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法大家米芾

合集下载

米芾爱石成痴的故事

米芾爱石成痴的故事

米芾爱石成痴的故事米芾是我国宋代的著名书法家,他痴迷于奇石,世人称之为“石痴”或“石癫”。

他对石的痴迷程度极高,甚至到了影响公务的地步,多次因此遭到弹劾。

米芾爱石的故事有多个版本。

有一次,他在无为州任监军时,见衙署内有一块形状奇特的立石,他高兴得大叫起来:“此足以当吾拜”。

于是,他命令左右为他换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称此石为“石丈”。

又有一次,他听说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形状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州府衙内。

见到此石后,他大为惊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块形状如峰峦的砚石(端石砚山),喜爱得不得了,一连三天抱着它入睡,并请好友苏东坡为之作铭。

在江苏涟水做官时,米芾听说安徽的灵壁县产奇石,便请求到地接灵壁的涟水县为官。

到了涟水县之后,他对职守自然就很少过问,而是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

米芾对石的痴迷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创作中。

他临摹古代名人书法,竟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境界,就连专业卖书画的商人都会认错。

他的才情超群,但个性却怪异癫狂,这在他的书法和故事中都有体现。

另一个版本:在大婚当天,他的妻子李氏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灵璧研山”作为嫁妆赠送给他。

米芾对这块石头爱不释手,连续三天三夜抱着它睡觉。

他对这块石头的喜爱之情难以言表,最终写下了著名的行书《研山铭》。

又有一次,米芾外出时遇到一块形状奇丑的石头,他围着这块石头转了几圈,不愿意离去。

他甚至将自己的官服脱下给石头披上,并向石头作揖,口里念叨着希望石头能随他回府。

尽管轿夫们觉得这件事很荒谬,但还是尽力将石头抬回了米府。

总的来说,米芾爱石成痴的故事展示了他的独特个性和对奇石的深厚情感。

他的痴迷不仅体现在收藏和品赏上,更融入了他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米芾(公元一○五一年至一一○七年)宋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字符章。

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吴人,祖籍太原。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精于鉴别。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世称米襄阳、米南宫。

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累官礼部员外郎,后知淮阳军,盛年而卒。

芾天资高迈,工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富收藏。

性萧散,不能与世俯仰,爱石成癖,尝呼石为兄,具衣冠拜之,故世号为“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行草书博取前贤之长,用笔儁迈豪放,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人争宝玩。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等。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

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kuí)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

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

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究其原因:米芾首先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鉴定家,对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了然于胸,更多考虑的是绘画本体的内容;而苏轼首先是一代文豪,然后才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来发表他的绘画观,较多地以诗(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要求绘画,固然不乏真知灼见,但终究与画隔了一层。

所以后人多是把米芾当作画家,把苏轼当作美术理论家来看的。

心中叨念的是苏轼的画论,而手中实践的却是米家云山,尽管苏轼有画传世而米芾一无所有。

米芾

米芾
《米颠拜石图》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清任伯年绘)
后世纪念
米芾墓在江苏省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 近的黄鹤山北麓,为北宋晚期大书画 家米芾的衣冠冢。
米公祠(米芾纪念馆),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 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2006年05月25 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名单。
罗,藏之内府,始贵重于天下,并命人镌刻《绍兴米贴》于是天下翕然学米。
趣闻轶事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 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 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 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 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 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 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 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 满。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 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 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
、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后世影响
自宋代以来,米芾的书法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米芾的法书,一般认为,学米书的第 一家,应推他的长子米友仁,子承父传,颇有建树,小米的《动止持福帖》颇具老米风格 。宋代魏了翁《鹤山集》云:“元晖书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子弟,自有一种风格。” 米芾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在南渡之后。据记载,由于绍兴天子访求其书,广为收

书法家米芾的简介

书法家米芾的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东篱,汉族,汝州禹县(今河南禹州)人,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文学家、艺术理论家。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气韵生动,尤其擅长行书,被誉为“行书第一”。

米芾出身士族,少年喜好书画,曾先后拜访了欧阳询、李邕等名家学习书法,后又游历于名胜古迹,研究古代建筑、碑刻、器物等艺术形式。

在艺术实践中,米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提倡“气韵生动”、“古意今人”,认为艺术要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又要创新发展,注重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的内涵。

