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2013年要点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教训

金融危机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教训

金融危机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教训金融危机是指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市场崩溃和经济衰退的一种现象。

2024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原因、过程及影响教训。

原因:1.住房泡沫:2002年至2024年期间,美国住房市场经历了一波空前的房价上涨,房价高企导致了过度的保值贷款和次贷款,最终引发了住房泡沫的形成。

当房价开始下跌时,许多人无法偿还其贷款,银行也开始遭受重大损失。

2.资本市场的失灵:由于过度解除监管,许多金融机构开始出售高风险资产,同时将这些资产转移给其他机构,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不透明的金融网络。

当这些高风险资产不能履行其承诺时,整个金融体系遭受冲击,导致金融市场的失灵。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国家的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迅速上升,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财政状况开始担忧,并纷纷削减对这些国家的债券投资。

这导致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过程:1. 金融危机爆发:2024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许多次贷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导致银行的损失急剧上升。

2024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申请,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2.全球金融市场崩溃:由于对银行的不信任和恐慌,全球金融市场迅速崩溃。

股票市场崩盘,大量机构倒闭或被迫向政府寻求救助。

同时,信贷市场也几乎冻结,导致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来运营业务。

3.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金融市场崩溃之后,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生产和消费活动受到抑制,企业裁员增加,失业率上升。

经济活动的减少导致了全球贸易的大幅下降,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状况。

影响教训:1.强化金融监管: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是强化金融监管和监管机构。

政府应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监控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并制定合适的措施来规范金融市场。

2.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金融危机揭示了许多金融机构存在不透明的交易和风险转移行为。

(修改后4)2013年中国银行业“钱荒”事件分析

(修改后4)2013年中国银行业“钱荒”事件分析

2013年中国银行业“钱荒”事件分析摘要2013年6月,一场罕见的“钱荒”将中国金融系统置于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

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隔夜品种飙涨578.4个基点到13.4440点,导致了银行业的资金更加紧张。

6月24日,由于A股市场银行股遭到了恐慌性的低价抛售,导致了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跌停。

“钱荒”年年有,为何今年表现得尤为严重?一度充裕的流动性为何急转直下?为什么中国的广义货币余额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创下了世界纪录,银行业却仍然出现“钱荒”现象?为什么以前对银行业呵护有加的央行这次却一反常态对此事如此漠不关心?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如何发展?银行资金会不会真正的流向实体经济?本文拟从“钱荒”的原因分析钱荒对银行、股市、楼市、重化工业等的影响以及“倒逼”形成的改革进行系统阐述并且提出关于“钱荒”问题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钱荒银行影响对策AbstractIn 2013 June, a rare "money" will be in the teeth of the storm China financial system in world opinion. In June 20th, the 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 overnight varieties up 578.4 basis points to 13.4440 points, led banking funds more nervous. In June 24th, as the A shares market banking stocks were panic selling price, lead to limit the Industrial Bank and Minsheng bank. "Money" has year after year, why this year is especially serious? Liquidity once abundant why a sudden turn for the worse? Why money balances Chinese has exceeded one million billion yuan, a world record, still appear "is money" phenomenon banking? Why did the banks with the central bank's care was so be indifferent to depart from one's normal behavior on the matter? How monetary policy will China development? Bank funds will flow to the entity economy is not true? This paper from the "money" of the cause analysis of shortage of money to the bank, the stock market, the property market, the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influence of "Daobi" form reform systematically and put on the "money" issu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Shortage of money Bank Affect Solution目录摘要 (3)Abstract (3)1.银行“钱荒”的表现 (5)1.1 2013年6月银行业的“钱荒” (5)1.2银行迎来“抢钱大战” (5)2.“钱荒”的原因分析 (6)2.1临近6月底资金需求加大 (6)2.2外汇占款导致资金供给大幅减少 (7)2.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 (7)2.4央行隔岸观火按兵不动 (8)2.5中国经济权利与资金错配 (8)3.银行业“钱荒”对经济的影响 (9)3.1对股市的影响 (9)3.2对楼市的影响 (10)3.3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10)3.4对煤炭、钢铁等重化工行业的影响 (10)4我国银行业“钱荒”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1)4.1不断深化金融改革 (11)4.2促使金融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11)4.2.1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金融市场的结构问题 (12)4.2.2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解决金融要素的价格问题 (12)4.2.3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解决金融体系的战略问题 (13)5.结论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银行“钱荒”的表现1.1 2013年6月银行业的“钱荒”今年六月,出现“钱荒”的银行间市场,市场资金面干涸,汇丰PMI数据萎缩使投资者心神不安。

