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教学媒体

第二章 教学媒体

第二章现代媒体技术第一节教学媒体概述一、传播、媒体和教学媒体1.传播传播的原意是通讯、传达、交换(意见)、交流等。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过程又称为传播。

2.传播的分类按传播方式可分为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三类。

大众传播:以全社会为传播对象的传播。

如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

人际传播: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组织传播:指社会组织团体之间和他们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3.传播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是: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1)传播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及处理反馈信息。

提供信息:在教学传播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收集适当的信息内容,并以一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和材料。

信息编码:即把要传递的信息内容(知识、技能等)转换为适宜于传递的信号(如声音信号、文字信号、图像信号等),以便传递出去。

信息再反馈:即当接受者把接受信息后的反应反馈(回送)给传播者之后,传播者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译码(认识、分析),然后对信息传播效果给予再反馈(给出判断并回送给学生)。

(2)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和事实(包括消息、资料、知识、数据等)。

但内容和事实是不能被直接传递的。

实际传递的是信息的符号。

信息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

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

语言符号是一种具有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包括动作性符号,如表情、手势、姿势、情感等;音响符号,如音响、音乐等;图形符号,如图像(静止图像、活动图像)、图画(动画、静画、漫画);目视符号,如地图、图解等。

(3)媒体:指在传播过程中,传递、承载和控制信息的材料和工具的总称。

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4)接受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译码,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

译码:把接受到的信号转变为信息内容的过程。

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把接收信息后所产生的反应、思想、行为的变化通过编码回送给传播者。

传播学知识点

传播学知识点

1、传播的五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

2、传播的类型: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3、传播学诞生于:美国。

4、战争时期:①一战时期(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无线电通讯,报纸,传单;②二战时期(轴心国阵营:德国、日本、意大利;同盟国阵营:英、美、苏、中国、法):电影,广播。

5、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它包括了三个主要的环节①接触媒介,获取信息;②解读媒介,批判的接受媒体信息;③利用媒介,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

6、传播学诞生标志的书籍及作者:《大众传播学》,施拉姆。

7、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8、大众传播者:是指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

9、大众传播者的特点:群体性,专业性,机构性。

10、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和传播信息,因此,他们被称为“信息的把关人”。

①广义:涉及传播活动的机构和人都是把关人;②狭义:参与大众传播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等。

11、影响把关人的传播行为的因素:①政治原因;②经济原因;③社会、文化原因。

12、大众传播中,可不可以没有把关人:13、网络传媒出现以后,把关人的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14、大众媒介信息的特征:新闻性、娱乐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

15、符号的特征:①信号(因果关系,自然符号);②象征符(人所特有)。

16、符号类型:①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语言,文字);②非语言符号(物体、体态、伴随、时空语言符号)。

17、副语言:是指语言系统中音质、音量、音色、音调、节奏、声音、速度等声音因素。

18、类语言:是指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符号系统,包括言语交际中的咳嗽、呻吟、叹息、嬉笑声等功能性发音。

5W理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

5W理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

5W理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1.传播者——控制分析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的把关并非个体行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大众传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

传播学教程知识点

传播学教程知识点

传播学教程知识点第一章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章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是依次叠加)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第四章传播过程构成要素(完整):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介;5、反馈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5W模式(英国麦奎尔作图)单向直线模式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这个模式没有解释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传播的直线模式有两种: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数学模式)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传播过程有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是第一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模式第五章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

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1.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在社会传播中,传播着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受传者和传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

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收讯息时则又在扮演受传者的角色。

3.讯息。

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4.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现实生活中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邮政系统、电话系统、大众传播系统、互联网络系统,都是现代人常用的媒介。

5.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当然,构成与影响传播过程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绝不仅是以上几种。

即便是在上述五种要素中,不少要素还可以做进一步分解,如讯息可以分解为“符号”与“意义”,传播者可以分解为“发信者”和“符号化者”,受传者可以分解为“收信者”和“符号解读者”等等。

这种分解在电子通信中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被分解的要素及其功能一般是由不同的机器来扮演和执行的;而在人与人的社会传播中,它们一般是作为统一体而存在的,我们也可以把它们作为一种要素来看待。

这五种要素是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在任何一种人类传播活动中,它们都是缺一不可的。

传播构成的基本要素

传播构成的基本要素

传播构成的基本要素
传播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信息、媒介和受众。

信息是传播的核心,它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或视频的形式。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可以是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他们通过媒介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理解和解读。

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播的信息应该经过严密的筛选和验证,确保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同时,信息的清晰明了也是传播的基本要求,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或难以理解的表达方式。

