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术语及计算公式

名词术语及计算公式
名词术语及计算公式

名词术语及计算公式

全国火电机组竞赛名词术语解释

全国火电机组技术协作会秘书处

2005年12月

1

1.运行小时

运行小时(SH )——设备处于运行状态的小时数。 2.备用小时

备用小时(RH )——设备处于备用状态的小时数。 3.可用小时

可用小时(AH )——设备处于可用状态的小时数。 可用小时等于运行小时与备用小时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AH =SH +RH 4.降出力等效停运小时

降低出力小时(UNDH )——机组处于降低出力状态下的可用小时数。

降出力等效停运小时(EUNDH )——机组降低出力小时数折合成按铭牌容量计算的小时数。 5.可用系数(AF)

%100PH

AH

%100A ??=

=统计期间小时可用小时F 6.等效可用系数(EAF)

%

100PH

EUNDH

-AH %100EAF ??-=

=统计期间小时降低出力等效停运小时可用小时

7.运行暴露率

2

%

100 可用小时

运行小时

运行暴露率=

8.非计划停运

非计划停运(UO )——设备处于不可用(U )而又不是计划停运(PO )的状态。

对于机组,根据停运的紧迫程度分为以下5类: 第1类非计划停运(UO 1)——需立即停运或被迫不能按规定立即投入运行的状态(如启动失败)。

第2类非计划停运(UO 2)机组虽不需立即停运,但需在6h 以内停运的状态。

第3类非计划停运(UO 3)机组可延迟至6h 以后,但需在72h 以内停运的状态。

第4类非计划停运(UO 4)机组可延迟至72h 以后,但需在下次计划停运前停运的状态。

第5类非计划停运(UO 5)计划停运的机组因故超过计划停运期限的延长停运状态。

上述第1—3类非计划停运状态称为强迫停运(FO )。 9.非计划停运小时

非计划停运小时(UOH )——设备处于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a) 非计划停运小时按状态定义可分为下列5类:

3

第1类非计划停运小时(UOH 1)——机组处于第1类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第2类非计划停运小时(UOH 2)——机组处于第2类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第3类非计划停运小时(UOH 3)——机组处于第3类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第4类非计划停运小时(UOH 4)——机组处于第4类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第5类非计划停运小时(UOH 5)——机组处于第5类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b) 非计划停运小时(UOH )——机组在统计期内发生的所有各类非计划停运小时之和,即 UOH=UOH 1+UOH 2+UOH 3+UOH 4+UOH 5 10.强迫停运小时

强迫停运小时(FOH )——机组处于第1—3类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之和。

FOH =UOH 1+UOH 2+UOH 3 11.强迫停运率(FOR)

%100SH

FOH FOH

%100??=

+=时强迫停运小时+运行小强迫停运小时FOR

4

12.等效强迫停运率(EFOR)

%

100321321EFOR ?+++等效停运小时之和

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第强迫停运小时运行小时停运小时之和

类非计划降低出力等效、、第强迫停运小时 =

%100)

()

(321321?+++++++=

ERUDH ERUDH ERUDH FOH SH EUDH EUDH EUDH FOH 13.计划停运

计划停运(PO )——机组处于计划检修期内的状态(包括进行检查、试验、技术改造,或进行检修等而处于不可用状态)。计划停运应是事先安排好进度,并有既定期限。

对于机组,计划停运可分为A 、B 、C 、D 检修四类。 14.调峰系数

等效可用小时

可用小时

运行小时利用小时?

=

f L ×100%

15.机组调峰启停次数(全年)

机组因调峰而停机和启动的全过程计为调峰启停一次。 16.发电量

发电量是指电厂(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计算公式如下:

日发电量某发电机组= ?

?点读数能表当日该机组发电机端电

24-?

??

?点读数日该电能表上24×该电能表倍率 月发电量

某发电机组= ??点读数当月末最后一日该机组发电机端电能表

24 - ??

?

