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学课本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与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音与识字对比分析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与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音与识字对比分析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与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音与识字对比分析本文将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小学)(简称部编本,又叫统编本)与民国中后期的四套小学语文教材(《国语读本》、《小学国语读本》、《复兴国语教科书》、《新生活教科书-国语》)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定量研究法,以字为单位对教材进行量化处理、数据统计,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对比两种教科书在注音与识字两个方面的优缺点,并为教材的编写提供科学的建议。
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交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研究思路和方法等。
第二章是注音方面的对比与分析,着力于解决“拼音什么时候学”、“学到什么程度”、“先识字还是先拼音”三个尚存争议的问题。
通过对比发现,统编本教材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便开始汉语拼音教学,开始时间较早;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在第三、四学年才开始正式学习注音字母,开始时间较晚。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和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对拼音教学的程度要求均为“四会”,即会认、会读、会拼、会查字典。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先识字后拼音”;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字音同步”。
通过分析各时期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拼音教学的最佳学段是第一学段;拼音教学的程度要求“四会”即可;拼音教学应该在认识大量汉字之前进行。
第三章是识字方面的对比与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对比了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与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选字用字和生字复现两个方面的情况,也发现了统编本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在选字用字上,统编本总字量很大,八册共计91507字,且字种数严重超过生字量,如第一学期生字量300个,字种数却有710个,仅第一学期的字种数就比生字量多了410个,这就意味着学生刚入小学就有超过一倍的字是没学但出现了的,也就是超出字,全八册超出字足足占了58%,这种做法违背了素质教育零起点的要求,且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安排值得商榷。
而民国四套小学语文教材八册总字量基本在5万左右,仅为统编本教材总字量的1/2左右。
重读民国小学课本_
重读民国小学课本文/李海阳051休闲读品1近几年,《开明国语课本》《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等民国老教科书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重印本甚至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
对比现行的儿童教科书,儿童出版领域的“民国热”确实反映出一些问题。
多年以来,小学教育实施了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重新选编了内容。
为了弥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所存在的各种缺憾,人们开始关注民国时期的儿童教科书,获得了一定的启发。
民国时期,中国的儿童教育研究已经进入到系统化阶段,当时编写的儿童教材及图书以原创为主,质量是非常高的。
民国时期政权动荡,政治风云变幻不定,当时的教育家们认识到“儿童是中国最后的救星”,因此对儿童教育研究极为重视。
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参与到儿童教育研究中,并将教育成果投入到实践。
如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吕叔湘、蔡元培、顾颉刚、张元济等文人名士,更是热心于小学课本的编撰,负起“这担责任的事”。
编写小学语文课本必然要体现出儿童文学性,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多角度地发展他们的才能智慧。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正是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编写了《开明小学国语课本》。
这本教材为1932年编写的,包括初小6册、高小4册。
叶圣陶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将编写工作完成,同时丰子恺先生绘配插图。
《开明小学国语课本》中的课文超过了400篇,超过50%是原创作品,另外的不到50%也是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二度创作而成,没有一篇语文课文是原版照抄而来的。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为张元济等人编写,为了做到编写内容的精益求精,并没有在1912年元月为了庆祝民国成立而出版,而是推迟了出版时间,直到当年的秋季才开始发行,其目的就是要保证这本书的质量。
可见,民国时期的教科书编写是责任重于利益。
教科书从编写到修订,每一个程序都要严把质量关,不可以为了获得政治与经济利益而粗制滥造。
2民国老课本有其自身的多种魅力,下面具体来看。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一、本文概述《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通过对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其教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文章首先概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为分析语文教材提供了宏观的历史视角。