米芾的书法作品有《水经注》、《范文正公碑》、《赵孟頫序》、《二王故事》等,他的书法影响深远,被誉为“宋代书坛第一人”。

除书法外,米芾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绘画作品,对文学、美术、艺术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

他的著作有《东篱乐府》、《东篱乐府续编》、《画山水志》等。

米芾

米芾
贬唐崇晋,源于审美选择
米芾初学书法是由唐入手,只不过是米芾在深入地临学唐人书法之后,对唐代的书法进行反思,发现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等唐人书法受楷书法度的过分约束,书法的“趣”的审美趣味无法体现出来,才开始产生批唐意 识。米芾书论《海岳名言》中对唐人书法评论中看出:“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
米芾雅好奇石,留下过“米颠拜石”的典故。作为书画家,他还特别喜欢罗致名砚和各种文房佳器。历代名 家的书画精品当然更不肯放过。凡经他收藏、品题之物,无不身价倍增。
新华网: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 场逢迎。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 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 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人。
南渡后,张孝祥、吴琚、范成大、张即之、赵孟坚等先后取法米书,颇有成就。南宋孝宗、宁宗时代的吴琚, 字居父,居云壑居士,高宗宪圣皇后的侄子,太守郡王吴益之子。官至镇安军节度使,判建康府兼留守。《书史 会要》评他:“字划类米芾,而峻峭过之。”《容台别集》也有记载 。其专学米芾书法,是公认的学米高手, 他的精品几乎可以与米芾书法乱真。其用笔侧锋居多,锋芒较露,强调轻重对比,行笔轻捷。由于皇帝的推崇, 米书在民间也大受欢迎。米芾的影响不仅限于南宋,与南宋对垒的金朝,也盛行米书,代表者为米芾之甥王庭筠。 其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重视笔墨情趣,不为成法所囿,上逼古人。王庭筠是米芾书法的追随者,研习米字又 取法晋唐,为世人所称道。他的书法深得米芾风格,气度不凡,但锋芒稍微险敛,结构趋于端稳,气息平和舒 缓。

米芾各个阶段书法特征

米芾各个阶段书法特征

米芾各个阶段书法特征米芾(1051-1107年),字元振,号称“汝南狂生”,是中国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意境深邃,是中国书坛上的一位极富影响力的大家。

今天我们将针对米芾各个阶段的书法特征进行创作,供大家参考。

一、初期米芾十分热爱书法,他的书法刚开始还比较崎岖粗犷,给人以豪迈不拘的感觉。

但是,他的书法却蕴含着浓郁的气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米芾在他的书法中,注重力度的运用,格调宏实,字迹苍劲有力,奔放不羁的气质与日俱增,造成了很大的震撼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中期米芾的书法在到达中期时,经历了一定的演变和改变。

他开始注重笔画的流畅和谐,追求对笔画用劲的变化和模式的推陈出新。

同时,他对于字形的变化尤其注重,在书写时穿插了骨相、点画等元素,用笔势展示出笔力的华丽韵味。

相比之前,他笔力略为平和,但依然保持了独特的风格,气韵犹存。

三、成熟期学术上认为米芾的书法成熟期出现在北宋“宣和年间”,此时他的书法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米芾在书法中,最为重视的是"意"和"形"的结合。

他的书法刚劲有力,丰腴浩荡,朴质自然,并将自身的情趣注入到书写中,形成了独成一体的风格。

由于他视物以己,化境以形,在书法上他只重意境,不拘形式,形神并重,寓意深奥,可以说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以“神为主”的境界。

四、晚年期米芾进入晚年之后,仍然不断地探索书法艺术的新天地,不变的追求是“天人合一”,以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加强笔画造型的平衡和动态感,以及灵韵墨心蕴含的深邃性”。

晚年的他风格凝炼,不再求变,在字形设计上追求深层次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境界,以自然、奔放而蕴涵深邃的艺术之美,仍然是当时众人所钦佩的。

总结米芾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书法艺术独树一帜,给后世中国书法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米芾的书法风格随着自身的成长不断地改变和升华,经历了初期、中期、成熟期到晚年期的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代码,使其笔下的文字和书法饱含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深层意义。

北宋米芾书法艺术综述

北宋米芾书法艺术综述

北宋米芾书法艺术综述打开文本图片集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书法是北宋书法最高水平代表之一,对后世书坛影响深远。