?

点读数最后一日该电能表上月末24×该电能表倍率

5

年发电量

某发电机组= ∑该发电机组月发电量

17.利用小时

机组发电量折合成铭牌容量时的运行小时数。 18.平均负荷

平均负荷是指报告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表明发电设备在报告期内达到的平均生产能力,单位为MW 。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运行小时数

报告期发电量

平均负荷

报告期发电=

19.负荷系数

机组平均负荷与铭牌容量的比值。 20.供热量

火力发电厂在发电的同时,对外供出蒸汽或热水的热量,称为供热量。计量单位为“吉焦(百万千焦)”。

供热量包括由背压式机组、抽汽式机组及锅炉供出厂外的蒸汽或热水的含热量之和,减去返回冷凝水和补给软化水的含热量后计算求得。 21.热电比

发电量(单位为为吉焦)

工业抽汽供热量(单位工业热热电比=

h MW ?

6

发电量(单位为为吉焦)

采暖抽汽供热量(单位采暖热热电比=

h MW ?

22.供电煤耗

供电煤耗指火力发电机组每供出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它是综合计算了发电煤耗及厂电用率水平的消耗指标。因此,供电标准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计算公式为:

)

()()

()

/(千瓦时发电厂用电量千瓦时发电量克发电标准煤量千瓦时克供电标准煤耗-=

23.点火用油

点火用油是指锅炉点火时用的油量,单位t 。 24.助燃用油

助燃用油是指锅炉为稳定燃烧时用的油量,单位t 。 25.厂用电率

A .纯凝汽电厂生产厂用电率

100100?-=

?=

f

kc

h f

cy cy W W W W W L 式中:

L cy ―生产厂用电率,%;

W f ―统计期内的发电量,kW ·h ; W cy ―统计期内的厂用电量,kW ·h ;

7

W h ―统计期内的总耗用电量,kW ·h ; W kc ―统计期内按规定应扣除的电量,kW ·h 。 下列用电量不能计入厂用电的计算:

①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力的消耗量。

②设备在未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试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

③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电量。 ④发电机作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电量。

⑤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登耗用的电量。 ⑥输配电用的升、降压变压器(不包括厂用电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

⑦修配车间、车库、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食堂、宿舍、幼儿园、学校、医院、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等)的电量。

B .供热电厂生产厂用电率 1、供热厂用电率

%1003600?=

∑gr

r

rcy Q W L cr cr cf cy r W W W W a

W +--=

)(100

以上二式中:

L rcy ―供热厂用电率,%;

8

W r ―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kW ·h ; W cf ―纯发电用的厂用电量,如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等只与发电有关的设备用电量,kW ·h ;

W cr ―纯热网用的厂用电量,如热网泵等只与供热有关的设备用电量,kW ·h 。

2、发电厂用电率

%100W W L f

d

fcy ?=

r kc cy d W W W W --=

以上二式中:

L fcy ―发电厂用电率,%; W d ―发电用的厂用电量,kW ·h 。 C .综合厂用电率

综合厂用电率是指全厂发电量与上网电量的差值与全厂发电量的比值,即

%100?+-=

f

wg

gk f zh W W W W L

式中:

W wg ―全厂的外购电量,kW ·h ; W gk ―全厂的关口电量,kW ·h 。 26.高加投入率

9

%机组投运小时数

高压加热器总台数行小时数

单台高压加热器投入运高压加热器的投入率=

100??∑ 27.最终给水温度

最终给水温度指汽轮机高压给水加热系统大旁路后的给水温度值(℃)。 28.凝汽器真空度

凝汽器真空度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气端真空占当地大气压的百分数,即

%1001????

?

?

