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二篇)
听力防护标准

听力防护标准一、噪声级别听力防护标准首先需要明确噪声级别。
根据国际标准和行业规定,噪声级别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测量。
对于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噪声级别,一般认为85dB(连续接触)和90dB(短暂接触)是界限值。
在这个基础上,公司应明确各个作业场所的噪声级别,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防护设备为了降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应配备合适的听力防护设备。
常见的听力防护设备包括耳塞、耳罩、降噪耳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噪声的强度,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
公司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噪声级别和员工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听力防护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
三、培训和教育除了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外,公司还应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听力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听力保护的重要性、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如何正确使用听力防护设备等方面。
同时,应定期开展听力保护宣传活动,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检查和监控为了确保听力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公司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和作业场所的噪声监控。
听力检查应涵盖所有员工,包括新员工和转岗员工。
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员工,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同时,应对作业场所的噪声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五、记录和报告所有与听力防护相关的活动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听力检查、噪声监测、设备维护等。
这些记录应妥善保存,以便日后查阅和审计。
此外,公司应定期生成听力防护相关的报告,包括设备的配备情况、使用情况、员工听力状况等,并根据报告结果对听力防护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纠正措施当发现员工的听力状况异常或作业场所的噪声超标时,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可能包括更换更有效的听力防护设备、改善作业场所的降噪设施、调整工作时间等。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员工,应提供个性化的听力保护方案。
所有的纠正措施都应以恢复或维护员工的听力健康为目标。
七、持续改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员工需求的变化,听力防护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听力筛查管理管理制度

听力筛查管理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
听力筛查管理制度的组织机构是保障听力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一般来说,听力筛查
管理制度指导小组由卫生局、医院、听力专家、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多部门和
人员组成,制定听力筛查相关政策、标准、流程等,并负责听力筛查工作的协调和推进。
二、人员配备
听力筛查管理制度要求有专业训练过的听力筛查人员来执行听力筛查工作。
听力筛查人员
要熟悉听力筛查流程和方法,能够准确进行听力测试和评估,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被检测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使听力筛查工作更加顺利。
三、设备设施
听力筛查管理制度要求配备专业听力筛查设备,如听力测试仪、听力筛查室、听力筛查软
件等,确保听力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听力筛查设备要定期检测和校准,确保其性
能稳定和准确性,提高听力筛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流程规范
听力筛查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听力筛查的标准化流程,包括听力筛查对象的确定、实施听力
筛查的时间和地点、听力测试方法的选择、测试结果的评估和分析、听力问题的干预和处
理等。
流程规范可以规范听力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听力筛查管理制度是保障听力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通过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设备设施、流程规范等多方面的管理措施,确保听力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听
力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听力筛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
人们的听力权益和提高社会整体听力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3篇)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噪音污染逐渐成为人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其中,听力损伤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公众的听力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听力保护管理规定。
二、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音乐、电影、广告等媒体内容的普及,人们暴露在高音量的娱乐和娱乐活动中的时间越来越长。
这导致了许多人在年轻时就出现了听力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
因此,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的颁布至关重要。
三、内容要点1. 提升公众意识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的第一要点是提升公众对听力健康的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增加公众对听力保护的了解。
2. 调整娱乐设施娱乐场所和设施是听力损伤的主要源头之一。
管理规定应制定对娱乐设施的音量限制,同时要求设施提供耳塞等听力保护设备,以便公众主动采取保护措施。
3. 加强教育培训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学生和员工的听力保护教育培训。
教育机构应该开展相关课程,并向学生普及正确使用耳机的知识。
4. 监管媒体播放音量一些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在线媒体在播放过程中,音量过大,对听力造成损害。
管理规定应制定相关规则,强制媒体机构控制音量,确保公众的听力安全。
5. 开展听力检测管理规定应要求公众定期参加听力检测,以及建立健全的档案记录。
针对需要保护的人群,例如工作在高噪音环境中的工人和长时间使用耳机的人,应加强监测和保护措施。
6. 加强科学研究听力损伤的研究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了解听力损伤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为制定更科学的管理规定提供依据。
四、政策推广与执行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的实施需要政府、媒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处罚。
媒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应推动规定的贯彻执行,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管理监督。
五、总结与展望听力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业,相关管理规定的实施对保障公众的听力健康至关重要。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三篇)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管理规定旨在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规范企业的职工听力保护工作,提高职工的听力保障水平。
第二条适用对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组织,以及使用噪音源的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职工听力保护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治相结合、依法管理。