一米芾生平简介米芾(1051—1107),湖北襄阳人,初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号鹿门居士、火正后人。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祖籍山西,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有“米襄阳”之称。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他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他在书法上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史传米芾个性怪异,喜唐服、有洁癖、好奇石,因而人称“米颠”。

黄庭坚就曾评价其为:“米黻元章在扬州,游戏翰墨,声名籍甚,其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

起居语默,略以意行,人往往谓之狂生。

然观其诗句,合处殊不狂。

斯人盖既不偶于俗,遂故为此无町畦之行以惊俗尔。

”①元倪镇有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

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

”②米芾父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喜爱书画,精于鉴赏。

其母侍奉宣仁皇后藩邸,因此米芾被封为殿侍,登进士第。

米芾生于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

米芾年少时初学颜真卿,七八岁时就能手书大字,后师法柳公权,学《金刚经》。

因知柳出自于欧,故学欧阳询。

后又学褚遂良、段季展、沈传师等人。

米芾20岁入仕,以恩补含光尉,历任长沙与杭州观察推官、润州州学教授。

元祐七年(1092)为雍丘令,后改监中岳祠,又历任涟水军使、蔡河拨发运、发运司属官、太常博士、书学博士、无为军知州。

崇宁五年丙戌(1106),为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

传世著作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砚史》等,对后世书坛影响深远。

米芾的书法取法广泛,早年学唐人,对颜真卿《争座位帖》推崇有加,又从欧阳询行书中得“险劲”。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
《临沂使君帖 》
《珊瑚帖》
书法成就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 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 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 。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 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 势尽力。,"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 逸入神。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 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 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 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作品赏析 之《虹县诗卷》
❖虹县诗卷 ❖《虹县诗卷》系米芾撰、书的两首七言诗的大字行书法帖。纸本墨迹 卷,共37行,每行2、3字不等。米芾传世作品中,大字书法很少,大 字也非米芾所长,米芾尝自称其书为“刷字”,这一点在他的大字中 表现得比较明显。该帖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用墨则干湿浓淡,浑 然一体,得天成之趣。如起首“虹县旧题云快霁一天清淑”11字,一 气呵成,笔虽干而不散。帖后有金大定13年刘仲游跋。今有影印本行 世。 ❖此卷为米芾途经风光明媚的虹县(今安徽泗县)时,挥毫写就的自作 诗。米芾的大字行书传世极少,而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 因而十分珍贵。 ❖多景楼诗册

米芾书法的章法

米芾书法的章法

米芾书法的章法
米芾是中国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章法非常有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米芾的书法章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笔从自然。

米芾的书法讲究笔墨自然,用笔质感沉稳有力,
不受规格束缚,力求达到一种自然流畅的境界。

2. 开阔大气。

米芾的书法舒展豁达,空间感强烈,字体大小缩放
自如,气息开阔而不失庄重。

3. 实现形神兼备。

米芾的书法注重笔画造型和气韵生动,尤其善
于把握定势和变化,使书法具有超越形体的精神内涵。

4. 形态简单而得体。

米芾的书法对字体结构进行了大胆的简化处理,唯美而得体,让人感觉赏心悦目。

5. 动静相宜。

米芾的书法动静相宜,寓意深远,富有诗情画意,
给人以触动心灵的感受。

总的来说,米芾的书法章法充分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理念,为中国书法艺术贡献了独具特色的经典之作,被后人视为不可
多得的文化遗产。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最新版】
目录
1.米芾简介
2.米芾的《拟古》诗
3.《拟古》诗的翻译
4.《拟古》诗的赏析
正文
1.米芾简介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约著称,诗风多样,富于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米芾的《拟古》诗
《拟古》是米芾创作的一首诗歌,全文如下:
寒夜客来茶,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3.《拟古》诗的翻译
寒夜里有客人来访,主人煮茶招待。

竹炉中的水烧开了,火苗初现红色。

窗前的明月与平常并无两样,但有了梅花的点缀,景色便显得格外不同。

4.《拟古》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寒夜客来茶为背景,通过窗前月、竹炉火、梅花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清雅、宁静的意境。

诗人通过梅花的点缀,将平常的窗前
月景色升华,寓意着平凡的生活中,只要有了艺术的熏陶,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同时,这首诗也抒发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美好生活的向往。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清远市清新县文化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葬。

该墓是米芾的衣冠冢,还是真墓?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始修于元末或明初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峰介绍,清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员在该县秦皇山一带考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个石刻大字▼米芾【mǐ f】(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米芾纪念馆(米公祠),于1956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

