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奇迹的几点经验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一、本文概述1、回顾“东亚奇迹”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成就。
“东亚奇迹”一词通常用来描述自19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特别是“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所经历的高速经济增长和显著的经济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
历史背景方面,东亚地区的经济起飞主要发生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
在此之前,东亚许多国家都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破坏和殖民统治,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结构复杂。
然而,通过政治稳定、社会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等策略,这些国家逐渐摆脱了困境,开始了经济发展的新征程。
经济成就方面,东亚地区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经济繁荣的巨大转变。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亚洲四小龙”,它们在20世纪60至90年代期间,实现了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壮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就不仅体现在总量的快速增长上,还表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等方面。
“东亚奇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历史进程,它不仅改变了东亚地区的面貌,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这一奇迹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指导未来的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分析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在东亚奇迹中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在东亚奇迹中的核心作用。
东亚地区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空前的经济增长,被誉为“东亚奇迹”。
这一经济现象背后,不仅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更在于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
其中,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无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它强调各国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等条件,选择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各国经济概况史地理--东亚雁阵模式式微原因新析及启示
!""#年$月!"#$%&’()*#+$)*),-特区经济%#$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维系“雁阵模式”运行的宏观背景条件正在丧失,“雁阵模式”开始走向终结。
日本经济的“制度疲劳”、“四小龙”的兴起、中国的崛起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只是“雁阵模式”式微的表层原因,其真正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及其机制的作用&即全球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的兴起,成为“雁阵模式”终结的力量。
“雁阵模式”的终结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雁阵模式”;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011-2/234-,5652(,5*431,*013,-+2(,-76+28/9-2/94:*42/);04-03,4/*,4/4/6*01;459622)154/18<329152<1+,*42/,+152)4/6,,/9*01;459622)154/18<32915)*,+*)*01*+1/91/9)=>01)?)*13(14/6;1,+?4/*01@,<,/1)11-2/23?,“A28+?28/69+,62/)”+4)4/6,B04/,6+2;4/68<)8991/5?,);155,)*01’)4,/C4/,/-1-+4)4)2/5?,+1*01)8+C,-15,?1++1,)2/);04-0*01;459622)154/18<3291591-54/4/6=>01+1,5+1,)2/2C *01;459622)154/18<3291591-54/4/64)*01C8/-*42/2C 1-2/234-652(,54D,*42/,/94*)31-0,/4)3&/,315?*01652(,54/C2+3,*42/,*01;2+591-2/234-4/*16+,:*42/,385*4/,*42/,5-2+<2+,*42/E )91F152<31/*,*017/2;519611-2/23?1:31+64/64/*01;2+59)-2<1,;04-0(1-231*01)*+1/6*02C -,8)4/6*01;459622)154/18<32915624/6*2*011/9=>01;459622)154/18<32915624/6*2*011/94),/43<2+*,/*51))2/+251C2+*014/98)*+4,5+1)*+8-*8+4/6,/92<*4:34D,*42/2C B04/,=G1?;2+9)&>01;459622)154/18<32915;./98)*+?)*+8-*8+1;H:-2/234-,5652(,54D,*42/;I85*4/,*42/,5-2+<2+,*42/(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JJK""!)!罗丽娜东亚“雁阵模式”式微原因新析及启示一、“雁阵模式”及其内在运行机制“雁阵模式”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世纪K"年代提出的一种产业发展理论。
东亚奇迹的教训与反思
东亚奇迹的教训与反思莫倩云1摘要:东亚8个经济体只用了三十年就完成了工业化,这期间他们经济的高速增长,让世界感到大惑不解,被称为东亚奇迹。
这个奇迹依托的是亚洲人高储蓄和努力工作的价值观,及良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对基础教育的高投入、出口导向战略、低通货膨胀率、合理的政府干预等。
东亚奇迹的本质则是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投入。
如果不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而给人民提供自由的空间,有助于促使生产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东亚奇迹亚洲价值观要素增长模型一、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欧洲国家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拉丁美洲也历经了二战前后90多年缓慢的工业化。
当东亚国家只用了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短短三十年时间就完成了社会的工业化和人的工业化。
这三十年间,香港、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及泰国这8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5.5%,比东亚其他国家快2倍,比拉丁美洲快3倍。
