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评要-以人为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练习

合集下载

魏征文言文阅读带答案

魏征文言文阅读带答案

魏征文言文阅读带答案魏征文言文阅读带答案「篇一」有关魏征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16分)魏征,巨鹿人也。

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①,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

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后复固辞,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知门下省事。

【注】①中钩:人名1.本学期我们学过魏征的《》。

(1分)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雅有经国之才(2)太宗幸九成宫(3)朕能擢而用之(4)寻以疾乞辞所职3.下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朕方自比于金而况于明哲乎?B寻以疾乞辞所职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邪?C竭其力用其皆出于此乎?D不许我为非未为衰老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2).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5. 本文除了用语言描写刻画魏征外,还较多地运用的方法来刻画魏征、的性格特点。

(3分)参考答案:1.《谏太宗十思疏》(1分)2.一向;(2)皇帝到某地;(3)提拔;(4)不久(4分)3.B(2分)4.(1)你的罪过比中钩还重,(而)我任用你超过管仲,近代君臣之间互相投合,难道有类似于我和你这样的吗?(句式,于,得,宁;3分)(2)你难道没有看到矿石中的金子,哪里值得珍重呢?优秀的工匠(把它)冶炼出来造成工具,便被人视为宝贝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on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on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 )。

A.《天演论》B.《穆勒名学》C.《原富》D.《法意》2.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D)。

A.“军政”B.“宪政”C.“亲政”D.“训政”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B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4.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

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5.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C)。

A.《仁学》B.《劝学篇》C.《校邠庐抗议》D.《盛世危言》6.1924~1926年国民党的性质是( B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党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D.官僚资产阶级政党7.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C)。

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8.近代帝国主义侵华,所谓“国中之国”是指(C)。

A.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B.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C.租借地D.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土地9.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D)。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10.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

高三论说类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三论说类文言文阅读练习

论说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

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

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

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

”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戢戢:众多B、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御:驾驭C、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蒸:兴起D、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雠:响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②众人君之.而受命焉B、①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②不克以.己之所向C、①尤智者,所.君尤众焉②彼其心之所.向D、①以坏风俗而.贼人才②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3、下列全都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①众之所趋,势之所归②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③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④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名师讲题】《史通 鉴识 人识有通塞》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名师讲题】《史通 鉴识 人识有通塞》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夫人识有通塞,神有晦明,毁誉以之不同,爱憎由其各异。

盖三王之受谤也,值鲁连而获申;五霸之擅名也,逢孔宣①而见诋。

斯则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欲求铨核得中,其唯千载一遇乎!况史传为文,渊浩广博,学者苟不能探赜索隐,致远钩深,乌足以辨其利害,明其善恶。

观《左氏》之书,为传之最,而时经汉、魏,竟不列于学官,儒者皆折此一家,而盛推二《传》②。

夫以丘明躬为鲁史,受经仲尼,语世则并生,论才则同耻。

彼二家者,师孔氏之弟子,预达者之门人,才识本殊,年代又隔,安得持彼传说,比兹亲受者乎!加以二《传》理有乖僻,言多鄙野,方诸《左氏》,不可同年。

逮《史》《汉》继作,踵武相承。

王充著书,既甲班而乙马;张辅持论,又劣固而优迁。

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

班氏式遵曩例,殊合事宜,岂谓虽浚发于巧心,反受嗤于拙目也。

夫史之叙事也,当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若斯而已可也。

必令同文举之含异,等公干之有逸,如子云之含章,类长卿之飞藻,此乃绮扬绣合,雕章缛彩,欲称实录,其可得乎?以此诋诃,知其妄施弹射矣。

夫人废兴,时也。

穷达,命也。

而书之为用,亦复如是。

若乃《老经》撰于周日,《庄子》成于楚年,遭文、景而始传,值嵇、阮而方贵。

若斯流者,可胜纪哉!故曰“废兴,时也。

穷达,命也”。

适使时无识宝,世缺知音,若《论衡》之未遇伯嘴,《太玄》之不逢平子,逝将烟烬火灭,泥沉雨绝,安有殁而不朽,扬名于后世者乎!(选自《史通·鉴识》,有删改)【注】①孔宣,孔子。

②二《传》,指《春秋三传》中的《公羊传》《谷梁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互有A修短B递C闻D得失E而大抵同F风G可H为连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值,意思是遇到或者碰上。

与《出师表》中“后值倾覆”的“值”含义相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4+3)【同步练习14】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4+3)【同步练习14】

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选择题:本题共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高一开学考试)1888年,康有为进京上书指出中国危机,提出“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

但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

这局面反映了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B.中国变革内政的艰难性C.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D.光绪因大臣阻挠被蒙蔽2.(2021·安徽高一期末)百日维新时期,维新派不仅没有将洋务派纳入变法阵营的打算,反而将他们推向了反对变法的阵营、而地方督抚除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极个别人以外均持观望态度、这反映出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B.维新派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3.(2021·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一月考)1895年12月,上海强学会成立,特别强调要学习西方思想、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其机关报-《强学报》采用孔子纪年,刊发上谕及政论文章,并接受西方七日为一星期及星期日休假的习惯。