第四条职工听力保护的目标是保障职工的听力安全,减少职业性听力损失发生,提高职工的听力健康水平。
第五条监管机构:根据职权范围,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本规定。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建立职工听力保护工作机构和小组,明确职责,并配备专门的听力保护人员。
第二章职工听力保护的基本要求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进行噪声源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和听力保护措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途径,降低噪声对职工听力的影响。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对噪声超标的场所和岗位,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对噪声超标的场所和岗位的职工进行定期听力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并向职工提供相应的个别防护用具。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对特殊情况下受噪声影响较大的职工,制定个别保护措施,并提供相应的个别防护用具。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进行职工听力宣传教育,加强职工对听力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在职工新入职时,对其进行听力检查,并告知职工有关保护听力的知识和方法。
第三章职工听力保护的监督与检查第十四条职工听力保护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每年定期检查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职工听力保护工作,对检查结果进行公示。
第十六条职工有权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违反职工听力保护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职工有权要求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听力保护的相关信息、装备和检测结果,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予以积极配合。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从事噪声环境下工作的职工。
第三条本规定的宗旨是: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防止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提高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并执行符合国家标准的噪声控制标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职工的日常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性听力损失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工作环境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噪声评估,确保噪声水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第七条对于噪声水平超过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降低噪声水平。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噪声检测设备,并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噪声环境进行标识,提醒职工注意噪声危害。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噪声暴露限值,限制职工的噪声暴露时间。
第三章个人防护措施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噪声环境的特点,向职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并提供必要的使用培训。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确保个人防护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鼓励职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并提供必要的监管和指导。
第十四条职工在工作期间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第四章健康监测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职工进行听力检测,确保职工的听力健康状况。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职工的听力检测结果和职业暴露情况。
第十七条职工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并享有相应的知情权。
第五章处罚与执法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用人单位,依法可以给予罚款、行政处分等相应的处罚。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合相关部门的检查与调查,并积极整改。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用人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
听力防护管理规范

听力防护管理规范W H G D WISCO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WHGD-XX-XX(编号)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听力防护管理规范2012-XX-XX发布 2012-XX-XX实施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听力防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为了加强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作场所的噪声控制管理,通过采取相关控制措施,保护暴露于高噪声工作环境或场所人员的听力,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年第23号令)、《个人声暴露计技术要求》(GB/I"15952)、《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佩戴护耳器时有效A计权声级的评价》(IS04869-2),结合钢电公司的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术语和定义(一)听力防护:指为保护暴露于高噪声工作环境或场所人员的听力而采取的防护性措施,包括噪声、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
(二)基础听力图:指职工进入钢电公司工作前的听力测试状况,应在员工职前体检时进行的第一次听力检查评估时应完成,(见附录1)。
(三)分贝(dB或 dBA):噪声度量单位。
(四)14小时静息期:指(a) 离开噪声作业环境14小时; (b)在噪声作业中始终佩戴听力保护器。
(c)在做基础听力图和再测试时必须有14小时静息期,避免工作之外的噪声接触。
(五)听力保存规划:有计划的帮助职工预防听力下降的管理计划。
(六)听力损害:任一耳的听力在500,1000,2000,3000赫兹的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水平平均大于25分贝的改变。
它可以是因为噪声引起或因非噪声所致听力损害,例如因为听力神经瘤或胆脂瘤。
(七)听力下降:(a) 传导性:声音不能传至内耳的听力损害 (b) 感音神经性:因为耳蜗或听神经损害所致听力损失。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模版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模版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与依据本规定旨在保护职工听力健康,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依据《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使用或接触噪声等有害物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第2章职责与义务第3条监管机构职责工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与检查,确保其采取有效的听力保护措施。
职业健康监督机构应对噪声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与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保护,制定相关政策与标准。
第4条企事业单位职责企事业单位应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估与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标准。
为从业人员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并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
建立健全听力保护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与标准,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组织定期的职工听力检查,并记录相关数据。