2这些东亚经济体的迅猛增长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东亚奇迹。
他们的起点曾经很低。
1960年,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人均GDP 水平分别为7093美元、1110美元、2203美元、3022美元和1012美元,分别相当于当时美国人均GDP水平的50.2%、7.9%、15.6%、21.4%和7.2%。
三十年后,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踏入了中等发达经济体的行列。
到2004年,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人均GDP水平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分别达到39195美元、12743美元、23636美元、27597美元和13609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106.5%、34.6%、64.2%、75.0%和37.0%3。
他们占世界出口的份额由1965年的9%增加到了1990年的21%。
这一奇迹引发西方发达社会的广泛关注,各派学者围绕亚洲社会和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文化架构对经济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东亚经济奇迹与发展模式
东亚经济奇迹与发展模式东亚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成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和成功的地区之一。
这一成功背后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
本文将探讨东亚经济奇迹的成功因素和发展模式。
一、东亚经济奇迹的成功因素1. 导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东亚经济奇迹的成功与地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积极追求密不可分。
这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包括市场化的价格决定机制、私有产权的保护、自由贸易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2. 投资基础设施的发展东亚国家深知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
例如,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韩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 优质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东亚国家重视教育,注重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
他们积极投资于教育领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4. 开放的外贸政策和创新能力东亚国家积极开放市场,鼓励外贸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同时,他们注重科技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使得东亚地区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东亚经济奇迹的发展模式1. 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模式东亚经济奇迹的国家普遍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在国际市场上依靠出口取得了经济增长。
这一模式的成功在于既可以获取外汇收入,又可以通过市场竞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2. 经济的产业升级与转型东亚国家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升级。
他们积极引进和推动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东亚国家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例如,东盟的形成和发展、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地区内的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更加便利和有利的条件,推动了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东亚经济发展奇迹探讨讲义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 通过先驱工业免税、出口产品免税、信贷计划等
方式引进投资。
• 1972—1989年,制造业总投资为204.5亿新元,
其中外资占80%。目前,新加坡有外资企业3400 家,它们在新加坡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 1990年外国在新加坡投资总额为24.8亿美元。 • 促进了工业、对外贸易、金融业的发展,并利用
高速发展的原因
适时调整经济结构 重视科技、加速高科技发展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和环 境的关系
适时地调整经济结构
• 殖民地时期,以自由转口贸易为主要经济活动 。
1956年脱离马来西亚后政府以发展出口型劳力密 集工业为主 ,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 1970年后,扩大并加强银行与金融活动,以成为全
拉美化(拉美模式)的教训
• 重增长轻分配、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发展失衡、
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社会治安恶化、教育发 展滞后
• 巴西与阿根廷最为典型。
贫富差距:阿根廷60-70年代6倍,80年代 12.2倍,2002年46.6倍。巴西 2003年65.8倍
通货膨胀:1991-1999增长50%以上 失业率:1990 6.3 % ,2002 25 .5 %
此培养了大批先进人才。
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 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并没有忽略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
• 特征:充分的就业 、稳定的物价 、逐年提
高的工资。
• 良好的环境: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四、台湾
经济发展情况
• 实事求是地说,除去汇率偏差,台湾的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工资水平仍然高于大陆。 特别是台湾的“中产阶层”,其收入和生 活水平大大高于我们。40几年来,台湾经 济增长很快,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公共经济学
3.市场经济说 东亚经济采用的是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 济,可以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通过市场的竞 争可以提高生产的积极性和效率,促进经济发 展。 实际上东亚经济对经济并不是发挥市场作用 那么简单。日本通产省扶持产业发展,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也比较深。
4.外向经济说
出口导向对这些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1)出口导向,产品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要想 站稳脚跟,企业就必须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 (2)出口导向可以使企业与国际接触,这样有利于吸收 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出口导向可以获得大量外汇,进口外国的技术和设 备就会更加便宜。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分享人:刘杰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一、东亚奇迹简介 二、现有理论解释 三、基础经济理论补充 四、新理论提出 五、结论
