A^+]^m[B^-]^n\]其中,\[K_{sp}\]为溶解度积常数,\[A^+\]和\[B^-\]分别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史上最全的溶液知识点已经总结出来,那么具体有哪些呢?想要看的请戳下文,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 基本特征①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②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3. 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①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②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③ 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时,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液体和液体混合时,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④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例如: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
⑤ 溶液中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⑥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4. 关系①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② 溶液、溶质、溶剂的体积关系: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原因: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 物质在溶解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会使溶液的温度相应发生变化。
2. 有的物质溶解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等。
3. 有的物质溶解吸热:硝酸钾等。
4. 有的物质溶解没有明显的热现象:氯化钠等。
(三)悬浊液和乳浊液1.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等。
溶液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溶液1、 溶液得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得均一得、 稳定得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得物质。
可以就是一种或几种,可以就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得物质。
只能就是一种。
可以就是固、液、气 三态, 2、 溶液得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得混合物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得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 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 层。
3、 溶液得组成:由溶质与溶剂组成。
4、 溶质与溶剂得判断: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就是溶质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得为溶剂, 量少得为溶质。
5、 常见溶液中得溶质与溶剂:溶液名称溶质 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Ca (OH)2 水出0 盐酸氯化氢HCI 水出0酒精C 2H 5OH 6、 溶解时得热现象:吸热(如硝酸铁)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碘酒 碘|27、加快物质溶解速度得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2)搅拌(或振荡)(3)将固体研成粉末8、溶液得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04为蓝色,FeS04为浅绿色,Fe? (S04)为黄色。
3b、溶质可以就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就是最常用得溶剂c、溶液得质量二溶质得质量+溶剂得质量溶液得体积#=溶质得体积+溶剂得体积(说明物质分子之间有间隔)d、由于溶液中存在得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注意透明与无色就是两个概念。
e、均一稳定得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
知识点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得不均匀、不稳定得混合物,静止后会分层。
2、常用得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就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知识点三、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1、饱与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得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得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得饱与溶液。
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形成的盐水就是溶液。
二、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如浓度、密度等)完全相同。
无论从溶液的哪个部分取出,其成分和性质都不会改变。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溶液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分层或析出溶质。
3、混合物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三、溶液的组成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固体),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液体),盐酸溶液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
2、溶剂通常是液体,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但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四、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如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氯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但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不管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例如,酒精和水混合形成的溶液,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3、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多少,水一定是溶剂。
五、溶解过程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例如氯化钠溶于水。
六、乳化现象1、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2、乳化作用的应用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就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中的混合物。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溶质是指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二、浓度的表示方法1、溶液质量分数:是指溶解物质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比例,用质量分数表示。
2、溶液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比例,用体积分数表示。
3、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包含的溶质的物质量,用摩尔浓度表示。
4、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物质的量,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三、溶解度规律1、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例外。
2、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溶解度通常不受压强的影响。
3、溶解度与溶质种类的关系:不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
4、溶解度与溶剂种类的关系:不同溶剂的溶解度不同。
四、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例外。
2、压强:溶解度通常不受压强的影响。
3、溶质种类:不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
4、溶剂种类:不同溶剂的溶解度不同。
五、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包括溶解热和溶解热量。
2、溶解热:是指单位量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解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3、溶解热量:是指单位摩尔溶质从晶体态溶解到溶液中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六、溶解过程的动力学1、溶解过程的速度:是指溶质固体在溶液中的速度。
2、溶解过程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温度升高时溶解过程的速度加快。
3、溶解过程的速度与溶质粒子大小的关系:通常溶质粒子越小,溶解过程的速度越快。
七、常见酸性和碱性溶液1、酸性溶液: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高于0.0001mol/L的溶液。
2、碱性溶液: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低于0.0001mol/L,氢氧根离子浓度高于0.0001mol/L的溶液。
八、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是指酸和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酸碱指示剂:是指在酸碱中和反应中,能够通过颜色变化指示溶液的酸碱性的物质。
八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溶液是一种均匀的混合物,无论是溶质还是溶剂,在溶液中都是分子级的混合。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的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通常用溶质在100g 溶剂中的最大溶解质量来表示。