该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的西段,原名“ 米家庵” ,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介绍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

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从此开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于任。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家庭背景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

《宋史》卷261有传,淳化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

书法教育故事23 米芾刷字

书法教育故事23 米芾刷字

书法教育故事23 米芾刷字米芾是宋代一位书法大家,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

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再后又搬居润州(今属江苏镇江)。

被宋徽宗招为书画学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因举止“癫狂”,也有人叫他“米癫”。

他能诗文、善书画、精鉴别。

米芾的书法大刀阔斧,用笔俊迈,有“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之评,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成“宋四家”。

也有人认为,就他的书法造诣和书法意境而论,宋四家的第一把交椅应由他坐,而不是苏东坡。

有一次,宋徽宗赵佶问米芾对本朝几位著名书家怎样评价,他回答说:“蔡京不懂笔法;蔡卞(蔡京之弟)懂得笔法而笔下少风趣;蔡襄是勒字,象马被缰索拉得太紧,挣扎不脱;沈辽(《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之弟)是排字,一个个字排列得整整齐齐;黄庭坚是描字,一点一画描出来的;苏轼是画字,侧着笔画成的。

”言外之意,他对这几位书家都不大满意,所以被他一个个丑化了一番。

赵佶问他自己的字如何,他问:“我是刷字”。

米芾刷字怎么个刷法?有人说,象油漆工使用扫帚一样,一翻一折地写。

有人说他这话是自夸其下笔利落、快速,而不是别的意思。

无论刷字是什么意思,反正米芾的字刷出了名堂,刷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字如画家画画一样,用正锋、侧锋、藏锋、露锋等不同笔法,使整幅字呈现正、背、偏、侧、长、短、粗、细等不同形状,姿态万千,各得其宜。

他的墨迹本《蜀素帖》,充分表现了这一独特的风格。

米芾从小爱写字,每天都要写七、八张纸,但总是写不好。

一天,他家里来了个过路秀才,看到米芾写字的情形,就对他的母亲说:“这纸不好,所以写出的字不好看。

如果你肯花五两白银买我一张纸让孩子写,字就写好了。

”米芾家里并不富裕,母亲为了孩子的前程,只好找出几件首饰去卖掉,然后向这位过路秀才买了一张“宝纸”让米芾写字。

米芾看了看这张“宝纸“,除了比一般的纸多少白一点、细一点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实在也是一张普通的纸。

小米芾提起笔来看着面前这张纸,心想:这是母亲用五两白银买的一张“宝纸”啊,可不能象以前写字那样,随随便便把纸给糟蹋了。

宋四家之一米芾行书欣赏

宋四家之一米芾行书欣赏

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及至近代,令 人慨叹,竟流落日本。
目录幻灯片 2
17

2002年3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从日本征集到《研山
铭》。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专家依法对《研山铭》进行
了鉴定、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此件确属米芾真迹,并建议文物部门与
拍卖公司协商,由国家优先购买。 2002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拍卖会
《苕溪帖》: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 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戊辰(公元1088 年),时米芾38岁。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 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 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 诗作书写。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此帖是米芾 经意之作, 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
“乌丝栏”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从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 序》写在“乌丝栏”上我们可以得知,在距今1600多年的魏晋时期就已经 有了“乌丝栏”的线笺。相传唐代女诗人薛涛喜欢用画有“乌丝栏”的松花 笺,并改其尺幅,染色成各色小彩笺写诗,深得文人学士的青睐,后被
目录幻灯片 2
8

称为“薛涛笺”,并广为流传。在古代,“乌丝栏”笺纸一般都是小幅
快”;另一方面,米芾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
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
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
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

米芾

米芾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介绍
米芾【mǐ fú】(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为人不似唐人狂放,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注:“宋四书家”指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四人!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