一、东亚奇迹简介
二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实行赶超战略, 但真正赶上或者接近发达国家的只有日本和“ 亚洲四小龙”,这几个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 被称为“东亚奇迹”。 日本在1987年人均收入赶上美国,新加坡 在1996年人均收入赶上美国,香港地区的人均 收入在90年代大约为美国的80%-90%,台湾地区 在90年代中期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将近50%,韩 国达到大约40%。
①减少负外部性 ②企业有竞争力利 润多
剩余提高
要素禀赋A 资本回报率最高 积累倾向大
要素禀赋B
资本积累增加,就是r减小
3.比较优势发展的条件
(1)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以企业家的角度来看,他们不关心是否以比较优势 来发展,而是关心企业的利润,利润又取决于产品的价 格和要素的价格,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 价格体系,也即建立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 (2)我国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金融结构的扭曲。这样就造成中小企业得不到 资金支持,就业机会不足,发展的产业资金过度密集。 第二,资源价格继续扭曲。资源税费低,不到资源价格 的1.8%,价格与国际接轨,而税费没有改变,大量利润 空间。民营加入,贪污行为。
【精品】东亚奇迹启示中国复兴
【关键字】精品东亚奇迹启示中国复兴大中小默认作者: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东方视点2014-03-13 星期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我们人均资源状况、文化背景相近的东亚成功现代化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启示。
世界银行《东亚复兴》的报告指出,“从1950年以来,超过100万居民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香港、韩国、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从低收入国家或地区提升到高收入行列。
”即除了沙特阿拉伯这个特殊的产油国之外,二战后实现了从低收入直接跨越进高收入的就只是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这亚洲四小龙。
世界银行2008年出版的“增长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在战后25年或更长时期内实现了平均7%或更高增长速度的所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有13个,其中除了马耳他这个不足50万人口的欧洲地中海旅游岛也刚达到高收入门槛外,只有东亚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成长为真正的高收入经济体。
从这个被称为战后奇迹的东亚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的一些共同特点:第一,都是实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市场经济体制,其中新加坡高度依赖与外部资源的交换,中国香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体。
这样有了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从而就具备了追赶经济的必要条件。
第二,除新加坡、中国香港为城市经济体,无农村土地和农民问题外,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战后均由于各自的特殊条件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土地的分配较为平均,为其后的工业化起飞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与拉美以及亚洲其他很多国家土地被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没有或没有彻底的土地改革相当不同。
第三,虽然这五个经济体均非典型的欧美民主体制模式(日本战后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的期间,是在民主外壳下的自民党55年一党执政体制;韩国在转型期是军政府统治;中国台湾是蒋家父子威权统治;新加坡当时也被认为是典型的民主外壳下的威权统治。
中国香港在1997年之前是英国殖民统治),但均有一个有效率的政府。
亚洲“四小龙”经济奇迹剖析
亚洲“四小龙”经济奇迹剖析[摘要]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始持续高速增长,被称为“东亚奇迹”。
本文从它们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国际环境和所实行的经济战略等方面深刻地分析了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弊病。
[关键词] “四小龙” 经济发展原因弊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完全改变了原有贫穷的经济状况,以经济的高速增长名噪于世,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亚洲“四小龙”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探讨和分析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很有必要。
一、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四小龙”的面积都不大,自然资源都比较贫乏。
新加坡和香港地区,连居民的引用水都要靠别人供应。
韩国和台湾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可以,不过工矿资源缺乏。
然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优势,都处在海上的交通要道,都有良好的深水港。
如香港地区的维多利亚港,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四小龙”在二战前都分别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商品周转站。
这些地方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里的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发展都有很长的历史。
它们都较早地吸收了西方文化,造就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企业家队伍。
(二)有利的国际环境“四小龙”的经济起飞,大都在60年代。
在这时期,一些特殊的因素对它们的经济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为了调整自己的产业机构,它们把一些劳动力和原料消耗多、污染严重的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第二,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正经历着相对繁荣时期,使它们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享受着特殊照顾。
第三,60年代正是美国不断扩大侵越战争的时期,“四小龙”离越南较近,“越战”对这些地方的经济、贸易和旅游业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刺激。
东亚奇迹之谜——世界银行对东亚8国经济调查报告
贫富惫殊 还 有 不 断下 降
2 。% .
