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培训详细介绍
全科医师轮岗培训 定义
全科医师轮岗培训定义一、培训目标全科医师轮岗培训旨在提高全科医师的医疗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全面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为社区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培训内容1.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
2.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制定等临床技能。
3.诊疗技术:包括心电图、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诊疗技术。
4.公共卫生知识:包括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知识。
5.医疗管理: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伦理与法律、医疗信息化管理等医疗管理知识。
三、培训方式1.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授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学习。
2.实践操作:通过临床实习、模拟训练、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
3.学术交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
4.轮岗培训:通过在不同科室进行轮岗培训,了解不同科室的诊疗流程和特点,提高全科医师的综合素质。
四、培训周期全科医师轮岗培训的周期一般为1-2年,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培训期间,全科医师需要完成一定的临床工作量和学术成果要求。
五、培训效果评估1.考试评估:通过定期组织考试,评估全科医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掌握情况。
2.临床评估:通过观察全科医师的临床表现和工作质量,评估其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
3.反馈评估:通过收集患者和同事的反馈意见,评估全科医师的服务质量和职业素养。
4.综合评估:综合考虑考试评估、临床评估和反馈评估的结果,对全科医师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山东全科医生培训计划
山东全科医生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全科医生是承担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骨干,具有初级医学救治能力,能承担初步医学救治和健康保健服务。
本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山东地区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科医生,提高全科医生在医院及基层的综合服务水平。
二、培训内容1. 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本医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巩固。
2. 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等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 全科医学理论和技能:包括健康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急诊医学、影像学、实验室诊断等全科医生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 专科医学技能:包括心电图、B超、内窥镜、心肺复苏等专科医学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5. 社会医学知识和技能:包括预防保健、家庭医学、社区医疗等社会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三、培训方式1. 理论学习:安排全科医生参加系统的医学理论课程学习,包括线上课程、线下讲座等形式。
2. 临床实践:全科医生定期参加临床实践,深入了解临床工作流程和基层医疗服务。
3. 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专业医师对全科医生进行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
4. 多方位学习:引导全科医生利用各种学习渠道,如医学期刊、学术会议等,扩大学习视野。
四、培训时间本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培训时间为3个月。
五、培训机构本培训计划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
六、培训师资培训师资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包括全科医学专家、临床专家、研究学者等。
七、培训评估对参加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评估,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核、临床实践表现等评价标准。
八、培训成果通过本培训计划,使全科医生在医疗服务质量、临床技能水平、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九、培训效果本培训计划评估全科医生的培训效果,对于达到培训标准的全科医生颁发结业证书,对于未达到标准的全科医生进行再培训直至合格。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是指对全科医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旨在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应对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多样化。
以下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目标。
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培训:对医学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巩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2. 临床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等方面。
3. 医疗管理培训:学习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营知识,包括病案管理、医疗质量控制、药品管理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4. 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5. 交流与沟通技巧培训: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对患者需求的理解和满足程度,提升医患关系的质量。
6. 研究和学术培训:培养医学研究技能,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训目标:1. 提高全科医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独立开展各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治。
2. 培养全科医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医务团队整体协作和配合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强化全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形象。
4. 培养全科医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持续跟进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效益。
5. 提高全科医生的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普及和推广。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应当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计划,由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包括理论学习、病例分析、实践操作和交流讨论等方式。
培训过程中还应适当考核和评估培训效果,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指导和辅导,以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全科医生人才。
总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能力,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国家和社会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全科医生专岗培训计划
全科医生专岗培训计划第一章理论知识培训1.培训目的全科医生是一种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他们需要具备全方位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本培训计划旨在系统性地进行全科医生专岗培训,以满足社会对全科医生的需求。
2.培训内容(1)基本医学理论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2)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临床医学知识;(3)预防保健知识:包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预防保健知识;(4)医学伦理与法律知识:包括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等医学伦理与法律知识。
3.培训方式(1)理论授课:由专业教师授课,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培训;(2)案例分析: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讨论,加深全科医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理解;(3)讲座交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交流,增加全科医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第二章临床技能培训1.培训目的临床技能是全科医生的核心竞争力,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增强其护理患者的能力。
2.培训内容(1)基本临床技能: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临床观察技能;(2)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技能:包括感冒、发烧、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能;(3)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
3.培训方式(1)模拟操作:通过模拟患者进行临床操作实践,培养全科医生的操作技能;(2)临床实习:安排全科医生到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亲身体验临床工作;(3)指导辅导:由专业医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全科医生提高临床技能水平。