3. 溶解与溶解度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二、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是否能电离分类根据溶质是否能电离,溶液可以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能够电离产生离子,而非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不能电离。
2. 按溶剂性质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水溶液是指溶剂是水的溶液,非水溶液是指溶剂是非水溶液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1. 溶质的溶解过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通常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溶质溶解时,溶质的分子与溶剂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力。
2. 溶解热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会伴随着放热或吸热过程。
放热过程是指在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释放热量,而吸热过程是指在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吸收热量。
四、溶液的浓度1. 溶液的浓度概念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通常用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浓度等来表示。
2. 浓度的计算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m/V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n/V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V1/V2五、溶解规律1. 亨利定律亨利定律规定,在一定温度下,气体与液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
2. 沃尔特定律沃尔特定律规定,在一定温度下,气体与液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
3. 理查德氏法则理查德氏法则规定,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溶剂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这一规律有例外,如氧气、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六、溶液的性质1. 溶液的电导性电解质溶液具有电导性,因为其中的离子能够导电。
溶液质量知识点总结

溶液质量知识点总结1. 溶液的概念和特点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通常具有均匀的性质,且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或离子之间有着相互作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间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提高温度会增加溶质的溶解度,而增加压力则会使气态溶质的溶解度增加。
3.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散在溶剂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4. 溶液浓度溶液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
通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表示。
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而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5. 溶解热和溶解热变化溶解热是指单位质量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产生的热量。
溶解热变化可以是吸热或放热的,即在溶解过程中可以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溶解热变化受溶质间相互作用和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6.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液浓度的曲线。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了解在不同浓度下的溶质溶解度,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7.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溶液的稀释是指将一定量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得溶质含量减少,从而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而溶液的浓缩则是指通过蒸发溶剂或其他方法,使溶质含量增加,从而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8. 溶解度积溶解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极限浓度积。
溶解度积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离子浓度计算得到,通常用于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物的溶质浓度。
9. 溶解规律溶解规律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规律性。
其中包括亨利定律、拉伯比斯定律、理想气体溶解度定律等。
溶液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溶液的性质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形成的一种均匀的混合物。
其中,溶质为被溶解的物质,溶剂为溶解物质的物质。
二、溶液的成因1. 溶解作用:当溶质颗粒与溶剂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颗粒内部相互作用力时,溶质颗粒就会被溶剂颗粒所包围,形成溶液。
2.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大。
但是也有些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减小。
3.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气体溶解在液体中时,压力升高会使溶解度增大。
而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压力的改变对其溶解度基本上没有影响。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类:根据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可以将溶液分为解离型溶解液和非离子型溶解液。
2. 按溶解度的大小分类: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将溶液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3. 按溶剂的性质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可以将溶液分为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四、溶液的物理性质1. 溶液的透明度: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不会出现浑浊或悬浮固体颗粒。
2. 溶液的颜色:溶质的颜色会影响溶液的颜色,溶液的颜色是溶质的颜色和溶剂的颜色的混合。
3. 溶液的导电性:能导电的溶液称为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的溶液称为非电解质溶液。
五、溶液的化学性质1. pH值:不同的溶质溶解在水中会使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溶液的酸碱性。
2. 溶液的化学活性:溶液中的溶质能参与化学反应,如产生沉淀反应、中和反应等。
3. 在不同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还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反应等。
六、溶液的浓度1.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2. 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3.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
4. 摩尔分数:溶质的摩尔数与溶质摩尔总数的比值。
5. 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极限,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七、溶液的稀释稀释是指在不改变溶质物质的物质量的情况下,向容器中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降低的过程。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溶液知识点梳理总结

溶液知识点梳理总结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形成是因为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和分散。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它是一个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解的极限值,通常以质量或摩尔浓度表示。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3.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与溶剂的溶解和析出达到动态平衡的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 稀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是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低的溶液,而浓溶液则是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高的溶液。
这两种溶液的溶解度和性质有所不同。
5.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在溶剂中扩散和溶解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溶解的溶液。
6. 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溶质和溶剂在形成溶液过程中的行为和性质。
7. 溶解热和溶解焓溶解热是指单位质量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溶解热的大小取决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
而溶解焓则是单位摩尔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释放或吸收的焓值。