他们的 宏观
,
比 方说 在韩 国最 有钱 人 中 的
行 的是 比 世 界上 任何一 国 都开放 的 自由市场
日本和韩国 又 采用最重手 的政府干 预
经济 基础 始终很好 的财政预 算政策 育的重投 入
过去 的
, 。 .
. 、
低通货 膨 胀率
很 合理
、
的收 入 是最 穷 人 中 2 0 % 收入 的
专
论
P
L
龙
t
O
S E C !A
IS S
柬
奇迹
,
O
. . . _
坦 鱼旦
Z
—
世
尼
、
言 述
调 查 报 告
政策
。
…
世 界 银
行对
东 亚 8国
8
经济
,
界银行仔细分析调查 了东亚
星 的 经济 行 为
、 .
个巨
、
西哥 和 巴西 少是穷 人 中
亚
.
0 % 的收 入 至 最有钱 人 中的 2
而 新老虎印 尼 和 泰国来用 的却是 比 较
2
倍
、
.
比 拉 丁 美洲要快
倍
.
.
这
,
年的
降到
年的
%
。
年代 又 变 了
.
这 时他们把重 点放在技
。
个东西 国家
到
l
地 区 的出 口
2 一%
、 .
成绩特 别显 著
他
这 一 地 区 经济奇 迹 出 现 的真 正 秘诀是什 么 ? 是 阵营 间竞争的原因 还 是 为每个 人 都提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No. C199**** ****-5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林毅夫蔡昉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林毅夫蔡昉李周从1953年的“一五”计划起,直到1978年改革开始为止,我国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一种典型的赶超战略。
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是所有落后国家和地区共同的热切愿望。
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积重难返的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
一些没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反而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明星。
第一个成功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紧随其后的是地处东亚的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
在过去数十年,这些经济以与其他发展中经济相同的起点,实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绩效,成为世界经济中高速、持续经济增长的典型,被誉为“东亚奇迹”。
1怎样来总结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尤其是当东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发展经验是否还有普遍意义,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一、对“东亚奇迹”现有的各种不同解释与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一样,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起步的。
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其工业化水平在50年代初期仍然很低,资本和外汇十分稀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00美元左右。
但是,这些经济得以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资本、技术的积累,它们又逐步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进入或接近发达经济的行列。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些经济中,高速增长还伴随着收入分配的相对均等、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一系列社会福利指标的提高。
关于日本、东亚四小龙何以能够成功地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从而达到了赶超或接近发达经济的目标,学术界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解释。
有不少研究者的解释已经超出了经济范畴,这些解释显然暗示着,这些经济的成功与经济因素无关。
其中一种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释。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本文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除了立足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以外,还有一种更为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即比较优势战略,这是日本和亚洲 " 四小龙 " 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
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
文章指出,实行比较优势战略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经济职能,并特别表现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
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
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几乎是所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热切愿望。
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积重难返的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