随后,文章将详细梳理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纂历程、内容特点及其教育理念,旨在揭示其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还将对民国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以期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历经了多次变革与发展,其历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也映射出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演进。
从民国初年的新式学堂教材,到抗战时期的战时教育,再到解放前夕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经历了从初创、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初创阶段,民国政府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着手编订新式学堂的教材。
这一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以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同时融入了一些新式的知识元素,如自然科学、社会常识等。
这些教材在形式上也开始尝试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变革,抗战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呈现出鲜明的战时特色。
教材内容强调民族精神、国家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主要目标。
同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教材也增加了一些与战争相关的知识,如防空、救护等。
解放前夕,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也迎来了其成熟阶段。
这一时期的教材,更加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强调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材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知识素养。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变革、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第30课马比羊高
第29课地上有一个 东西
第31课马儿跑
1
第32课牛要吃 草
2
第33课弟弟睡 觉
3
第34课小小泥 人
4
第35课老猪叫 小猪磨麦
5
第36课老猪吃 饼
第37课我没有胡须 第38课他是谁
第39课汪汪汪 第40课摇摇摇
1
第41课姐姐敲 门
2
第42课月亮弯 弯
3
第43课不倒翁
4
第44课小泥人 跌了一跤
第55课戒惰 第56课整洁
第57课卫生 第58课食礼
01
第59课爱 物
02
第60课友 爱
03
第61课礼 让
04
第62课守 信
06
第64课投 报
05
第63课不 妄语
第66课御侮
第65课不拾遗
第67课尚武
第68课读书 第69课燕子
第70课击球 第71课蝙蝠
第72课文彦博 第73课松
第74课采桑 第75课指甲
生物的历史 蝉 常德的船 千佛洞的壁画 在沙漠中 成都农家的春季 北平的夏天 向生活学习 窗子以外
说话 谈气节 故乡 故乡(续) 战后访阿尔卑斯 语文杂记 给高尔基的信 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美术照相
第二册
第一册
第三册
儿时记趣 口技 某氏母女 何伶 猫睛 活板 鱼苗 故都戏事 昆虫之农工业
五十步笑百步 桃梗与土偶 齐奄家猫 杂记 小港渡者 弈喻 记瞽者渡 齐田氏 《伊索寓言》四则
06
第92课老 虎和乌龟
03
第89课子 规鸟不会做 窠
05
第91课老 虎怕蚊子
第93课蚂蚁上天 第94课萤火虫
民国晚期小学科学教材特点分析
民国晚期小学科学教材特点分析作者:李华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年第04期近年来,人们对于民国课本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相关文献不断涌现。
但是,关于民国晚期(1937~1949)小学科学教材的研究并不多见。
那么,这个时期的小学科学教材有什么特点对今后的课程编制工作有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本文以民国课本《高级小学自然课本》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高级小学自然课本》的基本信息《高级小学自然课本》是一套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直属机构国立编译馆主编的高级小学(相当于如今的小学高年级段)教科书,其首次出版时间是1946年,1947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高级小学自然教学指引》于1948年出版。
《高级小学自然课本》共分4册(每册对应一个学期),黑白本,32开,各册页码依次为63、65、72、78,版式规范,图文并茂。
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也是每个学期一册。
二、《高级小学自然课本》的出版背景这套教材出版于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对其出版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有二:一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二是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的《小学高级自然科课程标准》。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了全面进攻。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平、上海、南京等几大城市先后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得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为代表的民营出版机构受到毁灭性打击,人力、物力严重短缺,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工作被迫停滞。
为了解决后方学校面临的“书荒”问题,由国立编译馆主编的“国定教科书”顺势推出,并于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成为主流教材,民营出版机构则逐步沦为“国定教科书”的出版、印刷机构。
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小学科学(时称“自然”)课程标准进行了再次修订,颁布了《小学高级自然科课程标准》。