可见,强学会A.体现了维新运动的西学观念B.显示了维新变法组织的多样性C.唤起了有志之士的忧患意识D.体现了新学与旧学交融的特征4.(2021·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一月考)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5.(2021·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期末)以下内容为美国驻华公使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选择题部分1.(高考江苏单科17题)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

此开国者是A.拿破仑B.华盛顿C.伊达尔哥D.俾斯麦【答案】B【点拨】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徐继畲所说的开国者开创了用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的方式。

符合这一要求的开国者只有美国的主要缔造者华盛顿。

2.(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0题)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了灾难,摧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

联系本题,英文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原因是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3.(高考浙江文综12题)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2014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4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第一试题(20140912 命题人:程元山)一、基础知识积累(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稍逊.(xùn) 分.外(fân) 风骚.(sāo)济慈.(cí)B.喑.哑(ān) 丝缕.(1ǚ) 襁褓..(qiáng bǎo)折.腰(zhã)C.闪烁.(shuî) 颤.抖(chàn) 凝.望(níng)留滞.(zhì)D.静谧.(mì) 遐.想(xiá) 栖.息(qī)角.落(jiǎo)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A.大河..上下(黄河)风骚.(离骚)俱.往矣(都)B.蜡.象(蜡烛)风流..人物(建功立业的喑哑..(不能出声)C.稍逊.(谦逊)忍冬..(忍受冬寒)惜.秦皇汉武(爱惜)D.须.晴日(必须)莽莽..(无边无际)惟.余(只)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当外国友人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应填人的一项是( )(2分)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

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江苏南京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南京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南京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

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的人格光辉。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

”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

小学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小学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下文的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选D。

D项和题干句都解释为在;A.对;B.比;C.与同。

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用力多者收功远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3分)
①患()②尝()③或()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对本文理解正确的是()(2分)
a、本文主要告诉读者司马光小时记忆力不好。
b、文章主要表达其他人学习爱偷懒,而司马光很用功。
c、文章主要是说司马光聪明过人,背过的东西终身不忘。
篇三: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
赵洞门为何对子沂说“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用原文语句回答赵升御史大夫,送贺人众多,被罢官后送行者稀少,及被召还送贺人又如从前。赵在仕宦沉浮中只有吴园次不避远近,因此赵说出这样的话是认定吴是可以信赖依托的人。然后吴果然在赵及子友沂相继亡故后抚养了二人的后代。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篇四: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
①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②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③改观:改变态度。④振:同“赈”,救济。⑤字:嫁。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是。(2分)
时独吴菌次落落然
a、时独/吴菌次落落然b、时独/吴菌次/落落然
c、时/独吴菌次/落落然d、时/独吴菌次落落然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传记,回答问题。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刘斌⑴ 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⑵ 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⑶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

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

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⑷ 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

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

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

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⑸《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

”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

⑹ 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

以人为鉴阅读答案

以人为鉴阅读答案

以人为鉴阅读答案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

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

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敝。

公卿之内,情有爱憎。

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爱憎之间,所宜详慎。

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其大略如此。

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

公卿侍臣,可书乏于笏,知而必谏也。


(选自《以人为鉴》)
(1)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魏征不在,再不能根据他的谏言,了解自己的成败与利弊了。

(2)对憎恶的人就只看见他的缺点,对钟爱的人就只看到他的优点。

(3)我回头想想魏征遗稿中的话,恐怕也免不了存在这种过失。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第一部分(14分)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电视剧《人世间》开播成功,这部厚重的百姓生活史就像是中国社会经历时代巨变后的一次回望,以百姓视野,讲述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中国式家庭五十年的变迁浮沉。

难得的是,《人世间》并不是单纯的时代风情画,在呈现历史社会文本的同时,剧情传递出特定时期的社会价值和思想观念。

通过展示父辈的故事,让现实中已经衰老..,他表示:..沉默的他们“开口说话”,是导演李路拍《人世间》的初衷“周家人生活的‘光字片’,包含‘仁义礼智信’五条巷子,它们构成了一种象征,代表(shùnxī)万变甚至喧嚣(fúzào)的时代中,一种坚固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shùnxī)②(fúzào)(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衰老②初衷(3)文段中的“巷”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再查音节“”。

(4)下面成语里的“巷”与文段中“五条巷子”意思一致的是A.箪瓢陋巷.B.万人空巷.2.(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河北保定的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北京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

莲池的出名,不仅是它有着浓郁的从古到今_______(A延续/B流传)下来的文化氛围,更主要的是由于它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的婀娜风姿。

一踏进莲池的大门,满目的碑林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_______(A变迁/B变化)。

莲池的碑林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的四周,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池相互辉映。

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填序号)。

(2)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是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第二部分(56分)一、古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vg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vg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D)。

A.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B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A)。

A.《劝学篇》B.《醒世恒言》C.《盛世危言》D.《天演论》4.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到(C)A、100多万人B、150多万人C、200多万人D、300多万人5.“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A.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B.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C.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D.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6.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是(C)。