?-

=dq by

zk P

P η 式中:

ηzk -凝汽器真空度,%;

P by

-汽轮机背压(绝对压力),kPa ; P dq -当地大气压,kPa 。

29.真空下降速度V

真空严密性试验中真空下降速度V ,单位Pa/min 。

30.排烟温度

排烟温度指锅炉末级受热面(一般指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温度(℃)。对于锅炉末级受热面出口有两个或两个

10

以上烟道,排烟温度应取各烟道烟气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31.飞灰含碳量

飞灰含碳量是指飞灰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对于有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的系统,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对于没有在线表计的系统,应对统计期内的每班飞灰含碳量数值取算术平均值。 32.空预器漏风率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为漏入空气预热器烟气侧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质量流量之(%)。

根据GB/T10184中关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定及计算,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计算公式为:

A L

90'

'

''?-=

ααα 式中:A L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α-空气预热器入口的过量空气系数;

''α-空气预热器出口的过量空气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的计算方法:过量空气系数=21/(21-该处的氧量)。 33.发电补给水率

火电厂发电补给水率是指统计期内汽、水损失水量,锅炉排污量,空冷塔补水量,事故放水(汽)损失量,机、

11

炉启动用水损失量,电厂自用汽(水)量等总计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即

%100?=

∑L

fd

fd D

D L

式中:

D fd -发电补水量,t 。 34.汽水损失率

汽水损失率是指统计期内锅炉、汽轮机设备及其热力循环系统由于泄漏引起的汽、水损失水量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的百分比,即

%100?=

∑L

qs

qs D D L

D qs =D fd -(D wq +D zy +D ws +D ch +D pw )+D hs 以上二式中:

L qs -汽水损失率。%; D wq -对外供气量,t ;

D zy -热力设备及其系统自用汽(水)量; D ws -对外供水量,t ; D ch -锅炉吹灰用汽量,t ; D pw -锅炉排污水量,t ;

D hs -外部回到热力系统的水量,t 。

12

35.发电综合耗水率

发电综合耗水率是电厂单位发电量所耗用的水量,其单位为m 3/(MW ·h )。

年发电综合耗水率是年发电总耗水量与发电量之比值,即

%发电量

年发电总耗水量

年发电综合耗水率=

100? 36.凝汽器端差

汽轮机排汽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 37.凝结水过冷度

排汽压力下的蒸汽温度与同压力下凝结水温度之差。 38.脱硫系统投入率

脱硫系统投入时间与该机组运行时间之比。 39.汽水品质合格率

汽水品质合格率是指汽水品质合格次数与全部取样测定次数之比的百分数。即

全部取样测定次数

汽水品质合格次数

汽水品质合格率=

100?

40.热工保护装置投入率

%100?数

该机组热工保护装置总机组保护装置投入总数

热工保护装置投入率=

41.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

机组继电保护正确动作次数与动作总次数的比值。

13

【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及练习题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单位换算和公式汇总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注意:1公斤=2斤;1斤=500克;1两=50克) 货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注意:生活中我们说的1块就是1元;1毛就是1角)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例如年就是20个世纪和17年组成的) 1年=12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时=3600秒 (注意:大月有1、3、5、7、8、10、12月;都是31天;小月有4、6、9、11月;都是30天;平年2月有28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2月有29天;闰年全年366天)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m=10dm=100cm=1000mm 注意:“km”表示千米;“m”表示米;“dm”表示分米;“cm”表示厘米;“mm”表示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000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毫升=1000升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000毫升 (注意: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1立方厘米就等于1毫升) 周长和面积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面积= 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单位换算练习题 7分米=()厘米500厘米=()分米13厘米+17厘米=()分米40分米=()厘米3米=()分米6分米+44分米=()米80厘米=()分米2米=()厘米24米-4米=()米100厘米=()米2分米=()厘米2米=()厘米=()毫米4厘米=()毫米8分米=()厘米15分米+85分米=()米5米=()分米40厘米=()分米6米=()分米=()厘米60分米=()米5米=()分米1米-2分米=()分米7分米=()厘米7分米=()厘米46厘米-16厘米=()分米200分米=()米3米=()厘米3米+12米=()分米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3 × 4 = 12 乘数乘号乘数积 12 ÷ 4 = 3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3乘4等于12。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 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 24、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 25、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字母表示是: km、 m、 dm、 cm、 mm 。

