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转换阶段
语义分析:理解 原文的语义和语 境
语言转换:将原 文转化为目标语 言
表达调整:根据目 标语言的习惯和规 范进行表达调整
校对修改:检查译 文是否准确、流畅 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重构阶段
表达选择:根据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和风格选择适当的词汇、 语法和句式
文化转换:将原文的文化内涵 和背景转换为符合目标语言文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尤金奈达生平简介 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 翻译过程的解析 翻译策略与方法 奈达翻译理论的评价与影响
生平经历
尤金·奈达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 曾在耶鲁大学任教并担任美国翻译协会主席 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动态对等
定义:动态对等是指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应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 能地接近。
重点:强调译文的自然流畅而不是刻板地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和语法。
意义:动态对等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处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 间的差异时。
应用:动态对等理论广泛应用于文学、商业和科技等领域的翻译工作。
化背景的表达方式
理解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 语义、语境和文化背景
语言润色:对译文进行语言上 的润色和修饰使其更加流畅自

直译与意译
直译:保留原文形式和语法结构传达原文意义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和语法结构传达原文意义 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强调动态对等而非形式对等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应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读者群体来决定
读者反应
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译文应以读者为中心关注读者的接受和理解。 要求译者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强调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信息的选择、调整和重构以使译文更易于读者理解。 读者反应理论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

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

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Eugene A.Nida)1914年生于美国的俄克勒荷马州。

早年师从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布龙非尔德(Leonard Bloomfield)等语言学家。

毕业后供职于美国圣经协会,终生从事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这个名称的前身是“灵活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后来为避免被人误解,改成功能对等。

简单讲,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

要取得功能对等(奈达指的对等是大致的对等),就必须弄清何为功能对等。

他把功能分成九类①[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中,奈达将语言的功能分成9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cogni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

见该书第25页。

]译文应在这些功能上与原作对等。

那么,怎样才算对等呢?奈达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

这就与在奈达之前大多数翻译研究者的观点相左。

传统上,人们总是将客观的语篇作为判断译文对错优劣的依据。

但奈达一下子把大权从语篇手中抢过来,交给了读者。

这一转手马上创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翻译研究者打开了眼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下子柳暗花明。

奈达这一发展当然是和他本人对翻译的研究有关。

但奈达并非闭门造车,功能对等自有其源头活水。

这活水就是当时语言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一)奈达其人尤金?奈达(EugeneA.Nida)1914年出生于美国俄克勒荷马州,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被誉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之父”。

尤金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其理论核心是功能对等。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著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著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

他还参与过《圣经》的翻译工作。

他与塔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翻译界影响颇深。

此书说明了中国与西方译界人士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前者是静的,崇尚“信、达、雅”,讲究“神似”,追求“化境”;后者是动的,将语言学、符号学、交际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当中,提倡“动态对等”,注重读者反应。

中国译论多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西方译论较具体,往往从点出发。

他在该书中提到了动态对等,详细地描述了翻译过程的三个阶段:分析、转换和重组,对于翻译实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奈达对翻译的定义按照奈达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其中,“对等”是核心,“最切近”和“最自然”都是为寻找对等语服务的。

奈达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认为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译作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

翻译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必须使译文从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章风格、语言文化到社会因素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反映出原文的面貌。

他试图运用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建立起一套新的研究方法。

他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特别是其中有关核心句的原理,提出在语言的深层结构里进行传译的设想。

奈达提出了词的4种语义单位的概念,即词具有表述事物、事件、抽象概念和关系等功能。

这4种语义单位是“核心”,语言的表层结构就是以“核心”为基础构建的,如果能将语法结构归纳到核心层次,翻译过程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源语的曲解。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功能对等;奈达翻译;英语论文范文‎尤金·A·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语言学‎、语义学、人类学、通讯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精通多国文字‎,调查过100‎多种语言。

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

“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

他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

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奈达在中国译‎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新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

”[1]翻译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翻译?传统翻译理论‎侧重语言的表‎现形式,人们往往醉心‎于处理语言的‎特殊现象,如诗的格律、诗韵、咬文嚼字、句子排比和特‎殊语法结构等‎等。

现代翻译理论‎侧重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以及‎两种反应(原文与原作读‎者、译文与译作读‎者)之间的对比。

