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和治疗参考PPT
合集下载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医学PPT课件
7
流行病学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 国外研究显示真菌血症以念珠菌多见,念珠菌特别是白念 珠菌感染发生率逐步下降,曲霉菌感染发生率逐步升高, 接合菌属、镰刀菌属呈增多趋势。 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血液病化疗患者IFD的病原菌以念 珠菌为主。 有研究报道,确诊和临床诊断IFD且明确病原学的51例 HSCT治疗者中,曲霉菌占36例(70.6%),念珠菌占14 例(27.5%),毛霉菌仍相对少见[9-10]。
15
培养
无菌部位标本
血液 抗原检测 血清/脑脊液
诊断标准-确诊
深部组织真菌感染
霉菌:相关组织存在损害时(镜下可见或影像学证据确凿),在针吸或 活检取得组织中,采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获菌丝或球形体(丝 状真菌);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检查支持存在感染的部位, 无菌术下取得标本培养结果呈阳性。 酵母菌:从非黏膜组织采用针吸或活检取得标本,通过组织化学或细胞 化学方法检获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或影 像学检查支持存在感染部位(不包括尿道、副鼻窦和黏膜组织),无菌 术下取得的标本培养结果呈阳性;或脑脊液经镜检(印度墨汁或黏蛋白 卡红染色)发现具荚膜的出芽酵母或血清学隐球菌抗原呈阳性。 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 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16
诊断标准-确诊
真菌血症
血液真菌培养检出霉菌(如马尔尼菲青霉、镰刀霉,不包 括其他曲霉菌或青霉属)、血培养酵母(念珠菌属和隐球 菌属)或酵母样菌阳性,同时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相关致 病菌的感染。
17
临床诊断IFD
因素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
具体标准
1.近期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并持续10d以上 2.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应用糖皮质激素超过3周(0.3mg· kg-1· d-1以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除外) 4.90d内应用过T细胞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肿瘤坏死因子、某些单抗如alemtuzumab)或 核苷类似物 5.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6.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或遗传性免疫缺陷(如慢性肉芽肿或联合免疫缺陷病) CT检查至少存在以下3项之一:致密、边界清楚的病变(伴或不伴晕征),空气新月征,空洞 支气管镜检发现以下表现:气管支气管溃疡、结节、伪膜、斑块或结痂 至少符合以下1项:局部出现急性疼痛(包括放射至眼部的疼痛);鼻部溃疡伴黑痂;从鼻窦侵 蚀骨质,包括扩散至颅内 至少符合以下1项:影像检查提示局灶性病变;MRI/CT检查提示脑膜强化 此前2周内出现念珠菌血症,并伴有以下至少1项:肝/脾牛眼征;眼科检查提示进展性视网膜渗 出 1.在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取物、窦吸取物中发现至少以下1项提示霉菌感染:发现 真菌成分显示为霉菌、培养提示霉菌 2.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培养新型隐球菌阳性或经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隐球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
Fungitec G , 中华鲎, 判定折点:> 20 pg/μL阳性 Fungitell, 美洲鲎, 判定折点:> 80 pg/μL 阳性
聚合酶链反应(PCR)
循环 n
循环 2
循环 1
合成 延长
n循环后的基因丝链数量 = 2n
由基因组开始= DNA
杂交引物 ( )
变性 DNA
检测 探针 可视的增亮剂
2007
高危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高危患者
IFD临床证据
是
否
培 养 + 半乳甘露聚糖 +
IFD微生物证据
是
否
是
否
“拟诊” IFD
“疑似” IFD
抗真菌治疗
“不像” IFD
主要内容
EORTC/IFICG和NIAID/MSG对 IFI(IFD)的诊断 标准
我国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真菌感染的变迁 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
2
3
4
半乳甘露聚糖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 过氧化酶
色原体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血液标本中真菌细胞壁成分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
GM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尚未出现前数天表 达阳性, 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 值
GM检测需连续2次阳性 同样的试剂与方法测定曲霉抗原, 美国判定的阳性结
临床特 征
真菌学
组织. BAL or 痰培养霉菌 窦吸物培养霉菌 组织或无菌体液可检测真菌 血液、BAL、CSF 真菌抗原 BAL、CSF、血液,Beta-D-glucan
2007 EORTC/ MSG
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和治疗策略
聚合酶链反应(PCR)
循环 n
循环 2
循环 1
合成 延长
n循环后的基因丝链数量 = 2n
由基因组开始= DNA
杂交引物 ( )
变性 DNA
检测 探针 可视的增亮剂
2007
高危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高危患者
IFD临床证据
是
否
培 养 + 半乳甘露聚糖 +
IFD微生物证据
是
否
是
否
“拟诊” IFD