如果这种赶超战略是惟一的选择,我们又没有发现任何采取其他战略成功地实现赶超发达经济的事例,则还不能说赶超战略失败了,只能说这种战略的推行和结果是无法回避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没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反而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明星。
第一个成功的事例发生在日本,紧随其后的是地处东亚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
在过去数十年,这些经济以与其他发展中经济相同的起点,实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绩效,成为世界经济中高速、持续经济增长的典型,被誉为 " 东亚奇迹 "( 世界银行, 1995 年 ) 。
这些成功的发展事例,是否代表了一种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不同之处何在,它对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哪些新的知识,以及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发展战略是否还站得住脚,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一、对 " 东亚奇迹 " 的不同解释与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一样,日本和亚洲 " 四小龙 " 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起步的。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东亚奇迹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并对其进行再解释。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背景和引出主题。
在正文部分分析了东亚奇迹的起源、比较优势的解释、发展战略的意义以及对东亚奇迹的重新讨论,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东亚奇迹的成功之处,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东亚奇迹的成功之处,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东亚奇迹、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案例分析、成功之处、未来发展趋势、建议。
1. 引言1.1 介绍文章背景本文将对“东亚奇迹”的成功奥秘进行深入探讨,并围绕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展开论述。
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在20世纪后期迅速崛起,以高速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著称。
这种现象被称为“东亚奇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东亚奇迹的起源开始,解释比较优势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探讨发展战略的意义,并对“东亚奇迹”的成功再进行解读。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总结东亚奇迹的成功之处,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使读者能够对“东亚奇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内容的阐述打下良好基础。
1.2 引出主题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东亚地区一直被誉为经济奇迹的发源地。
诸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被称为“东亚奇迹”。
这种高速发展的现象给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也对我们思考发展模式和策略提出了挑战和思考。
本文将对“东亚奇迹”的起源、比较优势的解释、发展战略的意义以及对其再解释的讨论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探索其背后的原因和成功因素。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东亚奇迹”的成功之处,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亚洲奇迹之谜
《亚洲奇迹之谜》《亚洲奇迹之谜》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于1994年所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克鲁格曼在文章中指出,东南亚缺乏科技含量的发展模式难以持久,并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是“纸老虎”。
而随后的亚洲金融风暴,也印证了克鲁格曼的语言。
一,文章主要内容文章首先肯定了东方经济体系带来的惊人的经济增长,但质疑这种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文章提到“产出的快速增长,可以利用投入的快速增长来充分说明:扩大就业,提高教育水平,最重要的是大量投资有形资本。
一旦全面考虑这些投入,产出增长是不足为奇,或是换句话说,令人惊讶的是仔细检视苏联的经济增长,这根本不是一个谜。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先以苏联为例进行分析,说“经济扩张是两个增长源头的总和,可能是赘词。
一方面是增加「投入」:就业增加,劳工教育水平提升,有形资本(机器,建筑物,道路等)存量增加。
另一方面是每投入单位的产出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更好的管理或更好的经济政策,但长远来看,主要是由于知识增加。
”而苏联增长是基于投入的快速增长。
最后得到“对共产主义国家增长的经济分析,意味着她们的工业扩张在未来有一些限制;换言之,这意味着天真地以过往的增长率来预测未来,很可能会极度夸大真正的前景。
