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介绍翻译家尤金奈达共22页文档

合集下载

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

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

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Eugene A.Nida)1914年生于美国的俄克勒荷马州。

早年师从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布龙非尔德(Leonard Bloomfield)等语言学家。

毕业后供职于美国圣经协会,终生从事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这个名称的前身是“灵活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后来为避免被人误解,改成功能对等。

简单讲,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

要取得功能对等(奈达指的对等是大致的对等),就必须弄清何为功能对等。

他把功能分成九类①[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中,奈达将语言的功能分成9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cogni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

见该书第25页。

]译文应在这些功能上与原作对等。

那么,怎样才算对等呢?奈达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

这就与在奈达之前大多数翻译研究者的观点相左。

传统上,人们总是将客观的语篇作为判断译文对错优劣的依据。

但奈达一下子把大权从语篇手中抢过来,交给了读者。

这一转手马上创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翻译研究者打开了眼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下子柳暗花明。

奈达这一发展当然是和他本人对翻译的研究有关。

但奈达并非闭门造车,功能对等自有其源头活水。

这活水就是当时语言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金·A·奈达

尤金·A·奈达

具体步骤
原文
检验 译文
分析
转语
重组
实例剖析
他饮他癿花酒,我喝我癿清茶。人生需要一种境界:自我安定。 面对别人癿成功不荣耀,我喝我癿清茶,我明白那掌声已有所属。 匆匆忙忙赶过去,丌会有成功等着你。还是自己再创业绩吧。跟 着别人叧能永远跟着成功癿尾巳。
1. 分析 “饮花酒”实指追求功名丌惜蝇营狗苟,交际场上骄奢淫逸,声 色犬马。 “喝清茶”实指面对别人癿成功仍然坚守原则,安贫乐道,追求 一种简朴癿乐趣。比喻了知识分子癿高洁。 综合上下文,大概可以得出文章癿内容,文化背景,思想以及语 言风格。
三次译文 Human life,it seems tome,needs a placidity of mind.While others may be winning and dining,I`m content with plain tea.Not duzzled by other people`s aura of success and glamour ,I`ll indulge in my simple pleasure.Clearly aware where the credit goes.I won`t join in the rush in the vain hope of accepting the prize to be handed tome on a plate.The best a blind follower can do is tailing after the winners.The only alternative is to create wonders of one`s own.
匆匆忙忙赶过去,丌会有成功等着你。 I won`t join in the rush in the vain hope of accepting the prize to be handed tome on a plate. 还是自己再创业绩吧。 The only alternative is to create wonders of one`s own. 跟着别人叧能永远跟着成功癿尾巳。 The best a blind follower can do is tailing after the winners.

(完整版)翻译理论概括

(完整版)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1914—2011),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

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尤金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英文简介尤金奈达及其翻译理论

英文简介尤金奈达及其翻译理论

著作
奈达以其博学精思、著作等身而享誉世界。他 单独或合作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50余篇 ;另外,他还有13本专供《圣经》译者使用的 参考书。
他的第一本专著是1946年出版的《<圣经> 翻译》(Bible Translating),最有影响的是 1964年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其次要数1969年与 查尔斯•泰伯(Charles Taber)合著的《翻译的理 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他与《圣经》
奈达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 的过程中,他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 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奈达根据翻译的本质,于1964年正式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理论。1969年,他将“动态对等”换成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认为翻译意味着交流,取 决于听或看译文的人能了解到什么。 奈达青少年时就成为一个基督教徒,并且在教堂里接受“基督为我的 救世主”的召唤。但他是一个将学术和宗教严格分开的人;他从不在 学术场合谈论和学术无关的议题。
英文简介尤金奈达及其翻译理 论
他是谁?
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语言学家,翻 译家,翻译理论家。 1914年11月11日,出生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 2011年,8月2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与世长辞, 享年96岁。 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接着长期 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 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 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 在一百多所大学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 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Eugene·A·Nida)
-------
Brief Introduction His Major Works Translation Theory
Influence of His Translation Theory
Brief Introduction
◆November 11, 1914,born in Oklahoma City, Oklahoma(美 国俄克拉何马市) ◆1936 ,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43 received his Ph.D. in Linguis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ida retired 1980, he continued to give lectures in universities all around the world. ◆He died in Madrid(马德里) on August 25, 2011, aged 96
◆ Eg: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小学生开始鼓起掌来。 The pupils that had been watching started to applaud. ◆Eg: 她非常喜欢教书。 She loves teaching very much.
3. Passage Equivalence篇章对等
To acheive passage equivalence,language is not the unique elemen to be considered, how the language represents meaning and performs its funtion in a specific context matter most. ◆ Three parts: 1. Passage Context 上下文语境 2. Scene Context 情景语境 3. Culture Context 文化语境