2013年6月钱荒析

2013年6月钱荒析
2013年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 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此语一锤定音,彻底浇灭了市场对央行“放水”的盼望。 6月2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地量发行3个月期20亿元央票,价格为99.28元,参考收 益率2.9089%。市场预期的逆回购重启的愿望逐渐渺茫。对此,市场猜测,央票延 续地量,是表明了央行的一种姿态,即“市场的问题需要市场自身去解决”。
数据来源:/shibor/web/DataService.jsp
• 2013年6月21日,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明显回落。其中隔夜拆借利率
回落495基点至8.492%,7天拆借利率下跌246.1基点至8.543%。 • 2013年6月25日,Shibor涨跌互现,但波动幅度明显缩小。其中,隔夜
2013年6月“钱荒”析
湖北大学商学院 金融学系 吴秋实
事 件
• 2013年5月底,中国M2 余额:104.21万亿(世界第一);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 | 16.50% 2012年5月12日调整; • 2013年6月19日,有媒体报道四大行呼吁央行调低法定准备金率、 降息、加大逆回购(Reverse Repo)力度; • 2013年6月20日,Shibor大幅上涨578.40个基点→13.44%; • 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度触及30%的历史高点。
利率跌75.30个基点至5.7360%,较6月20日回落了近600个基点;7天利
率涨33.30个基点至7.6440%,大幅回落330多个基点。 • 2013年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称,近日已向一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 提供流动性支持,并称将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 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稳定。同时表示,目前货币市场利 率已经趋向回稳。

2013年国际形势综述

2013年国际形势综述

2013年国际形势综述
【热点综述】
2013年的国际形势总体平稳,局部动荡,国际力量对比渐趋均势,呈现如下五大特点:
一、西方国家主宰世界能力减弱
2013年东西方差距缩小,从而加速了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在经历5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

当前发达和新兴两大经济体支撑世界,缺一不可。

西方国家一手遮天,一家说了算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二、大国博弈激烈,纵横捭阖
各大国加紧角逐,互相制约,斗而不破。

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作用。

(2)争占国际道义制高点。

对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化学武器、核武器等涉及人类生死存亡的全球治理活动,各大国争相参与、提出方案、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3)各大国互存疑虑互有戒备,争相发展军力加以牵制。

(4)合作大于争斗。

当前,各大国都在加强合作,各种合作组织层出不穷。

三、美国霸气有所收敛,俄罗斯影响力上升
美国领导力下降。

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美国的声音不再那么响亮,附和者渐少,反对者增多。

俄罗斯在崛起,
国际影响力在上升。

四、中东局势持续动荡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四国乱象丛生、各政治派别争斗激烈、经济下滑、失业率高、社会治安恶化、民不聊生。

五、中国走势向好,挑战增加
2013年,中国新外交十分活跃,成效显著。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正以新战略、新思维、新形象亮相国际舞台。

中国的发展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研究和借鉴。

2013年国内外经济大事记

2013年国内外经济大事记

2013年国内外经济大事记
4月6日:2013年亚洲经济论坛在中国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举行。

5月10日: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卸任。

8月19日:中国的光大证券“乌龙”事件。

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购买诺基尼的行动装置部门。

9月29日:中国境内首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10月10日:美债危机。

10月16日:美国非政府机构关闭16天后恢复运作。

11月27日:迪拜赢得2020年世博会举办权。

12月6日: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4G时代。

12月7日: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达成了首个全球贸易协定后闭幕。

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

中国经济此轮完整周期始于2002年,住房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启动了内外需增长,中国经济在2002-2007年经历了史上增长最快的上升阶段。

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结束了美欧长期以来依靠资产泡沫和过度负债拉动需求的增长模式,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外需增长将大幅回落;而国内此轮地产调控的深刻背景意味着房地产调整或伴随整个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过去十年来快速推进的重工业化进程和以土地为中心的粗放型城镇化过程将明显放缓,原有增长模式下的内需增速将有所下滑。

