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坑道与正洞交接处施工

合集下载

长大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技术

长大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技术

长大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19-05-06T10:43:26.10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6期作者:许志文[导读]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越来越多的铁路修进大山深处,涌现出大量的长大隧道和特长隧道,为了确保长大隧道的施工工期,必须增加很多工作面以满足隧道施工的工期要求。

许志文中铁六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市 410011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越来越多的铁路修进大山深处,涌现出大量的长大隧道和特长隧道,为了确保长大隧道的施工工期,必须增加很多工作面以满足隧道施工的工期要求,因此,对于长大隧道设置很多辅助坑道,根据长隧短打的隧道施工理念来组织施工。

坚持安全教育和制度约束。

组织精干高效的隧道施工队伍,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强日产的安全监管,以人为本加强管理,防止不安全的行为出现,认真开展日常班前安全教育和定期的技术培训,坚持标准化、规范化作业,建立良好的隧道施工环境,同时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学习施工规范、验标、施工图纸,掌握规范、设计标准,正确指导现场施工;严格要求每个作业人员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工艺工法、技术标准,进行标准化施工,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隧道;交叉口;正洞;开挖方法;一、工程案例1.工程概况。

和乐隧道穿越玉溪盆地至峨山盆地间分水岭地带,全长7922 m,为双线隧道,隧道净空为13.0 m(宽)×11.6 m(高),开挖断面面积为123.0m 2。

为满足工期要求,设置两座斜井作为辅助坑道。

1号斜井全长880 m,设计最大坡度10.0%,交叉口处隧道埋深约440 m。

斜井开挖宽度7.5 m,高度6.2 m,开挖面积46.2㎡。

与正洞线路中线交点里程为D1K12+000,斜井中线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平面夹角112º,交叉口处斜井拱顶低于正洞拱顶3.3 m。

2.斜井进正洞方案比选。

根据斜井与正洞的交角及坡度的不同,斜井进入正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坑道坡度逐渐降低,在距正洞一定距离时,斜井拱顶高程逐渐抬高至接近正洞拱顶高程,进入正洞后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开挖;另一种为以正洞仰拱填充表面标高进行控制,斜井底板高程与仰拱填充表面高程相同,进入正洞后开始下台阶开挖,再以一定坡度在正洞进行爬坡导坑施工,开挖到一定高度后以标准上台阶掘进。

长大隧道辅助导坑转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案浅谈

长大隧道辅助导坑转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案浅谈

长大隧道辅助导坑转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案浅谈摘要:本文以屏边隧道横洞转正洞(交叉口)的施工过程为例,综合地质、水文、设备设置,探讨了长在软弱围岩下长大隧道辅助导坑转正洞施工的过程,涉及开挖支护,通风排水,为同条件施工生产提供了参考经验。

关键词:辅助导坑转正洞;通风;排水1.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屏边隧道全长10381m,进口里程DⅡK60+875,出口里程DIK71+256,为单线隧道,设计为单面下坡,坡度分别为-20.2‰(坡长9025m)、-10‰(坡长650m)及-1‰(坡长706m),最大埋深660m。

屏边横洞位于隧道线路左侧,横洞与正洞隧道中心线交汇点里程为DⅡK62+850,横洞与线路中线蒙自方向夹角73.81°,洞口里程为HDK2+327,水平长度2327m,综合坡度为8.6‰。

横洞断面净空尺寸5m(宽)×5.0m(高),施工任务为横洞2327m(HDK0+000~HDK2+327),辅助正洞1570m(DⅡK62+200~DⅡK63+770),其中出口方向为920m(DⅡK62+850~DⅡK63+770),进口方向650m(DⅡK62+200~DⅡK62+850)。

屏边横洞转正洞(交叉口)内设计围岩为Ⅲ级围岩,该段为寒武系下统冲庄组板岩夹砂岩,变余泥质或分之砂质板状结构,局部炭质板岩,偶夹灰岩透镜体及铁锰粉质砂岩扁豆体,岩体较完整,局部破碎。

根据TSP超前地质预报显示,交叉口处围岩以弱风化炭质板岩夹砂岩,岩质坚硬,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岩体较完整,裂隙水不发育,判定为Ⅲ级围岩。

2.施工方案2.1总体方案规划横洞转正洞(交叉口)施工不仅考虑设计开挖工作,还要结合实际开挖生产条件和横洞承担的任务划分,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设计变更。

横洞洞身长2327m,转正洞后,设置在洞口的空压机和通风机产生的风压经过长距离输送已经不能满足风钻生产、人员活动、机械运转的需求,需要加宽交叉口横洞洞身布置空压机3台、变压器1台。

樵坪山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樵坪山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及范围: (2)(一)编制依据: (2)(二)编制范围 (2)二、工程概况 (2)三、1#斜井、2#斜井、3#横洞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一)1#斜井 (4)(二)2#斜井 (4)(三)3#横洞 (5)四、辅助坑道与正洞连接平面示意图 (5)五、1#斜井、2#斜井、3#斜井与正洞交叉处设计支护参数 (5)六、辅助坑道进正洞三岔口加强段设计 (7)七、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方案 (10)(一)挑顶方法 (10)(二)挑顶施工步骤 (10)(三)小导洞施工方法 (11)八、正洞施工组织技术方案 (13)(一)辅助坑道进入正洞施工方案 (13)(二)施工组织程序 (13)(三)资源配置汇总表 (14)九、质量保证措施 (15)十、安全保证措施 (16)(一)安全生产管理 (16)(二)挖、装、运安全措施 (17)(三)用电安全措施 (18)(四)施工机械安全措施 (18)(五)防火安全措施 (19)樵坪山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范围:(一)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18;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3、《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53-2017);4、《樵坪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5、《樵坪山隧道施工图》、施工说明等文件;6、我单位的技术力量、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机械设备、劳动力状况、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二)编制范围本施工方案编制范围:新建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DHZQ-2标合同段樵坪山隧道工程辅助坑道1#斜井、2#斜井和3#横洞,起讫里程为:DK39+632~DK47+200段。