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职工听力损失的情况,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第3章环境控制第5条分级管理根据噪声等有害物质的程度,将工作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噪声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噪声等级为1级的区域应采取最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第6条噪声源控制企事业单位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噪声源,减少噪声的发生与传播。
选择低噪声设备或采用隔音措施等措施来降低噪声水平。
定期对噪声源进行检修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与无噪声排放。
第4章个人防护第7条个人防护设备企事业单位应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并保证其有效使用。
个人防护设备包括耳塞、耳罩等,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与配置。
第8条培训与教育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与听力保护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噪声对听力健康的危害、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第5章监测与检测第9条听力检查企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检查结果应有记录,并保存相关资料。
第10条职业健康监测职业健康监督机构应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听力健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电影院、剧场、演出场所等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
第三条听力保护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听力。
第四条听力保护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听力保护优先,防止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二)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安装音响设备,确保声音达到合适的音量。
(三)严格落实听力保护责任制,健全管理机制。
(四)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听力保护意识。
第二章噪音限制第五条电影院、剧场、演出场所等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的噪音限制如下:(一)电影院中的声音应保持在85分贝以下。
(二)剧场中的声音应保持在90分贝以下。
(三)演出场所中的声音应保持在95分贝以下。
(四)娱乐场所中的声音应保持在100分贝以下。
第六条以上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在使用音响设备时,应进行噪音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确保不超过规定的噪音限制。
第三章音响设备管理第七条电影院、剧场、演出场所等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在选购和使用音响设备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一)选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音响设备,确保声音质量和音量的合适性。
(二)安装合适的声学吸音设备,减少反射声波的产生。
(三)合理调整音响电源和音量控制器,使声音清晰明亮,不失真。
第八条以上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在安装和维护音响设备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九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的听力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听力损伤的发生。
第十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听力保护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全员听力保护意识和法律素养。
第十一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听力保护投诉举报机制,接受公民的投诉和举报,并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公安、文化、卫生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听力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处罚。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范文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促进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包括正式职工、临时职工、劳务派遣职工和实习生等。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制定职工听力保护措施,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确保职工的听力健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落实职工听力保护的主体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职工的噪声暴露,防止职工听力损伤。
第五条职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听力保护设施,保障其听力健康。
第二章职工听力保护措施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听力保护设施,包括耳塞、耳罩、噪音屏障等,并提供必要的使用说明和培训。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噪声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采取隔声、吸声、减振等措施,保证工作环境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工听力健康档案,记录职工的职业暴露情况和听力检测结果,定期进行职工的听力检查。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设置噪声监测点,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工的听力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职工的宣传,促使职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第三章职工听力检测和评估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职工的听力检测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并保存相关资料。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确保职工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听力检测,不得干扰和阻挠职工的检测活动。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选择合格的听力检测机构,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四条职工听力检测应当包括频率范围、听力损失程度、语音辨认能力等指标的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告知职工。
第十五条当职工在检测中发现听力损伤或者有其他听力异常情况时,用人单位应当指导职工及时就医,并提供必要的工伤鉴定和赔偿。
第四章监督与处罚第十六条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应当接受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检查,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内部对职工听力保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模版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害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并执行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听力健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落实职工听力保护的主体责任,根据职工工作岗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性听力损害。
第五条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指导和帮助用人单位落实职工听力保护工作。
第二章职工听力检测与评估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工作的特点,划定各工种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职业性听力检查。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性听力检查,确保职工的听力状况得到评估和监控。