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点分解.doc

乘法公式知识点分解李锦扬整理 一、知识点1:直接套用公式--- 注:(一a—b) 2= (a+b) 2 , (-a+b) 2= (a~b) 2 1、(1) (a-b) 2;(2) (2x-3y) 2(3) (- 2a - 5b}~ (4) (2a+3b) 2(5) [ x+ (-y) ]2(6) (一x + 2y] 2.(1)(2a—1)(2a+1) =. (2) (—6x~ 4y),(—6x^ + 4y) =. (3)(? —— b)2 = __________ . (4)(—x+2y),= __________ . (5)(% + —)2 = ________ 2 x 二、知识点2:重复套用公式 (1)(x - y\x + y\x2 - y2) (2)(工 + 2),)2(工一 2),)2 (3) (X-2)(X +2)(X2+4)(X44-16) (4).某同学在计算3(4 + l)(42 +1)时,把3写成4T后,发现可以连续运用两数和乘以这两数差公式计算:3(4 +1)(42 +1) = (4 -1)(4 +1)(42 +1) = (42 -1)(42 +1) = 162 -1 = 255 . 请借鉴该同学的经验,计算:(1+?)(1+})(1+9)(1+}) + $??

三、知识点3:三项 1.若(工一),+ 1)(尤一)"1) = 3,贝^\x-y=. 2.(a-^-b-c)2 3. (x-2y-3z)2 4.(a+2b-3) (a - 2b+3); 5. (a + 3b-c)(a-3b-c) 四、知识点4:完全四公式 1.已知实数a、b满足ab=l, a+b=3. (1)求代数式aM?的值;(2)求a?b的值. (3)求代数式a2f2的值;(4)求a4-b4的值. (5)求a'+b"的值. (6) |x - y | 2.已知(a + bf = 7, (a 一切2 = 4,求a? +胪和泌的值 3.己知a+b=4, a-b=3,则a2 - b2= ( ) A. 4 B. 3 C. 12 D. 1 4.若(x + 2y)2=(x-2y)2 + A 成立,则A= 5.已知(x+y)2=13, (x-y)2=l,求个,*y2 ^x4+ / 的值。 6.已知:(a-b)七4, ab=—,贝】J (a+b) 2= . 2 7.己知a - b=l, a2+b2=25,则a+b 的值为. 8.已知x+y=7且xy=12,则当xVy时,—-—的值等于. x y 9.若JV—y = 2,疽+),2=4,则/)i6 +),2oi6 =.

挖土方计算公式

基坑土方V=[A*B+a*b+(A+a)*(B+b)]*h/6; 上口:A,B 下口:a,b 土方:凡平整场地厚度在30cm以上,坑底宽度在3m以上及坑底面积在20m2以上的挖土为挖土方。 地槽:凡槽底宽度在3m以内,且槽长大于槽宽三倍的为地槽。 地坑:凡图示底面积在20m2以内的挖土为挖地坑。 放坡起点,混凝土垫层由垫层底面开始放坡,灰土垫层由垫层上表面开始放坡,无垫层的由底面开始放坡。 土建工程中挖土方,挖地坑公式为: V=[(A+kH1)*H1+A*H2]*L, 挖地槽公式为: V=A*B*H+(A+B)*k*H1*H1+4/3*k*k*H1*H1*H1, 其中:A--基槽(坑)的宽度;B--基坑的长度;H1--基槽(坑)的垫层顶面至室外地坪的高度;H2--基槽(坑)的垫层厚度;k--放坡系数;L--基槽的长度;有放坡,都从垫层上表面(顶面)开始放坡的。 钢筋工程量计算篇 钢筋工程量计算常用公式(2009-10-11 13:33:4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工程造价资料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小学数学公式及单位换算 实用 强烈推荐