媒介的选择和运用也至关重要。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应根据传播的目的和受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介。

同时,媒介的使用方式也要灵活多样,结合受众的特点和习惯进行创新和改进。

受众的参与和反馈是传播的关键环节。

传播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传播者应该关注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方式,以提高传播效果和受众的接受度。

传播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信息、媒介和受众。

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这些要素,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传播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传播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也需要受众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信息的传播和社会的发展。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

• 按新闻报告的形式编写的,先是播放一 段音乐,中途突然插播新闻报告:火星 人进攻地球,中心即在格镇!
对准“火星人”
• 数分钟内,成千上万的人信以为真,惊 惶异常,夺门而出。在大约一个小时的 节目时间里,播音员先后三次声明,此 剧纯属虚构,不足为信,但人们仍然处 在极度的恐慌中,数十人奔向教堂祈祷; 数百人冲到街上用湿毛巾掩面,以遮挡 火星人放的毒气;还有的人端起猎枪去 搜寻人侵的火星人。
“传而不通”、“通而无效”
• 语言障碍 • 信息失真
– 虚假信息最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
– 无中生有、向壁虚构是新闻采写之大忌
– 以偏赅全、“合理想象”、张冠李戴、导演摆布会 引起新闻失真,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 言论“一边倒”
大众媒介同人际交往结合起来
• 大众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拉扎斯菲尔德在对美 国一位神父的成功宣传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位 神父的成功,主要不在于他的广播讲话的内容; 他的成功在于,有众多的基层团体安排其成员 收听他的广播讲话,然后就他所发表的社会观 点组织讨论。
选择性因素
• 选择性接受的因素会使受传者不去接受那些危 及自己观念的传播内容; • 选择性理解的因素会帮助受传者曲解那些自己 回避不了的信息内容; • 选择性记忆的因素则会帮助受传者尽快忘掉那 些自己讨厌、反感的传播内容。
• 启示:受众对组织的传播内容并不是“来者不拒”,而是 有所排斥的。信息内容若不能引起受传者的共鸣,说不到 心坎上,宣传效果就一定不好。
大众传播受传者的理论
• “枪弹论”或“靶子论”
• 个人差异说
• “有限效果论”
个人差异说
• 梅尔文、德福洛提出“个人差异说” • 最重要的发现,是“选择性的注意与理 解”。所谓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理解, 是指媒介传播的信息只有符合接受者的 兴趣、态度、信仰,支持他既有的价值 观念,才会得到他的注意与理解,否则, 如果两者相互抵触,信息便会被忽视、 淡忘或被扭曲。

公关传播的基本要素

公关传播的基本要素

公关传播的基本要素公关传播是指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和技巧,将组织、企业或个人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以增加它们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的过程。

在进行公关传播时,以下是一些基本要素需要考虑:1. 沟通目标:公关传播应该明确沟通的目标是什么,例如增加品牌知名度、改善企业形象、推广新产品等。

这有助于确定传播的重点和策略。

2. 目标受众:公关传播需要明确目标受众是谁,例如消费者、投资者、媒体等。

了解受众的需求、兴趣和价值观可以帮助确定传播内容和方式。

3. 传播渠道:公关传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包括媒体报道、新闻稿、社交媒体、公众活动等。

选择适合目标受众和传播目标的渠道可以提高传播效果。

4. 传播内容:公关传播的内容应该与传播目标一致,并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内容可以包括企业新闻、品牌故事、专家观点等。

5. 传播战略:公关传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策略,包括确定传播的时间、频率和激励措施等。

通过策略的制定,可以更好地控制传播效果。

6. 危机管理:公关传播还需要考虑危机管理,即如何应对不可预见的事件和负面信息的传播。

及时、透明地回应问题可以减少公众的担忧和负面影响。

7. 评估和反馈:公关传播的效果需要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了解目标受众的反应和公众对组织的看法。

这可以为后续的传播提供基础和指导。

在进行公关传播时,以上的基本要素可以帮助组织或企业更好地与公众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这些要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运用,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公关传播的基本要素是指在开展公关活动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和要点。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并详细阐述这些要素,帮助组织或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公关传播。

首先,沟通目标是公关传播的核心要素之一。

公关活动的开展需要明确传播的目标是什么,这将有助于确定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一个企业可能希望通过公关活动提升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吸引更多的目标受众对其产品或服务的关注和购买。

另一个组织可能希望通过公关活动推广一个社会公益项目,提升其在公众中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

1,传播:一词“共享”的基本内涵,表明其本意是双向、互动的,它是指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2,传播五要素:(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3,传播模式简介:(1)线性传播模式;(2)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3)社会系统模式;(4)网络传播模式4,“5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1948年,他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5W。

