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古诗二首-饮酒

合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 (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 (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 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 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 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 闹市,也显得偏僻安静,道出了感 觉与处境之来自的辩证关系。四、品读诗韵
思考探究: 2.能否把“悠然见南 山”中的“见”字改 为“望”字? 为什么?
学以致用(1)
三、读懂诗意
自主学习:参照注释,读懂词 句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我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 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 问你怎能这样呢?内心远离尘俗, 自然就会觉得地处偏僻了。
四、品读诗韵
思考探究: 3.“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中“菊” 和“飞鸟”有何象征 意义?这两句有何深意 ?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菊”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 “飞鸟”——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 这两句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美好和诗人恬 淡闲适的心境。 言下之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 为什么要奔波于官场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 ,不愿投入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 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 神气都索然矣。”(苏轼)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能。
“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抬头,秀丽 的南山映入眼帘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 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 一、悠然忘我的境界,与全诗闲远散淡 的氛围吻合。
“望”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 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饮酒》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饮酒》陶渊明(365—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知识积累《饮酒》1.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2.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3.尔:这样。

4.日夕:傍晚。

5.相与:相伴。

6.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考题例析1.(2015•贵州毕节中考)填空。

(1)《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残酷惨烈的诗句是,。

(2)在《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利名禄的名句是:,。

(3)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

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的愿望。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回答)2.(2015•广西百色中考)古诗词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

《饮酒》原文及翻译

《饮酒》原文及翻译

《饮酒》原文及翻译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诗酒关系有如血肉关系密不可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饮酒》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饮酒》原文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译文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

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

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

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注释(1)酹(lèi):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先酒:指第一个发明酿酒的人。

相传杜康是我国酿酒的创始人。

(2)须臾(yú):一会儿。

殊:不一样。

(3)喧:热闹。

(4)幽晦:昏暗不明。

(5)函:包含。

晏温:晴天的暖气。

(6)蔼蔼:茂盛的样子。

陶渊明《和主簿》有“蔼蔼堂前林”诗句。

南郭门:指永州外城的南门。

郭,外城。

(7)何:多么。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8)清*:指草木。

(9)竟夕:整夜。

(10)偃卧:仰卧。

芳荪:指草地。

(11)晋楚富:《孟子·公孙丑下》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这里指财雄一方的富豪。

(12)此道:指饮酒之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9篇古诗二首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qing导入。

1、激发想象:2 、揭题3、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

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

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

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这首古诗,并且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其次,在分析诗歌意象和哲学思想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以后的讲解中,我应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来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诗歌创作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诗歌创作技巧的讲解,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陶渊明的哲学思想:探讨诗中“饮酒”所寓意的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关联。
-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学习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风格,了解其简洁明快、自然真挚的艺术表现。
举例解释:在讲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时,教师应着重强调“悠然”所体现的心境,以及“南山”作为自然象征的深层意义,使学生理解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和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生活的情境和古文语境的差别,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饮酒》相关的主题,如“诗中的自然意象”或“陶渊明的生活哲学”。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讨论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如角色扮演、辩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难点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拓展与应用:通过学习《饮酒》,启发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与诗歌创作背景,探讨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并尝试创作以“饮酒”为题材的短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 中的偶见,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 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 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 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思考探究: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菊”和“飞鸟”有何象征 意义?赏析?
死亦足。”
生态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 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 闲适、恬淡。运用景物衬托的写作手法,衬托出诗人 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形象。
思考探究: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 为什 么?
不能。
“因采菊而见山, 境与意会,此句最有 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 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等。
赏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引发 析 读者对此种情形的思考。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而无车马喧”?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 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
可以“而无车马喧”?
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
(知识补充)“庐”字有着深刻 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文化内蕴,代表着古人的一种安
“菊”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 “飞鸟”——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
①这两句借景抒情,描写了眼前景物,渲染了隐居 之所的宁静美好,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 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②这两句动静结合的手法,静的是云气,动的是飞 鸟,写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写出了南山黄昏时云 气绯红、鸟结伴归巢的优美景象,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回归自然后的自在心境。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此诗为诗人借酒消愁之作,表现其蔑视世俗的个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