二、工程概况樵坪山隧道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和南岸区长生桥镇境内,为正线上的双线隧道,中心里程DK43+416,最大埋深340m,全长7568m;全隧除DK39+826.203~DK41+545.718段位于R=3000m的右偏曲线,DK46+195.720~DK46+982.471段位于R=2000m的左偏曲线,其余段落为直线,设计纵坡为3.8‰、-3.8‰的"人字坡,线路高程311.45(311.39)~290.75m。

辅助坑道进正洞方案方案

辅助坑道进正洞方案方案

一、编制依据1、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贵阳至贺州段铁路隧道辅助坑道衬砌(图号:贵广贰隧参17)及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无砟轨道(图号:贵广贰隧参04);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3-2005);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5、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相似地质条件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1、优先考虑施工安全、质量、环保。

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确保无安全、质量、环境事故发生。

2、在施工方案中,坚持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合理、按期优质安全高效、不留后患。

3、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

三、工程概况三都隧道采用横洞辅助开挖,三都隧道2#横洞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为23°53′47″,与正洞线路左线相交于DK137+000,横洞进入正洞后向小里程方向掘进,计划承担2500m施工任务。

表1 交界处横洞概况一揽表四、施工方案4.1、总体施工方案本方案采用导洞转向法施工,横、正洞交界处围岩级别暂按Ⅲ级围岩定。

⑴按原纵坡施工当横洞施工至HDK0+82.57 后,先以圆曲线转体,进入直线段,与正洞相接,再进行圆曲线转体,与正洞平行后中线向前开挖13.71m。

在此过程中,开挖断面为横洞Ⅲ级围岩开挖断面。

⑵爬坡施工沿正洞前进方向,以14.7%的纵坡度向前掘进23m,此过程中横洞断面不变化。

⑶扩挖施工沿正洞前进5m,将原有横洞断面扩挖成正洞上台阶断面。

⑷向前掘进沿前进方向以正洞断面进行上台阶,再掘进5m,作为反向开挖操作空间。

⑸反向开挖由上述工作平台,进行反向开挖、扩挖正洞上台阶,上台阶施工完成后进行下台阶施工。

⑹仰拱施工正洞下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设计图纸参数进行仰拱施工。

见图1《横洞进正洞平面图》。

4.2、施工步骤4.2.1按原纵坡施工当横洞施工至HDK0+82.57时,以原横洞纵坡进入曲线施工,曲线半径为45.8m,曲线长度28.86m,然后进入直线施工,直线段长度为11.18m,在施工直线段时,横洞直线段处架设I16型钢钢架(部分钢架为异型钢架),钢架架间距为0.6m,在横洞与正洞连接处设置3根I25工字钢钢架及横梁,横洞处异型钢架与I25工字钢架横梁焊接在一起,见图3。

隧道弱软围岩铺助坑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技术

隧道弱软围岩铺助坑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技术

隧道弱软围岩铺助坑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技术摘要:近些年客专铁路及高速铁路逐渐兴建,工程建设质量及标准也越来越高,长大隧道施工经常出现,设计时经常于隧道里设置辅助横洞或斜井,以便加快施工进度控制工期;而隧道施工时铺助坑道与正洞交叉位置受力比较复杂,特别是遇到软弱围岩,如果开挖顺序安排不当、支护不合理,很容易造成交叉口坍塌事故。

现就大寨隧道一号斜井软弱岩进正洞的开挖方、支护措施及排水方案在此与大家交流,今后有遇到类似工程可以借缆。

关键词:弱软围岩;铺助坑道;进正洞;技术1工程概况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站前工程贵阳至贺州段GGTJ-2标大寨隧道全长8969m,隧道起讫里程DK148+819~DK157+794,位于整个标段中间贵州黔南州三都县境内,隧道设辅助导坑斜井2座。

一号斜井位于隧道DK151+000处线路右侧,斜井平距758m,斜井坡度11%,与隧道小里程方向夹角为85°,按双车道无轨运输设计;一号斜井负责1705m的正洞施工,施工里程DK150+105~DK151+810。

大寨隧道一号斜井负责施工段穿越的地层较差,正洞洞身Ⅲ级围岩占7%,Ⅳ级围岩占63%,Ⅴ级围岩占30%。

施工段共穿过5条断层,DK150+105~DK151+750段震旦系下统炭质页岩地层,洞身开挖有遇瓦斯聚集的可能,且可能存在围岩大变形的可能。

2斜井进正洞开挖支护施工2.1施工步序①交叉口加强段施作——②中导洞左转(小里程)上坡开挖——③上台阶扩挖——④上台阶开挖——⑤返挑扩挖——⑥斜井口扩挖——⑦大里程上台阶开挖——⑧下台阶开挖接腿。

图1施工步序平面图2.2交叉口加强段施作在斜井开挖至距正洞边墙10m位置时,剩余部分加强支护,设立钢拱架,加强段支护采用I18钢架,间距1榀/m,Φ22锚杆,长度3.5m,间距1.0×1.0m,梅花型布置;φ8钢筋网,网格间距0.2×0.2m;喷射C20砼,厚度25cm。

长大隧道辅助横洞与正洞交叉口段施工技术

长大隧道辅助横洞与正洞交叉口段施工技术

长大隧道辅助横洞与正洞交叉口段施工技术为解决辅助导坑方案进入正洞时交叉段的施工难点,以成昆铁路峨米段邓家湾隧道横洞进入正洞交岔口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软弱围岩下横洞进入正洞的施工方案,通过采取横洞加强环、导洞门架垂直挑顶施工的方法,以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为指导,实现横洞到正洞的安全转换,预防了隧道塌方、初支变形,为今后在类似条件下软弱围岩地段进行横洞到正洞的转换施工提供了经验。

标签:挑顶施工;交叉口;垂直;铁路隧道前言本文以邓家湾隧道横洞为研究对象,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在软弱围岩下通过导洞门架垂直挑顶使正洞开挖断面一次成型,本施工方法临时支护数量较小,开挖能够同时向两端进行,可以较早进行洞内模板台车拼装,且不影响主控方向的正常施工,缩短了工期。

