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过程的五要素
第四章 传播的过程和结构
发射
器 噪音 来源
三、德福勒模式
传媒设施
信 源
发射器
信 道
接收器
信 宿
噪 音
信 宿
接收器
信 道
发射器
信 源
反馈设施
四、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媒介组织
大量的受众
每个接收者都扮 演着译码、释码 和编码的角色 个人从属于群体、 在群体内,讯息得 到再解释或加工
第四章 传播的过程和结构
第一节一、传播过程的要素
1.传播者 2.受传者 3.讯息
4.媒介 5.反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传播的模式
一、拉斯韦尔模式 谁 → 说了什么 → 对谁 → 通过什么渠道 ↓ ↓ ↓ ↓ 传播者研究 内容分析 受众研究 媒介研究
→取得什么效果 ↓ 效果研究
二、香农—韦弗模式
C
来自讯息的制约
M
媒 体
R
接收者所处 的受众群体
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
对媒介的印象
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 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 M=讯息 R=接收者
接收者的 社会环境
丹尼斯· 麦奎尔 《大众传播模式 论》(第二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大量同一 的讯息
可能的反馈
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 输入
五、赖利夫妇模式
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 较大的社会 结构
讯 息
初级群体
C
讯 息 讯 息 总体社会系统
R
初级群体 较大的社会 结构
C=传播者
R=受传者
六、马莱茨克模式
传播者的 自我印象 传播者的 人格结构 传播者的 人员群体 传播者的 社会环境 传播者的 组织 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 C=传播者 来自接收者的自发反馈 接收者的 自我印象 对媒介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选择与加工 内容的效果 或体验 来自媒介的 压力或制约 接收者的 人格结构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资料
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 施拉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重要意义: • 构成传播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存在著 传达与反馈的关系,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 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受众相关联系。 • 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各自的社会群 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保持著特定的传播 关系。 • 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结性与交织性,初步具 有系统模式的特点。
1.传播过程直线模式
• 香农韦弗的传播数学模式:C.香农、W.韦弗提出(《传播的 数学理论》,1949),描述电子通信过程。 • 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成信号,经过传输,由 接收器把信号还原为讯息,传给信宿,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 扰,产生衰减或是失真。
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 香农韦弗传播数学模式重要意义: • 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 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 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 • 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中的作用 认识,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明显,以文 理结合的方式考察传播。 • 单向的传播在电子通信中是存在的,但用于 人类社会中的传播,这个模式缺乏考虑反馈。
柯林斯词典
information: if you have information on or about something,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it. 消息,资料,情况,情报
Message: an idea that someone tries to communicate to a lot of people. 反复向众人传递的信息
须有媒介才能连 接,才具备物理 意义上的完备条 件。没有反馈也 就只有作用没有 反作用。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学期知识点第一章1、施拉姆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扩散社会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BR>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经过符号中介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行为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过程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系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3、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传播信息;(3)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4)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4、社会信息系统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5、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第二章1、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3、口语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4,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5、再现的媒介系统。
再现的媒介系统-部分依赖机器(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
传方需使用机器?)6、三金工程-----信息系统工程-金桥/金卡/金关7、麦克卢汉著名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
8、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1、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可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2、古登堡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界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3、符号与意义,在人类传播中,任何符号都与一定的意义相联系。
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意义具有多变性4、象征行为的定义-------用具体事物表示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第四章1、传播过程的构成5要素(1)传播者-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2)受传者-信宿,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可以通过反馈影响传播者,两者可以转换(3)讯息-受传双方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是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信息(4)媒介-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连接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纽带(5)反馈-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获得反馈是传者的目的,发出反馈是受者能动性的体现2、拉斯维尔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3、传播过程的三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实质上是传播双方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各环节和要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讯息流向依次执行功能,体现为一环扣一(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特点是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结构4、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5W理论