第八条职业性听力检查项目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检查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职工和用人单位。
第九条检查到职工患有职业性听力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减轻职工的听力负担,以及提供必要的康复和治疗。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性听力档案,记录职工的职业性听力检查结果,并将其作为职工健康监测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职业性噪声防护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工作环境的噪声水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第十二条对于噪声环境较高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取技术措施予以降噪,如加装隔音设备、调整设备布置等。
第十三条对于噪声环境难以降低至符合标准要求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如发放耳塞或耳罩、提供听力保护设备等。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加强职工的职业性噪声防护意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噪声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第四章职业性听力保护教育与培训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进行职业性听力保护教育与培训,使职工了解职业性听力损害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
听力防护管理规范规范文件

W H G D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WHGD-XX-XX(编号)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听力防护管理规范2012-XX-XX发布 2012-XX-XX实施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听力防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为了加强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作场所的噪声控制管理,通过采取相关控制措施,保护暴露于高噪声工作环境或场所人员的听力,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年第23号令)、《个人声暴露计技术要求》(GB/I"15952)、《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佩戴护耳器时有效A计权声级的评价》(IS04869-2),结合钢电公司的实际,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术语和定义(一)听力防护:指为保护暴露于高噪声工作环境或场所人员的听力而采取的防护性措施,包括噪声、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二)基础听力图:指职工进入钢电公司工作前的听力测试状况,应在员工职前体检时进行的第一次听力检查评估时应完成,(见附录1)。(三)分贝(dB或 dBA):噪声度量单位。(四)14小时静息期:指(a) 离开噪声作业环境14小时; (b)在噪声作业中始终佩戴听力保护器。(c)在做基础听力图和再测试时必须有14小时静息期,避免工作之外的噪声接触。(五)听力保存规划:有计划的帮助职工预防听力下降的管理计划。(六)听力损害:任一耳的听力在500,1000,2000,3000赫兹的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水平平均大于25分贝的改变。它可以是因为噪声引起或因非噪声所致听力损害,例如因为听力神经瘤或胆脂瘤。(七)听力下降:(a) 传导性:声音不能传至内耳的听力损害 (b) 感音神经性:因为耳蜗或听神经损害所致听力损失。(八)标准听阈偏移: 与基础听力图比较,任一耳在3000,4000和6000赫兹上的平均听闻改变等于或大于10分贝。在确定是否有标准听阈偏移发生时, 应考虑老化(老年性耳聋)对听力偏移的影响。(九)高噪声区: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 8〔85dB〕”的区域。)第三条范围本规范对钢电公司所属企业范围内所有噪声发生源的控制和涉及高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保护管理做出了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暴露于高噪声作业环境的员工。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党委工作部(一)制订《听力防护管理规范》和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计划。(二)对企业的听力防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三)负责接触噪声职工的有关听力保护,听力防护用品使用、检查等方面的培训。第五条生产技术部(一)分析和评价噪声源,并安排和实施噪声源的定期监测。(二)审批各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的听力防护用品计划。(三)监督产噪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产噪设备的正常运行。(四)参与各项噪声治理工程方案的调研、试验、制定和审查工作,以及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五)监督检查噪声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检修计划的实施,对具体噪声污染项目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六)监督、指导环境监测站对厂界及工作场所噪声进行监测。负责本企业噪声和边界噪声监测的实施。保证监测质量和技术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七)对汽轮发电机、引送风机、碎煤机、磨煤机等重点设备加强管理,采取隔音、消音、吸音等减振降噪措施,减少噪声源的影响。(八)负责对员工听力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适应性分析,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九)对企业的听力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和监督落实情况。第六条设备物资部(一)根据生产技术部的计划和有关听力防护用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负责采购和发放听力防护用品。(二)根据党委工作部和生产技术部的相关建议,调整采购标准,保证符合质量要求。第七条噪声所属分场和检修分场(一)保证所属噪声治理和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和检修。第八条分场安全员(一)负责对本分场进行听力防护用品需求分析,确定员工所需的相应听力防护用品的种类和合适数量。(二)发放、保管和记录所属部门负责的听力防护用品。(三)对听力防护用品的使用人进行使用、检查和维护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使用和有足够的防护。(四)对本分场听力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和监督落实情况。第九条员工(一)在每次使用前检查听力防护用品的完好性,有缺陷或破损的不得使用;(二)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听力防护用品;(三)如发现听力防护用品使用质量问题或其他不能足以提供防护的情况,应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或安全员报告;(四)使用后应及时检查、清洁和妥善保管好使用的听力防护用品,使其在良好状态。第三章流程与风险分析第十条管理流程风险控制点本标准中的风险控制点:工程设计噪声控制、设备装置使用中的噪声控制、定期检测、台帐管理。第十一条风险分析(一)设备装置噪声得不到有效控制;(二)不定期监测噪音;(三)听力防护管理台帐不建立、不完备、缺失、或无专人管理;(四)职业耳聋得不到早期发现及时医治;(五)有关潜听力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员工作业过程中预防职业危害缺乏技术依据等可能导致人员职业病。第四章管理内容与要求第十条听力保护的基本要求(一)应根据生产区域噪声监测,确定暴露于LAeq,8(85dB)的员工人群。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二)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员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员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闻偏移(HSTS)。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闻改变等于或大于l0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员工,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三)员工暴露于作业场所LAeq, 8(90dB)的,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噪声控制设备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四)员工暴露于LAeq, 8(85dB)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五)应当建立听力保护档案,按规定记录、分析和保存噪声暴露监测数据和听力测试资料。