不过,由于战争的影响,只有一家国民党的出版机构——正中书局及时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写、出版了新版教科书《新中国教科书高级小学自然》(1943年8月出版),1937年以前的教科书出版龙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民营出版机构均未做出反应。
开明国语课本(全文)
开明国语课本普通文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生活故事父母之恩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有疾,则为延医诊治。
及年稍长,又使入学。
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女子国文教科书(初小)》第四册第二十四课,(清)戴克敦等编纂,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二年订正版记叙文记叙文普通文路遇先生余儿行路中,遇先生。
鞠躬行礼,正立路旁。
先生有命,儿敬听之。
先生有问,又敬答之。
俟先生去,然后行。
人皆称为知礼。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四册第七课,(清)庄俞、沈颐编纂,高凤谦、张元济校,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至五年版自立凡物莫不有死。
草、木、鸟、兽、昆虫,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
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时?唯人亦然。
方其生时,劳之以所为,淫之以所好,汩之以所思。
其经营不已,若无复有尽期者。
及其气散而死,则然不能肉其白骨,与草木、鸟兽、昆虫之变灭何异乎?君子知之,故不以形体之有无为生死,而以志气之消长为生死。
吾今日形体无恙而志气已竭,斯为死矣。
吾志气配乎道义,发乎文章,且与天地同流,而奚有于形体乎?固简策所载古圣贤人,虽死已久矣,而其辉光常如日星之烂然,盖其人至今存也。
然则死而不死,亦在人之自为之而已。
士宜何如自立哉?《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高小)》第二册第四课,(清)樊炳清、庄俞编辑,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年至九年版蜗牛之教训童子自校归,默默然若有所思,母怪而问之。
童子曰:“今日习算,我答数未合,同学皆笑我,号我为钝人;我思此钝人之名,胡独加诸我者?”母曰:“钝何害!汝不见墙上之蜗牛乎?其行甚迟,而奋进不已,卒造乎其极。
汝苟以蜗牛为法,则勤必有功,虽钝何害!”童子闻言,遂勤学。
无何,童子学大进。
每试,辄冠其曹。
向之号为钝人者怪之。
童子曰:“此蜗牛之所教也。
蜗牛缘壁行,虽纡缓而行不止;吾见而感之,因力学不倦,遂得有今日。
使非蜗牛,吾无以致此。
民国小学教材:一面永不过时的照妖镜
民国小学教材:一面永不过时的照妖镜民国公民课本插图01本来不想再说教材话题了,但一条留言让我心意难平。
前天我写了一篇《小学教材插图太丑?看看民国教材插图,你会发现这不是丑,而是很丑》,然后有读者这样留言:“就像作者,不用建国后的小学优秀教材举例而用民国,难道新中国后就没有优秀美感的插图了吗?难道只是随便举例吗?心之不正,术必有邪!”意思是说我用民国教材来举例,心术不正,应该用建国后优美的教材插图。
民国公民课本插图我思考良久,没有回复。
诛心之论,是没法讲道理的。
要是用这种思维来看我的文章,那还不如取关,免得相互膈应。
我写了那么多民国军阀混战的文章,是不是篇篇都要问一句:你老写民国是何居心,为什么不写建国后的历史?在这里解释一下:我没有什么居心,我乐意!其实在那篇文章中,我写过这么一段话:“可以看看80后90后那一代的教材插图,也可以看看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插图。
前者大家看得多了,经典自不必多说,民国时期的教材大家看得少,恰好我手上有些民国教材的资料,所以我多放点图让大家欣赏。
”我不知道这个读者是没有看见,还是视而不见。
民国公民课本插图02我不是民国粉。
民国是个失败的时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生活艰辛,幸福感低,所以整体上它并不值得吹捧。
但是,再烂的时代也有值得挖掘的东西,也有能照耀未来的闪光点。
民国小学教材便是其一。
从某种程度上讲,民国小学教材不仅仅是教材,而是一项文化奠基工程。
大清覆灭,民国建立,社会面临巨大转型,新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帝制臣民到国家公民,现代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们独立健康的人格?怎样让孩子成长为既有文化知识和从业能力,又有行为教养和品德操守的人?这些都是当时的国语教材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经过研究,教育家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到了小学语文课本上。
什么是文化奠基工程?就是从小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有操守、有作为、有品位的公民,这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基。
用当时的话说,这是“奠常识之基,奠审美之基,奠伦理之基,奠人格之基,奠教养之基,奠传统之基,而最终奠民族精神之基”。
民国小学课本内容丰富
别特点 , 人篇 曰 记 多 选 女 性 人 物 传
记 。 又 有 不 少 涉
上, 他们 已走 在 时 代 的前 头 至 于 这 套 教 材 的 深 度 , 是 今 天 的 也
小 学教材 无法 比拟 的 。单说 文亨 , 文 课
用 的 是 文 言 。 这 倒 不 是 编 选 者 有 意 为 之 , 是 因 当 时 “ 文 化 运 动 ” 未兴 起 , 而 新 尚 案 头 读 物 尚 属 文 言 文 的一 统 天 下 : ( 自《 界 新 闻报 》 ( 年 5 2 摘 世 2… ) 月 8
感 悟 } F 法制参譬 、, EI
民国小 学课本 内容 丰富
口侯 会
偶 然 的 机 会 , 到 一 套 近 百 年 前 的 见 屉 文字 深 度 远 胜 今 天 : 6 书每册 4 课 , 20 , 容无 册 0 共 4课 内 昕 包 传 统 文 化 自然 要 占重 要 一 席 ,
《 让 》 《 貌 》 退 、礼 、 《 俭 》 《 友 》 崇 、交 、
蜂 》 《 》《 、象 、狮》、鹰》 《 《 、稻》、麦》 又如 《 , 《 色》、 热》 《 卜色关 系之发 明》、 火 《 、热 了 《 l 》 《 织》 《 J 、纺 J 、 纺纱机之 发明》、制麻》 《 、 《 蚕》 《 育 、 利用 废物》 《 、利用天然力》 ……
我辈汗颜?
《 阴》 《 惜 、 友爱 》、
《 睦 》 《自立 》 和 、 、 《 实 》 《 耐 》 诚 、忍 、
至 于 自然 科 学 的 知 i 除 了 另 有 专 只, 门课 程外 , 文教 材也 以生动 文字做 了 同 初 步 介 绍 : 看 看 这 些 题 目 : 蚁 》、 蜜 《 《
: 的女 孩 儿 也 有 _ 学 的机 会 当时 r
叶圣陶与其民国小学语文教材
叶圣陶与其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作者:谢何月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民国热”。
“民国”之所以回归人们的话语世界,定是有其独特魅力,在教育方面亦是如此。
我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作为语文教材的建设者,在民国时期就开始编写语文教材,这些教材堪称摹本,对今天的语文教材编写仍有巨大的影响力。