“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

被视为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研究中的经典式模式,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是:(1)“5W”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简洁、直观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反映了传播过程的基本面貌。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2)“5W”模式注意到了传播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依次作用并显示出其社会问题意识。

“谁”提出了信息的控制权问题;“说什么"提出了传播的内容问题;“何种渠道"提出了媒介的问题;“对谁”提出了受传者的问题。

线性模式5,香农--韦弗模式:1949年,即“五W“模式”问世后的第二年,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是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的单向过程类比人类的传播过程;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了。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一、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基本涵义
其基本涵义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从传播的内容来看,较为一致地认为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是被传播的对象。 第二,从传播主体来看,人是传播活动的主 体。一是信息的传播者;二是信息的受传者。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社会组织(传播者)利 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的与公众 (受传者)进行双向交流的沟通活动。
• A.记录性。 • B.扩散性。 • C.渗透性。 • D.准确性。
(2).印刷类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 A.报纸传播信息的优缺点。 • 报纸传播信息的优点主要有;a .传播面广; b. 传播迅速;c. 具有新闻性,阅读率高;d. 文字表现力强,便于保存和查找;e.传播费 用较低。 • 报纸传播信息的缺点主要有:a.时效短;b. 信息易被忽略;c.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大;d. 色彩单调,缺乏动感。
1.印刷类传播媒介
• 是指以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信息 的各种载体,也称文字传播媒介 • 主要有:报纸、杂志、书籍、图片、画册、 宣传单等等。其中,报纸、杂志是最主要 的印刷类传播媒介。 • 户外传播媒介也属于印刷类传播媒介,诸 如旗帜、灯箱、车贴、楼牌、店牌、立柱 式广告牌、POP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印刷类传播媒介的特征
(四)、传播的类型 根据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一般可 将传播分为四种类型 : 1.自身传播 自身传播,也叫人的内向交流,即 传播的“双方”集于一身,本身内 部进行的交流。这种传播的特点是 主我(I)与宾我(Me)之间的内向 沟通。它是一切传播的基本单位和 细胞。
• 自身传播的特点: 传播量大 内在形式 交流基础
(三)、公关传播的特点
作为公关传播,就是公关主体为了实现 特定的公关效益而有目的、有意识的进 行的各种传播方式的总和。 比较公关传播与新闻传播、艺术传播等 传播类型而言,公关传播具有下列特点: 1. 劝服色彩浓厚 2. 充分利用接近性 3. 传播媒介和渠道的多样性 4. 周密的为公众提供便于行动的信息

文化传播的构成

文化传播的构成

文化传播的构成
文化传播的构成
(一)文化意识主体
文化传播的第一个要素是文化意识主体,也就是文化传播的参与者。

文化意识主体指的是主动参与文化传播活动的各种发起者或实践者,
它可以是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机构、教育机构或个人。

文化意
识主体从事文化传播活动时所具有的权力、职责和义务,以及社会赋
予其的责任,都是文化传播中不可抹杀的要素。

(二)传播媒介
其次,紧接着文化意识主体之后的是传播媒介。

文化传播的媒介有:
网络媒介、传统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和报纸)、社会实践活动等。

文化传播媒介主要起着传递思想观念和信息的作用,它能够通过视觉、音频、文本等方式来传递文化信息,从而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文化传播方式
紧跟着,最后一个要素就是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传播方式涉及文化传
播的过程,它是指文化传播活动所采取的实际方式。

文化传播方式包
括:直接传播、间接传播、正面传播、反面传播、集体传播、个人传播等。

文化传播方式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效果。

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各种方式,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积极效果。

综上所述,文化传播的构成主要为文化意识主体、传播媒介、文化传播方式三大要素。

它们都构成了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文化传播活动取得积极成果的重要条件。

传播构成的基本要素

传播构成的基本要素

传播构成的基本要素
传播的构成要索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信息源:信息源是产生和发送信息的源泉,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

信息源决定了传播内容的产生,是传擂活动的起点。

2.传播者:传播者是信息的发送者,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传播者可以是个人或组织,其角色是主动的,具有选择和解释信息的自由。

3.讯息:讯息是传摘活动中的基本内容,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传递的信息。

它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传递。

4.媒介:媒介是讯息传递的载体,负责将讯息从传播者传递给受众。

媒介的种类案多,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5.受传者:受传者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受众。

受众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其角色是被动的,需要接收和理解讯息。

6.反馈:反馈是受众对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或回应,是传播者获取受众反应的重要渠道。

