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 容忍与自由概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老到,令他只能说到“戒律自己”为止。
写作特色
一、论证逐层深入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作者分三个层次来阐发这一中心论点: 1、首先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 重要”说起,说明“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2、接着指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揭 示出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 3、最后则指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 存在。

宗教专制主义信仰一神论,认为自己代表了全 知全能、永远正确的上帝的旨意而反对自己就是反 对上帝,就成了上帝的敌人——魔鬼了。 • 陈独秀当年的“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的态度就是一例。专制主义、极端主义生长的土壤 就是不承认自己的可错性。 • 人不是上帝,任何人都生活在历史的具体的社 会环境之中,因而具有认识的局限性和出错的可能 性。只有来自百度文库识到自己的可错性,才会有开放的心态、 对话的愿望和容忍的态度。胡适对容忍的强调在当 下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所处的多种文化的世 界和多元化的社会要实现和谐与发展,必须做到 “和而不同”,必须根除以自己的见解为“绝对之 是”的狭隘、极端的认识态度。
的个人经验之谈,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容忍胡适
主要是他的“无神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
国社会与旧时的中国社会的境遇,胡适的“社会
容忍论”就未必能够成立。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① ,执左道以乱政② ,杀。 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 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③ ,杀。假于鬼神 时日 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礼记·王制》
①乱名改作:郑玄说:“变易官与物之名,更造法度。 ” ②左道:邪门歪道,如巫、蛊之类便是。古代尊右卑 左,故以邪道为左道。 ③顺:通“训”,辞也。泽:漂亮。
【译文】 凡是断章取义曲解法律,擅自改变事物的既 定名称而另搞一套,“用邪道扰乱政令的人,杀 掉。凡是制作靡靡之音、奇装异服、怪诞之技、 奇异之器而蛊惑民心的人,杀掉。行为诈伪而又 顽固不化、言辞虚伪而又巧言利舌、所学陷入异 端而又自以为博闻、言辞谬庚而讲得冠冕堂皇, 以此蛊惑人心者,杀掉。凡是假托鬼神、时辰日 子、卜签招摇撞骗以蛊惑人心者,杀掉。上述的 四种被杀者,不再接受他们的申诉。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2):以胡适以母校史学大师 布尔的一句话,“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 比自由还重要”为起兴,不仅深表同感,而且 认为它“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顺着布尔 的思路,胡适进一步发挥并引申出自己的观点: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 由。”胡适的话换一种表述即是:因为容忍是 自由存在的前提,所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打 个比方来说,容忍是“根”,自由是“花朵”。 胡适为布尔的那句格言寻找到了立论依据,并 赋予了理论色彩。
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
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领袖之一。原名嗣穈(mén),学名洪骍(xīng),
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 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 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写作背景
胡适的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台湾出版的《自 由中国》1959年3月14日第26卷第6期。 《自由中国》鼓吹自由、民主和宪政,批评时 政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在当时思想文化界有重要 影响,并成为销量最大的政论刊物。由此引发了执 政当局的不满,1960年《自由中国》被查封停刊, 主编雷震则被拘捕判刑。胡适认为《自由中国》为 了争取言论自由而停刊也不失为“光荣的下场”, 雷震办《自由中国》已成为言论自由的象征,“我 曾主张为他造铜像,不料换来的是十年坐监,这是 很不公平的!” 胡适此文的发表与查封相隔了一年半的时间。 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胡适文章的 立意显然是针对查封行为的时代背景的。
第四部分(22):戒律自己
至于如何达成社会的容忍态度,胡适的应对
策略是人人将心比心,从我做起。这道理永远是
不错的:人人都有容忍的态度,社会还会不宽容 吗?但实际上他却回避了当时台湾国民党维权统 治不宽容的尖锐问题。并非胡适对当局的不宽容 没有批判之心,事实上这篇文章就是对台湾现状
有感而发的,只是胡适为人处世的中庸平和、世
胡 适
容 忍 与 自 由
教学目的
1.明确胡适所言“容忍”“自由”各 自的含义。 2.领悟“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及 其哲学道理;辨证理解“容忍是一切自由 的根本”。 3.掌握《容忍与自由》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读懂《礼记· 王制》“四诛”部分。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上庄
二、善于运用例证法阐述道理 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 西游记》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 家。 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 之余地”。 这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了文章中三个层次 的分论点,都具有十分鲜明而强劲的启示力和说 服力,作者无需多说,读者就能从事例本身悟出 诸多至理深意。
第三部分(13-21):得出“容忍的态 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的结论。 举例说明:举出新教领袖高尔文起初反 对罗马旧教的不容忍到执掌大权后自己对异 端不容忍的例子证明之。胡适的独到之处是 分析不容忍态度背后的群体心理根源。 1、“喜同而恶异的”。 2、“深信我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这是胡 适阐释的重点。
(2)青年与老年在知识积累、认识能力上是存
在差异的。“我在五十年前,完全没有懂得这
一段……”“我当时也完全没有注意到郑玄
注……”等例都说明知识的局限使我造成了认 识上偏差。
(3)人生经历对思想的影响。胡适之所以认为
“容忍比自由还重要”,是因为“我在这个世界
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要 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这是他 的社会认知与知恩图报心理。青年时期往往更多 地关注社会的负面而对现实强烈不满。对于胡适
第二部分(3-12):证实自己的论 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思考: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 物著称的胡适,为什么舍近求远,迂回 曲折,放下自由的直接张扬,间接地倡 导起容忍的精神了呢?
(1)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激进年青人长 于积极进取而欠缺冷静反思的思维特点。相对 而言,老年人较为心平气和,思考时较客观周 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