奈达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在《翻译理论于实‎践》一书中解释道‎,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

浅析奈达的翻译理论

浅析奈达的翻译理论

浅析奈达的翻译理论摘要:本篇文章首先阐述奈达不同阶段的翻译理论,再分析奈达在翻译理论方面的贡献和成就,探究奈达翻译理论中的缺陷,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进一步了解奈达的翻译理论。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引言:尤金奈达博士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之一。

奈达博士通过50多年的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在翻译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阶段和符号学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翻译理论传入中国,人们主要关注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尤其是严复的三字翻译标准,即信、达、雅。

自从奈达的美国翻译理论被传入中国后,一些中国的翻译研究学者便对此研究产生了极大浓厚的兴趣。

究其原因,是在于他创建的新翻译理论系建立于当代应用语言学、传播学、信息论、符号学、人类学研究的整体发展水平基础上,摆脱掉了许多以往传统翻译理论系研究方法中缺乏的研究经验,第一次系统地使现代翻译理论的研究工作达到了其某种特定意义基础上特有的科学性。

尤其是他首创的翻译理论动态分析对等于翻译理论标准读者的等效反应理论突破了中国静态翻译分析理论的固有研究理论范式,并提出了开放式的静态翻译分析理论实证研究,为引导我们逐步建立一套新时期的动态翻译研究理论模式体系提供了许多很有益处的新启示。

1.奈达不同阶段的翻译理论分析奈达在20世纪40、50年代阶段的著作文章和会议论文写作,主要系统地结合现代翻译理论并从语言中的译词法理论和译句法方面深入阐述揭示了翻译语言的本质意义和语际翻译转化关系,试图由此找出一些更基本科学有效的现代语言翻译及其转换规律。

他提出的语言等级理论在这个历史阶段可能要远远比乔姆斯基理论早出现得。

第二阶段历时为10年多(1959-1969)。

标志着翻译第二阶段真正开始的理论文章之一是由他自己在1959年翻译出版过的专著《从圣经的翻译看翻译原则》,标志着翻译第二阶段正式结束的一书即是由他本人和泰伯合著翻译的专著《翻译理论与实践》。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也是国际翻译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推荐的翻译理论。

该理论指出,翻译并不是从一种文化传输到另一种文化,而是将一种文化的概念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来表达。

这种概念的表达是以语言的形式,而且是以语言功能为基础的。

根据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概念,而不是简单地将原文的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在这种理论的框架下,翻译者必须考虑文化和语言功能,而不是仅仅考虑语法和词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翻译者需要考虑语境,以及原文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

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更新技术,它以一种“译者中心”的方式来解决文化传输问题。

翻译者要考虑原文所表达的概念,并将其翻译成一种具有相同功能的语言。

因此,翻译者必须以灵活的方式思考并表达文本的信息,以便使读者理解文本的意义。

尤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一种新颖、有效的翻译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并为翻译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的框架,以便他们能够以有效的方式传达原文的概念。

因此,尤
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一直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文体对等
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 只有在同时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特征, 且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情况下,译者才能创造 出真实体现源语风格的翻译作品。作品语言风格 的不同就意味着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各不相同。 相反,在文学体裁的作品中,文化就成为翻译中 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忽略了文化因素. 译作就成了没血没肉的、只是由词汇和句子堆积 起来的躯壳。因此,优秀的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 应充分考虑如何处理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文化差异。
句法对等
无庸质疑,句法对等比词汇对等更复杂。在英汉 互译之时,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涉及到了单数和复数 的范畴。汉语经常用到复数时无明显语言标示,而 在英语里,复数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性和数 等语法标示在翻译时还会涉及时态的一致性。因此, 译者不仅要清楚在目的语言里有没有这种结构,而 且还要明白这种结构的使用频率。有时,词汇的差 异也会给句法对等带来翻译上的障碍。例如,汉语 没有关系代词,这就意味着在英汉翻译时,需要考 虑定语从句的次序和组合。
词汇对等
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而在实际翻 译中,让人困惑的是怎样在目的语里找到对应的意 义。英汉词汇对等包含了字词对等、多词同义、一 词多义、词义交织和无对等词语等五种对应情况, 其中字词的完全对等主要是专用名和技术词汇。尽 管在两种语言之间,没有哪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相 同的,但语言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意 义。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之间的 音位和拼写差异是很明显的,但却指向同一事物。
影响
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的核心,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翻译理论界产生过巨大 的影响,是我国较早被引进的理论之一,因此在中国 译学界的影响较大,也是国内译学界评价较多的理 论。功能对等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影响深远。 伴随着翻译学影响的扩大,翻译学研究的范围也在 扩大,但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方面 作用仍然不可忽视。