第三章专科进修培训1.培训目的全科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科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本培训计划旨在加强全科医生的专科知识进修,提高其对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2.培训内容(1)内科专科进修:包括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内科专科进修;(2)外科专科进修:包括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外科专科进修;(3)其他专科进修:按照全科医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进行其他专科进修。
(完整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精)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培养方式具体科室时间分配(月)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合计27个月)内科12神经内科2儿科2外科2妇产科1急诊医学科 3.5皮肤科0.5眼科0.5耳鼻咽喉科0.5传染科0.5精神科1康复医学科0.5中医科0.5选修科室0.5基层实践培训基层实践基地6(合计6个月)注: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
培训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引入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训练,全科医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临床技能和应对 能力。
加强在线学习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全科医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和灵活性。
引入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全科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临床问题,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培训评估体系的优化与提升
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全科医生需要掌握更多跨学科的知识,包括心理 学、社会学、营养学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
强化临床技能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包括诊断、 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技能,以应对各种临床问题 。
增加健康管理知识
全科医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健康管理知识,包括慢 性病管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 的知识。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考核,还可以引入自我评估、同行评估等方式 ,全面了解全科医生的实际能力。
提高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应该更加严格和科学,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整体水平。
加强反馈与改进
通过评估结果,全科医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 和提高。
06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某社区的全科医生培养计划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概述 •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内容 •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方法 •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评估与考核 •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未来发展 •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案例分享
01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概述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定义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是指为全科医生提 供的专业培训,旨在提高他们在临床 实践、预防保健、患者管理和团队合 作等方面的能力。
综合素质评估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对全科医师进行系统、全面、持续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提升其临床能力,提高全科医疗服务质量的工作。
全科医师作为基层医生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任,如何提高他们的综合医疗素质,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临床技能培训,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二是医学知识的更新,及时掌握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指南,以利于正确指导临床实践;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科医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四是团队合作培训,培养全科医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五是法律和伦理教育,使全科医师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培训内容要与实际临床工作密切相关,以符合全科医师的实际需要;二是系统性原则,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全科医师的综合医疗能力;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培训内容要具体、实用,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操作和应用;四是实践性原则,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临床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培训效果;五是持续性原则,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不能断档。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一方面,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全科医师的培训投入,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和条件;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全科医生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大培训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力度,鼓励医生参加培训,并提供相应
的激励措施;同时,医学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推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
总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医疗素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基层医疗服务。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是指为了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医疗水平和诊疗能力,加强其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规范其培养过程和考核标准,并最终达到培养出合格全科医生的目的的一种培训方式。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应明确培训目标和标准。
其培训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全科医生,能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处理急危重症病人,能够熟悉基层医疗服务,能够进行基本科研。
培训标准应该包括医学基础、临床诊断和治疗、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该包括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内容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包括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包括课堂教学、临床实践指导和实习培训等形式。
培养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包括考试、实践操作和评优评先等多个环节。
再次,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应实行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
动态管理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培训计划和内容,以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分类指导是指根据全科医生的个人背景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指导。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医生的个人优势,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最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应建立评价和考核体系。
评价和考核应该全面、多层次地进行,包括医学知识的考核、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估和科研成果的评价等。
评价和考核的结果应该客观准确,用于培训效果的反馈和医生的进一步培训。
总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全科医生素质、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
通过明确培训目标和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建立评价和考核体系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医疗水平和诊疗能力,促进基层医疗服务的发展。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1. 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科医师,能够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基层卫生服务。
2. 提高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使其能够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杂症能够及时转诊。
3. 培养全科医师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4. 增强全科医师的公共卫生意识,使其能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培训对象1. 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师。
2. 已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师。
3.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备一定工作经验,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师。
