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榜书家之一唐驼先生书法欣赏
近代20位书法名家《楷书荟萃》
近代20位书法名家《楷书荟萃》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繁荣发展,书法名家辈出,他们在汲取古人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貌,引领近代书坛风骚,下面给大家分享近代20位书法名家的楷书,以飨读者!1于右任草书名世的魏碑大家于右任楷书《曾孟鸣碑》于右任书法早年致力于魏碑,中年后精研草书,沉雄其本,飘逸其形,逐渐形成气势磅礴、自由烂漫的独特书风。
他的对联作品,更把这种书风演绎到了极致。
2张大千但因画名太响,书名终为之所掩张大千(1899一1983),名爰,字季爰,又字大千,号南场丈人,70步后署爰翁、爰皤。
四川内江人。
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师。
一生多富传奇色彩。
早岁即有艺名。
享高寿。
富可敌国。
书法以魏碑为宗,也习唐宋,从【瘗鹤铭】【石门铭】【云峰刻石】、〈郑文公碑〉等得趣最多。
以行草书胜,长撇长捺,纵横有象,笺致老到,结字舒展,雄强中寸露秀逸之气。
他的用笔和结体均异于常人,个性独特,人称“大千体”。
张大千早年从曾熙、李瑞清学艺,可谓法门高深,学有巨源。
3李叔同入世的楷书,出世的佛法李叔同楷书五言联李叔同(1880一1942),名文涛,字叔同,别名很多。
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
李叔同的字自然要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即出家前与出家后。
李叔同受时代风气影响,早岁自然学习魏碑,对【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爨宝子】等碑曾反复临习。
不过李叔同写碑较一般人为润泽,似乎主要在取其奇妙的结构。
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面目。
李叔同出家后,“诸艺俱舍,独书法不废。
”他以书法弘扬经律,广结佛缘,但早期那种凌厉的才子气与魏碑那种刚劲雄伟的风格不见了,代之以起的是安祥肃穆到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副面孔。
李叔同晚年的书法形式上以抄写佛经的册页、对联为主。
字体偏于狭长,用笔较轻、较慢,章法空间十分疏朗。
呈现一派肃穆、高古的佛家气象。
4陆维钊碑帖结合的楷书大家陆维钊临《石门铭》陆维钊(1899一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多署劭翁。
如诗如画亦风流——赏析唐寅的一副碑拓对联书法
如诗如画亦风流——赏析唐寅的一副碑拓对联书法唐伯虎《联句诗帖》,纸本墨迹,书于明正德五年(1510),纵30.7厘米,横33厘米,行书,正文6行,款字3行,故宫博物院藏。
唐伯虎以画名世,其书亦可观。
此帖书于41岁时,结体宽博方正,用笔劲健遒润,笔画粗细相间,行间疏密得宜,熔颜真卿、李邕、赵孟书风为一体,为唐寅书法精品。
一、外表放荡不羁、内则落寞悲催的风流才子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又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以及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同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又同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伯虎出身于商贾之家,才华出众,29岁中“南京解元”,在民间名气要远大于上述的沈、文、仇、祝、徐诸人,但相较于戏曲传说中的“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真实命运实际上是颇为坎坷,甚至是悲惨的。
唐寅小时就很聪明,祝允明在《梦墨亭记》中云:“子畏(唐寅)天授奇颖,才锋无前,百后千杰,式当其选”。
明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参加应天府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
但在次年的会试中,唐寅却身涉科教案而受牢狱之灾。
《明史·文苑·唐寅传》记云:“(程)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的试题。
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谪为吏。
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
”事实上程敏政鬻题事难以核实,系捕风捉影。
但程敏政还是被勒令致仕,徐经与唐寅也被黜落功名。
自此,唐寅绝意仕途。
在《与文徵明书》中,唐寅写道:“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
”、“兹所经由,惨毒万状,眉目改观,愧色满面。
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纳”。
祝允明《唐寅墓志铭》记:“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辨,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
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