1、工程简介成昆铁路复线邓家湾隧道全长9390m,于隧道中部DK377+100处设一座与正洞向小里程方向呈91°角的横洞,横洞自正线左线中心里程处至洞口全长1755m,起讫里程为HDK0+000~HDK1+775,该横洞自与正洞交接口处至洞口呈坡度为17‰的下坡。

该隧道横洞与正洞交叉口段为旱震旦系(γ2?)花岗岩,施工揭示为掌子面岩性为强风化花岗岩,受地质构造影响,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掌子面局部较破碎,有裂隙水流出,受水流影响,施工过程中易掉块。

2、施工技术及工艺2.1 技术总述横洞转入正洞的施工过程中,正洞洞身范围拱顶开挖支护为重难点工序,当横洞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处时,由于交叉口应力集中,且正洞开挖断面较大,为确保挑顶段正洞施工安全,在交叉口设置加强环拱架,由2榀工18型钢架双拼并置组成。

正洞拱顶找顶开挖采用过渡导坑,导坑垂直正洞中线呈上坡角度,自横洞逐步爬坡开挖至正洞拱顶位置,在正洞上台阶形成施工平台并支护,然后依次向大、小里程开挖5m并支护,扩大上台阶作业空间后,再由横洞交叉口逐步开挖开挖正洞下台阶并支护,在正洞大、小里程分别形成台阶后进入正常的开挖支护工序。

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

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1 适用范围 (1)2 作业准备 (2)2.1内业技术准备 (2)2。

2外业技术准备 (2)3 技术要求 (2)4 主要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4.1方案一工序及工艺流程 (2)4.2方案二工序及工艺流程 (3)5施工要求 (4)5.1施工准备 (4)5。

1。

1施工人员培训计划 (4)5。

1。

2技术准备 (4)5.1.3设备、材料准备 (4)5.2施工工艺 (4)5。

2。

1方案一施工要求 (4)5。

2.2方案二施工要求 (5)6劳动组织 (7)7 材料要求 (8)8 设备机具配置 (8)9 质量控制及检验 (8)9.1质量控制 (8)9.1。

1质量控制措施 (8)9。

1。

2质量控制 (9)9.2质量检验 (9)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2)10。

1安全要求 (12)10.2环保要求 (13)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GGTJ-4标段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 技术要求4 主要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

1方案一工序及工艺流程辅助坑道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后,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同时上坡开挖至正洞拱顶高程,并继续沿相同方向掘进一定距离;形成作业空间后,转向相反方向施工,扩挖临时支护达到正洞标准断面.辅助坑道进入正洞平面关系见图4—1,辅助坑道进入正洞立面关系见图4—2,施工程序详见表4—1。

表4-1 辅助坑道与正洞相交处施工程序表图4-1辅助坑道进入正洞平面图图4—2辅助坑道进入正洞立面图4.2方案二工序及工艺流程在辅助坑道接近与正洞相交里程时,逐渐抬高辅助坑道拱顶高程,接长钢架长度。

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

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

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11标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二○一○年九月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2.1内业技术准备 (1)2.2外业技术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2)4.1 施工程序 (2)4.2 工艺流程 (3)5.施工要求 (4)5.1开挖方法 (4)5.2辅助导坑钢架与主洞钢架相交处的处理 (5)5.3支护参数 (9)6.劳动组织 (9)7.材料要求 (10)8.设备机具配置 (12)9.质量控制及检验 (12)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3)10.1安全保障措施 (13)10.2环保要求 (15)辅助导坑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沪昆客专CKGZTJ-11标段大茶山隧道(出口段)、刘家庄隧道辅助导坑与主洞交叉段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施工调查前应查阅设计文件和资料,制定调查提纲。

施工调查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条件、地形地质及其他与工程相关内容。

调查结束后应编写施工调查报告。

2.1.2 施工前,应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2.2.1 导线复测完毕,成果可用。

2.2.2 砂、石、料、钢材、水泥等原材料试验完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完成并经监理审批。

2.2.3 分项开工报告已批复。

2.2.4施工机械配备应满足正常施工要求。

实施中,可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分期、分批组织上场。

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应针对隧道大断面的特点,以实现机械化均衡生产为目标,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

3.技术要求3.1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2214-2005)3.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401. 1-2003)3.3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 10108-2002)3.4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当辅助导坑施工完毕,进入主洞前一循环时,按设计支洞断面向主洞方向掘进按挑顶工艺施工,交叉口支洞段提前安装钢架格栅(5~10m范围段),开挖钻孔方向适当往上挑,保证开挖不超界,当开挖至主洞洞壁时,掉转钻机向主洞方向钻孔掘进,并适当找平岩面,开始主洞掘进施工,同时交叉口主洞段20~30米范围内安装钢架格栅,确保洞体开挖安全稳定性。

辅助坑道与正洞交接处施工

辅助坑道与正洞交接处施工

辅助坑道与正洞交接处施工【摘要】通过介绍格冲隧道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的施工方法,总结出在围岩较好时斜井转入正洞的快速施工经验。

【关键词】格冲隧道斜井正洞挑洞施工1.工程概况格冲隧道位于贵州省凯里市东北部,为单洞双线隧道。

隧道起讫里程为DK552+063至DK558+332,全长6269m,隧道洞身沟谷发育,切割较深。

结合隧道所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施工工期、洞口施工条件及运营期间救援疏散要求,隧道设一座辅助坑道:格冲斜井。

格冲斜井地表为残坡粉质粘土,下伏地层为泥盆系中统粉砂岩夹砂质页岩、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白云岩,地下水较为丰富,设计为IV、V级围岩。

斜井全长为225m,断面尺寸为7.5*6.2的双车道,进入正洞里程DK553+500,斜井中线与正洞左中线平面夹角为75°,斜井以坡度10%向下开挖,交接处底板高程与正洞填充高程相同。