从供给面来看,持续多年投资扩张使多数行业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尤其是过去几年的四万亿计划开工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项目,很大程度上已经透支了未来进一步投资的空间,随着项目投产,未来产能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

同时,国内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供给已步入拐点;而在原有发展模式方式下,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要素生产率和收入的进一步提升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内难以重回上升通道。

2013年美欧国家仍将面临房地产调整和去债务化的逆向过程,欧洲实体经济可能延续下滑,而美国经济复苏依然弱势,中国出口难以再现较快增长,资本流入可能维持低位水平。

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的负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2013年中国出口同比可能仍是个位数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或延续同比下滑。

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过去几年的泡沫化发展已经对资源配置、经济结构、收入分配、通胀压力、金融财政体系稳健和社会稳定的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房地产调控成为推进经济转型、加快社会发展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客观要求,此轮地产调控持续时间很可能超过往年。

随着中央对住房行业的定性回归民生角色,政府可能建立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的长效机制,至少在2013年中央针对房地产将保持偏紧政策。

由于整体宏观政策趋松而住房供应持续增加,今年2季度以来部分刚需的逐步释放刺激了房地产需求回升和价格反弹压力,尽管后期住房销量有望维持回暖态势,但在现有房地产政策背景下,房地产投资、投机需求难以强劲回升,相对平稳的刚需很难支撑住房销量出现井喷式反弹。

媒体分析2013年的一场因钱荒爆发的可控制的金融危机

媒体分析2013年的一场因钱荒爆发的可控制的金融危机

媒体分析2013年的一场因钱荒爆发的可控制的金融危机“5月下旬以来,由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引起的金融市场震荡使投资者人心惶惶: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但到处借不到钱;股票、债券市场暴跌,“一觉回到解放前”。

为什么中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创下世界纪录,银行还这么差钱?为什么以前对银行呵护有加的央行这次异常淡定?中国的货币政策接下来会怎么走?银行的钱以后会不会真正流向实体经济?针对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试图还原这次“钱荒”的真实面目。

”起始临近6月底资金需求加大其实每到月末、季末、年中和年底这些时点,银行的资金都会比较紧张。

但这一次的紧缺程度却超出以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常规的时点因素,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短期信贷的快速扩张和央行的政策意图都是这次“钱荒”的推手。

在多重因素的交织下,一边是银行短期资金需求加大,一边是资金供给在减少,而平时“知冷知热”的“央妈”却拒绝施以援手,这三股力量一起作用,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营造恐慌气氛,一场前所未有的“钱荒”就这样上演了。

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6月末,商业银行面临年中考核和信息披露,会习惯性地“冲时点”。

最近贷款增长较快,且贷款结构中票据增加较多,对银行自身的流动性产生压力。

此外,大量理财产品在6月底会集中到期,在7月份新发理财产品之前银行也需要进行短期融资,而银行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

比如,5月底和上周是重要的税收清缴期,缴税意味着资金从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到国库在央行的存款,相当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回笼,直接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也让银行捉襟见肘。

按照规定,每月5日是一个新的考核时点,金融机构须根据上月末的一般存款余额缴足准备金。

开演外汇占款导致资金供给大幅减少不幸的是,银行资金需求大增的同时,供给不仅没跟上,还大大缩水,让手头紧张的银行痛苦不堪。

有交易员告诉记者,前几天咬着牙报出“天价”的利率也借不到钱。

2013年八大经济热点事件

2013年八大经济热点事件

2013年八大经济热点事件2014-01-032013年和2014年的交界,因为‚1314‛的谐音,被寄予‚一生一世‛、长长久久的美好期盼。

过去的一年,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美国经济增速回落,欧元区继续萎缩,巴西、俄罗斯、印度物价连续上涨,比特币升值近百倍……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经济的关键年。

在这个全球经济一片哀鸣的2013里,我国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黑天鹅‛满天飞的2013年里,我国又发生了很多割接、牵动人心的改革事件。

在这一年:上海自贸区挂牌,民营银行迎来春天,4G牌照在纠结与期盼中发放;在这一年,我们揭秘了进口车暴利的根本原因,揭开了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面纱;在这一年中国大妈炒金成为热门词汇,地王的记录频频被刷新……特别盘点出过去一年发生的八大经济热点,通过国内经济的热点大回顾,与读者诸君共同铭记2013年的经济发展印记。