本文选取了民国时期叶圣陶编写的三套小学语文教材,对它们的研究状况和特点进行整理、分析,旨在探讨叶圣陶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并指出对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叶圣陶;民国;小学语文教材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常青树”——叶圣陶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语文教材编写工作。
据初步统计,叶圣陶先生编写出版的语文教材共计129册(包括叶圣陶先生单独编写,与人合作编写以及主持编写),这些教材无不凝结了叶圣陶先生的汗水和心血,是我们国家“语文界”一笔宝贵的财富。
从1915年起,叶圣陶先生就投身于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也因此累积了不少的教科书编写经验。
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以第一流学者、作家的身份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的,叶圣陶先生是第一人。
一、三套教材概览被誉为“一代宗师”的叶圣陶先生及其他所编写的教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笔者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梳理、整合,把这些文献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教材编写思想与实践。
这一类文献以时间为脉络逐层展开,侧重于阐述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以及教材编写的实践经历,对其教材观也做了相应的分析和总结;第二类是有关叶圣陶先生的教材编写成果。
这一类文献聚焦真实的文本,研究围绕文本展开。
比如探讨叶圣陶先生教材的结构、选文、编排、插图等特点。
叶圣陶先生一生编写出版的语文教材高达129册,结合笔者的研究兴趣和搜集的资料,本文以民国时期叶圣陶先生编写的三套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整理分析。
第一套合称为《开明国语课本》,其中,1932年出版了初小版,共计8册;1934年出版了高小版,共计4册。
清末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者特点探究
清末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者特点探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语文学科的独立。
从1904年到1949年,其间曾出版100多套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有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国文国语教科书,还有针对不同地区的《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中部国语》《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南部国语》《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北部国语》;有分内容编排的识字方面的《最新官话识字教科书》、说话方面的《复兴说话教科书》、作文方面的《作文教科书》;有根据性别编排的《女子国文教科书》。
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完成了从模仿西洋到自编独创,更是完成了从文言向白话的转变。
教科书质量方面,单以1913年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而言,一经出版就大受欢迎,后来到1927年1月第一、三册分别是2686版和2306版,第六册在1912年3月就达61版。
时隔100多年,2005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印商务印书馆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世界书局的《国语读本》、开明书店的《开明国语课本》三本民国教科书,卖到告罄,受到时人追捧。
教科书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编辑,那么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者团队到底有哪些特点?本文的探究不仅揭示民国教科书编者的特点,更对当今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者队伍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一、编者人员:数量众多,精英辈出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者队伍庞大。
各大出版社集合了许多当时富有成就的大家进行教科书的编撰工作。
据统计,民国时期有许多中西贯通的学者加入了出版社编辑教科书,据对闫苹等编著的北师大图书馆馆藏78套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者统计有:吴研因、胡贞惠、魏冰心、吕伯攸、薛天汉、戴洪恒、沈百英、朱文叔、叶绍钧、丰子恺、齐铁恨、丁觳音、赵欲仁、蒋息岑、施颂椒、林兰、陈伯吹、沈秉廉、赵景深、李小峰、陈鹤琴、梁士杰、陈剑恒、苏兆骧、王云五、于卫廉、刘瑞斌、赵玉笙、朱翊新、徐亚倩、王耀真、吴鼎、庄适、刘大绅、戴杰、许国英、范祥善、朱麟、任镕、武进、吕思勉、沈圻、顾颉刚、黎锦熙、陆费逵、易作霖、缪天绶、陈和祥、胡怀琛、王祖廉、黎锦晖、黎明、汪渤、何振武、戴克敦、庄俞、沈颐、郑朝汐、郭成爽、汪涛、樊炳清、范源廉、杨拮、刘传厚、金匮、顾倬。
老课本:从1912年到1987年几代人的小学语文课本看看有你的吗?
老课本:从1912年到1987年几代人的小学语文课本看看有你的吗?初等小学用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1912年版初等小学用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第一册(1912年版)《初等小学用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1912年1月订正首版,商务印书馆出版,全套共八册,由1907年6月版《初等小学用女子国文教科书》为母版订正。
主要编写者戴克敦、蒋维乔、庄俞,校订者为高凤谦、张元济。
老课本:1912年版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百年前女孩入学语文第一课初等小学用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第四册老课本:一百多年前女孩子用的语文书第25课是不是似曾相识?在女子教科书方面,清末民初还出版过多套女子德育教材。
这套《最新女子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清末上海会文书社发行,女子初等小学堂用德育教材,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出版。
