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习题课讲义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案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案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重要概念和原理,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质点、力的合成、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知识讲解
(1)复习质点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质点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介绍力的合成的概念和原理,通过例题讲解力的合成的具体步骤。

(3)引导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牛顿三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习题训练
(1)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2)在课堂上讲解其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方法和思路。

4. 实践活动
设计一定数量的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5. 总结反思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解题思路,引导他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布置的习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准备下节课的实验材料。

五、板书设计
1. 质点的概念
2. 力的合成
3. 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增强理解力,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继续深入学习力学中的其他重要内容,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1)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1)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二、知识体系 (5)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6)第一讲力的处理 (6)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8)第三讲习题课 (9)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5)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6)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6)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24)第三部分运动学 (2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4)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6)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8)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7)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66)第七部分热学 (66)一、分子动理论 (66)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68)三、理想气体 (70)四、相变 (77)五、固体和液体 (80)第八部分静电场 (8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1)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84)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9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5)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98)第十部分磁场 (107)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7)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1)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17)第一讲、基本定律 (117)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2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2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27)第一节黑体辐射 (127)第二节光电效应 (130)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36)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40)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hO)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初三物理认识内能讲义

初三物理认识内能讲义

认识内能1、内能(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

(3)内能的特点:①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可能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具有多少内能。

③内能是可以变化的。

④对单个分子或少量分子谈内能是无意义的。

(3)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有关。

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②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③物体的内能还和状态有关。

如:一定质量的固态晶体熔化为同温度的液体时,内能增大。

2、物体内能的改变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具有方向性,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不会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从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到高温部分。

4、能和温度的关系1、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2、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一定变化。

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课堂练习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的冰块的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C.同一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少D.质量大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的内能多2.(2021·常德)关于热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3.(2021·青海)下列实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晒太阳B. 搓手取暖C. 用电褥子取暖D. 向双手哈气取暖4.(2021·北部湾)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A. 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B. 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C. 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D. 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5.寒假,小明在漠北参加冬令营活动。

物理学 第四版 马文蔚 习题课ppt

物理学 第四版 马文蔚 习题课ppt
J=1/3 mR2
(a)(b)两图中的细棒和小球均相同,系统可绕o 轴在竖直面内自由转动系统从水平位置静止释放,转动 到竖直位置所需时间分别为ta和tb,则:
( A) ta tb , ( B) ta tb , ( C) ta tb , (D) 无法判定
判断两种情况下小球绕轴转动的角加速度
P
一子弹水平地射穿两个前后并排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 木块。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测得子弹穿过两木块 的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已知子弹在木块中受的阻力为 恒力F。求子弹穿过后两木块各以多大的速度运动。 两个木块受到子弹给它们的力均为F
木块1 木块2
还是角动量守恒
2.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圆盘,可在 水平桌面上绕中心轴转动,若盘与桌面 间的摩擦系数为μ,则盘转动时所受摩擦 力矩Mf = 。
μ
μ
μ
μ
补充专题:刚体平衡问题
μ
补充专题:刚体平衡问题
平衡要求: 合力为零 ∑F=0 μ 对任意点,合力矩为零 ∑M=0
补充专题:刚体平衡问题
∑M
μ
若对刚体某轴的合外力矩为零 则对其他轴的合外力矩也为零 学会聪明地选轴
补充专题:刚体平衡问题
μ
题:刚体平衡问题
角动量守恒
(B)
两个匀质圆盘A和B的密度分别为rA和rB ,若rA> rB,但两圆盘的质量与厚度相同,如两盘对通过盘心垂 直于盘面轴的转动惯量各为JA和JB,则
(A) JA>JB. (C) JA=JB. (B) JB>JA. (D) JA、JB哪个大,不能确定.
(B)
厚度相同,质量相同,密度大的半径小
μ
补充专题:刚体平衡问题
μ
补充专题:刚体平衡问题

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课程讲义(数理方法)王怀玉第一讲

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课程讲义(数理方法)王怀玉第一讲

变分法是数学物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研究某类特殊的变量—泛函的极大 值和极小值问题.这里所讨论的只是变分法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以及一些应用.
§1.1 泛函和泛函的极值问题
1.1.1 泛函的概念 先从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引进泛函的概念. 例 1 设已给 x 轴上两点 x = x0 和 x = x1 ,y = y ( x) 是定义在区间 [ x0 , x1 ] 上的有 连续一阶导数的函数,则曲线 y = y ( x) 的长为
2 ′2 S[ z ( x, y )] = ∫∫ 1 + z ′ x + z y dxdy D
(1.1.2)
显然,变量 S 也是依赖于“整个函数” z ( x, y ) 的. 现在引进泛函的概念. 定义 2 设 R 是一数域,设 Y 是已给定的某函数集,这一集合记为 { y ( x)} , 如果对于 Y 中的,每一个函数 y ( x) ,有变量 J ∈R 的值与之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变量 J 是函数 y ( x) 的泛函, 记之为 J = J [ y ( x)] .而此函数集称为泛函 J [ y ( x)] ]的定 义域,有时也称为泛函的容许函数.简言之,泛函是函数集 Y 到数域 R 上的一个 映射,映射的自变元是一个函数,而属于 Y 的每一个函数 y ( x) 称为容许函数.读 者不难自己类似的给出依赖于多个函数的泛函的定义. 按此定义,积分(1.1.1)和(1.1.2)分别是在 C1[ x0 , x1 ] 和 C1 ( D) 上的泛函. 例 3 傅里叶变换
x0 x1
(1.2.1)
其中 F 是三个变元 x, y, y′ 的连续函数,且有连续的二阶偏导数,又 y ( x) ∈ C2 . 由于泛函的变分在研究泛函极值曲线的必要条件时的作用,相当于导数(或 微分)在研究函数极值时的作用,下面先给出泛函变分的概念. 设想函数 y ( x) 稍有变动,变为 y ( x) + δ y ( x) ,这里 δ y ( x) 表示一个函数,而不 是δ 乘 y ( x) , δ y ( x) 称为函数 y(x)的变分.如果 y 和 y + δ y 都是泛函的容许函数, 我们来研究泛函(1.2.1)的值的增量(为方便起见,记 δ y′ = (δ y ( x)′) .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高中物理是许多学生头疼的科目,但是只要大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轻松提高物理成绩。