上海自贸区挂牌大批企业蜂拥入驻虽然距离上海自贸区成立已经过去3个月,但这期间,只要是涉及自贸区的消息都会引发各方面的强烈关注。

原因在于,这一改革试验田的意义已经不小于当年深圳等4个特区在广东、福建的成立,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决心的写照。

而它也一改以往改革实验区的模式,舍弃政策优惠,寻求‚可复制、可推广‛制度改革。

对此,有业内人士就指出,上海自贸区其实是以自贸区的形式,为中国接下来的全面再改革承担探路的使命。

与国际上著名自由贸易区大都以‚转口贸易+区内加工‛为主要内容不同,上海自贸区主要聚焦于服务业的改革与开放。

而为鼓励自贸区企业发展,自贸区已实施三年内货币自由兑换、试行利率市场化、管理服从贸易便利等金融创新政策。

而这也吸引了大批企业的入住,尤其是金融企业。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去年11月底,上海自贸区内共办结新设企业1733家,其中外资企业58家,内资企业1675家。

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已吸引48家持牌金融机构入驻,另有200多家无需金融牌照的金融信息服务、资产管理机构确认入驻。

美国经济危机与中国之13年-14年我国最新政策

美国经济危机与中国之13年-14年我国最新政策

二、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 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 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 府债务水平。
第2部分
(二)稳健货币政策
一、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 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 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 二、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 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 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 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 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 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END
第2部分
2014年李克强推出新刺激经济政策
新的刺激经济政策中包括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5万亿产业 蛋糕、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等。 在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面,2014年年初,国务院批准《注册资本 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指出,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 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 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实行注册资本认缴 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稳 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试点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
第2部分
2014年李克强推出新刺激经济政策

中国2013年的货币政策

中国2013年的货币政策

2013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率政策:中国央行在2013年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取消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下限,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

2. 存款准备金率:在2013年,中国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多次调整。

总体来说,这些调整旨在优化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并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

3. 货币供应量:中国央行在2013年适度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同时,央行也加强了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以确保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4. 信贷政策:中国央行在2013年继续实施稳健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银行贷款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这一政策旨在控制债务风险和防止金融泡沫的产生。

5. 汇率政策:中国央行在2013年继续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政策旨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总体来说,中国在2013年的货币政策保持了稳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控制债务风险和防止金融泡沫的产生。

同时,央行也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主讲老师郭宏宇第一节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总体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温和复苏之势。

总体经济温和复苏的表现:(1)GDP增速7.7%,比2012年下降0.1个百分点;(2)但是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略高于预期;(3)分季度来看,2013年经济增长率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

1.国内需求稳定增长(1)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消费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根据商务部预测,2014年,我国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左右。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大众化消费增长较快,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升温,网络零售增长迅速,同时信息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快速增加。

促进消费政策力度加强,致力于扩大便利、实惠消费,促进安全消费,倡导绿色低碳循环消费。

(2)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投资201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2014年,我国的投资政策取向将体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的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2.出口增长逐渐回稳(1)逐渐回稳的出口增速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2 597.5亿美元,增长12.8%。

2014年我国仍将面临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

由于受成本高、资金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季节性因素和2013年同期基数比较大的原因,预计2014的进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2)2013年外贸运行的特点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消费品、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应对策略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应对策略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应对策略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开始自东南亚地区蔓延至全球的一场金融风暴,其中泰国、印尼、韩国等国家受到最严重的影响。

这场危机给亚洲地区的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教训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金融体系内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教训。

1. 依赖外资的风险亚洲国家在危机前过度依赖外资,尤其是短期外资,形成了严重的外债问题。

而一旦外资撤离,就会导致国内金融体系的崩溃。

因此,必须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改善国内经济结构,降低经济的脆弱性。

2. 泡沫经济的危害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泡沫经济密切相关。

在这之前的几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但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形成了庞大的经济泡沫。

而泡沫的破裂最终引发了危机。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对经济泡沫的警惕,及时冷却过热的资产市场。

3. 金融监管的不完善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监管在危机预防和风险防控方面的不足。