“疑似” IFD
抗真菌治疗
“不像” IFD
主要内容
EORTC/IFICG和NIAID/MSG对 IFI(IFD)的诊断 标准
我国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真菌感染的变迁 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
2
3
4
半乳甘露聚糖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 过氧化酶
色原体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血液标本中真菌细胞壁成分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
GM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尚未出现前数天表 达阳性, 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 值
GM检测需连续2次阳性 同样的试剂与方法测定曲霉抗原, 美国判定的阳性结
临床特 征
真菌学
组织. BAL or 痰培养霉菌 窦吸物培养霉菌 组织或无菌体液可检测真菌 血液、BAL、CSF 真菌抗原 BAL、CSF、血液,Beta-D-glucan
2007 EORTC/ MSG
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和治疗策略
侵袭性真菌病课件PPT课件
27/46
发病率*
尸检检出率*
1、Bassetti M et al. BMC infect dis. 2006;6:21-27. 2、 Pfaller MA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07;45:1735-1745.
3、 Meersseman W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精e选d.pp2t0课0件4;最1新70:621-625.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比较有影响的国内指南
▪ 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 2007年《中华内科杂志》“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
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修订版)”
▪ 2007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学分会的“重症患者侵袭性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 2007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肺真菌病诊断和
母(念珠菌和隐球菌)和双相型真菌(组织 胞浆菌、球孢子菌和副球孢子菌)三大类,
▪ 按感染部位分为:浅部致病菌和深部致病菌, ▪ 按其致病性分为: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两类。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 浅部真菌病:是指皮肤角蛋白组织(包括角质层、
甲板、毛发等)感染,
▪ 深部真菌病:指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甚至全身组
COPD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粒细胞缺乏 器官移植
免疫功能低下者 入住ICU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美国器官移植真菌感染率(1998)
肾移植:
0-20%
肝移植:
4-
42%
胰腺移植:
6-
38%
心肺移植: 35%
精选ppt课件最新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PPT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 难
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尸检检出率高达59%,远 高于临床所见。
Meersseman W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70:621–625
10
百分比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需及时治疗
微生态学杂志, 2016, 28(10):1152-1156.
G试验与GM试验试验联合检测 有助于真菌属的鉴别
31
结果判读
➢ 阳性:GM≥0.95μg/L ➢ 阴性:GM<0.75μg/L ➢ 灰区:0.75≤GM<0.95μg/L,建议连续多
次检测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评价
32
GM试验干扰因素
念珠菌甘露聚糖 (Mannan, Mn试验)
曲霉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念珠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真菌筛查 曲霉菌 隐球菌 念珠菌 曲霉菌 念珠菌
14
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为圆形菌体,外周有荚膜, 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
隐球菌属已知有37个不同的种, 但具致病性的多为新型隐球菌, 其特点是菌体由一层很厚的多糖 荚膜所包被。
确诊需侵入性手段获得组织标本 但侵入性操作常常难以实施
真菌检测项目开展相对不足或滞后
12
真菌传统检测方法及局限性
13
基于血清学的非培养检测技术
抗原 检测
血清学检测
抗体 检测
(1-3)-β-D葡聚糖 (Glucan, G试验)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 (Galactomannan ,GM试验)
隐球菌荚膜多糖 ( GXM试验,ELISA,胶体金)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 难
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尸检检出率高达59%,远 高于临床所见。
Meersseman W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70:621–625
10
百分比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需及时治疗
微生态学杂志, 2016, 28(10):1152-1156.