2.施工方案斜井与正洞交接过渡段结构的净空、斜井与正洞的交角等是制约挑洞施工安全和进度的先决条件,也是施工组织和运输的一个瓶颈。

因此主要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

2.1 斜井与正洞的相交角度斜井的角度与主洞相交越大越有利于洞室结构的稳定,施工难度相应减少,但会使大型运输车辆的转弯半径变小,不利于行车。

根据施工特点按设计75°相交,在斜井中心里程距离正洞左中线7.41m时,斜井最长边左边线以1.0m间距安装I18钢架完成由垂直于斜井中线到平行于正洞中线的过渡。

其优点于不影响行车的条件下,斜井进入正洞采用正交方式有利于洞室结构安全,减小了施工难度,同时能够保证正洞与斜井相交处两端点结构不被破坏。

2.2 斜井断面扩大1、由于设计斜井开挖高度一般比正洞开挖高度低4-5m,为使扩洞缓和渐变,方便爬坡减小挑顶施工高度,增大作业空间(一方面保障挑顶阶段大型设备的使用,另一方面为下步正洞施工车辆运输设井底调车场)。

斜井至正洞左中线15m设为过渡段,该段开挖断面抬高、加大。

隧道辅助坑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辅助坑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1 适用范围 (2)2 作业准备 (2)2.1施工调查包括: (2)2.2 设计文件核对 (2)2.3 洞口控制测量 (2)2.4 施工机械准备 (3)2.5 施工场地及临时工程 (3)2.6 作业人员 (3)3 技术要求 (3)4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3)5 施工要点 (3)5.1辅助坑道结构形式 (3)5.2辅助坑道开挖与支护 (5)5.3斜井与正洞交汇段施工措施 (6)6劳动组织 (6)7 材料要求 (7)8 设备机具配置 (7)9 质量控制及检验 (8)9.1 质量控制 (8)9.2 质量检验 (8)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0.1 安全要求 (10)10.2 环保要求 (11)隧道辅助坑道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GGTJ-4标段,2 作业准备2.1施工调查包括: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环境、气候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规模、数量和特点。

2)工程的施工条件:包括施工运输、水源、供电、通信、场地布置、弃碴场地及容纳能力、征地、拆迁情况等。

3)当地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及供应能力。

4)生产及生活供水、供电条件及施工通信条件。

5)地方生活供应、医疗、卫生、防疫和民族风俗。

6)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要求,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近、远期影响。

2.2 设计文件核对1)设计及业主下发的技术资料、设计交底等文件。

2)控制桩和水准基点的核对和交接。

3)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核对,当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4)在施工调查和设计文件核对后,应将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呈报监理工程师。

2.3 洞口控制测量1)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应认真研究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抄录数据资料必须核对。

2)隧道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和交接。

3)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可采用GPS测量、导线网测量、边角网测量、三角网测量或综合使用。

新九燕山隧道主洞与辅助坑道交叉口施工技术

新九燕山隧道主洞与辅助坑道交叉口施工技术

2 方案确定。根据上述方案的 比 . 4 选分析 , 充分考虑各种施 工因素的影响 , 本着 “ 全第一 ” 安 的原则 , 我们确 定方案二作为
新 九燕 山隧 道 3 斗 进 正 洞 的首 选 方 案 。 垛 井 3施 工方 案 及 方 法 .
正洞线路中线 , 自斜井 用台阶法开挖 导洞进人正 洞 , 导洞开挖 到端头后 , 在侧壁上测量放样 , 画出正洞开 挖轮廓线 ; 施工 中 , 应 预留变形沉降量和临时支护厚度 , 然后再逐步开挖至正洞标 准断面。
2 方案二 : . 小导洞法 。 即采用导洞先进 , 同时上坡开挖至正 技 2 术
31 . 施工方案。经过方案 比选 , 我们采用爬坡 中导洞进入正 洞顶部 , 形成正 台阶施工断 面后 、 向挑顶扩大形成 隧道正式 反 断面的施工方案来进行交叉 口施工 。在斜井上 , 台阶开挖支护 到与正洞开挖轮廓线交界处 , 能在斜井 口实施操作 门式钢架为
准断面 , 掘进 一定 距离( 0 , 并 1m)形成作业空 间后 , 向相反方 转 向施工 , 直至跨过斜井 口一定距离 ; 最后进行其它分部开挖, 完
成施 工 转 换 , 入 正 洞 正 常施 工 状 态 。 进
要求 , 设计有 3 座斜井作 为辅 助坑道 , 尤其 以3 #斜井施 工难度
2施 工方 案 比选 .
由于交叉 口段处于三维受力 空间 , 应力分布 复杂 , 施工难
度大 , 安全系数低 , 综合以往隧道施 工经验 , 结合本 隧道 的围岩 情况、 斜井 口空间交叉数据 , 形成 以下两套施工方 案。
21 .方案一 : 大包法施工 。 斜井施工到与正洞交界处后 , 垂直
新九燕 山隧道主 洞与辅助坑道交叉 口施工技术

隧道竖井、斜井辅助坑道施工安全

隧道竖井、斜井辅助坑道施工安全

隧道竖井、斜井辅助坑道施工安全为了增加施工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改善施工条件,利于出渣、进料运输、通风、排水等,并考虑确保施工安全的需要,当隧道较长时,往往需要设置一些辅助性的坑道,如横洞、斜井、竖井、平行导坑等。

若无特殊要求时,辅助坑道的支护一般只要求能够保证施工期作业过程的稳定和安全即可。

在施工中,对辅助坑道的洞口、岔洞处及与正洞连接处应加强支护以保证安全。

坑道口是坑道的咽喉,要求在施工前应做好坑道口的截、排水工程,防护冲刷的设施以及做好洞(井)口的锁口圈后才能进行挖掘,防止洞(井)口的坍塌、落石等,以保证施工安全。