A.新文化运动促进作用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D.十月革命的影响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B.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8.1924年初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 B)。

①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②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③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④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始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②③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 C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钦定宪法大纲》D.《总统选举法》11.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清代的是( D )。

中学九年级语文

中学九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四组注音中各有一处错误,请一一加以改正。

(2分)A 稍逊xún田圃fǔ朦méng胧覆fù盖喧xuān嚷2、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一一加以改正。

(2分)A红装素裹润如油膏祸国殃民不功自破3、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6分)⑴须晴日,,(毛泽东《沁园春•雪》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B.《雨说》用“为生活。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5、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工尺谱”排子锣A6、下面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直接用修改符号加以改正。

(3分)⑴苦难是生命中的一页,⑵你可以从我们的作文中看到,“中考”是最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

⑶这篇课文,因为有引人入胜的情节,7、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8、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请你踊跃参加吧!(8分)⑴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2分)⑵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先分成不同专题活动小组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然后将开展全班交流,下面请你完成全班交流的步骤。

(2分)步骤一: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主持人致⑶在这次综么对这则公益广告感兴趣?(2分)⑷2008年母亲节刚过,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却经历着磨难,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二、阅读题(共42分)(一)红心番薯(15分)①幼年时,已。

”⑦我十岁时去泥土的悲哀。

⑧星空听见。

9.通读全文,说说“红心番薯”在文中指代什么?(2分)10.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老人为什么坚持把“番薯”称为“地瓜”?(3分)11.第⑥段中为什么说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2分)12.结合历史知识,推断第⑦段中“百年的战乱”指哪一段时期?(2分)1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番薯虽然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这句话的理解。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4至5页,共5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某文化遗存的代表性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称为“蛋壳陶”。

该文化遗存位于图中的A.A B.B C.C D.D2.周礼规定,天子的舞队用八佾(每佾8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这反映的是A.郡县制B.君主制C.礼乐制D.禅让制3.某思想家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B.庄子崇尚逍遥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历史时期A.部落联盟时期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5.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6.唐朝时期,江东犁、铁搭、龙骨水车等生产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推进了“与水争田”。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一、问答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

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材料二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回答:(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

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2)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

(4分)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子曰:“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卫灵公》)【注释】①知:通“智”。

(1)季康子对百姓提出了“敬、忠以劝”的要求,“敬”是指严肃认真,“忠”是指________,“劝”是指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哪些素质?【答案】(1)尽心竭力;勤勉努力(2)①智。

②仁。

③庄(庄重严肃的态度)。

④礼(合乎礼的行为)。

⑤能(管理能力)。

【解析】【分析】(1)语句意思是说,为政者在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只有保持着庄重严肃的态度,才会赢得人们的恭敬。

也就是说,若是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你得尊敬别人才行,这是礼“上”往来。

执政者应当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虔敬之心对待君主,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处理政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情,那么,老百姓自然会效仿,敬重执政者。

“忠”是指尽心竭力。

而要想让民众忠诚于政府,最好的办法是执政者的“孝慈”。

孔子认为,只要执政者做到任人唯贤,选拔那些道德素养高的人为官,用心教育培养那些能力较差的人,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试想,贤德之人日日精进并得到提拔,能力稍差的人也得到教育培养,这样就会形成相劝为善,携手进步的社会风气。

“劝”是指勤勉努力。

(2)材料一,在孔子的眼中,为政者若想让百姓对自己恭敬、忠诚和勤勉,为政者必须把握三大要诀,并从自身做起。

也就是说,若想让老百姓对你恭敬,你必须有可敬之处才行;若想让老百姓对你尽忠,你得先是忠孝之人才可;若是想让老百姓勤勉互助,你得先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行。

倘若做领导失职缺德,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做些坏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纲评要|以人为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练习
以人为鉴(8分)
郑公魏征①卒。

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

征薨(ho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zhen)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
【注释】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

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

④指:指名。

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

叔玉:魏征之子。

⑤薨:公侯死称薨。

⑥鉴:镜子。

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

⑧兴替:兴衰。

替,衰落。

⑨朕:皇帝自称。

29.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4分)
(1)郑公魏征卒()(2)并为书石()
(3)可正衣冠()(4)朕亡一鉴矣()
30.选出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郑公魏征卒③并为书石
②士卒多为用④得鱼腹中书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31.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

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

(2分)
29.(1)死(2)写(3)使……正(4)丢失
30.C
31.说明要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和别人的意见,使自己少犯错误
32、比喻表现了作者开朗、豪放的心情。

33、B34、“亲射虎”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射虎,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仍然有着少年的狂气。

(2)“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译文
郑国公魏征死了。

当魏征还卧病在床时,皇上(李世民)和太子一起来到他的府第看望他,并将衡山公主指定给魏征的儿子叔玉做妻子。

魏征死了以后,皇上亲自撰写碑文,并且刻于石碑上。

皇上对侍臣说:“人以铜镜作为对照,可以把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端正;以历史作为对照,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更替;以他人作为对照,可以知道自己的成功失败。

我曾经以此三件事物来防止自己出现过失。

现在魏征死了,我就失去了其中的一样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