第十一条噪声水平监测(一)应当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监测变化情况。测定的区域见《监测与测量程序》。(二)测量稳态噪声,可使用声级计A网络“慢档”时间特性,并取5秒内的平均读数为等效连续声级。声级计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和测量方法》(GB3785)中规定的2型以上的声级计。(三)测量非稳态噪声,应当使用2型以上的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暴露计(剂量计)。测量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积分平均声级计》(GB/I"17181)或者国家标准《个人声暴露计技术要求》(GB/I"15952)的规定。(四)测量点应当选在员工作业点的人头位置,员工无需在场。如员工需在场或在周围走动,测量点高度应参照人耳高度,距外耳道水平距离约0.1米。(五)测量技术细节及记录报告的填写可参照国际标准《声学-在作业环境中测量与评价噪声暴露指南》(IS09612)及有关国家标准。生产场所允许的最大暴露时间和噪音限值如表1所示。表1 生产场所允许的最大暴露时间和噪音限值(六)噪声测量仪器应当按规定定期接受法定部门检定,噪声监测人员应当受过有关专业培训。(七)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区域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噪声监测:(1)项目投产或设备最初使用时进行首次监测;(2)每年一次监测噪声水平小于85分贝的区域,如果连续两年或以上的数据显示此区域噪声水平保持稳定,则此区域监测期限可放宽至24个月监测一次;(3)当设备或工艺发生变化,并且此变化可能影响噪声水平,或员工感觉到噪声水平升高时须立即进行监测。第十二条听力测试与评定(一)首次在LAeq, 8(85dB)场所中从事工作的员工,应当在3个月内接受听力测试,得出的听力图称为基础听力图。本标准发布之前已在LAeq,8(85dB)场所中工作而又未做过基础听力检查的员工,应当在本标准发布之日起一年内补做基础听力测定。(二)暴露于85dB (LAeq, 88<100dB)噪声作业场所的职工,应当每两年进行一次跟踪听力测定;暴露于LAeq, 8(l00dB)的,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跟踪听力测定。跟踪听力图与基础听力图进行对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并按《声学一耳科正常人的气导阈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GB 7582)的规定进行修正以后,作为评定员工是否发生因职业性噪声危害引起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依据。(三)对于已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员工,应当在14天内以书面形式将测试结果通知本人,并采取相应听力保护措施。(四)听力测试所使用的听力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听力计第一部分:纯音听力计》(GB/I" 7341.1)的要求;听力计的校准和测听室环境噪声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声学一耳科正常人的气导听阈测定一听力保护》(GB7583)的规定。听力测试人员应当受过有关专业培训。(五)进行听力测试之前必须有14小时静息期,即被测员工在进行听力测试之前14小时内,不得暴露于噪声作业场所和其他非职业噪声环境。(六)听力测试应当采用纯音气导法。测试频率至少应当包括500, 1000,2000、3000、4000和6000Hz。第十三条噪声控制方法(一)噪音控制原则(1)应通过本质安全设计,对所有产生噪声的设备和装置采取工程性控制措施,将噪声水平控制在85分贝以内;(2)对现有设备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3)对新购买、安装的设备噪声不应超过85分贝时间加权值;(4)临时行政管理和个人防护装备只能作为工程控制之外保护耳力的辅助方法。(二)工程控制(1)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加强对噪声源的工程控制,噪声控制设计应符合GBJ 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和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2)对现有生产设备噪音水平在Laeq,8≥90dB的作业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噪声控制设备应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工程措施包括:1)设置隔声监控室。2)对强噪声机组安装隔声罩。3)作业场所的吸声处理以及在声源或声通路上装配消声器和对设备的隔振处理等。(3)在管理上应当特别注意选用低噪声设备、零部件和新工艺流程,替代旧的强噪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工艺。(4)在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之前,应当首先识别主要噪声源及其特性,以便提高控制效率,降低工程费用。(5)对于存在强噪声设备而职工无需长时间在该设备旁工作的场所,应当设置隔声监控室;员工需长时间在强噪声设备旁工作且混响声较强的作业场所,应当尽可能采取吸声降噪措施,使该场所的平均吸声系数高于0.3;对于噪声源数量少且比较集中,易于处理的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取声源隔离措施降低噪声。企业进行噪声控制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和国际标准《声学--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推荐实践》(IS011690)的规定。i.公司各类工作场所的噪声控制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等规定,其噪声限值见表2。ii.公司的噪声防治,应首先控制噪声源,并采取隔声、隔振、吸声及消声等措施。表2公司各类地点的噪声标准iii.公司的主设备和辅助设备选型时,应要求制造厂家提供符合国家规定噪声标准的设备。iv.集中控制室、机炉控制室、单元控制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围护结构(墙、门、窗、楼板、顶棚等)应隔声性能良好;(b) 缝隙、孔洞应塞填密实;(c) 应设置门斗,并在门斗的墙面和天棚采用吸声材料贴面;(d) 室内表面进行吸声处理。v.当胶带机转运处的煤流为横向或可能偏心进入下方的胶带机时,宜在头部漏斗或导料槽的落煤管料流对面加设导流装置。vi.汽机房、锅炉房底层的值班室,宜设置隔声小间。vii.汽水管道的节流装置,应采用微孔多级节流,并尽可能缩短在节流元件后易出现介质两相流动的管道。viii.调节阀、减压阀,应选择低噪声或带节流消声的阀门。ix.对钢球磨煤机、高压风机、减温减压装置及空气压缩机、汽轮机头部等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应采取消声、隔声措施。x.对空排放的锅炉点火排汽管,应装设消声器。锅炉安全门排汽管,宜装设消声器。xi.集中控制室、单元控制室、电子计算机室、电子设备室等空调系统,应采取消声措施。xii.护耳器(a)应当提供适当的护耳器(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耳塞或耳罩),供暴露于LAeq, 8(85dB)作业场所的员工选用。如果暴露噪声水平达到或超过100 dB则考虑使用双重护耳器。(b) 员工佩戴护耳器后,其实际接受的等效声级应当保持在85dB以下。(c) 护耳器现场使用实际声衰减值,按以下方法计算:将护耳器声衰减量的试验室测试值或者厂家标称值,换算为国际标准《佩戴护耳器时有效A计权声级的评价》(IS04869-2 )所定义的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SNR),再乘以0.6。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可按该ISO标准或者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计算。(d)张贴和使用护耳器警示:在员工需要佩戴护耳器的高噪声区域须有清晰的分界线、醒目的提示佩戴护耳器的标识。(e)护耳器的维护与清洁:护耳器必须保持清洁,当破损时或慢回弹式耳塞脏污时立即废弃。耳罩和反复使用型耳塞可以用肥皂水清洗,储存在清洁的盒子或口袋中。耳罩上的塑胶可随时间而老化,发生老化时立即更换。第十四条听力保护培训听力培训的内容包括:(一)噪声对健康的危害。(二)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三)噪声实际检测结果及噪声危害控制的一般方法。(四)各类型护耳器的优缺点、声衰减值和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第十五条听力保护档案企业应建立健全听力保护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一)噪声岗位基本情况;(二)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结果及评价;(三)接触噪声职工的听力测定和定期体检结果;(四)控制噪声工程项目的开展情况;(五)噪声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台账;第五章检查与考核第十六条本规范执行情况由公司生产技术部进行检查和考核。第十七条考核标准执行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考核管理规范》中的有关部分。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相关/支持性文件(一)《职业病危害管理规范》(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三)《安全生产考核管理规范》(四)《安全培训管理规范》第十九条报告和记录附录附表1:《职前听力检查评估表》附表2:《定期听力检查评估表》附表3:《噪声测试记录》附表1:《职前听力检查评估表》附表2:《定期听力检查评估表》附表3:《噪声测试记录》。