8.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量。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9.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的曲线。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规律。
10. 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具有比溶质和溶剂更复杂的性质。
例如,溶液的密度、折射率、导电性等都受到溶质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11. 溶液的化学性质溶液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例如,溶液中的离子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或生成新的化合物。
12.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质质量、溶剂性质等。
溶液的详细知识点总结

溶液的详细知识点总结1.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剂种类的不同,溶液可以分为气液溶液、固液溶液、液液溶液和固气溶液等。
其中,气液溶液是指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如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固液溶液是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如食盐溶解在水中;液液溶液是指液体在液体中溶解,如酒精溶解在水中;固气溶液是指固体在气体中溶解,如氢气在钯中的溶解。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压强下,一定量的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达到溶解度的溶质的量称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者质量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量。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和molality。
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总质量之比,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总体积之比,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molality是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剂的质量之比。
4. 溶解过程溶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包括溶质的离子化和溶质的离子在溶剂中的散布两个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离子在溶剂中受到溶剂分子的包围,形成水合离子,这是溶解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同时,溶质的分子间和溶剂的分子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这个作用决定了溶解过程的进行程度和速率。
5. 溶液的性质溶液具有与溶质和溶剂不同的性质,它既保留了溶质的性质,又体现了溶剂的性质。
比如,溶质赋予溶液一定的电导率,导致溶液的电解性;溶液还会呈现变色、变味、变浓度等性质。
溶质和溶剂以及其间的相互作用对溶液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6. 溶液的制备溶液的制备有很多方法,常见的有溶质溶解、溶剂溶解、物质化合和沉淀溶解等。
在实验室制备溶液时,需要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控制好温度、压强和搅拌速度等因素,确保制备的溶液浓度和纯度。
7.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溶解物质、输送物质、催化反应、制备材料、生产药品、环境保护等方面。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及特点1. 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新物质。
其中,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称为溶质,用来溶解其他物质的溶液称为溶剂。
溶质和溶剂共同组成的溶液称为多组分溶液。
2. 溶液的特点(1)均匀性: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形成均匀的溶液。
(2)透明性:溶液是透明的,因为溶质和溶剂的颗粒大小相仿,不能散射可见光。
(3)不能析出: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稳定的,不会因物理条件的改变而析出溶质。
(4)不可过滤:溶质颗粒尺寸小,不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器进行分离。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最大量溶质,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溶解质量来表示。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通常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溶解度常常用曲线表示。
二、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溶液中不能溶解的溶质再原料形成颗粒,导致溶液过饱和。
(3)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不能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 按溶剂的性质分为气体溶液和固体溶液。
气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不稳定,易溢出和失去溶质。
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固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如常见的金银二十合金等。
三、溶液的制备方法1. 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将固体溶质加入至液体溶剂中,搅拌并加热或者冷却,待溶质溶解于液体中形成溶液。
2. 液体溶解于液体中:两种液体混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液体。
3. 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气体呈溶解状态,如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4.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溶液的浓度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表示,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或溶质来改变溶液的浓度。
四、胶体的概念及特点1. 胶体是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新形态的分散系统,是由微粒或宏观大分子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一种新物质。
溶液知识点专题总结

溶液知识点专题总结一、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质是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2. 饱和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最大溶解度时所形成的溶液。
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大。
但也有一些溶质在升温后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情况。
2. 压力:气态溶质在液态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有关,一般情况下,随着压力的增大,溶解度会增大。
3. 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溶质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溶解度。
四、浓度的描述1. 质量浓度: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总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2. 摩尔浓度:用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总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五、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它包括溶质分子脱离其原来的位置,进入溶剂内,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六、溶解热和溶解热变化1. 溶解热: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所伴随的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2. 溶解热变化:溶解过程中的热变化,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为吸热和放热两种。
七、溶液的性质1. 导电性:电解质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可以导电,而非电解质的溶液不具有导电性。
2. 折射率:溶液的折射率与溶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可以用来判断溶质的浓度。
3. 四边形规律:根据溶质的数量和种类不同,溶液可能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八、共沸混合物的制备和应用共沸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互相溶解度极好的液体混合物。
共沸混合物的制备和应用有很多种,可以被广泛应用在化工和制药等领域。
九、胶体溶液的特点和应用胶体溶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溶液,其特点是颗粒粒径在1-1000nm之间。
胶体溶液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染料、颜料的制备,医药领域的药剂制备等。
十、溶胶凝胶体系溶胶凝胶体系是一种具有胶体和溶胶混合特性的体系。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高中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高中一、概念及基本性质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均匀的混合物,溶质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或分子化合物,溶剂一般是水或有机溶剂。
基本性质包括: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单位质量的最大溶解量。
2.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一定量时,继续加入溶质不再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3. 饱和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该温度下的最大溶解量的比值。