5W理论什么是5W理论?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1.传播者——控制分析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的把关并非个体行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大众传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
传播学知识点
1、传播的五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
2、传播的类型: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3、传播学诞生于:美国。
4、战争时期:①一战时期(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无线电通讯,报纸,传单;②二战时期(轴心国阵营:德国、日本、意大利;同盟国阵营:英、美、苏、中国、法):电影,广播。
5、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它包括了三个主要的环节①接触媒介,获取信息;②解读媒介,批判的接受媒体信息;③利用媒介,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
6、传播学诞生标志的书籍及作者:《大众传播学》,施拉姆。
7、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8、大众传播者:是指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
9、大众传播者的特点:群体性,专业性,机构性。
10、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和传播信息,因此,他们被称为“信息的把关人”。
①广义:涉及传播活动的机构和人都是把关人;②狭义:参与大众传播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等。
11、影响把关人的传播行为的因素:①政治原因;②经济原因;③社会、文化原因。
12、大众传播中,可不可以没有把关人:13、网络传媒出现以后,把关人的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14、大众媒介信息的特征:新闻性、娱乐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
15、符号的特征:①信号(因果关系,自然符号);②象征符(人所特有)。
16、符号类型:①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语言,文字);②非语言符号(物体、体态、伴随、时空语言符号)。
17、副语言:是指语言系统中音质、音量、音色、音调、节奏、声音、速度等声音因素。
18、类语言:是指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符号系统,包括言语交际中的咳嗽、呻吟、叹息、嬉笑声等功能性发音。
电大《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问答题答案
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答: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完整版)5W传播理论
5W[专播理论美国学者H •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 nna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1. --------------- 传播者控制分析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 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的把关并非个体行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大众传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
5W传播理论
5W传播理论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1.传播者——控制分析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的把关并非个体行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大众传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
5W理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
5W理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1.传播者——控制分析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的把关并非个体行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大众传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
5w模型和传播策略
5w模型和传播策略
5W模型是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 谁(Who):传播者,即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他们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2. 说什么(Says what):传播内容,即所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受众的信息。
它包括特定内容和传播方式两部分,且这种内容是在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3.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媒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4. 对谁(To whom):受众,即传播的对象。
5.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效果领域,即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基于5W模型的传播策略如下:
1. 控制研究:研究传播者的角色和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如何选择和传递信息。
2. 内容分析:研究传播内容,了解其特定内容和传播方式,以便更好地设计传播策略。
3. 媒介分析:研究媒介组织和媒介渠道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以便更好地选择和利用它们进行传播。
4. 受众分析:研究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并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5. 效果分析:研究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以便评估传播策略的有效性和改进策略。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传播策略。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教学内容批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个初级的传播过程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信源:也是传播主体,又称传播者2、信道:是传播的媒介,又称渠道3、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4、信宿:是传播的对象,又称受传者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1)拉斯韦尔生平:1902年生于伊利诺伊州一个叫唐奈森的小镇,少年时参加“肖托夸夏季教育集会”,聆听一些像布赖恩、福利特这样的政治演说家的扣人心弦的讲演,激发了小拉斯韦尔对政治学的浓厚兴趣。
直到现在,我们与其把拉斯韦尔看作是一个传播学者,倒不如把他看作是一个政治学者,他是以政治学的视角开始了对传播学术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并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9年,小拉斯韦尔的叔叔送给他一本弗洛伊德在克拉克大学的演讲集,因此开始了拉斯韦尔长达一生的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理智兴趣,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个性在政治中的作用。
而此时,拉斯韦尔才刚刚7岁。
没错,哈罗德·拉斯韦尔是个早熟的孩子,1918年,16岁的拉斯韦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一名大学生,四年之后,二十岁的他开始了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的课程的学习,1926年,年轻的拉斯韦尔博士毕业。
而他的完成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较早以内容分析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政治宣传”的成果。
这里介绍一下,传播学上的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以确定与计算内容的关键单元(key unit)及其方法论基础而讯息中显性内容的出现频率所做的分析。