2023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

2023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____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1.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噪声越来越多。
而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尤其是那些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的职工,其听力健康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保障职工的听力健康,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2.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通过规范职工听力保护管理,保障职工的听力健康,预防和减少由噪声引起的职业性听力损失,改善职工生产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特别是那些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职工。
3.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的原则(1)综合管理原则:将职工听力保护与职工健康管理、职业危害防治等综合管理相结合,形成工作伦理、科学预防的工作氛围。
(2)预防为主原则:以控制噪声来源和防护手段为主要措施,积极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
(3)技术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职工听力保护工作的效果。
(4)社会参与原则:积极组织建设职工听力保护服务网络,建立政府、社会组织、雇主和职工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
(5)依法监管原则:依法规范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行为,加强对职工听力保护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4. 职工听力保护的具体措施(1)噪声环境评估:对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进行评估,确保噪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声源控制:对噪声源进行有效控制,包括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使用低噪声设备等。
(3)个体防护措施:对那些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职工提供个体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并进行定期检测和更换。
(4)职业卫生宣教: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定期体检:对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的职工进行定期听力检测,及时发现和干预职业性听力损害。
(6)职业病报告和记录:对职业性听力损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和评估。
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在现代工作环境中,许多企业的职工面临较高的噪音污染,如工厂、建筑工地等,尤其是工厂里运作大型机械时,会对职工的听力造成不小的损害。
因此,保护职工的听力已经成为各类企业必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合理规划工作空间合理规划工作空间是保护职工听力的基本要求。
企业需要根据职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设计出符合保护职工听力的空间。
例如,在生产车间中,需要对机械运转的声音进行限制,并根据机械的声音大小和持续时间来设置相应的保护补偿措施,如提供隔音设备、戴耳罩等。
同时,企业也应该定期检测环境噪音,保证职工的工作环境在可接受范围内,以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企业需要提供个人防护装备,以确保职工在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中对听力的损伤最小。
其中,耳塞、耳罩是企业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
然而,要保证个人防护装备的有效性,就需要对耳塞、耳罩的隔音性能进行有效检测和确认。
同时,企业也要负责检查、清洗、维护防护装备的有效性和使用状况。
教育培训职工企业应该对职工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以确保他们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工作环境中的噪音和听力保护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企业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安全工程师进行讲座,也可以在员工培训计划中安排听力保护的相关课程。
这些教育培训将有助于职工了解噪音对听力健康的危害,以及怎样使用各种个人防护装备。
定期体检企业应该定期检查职工的听力状况,以尽早发现职工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
企业还应该协助职工进行听力保护,如引导职工改善生活习惯、提供听力保健知识等。
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职工的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保护措施。
总之,保护企业职工的听力健康需要全方位的保障。
除了通过合理规划工作空间、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教育培训职工以及定期体检等方法外,企业还需要倡导职工注意听力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听力保护意识,共同维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听力保护计划方案

听力保护计划方案以下是 6 条关于听力保护计划方案:1. 嘿,你知道不,咱的耳朵那可真是超级重要啊!就像我们的宝贝一样得好好呵护。
每天咱都处在各种声音环境中,那些噪音就像是小怪兽,会一点点伤害咱的耳朵呢!咱得有个计划来对付它们。
比如说,在吵吵闹闹的地方咱就带上耳塞,这就好比给耳朵穿上了一件小铠甲,能挡住那些坏声音。
听力保护计划,必须行动起来啊!2. 哇塞,你想想看,要是听力不好了,那该多难受啊!就好像世界突然变得安静无声了。
所以咱得赶紧搞个听力保护计划呀!每一次听音乐的时候咱把音量调小一点,这不就像给耳朵做个温柔的按摩嘛。
还有啊,少去那些特别吵的场所,如果非去不可,那就把保护措施做好呀。
这很重要的,咱可不能马虎,对吧?3. 哎呀呀,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听到很大的声音耳朵会不舒服呀?那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啦!制定一个听力保护计划吧,就像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一样。
比如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提醒他们说话声音别太大。
这不就像我们互相照顾一样嘛。
保护听力,从这些小事做起,多有意思呀!4. 嘿,咱可不能小瞧了听力保护这件事儿啊!这就好比建房子得打好地基一样。
咱平时可以多吃点对耳朵好的食物,那对耳朵来说就像是补充营养的大餐呢!再定期检查一下听力,这就跟给耳朵做个体检一样。
别不当回事儿啊,等出问题了可就晚了,赶紧行动起来呀!5. 哇哦,听力可太重要啦,要是不好好保护,那可就惨啦!你瞧,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围绕着我们,这时候听力保护计划就得发挥作用啦!咱时不时让耳朵休息一下,就像我们累了要休息一样。
选择质量好的耳机,这也是对耳朵的一种爱护呀。
赶紧加入这个计划吧,还等什么呢?6. 哎呀呀,想想没有好听力的日子,那得多痛苦呀!所以赶紧制定个听力保护计划来守护我们的耳朵吧。
上课、上班的时候,离那些噪音源远一点,就像和坏东西保持距离一样。
平时听东西也别太长时间啦,这都是对耳朵的疼爱呀。
保护好我们的耳朵,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呀!我觉得听力保护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去实施保护计划,让我们的耳朵一直健康。
2023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

2023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____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类用人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农民合作社等所聘用的劳动者。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职工的职业性听力损失。
第四条职工应当积极参与职工听力保护工作,自觉遵守职工听力保护规定,依法履行职工听力保护义务。
第五条政府应当加强对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和指导,加大职工听力保护的宣传力度,推动职工听力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职工听力保护的法律义务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和个体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听力健康。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职工的听力检测,确保职工的听力状况符合职业性听力损失的防护标准。