政府与金融机构在监管方面的疏漏和失误导致了危机的扩大。

因此,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制度,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二、应对策略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为了重振经济,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1. 推进金融改革金融改革是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各国应加强银行监管,完善金融体系,降低金融风险。

同时,要建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提高监管的效力和透明度,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预警系统性风险。

2. 促进区域合作亚洲国家应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建立危机防范机制,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此外,通过开展贸易自由化,扩大区域内的市场规模,降低对外部风险的依赖。

3. 多元化经济结构亚洲国家应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减少对单一产业或特定行业的依赖。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培育本地市场,增加对内需的依赖,降低对外部冲击的敏感度。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简述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简述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简述
1.1929年经济大萧条:
原因:泡沫经济、失衡贸易、股市暴涨、破产风险。

应对措施: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银行业监管加强,实行国家政策干预。

2.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
原因:股指期货交易疯狂、投资者恐慌。

应对措施:央行采取紧急货币政策、宣布购买股票、增加监管措施、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机构投资基金。

3.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原因:亚洲金融体系结构性问题、过度债务、投机泡沫崩溃、固定汇率体制崩溃。

应对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援助、进行财政和金融部门、实施紧缩政策、金融机构。

原因:互联网公司市值大幅下降、投资者恐慌、金融欺诈和不道德行为暴露。

应对措施:央行降息刺激经济、加强金融监管和审计、提高会计准则和透明度。

5.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
原因: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金融杠杆过度、信贷违约。

应对措施:政府提供财政和货币刺激、救助银行、增加监管措施、实施财政、加强国际合作。

6.2024年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
原因: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中断、需求下降、商业活动减少。

应对措施:各国央行降息、提供资金支持、减税和支出增加、强化医疗卫生系统、重振旅游业。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常是由多个因素叠加产生的。

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的应对措施也相应多样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加强金融监管、提供救助和支持、进行结构性、加强国际合作等。

然而,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也暴露了政府和金融机构在预防和管理危机方面的不足之处,对危机应对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

综合新华社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继续“稳中求进”成总基调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是针对这两个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稳”就是要继续稳住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进”就是坚决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今年9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好势头,全年经济目标能够较好完成。

但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巩固,明年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非常必要。

“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又提出了新要求。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要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好,不仅要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更要在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其中首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在部署2013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中国经济将始终处于不稳定、不可持续状态。

”姚景源说,这次会议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就是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张立群分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最新变化的必然要求。

原来市场供不应求,必然是低水平规模扩张;当前市场供大于求,竞争越来越激烈,质量和效益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对国家竞争力都是决定性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经济环境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2013经济危机

2013经济危机

刚看了全文,比较有启发意义,现共享给各位摘录如下:今天我想重点围绕两个大的问题来讲。

首先讲第一个大问题——形势。

形势的第一个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可能要发生一些事。

一个可能要发生的事,十二五期间可能要发生一场经济危机。

有人奇怪了,不是刚爆发了一场经济危机吗?刚爆发的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我们的出口下降,经济增长下降。

但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经济危机还没有爆发,我们的银行还没有破产,我们中国人的经济危机正在酝酿之中,那什么时候爆发呢?我认为是2013年,为什么?给大家分析四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经济方面的原因,引发这场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有两个,一个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另一个是地方债务危机。

当然这两个问题是相关联的,我重点从第二个角度跟大家说起,地方ZF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工商业税收,最近一段时间以及未来一两年,因为很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太景气。

有些地方ZF的工商业税收要相应地减少,第二块收入来源是卖地收入。

从今年开始,很多地方ZF卖地已经大规模减少,是前几年的50%,甚至30-40%。

前几年都是我们开发商求着ZF给地,最近有一段时间开始流行ZF问开发商,你什么时候来买我的地。

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面临收支缺口的压力,北京市一年土地储备的贷款2500亿,这里面的利息支出压力就非常大,光朝阳区一个月的土地储备贷款利息支出就1000多万。

如果土地卖不出去的话,收支平衡就麻烦了。

所以工商业税收的减少,以及土地财政收入的减少,有很多地方ZF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财经时事版,详细出处参考支出反而是增加的,两大块支出,一大块是通常的支出,从国家层面来讲,是国防支出增加,部队的工资增加,南海、航母都需要增加投入,从地方ZF来说,基础建设还要大规模向前推进,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需要ZF支出,加强社会保障两个全覆盖需要ZF支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需要ZF支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需要ZF支出,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社会稳定需要ZF支出,所以支出的压力非常大。