奈达翻译理论

奈达翻译理论
奈达翻译思想的三个阶段
社会符号学阶段(1970年起) 奈达对他的翻译理论进行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把 其有用成分纳人了新的社会符号学的模式。
强调译文有关的一切都有意义,其中包括言语形式。 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使其含义更清楚。 逐步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处理翻译 问题。
— Eugene A. Nida
奈达在其核心理论——“功能对等”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 其核心就是,找出目的语的各种有效表达手段以最接近、最 自然的方式表达出原文的对等信息。首先是在思想内容方 面,其次是在形式风格方面。力求译文与原文在效果上达到 对等,即译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与原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基 本一致。
描写语言学阶段(1943年到1959年)
在这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他的研究重点是语言的句法 现象和词法现象。他不是把语言差异当作 现象和词法现象。 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 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当作相同 本质的不同现象来加以描写。 本质的不同现象来加以描写。
奈达翻译思想的三个阶段
交际理论阶段(1959年到1968年) 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 把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 交际。这是奈达翻译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 动态对等翻译观的提出。 就翻译过程而言,奈达提倡四步式,即: 分析、 转换、重组和检验。
奈达翻译理论简述
尤金·A·奈达( Eugene A.Nida )
尤金·奈达(1914--2011), 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 家。曾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 持翻译部的工作,并提出了自 己独特的翻译理论。
奈达特色翻译理论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2)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3)读者反映论(theory of readers'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功能对等;奈达翻译;英语论文范文尤金·A·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语言学、语义学、人类学、通讯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精通多国文字,调查过100多种语言。

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着、250余篇论文。

“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

他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

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奈达在中国译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新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

”[1]翻译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翻译?传统翻译理论侧重语言的表现形式,人们往往醉心于处理语言的特殊现象,如诗的格律、诗韵、咬文嚼字、句子排比和特殊语法结构等等。

现代翻译理论侧重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以及两种反应(原文与原作读者、译文与译作读者)之间的对比。

奈达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在《翻译理论于实践》一书中解释道,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

但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奈达又把对等解释为是指功能而言。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文学翻译理论,它可以用于翻译文本中有意义的内容。

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基础上:原文的语言、文化和文本结构在翻译中应得到保留。

根据这一理论,翻译者应该尽量使翻译产品与原文的意义和表达形式保持一致,同时考虑译文语言的特性。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翻译理论,称为“功能对等”理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应该是一种“功能对等”,也就是说,原文中的意义应该在译文中得到充分考虑,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字面翻译。

其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信息和表达,而不是改变原文的意义。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翻译时,翻译者必须考虑原文所属的文化背景,并尊重译文所属的文化背景。

翻译者必须了解原文的文化,并以当地的文化语境来理解原文的意义,以此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给翻译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促使翻译者更加重视原文的意义而不是字面意义,考虑原文的文化背景并尊
重译文所属的文化背景,从而使翻译更加准确、自然、流畅。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可以用于翻译文本中有意义的内容,为翻译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提高翻译质量,实现精准的翻译。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一、概述“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应追求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字面上的直译。

换句话说,翻译的目的在于传达原文的含义、风格、文体等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阅读体验。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自然性和流畅性,追求在语义和风格上的对等,而非形式上的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损失,翻译者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损失,使译文尽可能地接近原文。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它提醒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实际功能,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对等。

同时,该理论也鼓励翻译者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注重实际效果和读者体验的翻译理论,它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1. 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翻译理论核心。

该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应以实现源语信息的同等功能为目标,而非追求形式上的逐字逐句对应。

功能对等强调译文的读者应能像阅读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译文,即译文应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反应。

在奈达看来,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传达原文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复制原文的词汇和结构。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交际功能,译文必须能够在译语环境中产生与原文在源语环境中相同的效果。