三、培训内容1. 基础医学知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中医学等。
2. 临床技能培训: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临床思维、诊断与治疗、急救技能、康复技能等。
3. 全科医学知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等。
4. 公共卫生知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政策法规、卫生资源配置、疾病预防控制等。
5. 医德医风教育:医德规范、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处理、职业道德修养等。
四、培训方法1. 理论授课:邀请知名专家进行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临床实践:安排学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技能。
3. 案例讨论:组织学员进行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4. 科研活动:鼓励学员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远程教学,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
五、培训时间1. 理论培训:3个月。
全科住培医师培训计划
全科住培医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全科住培医师培训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全面医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科医师,让他们能够胜任基层医疗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
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负责任的全科医师。
二、培训对象全科住培医师培训计划的对象是在医学院毕业后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具有相关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
三、培训内容1. 临床技能培训全科住培医师需要具备基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急危重症的处理、基本外科操作技能等。
培训计划将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包括临床技能实操训练、模拟病例训练等,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
2. 知识理论培训全科住培医师需要掌握全科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等相关知识。
培训计划将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和学术讲座,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3. 临床实践培训全科住培医师需要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诊治能力。
培训计划将安排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临床实践,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4. 专科培训全科住培医师需要通过专科培训来提高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包括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消化内科学、呼吸内科学、神经内科学、肾脏病学等。
培训计划将安排相关专科学术讲座和实践操作培训,让他们能够全面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5. 研究训练全科住培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培训计划将安排相关的研究训练课程和学术写作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
四、培训方式1. 班内培训培训计划将安排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班内培训,包括课程学习、学术讲座、技能实操等。
2. 导师指导全科住培医师将有专门的导师指导,指导他们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确保他们得到全面的指导和培训。
3. 临床实践培训计划将安排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临床实践,确保他们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生规培
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生规培一、培训背景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责任,需要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升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规范化的培训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档旨在规范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培的培训内容和标准,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
二、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对各种疾病的基本认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对各种疾病的基本认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临床技能培训:着重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包括体格检查技巧、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常见病例的处理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全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
临床技能培训:着重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包括体格检查技巧、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常见病例的处理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全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
3. 团队合作与沟通培训:全科医生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配合和沟通,因此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包括有效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团队合作与沟通培训:全科医生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配合和沟通,因此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包括有效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4. 医疗管理与健康教育培训:全科医生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还需要参与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管理知识、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策略等。
医疗管理与健康教育培训:全科医生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还需要参与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管理知识、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策略等。
三、培训标准1. 培训时间: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培期限为一年,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培期限为一年,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全科医师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一、培训目标全科医师是具有全面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层医生,需要能够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急危重病症。
培训全科医师旨在提高其综合医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其临床医学水平,使之成为一名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多种工作环境和任务的全科医生。
二、培训结构1. 培训周期:2年2. 培训方式:理论学习、实践应用、指导训练3. 培训内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实践技能三、培训内容1. 临床医学(1)内科学: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措施;(2)外科学:常见创伤、手术操作和初级外科急救技能;(3)妇产科学: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儿科学: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5)心理医学:心理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急救;(6)传染病学:传染病的防治和治疗;(7)放射学:放射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8)病理学:病理标本的常规取材和病理学分析。
2. 基础医学(1)解剖学: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解剖学知识;(2)生理学: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学知识;(3)病理学: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病理学知识;(4)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病毒学的基本知识;(5)药理学: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药物学知识。
3. 实践技能(1)急诊救护:基本急救技能和操作;(2)手术操作:常见手术操作的实践技能;(3)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技能的学习和训练;(4)体格检查:各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和技巧;(5)医技操作:各种常见医技操作的训练和实践。
四、培训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座、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讲解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学习指导。
2. 实践应用通过临床实习、科室轮转和实训基地实践,培养学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指导训练由资深医师进行一对一或小组指导,针对学员的不足之处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训练。