“做蛋糕”和“分蛋糕” ——详解《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大要点

“做蛋糕”和“分蛋糕” ——详解《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大要点

“做蛋糕”和“分蛋糕”——详解《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大要点谢鲁江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教研室主任3月5日,温家宝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观众,大家好!大家知道,今年的两会现在正在召开,这一届两会是十八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这次会议要解决建立一个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国务院领导的换届问题,同时,在政策上,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

我这里主要是就今年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们简单说一下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构成。

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又很简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去年以及这五年以来整个国务院工作的回顾,主要是谈了八个方面的成就,也谈了现在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11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这两个内容;二是谈了今年工作和今后发展的建议,第一部分内容也是谈了对今年工作的设想,最主要的是提出一些总量指标,比如GDP的增长指标定在7.5%,物价上涨率控制在3.5%,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发展医疗卫生科教文卫各方面的事业,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标,另外,对今后长期的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从内容上来讲,是包括这些内容。

政府工作是有连续性,时代性,针对性,我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讲五个方面的认识:第一个认识,我们在理解和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同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把握我们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时候,我认为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总量,经济发展的总量,一般我们用GDP表示,但是经济发展的总量不仅仅是GDP,还包括物价总水平,就业率,进出口,外汇储备等等,它有一系列的总量,这个总量往往是经济形势发展的晴雨表,同时也是我们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首先要调控的主要对象。

所以,很多市场经济的国家在讲政府宏观调控的时候是调控总量,保持总量的稳定。

二是结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好坏,效益好坏,以及它的经济发展的后劲,可持续性,协调程度等等,很大程度是由结构决定的。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14年4月4日内容摘要2013年,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经济好转,但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取向也有所分化,部分新兴经济体汇率和金融市场面临压力。

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继续改善,顺差182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5%,与GDP之比为2.0%,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与GDP之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服务贸易逆差、收益和经常转移逆差与GDP之比均有所扩大。

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净流入,特别是在年中新兴市场出现局部振荡时,我国跨境资本虽窄幅波动,但仍呈现净流入。

国际收支总体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经常项目与直接投资顺差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动由2012年的逆差转为顺差,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327亿美元,较上年多增3340亿美元。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扩顺差”与“减顺差”的因素并存。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将保持一定规模,与GDP之比维持较低水平;国内外宏观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资本和金融项下总体将呈现振荡走势。

在此情景下,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跨境资本冲击风险仍是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

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建设,转变外汇管理职能,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

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 (6)(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6)(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8)(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15)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19)(一)货物贸易 (19)(二)服务贸易 (22)(三)直接投资 (26)(四)证券投资 (30)(五)其他投资 (31)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 (34)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 (42)(一)外汇市场发展 (42)(二)人民币汇率走势 (43)(三)外汇市场交易 (49)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 (55)专栏1.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仍然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服务贸易项下旅游逆差持续扩大3.为什么对外净债权增加≠经常项目顺差4.2013年新兴市场货币走势分化5.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退出的影响图1-1 2007-2013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1-2 2011-2013年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和货币指数1-32008-2013年我国季度GDP和月度CPI增长率1-42001-2013年经常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51994-2013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与GDP之比1-62001-2013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72001-2013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与外汇储备余额1-81990-2013年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及其结构1-92005-2013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及外汇储备变动情况1-10 2004-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基础性差额和非直接投资差额2-1 2001-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差额与GDP之比2-2 2000-2013年海关进出口差额主要构成2-3 2000-2013年我国按外贸主体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比重2-4 2000-2013年我国按贸易方式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比重2-5 2001-2013年我国出口商品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变动2-6 2004-2013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比较2-7 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分国别和地区的收支情况2-8 2000-2013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状况2-9 2000-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2-10 2000-2013年跨境证券投资净额2-11 2000-2013年其他投资净额3-1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3-2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开放度以及对外净资产与GDP之比3-3 2012年末我国及主要发达经济体对外金融开放度比较3-4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变化3-5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负债结构变化3-6 2005-2013年末我国对外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增速4-1 2013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势4-2 1994年1月-2013年12月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4-3 2013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远期市场1年期美元升贴水点数4-4 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历史实际波动率4-5 2012-2013年境外人民币对美元期权市场6个月期限价格4-6 2006-2013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量4-7 2013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结构4-8 中国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结构比较4-9 全球人民币外汇交易量4-10 2005-2013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外币对即期交易的币种构成C1-1 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以及储备资产变动与GDP之比C2-1 2001-2013年入境游客与内地居民出境人数C4-1 2012-2013年JP Morgan新兴市场货币和波动率走势C4-2 2013年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升贬值C5-1 实施QE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表1-1 2007-2013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1-2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1 2013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来源国情况表3-1 2013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4-1 2013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概况一、国际收支概况(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13年,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经济好转,但新兴市场增长放缓。

