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名校重点班总复习讲解(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名校重点班总复习讲解高考语文总复习讲解(19)
(四)八月的故乡——你好
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
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楞楞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矗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四合院,衔去一束绻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天碧落,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蓝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素素淡淡的鲁西太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我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
故乡啊,你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
故乡啊,你还记得么?孩提时,我常乘大人不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
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悠长悠长的喊声。
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故乡啊,你还记得么?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
赶车的大叔鞭花
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竹,更好玩的是那长长的牛鞭,鞭梢上系着漂亮的红缨,鞭杆晃来晃去,那红缨像火焰般的鸟儿……
……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
我昏昏沌沌地睡去了。
我愿梦见母亲爱爱的朗笑;我愿梦见侄儿甜甜地叫喊;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儿;我愿梦见在玉米田咀嚼“甜杆”的童年……
车过黄河大桥,一阵钢铁的轰鸣,把我的疲倦和困意惊飞了。
我睁开眼,淡淡的暮霭已罩上了原野。
哦,此时此刻,母亲是站在村头大杨树下张望呢,还是坐在灶前为她的儿子准备晚餐?是晚风吹乱了她满头苍发,还是火光映红了她多皱的脸颊?啊,再过一个时辰,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
我的心切切的。
我仿佛听到故乡的呼唤——小河用它欢唱的浪花;白杨用朗朗的秋韵;藏在枝叶里的红枣用它甜甜的羞涩;挂在枝头上的石榴用它迷人的微笑;连场院里那座小草屋也在呼唤,用谷禾的馨香,用慈母的情怀……
1.第三自然段是作者在回家路上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分两点概括。
(4分)
①
(不超过12个字)
②
(不超过12个字)
2.作者写自己故乡的种种趣事是通过回忆和梦想来写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分)
①回忆:a b
c d
②梦想:a b
c d
3.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2分)
4.下列各句对全文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对八月秋天的极力描写是热情歌颂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B.作者对在车上看到的秋天景色的描写与对童年在故乡的趣事追忆是虚实相生的手法。
C.作者回忆孩提时代在故乡的种种趣事的时候不用“我”,而是用“你记得么”这一反问句,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刻思念之情。
D.作者从回忆、愿梦写到想象直至最后的幻听,充分表现了作者希望早早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E.全文语言优美,句短而整齐,节奏轻快,充分表现了作者愉快舒畅的心情。
F.作者写八月的故乡,但并未对故乡作一笔真实的描写,让读者扑了个空,这是美中不足。
[答案及评分标准]
1.①为下文对故乡的回忆作张本②可以填补未实写故乡的不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①a.在沙路上光着脚奔跑 b.从枝头偷摘酸枣
c.在庄稼地里睡觉 d.坐在农车上欢歌(每点1分,计4分)②a.母亲爱爱的朗笑 b.侄儿甜甜地叫喊
c.枣枝上的蝈蝈笼d.玉米田里嚼“甜杆” (每点1分,计4分)3.在母亲的眼里儿子再大也是小孩,在儿子的眼中母亲永远是慈爱的母亲,久别的儿子可以再次像儿时那样充分地享受母爱。
(2分)
4.AF (答对一个得2分,计4分)
【课外巩固】
(一)春天的梦
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
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
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的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它,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它,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
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
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的灵魂里的种种追求。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以前的一个冬天。
那时候好像比现在冷得多。
科学家们断定,我们的星球将变得温暖起来。
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
我只记得,那时候冬天的早晨,赤手去握铁条,会把手粘掉一层皮,吐到地上的口水,立时就会凝成小小的冰块。
那时我比今天年轻,是个孩子。
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
我那时只有十岁呀。
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朗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的像一棵小草发出了青春的嫩芽,在我的面前伸展开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
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所有我们民族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那个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以后的那个严冬。
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
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梁面糊糊。
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
在那儿,有木然的眼光的农民,为我烧起一小堆用枯叶燃起的野火,烧暖我的脚,烧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烧熟的土豆。
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
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
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对灵魂的践踏。
可我总在问自己:他们也有春天的梦吗?那些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而依然贫困的,有着木然的眼的农民?
又是一个冬天。
祖国的大地被泪水漂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
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
可它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
我愿春风把梦吹到一切人的心头。
把那令人心寒的木然的眼睛,吹活转来,放出活泼泼的光芒。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
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
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
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
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
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这里的春天是短促的,而且常常挟裹着风沙。
但我生长在这儿,我必得爱这个春天,这个属于我的春天。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
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春天快来吧!
1981.2.3春节前夕 (有删节)
1.作者以“春天的梦”为题,文章开头却写了春天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4分)
①春天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
②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
2.试比较两处加点“春天”的意思,并说明这一变换的作用。
(4分)
①前一个“春天”指
后一个“春天”指
②这一变换的作用是:
3.作者三次写到在生活的“寒冬”,联系全文看“寒冬”所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6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三个回忆渐次展开,希望的成分似乎逐步削弱,但这却是作者“欲进先退”的艺术处理。
B.“我熬过了对灵魂的践踏”是说作者挺过了那寒冷的冬天,终受了极端贫困生活的折磨。
C.“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中的“长睡”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不愿接受巨人逝世的残酷现实。
D.“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这警句式的概括,点出了梦幻和春天的内在联系,也道出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根由。
E.文章结尾部分,作者没有忘记照应开头的雪花,又一次写到“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首尾呼应,并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 ] [ ]
[答案及评分标准]
1.①短促寒冷或风沙大(答对两个特点得1分,答对一个不得分)②这样写既抓住北国春天的特点(1分);又是反衬(1分),以突出春天赋予世界色彩,并能唤醒沉睡在心灵里的种种追求。
(回答作用重在自然和人)(1分)
2.①前一个指自然界的春天;后一个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理想的社会、生活。
(两个春天各1分)②在写作内容上巧妙地将自然和社会编织起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结构各1 分)。
3.解放前夕的迷惘;接受“再教育”的苦闷;周总理或巨人逝世的悲伤(意思对,即可)
4.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