在辅助坑道的岔洞及与正洞连接处,由于开挖断面及形状变化比较大,结构受力条件复杂,因此,支护应特别加强,并紧跟开挖,以保施工安全。

辅助坑道有水时,会对斜井或竖井施工安全带来影响。

因此,为保证安全施工,应做好排水工作,如应及时做好排水沟(地质松软地段,还应铺砌)、设置集水坑、配备足够数量的抽水设备等。

一、辅助坑道介绍1.横洞横洞一般宜用于傍山、沿河或山体侧向覆盖层较薄的隧道。

横洞与正洞中线交角一般为40°~50°为宜,并应有向洞外不小于3‰的下坡,以便于出渣运输和排水。

横洞采用锚喷混凝土作支护时,横洞开挖断面宜采用拱形,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

2.斜井隧道埋置不太深、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或隧道洞身一侧有较开阔的山谷凹地处作为弃渣场地,且覆盖层不太厚时,多采用斜井作为辅助坑道。

斜井是指在隧道侧面上方开挖的与之相连的倾斜坑道。

斜井斜度较大,出渣运输需要较强的牵引动力设备,如采用卷扬机牵引提升机、皮带运输机或无轨运输或有轨运输等。

由于施工范围场地较小,机具多,人、料、机又均处于流动之中,因此,制定有针对性、可靠而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就特别重要。

提升机械一般采用卷扬机牵引车斗。

当料井坡度很小时,也可采用皮带输送或无轨运输。

单线行车道的坑道底宽一般为2.6 m;三轨双行线车道,坑道底宽为3.4 m;双线行车道,底宽为4.1 m,其中包括了单侧设置的0.7 m的人行道。

软弱围岩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技术摘要:根据新建贵广铁路三都隧道1#横洞进正洞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软弱围岩地段辅助坑道转入正洞施工的工艺和特点,可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三都隧道全长14.638km,属I级风险隧道,是贵广铁路的重难点及控制性工程之一。

隧道共穿越13条区域性断层破碎带,3条褶曲构造带,岩溶富水、发育。

为加快三都隧道施工进度,解决三都隧道施工及运营排水问题,结合防灾救援及施工通风的要求,全隧共设置2座平导、2座横洞共4座辅助坑道及1座通风竖井。

为解决横洞转入正洞施工时,交叉口处受力复杂、施工时间长、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我们从施工方法、工艺上进行改进,采用小导洞爬坡反向扩挖施工的方案,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2、施工总体方案横洞进正洞采用小导洞爬坡再反向扩挖的施工方案,即利用小导洞(单车道)转向进入正洞,爬坡并逐渐扩挖形成正洞上断面,再反向扩挖挑顶成型的施工方案。

施工平面图如下图1所示:图1:小导洞爬坡再反向扩挖施工示意图小导洞爬坡再反向扩挖施工顺序如下:第一步:小导洞转入正洞施工。

横洞施工至正洞边线后,以一定的半径转向进入正洞,开挖至小导洞中线与正洞隧道中线重合。

第二步:小导坑15%的纵坡向前开挖,爬坡段长度为10m,小导洞断面逐渐扩大,直至与正洞上台阶开挖断面重合,并继续开挖5m~10m,作为下一步反向扩挖的操作空间。

第三步:按正洞断面尺寸反向开挖,进行挑顶,并按正洞设计的初期支护参数进行支护。

开挖至横洞与正洞交叉口处时,开始对正洞进行下半断面开挖落底,接长钢拱架。

3、施工方法及步骤3.1、横洞加强段施工考虑到交叉口处受力较为复杂,且设计围岩为V级围岩,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横洞内设置10米的加强段。

加强段支护参数为:拱墙采用I20钢架,间距0.8米/榀,每榀钢架拱脚两侧各设置2根锁脚锚管,长度3.5米;拱墙拱墙设Φ22砂浆锚杆,L=3m,间距1.0×1.0m梅花形布置;喷25cm厚C20混凝土,拱墙设置φ10钢筋网片@20*20cm。

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挑顶进入正洞施工工艺

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挑顶进入正洞施工工艺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翼2(上-下)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挑顶进入正洞施工工艺杨昊(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辽阳111000)摘要:结合成昆铁路永仁至广通段的隧道工程,阐述辅助坑道施工工艺,包括开挖支护、衬砌等,进而对辅助坑道挑顶进入正洞施工工艺展开详细的探讨,并提出施工注意事项,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正洞施工中图分类号:TU94+.2文献标识码:B DOI :10.16621/ki.issn1001-0599.2021.02.760引言隧道是铁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点内容,通过隧道的建设,可穿越复杂地形地势区域,保证铁路路线布设的合理性。

但隧道施工环境复杂,为满足施工要求,常修筑辅助坑道,其中以挑顶进入正洞施工较为关键,将直接影响到正洞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1工程概况成昆铁路永仁至广通段扩能工程总长92.009km ,本标段起讫桩号为DK707+035.85耀DK724+854.65,共17.819km ,建设内容主要有隧道2座/17.171km ,桥梁2座/299.64m ,涵洞2座/111.56横延米,车站1座。

沿线以民太隧道较为关键,为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本标段的施工难点。

2辅助坑道施工工法及工艺2.1辅助坑道开挖支护以管路布置要求为依据,结合挖装设备的运行特性,展开斜井内轮廓的设计工作,即单车道无轨运输断面,尺寸为5.0m(宽)伊6.0m (高),设置1根囟150cm 通风管。

辅助坑道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为减小积水对现场施工的干扰,提前在洞外设置排水系统,阻隔洞外地表水的渗入。

斜井开挖采用台阶法,分两部分:上台阶以简易凿岩台架为宜,人工辅助作业;下台阶开挖采取的是多功能作业台架和YT28风动凿岩机相结合的方法。

台阶爆破施工中采取非电毫秒雷管起爆的方法,严格控制单次爆破量,分阶段爆破,减小扰动,由装载机和自卸车联合作业,外运弃碴。

钻孔环节采用台车设备,人工安装锚杆及网片,无误则湿喷混凝土,有效防护。

斜井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总结(论文)—吴景峰

斜井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总结(论文)—吴景峰

隧道斜井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总结吴景峰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摘要:为了确保隧道斜井辅助坑道安全的进入正洞,通过施工总结斜井辅助坑道进正洞的方法,来指导隧道施工。