子畏大笑,竟不行。
放浪形迹,翩翩远游。
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
真草篆隶:民国四大书家的墨迹
真草篆隶:民国四大书家的墨迹作者:朱浩云来源:《检察风云》2014年第06期在清末民初,一批仁人志士跟随孙中山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在这批仁人志士中有四位知识渊博,德高望重,并以精湛的书法享誉书坛,这四位书法家就是吴稚晖、胡汉民、于右任、谭延闿。
其中吴稚晖精于篆书,胡汉民工于隶书,于右任长于草书,谭延闿善于楷书,他们四位在当时可谓各领风骚,并被誉为“民国四大书家”。
精于篆书的吴稚晖吴稚晖(1865-1953年),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名敬恒,字稚晖,江苏武进人。
吴稚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特色而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
22岁(1887年)考中秀才,24岁(1889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后三次参加会试皆未中进士。
曾在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任教。
以后,他留学日本,去过英、法、德诸国,眼界大开。
曾创办里昂中法大学并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呼吁中国青年到海外以半工半读方式留学。
“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很多青年才俊,譬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
他学贯中西,爱国坚定,生活淡泊,臻力教育,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崇敬并受到其深刻的影响。
蒋梦麟称赞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照的彗星;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思想家之一;196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三届大会上举荐他为“世纪伟人”。
有趣的是,吴稚晖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却一生不入官门,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陪都重庆,蒋介石曾力邀吴稚晖为新主席,但被其推辞。
他一生十分简朴,敝衣败絮,安之若素,外出总是以步当车,经常罢车。
他视金如身外之物,通通用来接济别人。
他身边唯一珍贵的东西,就是他2万多册的藏书,还有从21岁开始日积月累而成的二三十箱文稿、信件、剪报。
其中重要著作有《上下古今谈》、《荒古原人史》、《二百兆平民大问题》、《注音符号作用之辨证》、《稚晖文存》等,在台湾出版的有《吴稚晖先生选集》、《吴敬恒选集》等。
18幅中国最珍贵的书法作品,珍藏!
18幅中国最珍贵的书法作品,珍藏!
这些作品都珍藏在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地方,国家文物局此前已明文规定,这些书法作品不准出国展出。
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一起来认识这些国宝级书法艺术品吧!
《平复帖》卷(西晋)陆机
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卷(东晋)王珣
故宫博物院
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唐)冯承素
故宫博物院
《梦奠帖》卷(唐)欧阳询
辽宁省博物馆
《善见律》卷(唐)国诠
故宫博物院
《苦笋帖》卷(唐)怀素
上海博物馆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
故宫博物院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贴》)(唐)佚名
辽宁省博物馆
《神仙起居法帖》卷(五代)杨凝式
故宫博物院
《自书诗》卷(北宋)林逋
故宫博物院
《自书诗》卷(北宋)蔡襄
故宫博物院
《三帖卷》(北宋)文彦博
故宫博物院
《行楷信札卷》(北宋)韩琦
贵州省博物馆
《楞严经旨要》卷(北宋)王安石上海博物馆
《诸上座》卷(北宋)黄庭坚局部故宫博物院
《苕溪诗》卷(北宋)米芾
故宫博物院
《草书千字文》卷(北宋)赵佶辽宁省博物馆。
勤奋的驼背书法家_三年级作文
勤奋的驼背书法家
清末民国初期,上海有个书法家叫唐守恒,又叫唐驼,说起这个名字,倒有一段轶事。
唐守恒成年以后才学书法,他知道自己学书法的年龄太大了,但他自信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毅力,完全可以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从此,他深入简出,终日临帖。
写呀写呀,纸张用了一刀又一刀,墨汁用了一瓶又一瓶,有时干脆用笔沾着清水在大块的方砖上练,写了一遍又一遍。
他练字简直入了迷,走路也想着写字,做事也想着写字,在别人看来,他简直成了个书痴。
由于他写字时姿势有问题,做得不直,渐渐的,背脊练弯了,有些驼背,走起路来像个小老头。
但他依然没有改变苦练的决心,从不放松自己。
十年后,他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书法家。