第八条职工发现自己的听力有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要求用人单位为其进行听力检测。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听力保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章职工听力保护的技术措施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采用噪声控制技术,减少工作场所的噪声污染。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工作环境和职工工作特点,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设备,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备适当的防护设施,对噪声环境进行有效控制。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
第四章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措施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工听力档案,记录职工的听力检测情况和职业性听力损失情况。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是对噪声工作岗位的职工要加强健康监测。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帮助职工减轻职业性压力。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各类人群的听力健康,维护环境和谐,促进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听力保护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在社会活动中可能产生噪音的场所和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筑工地、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
第三条各级政府应重视听力保护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依法承担听力保护的管理责任。
第四条声音的产生应以减少噪音污染的原则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工作、生活和环境音量标准。
第二章噪声源的控制第五条凡涉及噪声产生的场所,应按规定设置噪声治理设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六条工厂、建筑工地等产生噪音的地方,应安装噪声控制设备并定期检测。
第七条音乐演出、体育比赛等公共文化活动,应控制音量,避免给观众和居民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第八条餐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音量应符合规定,不得超过噪音安全标准。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噪声控制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产生的噪声。
第三章个人用耳机的管理第十条使用个人耳机时,音量应适中,避免长时间高音量使用。
第十一条经常使用耳机的人群应每年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听力损害。
第十二条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高音量的个人耳机,以免影响他人听力。
第十三条出售个人耳机的商家应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明安全使用的音量范围,并提供明确使用说明。
第四章监督和处罚第十四条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噪声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和评估噪音污染状况。
第十五条发现噪声超标的地方和个人,应及时进行整改,并依法进行相应处罚。
第十六条方便群众举报噪声污染行为,建立举报电话和网络平台。
第十七条对于经常进行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加大处罚力度,直至吊销相关许可证。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本规定,损害他人的听力健康。
第十九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一条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听力保护工作,形成多方合力。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解释权归XXX部门所有。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进步,一些行业和职位对职工的听力产生了潜在的风险。
为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我公司制定了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职工在工作中的听力保护措施,确保职工享有良好的听力健康。
二、管理目标:1. 确保职工的听力安全,预防职工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听力损伤和职业病发生。
2. 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和生产效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管理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需要使用听力的职工,包括生产车间工人、办公室职员、销售人员等。
四、管理措施:1. 职工入职时,应进行听力检测,确保其听力达到公司规定的标准。
2. 职工使用噪音产生设备时,必须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
公司将配备防护耳塞或耳罩,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3. 职工从事需要长时间接触噪音环境的工作时,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测,确保听力没有受到损伤。
4. 公司将组织职工参加听力保护培训,提高职工的听力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5. 公司将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噪音检测,确保噪音值在允许范围内,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噪音。
6. 公司将落实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职工的听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鼓励职工积极反馈自己的听力健康问题。
7. 公司将建立健全的职工听力保护档案,详细记录职工的听力情况和保护措施。
8. 公司将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听力保护不到位或不重视听力保护的职工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予以纪律处分。
五、职工权益保障:1. 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有权拒绝进行可能会对听力健康产生危害的工作。
2. 职工有权知晓工作环境的噪音情况,并参与噪音监测和治理工作。
3. 职工有权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并获得相应的检测报告和建议。
4. 公司不得因职工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听力损伤而降低其职位或薪资待遇。
六、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层要高度重视职工的听力保护工作,明确责任人,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各部门负责人要主动配合公司的听力保护管理工作,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汇总

卫生部关于发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通知为加强工业企业职工的听力保护工作, 有效地预防、控制和逐步消除工作噪声对职工健康的影响, 促进工业企业加强自身管理,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我部在原劳动部下达的《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定》起草任务的基础上, 继续委托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医科大学起草了《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并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现予以发布。