基于扩大投入的经济增长,而不是每投入单位的产出增长,必然会受限于收益递减。
苏联经济体系根本不可能维持劳动力参与率,平均教育水平,以及最重要的有形资本能一如往年的增加。
可预见共产经济体系的增长将放缓,或许大幅度放缓。
”的结论。
延伸来看,作者发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与苏联的发展模式“惊人的相似”。
以新加坡为例“从1966至1990年,新加坡经济每年以可观的8.5%增长,三倍于美国;人均收入增长6.6%,大约每十年翻一番。
这成就似乎是经济奇迹。
但奇迹原来是依靠汗水而不是灵感:新加坡增长是通过调动资源,斯大林会感到自豪。
就业人口比例由1994年的27%增至51%。
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急剧升级:在1966年,超过一半的工人没有正规教育,到了1990年,三分之二已完成中学教育。
亚洲奇迹
东亚奇迹之我见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中分析比较了亚洲包括前述苏联在内的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奇迹。
Krugman 用经济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透过繁荣的表象指出了神话背后的忧虑,这是一篇在1994年发表的文章,在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结果与Paul Krugman的所谓东亚“四小虎”其实都是“纸老虎”论断在某种程度上吻合,表现了大师的远见。
从50年代开始,亚洲经济逐渐出现迅猛增长势头。
拿新加坡来说,从1966 年到1990 年间,新加坡经济增长显著,年增长8.5%,三倍于美国;人均收入以6.6%的速度增长,几乎每10 年就翻一番。
这个成绩看起来是个经济奇迹。
然而,人们发现这个奇迹是靠流汗得来的,而不是靠灵感:新加坡的增长也是靠动员资源,其程度就连斯大林也会自叹不如。
工作人口的比例从27%飙升到51%。
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也骤然提高:在1966 年,一半以上的工人根本没受过什么正式教育,而到1990 年,三分之二的人完成了高中教育。
最重要的是,国家大量投资于物质资本:投资在产出中的比例从11%上升到了超过40%。
再拿日本来说,1973年,日本与美国相比经济规模还很小,也很穷。
人均GDP 只有美国的55%,GDP 最多只有美国的27%。
但是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清楚地预示着一次巨大的变化。
80 年代日本的真实GDP 以年均8.9%的速度迅猛增长,人均产出则以每年7.7%的速度增长。
尽管美国增长的速度以它自己的历史标准来看已经很高,达到了3.9%(人均2.7%)。
究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资本的有效积累培养人力资本。
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从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的教育优势开始的,而且通过投资于基本教育的具体政策,它保持了这一优势。
60年代这些国家(地区)的基本教育和初等教育水平比其他中低收入国家要高。
《发现东亚》经典读后感10篇
《发现东亚》是一本由宋念申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东亚》读后感(一):发现东亚的一种意义在过去,西方话语随西方的坚船利炮而来,作为一种将殖民扩张正当化的理论依据。
这种话语,如书中所言,是将人类的发展单向化,也即认为不同的民族处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欧洲处在这些阶段的最前端,即是最文明的民族。
而其他各民族,必须要以学习欧洲为手段,以脱离“野蛮”而达到“文明”。
根据这种话语,欧洲的殖民扩张自然就成了为“化外之民”带去“文明”的正当行为。
这样的话语,在现在自然已经被抛弃。
然而,其阴影依然在世界上游荡。
现在,判断“文明”与否的一条标准,就是是否拥抱“普世”价值。
这样的观点并没有错,但可惜的是,关于普世价值的论述,实际上受到了西方话语的垄断。
西方“普世”价值的倡导者以西方社会的繁荣昌盛为证明,宣称从中提炼出的价值适用于全人类。
这样的看法实际上是旧有西方话语的变种,给“欧洲最文明”的话语披上了一层“普世”的外衣。
真正普世的价值可以从西方的经历提炼,但它必须经过其他人民的检验,方能称为“普世”。
其实,战后的东亚一直在对新式西方话语进行实践。
时至今日,实践已经显现了一些结果。
结果便是,西方话语并不完全适用于东亚社会。
而在这个时候,由于东亚本身深陷在西方话语的逻辑之中,一时间无法确认自己未来的走向。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发现东亚”才有了深刻的意义,也即为东亚提供可能的发展路径。
正因为近现代东亚一直在以西方的逻辑自我建设,才需要在寻找新的建设途径之时,强调“独立于西方话语”这个概念。
不论是接受西方话语,将东亚作为“文明”链后端的存在,以求发奋赶超;还是反对西方话语,对号入座般的构造出一个与欧洲处处相反的东亚,都未必是东亚发展的合适路径。
在现存的体系里谋求超越,不外乎在屠杀恶龙之后,将自己送上恶龙的宝座。
可能的发展路径,就藏在对东亚历史的发掘之中。
东亚奇迹的教训与反思_思路发展共16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各方观点?
亚洲价值观 宏观经济环境 全要素增长模型
亚洲价值观
• 以家庭作为发展的社会结构基础
• 李光耀先生作为“亚洲最雄辩的发言人”指出,东亚人的 家庭观念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东亚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是本 初的、独立的,而是家庭朋友关系网中的一部分。
• 勤俭节约 高储蓄率
• 吃苦耐劳
宏观经济环境
自由的空间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东亚奇迹的教训与反思 一、亚洲经济增长的奇迹 二、亚洲价值观和宏观经济环境 三、全要素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五、自由的空间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亚洲价值观 宏观经济环境 全要素增长模型
矛盾?