写书法,勤学苦练固然重要,但假如没有注意书写时的姿势,长此以往,便会像唐驼一样了。
所以,我们中小学生一定要记住:书写时,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书写姿势。
|||
第1页共1页。
世界书法专家第一名唐大栋的字
世界书法专家第一名唐大栋的字标题:世界书法大师——唐大栋的艺术之境在当代书法领域中,唐大栋被誉为世界书法专家第一人,他的字体展现了卓越的艺术境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大栋的书法艺术,从他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作品特点以及对世界书法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全面呈现这位杰出艺术家的卓越之处。
## 一、唐大栋的生平经历唐大栋生于XX年,出生在中国的某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自幼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他,便开始了漫长的书法学习之路。
在师从著名书法家的同时,他不仅继承了传统书法的精髓,还融入了自己对现代艺术的独到见解。
## 二、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唐大栋的书法艺术独具一格,不拘泥于传统,却又不失传承。
他的字体流畅而不失刚劲,线条韵律动人,每一笔都蕴含着深沉的文学底蕴。
在艺术风格上,唐大栋既注重传统意蕴的传承,又善于吸纳各种创新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性。
## 三、作品特点的深刻剖析唐大栋的作品涵盖了多个题材,从经典诗词到现代文学,从山水画到抽象艺术,无一不展现出他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如同一幅画卷,传达着深远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深刻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他作品中对于情感表达的独到之处,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形式让观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内涵。
## 四、唐大栋对世界书法的影响作为世界书法专家第一人,唐大栋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是扩展到世界范围。
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将中国传统书法推向了世界舞台,并为世界书法的多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他的影响,更多的国际艺术家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书法,促使了世界书法的繁荣与交流。
## 五、结语唐大栋作为世界书法专家第一人,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力,使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书法史册上。
通过深入了解他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作品特点以及对世界书法的影响,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感受他为书法艺术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唐大栋的字体如同一场视觉的盛宴,让人们深陷其中,领略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中国近代名家小楷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近代名家小楷书法作品欣赏于右任草书名世的魏碑大家于右任楷书《曾孟鸣碑》于右任,书法早年致力于魏碑,中年后精研草书,沉雄其本,飘逸其形,逐渐形成气势磅礴、自由烂漫的独特书风。
他的对联作品,更把这种书风演绎到了极致。
张大千但因画名太响,书名终为之所掩张大千(1899一1983),名爰,字季爰,又字大千,号南场丈人,70步后署爰翁、爰皤。
四川内江人。
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师。
一生多富传奇色彩。
早岁即有艺名。
享高寿。
富可敌国。
书法以魏碑为宗,也习唐宋,从【瘗鹤铭】【石门铭】【云峰刻石】、〈郑文公碑〉等得趣最多。
以行草书胜,长撇长捺,纵横有象,笺致老到,结字舒展,雄强中寸露秀逸之气。
他的用笔和结体均异于常人,个性独特,人称“大千体”。
张大千早年从曾熙、李瑞清学艺,可谓法门高深,学有巨源。
李叔同入世的楷书,出世的佛法李叔同楷书五言联李叔同(1880一1942),名文涛,字叔同,别名有很多。
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
李叔同的字自然要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即出家前与出家后。
李叔同受时代风气影响,早岁自然学习魏碑,对【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爨宝子】等碑曾反复临习。
不过李叔同写碑较一般人为润泽,似乎主要在取其奇妙的结构。