G试验与GM试验试验联合检测 有助于真菌属的鉴别
31
结果判读
➢ 阳性:GM≥0.95μg/L ➢ 阴性:GM<0.75μg/L ➢ 灰区:0.75≤GM<0.95μg/L,建议连续多
次检测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评价
32
GM试验干扰因素
念珠菌甘露聚糖 (Mannan, Mn试验)
曲霉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念珠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真菌筛查 曲霉菌 隐球菌 念珠菌 曲霉菌 念珠菌
14
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为圆形菌体,外周有荚膜, 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
隐球菌属已知有37个不同的种, 但具致病性的多为新型隐球菌, 其特点是菌体由一层很厚的多糖 荚膜所包被。
确诊需侵入性手段获得组织标本 但侵入性操作常常难以实施
真菌检测项目开展相对不足或滞后
12
真菌传统检测方法及局限性
13
基于血清学的非培养检测技术
抗原 检测
血清学检测
抗体 检测
(1-3)-β-D葡聚糖 (Glucan, G试验)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 (Galactomannan ,GM试验)
隐球菌荚膜多糖 ( GXM试验,ELISA,胶体金)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治疗医学PPT
病患者血培养阴性,通常是在死亡后解剖才 被诊断出来。 真菌感染病情进展迅速---变化快
编辑版ppt
7
•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
深部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如下呼 吸道,鼻及鼻窦,中枢神经系统,肝脾等 器官,真菌败血症等。
编辑版ppt
8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常见致病菌为:
念珠菌属 曲霉菌属 隐球菌属 接合菌(主要指毛霉) 肺孢子菌
编辑版ppt
6
真菌感染特点:两高两低一快
院内感染率高:真菌是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血 液感染的—第四位。
病死率高—40%(55%-70%)。 临床诊断率低:约有高达8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
患者无法获得及时和正确的诊断。 实验室诊断率低:约有高达50%的播散性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治疗 进展
编辑版ppt
1
真菌分类
共12万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约300种。 根据致病性分为: • 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
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足分 支菌、孢子丝菌等。 • 条件致病性真菌:念珠菌属、隐球菌、曲菌、毛 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等。
(毒力低,对正常人群不致病,诱发因素存在——人体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 唑 泊沙康 唑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特比奈芬
氟胞嘧啶 (非同类)
编辑版ppt
32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部位
细胞膜功能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AmB lipid formulations (ABLC, ABCD, LAmB) 制霉菌素
Liposomal nystatin
细胞壁合成 棘白菌素类: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编血辑液科版2p0p0t5-2009年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329例临床分11析
编辑版ppt
7
•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
深部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如下呼 吸道,鼻及鼻窦,中枢神经系统,肝脾等 器官,真菌败血症等。
编辑版ppt
8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常见致病菌为:
念珠菌属 曲霉菌属 隐球菌属 接合菌(主要指毛霉) 肺孢子菌
编辑版ppt
6
真菌感染特点:两高两低一快
院内感染率高:真菌是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血 液感染的—第四位。
病死率高—40%(55%-70%)。 临床诊断率低:约有高达8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
患者无法获得及时和正确的诊断。 实验室诊断率低:约有高达50%的播散性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治疗 进展
编辑版ppt
1
真菌分类
共12万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约300种。 根据致病性分为: • 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
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足分 支菌、孢子丝菌等。 • 条件致病性真菌:念珠菌属、隐球菌、曲菌、毛 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等。
(毒力低,对正常人群不致病,诱发因素存在——人体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 唑 泊沙康 唑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特比奈芬
氟胞嘧啶 (非同类)
编辑版ppt
32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部位
细胞膜功能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AmB lipid formulations (ABLC, ABCD, LAmB) 制霉菌素
Liposomal nystatin
细胞壁合成 棘白菌素类: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编血辑液科版2p0p0t5-2009年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329例临床分11析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康
菌、曲霉菌菌属、镰
唑
刀霉属和荚膜组织胞
浆菌等致病真菌,对接
合菌无活性。
33
药代动力学特点 • 伏立康唑空腹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可
达90%以上
• 经静脉给予3mg/kg的剂量后,清除半
衰期为6~9h。