4. 溶液的浓度:包括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等。
5. 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而分子化合物溶液则不能导电。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而言),但对于气体而言则相反。
2. 溶质的性质:如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随着离子的电荷大小而增加。
3.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越大,对极性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三、溶解过程溶解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对于离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一般为:AB(s)→A+(aq) + B-(aq)对于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一般为:C12H22O11(s) + H2O(l) → C12H22O11(aq)溶解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可以用溶解度积的概念来描述:Ksp = [A+][B-]四、溶解热溶解是一个吸热或放热的过程,根据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可以分为:1. 吸热溶解:溶解过程吸收热量,此时溶解过程是一个端吸热的过程。
2. 放热溶解:溶解过程放出热量,此时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五、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指的是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得浓度变稀。
按照稀释定律,溶液的浓度与溶解质的物质量和稀释后的溶液体积之积保持不变。
六、溶液的制备制备溶液可以采取直接溶解法、稀释法、滤过法等方法。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安全。
七、饱和溶液的沉淀及判别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由于所饱和,因而可能会产生沉淀。
通过溶液中沉淀的颜色、形状、溶解度积等来判别溶质的种类。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混合物,在其中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并逐渐稀释。
2. 溶液具有均匀、透明、稳定、具有电导性等特点。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2.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规律1. 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分散、扩散的过程。
2. 溶解度规律包括三种类型: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和晶体生长规律。
四、溶液的浓度和计量单位1.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相对量的度量。
2. 常用的溶液浓度的计量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百分浓度、以及摩尔分率等。
五、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会伴随热效应,当溶解过程吸热时,为热吸收过程,反之则为放热过程。
2. 溶解热是指单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所需要或所释放的热量。
六、溶液的电导性1. 强电解质溶液在溶液中电导率较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2. 非电解质溶液不具有电导性。
七、共晶现象和挥发性1. 多组分溶液中会发生共晶现象,此时溶液的温度会低于混合物各组分的熔点。
2. 各组分在溶液中的蒸气压,取决于各组分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八、溶液的物理性质1. 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结晶点、密度、黏度等。
2. 溶质溶解后会引起溶液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沸点升高、结晶点降低等。
九、溶质溶解性和溶解度变化1. 溶质的溶解度受溶剂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2.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十、凝固点和固液平衡1. 溶液在凝固过程中,固相和液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 凝固点降和凝固点升是指溶液相对于溶剂的冰点降低或升高。
十一、溶液的分离和提纯1. 溶质可以通过蒸馏、结晶、结晶析出、离心、吸附、析出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2. 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差异可以用于溶液的分离和提纯。
十二、溶液的作用和应用1. 溶解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知识点-溶液

第10章溶液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要点1]溶液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2)稳定性: 若外界条件不变, 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3)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 肉眼不可见, 也不阻碍光线透过, 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不一定无色, 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
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 有Cu2+呈蓝色, 有Fe3+呈黄色, 有MnO4-呈紫红色。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例如水。
3.溶液的组成: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1)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溶质: 被分散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如食盐水中的NaCl;氨水中的NH3;碘酒中的I2(2) 溶剂:溶质分散其中的物质。
溶剂通常为液体, 常见的有水、油等。
如食盐水、氨水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固体、气体溶于液体, 液体为溶剂(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 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无水, 量多的为溶剂例题1.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剂一定是水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解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溶剂可以是水、酒精、汽油等多种物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答案: D4.溶解过程:概念:溶质分散到溶剂里形成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物质溶解时, 同时发生两个过程: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 并伴随着能量变化, 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 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中放出和吸收热量的相对大小。
如: 浓硫酸稀释溶液温度升高, 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要点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里,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 4溶液为蓝色 FeSO 4溶液为浅绿色 Fe 2(SO 4)3溶液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
(1)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体和液体、气体和液体混合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注:有水时,不管水的量多少,都作溶剂。
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就是水溶液,溶剂是水。
(2)溶液的命名:
稀盐酸:溶质是HCl ,溶剂是水
硝酸铵溶液:溶质是NH 4NO 3,溶剂是水
酒精溶液:溶质是C 2H 5OH ,溶剂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KNO 3、NaNO 3、NH 4NO 3等的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CuSO 4、Na 2SO 4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三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 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
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降温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0℃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
积。
(2)影响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 (海水晒盐)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 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 (C < S )
3、溶液的稀释的注意事项:
(1)溶液稀释过程中,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溶液稀释中需水的质量(即加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3)只有质量才可以相加减,体积不能相加减,体积一定要转化为质量后才能相加减。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S 100+S 80 ·
· A B C 0 t 1
t 2 t 3 N t S P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3)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①溶质少了:
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
溶质转移入烧杯时洒掉了;
溶质称量时不干燥;
溶质粘在称量纸上;
②溶剂多了:
量液体时仰视读读数;
用刚洗过不干燥的烧杯溶解;
装瓶时,没有先用配得的溶液润洗细口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