老课本:清末女子德育课本 1907年版《最新女子修身教科书》初级小学课本语文,1952年版建国后最早的一套语文教材,其实应该算是上海临时课本编审委员会在1949年7月上海联合出版社原版基础上修订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分春季始业和秋季始业两版。
不过很遗憾,这版教材我手上不全,第一册始终难见其面。
本来我以为头条里不会有学过这版教材的,所以也一直没有分享过。
前几天我才发现,原来真的还有学过这版教材的老人家在玩头条,瞬间我就震惊了。
过几天,我会陆续分享这套教材,在这就不多说了。
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1952年版)第一课这本《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原版出版于1952年5月,号称人教自己出版的“第一套”全国使用的教科书,但实际上它的编辑蓝本就是我刚才说的出自1949年《小学国语课本》。
当时全国尚未实现全国统编,同时存在着华北版、华东版和人教五年制版。
其中早期华东版和华北版为《初级、高级国语课本》(1950年版),人教五年制版为《小学课本语文》。
老课本:繁体国音竖排右翻集一身 1952年5月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二册(1952年版,1955年印)第一课老课本:64年前的初小语文课本第二册用过的人都已年过古稀初级小学课本语文,1955年版1955年《初级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1954年开始编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独立编写的第一套全国发行的小学语文课本。
民国小学课本
民国小学课本偶尔看到几册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不禁震撼!不禁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汗颜,不禁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深深忧虑!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
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
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
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职业》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第一课《职业》。
(网络图片)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
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
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整洁》第六课《整洁》。
(网络图片)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
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
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友爱》第十一课《友爱》。
(网络图片)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
车轮忽折,路人来救。
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
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
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民国儿童启蒙教材
民国儿童启蒙教材民国时期,启蒙教育经历了辉煌的发展过程,为全中国的儿童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材。
儿童启蒙教材是当时儿童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十分重要。
一九二七年,中国出版了被称为“四大启蒙书籍”的儿童启蒙教材,其中包括《说服小学》、《新小学》、《新学堂》和《新教材》。
这四本教材是民国初期最常用的儿童启蒙教材,为民国儿童提供了基础知识教育,使众多孩子从拙劣的师资和教学环境中脱颖而出。
在《说服小学》中,讲述了全部七年级学生所学课程,其中包括科学、地理、历史、语文、文学、数学、艺术、传统文化等课程。
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会孩子们理论知识,注重孩子们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使孩子们可以在正规学校学习时有效地利用知识、获得更大的进步。
《新小学》也是一本总结历史课程的教材。
它的特色是,它将古代史记的重要事件,按时间排列起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儿童们讲述历史,促使儿童们对古代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学堂》是一本关于人体和自然客观科学的教材。
它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人体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从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常识和知识。
最后,《新教材》针对汉文化课拓展了儿童学习的范围。
它特别强调儿童学习古代知识的重要性,让儿童们能够充分理解古代的文化,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古代文明。
这四本书是当时被用来培养国家未来儿童的核心素养教材,为儿童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料,从而使他们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质。
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又出版了一批新的儿童启蒙教材,其中包括《小学英语》、《小学数学教科书》、《小学物理课本》和《小学化学课本》。
这些教材针对当时西化程度较低的国家,推出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方法。
这些新教材采用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探索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方法。
儿童启蒙教育在民国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量优质的教材涌现出来,深深影响了我国儿童的发展,为他们的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天的启蒙教育,也是继承和发扬民国儿童书籍的基础上,在保持其良好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儿童得到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