小学数学公式及单位换算小学数学公式及单位换算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完全平方公式及答案完整版

完全平方公式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完全平方公式(一) 知识点:1.完全平方公式:=+2)(b a ; =-2)(b a 2.特点:左边: 右边: 例1:(1)2)2(y x - (2)2)32(b a - (3)2)2 1(b a +- (4))32)(23(x y y x -- 变式: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a+b)2=a 2+b 2;( ) (2)(a-b)2=a 2-b 2;( ) (3)(a+b)2=(-a-b)2;( ) (4)(a-b)2=(b-a)2.( ) 2、下列等式能成立的是( ). A.(a-b)2=a 2-ab+b 2 B.(a+3b)2=a 2+9b 2 C.(a+b)2=a 2+2ab+b 2 D.(x+9)(x-9)=x 2-9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9124)32(22--=-x x x B 、4 24)22(2 22y xy x y x ++=+ C 、22))((b a b a b a -=--- C 、22244)2(y xy x y x +-=-- 4、(a+3b)2-(3a+b)2计算的结果是( ). (a-b)2 (a+b)2 C.8b 2-8a 2 D.8a 2-8b 2 5、(1)2)2 1(y x - (2)2)3(b a -- (3)2)2 12(+-a (4)2)(z y x +- 例2:(1)(3a+2b)2-(3a-2b)2 (2)(x 2+x+6)(x 2-x+6) (3)(a+b+c+d)2 变式 :(1))4)(2)(2(22y x y x y x --+ (2)22)32 1()321(b a b a +- (3)22)2()2)(2()1(++-+-+x x x x 其中x=-2 (4)化简求值:22)2()2()2)(12(+---+-x x x x ,其中2 3-=x 例2;(1)如果x 2+kx+8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的值是( ). B.-9 C.9或-9 或-18 (2)2216y mxy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 (3)若k x x ++4 32是完全平方式,则k= 变式:1、多项式42++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m 的值; 2、若228125y axy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a 的值; 3、若22729ky xy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k 的值; 4、1-=+b a , ab b a 222++的值为多少?

土方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资料讲解

土方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锥体: 底面面积×高÷3 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体积公式=πh²(3R-h)÷3 球体积公式:V=4πR³/3 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 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 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 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 体积:πRRh (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圆锥体: 表面积:πRR+πR[(hh+RR)的平方根] 体积: πRRh/3 (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 s=(a+b+c)/2 S=ah/2=ab/2?sinC =[s(s-a)(s-b)(s-c)]1/2=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 -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平行四边形a,b-边长h-a边的高α-两边夹角S=ah=absinα菱形a-边长α-夹角D-长对角线长d-短对角线长S=Dd/2=a2sin α梯形a和b-上、下底长h-高m-中位线长S=(a+b)h/2=mh 圆r-半径d-直径C =πd=2πr S=πr2=πd2/4 扇形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C=2r+2πr×(a/360) S =πr2×(a/360) 弓形l-弧长S=r2/2?(πα/180-sinα) b-弦长=r2arccos[(r-h)/r] - (r-h)(2rh-h2)1/2 h-矢高=παr2/360 - b/2?[r2-(b/2)2]1/2 r-半径=r(l-b)/2 + bh/2 α-圆心角的度数≈2bh/3 圆环R-外圆半径S=π(R2-r2) r-内圆半径=π(D2-d2)/4 D-外圆直径 d-内圆直径椭圆D-长轴S=πDd/4 d-短轴 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2010-03-27 11:05 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 18墙一个平方需要96块标准砖 24墙一个平方需要128块标准砖 37墙一个平方需为192块标准砖 49墙一个平方需为256块标准砖 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公式及单位转换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1周=7天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的平方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价×数量=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速度×时间=路程 一、长度 什么是长度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长度常用单位公里(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单位之间的换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93127