• 伏立康唑主要经肝脏代谢和消除,肝
功能受损时需要减量
34
用法与用量
• ①负荷剂量:
静脉给予6mg/kg,Q12h,连用2次。输注 速率不得超过每小时3mg/kg,在1~2h内 输完,输液浓度不得超过5g/L。
• 侵袭性肺曲霉病:伊曲康唑,危重患者亦
可选择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
• 肺隐球菌病: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
氟康唑治疗。
• 肺毛霉病: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
9
肺孢子菌肺炎
• 急性重症患者(呼吸空气时PaO2 ≤ 70mm Hg):
– SMZ-TMP(按SMZ 75mg·kg-1·d-1+TMP 15mg·kg-1·d-1)静脉滴注,分2次给药,每次 滴注6~8h,疗程21d。
mg/kg,qd,以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日 或隔日增加5mg,当增加至一次0.6-0.7 mg/kg时即可暂停增加剂量。
• 最高单次剂量不超过1mg/kg
15
注意事项
• 当血尿素氮和肌酐值升高具有临床意义时,要考虑
停药或减少剂量。
• 当一个疗程的总剂量大于5g时可引起永久性的肾功
能损害。
• 本药与许多药物有配伍禁忌,因此宜单独滴注。 • 本药宜缓慢避光滴注,常规制剂每次静脉滴注时间
为4至6小时或更长。
16
注意事项
• 两性霉素B可增加其他药物的肾毒性,与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课件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侵袭性真菌感染,如 肺部真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真菌感染等,手术治疗也是一 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病灶、 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以及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手术治疗需在合适的时机进行, 同时需结合药物治疗和其他支 持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支持治疗与护理
支持治疗与护理在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治疗中同样重要,包括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控制体温、改善
质和免疫力。
充足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
力提升。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 间,避免长期过度劳累
导致免疫力下降。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对于已经存在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应积极预防和控制, 降低感染风险。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问 题。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脸、洗澡等,保持个 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污染环境
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存在真菌的环境, 如潮湿、霉变等地方。
做好家庭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 消毒和清洁工作。
06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还 可以进行脑脊液、胸腹水等体液样本 的培养,以明确诊断。
呼吸道分泌物培养
采集患者的痰液、支气管灌洗液等呼 吸道分泌物样本进行培养,检测呼吸 道中的真菌成分。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 察组织中是否存在真菌成分,是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 准。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ppt课件
7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难
时间(天)
20
入院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的时间中位数为15.5天
15
10
5
15.5
0
入院至确诊IFI 的中位数时间
10.0
入住ICU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 感染的时间中位数为10.0天
入住ICU至确诊IFI 的中位数时间
Guo Fengmei,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3 Jul; 68(7):1660-8.
推荐用于念珠菌血症,侵袭性念珠菌病及慢性播 散性念珠菌病的诊断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次修订版)
推荐用于IFD早期诊断的重要筛选指标。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 床诊治指南(2016年版)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微生物学标准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 南 (2007)
发生
3
早期症状无 特异性,往 往被原发病 掩盖,病程 长,发现较 晚,死亡率
高
4
感染菌种变 化, 白色念 珠菌感染率 下降,曲霉 菌感染率明
显上升
6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现状
医学及 相关科 学的进
步
危重 病人 的存 活期 延长
患者人数进一步 扩大
延长了真菌感染 的高危期
真菌感染率日趋升高, IFI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 要危险,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
肺部是隐球菌侵入的门户
19
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
〉 皮肤黏膜隐球菌病-皮肤科
10%~15%的隐球菌病患者出现皮肤损害,比如出现丘疹、水疱、脓疱、传染性软疣样丘疹、 痤疮样脓疱等症状。
〉 儿童脑膜炎-儿科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难
时间(天)
20
入院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的时间中位数为15.5天
15
10
5
15.5
0
入院至确诊IFI 的中位数时间
10.0
入住ICU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 感染的时间中位数为10.0天
入住ICU至确诊IFI 的中位数时间
Guo Fengmei,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3 Jul; 68(7):1660-8.