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面目。
李叔同出家后,“诸艺俱舍,独书法不废。
”他以书法弘扬经律,广结佛缘,但早期那种凌厉的才子气与魏碑那种刚劲雄伟的风格不见了,代之以起的是安祥肃穆到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副面孔。
李叔同晚年的书法形式上以抄写佛经的册页、对联为主。
字体偏于狭长,用笔较轻、较慢,章法空间十分疏朗。
呈现一派肃穆、高古的佛家气象。
陆维钊碑帖结合的楷书大家陆维钊临《石门铭》陆维钊(1899一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多署劭翁。
浙江平湖人。
当代一位传统中国文化修养相当全面的书法家。
1979年始,受命招收国内第一批书法篆刻研究生,所以他又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陆维钊开始也师魏碑,但他决不抑帖,走的是碑帖并重的道路。
谭延闿书法学习:临十三行大有风神
谭延闿书法学习:临十三行大有风神
导读:本文谭延闿书法学习:临十三行大有风神,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民国书法家中钾有“真草篆隶四大家”之谓,他们是谭延闿的真,于右任的草,吴稚晖的篆和胡汉民的隶。
这四人均为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且也都是活跃于政坛的顶尖文人。
谭延闿的书法,和他的文名一样,早在上世纪初就已名震遐迩。
他还有一个弟弟谭泽闿,即《文汇报》的刊头题书者。
兄弟俩幼承家学,都以写一手颜真卿书法著称于世,可谓罕有其匹。
谭延闿切年少时即聪颖过人,其父谭钟麟为咸丰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职。
谭延闿排行第三,五岁人私塾,其时父亲命日课数页大小楷书,并规定三日要做一篇文,五日要做一首诗。
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十来岁的谭延闿便崭露头角,无论写字还是作文,均显示出他不凡的才情。
父亲的好友翁同酥也不禁赞其为“奇才”,并在致其父亲的信中日:“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晶。
”。
十大行书书法名帖欣赏唐寅行书书法帖
唐寅行书书法帖欣赏唐寅行书书法帖图片1唐寅行书书法帖图片2唐寅行书书法帖图片3唐伯虎的书法简介姓名:唐伯虎个人简介: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吴县人。
吴中四才子之一。
在画史上又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
民间有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最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以及拍成电视剧及电影,也宣传、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间的形象。
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
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
文学成就: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书法赏析: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
他的书风不离赵孟頫的影子,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
”其实,唐寅的书法与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
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
难得一见的国民党元老大员们书法(太全了)
难得一见的国民党元老大员们书法(太全了)于右任蒋介石书法作品蒋介石孙中山书法李宗仁书法·李宗仁:叶落归根蒋经国书法汪精卫书法孔祥熙书法墨迹陈立夫书法张自忠冯玉祥书法杜聿明书法戴安澜书法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
抗日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唐淮源(1884年一1941年),云南江川县翠峰乡麻栗园村人(后迁居江城镇),字拂川,亦作佛川。
是中国牺牲于抗日战争的高级将领之一。
邹鹏奇(1908.3—2005.6)抗日将领,国民党上将。
字东宾。
1908年生于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曾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三期。
身经北伐、抗日、戡乱,共参加二百余战,是有名的常胜将军。
历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九军团长,275团团长(任内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全歼日军第13骑兵联队而被喻为九战区“老虎”团长),92师副师长,99师师长,99军军长。
一生都坚决主张抗日,多次率军杀日寇于全胜,军中尊称其为老虎军,现在庐山仍立有国民党99军抗日牺牲战士纪念碑。
张发奎(1896—1980),字向华,广东韶关,客家人。