请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认真贯彻实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和监督指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9年 12月 24日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 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 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 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 85分贝 (以下简称“LAeq, 8≥85dB” 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 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 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 , 8≥85dB 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 , 8≥85dB 的职工, 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 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HSTS 。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 在任一耳的 3000、 4000和 6000Hz 频率上的平均听阈改变等于或大于 10dB 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 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 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2024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第一条职工听力保护系指噪声、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
第二条直属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条根据有关法规要求,应在噪声作业场所设置监测点。
按卫生部《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____〕第____号)的测量方法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第四第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本单位每工作____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dB(以下简称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或公告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凡Laeq,885dB的作业场所应有警示标识,进入该区域作业人员应佩戴护耳器。
第五条凡接触噪声的职工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____年卫生部第____号令)的检查项目及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者从事接触噪声作业。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按听力保护规范的听力测试与评定方法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应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七条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加强对噪声源的工程控制,噪声控制设计应符合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和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Laeq,890dB的作业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噪声控制设备应经常维护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第八条按听力保护规范要求,暴露于Laeq,885dB工作环境中的职工应佩戴具有足够声衰减值、合适有效的护耳器。
第九条应对职工进行听力保护培训,主要内容包括:1.噪声对健康的危害;2.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3.噪声实际检测结果及噪声危害控制的一般方法;4.各类型护耳器的优缺点、声衰减值和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
高考听力播放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高考听力考试顺利进行,提高听力播放质量,保障考生公平公正地参加考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参与高考听力播放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监考员、播放员、技术支持人员等。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三条监考员职责:1. 负责监考现场的组织与管理,确保考试纪律严明。
2. 指导播放员正确操作播放设备。
3. 监督播放过程,确保听力考试顺利进行。
第四条播放员职责:1. 接收并播放听力材料,确保音质清晰、无杂音。
2. 按照监考员指令操作播放设备。
3. 及时处理播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第五条技术支持人员职责:1. 负责播放设备的维护和调试。
2. 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播放设备正常运行。
3. 参与播放前的设备检查,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第三章播放准备第六条播放前准备:1. 播放员需提前到达指定地点,熟悉播放流程和设备操作。
2. 技术支持人员需对播放设备进行彻底检查,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3. 监考员需确认播放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到位,并检查播放材料是否齐全。
第四章播放过程第七条播放过程中,播放员需:1. 严格按照监考员指令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播放内容。
2. 确保音量适中,避免过大或过小影响考生听力。
3. 一旦发现播放问题,立即停止播放并报告监考员。
第八条技术支持人员需:1. 全程监控播放设备,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2. 及时处理播放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技术问题。
3. 如遇设备故障,立即启动备用设备,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第五章播放结束第九条播放结束后,播放员需:1. 关闭播放设备,整理播放材料。
2. 向监考员报告播放情况。
第十条技术支持人员需:1. 对播放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无损坏。
2. 对播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向上级报告。
第六章奖惩第十一条对在高考听力播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影响高考听力播放工作正常进行的个人和集体,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记过等处分。
第七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XX市教育考试院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二篇)
目录: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一
水力发电厂继电保护管理规定二
- 1 -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一
1、职工听力保护系指噪声、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
2、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负责制定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3、单位应在噪声作业场所设置监测点。
按卫生部《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的测量方法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4、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本单位每工作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dB(以下简称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或公告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凡Laeq,885dB的作业场所应有警示标识,进入该区域作业人员应佩戴具有足够声衰减值、合适有效的护耳器。
5、凡接触噪声的职工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卫生部第23号令)的检查项目及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者从事接触噪声作业。
6、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按听力保护规范的听力测试与评定方法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应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7、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加强对噪声源的工程控制,噪声控制设计应符合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