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物理。

一、力学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在力学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等基本知识。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画出物体受力分析图,找出各个力的来源和大小,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求解。

二、电学电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领域。

在电学方面,我们需要掌握电荷、电场、电路等基本知识。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画出电路图,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学知识进行求解。

三、光学光学是高中物理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容易出难题的领域。

在光学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光线、折射、反射等基本知识。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画出光路图,运用光的折射、反射等规律进行求解。

四、热学热学是高中物理中比较基础的内容之一,也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领域。

在热学方面,我们需要掌握温度、热量、热力学等基本知识。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知识进行求解。

五、原子物理原子物理是高中物理中比较新的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容易出难题的领域。

在原子物理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原子结构、核力、核反应等基本知识。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运用波尔理论、量子力学等基本知识进行求解。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是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份讲义,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份讲义深入了解物理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难题和困惑。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成绩,我们特地编写了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

一、引言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力、热、光、电、磁等多个方面。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1)汇编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1)汇编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二、知识体系 (5)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6)第一讲力的处理 (6)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8)第三讲习题课 (9)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5)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6)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6)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24)第三部分运动学 (2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4)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6)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8)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7)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66)第七部分热学 (66)一、分子动理论 (66)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68)三、理想气体 (70)四、相变 (77)五、固体和液体 (80)第八部分静电场 (8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1)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84)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9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5)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98)第十部分磁场 (107)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7)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1)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17)第一讲、基本定律 (117)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2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2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27)第一节黑体辐射 (127)第二节光电效应 (130)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36)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40)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hO)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初三上物理 串联和并联 讲义+习题+教案

初三上物理 串联和并联 讲义+习题+教案

串联和并联一、概念填写1、用电器依次连接,然后连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用电器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特点:(1)电流只有条路径。

(2)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可以同时控制所有用电器的通断,开关的作用与其所处位置。

(3)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用电器因断路而停止工作,其它的用电器(选填“能”“不能”)工作。

(4)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用电器因短路而停止工作,其它的用电器(选填“能”“不能”)工作。

(5)串联电路中,一个用电器是否接入电路对其他用电器。

(选填“影响”“不影响”)2、用电器的两端分别接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用电器是并联的。

并联电路的特点:(1)多个用电器共用的那部分叫做,单独使用的那部分叫做。

(2)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的通断,支路上的开关控制其所在支路用电器的通断。

如右下图,其中S控制,S1控制,S2控制。

(3)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因断路而停止工作,其它的用电器(选填“能”“不能”)工作。

(4)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因短路而停止工作,其它的用电器(选填“能”“不能”)工作。

(5)串联电路中,一个用电器是否接入电路对其他用电器。

(选填“影响”“不影响”)二、基础过关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灯泡L1和L2是联的。

若拧下灯泡L1,则灯泡L2(选填“能”“不能”)发光;若用一根导线并在灯泡L2的两端,则灯泡L1(选填“能”“不能”)发光。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若同时闭合开关S1、S2,能发光的灯泡有,若灯泡L2的灯丝断了,灯泡L1(选填“能”“不能”)发光。

3、保密室有两道门,只要打开其中的一道门(打开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开关),值班室内的指示灯就会发光,表明有门打开了。

下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4、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安装有照明灯和换气扇,如果开关S1只控制灯,开关S2只控制换气扇。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5、汽车转向前,司机会拨动转向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灯就会同时闪烁,但其中一个灯损坏时,另一个灯仍能正常闪烁。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讲义:第2章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讲义:第2章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Word版含答案