五、培训评估1. 学期考核:对每个学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评定;2. 实习评价:对临床实习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3. 毕业考核:对全科医师培训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全科医生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医务人员,他们能够提供全面的基本医疗服务,并在必要时能够将患者转诊给相应专科医生。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旨在培养具备广泛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并为他们提供综合性培训。
1.培训背景:全科医生是对大部分疾病能够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的医学专业人员。
由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人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全科医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2.培训目标:3.培训内容:(1)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2)临床技能:包括患者接诊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3)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培训要求全科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有效传递医疗信息;(4)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知识:全科医生也需要了解公共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管理原则,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5)实践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学员需要参与实际临床工作,在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临床技能。
4.培训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员的医学知识理论基础;(2)实践操作:学员需要参与临床工作,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临床技能;(3)病例讨论:通过病例讨论,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导师指导:每位学员应有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培训过程;(5)继续教育:全科医生的培训应该是持续的,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更新医学知识。
5.培训考核:全科医生的培训应该有一定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医生的培训质量和水平。
考核方式可以包括理论考试、临床操作考试、病例分析以及导师评估等。
总之,全科医生培训细则应该通过系统的培训内容和方法,使学员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并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基本医疗服务。
培训过程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导师指导,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培训质量和学员的发展。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满足度,加强基层医学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生培养质量,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的重大举措。
全科医师是一种综合医生,可以处理大部分常见疾病和常见病种,兼具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功能。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全科医学素养的医生,提高其综合医疗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基层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全科医师作为一种综合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在培训过程中,要重点强化对常见疾病和常见病种的学习,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其次,注重全科医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全科医疗技能、全科医学技能和全科医学素养的培养。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全面、综合、连续、协调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预防、保健和康复的功能。
在培训中,要注重培养医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再次,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科医生在实践中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病例和病情,需要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培训中,要注重培养医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最后,注重全科医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全科医生需要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患者提供温暖、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培训中,要注重培养医生的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医疗机构的配合。
政府要加大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投入,完善培训体系和培训机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设施保障。
医疗机构要积极参与培训,为医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的满足度,促进基层医学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推动全科医学的发展,构建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全科医学导论)全科医师培训细则解读
培训过程和课程设置
理论学习
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全科 医学理论、卫生管理与健康教 育等方面的课程学习。
实践培训
培训期间要求医生参与各个科 室的轮转实习和全科诊疗工作, 提高综合医疗能力。
继续教育
全科医学导论
全科医师培训细则解读
培训细则概述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是对全科医生培训的规定和指导文件,旨在确保培养出合格、全面的医生,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
全科医师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
全科医师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全面、连续和协调医疗服务的需求, 促进基层医疗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培训期限和基本求
培训质量监控和改进
全科医师培训机构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定期评估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对培训计划进行优化和改进。
结业后的发展方向和机会
结业后的全科医生可以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术机构 等多个领域发展,也可继续深造成为专科医生。
全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 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
培训考核和评价
1 临床技能考核
2 学术论文评价
通过模拟患者诊断和处理 实际病例的方式,考核医 生的临床能力和技术水平。
医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 发表学术论文,评价医生 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 360度评价
采用多方评价的方式,包 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同事 评价和自我评价,全面评 估医生的综合素质。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全科医生培训细则全科医生是一种通用性的医生,具备开展初步医疗和基本疾病预防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和全科医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各国开始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培训。
本文旨在介绍全科医生培训的相关细则。
一、全科医生培训的基本要求全科医生培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教育背景。
医学本科毕业或以上。
2.参加培训的全科医生必须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3.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年。
4.培训机构必须是具有权威性的医疗机构,同时保证培训环境和设备不断升级和更新。
5.与规范的程序和证书循环相结合的伦理和法律尊重问题。
二、培训课程设置全科医生的培训课程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医学科目,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相关课程。
2.临床科目,包括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外科学、神经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3.公共卫生和公共健康方面的课程,包括环境卫生、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和医疗管理等相关课程。
4.全科医生必须学习一门(或多门)其他语言,以便于与外籍患者或其他外国医生的交流。
5.课程需要模式化地让现场执业医生,如临床讲师、顾问医生、基层医疗人员和全科医生等,与学员互动。
其目的是在售前、售中和售后各个阶段教授实践技能。
三、学习与实践学员必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地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切实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专业技能。
四、评估与考核全科医生培训结束后,必须进行评估和考核。
主要考核项目如下:1.理论知识水平。
2.临床实践技能水平。
3.规范医疗操作的监管能力。
4.综合管理能力。
五、讲师队伍建设全科医生培训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讲师队伍,具备在医学方面的学术资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讲师还应具备以下能力:1.在教育方面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
2.在培训中具有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能够与学员一起不断地进行学习,以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