英语翻译的定义范例讲解

英语翻译的定义范例讲解

英语翻译的定义范例讲解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第一章概述要做好翻然而并不是掌握了两种语言就能做好翻译。

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

第一章旨在简要介绍必须对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其设计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

译,翻译的基础知识,包括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

第一节翻译的定义和分类1.1 翻译的定义Eugene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什么叫翻译?source Nida)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指用接受语(receptor language)复制源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首先在意义方面,其次在文体方面。

用比language 翻译就是指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较通俗易懂的话讲,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由翻译的定义可知,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活动。

而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对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再创造,是信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译。

1914-2011)(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

”我们著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翻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曾说: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翻译的难与易,好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谭载喜教授也认为:解释。

.”翻译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共同行为,译著是源语文化说主要与文化有关。

翻同时又保持了文化异质。

与译语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翻译改造了文化异质,而是一种具有译所展示的文化既不是彻底的源语文化,又不是彻底的译语文化,本土化的异质文化,一种让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

所谓文化“传真”就是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与风格,它是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

示例《红楼梦》拿红楼梦来说,就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说:“它堪称是中国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1914-2011),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

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尤金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一)奈达其人尤金?奈达(EugeneA.Nida)1914年出生于美国俄克勒荷马州,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被誉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之父”。

尤金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其理论核心是功能对等。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著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著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

他还参与过《圣经》的翻译工作。

他与塔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翻译界影响颇深。

此书说明了中国与西方译界人士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前者是静的,崇尚“信、达、雅”,讲究“神似”,追求“化境”;后者是动的,将语言学、符号学、交际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当中,提倡“动态对等”,注重读者反应。

中国译论多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西方译论较具体,往往从点出发。

他在该书中提到了动态对等,详细地描述了翻译过程的三个阶段:分析、转换和重组,对于翻译实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奈达对翻译的定义按照奈达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其中,“对等”是核心,“最切近”和“最自然”都是为寻找对等语服务的。

奈达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认为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译作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

翻译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必须使译文从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章风格、语言文化到社会因素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反映出原文的面貌。

他试图运用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建立起一套新的研究方法。

他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特别是其中有关核心句的原理,提出在语言的深层结构里进行传译的设想。

奈达提出了词的4种语义单位的概念,即词具有表述事物、事件、抽象概念和关系等功能。

这4种语义单位是“核心”,语言的表层结构就是以“核心”为基础构建的,如果能将语法结构归纳到核心层次,翻译过程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源语的曲解。