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功能上的,它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语义、风格、文体等方面与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与“意译”的对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翻译观念。

它强调翻译应以实现交际功能为最高准则,而非简单地追求文字上的对应。

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再认识

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再认识

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再认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并对其进行再认识。

奈达是一位在语言学和翻译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学者,他的功能对等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在翻译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奈达及其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最后探讨如何在新的语境下重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我们将先概述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观点,即翻译应以原文和译文在读者中产生的相同或相似的反应为标准,强调译文在传达原文信息时应注重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如提高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促进文化交流等。

然而,我们也将指出功能对等理论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如过度强调读者反应可能导致原文文化信息的丢失,以及在处理某些特定文本类型时的局限性。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新的语境下重新理解和应用功能对等理论。

本文旨在通过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再认识,为翻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改进做出贡献。

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尤金·奈达(Eugene Nida)是西方语言学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提出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理论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奈达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功能对等,而非字面上的逐字对应。

他强调,翻译的核心在于传达原文的语义和风格,使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原文的含义,如同源语读者一样。

在奈达看来,功能对等并非一种绝对的等同,而是一种相对的对等,它允许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的文化、语境和读者的接受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种调整可能涉及词汇的选择、句式的变换、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译文在目标语中的表达效果与原文在源语中的表达效果尽可能接近。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Thank you!
李帆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4
奈达也承认: • 他说“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表
达。但如果表达的形式是所表达的意思的一个基本组成部 分,情况就不同了”。同时,不同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 译要比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困难的多。
翻译信息论
奈达认为译者可以“采用处理语言结构 的科学途径、语义分析的途径和信息论来处理翻 译问题。”翻译即交际,某种译文如果不能起到 交际的作用,就是无用的译文,即严复所讲的“顾 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因此,译文“接受者 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 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李帆
1、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2)翻译的学科定位 (3)翻译的过程
2、奈达特色翻译理论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2)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 (3)读者反映论(theory of readers'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 “译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应该是在实质上相同 于原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
动态对等论
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关注形式和内容,是 诗与诗、句与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对应。接受语的信 息应该尽可能和源语中的各种因素分别对应。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以表达方式的完全 自然为目标,而且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语境中的 行为方式联系起来,它并不坚持读者只有理解了源语语 境中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信息

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尤金·奈达の“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1914-2011),美国著名の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の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

奈达是一位杰出の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尤金最有影响の著作是1964出版の《翻译の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の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の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の对等。

为使源语与目の语の之间の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の角度出发,根据翻译の本质,提出了著名の“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与对等の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の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の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の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与文体の对等,翻译传达の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の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の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の,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の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の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の四个方面,作为翻译の原则,准确地在目の语中再现源语の文化内涵。

奈达的翻译思想

奈达的翻译思想

奈达翻译思想‎简介摘要:尤金・奈达(Eugene‎A Nida)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

他的著作横跨‎45年,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

对大量翻译问‎题作了深入地‎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圣经》的翻译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我国学术‎门户开放后较‎早引进的当代‎外国学者的译‎学理论,他的翻译观也‎是国内译界评‎价和引用,探讨最多的,成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 dynami‎c equiva‎l ence functi‎o nal equiva‎l ence一.奈达翻译思想‎简介1.发展阶段奈达的翻译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和社会符号学‎阶段(《新编奈达论翻‎译》谭载喜)描写语言学阶‎段(40-50年代),他主要从语言‎的词法,句法并结合翻‎译理论阐述语‎言的本质和语‎际翻译关系,试图找出更加‎科学的语言翻‎译转换规律。

交际理论阶段‎(60年代),他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系统地‎阐述了翻译问‎题,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文学的再‎创造,而且还是一门‎科学。

社会符号学阶‎段(70年代以后‎),他主要研究语‎义以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他认为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现‎象,对这种符号现‎象的解决必须‎依赖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翻译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原‎语在译语中忠‎实地表现出来‎,让译文读者象‎原文读者一样‎,可以感受到原‎文的种种意蕴‎。