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民国老课本目录第一册 (3)第二册 (6)第三册 (10)第四册 (16)第五册 (25)第六册 (34)第七册 (45)第八册 (59)第一册第一课:人第二课:手、足第三课:尺、刀第四课:田、水、山第五课:狗、牛、羊第六课:一身、二手第七课:大山、小石第八课:天、地、日、月第九课:父、母、男、女第十课:红、黄、蓝、白、黑第十一课:小猫、三只、四只第十二课:白布、五匹、六匹第十三课:碗、几、桶、桌、盆、椅第十四课:我、鸟、你、虫、他、鱼第十五课:早起、月落、日出第十六课:哥哥、弟弟、上学去第十七课:书一本、图多、字少第十八课:池中鱼、游来、游去第十九课:水盂、墨盒、笔架、书包第二十课:窗前、阶下、红花、绿叶第二十一课: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第二十二课:散学、回家、青草地、放风筝第二十三课:兄大、妹小、兄唱歌、妹拍球第二十四课:开窗、扫地、拭几、磨墨、执笔、写字第二十五课:在昨日、今日、明日、棉衣、夹衣、单衣第二十六课:我姊妹、在房内、持剪刀、裁新衣第二十七课:竹帘外、两燕子、忽飞来、忽飞去第二十八课:在家中、孝父母、入学校、敬先生第二十九课: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第三十课:大路上、人往来、或乘车、或步行第三十一课:月季花、朵朵红、姊呼弟弟、快来看花第三十二课:虾多足、身有节、入水能游、出水能跳第三十三课: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第三十四课:渴思饮、饥思食、渴时饮茶、饥时食饭第三十五课:两岸间、架板桥、桥上行人、桥下行船第三十六课:庭前树、有鸟巢、小鸟一群、树间飞鸣第三十七课:画一幅、马八匹、或卧、或立、或俯、或仰第三十八课:姊呼妹、同游戏、拍皮球、踢毽子、滚铁环第三十九课:小室中、灯火明、母教女、取绒线、学手工第四十课:院中雄鸡、日将出、喔喔啼、日将中、喔喔啼第四十一课:一小舟、河边行、前有桨、后有舵、上有布帆第四十二课:有老人、提竹篮、入市中、买鱼一尾、步行还家第四十三课:左右手、共十指、左五指、右五指、能取物、能做事第四十四课:人面上、有眉、有目、有鼻、有口、舌在口内、耳在两旁第四十五课: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第四十六课:好哥哥、好弟弟、手牵手、同回家、母为儿、解书包、携儿入室第四十七课:米多少、用斗量、布长短、用尺量、米十升、为一斗、布十寸、为一尺第四十八课:有客至、看我父、我迎客、入室内、父见客、问姓名、父坐右、客坐左第四十九课:小学生、十余人、操场上、同游戏、彼为将、持长刀、我为兵、负短枪第五十课:功课完、放学回、哥哥妹寻、同游庭中、晚饭后、坐灯前、先习国文、后习算学第二册第一课: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先读字音、后读字形第二课:午饭时、天气热、黑云起、大雨至、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第三课:荷花上,有蜻蜓、两目、六足、四翅、身有节、能屈曲第四课:明月将出、虫声四起、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其声不一第五课:羊毛、鼬毛、皆可制笔、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第六课:头宜常沐、身宜常浴、发宜常梳、牙宜常刷、衣宜常洗第七课:秋日新晴、群雁南来、高飞天空、或如一字、或如人字第八课:园中花、先后开、桃花红、李花白、桂花黄、菊有多种、颜色不同第九课:小弟弟、在母怀、见姊来、伸手向姊、姊抱弟弟、窗前徐步第十课:梧桐两株、枝高叶大、霜降后、叶渐黄、西风吹来、落叶满阶第十一课:夜卧有床、床上悬帐、枕与席、被与褥、俱在帐中第十二课:一幼女、剪彩纸、削竹签、制为风车、风吹车动、旋转不已第十三课:雨初止、天气晴、一猎人、骑白马、出城去、手擎枪、向空中、击飞鸟第十四课:东西邻、两学生、一姓张、一姓王、早餐后、同入学、功课毕、同还家第十五课:春夏秋冬、是为四季、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天气各异第十六课:有农夫、住山下、编茅为屋、编竹为篱、日初升、荷锄出、日将落、荷锄归第十七课:鸡有雌雄、雄鸡能鸣、羽毛甚美、雌鸡能生卵、又能伏雏第十八课:河畔有鸭、数十成群、头大、嘴扁、颈长、足有蹼、或游水中、或行岸上第十九课:取火燃烛、光照四壁、人在烛旁、壁上有影、人坐、影亦坐、人行、影亦行第二十课:小学生、集操场、分排两队、同习体操、先生发令、曰行则行、曰止则止第二十一课:雨将晴、河水清、两渔翁、须眉皆白、披蓑衣、戴箬帽、同坐岸上、张网捕鱼第二十二课: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第二十三课:牛力大、能耕田、能挽车、其肉可食、其乳可饮、其角与皮、皆可制器第二十四课:巷中有屋、四面短墙、向南开门、客堂在前、书斋在旁、卧室在后第二十五课:天方明、人已醒、披衣下床、日光满窗、梳洗完、至窗前、取帚指尘、取丰拭几第二十六课:一队长、执刀前行、数小兵、擎枪后随、列队出、旗影飘飘、开步走、鼓声冬冬第二十七课:座上客、远方来、父陪客、食午饭、饭后出门、与客闲眺、前有青山、旁有流水第二十八课:北风起、大雪飞、登楼远望、一片白色、雪止日出、檐溜成冰、其形如管第二十九课:口,有唇有齿、唇在外、其色赤、齿在内、其色白、饮食从口入、言语从口出第三十课:一童子、坐河旁、手持小竿、系饵钓鱼、水中鱼、来吞饵、钓丝一动、举杆得鱼第三十一课:鼠比猫小、猫比犬小、鼠见猫、匿穴中、猫不能入、猫见犬、登屋顶、犬不能上第三十二课:小池塘、春时水深、冬时水浅、两女子、在池畔、以桶汲水、以杵捣衣第三十三课:旷野结营、筑土为墙、杆头大旗、随风飘动、营门外、有两兵、手中持枪、分立左右第三十四课:古时兵器、有戈矛、有刀剑、有弓箭、近时兵器、多用枪炮、能及近、能及远第三十五课:我长兄、在他乡、年年作客、久未归家、我居家中、思兄无已、写信一封、问兄安否第三十六课:小园中、梅花开、我折两只、插瓶中、置案上、瓶中花香、时时入鼻第三十七课:书台上、墨一锭、砚一方、纸数张、墨色黑、纸色白、磨墨蘸笔、纸上写字、黑白分明第三十八课: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第三十九课:小阁一间、四面皆窗、可以透光、可能通风、我来阁上、独坐窗前、笼中鹦鹉、对我学语第四十课:衣有长短、有大小、绸布尼绒、皆可为衣、绸衣美、绒衣暖、寻常衣服、呢布最宜第四十一课:好童子、能做事、朝起、自著衣履、夜眠、自铺被褥、当食、自取碗箸、入学校、又能勤读第四十二课:广场中、锣声起、群儿往观、一小猴、披红衣、戴假面、骑羊背上、东往西来、状如走马第四十三课:天晓日出、室中大明、有人早起、独立廊下、仰视天空、浮云来去、红日渐高、云散天青第四十四课:学生竞走、数人列队、先生执小旗、举手一挥、学生奋力前行、一人先至、众皆拍手第四十五课:大门开、两客来、一老一少、我问客姓、客问我名、请客人、坐室中、多立几侧、捧茶敬客第四十六课:宅后有园、叠石为山、山上筑亭、山下种树、姊姊妹妹、携手同游、妹登山、立亭中、遥呼姊来第四十七课:鼠,耳大,尾长,嘴尖,齿甚锐,能啮物。
民国小学国语课本具中国韵味 堪为儿童作文模范
做人常识,启蒙教化价值观民国老课本的另一特点是教给儿童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常识。
如初版于1917年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从课文目录便可看出编写者的意图:1.入学。
2.敬师。
3.爱同学。
4.课室规则。
5.操场规则。
6.仪容。
7.早起。
8.清洁。
9.应对。
10.孝父母……透过这些条目,我们看到的是《弟子规》的影子,即中国上千年来传统启蒙教育的核心:童蒙养正,固本培元。
但老课本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采用大量儿童日常生活的小场景来达到教育目的。