但如今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

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

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少年米芾
《韵语阳秋》卷14载:“元章始学罗逊书,其变出于 韵语阳秋》 14载 元章始学罗逊书, 王子敬。”“《襄阳学记》乃罗逊书元章亦襄阳人。 王子敬。”“《襄阳学记》乃罗逊书元章亦襄阳人。 始效其体至于笔换万钧,沉着痛快处, 始效其体至于笔换万钧,沉着痛快处,逊法其能尽耶 襄阳县志·古迹》 襄州新学记碑: ?”《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 年卢群撰,罗让行书。……罗让字景宜 ……让书襄 罗让字景宜, 年卢群撰,罗让行书。……罗让字景宜,……让书襄 阳学记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 阳学记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 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 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米芾 群玉堂米帖》自叙云: 余初学颜书, 《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 至大一幅,书简不成。 由此知,米芾是七、 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由此知,米芾是七、八 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 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或称 罗逊)。 罗逊)。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 五年庚子,手帖云: 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 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 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五年庚子 五年庚子” 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五年庚子”,即宋仁宗 嘉佑五年(1060年 嘉佑五年(1060年)。 邹演存《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 邹演存《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宋治平四 1067)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 年(1067)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内廷侍侧 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 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

作品赏析

《研山铭》 研山铭》

简述宋代书法四大家

简述宋代书法四大家

简述宋代书法四大家
宋代书法四大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各自的书法特点和成就如下:
1.苏轼:苏轼的书法天然,其字形丰腴圆润,笔画跌宕起伏,富有节奏感。

他的行书和楷书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行书。

苏轼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古人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创新,是宋代书法的重要代表之一。

2.黄庭坚:黄庭坚的书法劲健有力,其字形结构严谨,笔画精到,气势雄浑。

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草书。

黄庭坚的书法风格受到苏轼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重要一员。

3.米芾:米芾的书法纵逸奔放,其字形变化多端,笔画矫健有力,富有动感。

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擅长草书。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是宋代书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4.蔡襄:蔡襄的书法蕴藉含蓄,其字形端庄秀丽,笔画圆润流畅,富有韵味。

他的楷书和行书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楷书。

蔡襄的书法风格受到唐代书法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佼佼者。

宋代书法四大家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宋代书法的重要代表。

古代诗人米芾简介

古代诗人米芾简介

⽶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吴⼈,祖籍太原。

天资⾼迈、⼈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多蓄奇⽯。

世号⽶颠。

书画⾃成⼀家。

精于鉴别。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礼部员外郎。

善,⼯书法,擅篆、⾪、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平⽶芾(读⾳:mǐ fú ),字元章,号襄阳居⼠、海岳⼭⼈等,汉族,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初名黻,字元章。

外号很多:襄阳漫⼠、⿅门居⼠、海岳外史、淮阳外史,⼜有中岳外史、净名庵主、溪堂、⽆碍居⼠,晚年号⽶⽼。

⽶芾⾃称楚国⽒之后(远祖为⽕正祝融、鬻熊),故⾃题偶作黻(芾)、楚国⽶黻(芾)、⽕正后⼈、鬻熊后⼈。

)⽶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信,⾼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名佐,字光辅,官职武卫将军。

其母阎⽒,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的乳娘。

⽶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礼部员外郎。

善诗,⼯书法,擅篆、⾪、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谓刷字,与、、并称宋代四⼤书法家。

其绘画擅长枯⽊⽵⽯,尤⼯⽔墨⼭⽔。

以书法中的`点⼊画,⽤⼤笔触⽔墨表现烟云风⾬变幻中的江南⼭⽔,⼈称⽶⽒云⼭,富有创造性。

⽶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绘画作品传世。

著《⼭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笔⽅法与前⼈不同。

《宋史》载:⽶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

书毕,掷笔于地,⼤⾔⽈:‘⼀洗⼆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徽宗潜⽴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

公元1107年,⽶芾病逝,享年57岁。

米芾拜石的典故

米芾拜石的典故

米芾拜石的典故1. 引言米芾(Mi Fu)是中国宋代文人、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以力透纸背、气韵生动著称。

米芾以他对石的执着和敬仰而闻名,特别是对石头的拜石行为,成为他的典故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米芾拜石的典故,包括米芾对石头的痴迷、拜石的传说以及米芾拜石的艺术内涵等。

2. 米芾对石头的痴迷米芾对石头的痴迷源于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他常常在山水间寻找奇石,他认为每一块奇石都有与众不同的美丽和灵气。