习题课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习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2.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3.会推导Δx=aT2,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1.02.位移公式:x=v0t+12at2.3.应用时注意的问题(1)基本公式中的v0、v、a、x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若规定了正方向,它们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值表示,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都取正值,凡是与初速度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2)两个基本公式含有五个物理量,可“知三求二”.(3)逆向思维法的应用: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倒过来看成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审题→画过程草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或选取坐标轴)→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例1】在一段限速为50 km/h的平直道路上,一辆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刹车后车轮在路面上滑行并留下9.0 m长的笔直的刹车痕.从监控录像中得知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1.5 s.请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车刹车前的速度,并判断该车有没有超速行驶.思路点拨:①若涉及速度、时间问题,应用v=v0+at列式分析.②若涉及位移、时间问题,应用x=v0t+12at2列式分析.[解析]已知汽车刹车的位移为x=9 m,刹车后运动时间t=1.5 s,刹车后的末速度为v=0由于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v=v0+at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有:x=v0t+12at2联立解得汽车刹车时的速度v0=12 m/s=43.2 km/h因为43.2 km/h<50 km/h,所以该汽车没有超速行驶.[答案]12 m/s没有超速1.(多选)一个物体以v0=8 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A.第1 s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B.第3 s末的速度为零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D.5 s内的位移大小是15 mACD[由t=v-v0a,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4 s,又根据v=v0+at,物体1 s末的速度为6 m/s,A对、B错.根据x=v0t+12at2,物体2 s内的位移是12 m,4s内的位移是16 m,第5 s内的位移是沿斜面向下的1 m,所以5 s内的位移是15 m,C、D对.]1.v=xt适用于所有运动.2.v=v0+v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v=v t2,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例2】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 m/s,4 s内位移为20 m,求:(1)质点4 s内的平均速度;(2)质点第4 s末的速度;(3)质点第2 s末的速度.[解析](1)利用平均速度公式:4 s内的平均速度v=xt=204m/s=5 m/s.(2)因为v=v0+v2,代入数据解得,第4 s末的速度v4=8 m/s.(3)第2 s末为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故v2=v=5 m/s.[答案](1)5 m/s(2)8 m/s(3)5 m/s2.某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A.v t B.v t 2C.2v t D.不能确定B[因为战机在起飞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v t=0+v2t=v2t.B正确.]1.Δx =x2-x1=aT2.2.应用(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x=x2-x1=x3-x2=…=x n-x n-1=aT2成立,则a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加速度利用Δx=aT2,可求得a=Δx T2.【例3】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测得x AB=15 cm,x BC=20 cm.试问:(1)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2)拍摄时小球B的速度是多少?(3)拍摄时x CD是多少?思路点拨:①可认为A、B、C、D各点是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x AB和x BC为相邻两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解析](1)由推论Δx=aT2可知,小球的加速度为a=ΔxT2=x BC-x ABT2=20×10-2-15×10-20.12m/s2=5 m/s2.(2)由题意知B点对应AC段的中间时刻,可知B点的速度等于AC段上的平均速度,即v B=v AC=x AC 2T=20×10-2+15×10-22×0.1m/s=1.75 m/s.(3)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所以x CD-x BC=x BC-x AB所以x CD=2x BC-x AB=2×20×10-2 m-15×10-2 m=0.25 m.[答案](1)5 m/s2(2)1.75 m/s(3)0.25 m3.如图所示是每秒拍摄10次的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直尺的最小分度值为cm,开始两次小球的照片A、B不清晰,此后C、D、E、F 位置如图所示.试由此确定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解析]由题意可知,D是C、E中间时刻的照片,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知v D =x E -x C 2T =(47.0-17.0)×10-20.2 m/s =1.50 m/s同理可求E 处的瞬时速度v E =x F -x D 2T =(67.0-30.0)×10-20.2 m/s =1.85 m/s则a =Δv Δt =v E -v D T =1.85-1.500.1 m/s 2=3.5 m/s 2.[答案] 3.5 m/s 21.一颗子弹以大小为v 的速度射进一墙壁但未穿出,射入深度为x ,如果子弹在墙内穿行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在墙内运动的时间为( )A.xv B .2x v C.2x vD .x 2vB [由v =v 2和x =v t 得t =2xv ,B 选项正确.]2.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 s 内发生的位移为8 m ,在第5 s 内发生的位移为5 m ,则关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B .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C .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D .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D [设第3 s 内、第5 s 内的位移分别为x 3、x 5,则x 5-x 3=2aT 2,解得a =-1.5 m/s 2,a 的方向为正西方向,D 正确.]3.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到达斜面中点用时1 s ,速度为2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长度为1 mB .斜面长度为2 mC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为2 sD .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4 m/sB[物体从斜面顶端到斜面中点过程的平均速度v=v中2=1 m/s,L2=v t1=1 m,L=2 m,由12a×(1 s)2=1 m,得a=2 m/s2,故A错,B对;设到达中点时用时为t1,到达底端时用时为t2,则t1∶t2=1∶2得:t2= 2 s,故C错;由v=at知,v底=2 2 m/s,故D错.]4.(多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点,则物体()A.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x1+x2 2TB.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3x2-x1 2TC.运动的加速度为2x1 T2D.运动的加速度为x1+x2 T2AB[匀变速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v A=v=x1+x22T,A正确.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则x2-x1=aT2,所以a=x2-x1T2,C、D均错误.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v B=v A+aT,代入数据得v B=3x2-x12T,B正确.]。

同步备课套餐之物理教科3-4讲义:第1章 习题课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同步备课套餐之物理教科3-4讲义:第1章 习题课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习题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学习目标]1。

理解公式E=n ΔΦΔt与E=BLv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应用这两个公式求解感应电动势.2.掌握电磁感应电路中感应电荷量求解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会求解导体棒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E=n错误!和E=BLv的比较应用E=n错误!E=BLv区别研究对象整个闭合回路回路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那部分导体适用范围各种电磁感应现象只适用于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计算结果Δt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某一时刻的瞬时感应电动势联系E=BLv是由E=n错误!在一定条件下推导出来的,该公式可看做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一个推论例1如图1所示,导轨OM和ON都在纸面内,导体AB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若AB以5 m/s的速度从O点开始沿导轨匀速右滑,导体与导轨都足够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

2 T.问:图1(1)3 s末夹在导轨间的导体长度是多少?此时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多大?(2)3 s内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了多少?此过程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多少?答案(1)5错误!m5错误!V(2)错误!Wb错误!错误!V解析(1)夹在导轨间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才是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3 s末,夹在导轨间导体的长度为:l=vt·tan 30°=5×3×tan 30° m=5错误!m此时:E=BLv=0。

2×5错误!×5 V=5错误!V(2)3 s内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BS-0=0。