如“亲恩”一课,画面中是一只老燕子叼着虫子,正飞向树丫间一窝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敬老”一课的插图是一个小学生捡起一位老人被风吹落在地上的帽子,双手奉还给老人。
“好学”一课课文为:“李敬文,年六岁,时向其姐问字,渐通字义。
”插图中有一几,几上摊一册书,姐弟二人一坐一立,姐正向弟弟讲解。
“睦邻”一课课文为:“母在厨房,制糕已成,命儿捧糕,送往邻家。
”画中母亲倚门而立,一儿手捧一盆糕走出家门,转头回望其母,母似做叮咛状。
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课文,配上生动朴素的插图,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对于一些儿童一时不易领悟的“大道理”,老课本往往能用浅近通俗的事例来说明。
如“读书”一课,课文曰:“学生入校。
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
’先生曰:‘善。
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一问一答之间,点出了“读书”的要义,朴素而深蕴。
儿童一旦记住,便终身难忘。
我不禁想起古时私塾的开笔礼:儿童入学第一天,须用毛笔描一个大大的“人”字,意含“读书成人”。
由此可见,民国老课本与传统一脉相承。
可惜今天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却找不到这样的内容了。
老课本的编辑思想既传统又“超前”。
在上世纪初,职业教育还完全是新事物——甚至今天的小学教育中似乎也还没有这样的内容。
商务老课本中便已有“职业”一课,课文内容只有5句:“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将一个不无抽象的大道理说得如此深透明白,有趣有味。
民国(1927—1937)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化的呈现及其意义
民国(1927—1937)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化的呈现及其意义作者:徐若楠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1期摘要:民国时期是我国新旧更替的特殊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的转折期。
探索和研究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状况对中国语文教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民国教育的发展与定型期1927年-1937年期间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呈现出的儿童化特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国具有代表性的《开明国语课本》、《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新生活教科书国语》、《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等老课本进行分析评价,探析民国1927-1937年小学语文教材这一特点所具有的意义。
民国这一阶段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材摆脱古代私塾蒙学读物影响,逐渐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产物,其既具有传统意义,又含有现代诉求。
关键词:民国(1927-1937)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化一、民国(19271937)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化的呈现在心理学中,儿童化即具有儿童期个体言语、认知、情感和个性等行为模式,反映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现象。
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笔者认为有鲜明的儿童化特色,突出表面为根据儿童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有母语教育的传统传授与现代诉求,从儿童的生活价值及认知结构出发,真正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的心灵。
具体的说,民国1927年至1937年小学语文教科书儿童化的呈现表现为坚持以“儿童本位”的理念,以儿童文学的文本形式,关注儿童生活及世界,激发儿童想象力。
(一)以“儿童本位”为理念,发现儿童——以《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为例1、儿童的发现“儿童本位”即“儿童中心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
对儿童的生长来说,一切科目都处于从属地位,它们是工具,它们以服务于儿童生长的各种需要衡量其价值。
个性、性格比教材重要。
不是知识和传闻的知识,而是自我实现,才是目标”。
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强调教育即生长,表明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说明处于不同阶段的任何人都是具有特殊价值的主体,儿童亦如此。
从文言到白话--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语体演变
从 文 言 到 白话
民 国小 学语 文教 科 书语 体 演 变
口戴梦媛 沈玲蓉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以民国时期 小学语 文教科 书为样本 ,探讨 了文言到 白话语体 演变的三个阶段 ,揭示 了语体演 变对于语 文学科
及语 文教育的意义 ,同时对 当代 小学语文教科 书编写的语体选择和 “ 当代经典热”进行 了反思。
学 国文教科书 ,一律为文言文 。
( 二 )国语 教科 书 ( 1 9 2 0  ̄1 9 2 8 ) : 白话 文 的确 立
地区 )、 《 分部互用 儿童教科 书儿童南 部国语 》 ( 针对南
部地 区)、 《 分部互 用儿童教 科书儿童 北部国语 》 ( 针 对
1 9 2 0 年 , 教 育 部 训 令 全 国 各 地 的 国 民 学 校 先 将 一 、 二 北 部 地 区 ) ; 还 有 根 据 某 种 教 学 理 念 编 写 的 教 科 书 , 如 年 级 的 国文 改 为 语 体 文 , 学科 名 称 从 国 文 改成 国 语 。名 称 《 教 学做儿童千 字课 》;更有根据 时局需要而 编的短 时之 的 改 变 意 味 着 小 学 阶 段 的 学 习 , 宜 先 从 现 行 的 口头 语 言 即 活 的语言 ( 即 白话 文 )开 始 。 语 体 文 , 是 白话 文 的 俗 称 , 是 与 文 言 文 相 对 的一 个 概 念 , 即 偏 向 于 当 时 的 口头 语 言 ,
二 、从 文 言 到 白话 语 体 演 变 的 意 义
更侧 重于一个语 体概念 。现代 意义的 白话 文,起始 于1 9 1 9
年 “ 五 四 ” 时 期 的 “白话 文 运 动 ” , 发 展 到 现 在 已有 明 确
民国时期语文教材