亚洲价值观
宏观经济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全要素增长模型 亚洲经济增长的奇迹
单靠大量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那么怎样才 能让经济继续增长呢?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配置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竞争
政府制造资源稀缺、实行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制,指定奖励实质,执照需求
(四)平等地增长
东亚国家的经济能达到快速增长而不增加不平等的原因 1、土地改革
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和收入,导致储蓄增加;较高的收入拉动了内需,这 对于出口市场还没有扩大的经济体系是重要的;收入的再分配导致了政策的 稳定,这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和外国投资坏境的重要因素
(五)出口型增长
四中促进出口的措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 政府为出口企业提供优先的信贷的外 国交换业务; 建立新的出口领域; 为本国的产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誉
三、东亚奇迹的共同经验
健全社会职能:比如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对教育的重 视会创造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源,同时能够为商业和投 资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合适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采用更加开放的 经济政策;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致力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 机制:比如建立信贷银行,长期发展银行,鼓励企业 家进入市场,同时营造开放的市场氛围; 增加社会资本以及提高居民收入和储蓄:比如政府提 供的基金等金融工具; 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比如将更多的资源投向 自主创新型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竞争机制等; 大力实行促进投资的政策:一定的金融管制,以及信 贷制度的完善等增强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政府 来改善国际经济关系;
四、小结
小结: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倚重,不断 完善,推进出口教育高新技术的政策,以 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与完善的竞争机制 是带来经济奇迹的主要经验; 东亚奇迹与其说是经济奇迹到不若说 是政治奇迹更恰当:东亚国家的整体制度 有效地提高了政府效率,同时降低了腐败 发生的可能性。
Company
LOGO
统计学解释
第一 第二 第三
为什么储蓄率如此之高? 为什么储蓄率如此之高?
必须回答的几 个问题
如何使快速节奏下有效投资成为可能? 如何使快速节奏下有效投资成为可能?
怎么迅速的减少技术差距? 怎么迅速的减少技术差距?
第四
东亚又是如何确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福利? 东亚又是如何确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福利? 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福利
政府创造环境
衰退卡特尔、欺骗激励
(三)合作与竞争
合作的重要性 劳动力市场
终身雇佣制、工资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补助金计划、工资基于 团体绩效
企业与雇员
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变革、利益一致性
企业与银行
介入企业事务、占有企业股份
(三)合作与竞争
2、联合竞争与合作 合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东亚国家成功利用合作优势的同时,保持了合作的优势。合作以提高 效率很容易转变成勾结来提高价格限制产出和准入。更糟糕的是,合 作所需的自由的权利会引起寻租和腐败。竞争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少 了滥用权力的余地。建立一个竞争性的工业结构,政府不仅要看重一 个产业内企业的数量,更要看重竞争的有效性,两个均衡匹敌的企业 间的竞争可能会比一个企业与众多小竞争企业更有效。
(二)产业政策
1、追求什么样的政策? 首先,支持教育投资,特别是工程学科与科学 类学科,以从基础上提升劳动力智力水平,减 轻技术进步需大量引进的负担。第二,整改金 融市场疲软的现状,政府加大对地方的拨款力 度,尤其是对工业较发达的地区,例如拥有重 型机械及设备的地区。第三,在恰当的时候, 政府需鼓励出口。第四,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 尤其是发展较为稳固的工业部门,政府应拨款 鼓励其在创新方面的发展,建立研发中心,拥 有其自有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合作的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良好行为是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名誉所引致。在发 展的过程中,社会制裁在规范合作行为中效果越来越差,但是建立并维 持灵活的竞争关系基础可能会很难。 合作的收益是基于这样一种视角:合作的未来收益超过了短期来自个 人私利最求的收益。但快速变化的环境可能会提高未来关系价值以及合 作长期收益大小的不确定性。
2、产业政策
为确保收入更加公平的政策仍然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伴随着明显的效果, 这些效果比抵消可能的减少资本积累的副作用要多
3、普遍素质教育
确保普遍素质的政策增加了生产力和促进了更大的平等,女性教育,工 资与教育关系
(四)平等地增长
增长与平等之间具有正相关性。高增长率提供 可供促进平等的资源,正如高度的平等帮助维持高 增长率。尽管这在之前的东亚经验看起来有点超过 常识,常识表现恰恰相反:增长产生了不平等,而 不平等是增长的必要条件。
规模报酬
企业随着规模扩大时间增长规模收益递减,这使得经济发展离开政府 干预仍能够合理发展。
协调失灵 战略谈判
(二)产业政策
3、这些政策有效吗?