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
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被授予中国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
徐培根(1895-1991),字石城,浙江象山人,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次长,著名军事理论家。
抗战时为五战区参谋长,辅佐李宗仁。
三年内战时为白崇禧的参谋长,1949年到台湾后,任阳明山“国防研究院”上将主任十二年。
孙桐萱(1895年1973年~)将军朱庆澜(1874年~1941年)著名抗日将军、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初年广东省省长、四川大汉军政府副都督、黑龙江督署参谋长、抗日救亡华北慈善联合会会长。
唐世恭
唐世恭
作者:
来源:《市场观察》2016年第12期
唐世恭老师艺术简介
唐世恭,字江帆、号湘南唐叟、稻香斋主,湖南永州市人。
联合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航天文化艺术中心终身艺术顾问兼特约创作大师、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联盟网名誉主席、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现代文艺学会艺委会艺术总监、中国国际国学院名誉院长、香港书法院艺术顾问等职,国家一级美术师。
他是“天下第一佛”和中国书法一绝的“十二生肖”、“福禄寿喜”等形象字的创始人,并已获得版权所有,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得到沈鹏、欧阳中石、刘大为等大师们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他低调做人,虚心学习,坚持创新,努力攀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之路,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贡献。
他的作品颇受大众乃至国际友人的喜爱和青睐,曾多次在全国书画大展中获奖、入编、收藏,部分作品被国际朋友珍藏。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我国难得的一位脱颖而出的艺坛新秀。
编者按:
唐世恭先生书画作品从经典中汲取精华,颇得三味,游刃艺苑,得心应手。
在用笔及取势等方面也非一个模式而多有变化,使之朴茂多姿、雅逸灵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观其书画及题跋,学识、修养跃然纸上,平和静幽,尽显文人气质,雅士风采,于当今艺坛实不可多得。
作品清新隽丽,受众面颇为广泛,其升值潜力不可忽视。
唐老师的字帖
唐老师的字帖唐老师是中国书法界的大师,其字帖被广泛地应用于书法学习和实践中,备受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们的喜爱和推崇。
唐老师的字帖不仅继承了传统书法之精华,而且在形式、结构上也具有创新性,这为书法爱好者们提供了更好的练习工具和学习材料。
唐老师的字帖音韵互动、运笔自由,构思新颖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他的书法以端庄、厚重、秀美、自然、流畅为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在他的字帖中得到了最全面且淋漓尽致的展示。
唐老师的字帖不仅能够帮助实践者更好地掌握书法字的用笔和布局,而且还能够启迪其内心情感、教化其人生态度。
唐老师的字帖种类很多,大致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字帖就是《唐氏正楷》。
该字帖以简洁而有力的笔画,清晰而精细的字形,严谨而规范的布局,深度地展示了唐老师的书法风采。
《唐氏正楷》不仅可以用来学习楷书字形,而且还可以用来提高写字的整体品质,揣摩书法家的审美和精神内涵。
此外,唐老师的行草字帖也是具有一定艺术和实用价值的。
行书是书法中运笔最快、最简洁的一种书写形式,也是书法学习者很喜欢学习的书体之一。
唐老师的行书字帖以骨韵流畅、笔画大方、根基稳固为主要特点,让书法学习者们得以更好地掌握行笔的技巧和精神。
最后,唐老师的草书字帖也是有很大收藏价值的。
草书是书法中的一种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风格多变、变幻莫测,给书法创作带来了不少与众不同的风味。
唐老师的草书字帖以字形明亮、布局开朗、气韵生动为主要特点,这使得草书爱好者们在欣赏和学习草书字帖时能够获得大量的实际启示和灵感。
总之,唐老师的字帖是中国书法界中的一件绝世宝贝,是书法爱好者们学习和实践的必备材料。
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还是其他书体,唐老师的字帖都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内在价值,可以让书法爱好者们在练习和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引导和启发。
写字班唐老师字帖
写字班唐老师字帖
字帖是中国书法的开端,也是古人传授学生书写知识的基础。
唐代,字帖最负盛名的,无疑要数唐老师的字帖。
唐老师的字帖既以其优美的笔划,又以其清新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出色的技艺也使它流传千古,至今仍是书法学习者的最佳上手教材。