“国文教授,专在指导学生以研究的门径,使他们养成自己研究的能力和习 惯。无论读本和其他书籍,都要学生自己阅看,做成读书录,记载下列各事: 一、注释;二、各段大纲;三、全篇或全书的提要;四、批评。 教员在教室内,除临时讲解考问外,所做的事,大约是下列数种: 1.备学生的质疑; 2.指示研究方法和参考材料; 3.指导学生讨论; 讨论应注意下列各事: 1.句法,分段,文体,描写的技术,全篇的要义(表明的,含蓄的)等; 2.对于问题文,当注意问题的发生,要点,解决法和对各方面的关系; 3.对于艺术文,当注意作者的情调生活和他底时代的社会生活文艺思潮。 以上各项,都应笔记。 读书录和笔记教员应每月或每周取阅一次,作为国文成绩底一种。”
第三,快乐的缺失。 第四,事实的缺失。
《猜猜我有多爱你》Sam McBratney
栗色的小兔子想要去睡觉了,它紧紧地抓住栗色的大兔 子的长耳朵,它要栗色的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 我有多爱你?”“噢,我大概猜不出来。”栗色的大兔子 说。“有这么多。”它伸开双臂,拼命往两边张。栗色的 大兔子的手臂更长,它说:“可是,我爱你有这么多。” 嗯,是很多,栗色的小兔子想。 “我爱你,有我够到的那么高。” 栗色的小兔子举起 胳膊说。“我爱你,也有我够到的那么高。”大兔子也举 起胳膊说。这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有 那样的胳膊。 然后,栗色的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朝下倒立, 把脚往树干上伸。它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够到 的地方。”“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栗 色的大兔子说,它把栗色的小兔子高高地抛到了它的头顶 上。
“我爱你,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哈哈大笑, 它跳上又跳下。“可是我爱你,也有我跳得那么高。”栗 色的大兔子微微地笑着,它跳得那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 上面了。跳得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能 跳那样高。
民国老课本水的原文及翻译
民国老课本水的原文及翻译《水》课文原文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然后大人个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
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下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是饿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小学课本,看了不禁哭泣!
民国老课本
@陈雪频:这是民国年间的初小教材。
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就开始谈革命、共和、民主和自由,而且谈得很专业,至少比韩寒谈得专业。
看到这样的
教材,一半欣慰一半惭愧:欣慰的是,九十年前中国的小学教育水平已经很高了,我们的起点并不低;惭愧的是,九十年前小孩子都懂的常识,现在一群社会精英还搞不清楚!
民国小学课本,看了不禁哭泣!
偶尔看到几册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不禁震撼!不禁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汗颜,不禁为中华民族未来深深忧虑!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
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
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
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职业》
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
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
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整洁》
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
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
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友爱》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
车轮忽折,路人来救。
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
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
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投报》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
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
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
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
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
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
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
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第十六课《不拾遗》
课文原文:王华行池畔,见地有遗金,华置金于水边,守其旁,待遗金者至,指还之。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俗世温度计上的一个温暖时刻。
在川流不息的路上,在更深人静的夜里,站着人世的荣耀。
民国那会儿,军阀运辄大打出手,城乡多见兵荒马乱。
大道阡陌之间,草莽英雄,世相奔逐。
偏偏那一日静静站着个叫王华的童子,他守在池畔,守着金子等一个陌生的路人。
读者看到他的等待,千万个如他的童子一起等待。
这个简单的故事,复制为民国国民生长的一则信念。
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就是黄金年代。
第十七课《御侮》
鸠占鹊巢,一课藏谶。
这册课本出版十多年后,日寇军刀割裂了大半个中国,那些用胸膛死死顶住日本刺刀的汉子里,会有多少7、8岁孩儿时读了这个故事,20出头投笔从戎的血性男儿呢!
七十多年后,当我们再读这册课本,在亘古如斯的夕阳下翻到“御侮”这一页,仿佛读到了河山的密码。
真理常常是浅显的常识。
真理或会被许多主义形容,被各种标准困扰,而常识,一目了然,随意地搁在青天下、树枝间。
只是截取了其中的几篇,不知道各位看了有何感受?
(转自互联网【***网络】)
(责任编辑:李明)
摘自文静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