二年级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 (长度、面积、重量、人民币、时间)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单位换算贯穿始终。无论是在小升初数学考试中,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涉及单位换算的问题。在小学阶段,主要涉猎的单位换算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人民币以及时间方面的换算。 由于换算值的不统一,导致很多小学生容易把这些换算值混淆,导致考试出错丢分,有时还会在生活中闹笑话。 对此,下面家长看点将分享小学阶段数学单位换算的所有公式,非常齐全,希望能帮助各位孩子记忆,以免出现运用上的差错。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吨=1000 000克 吨:吨是重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计算船只容积的单位,一吨等于2.83立方米(合100立方英尺)。 1千克=1000克 500克=1斤 千克: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 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 公斤,或称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方法:人民币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 1元=10角 元:货币单位,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符号,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货币符号为“¥”,譬如,人民币100元,可写作,RMB¥100(区别于日元),或¥100。 1角=10分 角:货币单位,一元钱的十分之一。 1元=100分

分:货币单位,一元钱的百分之一。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大月(31天)有:18月 大月:指阳历(公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为大月,均三十一天。 小月(30天)的有:49 月 小月:指阳历一个月三十天或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的月份。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阳历或阴历中无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无闰月的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闰年:阳历或阴历中有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 1日=24小时 1时=60分 日: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单位,等于86400s。 分:时间的辅助单位。 1分=60秒 1时=3600秒 秒:时间的基本单位。 长度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中最常见的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 1千米(km)=1000米(m)=10000分米(dm)=1000 00厘米(cm)=1000 000毫米(m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 1分米(dm)=10厘米(cm)=100毫米(mm) 1厘米(cm)=10毫米(mm)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平方千米:平方千米(符号为k㎡)是面积的公制单位(SIUnit),其定义是「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公顷=10000平方米 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m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英文为squarehectometer),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知识点 完全平方公式(填空)

1、多项式x2+2mx+64是完全平方式,则m=±8.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征,这里首尾两数是x和8的平方,所以中间项为加上或减去它们乘积的2倍. 解答:解:∵x2+2mx+64是完全平方式, ∴2mx=±2?x?8, ∴m=±8. 点评:本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要熟记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乘积的2倍,为此应注意积的2倍有符号有正负两种,避免漏解. 2、代数式4x2+3mx+9是完全平方式,则m=±4.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这里首末两项是2x和3的平方,那么中间项为加上或减去2x和3的乘积的2倍. 解答:解:∵4x2+3mx+9是完全平方式, ∴3mx=±2×3?2x, 解得m=±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公式,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乘积二倍项求解.3、设4x2+mx+12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44.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这里首末两项是2x和11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2x和11积的2倍. 解答:解:∵4x2+mx+12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mx=±2×11?2x, ∴m=±44. 点评:本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4、若9x2+mx+25是完全平方式,则m=±30. 考点:完全平方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这里首末两项是3x和5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3x和5积的2倍,故m=±30. 解答:解:∵(3x±5)2=9x2±30x+25, ∴在9x2+mx+25中,m=±30. 点评:本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5、已知x2﹣4x+a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为4.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根据乘积二倍项先确定出这两个数是x和2,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点,a等于2的平方. 解答:解:∵4x=2×2x, 则a=22=4.