4.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培训计划。
六、总结与反思全科医生培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资源分配不合理、培训模式不适应、医生培训质量不高等等。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旨在培养具备全面医疗知识和技能的全科医生。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
1. 培训体系概述:全科医生培训体系分为本科基础教育、临床培训和终身继续教育三个阶段。
本科基础教育主要提供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临床培训通过实习和岗位培训来提供实践经验,终身继续教育则是为了及时更新医学进展。
2. 本科基础教育:全科医生的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医学等。
学生需要学习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学习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学科的临床课程。
3. 临床培训:临床培训是全科医生培训的关键阶段,分为医院实习和岗位培训两个部分。
医院实习通常在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临床技能。
岗位培训是指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际工作锻炼,接触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提高综合诊断和治疗能力。
4. 终身继续教育:全科医生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终身继续教育为全科医生提供了持续的学习机会,包括学术会议、研讨会、短期培训等。
此外,全科医生还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5. 均衡发展: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一支能够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的医生队伍。
因此,培训体系应该均衡发展,关注城乡结合部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
6. 团队合作:全科医生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全科医生通常要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如护士、药师等进行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7. 学科交叉: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培训中应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教学和交叉培训。
这有助于全科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8. 国际合作: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全科医生培训模式,与国际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培训项目,共同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
以上是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一、背景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居民病患病种的复杂性,病人来往医院就诊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全科医生的培训模式可以满足当前这个问题的需求。
二、概述
全科医生是一种综合医疗人才,医生可以更全面、更细致地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更能够倾听病人的诉求,跟踪病情变化,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疗病人。
全科医生培训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能够提供全面、综合医疗服务的人才。
三、培训模式
1、理论学习:全科医生需要掌握不同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病理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药理学、营养学等。
2、临床训练:全科医生的临床训练要求具有一定的临床能力和技能,包括基本实验技术、诊断技术、治疗技术、预防技术等。
3、综合素质:全科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素养,以及有效的传播技能,来满足患者的需求。
四、总结
全科医生培训模式是一种培养具有综合医疗能力、具备科学医学
能力和技能的医疗人才的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更有效地治疗病人,有助于改善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全科医师培训大纲解读
培训内容
三、基层实践培训
培训目标
树立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 的全科医学观念; 培养对居民健康负责的、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连续 性、综合性、协调性的服务能力; 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沟通和医患关系的技巧; 训练其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整体服 务能力; 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5
考核与颁证
分三阶段 1.出科考试—— 临床实训期间 2.阶段考试——理论、临床、社区 3.综合考试——结业理论与技能 颁证 省级卫生部门和卫生部颁发证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全科医生转岗(骨干)培训
1
培训目标
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 目标。 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 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 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 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 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基本要求。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4
培训内容——临床部分
◆各科加入症状学知识要求 ◆调整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要求内容 ◆调整各科常用技能要求 ◆调整各科统一书写格式(见下表)
1.学习目的 2.要求细则 (1)症状学 (2)主要健康问题 (3)本科基本技能要求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4
培训内容——社区部分
整合社区实践内容,分为三部分
全科医生转岗(骨干)培训
时间不少于12个月
1
2
3
理论学习 160学时 (1个月)
临床轮转 10个月
社区实践 1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8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的各类健康问题 . 疾病。
经过该专业培训出来的全科医师主要工作在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 年。
一、培训目标通过全科医学专科医师教育,培训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二、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分3 个部分,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习。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时间为3 个月,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的方式进行。
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26 个月。
在轮转期间,学员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的主要临床三级科室和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相关管理工作依照临床实习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此外,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学习全科医学相关问题与相关学科新进展知识。
同时每月安排1 天到社区基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安排的教学活动。
社区培训基地实习时间为7 个月。
要求学员在社区培训基地工作,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培训基地安排经过师资培训合格的医师,实行一对一带教。
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内容及时间分配:注: 每个月按22 天计算; 理论课学时按每天6 学时计算。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理论课学习(3 个月)本部分学习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培训相关课程(详见总则)和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的主要课程及学时分配详见下表。
各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及要求分述如下。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课程及学时分配:(一)全科医学概论1. 了解我国卫生改革的任务与目标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2. 掌握全科 . 家庭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包括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观的理论,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师、三级预防等概念,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 掌握全科医学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
熟悉全科医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
了解全科医师的历史起源,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概况,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必然性、迫切性、特点与可行途径。
3. 掌握全科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诊疗策略。
掌握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原则。
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病人管理与教育。
了解生物医学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全科医疗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及其与医疗保险的接轨。
4. 掌握家庭的定义、家庭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家庭周期理论、家系图的编制与家庭结构的分析。
熟悉家庭资源、家庭压力事件、家庭照顾的原则及保健的方法。
了解家庭系统理论以及家庭功能评估。