尤金奈达

尤金奈达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 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 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 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 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 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过程提倡四步式,即:分析( 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组( restructuring)和检验(test).
篇章对等
篇章对等又叫语篇对等。语篇是一中 语言使用单位。因此,我们在进行语 篇分析时不能只分析语言本身,而要 看语言是怎样在特定的语境中体现意 义和功能。语篇对等包含三个层面: 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文体对等
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 征。只有在同时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 的特征,并且熟练运用,译者才能创造出真 实体现源语风格的翻译作品。作品语言风格 的不同就意味着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各不相 同。相反,在文学体裁的作品中,文化就成 为翻译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忽略 了文化因素。译作就成了只是由词汇和句子 堆积起来的躯壳。因此,优秀的译者在文学 翻译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处理不同体裁作 品中的文化差异。
Eugene A. Nida 尤金· 奈达
组员:付 强 陈 丹 赵清霜
Contents
Brief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theory Influence of His Translation Theory
Brief Introduction
1914年11月11日 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市 1936年 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专修外语,主攻希 腊语、德语和法语,阅读了大量古希腊和罗马的文 学典籍。 1939年 通过研究希腊语《圣经· 新约》获学士学 位。 1941年 进入密执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描 写语言学、人类文化学、古英语等。 1943年 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 奈达进入美国圣 经工会工作,后被正式聘为该工会的专职语言专家。 1946年 担任《圣经》翻译部的执行秘书。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ppt课件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ppt课件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Different stylistic works have different language features.Achieving stylistic equivalence needs good mastery of both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Different language styles represent different culture elements.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在中国翻译界如雷贯耳,它的响亮程度不亚于严 复。他是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兼翻译家。究其原因,是他 的“等值”、“等效”翻译原则在我国产生了轰动效应。奈达 的翻译原则是求似翻译原则。他要求在意义上和风格上都 贴近原作。这相当于中国翻译论中的既“达意”又“传神”, 与我国的“神似”说不谋而合。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 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 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 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 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 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 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 质,提出了著名“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在这 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 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Translation Theory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1. Lexical Equivalence词汇对等 2. Sentence Equivalence句法对等 3. Passage Equivalence篇章对等 4. Stylistic Equivalence文体对等

翻译家耐达

翻译家耐达

LOGO
1
Representive works of Eugene Nida
His first monograph was Bible Translating,published in 1946.
His most influential one
was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published in
4
5
Message and Mission - (Harper, 1960)
Customs, Culture and Christianity - (Tyndale Press, 1963)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 (Brill, 1964) Religion Across Cultures - (Harper, 1968)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 (Brill, 1969, with C.R. Taber)
6
7 8
LOGO
Representive works of Eugene Nida
9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Essays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 (Nelson, 1986, with Jan de Waard) Morphology: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Words - (Univ. of Michigan Press, 1949)
1964 , followed by The

尤金 A奈达PPT1

尤金 A奈达PPT1

Major Works
Bible Translating 《圣经》的翻译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翻译的科学探索》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与实 践》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翻译中的语境》 Religion Across Cultures《跨文化宗教》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Essays by Eugene A.Nida《语言结构与翻译:奈达文集》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跨 语交际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Confused; t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meaning in target
language “tension builds up”
1. 形势紧张起来了 2. 张力在增大 3. 电压在增加
He doctored the accounts. He doctored the chipped vase with a little plastic cement. She doctored herself for just a common cold.
“If I slapped someone he’d see the way to Krakow.”
Life experiences
In 1936,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Los Angels;
In 1943,receiced Ph.D. degree in linguistics a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语言共性论
• 具有同种的表达力
• “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表达 。”
• 人类的共性多于差异,在人类经验和表达方式中,都存 在着一种“共核”(common core)
• “White as snow”(白如雪,雪白)
(1)“White as frost”;
(2)“白如白鹭毛”、“ 白如蘑菇等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Brief introduction of Eugene Nida
an American linguist, translation theorist
Oklahoma, 1914 Ph.D. degree in
linguistics a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merican Bible Society (ABS)
1. Conceptio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First put forward in1964.
Emphasis: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f information instead of the direct form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2)翻译的学科定位 (3)翻译的过程
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奈达对翻译所下的定义是:“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
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的、自然的对等话语,首 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翻译家 尤金.奈达