推荐用于念珠菌血症,侵袭性念珠菌病及慢性播 散性念珠菌病的诊断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次修订版)
推荐用于IFD早期诊断的重要筛选指标。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 床诊治指南(2016年版)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微生物学标准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 南 (2007)
发生
3
早期症状无 特异性,往 往被原发病 掩盖,病程 长,发现较 晚,死亡率
高
4
感染菌种变 化, 白色念 珠菌感染率 下降,曲霉 菌感染率明
显上升
6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现状
医学及 相关科 学的进
步
危重 病人 的存 活期 延长
患者人数进一步 扩大
延长了真菌感染 的高危期
真菌感染率日趋升高, IFI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 要危险,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
肺部是隐球菌侵入的门户
19
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
〉 皮肤黏膜隐球菌病-皮肤科
10%~15%的隐球菌病患者出现皮肤损害,比如出现丘疹、水疱、脓疱、传染性软疣样丘疹、 痤疮样脓疱等症状。
〉 儿童脑膜炎-儿科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治疗深入研究培训ppt
TransNet 项目2001-2006年间1181位移植患者IFI调查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体器官移植
(n=829)
(n=292)
曲霉菌感染44%
念珠菌感染53%
念珠菌感染29%
曲霉菌感染19%
其它霉菌感染11% 接合菌感染6%
隐球菌感染8% 其它霉菌感染6%
地方性真菌感染5%
接合菌感染2%
Pappas P., et al. ICAAC 2007 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
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内 容 (Nei)
• 真菌分类
• 概述
• 诊断要点
• 治(Zhi)疗原则
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
现(Xian)代诊断观念倡导分级诊断
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念珠菌血(Xue)症的高危因素
Tortorano AM, Biraghi E, Astolfi A, et al. European Confederation of Medical Mycology (ECMM) prospective survey of candidaemia: report from one Italian region. J Hosp Infect. 2002;51(4):297-304 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46:327–60
2.
Chamilos G, Luna M, Lewis RE,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a tertiary care cancer center: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治疗医学PPT【79页】
病例四
• 患者苗西平,女性,52岁,主因发热3天入 院 。入院时查体:T 39.2℃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口腔内可见多处白 斑。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11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 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 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1.60×109/L,尿常规 示:红细胞:94.40/ul,蛋白质:+1,便常规未 见明显异常,血沉示:96mm/h,肝功能示:ALT: 203U/L,AST:94U/L,TBil:36.6umol/l,DBil: 17.4umol/l,IBil:19.2umol/l,Glu:6.68mmol/l。 肺CT示:1.左肺上叶及右肺中叶纤维索条;2.两 侧胸膜肥厚。口腔分泌物涂片示:可见大量真菌
染治疗无效
• 高分辨CT的影像学特征(对肺曲菌诊断意 义较大)
晕轮征
空气新月征
浸润及空洞
空洞病变
团块及空洞
贴胸壁块状影
贴胸壁块状影、空洞
肺感染 CNS感染
鼻窦感染
鼻窦感染
1例VSAA患者
左上颌窦鼻内开窗、左筛窦开放、左中甲部分切除术 手术病理回报:见大量霉菌及坏死组织 培养:曲霉菌属
• 患者王xx,女,20岁,学生,住院号 D016465 , 主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20天,高热2周于2011-9-7入院。
• 2011-8-17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 液病医院”确诊“ALL伴髓系表达”, 予VTCP方案化疗第七天(8月24日)出 现高热,先后予舒普深、去甲万古霉素 等药物静点无效。
• 血液科侵袭性真菌经验性治疗首选 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
病例一
患者亢XX,男,34岁,诊断AM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