2×错误!×15×5错误!Wb=错误!Wb3 s内电路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错误!=错误!=错误!V=错误!错误!V.例2如图2甲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间距d=0.5 m.右端接一阻值为4 Ω的小灯泡L,在CDEF矩形区域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按如图乙规律变化.CF 长为2 m.在t=0时,金属棒ab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在恒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到EF位置,整个过程中小灯泡亮度始终不变.已知ab 金属棒电阻为1 Ω,求:图2(1)通过小灯泡的电流;(2)恒力F的大小;(3)金属棒的质量.答案(1)0。

高中物理讲义.必修三.第三章:电路(知识点总结+习题)

高中物理讲义.必修三.第三章:电路(知识点总结+习题)

电源和电流【引入】前面的两章我们都在学习静电场,激发静电场的是静止电荷。

那么电荷运动起来又会有什么作用呢?其实早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思考,电荷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定向移动。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含有大量自由电荷的是导体,如何让导体内的电荷定向移动呢?如左图,导体两端连接AB两个金属球,分别带正负电荷。

导体内自由电荷(电子)在静电力作用下,沿导线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

随后AB之间的电势差消失,达成静电平衡,如右图。

整个过程只形成了短暂的电流。

【小结】电流的形成条件①导体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②导体两端有电势差【思考】如何能持续形成电流呢?或者说如何维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我们加一个装置,不断的把负电荷从A搬运到B,这样AB两球之间一直维持电势差,这样导线内就一直存在电流。

这个装置就是电源。

一、电源1.定义表述1:把电子持续的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

这个过程中在克服静电力做功,把其它能量转化为电能。

表述2: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作用维持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来维持电流。

在电源两极电荷、导线电荷的作用下,空间中形成了大小、方向都十分稳定的电场——恒定电场。

二、恒定电场1.定义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激发的电场,强弱、方向都不变化。

注:(1)虽然电荷在定向移动,但是总会得到等量的补充,形成了动态稳定。

(2)恒定电场不是静电场。

但是在静电场中的电学概念同样适用。

2.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导线中的恒定电场是沿着导线方向的。

这个电场是接通电源后以光速建立的。

导线中的电荷在恒定电场的作用下形成了恒定电流。

三、恒定电流(一)概念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产生条件:①自由电荷②稳定的电场注:金属中自由电荷是电子;溶液中自由电荷是阴阳离子(二)电流大小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1.决定式I=qt单位:安培(A)电子定向移动速率为v、导线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有电子n则,通过电荷量=通过体积*n*eq=svtne2.微观表达式I=neSv注:这里的e是电子的带电量(三)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初中物理并联电路专题讲义--1

初中物理并联电路专题讲义--1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初三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老师授课类型新授授课内容并联电路专题讲义教学内容〖基本知识点〗一、并联电路1、概念: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并列元件两端才有公共端)。

2、特点:(1)干路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两条(或多条)支路;(2)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3)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1.在图1所示电路中,用箭头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并用色笔描出干路部分。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1、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电流:I=I1+I2+ (I)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

电压:公式U=U1=U2=………U n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若是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则R总=R/n,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相当于导体横截面积增大)4、在并联电路中每个电阻有分流作用:根据I=U/R可知,电阻越大,分到的电流越小。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注意:(1)(在材料,长度温度等一定的情况下,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

(2)若并联电路的某一支路电阻变大,则总电阻会随之增大。

三.串、并联电路I、U、R特点图1图3-18图电流 I =I 1=I 2 I =I 1+I 2 电压 U =U 1+U 2 U =U 1=U 2电阻R =R 1+R 2R 1=11R +21R串联电路电压和电阻成正比21U U =21R RU U 1=R R 1 并联电路电流和电阻成反比21I I =12R R I I 1=1R R四、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讲义)第1章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Word版含解析