5. 掌握社区的定义及其要素、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COPC )的基本概念和步骤、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特征;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作用及全科医师在其中的角色;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首诊制、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6. 掌握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掌握筛检和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原则。
7. 熟悉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了解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特点以及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体系与方法。
8. 熟悉全科医学的健康档案(病历)书写和使用。
熟悉慢性病人的COOP.WONCA 功能状态量表应用。
了解基层医疗国际分类(ICPC )的原则和应用。
(二)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1. 掌握医疗中的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以及调整医患关系的主要方法,全科医疗中伦理学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熟悉与患者交流的常用技巧。
3. 医患关系在全科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现代社会中健康责任与卫生政策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师对患者照顾所涉及的伦理学决策问题。
(三)康复医学1. 了解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服务对象、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
2. 熟悉社区康复的概念和要素,工作任务,组织机构,社区康复与专门机构康复的关系; 熟悉社区康复的模式、工作程序与制度、社区康复工作及人员的职责。
3. 熟悉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
4.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目的、方法和含义。
5. 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疾分类,以及我国的残疾分类。
6. 熟悉康复治疗的目的、种类和内容。
熟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的基本原理,了解社区常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的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7. 了解康复医学工程的概念。
8. 熟悉轮椅、助行器、矫形器、假肢、自助具的种类、作用、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的基本知识。
(四)临床心理咨询1. 掌握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特征。
2. 熟悉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咨询方法与技术。
(五)社区预防保健1. 掌握疾病预防的策略与分级预防; 掌握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评价、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了解监测工作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2. 熟悉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 掌握平衡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涵; 掌握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膳食指导原则; 掌握社区居民营养监测方法。
熟悉社区营养干预、检测与评价。
了解社区实用营养调查方法。
4. 掌握健康传播、健康心理、健康行为的概念; 掌握人生三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掌握人类不良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病人管理与教育的原则。
熟悉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评价方法。
5. 了解社区中常见伤害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预防要点; 了解残疾的主要致残因素及其残疾预防要点; 了解住宅、饮水、食品、空气卫生与健康及安全的有关知识; 了解环境与职业防护等。
(六)实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1. 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 至少掌握一种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
2. 熟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分类及其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熟悉常用统计图表的编制。
3. 了解定性资料的量化处理方法。
4. 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概念; 掌握疾病分布与疾病负担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指标; 掌握疾病筛检的原则和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社区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七)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1. 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原则; 掌握科研论文的格式与内容要求。
2. 熟悉科研论文评阅的基本原则和论文撰写的基本技巧。
(八)社区卫生服务管理1.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目的、任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掌握社区中人、财、物、资料、信息和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结构及其环境,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设; 掌握首诊制与双向转诊制的基本概念与有关要求。
第二部分医院科室轮转(26 个月)全科专科医师轮转临床科室及时间安排:(一)内科轮转12 个月。
1. 学习目的通过内科轮转,使学员掌握准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等基本技能,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2. 要求细则(1 )症状学: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技能和处理原则: 发热、头痛、胸痛、腹痛、腹泻、头晕、昏迷、贫血、呕吐、黄疸、血尿、便血、咯血、腰背痛、水肿、抽搐、咳嗽、疲乏、消瘦、肥胖、便秘、失眠等。
(2 )心脑血管系统:1 )高血压(10 例):掌握: 正常人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型; 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分级; 特殊类型高血压,如高血压危重症、急进型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 高血压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原则与康复。
熟悉: 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动态。
2 )冠心病(5 例):掌握: 冠心病的诊断,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缓解期的治疗,急性期的处理及转诊指征; 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胸痛的鉴别诊断,院前急诊处理及转诊指征; 冠心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原则及康复措施。
熟悉: ST 段抬高型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不同的处理原则; 心肌梗死恢复期、维持期的康复医疗。
了解: 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型;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适应证。
3 )充血性心力衰竭(5 例):掌握: 心力衰竭的定义、分型; 临床表现、物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治疗与预防原则及康复; 急性心力衰竭的院前急救; 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等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及药物过量的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
了解: 病因、诱发因素。
4 )心律失常(5 例):掌握: 物理诊断与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表现(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 严重心律失常院前处理及转诊指征。
熟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了解: 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 )脑血管病(10 例,至少2 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掌握: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及高血压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及转运原则; 脑血管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和康复措施。
了解: 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分类。
6 )相关的诊疗方法:了解: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测定,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的应用范围; 头颅CT 扫描的适应证; 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适应证及术后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后病人的社区照顾与随访。
(3 )呼吸系统:1 )上呼吸道感染(2 例):掌握: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合理用药的原则、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熟悉: 同其他疾病早期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鉴别诊断。
了解: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2 )支气管哮喘(2 例):掌握: 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发病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缓解期预防复发措施和社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