2.核心概念奈达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Transl‎a ting consis‎t s in reprod‎u cing in the recept‎o r langua‎g 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 ence of the source‎langua‎g 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 y in terms of style. 《Theory‎and Practi‎c e of Transl‎a tion》Nida),因此他认为翻‎译决不仅仅是‎一门科学;翻译也是一门‎技巧,但归根结底,出神入化的翻‎译则是一门艺‎术。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Influence of His Translation Theory
Brief Introduction
◆November 11, 1914,born in Oklahoma City, Oklahoma(美 国俄克拉何马市) ◆1936 ,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43 received his Ph.D. in Linguis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ida retired 1980, he continued to give lectures in universities all around the world. ◆He died in Madrid(马德里) on August 25, 2011, aged 96
生平简介
• 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 ,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 家。1914年11月11日,出生于 美国俄克拉何马市。2011年8月 2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世长 辞,享年96岁。 1943年获密歇 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接着长 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 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 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奈达是 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 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讲 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 直至2003年,奈达8quivalence文体对等
Different stylistic works have different language features.Achieving stylistic equivalence needs good mastery of both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Different language styles represent different culture elements.

(ppt模板)奈达翻译理论

(ppt模板)奈达翻译理论
风格对等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与原文相似的句式结构、词汇选 择和修辞手法,以实现风格的再现。
信息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信 息的传递。因此,信息对等是评价翻译质量的
重要标准之一。
在处理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信息时,译者需要进行适 当的解释或增补,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原文的信息

信息对等强调译文中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确保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相同的信息量。
02 形式对等
词汇对等
词汇对等是指译文中使用的词汇与原 文中的词汇尽可能地保持一致,以传 达原文的语义信息。
在词汇对等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词汇 的语境意义、文化意义和情感意义, 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句法对等
句法对等是指译文中句子的结构、语 法和语序应与原文保持一致,以传达 原文的句法信息。
译者应全面理解原文的信息内容,包括事实、数 据、观点等方面,并在译文中准确地传达这些信 息。
读者反应对等
读者反应对等关注读者在阅读译文时的感受和反应, 力求使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理解效果。 Nhomakorabea输标02入题
奈达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流,而这 种交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读者的反应。因此,读者反 应对等是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形式对等的评价标准主观性较强,不同译者对同一原文的翻译可能存在较 大差异。
对动态对等的批评
01
动态对等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
文的反应相似,但这种相似性难以衡量和评估。
02
动态对等可能导致译文过于依赖读者的背景知识和理
解能力,忽略原文的某些重要信息。
03
动态对等可能导致译文过于自由化,失去原文的风格
跨文化交流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NEXT
01
总之,尤金·奈 达的翻译理论是 一种以交际功能 和读者反应为核 心的理论
动态对等
02
他强调了翻译过 程中对等的重要 性,并提出了"最 贴近的自然对等" 的概念
03
这种理论对于指 导翻译实践具有 重要的意义
-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THESIS DEFENSE POWERPOINT
XXXXXXXXXX
-
1 功能对等 2 动态对等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1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 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 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在西方
翻译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2
奈达的翻译理论主要 包括"功能对等"和" 动态对等"两个方面
1

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是指翻译的文本应该在语言和语义上与原文本保持一致,从而能够达到与原文本 相同的功能和效果。这种理论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即翻译应该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原 文本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老师:XXX
答 辩 人 :XXX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语法对等、语义对等和风格对等。词汇对等 是指翻译文本中的词汇应该与原文本中的词汇保持一致,从而避免歧义和误解。语法对等 是指翻译文本中的语法结构应该与原文本的语法结构保持一致,从而保持原文本的流畅性 和准确性。语义对等是指翻译文本应该与原文本在语义上保持一致,从而避免误解和歧义 。风格对等是指翻译文本应该与原文本在风格上保持一致,从而保持原文本的个性和特点
为了实现功能对等,奈达提出了"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他认为,翻译应该追求自然 、流畅的效果,而不是刻意的模仿或生硬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理解原文本的 文化背景、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最贴近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ugene A Nida
Brief introduction of Eugene Nida



an American linguist, translation theorist Oklahoma, 1914 Ph.D. degree in linguistics a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merican Bible Society (ABS)
分析 转换 重组
奈达特色翻译理论
• • • •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2)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3)读者反映论(theory of readers'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The beauty of her singing. Her beautiful singing.