唐老师的字帖有几大类,分别为严容字帖、颜真卿字帖、米芾字帖和凌波字帖。
其中,严容字帖堪称世界书法史上最优秀的文应字集,是丹青垂绝的艺术佳作。
它采用细细的笔划,活动灵活,表现出优美的景态,有张有弛地把笔划串结在一起。
颜真卿字帖也是一个名字,它是颜真卿创作的书法集,是古典书法的经典之作。
它采用简洁的笔划,兼具写意性与章法性,有着浓烈的古典气息,受到多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也是学习书法的最佳教材之一。
此外,还有米芾字帖与凌波字帖,这两个字帖也很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米芾字帖由米芾创作,笔划活泼,具有自然表现力,张力十足,总体上带有轻松的气息;而凌波字帖的特点是重点突出,犹如动画片般活泼,笔划丰满而又简洁,有着格外强烈的节奏感。
唐老师的字帖,沉淀了中国书法发展的百年历史,不仅能让我们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更能帮助我们感受唐老师才华横溢的书法精神。
字帖在当今依然弥足珍贵,学习书法的人们更应把它作为必读读物,仔细领会书法各个特征,从中归纳整理,再结合实际,尝试创作出自己特有的书法作品,从而继承唐老师优秀的书法传统。
唐老师的字帖
唐老师的字帖唐老师是中国现代书法艺术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字帖以其独特的风格、笔力魅力和高超的技法深受广泛赞誉。
唐老师的字体不仅具有美术价值,而且也具有实用价值。
他的字帖非常适合练习毛笔字和硬笔字。
唐老师的字帖一般分为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四个类别。
楷书唐老师的楷书字帖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楷书比较规矩,每个字形都非常清晰,笔画比较简单,适合初学者练习。
他的楷书字帖有“开蒙版”、“基本版”、“模板版”等不同版本。
其中,“开蒙版”适合儿童和初学者,字体比较大,笔画比较简单;“基本版”则更加注重笔画的造型和结构,适合进入了一定阶段的练习者;而“模板版”则更加注重整体结构和比例,是提高练习者字体整体美感的好帮手。
行书唐老师的行书字帖也非常优秀,其笔画的紧凑度和透气度都非常好,是楷书、草书之间的过渡字体。
和楷书相比,行书的笔画比较连贯,但是比草书要规矩。
唐老师的行书字帖有“瘦金体”,也有“肥金体”两个版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进行练习。
草书唐老师的草书非常有特点,笔画线条奔放自由,富有生命力,是书法艺术中最有个性的字体之一。
唐老师的草书字帖有“平衡版”、“活版”、“速成版”等不同版本。
其中,“平衡版”和“活版”虽然笔画相似,但是计算法则完全不同。
“平衡版”更加注意笔画之间的平衡和谐,而“活版”则更加注重笔画的多变和灵活性;而“速成版”则比较简单,适合初学者和快速练习者。
隶书唐老师的隶书字帖是一般人不太容易学会的,其特点是钩、提、撇、捺等笔画相连成簇,结构紧密,难度较大。
唐老师的隶书字帖有“模板版”和“粗笔版”两个版本,其中“模板版”适合初学者,帮助他们理解每个字的结构;而“粗笔版”则更加注重笔画的线型和流畅性,适合已经有一定水平的学习者练习。
最后,对于练习字帖,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正确握笔姿势:高风险的错误姿势包括出现过度弯曲、夹笔过紧等情况,而正确的姿势则能让笔画更加流畅自然,不容易疲劳。
唐长兴书法
唐长兴书法唐长兴,一位名列于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之列的艺术家。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艺术,历经千年不衰。
唐长兴潜心研究书法多年,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独到的艺术见解,创作出了大量的精美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作品飘逸流畅,挺拔有力,韵律流畅,字体端庄大气。
唐长兴擅长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书法,尤其在草书领域有着一席之地。
唐长兴书法作品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审美和观赏性,以及深厚的人文内涵。
他的书法作品常常体现着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是一种高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艺术特色唐长兴的书法艺术具有个性鲜明的特点,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古为今用。
唐长兴的书法作品追求博采各家之长,将古代传统书法融入到现代书法中,丰富了书法的内涵和外貌。
第二,大气豪迈。
唐长兴的书法作品雄壮大气、端庄稳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第三,独具匠心。
唐长兴的书法作品创新性强,常常从字形、文章和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出发,注重个性和独特性,力求突破传统束缚,开拓自己的艺术想象空间。
第四,内在呼应。
唐长兴的书法作品注重表现出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他常常将笔墨情感融入到书法作品中,体现出个人的内心调和和情感表达。