关键词:斜井正洞挑顶1 工程概况省界隧道位于江西赣州市石城县及于福建三明市宁化县,中心里程DK128+383.5,全部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220m,斜井位于隧道 DK128+750处线路左侧,与隧道大里程方向平面夹角67°,斜井长690m,综合坡度9%,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内净空宽 7.5m×高 6.2m)。

2 总体施工方案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段结构特殊,受力状态复杂,辅助坑道进入正洞的挑顶施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保证工期的重要环节,交叉口采用横向棚架法挑顶进洞。

辅助坑道接近正洞时,逐渐抬高辅助坑道拱顶高程,接长钢架长度,从正洞与辅助坑道相交处起,采用棚架进洞,进行交叉段正洞开挖。

棚架斜向上爬坡开挖至正洞拱顶高程,再向前以平坡开挖至正洞外侧上台阶拱脚位置,然后在棚架内再施做正洞上台阶初期支护,再向两侧(正洞)按标准的正洞断面进行正洞开挖。

3施工步骤3.1 辅助坑道交叉段根据辅助坑道与正洞之间的高差,确定辅助坑道拱顶的扩挖起始里程,其拱顶抬高坡度控制在30%以内。

辅助坑道与正洞交接处设置0.4m加强环,加强环中设置双拼共2榀I16辅助坑道型钢钢架,外侧增设共4榀双拼I20b门型钢架,门型钢架分节与辅助坑道钢架焊接在一起。

相邻钢架采用φ22纵向钢筋连接,间距1m。

I20b门型钢架由横梁和立柱组成,横梁与辅助坑道I16钢架之间的间隙,从两侧对称焊接I20b型钢立柱斜撑,钢架安装后该空隙喷射混凝土回填密实,门架横梁以作为正洞拱架的支撑点。

门型钢架每侧增设6~10根φ42缩脚锚管和系统锚杆。

在靠近正洞处辅助坑道初期支护的1榀拱架增设仰拱(底板)钢架,正洞仰拱钢架与辅助坑道加强环最外侧的仰拱拱架焊接,正洞仰拱衬砌钢筋与辅助坑道仰拱衬砌中预埋钢筋连接,确保正洞和辅助坑道交叉口处的紧密连接,能共同受力。

铁路工程辅助导坑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工程辅助导坑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

辅助导坑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站前1标段隧道辅助导坑进正洞挑顶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首先,根据前方地质条件和力学分析,调整开挖支护参数;对钢架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合格后开始制作钢架;进行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

3•技术要求3.1钢架统一在钢筋加工棚制作,喇叭口”处钢架尺寸以及弧度必须计算准确,复核无误后进行加工。

3.2施工前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同时调整钢架尺寸,确保洞内支护安全且方便行车后再进行现场施工。

3.3现场施工时,测量人员要准确放线,钢架加工人员要精确加工钢架的弧度,支护人员要确保钢架底部落在基岩上,严格遵照开挖支护参数进行初期支护,保证喇叭口”支护的稳定性。

4•工艺流程图 1 挑顶施工工艺流程图5.施工方法5.1 施工准备施工前对原材料进行检测,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钢架、锚杆以及网片等的制作。

5.2 测量放样隧道开挖轮廓采用五寸台法进行放样,用全站仪定出隧道开挖轴线,再用水准仪每50cm定出轴线标高,最后用钢尺或皮尺从轴线向两侧水平拉距,距离等于设计标高断面宽度的一半。

5.3 开挖方法531因喇叭口处开挖断面扩大,同时为了施工安全,应采用台阶法开挖,上下台阶尺寸如下图2:图2喇叭口处开挖示意图532先开挖①部台阶,再开挖②部台阶,结合钢架尺寸,确定①部台阶和②部台阶的高度。

533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进尺,每循环进尺1-1.5m,开挖后及时采取支护措施,根据围岩情况必要时①部台阶主洞部分采用拱架临时支撑。

5.3.4辅助导坑钢架与主洞钢架相交处的处理①为保证主洞钢架有稳固落脚点,将辅助导坑与主洞相交处钢架用两榀118钢架焊接而成,上设工字钢托梁,改变主洞钢架尺寸使之落在托梁上并与托梁焊接在一起,具体钢架布置如辅助导坑与主洞交界处钢架布置图3、图4。

高速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斜交进洞快速挑顶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斜交进洞快速挑顶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斜交进洞快速挑顶施工技术摘要:在复杂地层山区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成为铁路隧道施工的关键点和重难点,尤其是软弱围岩隧道挑顶段落应力集中、施工变形不易控制、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文中以高速铁路隧道斜井进正洞段挑顶施工为例,在保证施工安全、进度等目标前提下,提出了适用于铁路隧道工程软弱围岩快速挑顶进洞的施工方法,阐述了软弱围岩快速挑顶进洞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和施工要点,以便为同类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快速挑顶;施工安全0引言近年来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战略目标指引下,随着铁路建设发展向纵深推进及路网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山区铁路建设陆续展开,在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长大隧道数量多,隧道占比大,为提高项目施工建设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横洞、斜井及平导等辅助坑道,增加工作面以缩减控制性长大隧道工程建设工期,成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的普遍现象。

在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方法有:大包法、小包法、棚架套拱挑顶法、导洞挑顶法以及斜井挑梁施工法等,不同的工程特点、围岩地质及水文情况等,对挑顶工法的选择成为隧道挑顶施工的关键点,科学合理适用于工程特点的施工工法,往往能安全快速的完成挑顶施工,且同时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本文以新建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枫坪隧道工程为背景,提出了针对复杂软弱围岩地质情况下,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斜交进洞快速安全施工方法。