2013年中国面临十大危险

2013年中国面临十大危险

2013年中国面临十大危险2013年欧美债务危机持续,经济紧缩政策实施,世界经济危机四伏,世界市场全面紧缩,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五大风险和五大危机。

第一,全球债务危机风险。

欧洲、美国、日本的债务危机继续发酵,中国经济紧缩,中国存在卷入债务危机风险,概率60%。

第二,世界经济紧缩风险。

2013年欧元区和美国紧缩政策已成定局,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出现经济紧缩,中国面临世界经济紧缩风险,概率90%。

第三,世界市场紧缩风险。

随着美国、欧洲、中国经济紧缩,世界市场紧缩,中国国际贸易增长存在下降风险,概率90%;第四,中日国际冲突风险。

2013年中日之间的国际冲突依然存在,中日两国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势必受到影响,概率50%;第五,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紧缩、国际贸易下滑,中国生产过剩,经济增长是必然下滑,中国可能出现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概率90%;第六,中国出口下降、国内生产下降,必然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破产企业增加,中国企业面临破产危机,概率90%;第七,中国出口下滑、经济下滑、企业破产、失业增加,25000万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工人面临失业,中国面临以众多工人失业、社会失稳为特征的社会危机,概率80%;第八,中国经济增长下滑、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加大,地方政府支出占60%的土地收入下降,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危机,概率90%;第九,随着中国经济下滑,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账大量增加,中国面临以银行坏账为特征的金融危机,概率90%;第十,在世界经济危机、全球市场过剩的情况下,如果中国采取扩张政策,结果将是过剩危机和债务危机风险;如果采取紧缩政策,结果将面临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中国将面临政治危机,概率60%。

2013年国际形势回顾

2013年国际形势回顾
国内生产 总值 的绝 对数 字 看 , 经 济似 乎 有所 增 长 , 而 潜 在 的 债 务 违 约 风 险却 是未 降反升 。 l O月 份 美 国 共 和 、 民主两 党 因债务 上 限 的争执 , 造成 “ 政 府 关 门 ”,
经 济增 长率 当即下 降 0 . 2 %。美 国从 1 7 7 6年 立 国至 2 0 0 8年 其 国债 达 到 1 0万 亿 美元 , 而据 美 刊报 道 , 按 目前 的趋势 , 奥 巴马 总统 任期 8年 内 国 债将 增加 1 O万亿 美元 , 也 就是说 相 当于过去 2 3 0多年 的增长 。 按 目前 1 7 万亿 美 元计算 , 每个 美 国国 民负债 已高 达 5 . 3 7万 美元 , 这 是何 等 沉重 的
重从 1 9 5 0年 的 6 2 %下 降 到 2 0 0 8年 金 融 危 机 前 的 3 4 %, 制 造业 从 2 7 %下
降到 1 1 . 7 %, 而 金融 经 济 规模 是 国 内生 产 总值 的 4倍 , 金融 衍 生 品 是 国

2 一
2 o 1 3  ̄ 国际形 势 回顾
矛 盾尖 锐化 , 2 0 1 3年 国际形势 依 旧错综 复杂 、 动荡 多变 。 影 响全球 形势 发
黼 翻一
牙 口 平 角庄展 2 0 1 4  ̄
1 期
展 的主要 因素有 :