(讲义)第1章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Word版含解析

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教师用书独具)[学习目标] 1.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2.会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3.会推导Δx =aT 2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1.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适用条件 (1)v =xt ,适用于所有运动. (2)v =v 0+v t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v =v t 2,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对v =v t 2=v 0+v t2的推导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t 秒末的速度为v t . 由x =v 0t +12at 2得,① 平均速度v =x t =v 0+12at .②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知,当t ′=t2时,v t 2=v 0+a t2,③ 由②③得v =v t 2.④又v t =v t 2+a t2,⑤由③④⑤解得v t 2=v 0+v t 2,所以v =v t 2=v 0+v t2. 【例1】 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 s 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共历时20 s ,行进50 m ,求其最大速度.思路点拨:汽车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立即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间的最大速度既是第一阶段的末速度,又是第二阶段的初速度.[解析] 法一:(基本公式法)设最大速度为v max ,由题意得x =x 1+x 2=12a 1t 21+v max t 2-12a 2t 22,t =t 1+t 2,v max =a 1t 1,0=v max -a 2t 2, 解得v max =2x t 1+t 2=2×5020 m/s =5 m/s.法二:(平均速度法)由于汽车在前、后两阶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前、后两阶段的平均速度均为最大速度v max 的一半,即v =0+v max 2=v max2由x =v t 得v max =2xt =5 m/s.法三:(图像法)作出运动全过程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v -t 图像与t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位移等值,故x =v max t 2,则v max =2x t =5 m/s.[答案] 5 m/s应用推论v =v t 2=v 0+v2解题时应注意 (1)推论v =v t 2=v 0+v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且该等式为矢量式.(2)该推论是求瞬时速度的常用方法. (3)当v 0=0时,v t 2=v 2;当v =0时,v t 2=v 02.[跟进训练]1.飞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时,在6 s 的时间内从30 m/s 的弹射速度加速到起飞速度50 m/s ,求航空母舰飞行甲板的最小长度.[解析] 飞机起飞过程的平均速度 v =v 0+v 2=30+502m/s =40 m/s飞行甲板的最小长度x =v t =40×6 m =240 m. [答案] 240 m位移差公式Δx =aT 2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Ⅲ、…、x N ,则Δx =x Ⅱ-x Ⅰ=x Ⅲ-x Ⅱ=…=aT 2.2.推导:x 1=v 0T +12aT 2,x 2=v 0·2T +42a ·T 2,x 3=v 0·3T +92aT 2…,所以x Ⅰ=x 1=v 0T +12aT 2;x Ⅱ=x 2-x 1=v 0T +32aT 2;x Ⅲ=x 3-x 2=v 0T +52aT 2…,故x Ⅱ-x Ⅰ=aT 2,x Ⅲ-x Ⅱ=aT 2…, 所以,Δx =x Ⅱ-x Ⅰ=x Ⅲ-x Ⅱ=…=aT 2.3.应用(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x=xⅡ-xⅠ=xⅢ-xⅡ=…=x n-x n-1=aT2成立,则a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加速度利用Δx=aT2,可求得a=Δx T2.【例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物体的初速度大小和末速度大小及加速度大小.思路点拨:①“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时间T相同且T=4 s[解析]方法一:基本公式法x1=v A T+12aT2x2=v A·2T+12a(2T)2-⎝ ⎛⎭⎪⎫v A T+12aT2v C=v A+a·2T将x1=24 m,x2=64 m,T=4 s代入以上三式,解得a=2.5 m/s2,v A=1 m/s,v C=21 m/s.方法二:平均速度公式法连续两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x1T=244m/s=6 m/s,v2=x2T=644m/s=16 m/s.且v 1=v A +v B 2,v 2=v B +v C2,由于B 是A 、C 的中间时刻,则v B =v A +v C 2=v 1+v 22=6+162 m/s =11 m/s.解得v A =1 m/s ,v C =21 m/s.其加速度为:a =v C -v A 2T =21-12×4 m/s 2=2.5 m/s 2.方法三:位移差法 由Δx =aT 2可得a =Δx T 2=64-2442 m/s 2=2.5 m/s 2 ① 又x 1=v A T +12aT 2② v C =v A +a ·2T③由①②③式解得:v A =1 m/s ,v C =21 m/s. [答案] 1 m/s 21 m/s 2.5 m/s 2(1)Δx =aT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他性质的运动不能套用推论式来处理问题.(2)Δx =aT 2常用于实验中,根据打出的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 [跟进训练]2.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C [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得:x 2-x 1=aT 2得a =x 2-x 1T 2=7-912 m/s 2=-2 m/s 2.根据第1 s 内的位移:x 1=v 0t +12at 2,代入数据得,9=v 0×1+12×(-2)×12,解得v 0=10 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 0=0-v 0a =0-10-2s =5 s.则汽车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等于5 s 内的位移,为x =v 02t 0=102×5 m =25 m.故C 正确,A 、B 、D 错误.]1.(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3 m ,则 ( )A .前3 s 的位移是6 mB .3 s 末的速度是3.6 m/sC .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D .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5.4 m/sBD [由位移公式x =12at 2知,第3 s 内的位移为12a ×32 m -12a ×22m =3 m ,故加速度a =1.2 m/s 2,所以前3 s 的位移x =12×1.2×32 m =5.4 m ,A 错;第3 s末的速度v =at =1.2×3 m/s =3.6 m/s ,B 对;3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5.43 m/s =1.8 m/s ,C 错;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4.5 s 末的瞬时速度,故v ′=at ′=1.2×4.5 m/s =5.4 m/s ,D 对.]2.(多选)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 末通过C 点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运动,再经6 s 到达B 点停止,总共通过的位移是30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B.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3 m/s C.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6 m/s D.AC段的长度为12 mACD[设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由v=v1+v22可知,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均为v=v C2,A正确;由v C2t1+v C2t2=x AB,t1+t2=10 s可得v C=6 m/s,C正确,B错误;由x AC=v C2t1可得:x AC=12 m,D正确.] 3.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路旁两棵相距50 m的树共用时间5 s,它经过第二棵树时的速度是15 m/s,则它经过第一棵树时的速度是() A.2 m/s B.10 m/sC.5 m/s D.2.5 m/s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xt=505m/s=10 m/s,因为v=v1+v22,则汽车经过第一棵树时的速度为:v1=2v-v2=2×10 m/s-15 m/s=5 m/s.故C正确,A、B、D错误. ]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2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A[根据v-t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乙,选项C错误;根据v=xt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v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v乙,选项A 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 乙小于初速度为v 2、末速度为v 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选项B 错误;根据v -t 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5.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2 m/s,4 s 内位移为20 m ,求: (1)质点4 s 末的速度; (2)质点2 s 末的速度.[解析] 解法一:利用平均速度公式 4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v 0+v 42,代入数据解得,4 s 末的速度v 4=8 m/s 2 s 末的速度v 2=v 0+v 42=2+82 m/s =5 m/s.解法二:利用两个基本公式 由x =v 0t +12at 2得a =1.5 m/s 2 再由v =v 0+at 得质点4 s 末的速度v 4=(2+1.5×4)m/s =8 m/s 2 s 末的速度v 2=(2+1.5×2)m/s =5 m/s. [答案] (1)8 m/s (2)5 m/s。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上课讲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上课讲义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3、比热容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一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一