米芾用《阳羡征游岩记》这篇文章描述了他的痴迷之情:“宣、大庾从驾从征,古之贤圣驰于大象阪者,富贵而不轻,封疆而不狎者。

豪杰以才力满宇宙者,桀跖而不陨,文苑逸群之刊者。

凡此奔命之士,谁之志趣不在开天辟地、回光返照之能事者哉!岂止邂逅胜地,浮生微物之观欤?”可以看出,米芾对石头的热情是无法言喻的。

3. 米芾拜石的传说米芾拜石的传说来源于他对石头的敬重和崇拜。

相传,在米芾的一次行旅中,他来到一座高山之巅,发现了一块形状怪异、纹理奇特的石头。

米芾吃惊地发现这块石头,不但形似大海,更有无尽的气韵。

于是,他便开始向这块石头行拜之礼,表达了自己对石头的敬意和赞美。

这个传说迅速传遍了整个艺术界,米芾因此被誉为“石拜达人”。

4. 米芾拜石的艺术内涵米芾拜石行为背后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内涵。

首先,米芾的拜石体现了他对石头的敬意和赞美。

他将石头视作艺术灵感的源泉,他相信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独特的美感和创作灵感。

其次,米芾拜石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

米芾追求的是自然的真实和本质,他认为艺术应该符合自然之道。

拜石行为是他对自然美的表达和对自然力量的敬仰。

此外,米芾的拜石行为也是一种审美的追求。

他通过拜石来感受石头的形态、纹理、气质等美学特征,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5. 米芾拜石的影响米芾的拜石行为不仅仅给他自己带来了艺术上的满足,也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拜石行为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启迪了许多艺术家对石头的关注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山重水复的境地。

重典则、重法式的唐代书法,法度森严,已臻极致。

因此,在它将中国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的同时,也意味着给后人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如果继续在‚尚法‛的苑地里觅途,无异于拾人牙慧,很难再发掘出新的东西。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几代人的探索,宋代一些有识之士渐渐感悟到,与其追求古人无生命力的形骸,一味执着于法度,不如汲取晋唐人书法用笔之‚理‛和其中所表现的精神意趣,以此来表现自我,抒发性灵。

遂摒弃唐法,转而崇尚意趣,而根据各自对传统的理解,因人而异地表现出来,逐步确立了宋人‚尚意‛书法的独特面貌。

被后人称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就是‚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

而作为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米芾又是宋人‚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故《宋史〃本传》说他‚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米芾,字元章。

生于仁宗皇祜三年(1051),卒于徽宗大观元年(1107)。

祖居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阳),中岁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所以《宋史〃本传》亦称其为吴人。

米芾的曾祖辈以上都是武职官吏。

至父亲米佐,始读书习文。

母阎氏,曾因入侍英宗皇后,赠丹阳县太君。

因此,米芾自幼生活在宫中。

18岁后历知雍丘县、涟水军等。

54岁时被召为书画学博士,旋擢任礼部员外郎,故又称‚米南宫‛。

又有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中岳外史、净名庵主、溪堂、无碍居士等别号。

《四库全书总目》说他‚性好奇,故屡变其称如是‛。

米芾有洁癖,世号‚水淫‛。

好奇玩异服,又好奇石,见怪石辄下拜,呼石为兄。

言行每每颠狂不羁,‚违世异俗,每与物迕‛,所以时人名之为‚米颠‛。

米芾7、8岁时开始书法启蒙,是从颜字入手的,这似乎是当时的风气。

‚宋四家‛便都是由颜字入门的。

米芾学书,并不好高鹜远,从楷书大字人手,由浅渐深,追溯上古。

并且不专一家,择善而从,有长即学,遇短即舍,采取广收博取的办法。

最后才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故《海岳名言》云:‚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米芾10岁时为人写碑,运用古人的笔法并渗入己意,‚想自成一家‛。