翻译家 尤金.奈达

■ The Bible Translator - (Journal founded and edited by Dr. Nida (retired), 1949- ) ■ Morphology: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Words - (Univ. of Michigan Press, 1949) ■ Message and Mission - (Harper, 1960) ■ Customs, Culture and Christianity – (Tyndale Press, 1963) ■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 (Brill, 1964) ■ Religion Across Cultures - (Harper, 1968)
篇章对等又叫语篇对等。语篇是 一种语言使用单位。因此,我们 在进行语篇分析时不能只分析语 言本身,而要看语言是怎样在 特定的语境中体现意义和功能。 语篇对等包含三个层面: 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 和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
I was not Pygmalion; I was Frankenstein. 此处翻译难点是Pygmalion和Frankenstein所 涉及的文化语境。Pygmalion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 路斯国王。他雕了一个绝美的女像,并不由自主爱 上了她。他的爱发自内心,无比忠诚,就连爱神阿 芙罗狄特(Aphrodite)也为之动情,便赋予那女像 以生命,二人得以终成眷属。Frankenstein是英国 作家谢利(Mary W.Shelley)小说Frankenstein中 的主人公,他是个年轻的医学研究者,创造了一个 怪物却最终被其毁灭。可见,Pygmalion在此比喻 “创造美和享受美”,而Frankenstein则比喻“自作 自受, 自食其果”。

英文介绍翻译家尤金奈达

英文介绍翻译家尤金奈达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Eugene A. Nida

Nida理论的应用范围 西方理论中的“归化论”, “异化论”:Venuti 实用文体翻译;一些类型的文学翻译; Case 研究中,对原文的语言因素有较大改 动的情况
Further reading
[1]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翻译的科学探索》 [2]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语言文化与翻译》
The beauty of her singing her beautiful singing. She sings beautifully.
practice
1.There is certainly some historical possibility. 2. The actor has a smaller circle of admirers. 3. environmentally damaging waste
Eugene Nida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奈达翻译理论综述
尤金· A· 奈达( Eugene A.Nida), 语言学家,翻译家, 翻译理论家。

History-of-translation-theory-翻译简史

History-of-translation-theory-翻译简史
第7页,共33页。
(一)西方翻译实践史
第五次翻译高潮为文艺复兴后,从十七世纪 下半叶至十二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的翻译 继续向前发展。虽然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 这一时期的翻译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但仍 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译著。其最大特点是, 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 代的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 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 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议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 的译品也陆续问世。
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伊拉斯谟的不屈从神 学权威、《圣经》的翻译靠译者的语言知识; (德国)路德的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 主义观点;(法国)多雷的译者必须理解原作 内容、通晓良种语言、避免逐字对译、采用通 俗形式、讲究译作风格的“翻译五原则”。
第11页,共33页。
(二)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
在十七至十九世纪,(法国)巴托的“作者是主人”(译者是 仆人)、译文必须“不增不减不改”的准确翻译理论;(英国) 德莱顿的“直译”、“意译”、“拟作”的翻译三分法和翻译 是艺术的观点;(英国)泰特勒的优秀译作的标准和“译作应 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 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等翻译三原则; (德国) 施莱尔马赫的口译与笔译、文学翻译与机械性翻译的区分; (德国)洪堡的语言决定世界观和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理论; (英国)阿诺德的“翻译荷马必须正确把握住荷马特征”的观 点。
第三次翻译高潮出现在中世纪中期,即十一至十二世纪 之间,在西班牙的托莱多,把阿拉伯语翻译成拉丁语。早 在九世纪和十世纪,叙利亚学者就来到雅典,把大批希腊 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在巴格达,阿拉伯人 又把这些著作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 究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后来,在托莱多译成拉丁语的许多 希腊典籍便是从这些阿拉伯文译本转译的。于是,托莱多 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与巴格达的"翻译院"),翻译 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发展史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 (原创)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 (原创)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Eugene A. Nida一、奈达与“功能对等”•奈达(Eugene A.Nida)1914年出生于美国俄克勒荷马州,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尤金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其理论核心是功能对等。