土方挖掘计算公式

一、土方工程量计算 一、土方工程量计算 土方工程量计算中,挖沟槽、挖地坑、一般挖土方和平整场地的划分及工程量计算公式。 挖沟槽:指挖土宽度B≤3m,挖土长度L>3B; 挖地坑:指不满足上述条件之一,且基底面积S≤20m2的挖土; 一般挖土方:指不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基底面积S>20m2,挖土深度h>0.3m的挖土; 平整场地:指不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基底面积S>20m2,挖土深度h≤0.3m的挖土; ㈠、挖沟槽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公式: 1、基础下无垫层时,V=(B+2C+KH)×H×L 2、基础下有不支模板的垫层时,V=[(B+2C+Kh)×h+B1×(H-h)]×L 3、基础下有支模板的垫层时,V=[(B1+2C+Kh)×h+(B1+2C)(H-h)]×L ㈡、挖地坑和一般挖土方的工程量计算公式: 1、基础下无垫层时,V=(A+2C+KH)(B+2C+KH)×H+1/3K2H3 2、基础下有不支模板的垫层时, V=[(A+2C+Kh)(B+2C+Kh)×h+1/3K2h3+A1×B1×(H-h)] 3、基础下有支模板垫层时V=(A1+2C+Kh) (B1+2C+Kh)×h+1/3K2h3+(A1+2C)(B1+2C)(H-h) 式中,B:基础底宽B1:垫层底宽C:工作面宽度 H室外地坪标高至槽底的深度 h室外地坪标高至垫层上表面的深度 K放坡系数:当I、II类土的挖土深度h≥1.2m时,才需要

放坡,坡度系数K=0.5; 当III类土的挖土深度h≥1.5m时,才需要放坡,坡度系数K=0.33; 当IV类土的挖土深度h≥2m时,才需要放坡,坡度系数K=0.25。 ㈢、平整场地工程量的计算公式: S平整场地=S1+L外×2+16 ㈣、基础回填土工程量计算公式: V=挖土的总体基-室外地坪标高以下埋设物体积 ㈤、室内回填土工程量计算公式: V=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室内外高差-地坪厚度) ㈥、余土外运工程量计算公式: V=挖土总体积-填土总体积

完全平方公式(完整知识点)

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即(a±b)2=a2±2ab+b2 该公式是进行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的知识基础,是因式分解中常用到的公式。该知识点重点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熟记及应用。难点是对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对公式中积的一次项系数的理解)。 必须注意的: ①漏下了一次项 ②混淆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③运算结果中符号错误 ④变式应用难于掌握。 学会用文字概述公式的含义: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 1、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 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2、左边两项符号相同时,右边各项全用“+”号连接;左边两项符号相反时,右 边平方项用“+”号连接后再“-”两项乘积的2倍(注:这里说项时未包括其符号在内). 完全平方公式口诀 前平方,后平方,二倍乘积在中央。 同号加、异号减,符号添在异号前。(可以背下来) 即 (a+b)2=a2+2ab+b2 (a-b)2=a2-2ab+b2(注意:后面一定是加号) 公式变形(习题) 变形的方法 (一)、变符号: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4x+3y)2(2)(-a-b)2 分析:本例改变了公式中a、b的符号,以第二小题为例,处理该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这个式子中的(-a)看成原来公式中的a,将(-b)看成原来公式中的b,即可直接套用公式计算。 解答: (1)原式=16x2-24xy+9y2 (2)原式=a2+2ab+b2 (二)、变项数:

数学单位换算及公式一览表

数学单位换算及公式一 览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闰年判断: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如2004年就是闰年,1900年不是)2、能被400整除。】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 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 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公式法则儿歌口诀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则儿歌口诀汇总 除法的竖式计算口诀和法则 1、除号写端正,数位要对齐,被除数里面藏,除数对面站,商在上面看。 2、用乘法口诀试商,又快又准确; 3、有余数除法口诀 一试: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上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 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运用规律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图的要先看图,明确题意,再找出相关信息进行计算,最后根据余数确定最终答案。 生活中的方向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地图中的方向歌 画图要面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读数写数要牢记 读数要大写,写数要小写,读数写数都从最高位起。 写数时要注意,哪位有几就写几,没有数时有“0”记; 读数时,要牢记,末尾零,都舍去,中间无论几个零,读出一个就可以。 比较数的大小法则儿歌 首先看,看数位,数位多的它就大; 数位同,看高位,高位大的它就大; 高位同,下一位,下位大的它就大; 按规律,往下推,比较大小无所谓。 长度单位换算公式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米=1000毫米 1m=1000mm 竖式计算加法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竖式计算减法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相加后再减,借走的数位要减掉1后,再计算。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回来后当十相加再做减法计算。 加减法验算方法 (一般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除法用乘法验算) 加法: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乘数×乘数=积 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图形有关知识 1、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锐角<直角<钝角 3、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邻边不相等,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宽”,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5、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有四个角,对角相等,有一组钝角,一组锐角。 时间单位换算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60分=360秒