全 球 金 融 经 济 危 机 的后 续 效 应 明显
综观 2 0 1 3年 全 球 经 济 形 势 , 其 特 点是 发达 国家经 济 复苏疲 软 , 新 兴 市 场 国家 与 发 展 中 国 家 经 济 增 速 普 遍 放 缓 。据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 织 最 新 预 测, 今年全 球增 速为 2 . 9 %, 低 于去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E3,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三 轮量化宽松政策。 0-0.25%的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 年中,将从15日开始推出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 (QE3),每月采购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 证券(MBS),现有扭曲操作(OT)等维持不变。 与前两轮行动不同,美联储的第三轮定量宽松 举措(QE3)没有明确限制,将一直持续至就业 市场复苏。


2005年12月,第一批试点启动,国开行和建行的两 只资产支持证券成功发行,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 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7年第二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此次试点规 模限定为600亿元。 过度资产证券化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爆发,国内 资产证券化试点陷入停滞。 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已于2012年5月中旬下发 《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 知》,正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期信贷资产证券 化额度为500亿元。
房地产 经济低迷
席卷 全球
金融机 构亏损 金融创新 本身缺陷 实体 经济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原因



表面诱因是:货币政策变动惹的祸。(基准利 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引爆了次贷危机) 实际上背后有众多推手:金融创新、信用评级 机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杠杆交易、金融 监管、银行家的贪婪(高管薪酬)、赤字经济 与借贷消费等。 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美 元本位制危机)
什么是次债?次贷—次债?


由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就叫次级住房 抵押贷款债券(次债)。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就是把金融机构发 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抵押贷款证券,然后 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这些证券给市场投资者, 以融通资金,并使住房贷款风险分散为由众多 投资者承担。
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难



美国现行货币政策,叫做量化宽松,英文叫 QE。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 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2009年3月份,美联储开始实行量化宽松货币 政策QE 1,当时购买了1.75万亿美元的政府 债券。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重启开始了第二次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E 2,到2011年6月份, 分阶段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 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 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 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 化。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经济危机所表现 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 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 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 周期包括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危机 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 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危机之后是萧条阶段。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复苏有:V型、U型、W型、L型。
次贷---次债: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



住房抵押贷款→MBS→CDO→CDS→…… 金融产品之一:住房抵押贷款(特别是次贷, Subprime) 金融产品之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金融产品之三:担保债务证券(CDO) 金融产品之四:信用违约互换(CDS) 次贷是一个基础产品,MBS为最初级的衍生金 融产品,而CDO则是衍生的衍生金融产品, CDO平方是衍生的衍生的衍生金融产品。
美国次贷危机 的传导机制 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
1
2
危机从资本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
3 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 危机从美国金融市场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 4
911后为 拉动经济
降息
刺激
房地产 经济增长
购房 梦 美联储
为刺 激房 地产 降温
次贷 危机 购房 热潮
次级抵 押贷款 升息
收回
无法 偿还
美元问题




在尼克松时代,美国财长康纳利对怒发冲冠的 欧洲人说: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国际金融危机
→次债危机→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欧债危机、 美债危机
一、次贷危机
什么是次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住房抵押贷款:指住房借款人以其所购住房为 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而实行的分期付款财务安 排。它是商业银行抵押贷款业务中一种重要的 业务品种而通行世界,在国内称之为“住房按 揭贷款”。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称为次贷)属于非标准抵押 贷款类别,是指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贷款机构 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 款。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11年9月21日宣布, 将采取“卖短买长”的“扭转操作”(OT, Operation Twist )延长所持国债期限,目的 是刺激经济复苏。同时,美联储通过此举也避 免了再次推出颇有争议的量化宽松政策。 与以往的两轮QE政策不同,此次美联储采取 的“扭转操作”在不直接向市场提供新资金的 情况下,通过调整国债组合来达到降低利率、 刺激经济的目的,这也被称为“质化宽松”。
表面诱因



降息周期: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受互联网泡沫 破裂和911空难的冲击,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 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在1%的水平上停留了一 年之久。 加息周期:2004年上半年开始,由于原油和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为抑制通货膨胀,2004年6月到2006年6 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从 1%上调至5.25%。 次贷危机后到2015年中期为止基准利率为0—0.25% 。


在上一轮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金融机构多以住房抵 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但在此次 通知中,监管单位明确强调了将多元化的信贷资产纳 入基础资产之列。 鼓励金融机构选择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经清理合规的地方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节能减排贷款、战略性新兴 产业贷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 汽车贷款等多元化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开展信贷资 产证券化,丰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