Environmentally damaging waste 在环境上有害的废物 object event object waste damage environment
• (If all language differ in form • great scientist as well as a great educator. this is the essence of their • (and 人名(见黑体)为何不译?这都是些中国人熟悉的大师级 人物,但西方人不了解,在他们的语言环境中从未有过类 似的信息,若逐一译出定会大费周折(非加注释不可), being different languages), then 且得不偿失(译文佶屈聱牙),不利于读者领会原作意义。 分析原文语境,作者无非是说“老师”在山民心目中是一 quite naturally the forms must 位了不起的智者和大师,抓住这一实际意义,不妨用“工 具翻译”中的“等功能”翻译法,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 化背景知识,用读者能接受的方式突出原文的实际内容, be altered if one is to preserve 实现原文与译文功能上的基本对等,就可避免文化差异所 带来的诸多麻烦,有效实现译 the content—Nida &Taber: 1969),
抛弃传统的词性概念



She danced beautifully. I was reliably informed. 我被很可靠的告知。 There is certainly some historical possibility. 确实有些历史的可能性。 The actor has a smaller circle of admirers. 那个演员有一个较小的钦佩者的圈子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 2.
3.
Conceptio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Four Level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 语言共性论主要目的在于阐明不同语言符号之间 存在可转换性——可译性。 • 奈达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 一种以新的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 进人类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 表达。但如果表达的形式是所表达的意思的一个 基本组成部分,情况就不同了”。同时,不同语 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比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之 间的翻译要困难的多。
1. Conceptio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First put forward in1964. Emphasis: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f information instead of the direct form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receptor and the target text should generally be equivalent to that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receptor and the source text
翻译信息论
翻译即交际,某种译文如果不能起到交际的作用,就是无用 的译文,即严复所讲的“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
• 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 • 译者就必须‚拉长‛信息的表达形式
• 把原文那些‘不言而喻’的内隐成分转变为文字
• 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
• Son, lover, thinker, fighter, leader, Hamlet is the incarnation of all human potential defeated by some warp of human nature and destiny.
奈达翻译散论
翻译的学科定位
科学——奈达力图把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奈达认为,
对翻译的科学研究,应看做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包括翻译涉及的各个方面。 奈达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是大有帮助的。
奈达翻译散论
归根到底翻译是艺术,并认为翻译家是天生的。 另一方面,他把‚翻译是科学‛的论点改为‚翻 译研究是科学‛
• 译文:作为儿子、情人、思想家、战士、领袖,哈姆莱特是某些人 本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品尝爱情的甜蜜,在事业上作一番成就, 但由于人性和命运的作弄,终于含恨而死的象征。
• ‚potential”‚潜力,可能性‛,‚that which is possible” • “human potential”指‚人所能达到的一切‛。 • defeat指‚挫折‛。我们只能根据全剧剧情,从天伦、 爱情、事业三个角度具体阐释,得出了上面的译文。
Literal Translation v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first person to handle the disputable problem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Errors will arise, if we ignor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nly taking literal meaning into consideration.


Her dancing was beautiful. 我得到的消息很可靠。 历史上确有这种可能/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 性确实存在。 那个演员没有那么叫座。


实体 object 事件 event 抽象概念 abstract
质量程度描写 green slowly often

动态对等 功能对等
最高层次的对等(maximal equivalence) ‚译文达到高 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 作出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 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 最低层次对等‛(minimal equivalence) ‚译文能达到 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 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
语言共性论
• 具有同种的表达力 • “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表 达。” • 人类的共性多于差异,在人类经验和表达方式中,都存 在着一种“共核”(common core) • “White as snow”(白如雪,雪白) (1)“White as frost”; (2)“白如白鹭毛”、“ 白如蘑菇”等 (3)“很白”或“非常白”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2)翻译的学科定位 (3)翻译的过程
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奈达对翻译所下的定义是:“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 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的、自然的对等话语, 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关系relations 连接起来的手段 conjuction preposition talk 事件



实体(entities):man book table 活动(activities):walk,think,swim 状态(states):dead,tired,happy,angry 过程(processes):widen,grow,enlarge 特征(characteristics):tall,huge,beautiful 连接(links):when,during,below 指示(deictic): this,there,here
Example:


to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to teach fish to swim 教祖母吸吃鸡蛋;教鱼游泳 (direct formal equivalence) 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舞大刀(functional equivalence)
Examp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