(完整版)常用公式大全及单位换算表

常用公式及单位换算表 一、长度单位转换公式: 公里(km)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1 公里(km) =1千米 (km) 1 公里(km) = 1000 米(m) 1千米 (km) =1000米(m) 1米(m)=10分米(dm) 1分米(dm)=10厘米(cm) 1厘米(cm)=10毫米(mm) 1米(m)= 10 分米(dm) =100厘米(cm) = 1000 毫米(mm) 1 毫米(mm) = 1000 微米(um) = 1000000 纳米(nm) 1公里(km)=1千米(km)=1000米(m)=10000分米(dm) =100000厘米(cm) =1000000毫米(mm) 二、重量单位换算: 吨( t ) 千克 (kg) 克( g ) 1千克 (kg)=1公斤 (kg) 1千克 (kg)=1000克( g ) 1吨( t )=1000千克 (kg) 1吨( t )=1000千克 (kg) =1000000克( g ) 1公斤=500克 1市斤=10两 1两=50克 三、时间单位换算: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2月29天,闰年全年366天

四、面积换算: 平方公里(km2)公顷(ha)平方米(m2) 1平方千米(平方公里)=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 公顷 = 0.01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5亩=100公亩=10000平方米 1公亩=100平方米 1亩=60平方丈=6000平方尺 1(市)亩=666.66平方米 五、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完全平方公式(二)教学设计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6.完全平方公式(一)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习了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应用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很多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究意识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整式是初中数学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的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同时,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数学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而且乘法公式是后继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分解因式、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从不同的层次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达、几何解释。 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几何解释。 2、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中应坚持的几个理念: 1、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进行,公式的推导过程、几何解释不能简单地一带而过, 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2、突破教学重点,教师要有多种预案,要顺其自然,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 题。 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初识完全平方公式、再识完全平方公式、又识完全平方公式、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

(完整版)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单位换算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一、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1厘米=10 毫米 * 1分米=10 厘米 * 1米=1000 毫米 * 1千米=1000 米 二、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公倾=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100 公顷 三、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五、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平年1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 1 -

完全平方公式练习50题

完全平方公式专项练习 知识点: 姓名: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b 2 (a-b)2=a 2-2ab+b 2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1、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逆用,即a 2+2ab+b 2=(a+b)2 a 2-2ab+b 2=(a-b)2 2、能否运用完全平方式的判定: ①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 即:(a+b)2或 (a-b)2或 (-a-b)2或 (-a+b)2 ② 两数平方,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且两数平方的符号相同。 即:a 2+2ab+b 2或a 2-2ab+b 2 -a 2-2ab-b 2或 -a 2+2ab-b 2 专项练习: 1.(a +2b )2 2.(3a -5)2 3..(-2m -3n )2 4. (a 2-1)2-(a 2+1)2 5.(-2a +5b )2 6.(-21ab 2-3 2c )2 7.(x -2y )(x 2-4y 2)(x +2y ) 8.(2a +3)2+(3a -2)2 9.(a -2b +3c -1)(a +2b -3c -1); 10.(s -2t )(-s -2t )-(s -2t )2; 11.(t -3)2(t +3)2(t 2+9)2. 12. 972; 13. 20022; 14. 992-98×100; 15. 49×51-2499; 16.(x -2y )(x +2y )-(x +2y )2 17.(a +b +c )(a +b -c ) 18. (a+b+c+d)2 19.(2a +1)2-(1-2a )2 20.(3x -y )2-(2x +y )2+5x (y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