1工程背景1.1工程概况新建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XKZQ-5标项目经理部承建的枫坪隧道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境内,隧区为南秦岭中山峡谷区,隧道起讫里程为:K123+570~DK129+924,长链413.067m,全长6767.067m。

隧道最大埋深595.5m。

洞内坡度依次为30m/23%、6213.067m/14.2456%的上坡,524m/0%的平坡;除DK123+570~DK128+882.51段位于R-9000m的曲线上,其余均位于直线上辅助斜井长780m,与正洞交汇点里程DK125+650,综合坡度7.5%。

做好由辅助坑道转入正洞综合施工安全质量预控

做好由辅助坑道转入正洞综合施工安全质量预控

做好由辅助坑道转入正洞施工质量安全建议一、做好预控旳必要性目前由辅助坑道仓促转入正洞施工暴露出来旳重要问题:交叉口专项施工方案未履行评审和审批程序、未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工装设备不到位或不配套,原则底、不统一等系列问题,仓增进入正洞施工,从而导致正洞施工质量安全控制受之影响较大,不便控制或难以控制,有旳甚至停下工来等设备或进行设备改装,或者进行其他某些本该已经完毕而没有完毕旳准备工作,成果走了诸多弯路,得不偿失。

请各施工单位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高度注重,认真总结经验,科学组织,提前做好预控,保证正洞施工顺利推动和质量安全稳定受控。

二、预控内容1、技术方案(1)交叉段专项施工方案隧道斜井及横洞进大断面正线隧道交叉口位置施工是暗挖隧道设计及施工旳重难点。

常用旳施工方案重要为自横洞开始顺坡爬坡扩挖法及先进主洞后反序施工法等常规措施。

多种方案以各个洞口旳实际围岩地质状况针对性而设,不同旳方案,各有针对性,各有其优缺陷,合理选择方案带来旳施工成果往往大有异常。

①自横洞后段开始爬坡扩挖法此类措施为隧道交叉口施工常规措施,通过反复旳施工总结,改善,已经相称成熟。

此类措施旳最直观旳长处在于其施工技术旳成熟性,缺陷同样直观,即为施工后期斜井或横洞拱部抬高后,初支拱顶与衬砌断面之间旳空腔填充。

当斜井与主洞拱顶高差不是很大时,施工还较可观;当施工高差过大时,空腔旳填充过大,甚至严重后果,填充砼形成旳自重导致衬砌构造变化。

同步,自斜井挑顶时,通过顺坡弥补高差问题是,顺坡加长导致钢拱架材料旳挥霍。

②先进主洞后反序施工法(围岩较好时)此类措施同样为隧道交叉口施工常规措施,通过反复旳施工总结,改善,同样已经相称成熟。

此类措施旳最直观旳长处在于其施工技术旳成熟性,缺陷便是进入主洞过渡区旳拱架支护导致大量旳拱架材料挥霍及反序施工时,拱架拆除时旳安全性。

③自横洞口采用小导坑直接挑顶施工措施(围岩较差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坑道与正洞交接处施工
【摘要】通过介绍格冲隧道斜井进入正洞喇叭口的施工方法,总结出在围岩较好时斜井转入正洞的快速施工经验。

【关键词】格冲隧道斜井正洞挑洞施工
中图分类号: p63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格冲隧道位于贵州省凯里市东北部,为单洞双线隧道。

隧道起讫里程为dk552+063至dk558+332,全长6269m,隧道洞身沟谷发育,切割较深。

结合隧道所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施工工期、洞口施工条件及运营期间救援疏散要求,隧道设一座辅助坑道:格冲斜井。

格冲斜井地表为残坡粉质粘土,下伏地层为泥盆系中统粉砂岩夹砂质页岩、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白云岩,地下水较为丰富,设计为iv、v级围岩。

斜井全长为225m,断面尺寸为7.5*6.2的双车道,进入正洞里程dk553+500,斜井中线与正洞左中线平面夹角为75°,斜井以坡度10%向下开挖,交接处底板高程与正洞填充高程相同。

2.施工方案
斜井与正洞交接过渡段结构的净空、斜井与正洞的交角等是制约挑洞施工安全和进度的先决条件,也是施工组织和运输的一个瓶颈。

因此主要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

2.1 斜井与正洞的相交角度
斜井的角度与主洞相交越大越有利于洞室结构的稳定,施工难
度相应减少,但会使大型运输车辆的转弯半径变小,不利于行车。

根据施工特点按设计75°相交,在斜井中心里程距离正洞左中线7.41m时,斜井最长边左边线以1.0m间距安装i18钢架完成由垂直于斜井中线到平行于正洞中线的过渡。

其优点于不影响行车的条件下,斜井进入正洞采用正交方式有利于洞室结构安全,减小了施工难度,同时能够保证正洞与斜井相交处两端点结构不被破坏。

2.2 斜井断面扩大
1、由于设计斜井开挖高度一般比正洞开挖高度低 4-5m,为使扩洞缓和渐变,方便爬坡减小挑顶施工高度,增大作业空间(一方面保障挑顶阶段大型设备的使用,另一方面为下步正洞施工车辆运输设井底调车场)。

斜井至正洞左中线15m设为过渡段,该段开挖断面抬高、加大。

将原设计的iv级锚喷开挖断面宽*高=8.16*6.2m 变为开挖断面宽*高=9*7.22m v级模筑断面,由8榀工字钢按1m的间距完成此段过渡。

与一般的挑顶方法相比,挑顶阶段施工难度降低,能够保证大型设备的使用,加快了挑顶施工速度。

2、斜井距正洞左中线交点7.41m时,由3榀工字钢完成斜井与主洞夹角的余角15°的过渡,左边墙按每榀间距35cm,右边墙按每榀间距100cm架立,直至最后一榀钢架平行于正洞中线。

斜井断面尺寸在最后三榀钢架的长度范围内开挖轮廓宽度由左边每榀扩大10cm,右边每榀扩大35cm,高度每榀扩大30cm,最后扩大为10.71*8.22m.
具体如图示:
2.3 支护结构
根据过渡段的结构净空尺寸,以及其对整个隧道结构影响作用之重,将原设计过渡段的i16工字钢换成i18。