文化价值唐长兴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其书法作品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精神,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唐长兴书法的文化价值在于,他倡导书法是一种生活和精神态度,一种以人为本的艺术,追求内心的净化与自我完善。
他的艺术作品进一步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和理念,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呼吁。
同时,唐长兴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方式。
他不仅秉承着传统的书法艺术,更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传统文化继承得以同时又不失时代的特色。
总结唐长兴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贵财富,他弘扬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四大榜书家之一唐驼先生书法欣赏
题匾圣手名动海上
——唐驼先生书法赏析
二三十年代,当漫步在商家林立、店铺云集的上海滩,那五颜六色的招贴;鳞次栉比的广告;名人书写的店招,使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而许多店铺匾牌就是闻名遐尔的唐驼先生的手笔。
唐驼先生是抗倭寇名将唐荆川后裔。
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病逝于1938年。
原谱名成烈,又名守衡,字鹤龄、子权、孜权,因座姿不端正且二十九岁时生病,遂至驼背,毅然改名为驼,又号曲人。
他题签名著《孽海花》时首用“唐驼”之名,一时成为美谈。
他天姿聪颖,每日识字五十个,昼夜苦练书法,十七岁时,致力楷书研究,对王、欧、颜、柳诸体悉心临摩。
深得王欧笔意,逐渐形成特有的刚劲秀逸的“唐体”风格。
与沈尹默、马公愚、天台山人并称题额写匾四大圣手,扬名天下。
唐驼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而且是一位书法教育者。
早在光绪二十七年,为上海澄衷学堂缮写小学课本《澄衷学堂字课图说》,书中大小文字均由唐先生楷书缮写,清晰优美,一笔不苟,更宜为儿童接受,备受家长、学校及各界名流赞赏。
此外,又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孝弟祠记》和《育和堂记》二种字帖,风靡全国,再版重印达六次之多(陈吉龙先生语)。
另一位受唐驼先生资助留法的杰出人才柳溥庆先生在六十年代首编一套欧、颜、柳、唐
(驼)标准字帖,惜未完成,去世后由其女儿柳伦续编完成《唐体孝弟祠记标准字帖》和《唐体楷书间架结构习字帖》出版发行,延惠至今。
略知书法的人都知道,各种书体中,楷书在唐代几乎被写绝,同时,楷书是“静态”字体,有特殊的间架结构要求,笔划稍一挪动便要变异,因此最难创出新的风格和写出书者的个性。
宋代以降,以楷书名家的鲜见其人。
一般的书家大都将楷书作为临习和功底而不会将楷书“示众”,可见楷书创新之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唐驼先生穷其一生创就的“唐体”,在近代史上独树一帜,无人可比。
足可以名家,定可垂世。
其实,他的行书写得也很有灵气,可惜不留心于此而已,否则唐驼先生在书界的地位非一般人可比。
另外,他还著有《兰蕙小史》三卷,流传于世。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唐驼先生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抱负不凡、眼光独到的我国印刷业的开拓者。
只是为书名所掩,鲜为人知。
二十世纪初,我国印刷业尚处于幼稚时代,机器设备陈旧落后,为了寻求拯救祖国的良方,唐先生毅然去一衣带水的日本考察、学习印刷技术和工艺,他以习字的刻苦精神,学习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管理经营。
后来,主持中华书局印刷所,使得中国的印刷事业蒸蒸日上,而且在印刷邮票和钞票方面,当时在亚洲各国中是最先进的。
同时,他注意培养人才,慧眼识英,派高徒沈逢吉(字迪人)东渡扶桑,留学六年,掌握系统的凹版雕刻和电镀钞券印版方面的各种技能,学成回国后,被北京财政部印制局聘为雕刻部长,在中国凹版雕刻界独执牛耳(陈吉龙先生语)。
而他的再传弟子赵俊先生,是在美国杰出的有成就的著名华人,被誉为中国凹版雕刻大师。
因在二十八岁时所雕刻的孙中山像用在十七种钞劵上,获得中外名家的一致推崇。
世界雕刻权威、美国的撒威吉(ROBERT SAVACE)就亲笔驰函赵俊,赞赏他的成就。
三十四岁出任中华书局香港印刷厂厂长,后来又操刀修改蒋介石先生头像而得以邮票顺利印制,一时传为佳话。
一九六四年和一九九零年分别在日本、北京举办的两百多件的雕刻精品展,在国內引起轰动,被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的权威评为一流的雕刻家。
赵俊先生饮水思源,不仅在家中供奉恩师沈逢吉的照片,而且在安邦小学(现刘国钧职校)设立《唐驼、沈逢吉奖学基金会》,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
又在九五年捐款重建唐驼先生家那早已被战火毁掉的《暂园》,笔者三生有幸,勉为其难,受命为前辈书法大家唐驼先生撰书《暂园重建记》(唐驼纪念碑),虽非原貌,亦有可观。
唐驼先生地下有知,当捻须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