反馈可以是对讯息的直接反应,也可以是对传摘活动的长期影响。

这些要索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过程构成了传播过程,共同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公关传播的基本要素

公关传播的基本要素
5.效果分析:研究传播的效果(也就是五w的最后一项),即传 播主体对公众的意见、态度、行为的改变程度等。
6.反馈分析:研究传播的效果如何反馈传播者,包括传播对象对 传播主体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整个传播过程的调整(如信息 内容的调整,传播渠道的调整等)。
三、传播效果及其制约条件
(一)信息的传播者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2. 3.2317:34:4417 :34Mar -2223- Mar-22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17:34:4417:34:4 417:34 Wedne sday , March 23, 2022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2.3.232 2.3.231 7:34:44 17:34:4 4Marc h 23, 2022
AMB
(A为传者;B为受者;M为讯息, A和B都作用于M)
(W·宜韦伯《人·讯息·媒介》)

A

B
(两圆重叠部分AB为A和B的分享信息,或者说A 和B相“通”的部分)
具体分析“传播”的涵义,有三个要点需要把 握:
1.信息的传递 2.双向的交流 3.信息的共享
甲方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信息传递 给乙方,如电话、电报、信函。(在 这个意义上可译作“传达”、“传 送”、“传报”、“传播”等。)
1.职位是社会给予传播者个人的能够影响传播效 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影响传播效果的第二个方面的因素,是传播者 是否有专家身份。
3.影响传播效果的第三个方面的因素是传播者的 品质。
4.影响传播效果的第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传播者有 多大的吸引力或令人喜爱的程度如何。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 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 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 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 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第三章--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线性传播模式

Who?
传者
说什么
Say what?
信息
经什么通道 In which channel? 媒体
对谁说
To whom?
受者
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效果
(一)线性传播模式
D·麦奎尔为“5W”模式做的图示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效果
传播者 控制分析
讯息 内容分析
(一)线性传播模式
但拉斯韦尔模式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忽略 了传播的反馈问题,使传播过程流于简单化、 线性化,并过高估计了传播的效果。这正反映 出了传播模式研究的早期特征。
直线性——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孤立性——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
(一)线性传播模式
针对有人批评这一模式太简单和武断(认定必产生 效果)的情况,在拉斯韦尔提出“5W”模式10周年 之际,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公式”的扩展》 (1958年)一文中又增加了两个“W”:即“在什么情 况下(In Which Circumstances)?为了什么目的 (With Which Aim )?”构成了“7W”模式,较 “5W”模式又前进了一步。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为了克服上述性线模式的的局限性,一些传播学者开发 出了双向传播过程模式,引入了“反馈”的机制,从而 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2.奥斯古德的双行为模式
1954年,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奥斯古德在充分认识到“香农—韦弗”模 式的缺陷后,采用了其中合理的内容,设计出了传播的双行为模式。
发出的 信号
收到的 信号

跨文化传播学重点

跨文化传播学重点

1.文化的主要特征:(1)。

稳定性特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组成了一个体系,虽然不断吸收新的养分,但整体特色不会轻易改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

共享性凡文化都是一个群体或社会里的全体成员共同享有、共同遵守的,如语言、风俗、习惯、社会规范、行为模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都是该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承认和遵循的。

个别人的怪癖和偏好不为社会承认,不会成为文化。

(3)。

流动性文化一经产生就会被他人模仿,他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并传递下去,从而出现文化流动。

流动有两种形式: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

纵向流动指人类将文化一代代地流传下去,所以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日积月累、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同时每一代人在继承中舍弃传统文化中过时的部分,同时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因而也是不断扬弃的过程。

横向流动指文化在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传播,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社会的发展。

2.传播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3.不同文化应对人际冲突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五种取向: 第一;回避。

许多文化认为,冲突是应当尽量回避的,回避冲突的能力是成熟的表现,回避的方式可以是提出别的话题已转换对方的注意,或者干脆保持沉默,避开锋芒。

如西班牙人。

第二;调节。

这种取向侧重于发现,满足对方的需要而不是突出自己的需要,以避免冲突。

如津巴布韦人在发表意见之前,总是希望知道对方想听什么,以避免直接表达意见分歧,并可以依靠对方的想法来调节自己的观点。

第三;竞争。

这种取向是把冲突视为生活的必然,将竞争看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品质,认为其能够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必受对方需要的左右。

比较典型的就是希腊和以色列文化,公开辩论,口角争执是希腊人的生方式,以色列人直接鼓励对抗。

——很多研究认为,这种取向可能是对二战前犹太人的调节取向的一种反叛。

第四;妥协。

这种取向期望以妥协换取折中的结果,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自己乃至双方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