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

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教授学生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比较阅读、联想想象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
-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情感表达的深入体会:学生对陶渊明所表达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情感可能感到难以理解,教师需通过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意象与情感的结合,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饮酒》诗相关的自然意象,如“菊”、“山”等,并探讨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古代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可能对诗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官职、礼仪等不甚了解,教师应适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创新思维的激发: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通过创意写作、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举例说明:
-在讲解意象时,可以指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和“南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向往自由、超然物外的精神象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Hale Waihona Puke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陶渊明及其《饮酒》诗的基本概念。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以隐逸田园生活著称。《饮酒》诗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隐逸情怀。这些诗作对我们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陶渊明的《饮酒》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饮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我们将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饮酒》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1饮酒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7、[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9、[相与]相伴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朗读节奏划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翻译

陶渊明《饮酒》翻译

陶渊明《饮酒》翻译《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陶渊明《饮酒》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⑤见:(读xiàn)同“现”,出现。

⑥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⑦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鉴赏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2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共15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2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共15张PPT)

学习《过分水岭》 悟诗情,入诗境。
溪水是没有感情的,但眼前的小溪却好像有感情, 进入山中这几日,溪水陪我一路前行。 登上岭头就是我们分道而行的地方了, 一整晚溪水缓缓流动着和我依依惜别。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了解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
学习《过分水岭》 了解作者温庭筠。 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 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温庭筠精 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 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 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 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 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
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 枯木等。代表作:《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了解字义
饮湖上:和朋友在美丽的西湖畔饮酒。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空濛:形容景物迷茫。 亦:也。 西子:西施。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
后人尊称其“西子“。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
“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
和代名词。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明诗意
西湖是天然美景,西施是绝代佳 人,
她们都天生丽质,都有迷人的神韵。 作者用西施比喻西湖贴切自然。也因 此,西湖又被后人称为“西子湖”。

《饮酒》PPT课件

《饮酒》PPT课件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返回
解释:
继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返回
返回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资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九江)人,诗人。《饮酒》共二十首,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返回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作业:联系全诗,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学 古 诗 饮 酒 陶渊明
课文朗读 作者介绍 全文解释 课堂作业
- .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陶渊明《饮酒》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二、问题研讨1.怎样理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才能加深理解。

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

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

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秦王饮酒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

清琴醉眼泪泓泓。

古诗简介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宝库中一颗散发出异彩的明珠。

翻译/译文秦王骑着猛虎般的骏马,巡游八方,武士们的宝剑照射得天空一片碧光。

命令羲和敲着太阳开道,发出玻璃声响,劫火的余灰已经散尽,国家太平呈祥。

大壶的龙头倾泻着美酒,请来了酒星,弦架镶金的琵琶夜间弹得枨枨响。

像落在洞庭湖上的雨点,那是乐人吹笙,秦王酒兴正浓,喝令月亮退行。

银白色的浮云辉映得整齐的宫殿亮晶晶,宫门上报时的人已经报了一更。

灯火辉煌的楼上,歌女们的声音娇弱乏困,绡纱红衣轻轻飘动,散发出淡淡的清芬。

一群黄衣女郎舞蹈着,高举酒杯祝寿歌颂,仙人形的烛树光芒四射,轻烟濛濛,嫔妃们心满意足,一双双醉眼清泪盈盈。

注释1.秦王:一说指唐德宗李适(kuò),他做太子时被封为雍王,雍州属秦地,故又称秦王,曾以天下兵马元帅的身份平定史朝义,又以关内元帅之职出镇咸阳,防御吐蕃。

一说指秦始皇,但篇中并未涉及秦代故事。

一说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做皇帝前是秦王。

2.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3.劫灰:劫是佛经中的历时性概念,指宇宙间包括毁灭和再生的漫长的周期。