•尤金1943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后长期担任美国圣经协会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主持翻译部工作,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最早的•Bible Translationg•《(圣经)翻译》•最有影响的•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翻译的科学探索》1964奈达翻译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描写语言学阶段(1943-1959)•二、交际理论阶段(1959-1969)••三、社会符号学阶段(1970以后) 1.翻译是一门科学2.翻译就是交际,通信论和信息论3.动态对等翻译观4.翻译过程四步式:分析、转语、重组和检验•what is functional equivalence?•A minimal, realistic defin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could be stated as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by Eugene A. 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语言、文化、翻译》•功能对等理论的意义?(通过什么来指导实践?)•一. 传达信息•presidential historian整体•二. 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来吧,朋友!•三. 语言通顺,符合译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车来了!•四. 读者反映相似•to grow like mushroomIllustration•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尤金奈达

尤金奈达

词汇对等
• 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而 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 在实际翻译中, 在实际翻译中,让人困惑的是怎样在目的 语里找到对应的意义。 语里找到对应的意义。尽管在两种语言之 没有哪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间,没有哪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但语言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的 意义。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 意义。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 之间的音位和拼写差异是很明显的, 之间的音位和拼写差异是很明显的,但却 指向同一事物。 指向同一事物
• 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 生成语法对 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对 语言结构所作的严密分析为基础, 语言结构所作的严密分析为基础,研究原 语和译语之间在词法与句法上的一系列对 应和转换规则, 应和转换规则,追求原文和译文的等值 。
西方翻译语言学派缺陷
• 对于初习翻译者来说,语言学的翻译理论 对于初习翻译者来说, 最能够对他们提供启发与帮助。 最能够对他们提供启发与帮助。但是正如 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的那样, 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的那样,翻译活动决不 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操作, 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操作,在本质上 是一种特殊的语际交流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语际交流活动,涉及到一系 列的超语言范畴, 列的超语言范畴,涉及到语言外其他的文 化系统。 语言学派的弱点就在于过于注重 化系统。 语言学派的弱点就在于过于注重 原文文本的分析,忽视了审美及文化因素, 原文文本的分析,忽视了审美及文化因素, 这些研究的不足阻碍了翻译学的全面发展。 这些研究的不足阻碍了翻译学的全面发展。
功能对等
• 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 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 译展开。 圣经》翻译的过程中, 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 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 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 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 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 面的死板对应, 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所作的严密分析为基础研究原语和译语之间在词法与句法上的一系列对应和转换规则追求原文和译文的等值对于初习翻译者来说语言学的翻译理论最能够对他们提供启发与帮助

尤金奈达及其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及其功能对等理论
在英汉互译时,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涉及到了单 复数的范畴。汉语经常用到复数时无明显语言 标示,而在英语里,复数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性别和单复数等语法标示在翻译时还会 涉及时态的一致性。
因此,译者不仅要清楚在目的语言里有没有这种 结构,而且还要明白这种结构的使用频率。有时, 句法的差异也会给句法对等带来翻译上的障碍。 例如,汉语没有关系代词,这就意味着在英汉翻 译时,需要考虑定语从句的次序和组合。在翻译 过程中让句法结构重组变得更复杂的是汉语的定 语在句子前面,而不是后面。
童鞋们,这张 看腻了吧~~? 看看下一张怎 么样啊\(^o^)/~
1. Brief Introduction of Eugene. A. Nida
an American linguist, translation theorist
Oklahoma, 1914 Ph.D. degree in
linguistics a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merican Bible Society (ABS)
Example:
“If I slapped someone he’d see the way to Krakow.”
—Issac Bashevis Singer:Gimple the Fool
The sentence can be at least put into two versions (a)要是我给谁一巴掌,准会把他扇到克拉科去 (b)要是我掴谁一把掌,他就会给打到西天去
《 圣 经 》 的 翻 译 史
«
关 于
圣 经
»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和《 新约》。《旧约》成书于纪元前,原系犹太 教的经典,是基督教从犹太教承袭下来的, 原文为希伯来文。《新约》成书于一至二世 纪下半叶,原文为希腊文。把这部经典翻译 成欧洲各种语言,乃是传播基督思想所必不 可少的一个环节。宗教势力在西方历来强大 ,对《圣经》的翻译极为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