人们都称赞他的字有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笔法。

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不啻c hì是很高的褒奖。

而米芾却觉得作品像别人的面貌是很不成功的。

可见他很早就有创新意识。

但耐人寻味的是,米芾却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集古字‛生涯。

与历史上许多艺术大师一样,米芾对传统进行了全面的继承。

他对传统的浸淫之深,有宋一代无人能出其右。

据他自述,他7、8岁开始学习颜字。

因为十分倾慕柳公权书法的紧结,旋即改学柳体《金刚经》,随着学习的深入,知道柳出于欧,又学欧阳询书法。

久之,因厌其如‚印板排算‛,用学褚遂良书法,于此用工最久。

进而学隶,篆、钟鼎文,临习《咀楚》、《石鼓文》等。

后又从杨凝式、李邕、陆东、段委展、沈传师、李世民,以及王献之、王羲之、谢安、羊欣等历代名家作品中吸取精华,副会自然。

从米氏循序渐进的学书历程可知,他是由师法唐人而上溯魏晋的。

宋代以前的名家法帖几乎被他临习殆遍。

米氏将书斋命名为‚宝晋斋‛,把所藏的晋唐墨迹称为‚墨王‛,由此已不难看出他私涉前贤的趣尚。

米氏学书,十分精勤,自少至老,未曾停辍,以至‚一日不作书。

便觉思涩‛。

那些‚墨王‛无日不展于几案,朝夕晤对,神游其间。

连晚上就寝前还要把装有法书的小箧臵于枕边才能安眠,似乎‚墨王‛在梦中还能赐给他无尽的灵感。

其子友仁在他临的《右军四帖》后跋道:‚好之笃之至于此,实一世所共知。

‛近乎痴迷的寝馈晋唐笔札,使他练就了极为精熟的笔法和深厚的临摹功夫。

明代的李日华曾赞叹道:‚论善临摹者,千古惟米老一人而已。

‛诚为的语。

米氏的临移古帖,形神副肖,使人真赝难辨。

他的许多临仿之作,在当时已被时人当作真迹收藏。

如《海岳志林》载:米氏在苏州时,与葛藻比邻而居,每次米芾临完古帖,他随即收去后来葛藻将这二十多本米临古帖送给了好友陈臾友,陈认为是古人真迹,珍藏起来。

连后来米芾向他借也不肯出示了。

类似的逸事还有很多,可见米芾的临摹功夫是非凡的。

近人张伯驹认‚宋四家独元章多面首,能作人之伪‛。

后人把存世的王献之《中秋帖》,《东山帖》,颜真卿的《湖州帖》,褚遂良的《临兰亭序》等定为出自米芾之手,也决非偶然了。

几十年的‚集古字‛生涯,不啻是他上下求索,转益多师的过程,更是他彻悟前人笔法,熔铸百家的过程。

用米芾的话来说。

目的是为了‚取褚长处,总而成之‛,最终达到‚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的理想境界。

在形式技法上,米芾主要得力于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和唐代的褚遂良、颜真卿。

米芾与献之个性相近,对小王书心摹手追,用功极深。

所以《宋史〃本传》称他:‚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米书‚取褚长处‛的特点。

在用笔方面,米芾继承了褚、颜等大家的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魏晋以降,一直都是以中锋,藏锋用笔为正统笔法。

发展到唐朝,大书家颜真卿进而将圆笔中锋的篆籀笔法运用到行书中,使线条凝练,富有立体感,把中锋、藏锋用笔发展到了极致。

唐人过于注重中锋的潇洒纵逸之趣。

米芾大量而巧妙地使用侧锋、露锋,打破了中锋、藏锋一统书坛的局面。

正侧互用,进一步丰富了书法的表现能力,为‚尚意‛书风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此外,褚遂良书法用笔的轻重虚实,起伏顿挫,富于变化,使米氏颇有启悟。

米芾结合自己的毫放个性,使其书竭尽用笔多变飘纵之能事。

据说,米芾一生写过麻笺十万。

他逝世后有人收集其书迹,得到的作品数以千计。

至今流传于世的仍有五十余件。

其中著名的有《方圆庵记》、《苕溪诗帖》、《蜀素帖》、《珊瑚复官二帖》、《拜中岳命诗》、《多景楼诗》、《虹县诗》、《向太后挽祠》等。

在这些作品中,最能表现其鲜明个性的书体是行草书。

米芾也曾对真楷、篆隶下过苦功,广泛吸取了各体书的艺术营养,但在这些慢节奏的特定书体中,显然很难抒发其豪宕狂放的情感,与篆、隶、真楷相比,行书是较为自由的一种书体。

它没有严格的规矩约束,伸缩性很大,体变也极多,因此米芾多喜行书,这并不像清代钱沣所认为的,是由于米氏天分过高,轻视古人,‚能行而不能楷‛;而是与米氏‚意足吾自足,放笔一戏空‛的书学观点相一致的。

大体上说,米芾的书法艺术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40岁前后是其书风的重要转折时期。

从米氏的存世书迹来看,其最早的墨迹是他29岁时在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步辇图》卷后留下的二行题名小行楷书。