4.龙头:铜铸的龙形酒器。

5.金槽:镶金的琵琶弦码。

枨枨:琵琶声。

6.雨脚:密集的雨点。

7.银云:月光照耀下的薄薄的白云朵。

8.栉栉:云朵层层排列的样子。

9.瑶殿:瑶是玉石。

这里称宫殿为瑶殿,是夸张它的美丽豪华。

10.宫门掌事:看守宫门的官员。

11.花楼玉凤:指歌女。

12.娇狞:形容歌声娇柔而有穿透力。

狞字大约是当时的一种赞语,含有不同寻常之类的意思。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饮酒》其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自然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鉴赏古代诗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词的内涵,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通过阅读、分析和欣赏这首诗,让学生理解作者借助饮酒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饮酒》其五的基本内容和意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它是古代文人抒发情感、表达哲思的重要作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饮酒》其五的具体诗句。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分析诗句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如对仗、排比、拟人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对古诗文意境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和思想。

饮酒原文及翻译

饮酒原文及翻译

一、饮酒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二、饮酒全文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三、作者及出处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本诗选自《陶渊明全集》。

四、重点词语及易错字1、结庐:建造房屋2、车马喧:指世俗往来的纷扰3、问君:这里是作者自问4、尓:这样5、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6、相与:共同,一起7、真意:指人生真正的意义8、辨:通“辩”,辩解,分说。

易错字:喧篱辨五、翻译我建造房屋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要问我为何能够这样,只要存心远离尘俗,所处的地方自然也就偏远了。

我在东篱下随手采几朵梅花,悠然之间望见美丽的南山。

山中云雾在傍晚显得更加美丽。

归巢的'鸟儿结伴飞还。

此情此景包含着人生真正的意义,想说出来又没有更合适的语言。

六、内容及主题这首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生活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一种超脱于尘世的宁静平和,通过描写归隐生活的闲适,表达了自己回归自然的喜悦之情,含蓄地告诉人们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美妙感受。

七、名句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陶渊明《饮酒》古诗原文

陶渊明《饮酒》古诗原文

陶渊明《饮酒》古诗原文
陶渊明《饮酒》古诗原文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古诗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

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

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清陶澍注《靖节先生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

《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 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 的志趣? 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 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 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 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 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 “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 洁的表现。
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 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 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 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 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 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 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 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 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三、“此中有真意” 你认为所谓“真意” 指什么?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 可否改为“看”、“望”等字? 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 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 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 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 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
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 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 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 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 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 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护田 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最后两句,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 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 尔:这样。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 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 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 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 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 “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 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 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
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 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 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 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 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 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 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 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 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 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 “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 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 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 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

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构勒出一幅怎样的图画?
“悠然”看出作者此时什么的心情? 悠闲自得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大自然由衷的喜爱之情
采 菊 东 篱 下 , 悠 然 见 南 山 。
你说一,我说二
一家之言——
此诗的神来之笔,亦为 陶诗中的经典名句。
表现的是一种超凡脱俗 的天真自然的意趣,人 与自然和谐合一的诗情 画意;哲理的意境,是 “无我之境”。(物我 合一的境界)。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 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 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 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 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 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 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 “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 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 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 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 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人的自然本性。人 应归化于自然,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 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 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 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 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 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 正象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 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 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 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 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 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 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 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陶 渊 明

此 中 有 真 意 , 欲 辨 已 忘 言 。
山 气 日 夕 佳 , 飞 鸟 相 与 还 。
采 菊 东 篱 下 , 悠 然 见 南 山 。
问 君 何 能 尔 ? 心 远 地 自 偏 。
结 庐 在 人 境 , 而 无 车 马 喧 。
饮 酒
陶 渊 明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 文学家。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 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 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 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 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 记》、《归园田居》、《饮 酒》。
朗读全诗,理请作者思路
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 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 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 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 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 意趣。
一、心远指的是什么?流露出作者 什么样的感情?
远离官场的争权夺利和俗世。 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小结
结庐人境
心远
无车马喧
陶 渊 明 采菊

南山 山气 日夕 飞鸟
真意
超然尘俗、物我合一的意趣
结合诗作的学习,评评陶渊明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 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 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 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 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 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当然也 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 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 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 称之为隐士。(陶渊明的名言:不 为五斗米折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