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包含常见力的性质,平衡力的规律两大基本内容。

本讲我们从常见模型一点点的入手逐步巩固的复习。

第一部分:常见力知识点睛1.弹力的性质以及规律弹力是由于形变长生的力,具体的体现在弹簧,接触面,杆,绳等。

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 kx =.轻绳:弹力方向沿绳且指向绳收缩方向轻杆:与轻绳不同,轻杆的弹力可以指向任意方向 面和面:弹力垂直于接触面 球和球:弹力沿两球球心连线难点:轻杆的弹力,可以自由转动的轻杆只有两个受力点时,弹力一定沿杆方向,可以是拉力也可 以是压力。

对于多个点受力的轻杆,必须用力矩平衡与力平衡规律联立分析。

2.判断弹力有无:①消除法:去掉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状态,若能则说明此处弹力不存在,若不能则说明弹力存在.如图:球A 静止在平面B 和平面C 之间,若小心去掉B ,球静止,说明平面B 对球A 无弹力,若小心去掉C ,球将运动,说明平面C 对球有支持力.②假设法:假设接触处存在弹力,做出受力图,再根据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存在弹力.如图,若平面B 和平面C 对球的弹力都存在,那么球在水平方向上将不再平衡,故平面B 的弹力不存在,平面C 的弹力存在.③替换法:用轻绳替换装置中的轻杆,看能否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如果可以,则杆提供的是拉力,如果不能,则提供支持力.3.判断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①滑动摩擦力:N F F μ=,μ是动摩擦因数,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知识模块本讲导学第2讲 静力学复习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2高一·物理竞赛秋季班·第2讲·教师版大小无关.N F 表示压力大小,可见,在μ一定时,N F F ∝.②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出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max F 之间,即max 0F F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N F 无关,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N F 有关.③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在接触面粗糙,两物体接触且互相挤压的条件下,可使用下列方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则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存在静摩擦力.反推法:根据物体的状态和受力分析推出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摩擦角与自锁当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粗糙,一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就会受静摩擦力作用,设最大静摩擦因数为μ(中学不要求最大静摩擦因数跟动摩擦因数的区别),则最大静摩擦力为fM =μFN 。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1_等离子体基本性质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1_等离子体基本性质

,直译
成英文就是“to mold”,将流体注入模具实现成型。Langmuir 注意到,
辉光放电产生的电离气体也有成型的特征,因此命名。
1.1 物质第四态
严格来说,等离子体是具有高位能动能的气体团,等离子体的总 带电量仍是中性,藉由电场或磁场的高动能将外层的电子击出,结果 电子已不再被束缚于原子核,而成为高位能高动能的自由电子。一个 有用的定义是,等离于体是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表现出集体行
考虑等离子体中相距为 的两个带电区域的相互影响, 和 之间 的 Coulomb 力随 而减小.然而,对给定的立体角,即∆ 常数,
中能影响 的等离子体体积随 而增加.所以,甚至相距很远的等 离子体元也存在相互作用力.正是这个长程 Coulomb 力给出了等离 子体种类繁多的可能运动、并且丰富了称作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研究领 域.
4
为的一种准中性气体。必须确定“准中性(quasi neutral)”和 “集 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的物理含义.
等离子体态的最特殊的性质,即长程 Coulomb 力使得带电粒子 宏观出一种集体的性质,早已为人们所知,1906 年 Lord Rayleigh 分 析原子的汤姆逊模型中的电子振荡时,大概首次描述了这种性质。集 体行为的含义如下:考虑作用在一个分子上的力,由于分子是中性的、 在分子上不再在净电磁力,而重力是可以忽略的.在这个分子与另一 个分子碰撞前,它不受扰动地运动,这些碰撞支配了粒子的运动.作 用在中性气体上的宏观力通过碰撞传给单个原子.在有带电粒子的等 离子体中,情形就完全不同.当这些电荷到处运动时,它们能引起正 电荷或负电荷的局部集中,就产生了场场.电荷的运动也引起电流, 因而产生磁场.这些场影响了远处其他带电柱子的运动.

王春阳物理课讲义

王春阳物理课讲义

王春阳物理课讲义【最新版】目录1.王春阳物理课讲义概述2.物理课的重要性3.王春阳物理课讲义的主要内容4.王春阳物理课讲义的特点5.如何有效利用王春阳物理课讲义正文一、王春阳物理课讲义概述王春阳物理课讲义是一套针对中学生物理教学的辅导材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这套讲义以全面、系统、严谨的方式呈现了中学物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二、物理课的重要性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学习物理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物理课一直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与数学、化学、生物并列为四大基础科学课程。

三、王春阳物理课讲义的主要内容王春阳物理课讲义包括了中学物理的全部课程内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各个领域。

讲义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实验操作的指导,还有丰富的例题和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

四、王春阳物理课讲义的特点王春阳物理课讲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系统性强:讲义按照中学物理的课程体系进行编排,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

2.内容严谨:讲义中的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核的,确保了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实用性强:讲义中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易懂易学:讲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避免了难懂的专业术语,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五、如何有效利用王春阳物理课讲义要有效利用王春阳物理课讲义,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教材:将讲义与课本相结合,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讲义内容。