此期书风明显遗留着师法唐人的体貌,但米书欹侧多姿的特点,已见端倪。

元丰年间,米芾从师法唐人,转而走上师法魏晋古帖的艺术道路。

他崇尚魏晋萧散天然的风骨,甚至极言:‚草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

‛元丰六年(1083),他创作的《方圆庵记》,就是这一看法的产物,也是他早年集古字时期的成名作。

该书通篇如美玉精金般圆润秀逸,且欹侧取姿,有云烟卷舒之态,得《圣教序》笔意。

《圣教序》因是集字成帖,不免气脉不畅。

米氏从大王其它墨迹中取其精华,补其不足。

其遒丽的风格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神韵。

此时米书的结体已由紧结的体势转而向外拓展,有时兴之所至,常一拓直下,如帖中‚而不明‛三字然。

小王华滋纵逸的外拓之法,已居此帖中运用得渐趋和谐。

这一时期的《三吴诗帖》、《淡墨远山诗帖》,《砂步诗帖》及《李太师帖》等基本表现出这一风气。

米芾书法的风格和技巧,是在不断变化中逐臻于成熟的。

元祐年间(1086一1093)。

正是米氏书法成熟的时期,著名的《苕溪诗帖》、《蜀素帖》等是其重要标志。

米氏后期的书法,经过几十年的蜕变,晋唐古法已熔铸于自己的笔端,显示出米书‚天真自然,超轶洒脱‛、‚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独特风格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

‚沉着‛、‚痛快‛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沉着‛的字往往失之板滞而气势不足;‚痛快‛之书常常流于浮滑,不够凝重。

而米芾能将这两种风格,和谐地统一起来,实属难能,表现了米氏鲜明独特的个性。

米芾的艺术风格,一如他集诡谲和天真两种性格于一身。

他善于在正侧、藏露、迟涩、提按、方圆、欹正、掩仰的对立中求得谐调统一。

如《苕溪诗帖》中,结字因势生形,出于天真,字与字之间绝少连属,仅有‚游频‛、‚船行‛数字间有明显的游丝映带,却能一气贯通,自然畅达。

正是欹侧之势使上下、左右,顾盼生情,险绝而生稳,收似欹反正之效。

用笔厚重爽利,豪迈洒落。

往往提处细若游丝,圆润遒劲;按处中锋直下,沉而不滞。

在布局谋篇上,米氏借鉴运用了前人的技巧,打破局部的平稀和对称,并以向左倾斜流动的态势,形成一种行距间相互穿插的格局,在动态中求得总体的平衡。

通篇时疏时穿,虚实相生,都在有意无意之间。

强烈的对比,使其书法富有音乐的韵律感。

由于米书用笔神变难测,在统一的风格下,每件作品又有不同的面貌,并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根据米书不同的面貌,我们大致把它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诗稿、尺牍书。

如《蜀素帖》、《拜中岳命诗》、《真帖》、《珊瑚帖》等。

此类作品或用笔灵变飞动,结体欹侧奇险;或清劲风流、丰腴醇雅,时有新意。

其书法无心求工,随意放纵而倍显米书超轶洒脱的本色。

这种风格在米书中具有代表性。

第二种是米氏自许‚有如大字‛的家藏前人真迹跋尾小行书。

如《王略帖》赞、《禇摹兰亭》跋等。

此类作品尽管笔致精到,但因‚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不如第一类书作情感天然放纵,略有拘谨之嫌。

第三种是‚固已满世‛的榜书大字。

如《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及谢世当年的《章吉老墓志》等。

这类书作墨色带燥方润,笔力遒劲趣迈,结体欹侧多变,在信手挥洒中颇出‚刷字‛神韵,是米书中最为豪放的一路。

翻澜的笔势,昭示出书家在创作中的昂奋心态。

纵观北宋书坛,独特的米家书风代表了宋代书法艺术发展的新高度。

他的行草书与‚宋四家‛中其他三家的任何一位相比,都是高出一筹的。

明代大书家董其昌说:‚吾尝评米书,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东坡之上,山谷直以品胜,然非专门名字也。

‛(《画禅室随笔》)历来论书都充分肯定了米芾的创新精神和他在书法史上的杰出地位。

宋、元以来评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

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雪堂书评》:‚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锺(繇)、王(羲之)并行,非但不能愧而已。

‛所谓风樯阵马,是言米芾法书的气势迅疾超轶;沉着和痛快不易兼备,而能在沉着中寓痛快,足见其难能。

将他和书法艺术上的一代宗师锺、王等量齐观,推崇自属极高。

持第二种态度的,可以黄庭坚为代表:‚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