斜井与正洞交接处锚喷支护加强,双片i18工字钢并排满焊成门框与最后一榀双片满焊的i18钢架形成套拱,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5cm。

对斜井与正洞相交处10.58m段施做模筑混凝土衬砌,铺底封闭成环,必要时在该段衬砌施做完毕后再进入挑顶施工。

2.4 挑顶施工
原设计正洞全断面为曲墙断面,在挑顶喇叭口段分部施工时,由于挑顶分部工序多,施工难度大,作业时间长,开挖后正洞结构自身收敛变形大,且支护闭合时间长,造成喇叭口段正洞结构收敛变形、开裂破坏严重,安全隐患多。

为保证施工安全,挑顶喇叭口段正洞开挖支护断面由原设计的下半断面曲墙改为直墙断面。

其优点在于结构自身收敛变形易于控制,降低了施工控制难度,同时断面净空相比原设计断面加大,有利于喇叭口段的车辆行驶。

3.施工方法
斜井进入正洞挑顶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短开挖,快封闭,强支护,勤测量”为指导,分步开挖及时支护。

实施信息化管理,根据测量信息反馈指导施工,保证安全稳定。

3.1 斜井至正洞过渡段抬高、加大开挖及支护
斜井全断面法进入过渡段后,拱部斜向上按10%-20%的坡度进行斜井拱部上抬,抬高2.0m到达与正洞相切位置,轮廓宽度扩大采
用风枪外插角控制。

下半断面高程按正洞填充高程平坡控制,施工中遵循“弱爆破、短进尺”的原则采用光面爆破。

支护全断面采用i18工字钢,开挖循环进尺2-3m,拱架间距1.0m,设3.5m砂浆锚杆,1.2*1.0m梅花形布置,纵向采用φ22螺纹钢连接,中间满布25*25cm 的ф6.5钢筋网片,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0混凝土厚度不小于
25cm。

3.2 正洞相交段上导挑顶开挖、支护
斜井施工至与正洞边墙相交断面后,开始正洞上弧导挑顶,此时施工方法由全断面变为上下台阶法,台阶高度为正洞上半断面圆心以上7.45m。

爬坡按21°角往上开挖,轮廓按每米扩大0.36m扩出正洞隧道中线以左轮廓线。

施工时由测量人员放样出炮眼和气腿位置以控制角度,减少超欠挖。

开挖完后,立即进行围岩挂网混凝土喷射防止此段薄弱围岩坍塌。

具体如图示:
3.3 正洞右轮廓开挖
正洞右半幅轮廓开挖分三部分,自上而下根据弧形轮廓控制钻眼深浅,形成台阶,控制开挖轮廓线,为了保证安全开挖完后立即进行围岩挂网混凝土喷射。

具体如图示:
3.4 斜井施工至与正洞边墙相交处的加强支护
在交接处开挖出正洞下台阶钢架与仰拱拱架连接位置,供门框底梁放置。

门框共由四节双排工字钢组成,2片支柱,1片顶梁,1
片底梁。

顶梁、底梁按主洞拱架间距预埋钢板为拱部拱架提供落脚点和仰拱拱架提供支撑点。

门框与双片i18钢架利用短钢架及斜撑焊在一起,利用ф42小导管长3.5m按1.2m的间距锁住门框支撑。

具体如图示
3.5 正洞钢架架立及初期支护
正洞上半断面开挖完毕后根据设计半径进行钢架架立,右边钢架支撑在围岩上,左边钢架支撑在门框上的预留钢板上并满焊,此段钢架均采用ф42小导管并注浆代替锚杆以加强支护,喷射c30混凝土。

3.6 正洞在斜井处的施工
正洞采用上下台阶开挖,上台阶先往小里程开挖20m提供拼装大开挖台车的空间,再往大里程开挖,待开挖台车拼装好后继续往小里程开挖20米作为二衬台车和防水板台车拼装空间。

根据我部施工任务,主要向大里程施工,待大里程上台阶长度为30米时,开挖下台阶。

期间喇叭口处下导施工尤为重要,一定遵守“短进尺,弱爆破”原则,并且左右边墙错开进行,与斜井交接处右边墙拱架接腿进尺控制在2m以内,测量进行布点监控,以保证安全。

斜井的模筑二衬及交接处的仰拱二衬及时施作,以保证三维受力状态下围岩的稳定。

4.安全保障
4.1监控测量
斜井与正洞形成的喇叭口,开挖断面较大,放置时间较长;围岩在应力重分布和重释放过程中,会引起支护结构产生位移、变形,直至支护结构破坏,危及隧道安全。

因此在施工中建立严密的监控量测是保证安全的主要手段,同事也是调整支护参数的重要信息来源。

4.2 tsp地质预报
在斜井施工至正洞交点50-100m处,采用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前方开挖地层的特性进行探测预报,以供研究拟采用施工方案和支护类型,做好施工应急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5. 施工效果
格冲斜井于2011.4.12进入与正洞过渡段,4.24号完成正洞挑洞及支护,5.3号形成正洞两侧拉开上下台阶.从监控量测结果看,支护变形以收敛为主,最大变形日收敛值“28mm”,累计最大收敛值“100mm”,由此可见喇叭口支护结构安全可靠,为下部施工创造好的条件。

6. 结束语
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挑顶施工优点在于挑顶高度减小,施工难度降低,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大型设备,加快了挑顶施工速度。

同时,利用门框支护改变主洞曲墙形式,既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又可作为永久支护与正洞初期支护共同受力,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编制的《格冲隧道设计图》、《格冲隧道辅助坑道设计图》,2010.12
[2] 格冲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方案》2011.3
[3] 付国宏《乌鞘岭7号斜井扩洞施工技术》 2004.11
作者简介:
1、董云,男,1986年8月出生,长沙理工,助理工程师
2、杨天羽,男,1983年5月出生,,沈阳建筑大学,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