3.多做习题:通过做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

4.及时复习:学习物理需要不断地巩固和复习,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A2 (1 − cos x ) ≥ 0 成立 10.平面极坐标系下曲线运动 � � r = r ( t ) er ( t )
2
dr ⎧ vr = ⎪ � � � ⎪ dt v = vr er + vθ eθ : ⎨ ⎪v = r dθ θ ⎪ dt ⎩
2 ⎧ d 2r ⎛ dθ ⎞ −r⎜ ⎪a = ⎟ � � � ⎪ r dt 2 ⎝ dt ⎠ a = ar er + aθ eθ : ⎨ d 2θ dr dθ ⎪ a = r +2 θ 2 ⎪ dt dt dt ⎩
2 2 2
=
1 1 + A2 sin 2 t
a⊥ = ̇̇ y cos ϕ =
A cos t
1 + A2 sin 2 t
3/ 2 3/ 2
2 2 ̇2 + y ̇ 2 (1 + A sin t ) v2 x ρ= = = a⊥ a⊥ A cos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 A =
2
sin 2 x )
A cos x
(2)周期性轨道,只考虑初始半个周期内的外凸壁面情况 不脱落条件 g cos ϕ ≥ a⊥
θ0 附件,运动员由于抛射角 θ0 掌握不准产生
△θ0,为使空心入篮,调整 v,△v 最小,求θ0.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 x A 篮筐位置, ϕ1 篮筐仰角,则 θ = ϕ1 + ϕ2 1 ⎧ x = ( v cos ϕ2 ) t − ( g sin ϕ1 ) t 2 ⎪ ⎪ 2 ⎨ ⎪ y = ( v sin ϕ ) t − 1 ( g cos ϕ ) t 2 2 1 ⎪ ⎩ 2 令 y = 0 ⇒ t = 2v cos ϕ2 / g sin ϕ1 ⇒ v 2 =
L3 sin α = L1 =
(2)设所有竖直运动时间总和为 t1 ,所有水平运动时间总和为 t2 ,则 竖直上的运动可以等效为自由落体,故总时间不变 t1 = T1 水平运动的总路程是固定的,速度最大则时间最短,即(1)中情况时间最短
( t2 )min = T2
所以 Tmin = T1 + T2 = T3 每一段水平运动的速度尽可能小则总时间最大,即每段走无限小折线,此时对于 每一个小段中,可近似处理为匀速运动,则
2
ar =
d 2r ⎛ dθ ⎞ 2 −r⎜ ⎟ = 0 − rω (与图示反向) 2 dt ⎝ dt ⎠ d 2θ dr dθ +2 = 0 + 2aω 2 2 dt dt dt
2
aθ = r
a⊥ = − ar sin ϕ + aθ cos ϕ = rω
r a2 + r 2
+ 2aω
2
a a2 + r 2
gxA cos 2 ϕ1 sin ( 2θ − ϕ1 ) − sin ϕ1
根据题意最佳抛射角处 v 应取极值,故 2θ 0 − ϕ1 = π / 2 ⇒ θ 0 = ϕ1 / 2 + π / 4 例 5 (方向固定的斜交分解)灯泡碎片 8.圆周运动 � � r = − Re心 � � v = ω Re切 ⎧a切 = β R:改变速度大小 � � 2 � ⎪ a = β Re切 + ω Re心 ⎨ v2 2 ⎪a心 = ω R = :改变速度方向 ⎩ R
例 8 阿基米德螺线 r = aθ ,求 ρ = ρ ( r ) . 解:设 θ = ωt ,则 r = aωt ,有
vr = dr / dt = aω ⎫ 2 2 2 2 ⎬ ⇒ v = vr + vθ = a + r ω vθ = rdθ / dt = rω ⎭
cos ϕ =
v vr a r = ,sin ϕ = θ = v v a2 + r 2 a2 + r 2
9.平面光滑曲线运动的圆分解 � ds � v = e// dt � d 2 s � 1 ⎛ ds ⎞ � dv � v 2 � a = 2 e// + ⎜ ⎟ e⊥ = e// + e⊥ dt ρ ⎝ dt ⎠ dt ρ 注:曲线的无限小段可以用无限小直线段进行代 替,但是曲线各点处的运动应当用圆弧运动来代 替,因为直线运动没有速度方向的改变,而圆弧 运动则包含了速度方向改变的信息。 例 6 运动轨迹 y = A cos x ,求 (1) ρ = ρ ( x ) ; (2)若 y = A cos x 为一轨道,在 x=0 处给小球以极小的速度(可忽略)滑下,试讨 论小球是否离开壁面; 解:(1)假设运动 ̇ =1 x=0 ⎧x = t ⎧x ⎧ ̇̇ ⇒⎨ ⇒⎨ ⎨ ̇ = − A sin t ⎩ ̇̇ y = − A cos t ⎩ y = A cos t ⎩ y 如图 1.6, cos ϕ = ̇ x ̇ +y ̇ x
-15 26 ⎧ ⎪空间:核子10 m → 哈勃半径10 m 空时物理量级 ⎨ Z0 粒子寿命10-25 s → 宇宙年龄1018 s ⎪ ⎩时间:
绝对时空观(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 “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 “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情况无 关” 2.参考物、参考空间、参考系 ⎧参考物在体结构上静态延展而成的空间 参考空间 ⎨ 3 维(欧氏)平直空间 ⎩经典力学: 参考系:参考空间+参考时间(4 维) ⎧空间坐标系:直角,圆柱,球极坐标系… 空时坐标系 ⎨ ⎩时间坐标(单向) 例 1 空间坐标系
