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交通与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乡村公交线网结构
l 乡村公交线网主要由通村线路组成,承担着乡镇与广大乡村地区之间公交出行的功能。 l 应根据各地的村镇体系规划,以城区和重点乡镇为中心,以一般乡镇和主要村庄为节点
FRAME 框架
1 乡村交通系统的作用、组成和特点 2 乡村交通系统的规划原理 3 乡村道路系统规划 4 乡村公交系统规划 5 乡村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 乡村交通系统的作用、组成和特点
作用和组成(1.1) 主要特点(1.2) 主要问题(1.3)
1.1作用和组成
乡村交通系统主要由乡村地区的道路(航道)和场站(码头)等基础设施 、人和交通工具、客货运输服务、交通和运输管理四部分组成。
2.乡村交通系统的规划原则
2.乡村交通系统的规划原则
(1) 与村庄体系规划相协调,支持新农村建设。 (2) 与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3) 与主干道路网规划相衔接,优化乡村路网结构。 (4) 当前与长远需求相结合,合理确定规划目标。 (5) 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促进全域协调发展。 (6) 选用经济适用的技术标准,节约造价和成本。 (7) 积极和优先发展绿色交通,突出地方特色。
3.4桥涵
l 乡村道路桥位的选择原则是路桥综合考虑,既要考虑路线尽量顺直,同时也要尽量 将桥位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桥涵设置应考虑路基综合 排水和农田排水灌溉的需要。农村路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 5%,交通繁忙地段均不宜大于3%。
3.5村镇路段
l 提倡将乡村道路建设与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集镇的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加强村 镇路段标准化建设。村镇路段的路面推荐采用水稳定性好、寿命长的路面形式, 宽度不宜小于一般路段路面宽度,并可根据当地经济能力和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 适当加宽。在确有需要且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路基断面的非机动车道设置 和客运站点的加宽设置。
(4) 出行次数
出行方式逐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 步行、自行车、助(电)动车、摩托车 、低速载货车、拖拉机以及小汽车等各 类农业机械和机动车辆也大幅增长。出 行中,助(电)动车、摩托车、步行占 据主体,城乡公交也承担了一定比例。
1.3主要问题
(1) 乡村道路发展不平衡,基础网络不健全 (2) 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比较薄弱,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3) 乡村客运基础设施落后,客运服务水平较低。 (4) 道路维护和使用管理相对滞后,运输行业监管不足。
3.3路线交叉
l 乡村道路与其他公路相交叉的位置、形式、间隔等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等级 应有所控制。在乡村道路密集地区,当交叉点过密影响行车安全时,宜适当 合并交叉点。
l 高速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时,必须设置通道或天桥;一级公路与乡村道路相 交叉,宜设置通道或天桥;二级公路与乡村道路相交叉应设置平面交叉,地 形条件有利或公路交通量大时宜设置通道或天桥;二级及其以上公路位于城 镇或人口稠密的村落或学校附近时,宜设置专供行人通行的人行地道或人行 天桥。
1.2主要特点
(1) 出行目的
生产出行和生活出行。
(2) 时间周期分布
在日、周、月、季等不同时间区间表现 出一定的时间分布特征。
一年中每月的客流量也有一定的起伏变 化。
(3) 出行空间分布
客流层次性强,有县城与乡镇、乡镇与 乡镇之间的较长距离客流,乡镇与村庄 之间的中距离客流,以及村庄与村庄之 间、村庄到农田之间的较短距离客流。
3.1.2技术等级
l 根据《农村公路建设管 理办法》,乡道和县道 一般应当按照等级公路 建设标准《公路工程技 术标准》JTG B01— 2003建设,通常采用二 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 个技术等级。
3.2线路布局与设计
3.2.1线路布局
l 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条件、经济 发展前景、人口分布、交通量 增长趋势等因素,科学规划线 路走向。重点考虑与人口聚集 地、乡镇企业、旅游景点、农 产品基地以及学校的衔接。
3.2.2路线规划设计
l 乡村道路建设指标要合理选用 ,等级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原 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执行;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 合理利用地形,保证线型的均 衡性。
3.2.3路线பைடு நூலகம்地控制
l 新建农村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 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 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 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 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 路用地范围。
4 乡村公交系统规划
乡村客运体质改革(4.1) 乡村公交线网结构(4.2) 乡村公交场站设施(4.3) 乡村公交车型选择(4.4)
公交时刻表安排(4.5)
4.1乡村客运体制改革
l 在城乡一体化逐步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城乡公交的二元结构越来越难以满足乡村居民 的均等化出行要求。针对个体经营为主的乡村客运服务存在的问题,乡村公交系统的 发展应从调整经营主体结构入手,大力推进公交车的公有化进程或者客运主体的联合 经营,坚持区域调节制度,逐步对乡村公交实行统一站点、统一排班、统一票价、统 一车辆标识、统一结算,全方位提升乡村公交的“站、车、线、运、服务”,从而提 高效益、改进服务,促进乡村客运的健康发展。
3 乡村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分类和等级(3.1) 线路布局与设计(3.2)
路线交叉(3.3) 桥涵(3.4)
村镇路段(3.5) 质量标准(3.6)
3.1道路分类和等级
3.1.1道路分类
l 按照我国的公路分类, 农村公路一般是指县道 、乡道和村道。
l 乡村道路与农村公路在 分类上有一定的交叉。 乡村道路除了上述纳入 农村公路的乡道、村道 以外,还包括未纳入公 路的村庄道路。
l 村镇路段的路面与沿线房屋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隔离,鼓励采用绿篱、栽花 、植草等形式进行绿化、美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综合排水设施,排水边沟 尺寸和断面形式应满足功能需要。
3.6质量标准
l 乡村道路的质量标准要综合考虑设计使用年限,路基、路面宽度应根据交通量、 造价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路面结构选择应充分考虑利用当地材料,易于组织群 众参与施工,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对路基尚未达到密实、稳定要求的路段,应采 用过渡路面或简易路面;桥涵工程可采用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