(三)合作与竞争
看得见的手VS看不见的手
亚当·私密的完全竞争中“看不见的手”论证,因为每个个人,在追 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最大化了所有人的福利,合作就不必要。但出现 市场失灵时,利己主义的私利追求的情形未必会导致的高效结果。
(二)产业政策
2、为什么这些产业政策被采纳? 弱的甚至不存在的市场
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是不存在的或者不起良性发展作用的。因而, 物价不是市场的信号而是由政府定价的。
技术外溢
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创新,在很大程度上 依赖于高新科技的使用程度。
市场外溢
市场外溢引导政府为塑造国家的品牌形象有更多的关注
SOME LESSONS FROM THE EAST ASLAN MIRACLE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 陈亚玲 高照 张靓 孟垚 张亮
Company
LOGO
Contents
○、论文简介 一、经济增长比喻 二、东亚奇迹的五点原因 三、东亚奇迹的共同原因 四、小结
论文简介
这篇基于案例研究、经济数据和经济理论的文章, 这篇基于案例研究、经济数据和经济理论的文章,分析 了这种成功模式的一些要素。 了这种成功模式的一些要素。但是这是这些要素的一种 综合,也有政府的介入因素, 综合,也有政府的介入因素,这些一起才是东亚成功的 因素。 因素。 东亚经济的非凡成就提出了问题:是什么造就了这个 成就?东亚经济奇迹的最主要的8个国家——香港、印 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和 泰国——政府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哪些政策对经 济增长最有用处,为什么?确定哪些特定政策的缺失 经常被认为是很困难的。政府的一个部门发展速度很 快并不意味着这种增长要归功于政府的行动。这个部 门的发展也许并没有依靠政府的介入。
几个比喻
一、发动机比喻 二、化学比喻 三、生物学比喻 四、物理学比喻
东亚奇迹的五点原因分析 一、完善而非替代市场 二、产业政策 三、竞争与合作 四、平等地增长 五、出口导向型增长
(一)完善而非替代市场
政府角色: 1、指定积极的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 2、使市场有效的运行,例如管制金融市场 3、创造本不存在的市场 4、帮助直接投资保证资源一能提高经济增 长和未定的方式进行分配 5、创造有利于私人投资的氛围,保证政治 稳定
(三)合作与竞争
1、鼓励合作 商业委员会的作用
为什么没有企业试图搭便车来获取其他企业提供的信息而自己不提供 信息呢? 政府的利益?
政府激励机制
政府拥有的自由的权利使其可以对合作和诚实给予奖励,并且,至少 有一种对缺乏竞争或者表现出不诚实而受罚惩罚的恐惧。政府干预市场创 造了一种政府可以根据合作表现来分配给参与者的“租”。
(五)出口型增长
两个问题:为什么出口较单纯的追求利益是 更好的方法?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市场是 否合理地奖励了成功?
(五)出口型增长
出口能够创造社会财富; 出口能够更容易得到高新技术; 银行借贷时只注重能否按时还款,在他们看 来, 出口导向型企业的风险比仅在本国经营的企业风 险高,因此更愿借钱给国内市场的企业; 一种错误说法:政府通过鼓励出口来抵消进口时 的限制带来的缺陷,有两点问题:政府有时只是 在使交易发生在比较合适的价格,同时政府采取 了多种措施(不仅是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