( 2a =
3/ 2
2
+ r 2 )ω 2
a2 + r 2
a2 + r 2 ) ( v2 a2 + r 2 2 2 2 曲率半径 ρ = = ( a + r )ω = a⊥ ( 2a 2 + r 2 ) ω 2 2a 2 + r 2
11.运动轨道
⎧ ⎧ dy v y ⎪x = x (t ) ⎪vx = dx / dt ⇒ y = y ( x) , ⎨ ⇒ = ⇒ y = y ( x) ⎨ dx vx ⎪ ⎪ ⎩v y = dy / dt ⎩ y = y (t ) ⎧ ⎧v = dr / dt dr v ⎪r = r ( t ) ⇒ r = r (θ ) , ⎨ r ⇒ = r r ⇒ r = r (θ ) ⎨ dθ vθ ⎪ ⎩vθ = rdθ / dt ⎩θ = θ ( t ) 例 9 抛物包络线 原点 O 处固定速率 v0 ,不同抛掷角 θ (图 1.11) 。试求所有可 能抛物线的包络线方程.。此抛物线也称安全抛物线,安全是指物体不可能达到
加速度各部分物理意义:
d 2r ⎛ dθ ⎞ :径向方向线运动产生; r ⎜ ⎟ 圆弧运动向心加速度; 2 dt ⎝ dt ⎠ r d 2θ dr dθ :转动角加速贡献; 2 :径向方向线运动和周向角运动共同作用; 2 dt dt dt
2
例 7 人拉船,跨过滑轮,人拉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v0 , a0 ,求船的速度 v 与加 速度 a .
4 2 v0 − 2v0 gy − g 2 x 2 > 0 , θ 两个解,过点 ( x, y ) 有两条抛物线,包络线内部; 4 2 v0 − 2v0 gy − g 2 x 2 = 0 , θ 一个解,包络线上的点; 4 2 v0 − 2v0 gy − g 2 x 2 < 0 , θ 无实解,包络线外的点;
此包络线所围的区域外,抛物线即包络线本身属于抛物线类型的曲线。 解:对称性,讨论Ⅰ,Ⅳ象限即可 ⎧ gx 2 ⎧ x = ( v0 cos θ ) t y = x tan θ − 1 + tan 2 θ ) ⎪ ⎪ 2 ( 2v0 ⎨ 1 2⇒⎨ ⎪ y = ( v0 sin θ ) t − gt ⎪−π / 2 ≤ θ ≤ π / 2 ⎩ 2 ⎩ ⎡ v 2 ± v 4 − 2v 2 gy − g 2 x 2 0 0 ⇒ θ = arctan ⎢ 0 gx ⎢ ⎣ 讨论: � � �
Tmax : T3 = ( dL1 + dL2 ) : dL3 = ( 3 + 4 ) : 5 = 7 : 5
所以 Tmax : Tmin = 7 : 5
7.平面曲线运动的运动学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 ⎧ ⎧水平竖直方向分解 ⎪方向固定的正交分解 ⎨ ⎩非水平竖直方向分解 ⎪ ⎪ ⎨方向固定的斜交分解 ⎪方向可移动的正交分解 ⎪ ⎪ ⎩ 例 3 (水平竖直分解) 水平面上的斜抛运动 (猎 人阴差阳错击中猴) 例 4 (非水平竖直分解)空心入篮:运动员投 篮,篮球不碰篮筐直接入篮,投射角θ,出手速 度 v,但是(θ,v)不唯一,存在最佳抛射角θ0:
笛卡尔直角坐标系 {O : xyz} 圆柱坐标系 {O : rϕ z} : ⎧ x = r cos ϕ ⎪ ⎨ y = r sin ϕ , 0 ≤ r < +∞, 0 ≤ ϕ < 2π , −∞ < z < +∞ ⎪z = z ⎩ 球坐标系 {O : rθϕ} ⎧ x = r sin θ cos ϕ ⎪ ⎨ y = r sin θ sin ϕ , 0 ≤ r < +∞, 0 ≤ ϕ < 2π , 0 ≤ θ ≤ π ⎪ z = r cos θ ⎩
解: dl = dx cos θ ⇒
v dx dl 1 = ⋅ ⇒v= 0 dt dt cos θ cos θ
ar = −
d 2l vθ2 + dt 2 l
⎫ d 2l = a0 ⎪ 2 dt 2 2 ⎪ v0 a0 v0 sin 3 θ ⎪ vθ = v0 tan θ ⎬ ⇒ ar = a0 + ⇒a= + tan 3 θ 2 h cos θ cos θ h l = h / sin θ ⎪ ⎪ ⎪ ⎭ −
� � dv d 2 x � d 2 y � d 2 z � 加速度 a = = i + 2 j+ 2 k dt dt 2 dt dt 6.直线运动 � 匀速: a = 0, v = const , x = x0 + vt 1 2 � 匀加速: a = const , v = v0 + at , x = x0 + v0 t + at 2 , v 2 − v0 = 2a ( x − x0 ) 2 � 变加速: a = a ( t ) 例 2 如图 1.2,某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直角三角形 ABC,小球从 A 沿斜边静 止出发自由滑到 C 所需时间恰好等于 A-B-C 时 间, 忽略转弯速度损失与时间, 求: (1) L1 : L2 : L3 ; (2) 小球在三角形框架内可以任意走竖直水平折 线轨迹从 A 到 C,存在时间最大值和最小值,求 二者之比 Tmax : Tmin ; 解:(1)利用匀加速公式 1 2 ⎫ gT1 ⎪ 2 ⎪ T1 +T2 =T3 3 L3 cos α = L2 = ( gT1 ) T1 ⎬ ⇒ sin α = ⇒ L1 : L2 : L3 = 3 : 4 : 5 5 ⎪ 1 2 ⎪ L3 = ( g sin α ) T3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