它注重其方法的客观性与可重复性,让观察实验法的资料本身来解释自己,从而同更具阐述性的内容研究方法形成对照。
它针对的是统计学上的构成样本。
1927年,他被聘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助理教授。
1930年,他发表了《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标志着将精神分析理论首次主要用于分析政治领袖,创建了政治心理学领域。
传播学复习重点
1,传播:一词“共享”的基本内涵,表明其本意是双向、互动的,它是指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2,传播五要素:(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3,传播模式简介:(1)线性传播模式;(2)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3)社会系统模式;(4)网络传播模式4,“5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1948年,他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5W。
“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
被视为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研究中的经典式模式,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是:(1)“5W”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简洁、直观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反映了传播过程的基本面貌。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2)“5W”模式注意到了传播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依次作用并显示出其社会问题意识。
“谁”提出了信息的控制权问题;“说什么"提出了传播的内容问题;“何种渠道"提出了媒介的问题;“对谁”提出了受传者的问题。
线性模式5,香农--韦弗模式:1949年,即“五W“模式”问世后的第二年,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是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的单向过程类比人类的传播过程;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了。
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元素
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元素拉斯韦尔是20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位传播学者,他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元素:源头、信息、媒介、接收者和效果。
这些基本元素构成了传播过程的核心要素,一直被视为研究传播过程的基础。
下面,我将会详细介绍这五个基本元素及其意义,以期为读者提供有指导意义的知识。
首先,源头是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来源,是信息的发起者和传递者。
源头可以是一个人、一组人、一个组织、一个机构或一个国家。
他们的目的是传递消息,影响接收者的行为、态度和想法。
源头的角色在传播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会受到源头的影响。
因此,源头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传递他们的信息来得到接收者的认可和信任。
其次,信息是指源头传递给接收者的知识、思想和观点。
信息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度。
信息具有传递性,源头传递给接收者的信息可能会被接收者转发给其他人,从而形成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第三个元素是媒介,指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渠道或工具。
媒介可以是传统的媒介形式,如报纸、广播、电视,也可以是新型的媒介形式,如网络、社交媒体等。
媒介的选择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源头需要根据目标受众和不同的传播目的,选择适合的媒介来传达信息。
第四个元素是接收者,指信息传播的目标和接收者。
接收者可以是个人、团体或一个社会群体。
他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方式不同,并且根据他们的背景、反应和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各异性。
接收者对信息的反应是是否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关键因素之一,源头需要了解接收者的需求和期望,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让信息达成效果。
最后,效果是指信息传播的结果或影响。
传播效果有时与目标接收者的反应和行为有关,比如改变态度、行为、信仰等。
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可以扩散到个人、团体和社区等不同的层次。
通过了解效果,源头可以了解传播的成功程度并做出调整。
总之,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元素,即源头、信息、媒介、接收者和效果,对研究和实践传播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大众传播选择题
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习题1、在研究方法上,拉斯维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内容分析法)2、传播的五大构成要素分别是: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传播效果3、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研究的学者是(霍夫兰)4、下列属于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差异的是1)经验学派主张定量分析,而批判学派主张思辨式的价值判断2)经验学派依靠实证经验,而批判学派主张人本主义的批判3)经验学派只立不破,而批判学派只破不立4)经验学派着重探索传播规律,而批判学派着重探索的是传播意义。
5、按照传播的四分法,人类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6、著名的“耶鲁学派”创始人是(霍夫兰)7、请简述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8、请简述传播学在美国兴起的历史背景。
9、请简述传播学五大奠基人的主要贡献。
第一章1、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的三大类有:1)线性模式2)控制论模式3)社会系统模式2、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申农-韦弗模式)3、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德福勒模式)4、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反馈5、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收信、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传播单位)6、马莱茨克模式的特点主要有1)强调影响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传递的因素2)强调信息流动过程的各方面影响因素3)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全面地看待传播7、人类传播的基本原则分别是(准确性)、(适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和(传播渠道与媒介的多样性)。
8、简述拉斯维尔的5“W”模式,并简单地分析该模式。
9、请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论述异质性心理策略在广告中的应用。
第二章1、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的三大类有(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2、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申农-韦弗模式)。
3、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德弗勒模式)。
4、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反馈)5、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收信、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传播单位)6、马莱茨克模式的特点主要有:1)强调影响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传递的因素2)强调信息流动过程的各方面影响因素2)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全面地看待传播7、从中观和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传播过程的模式为(赖利夫妇模式)8、与线性传播模式相比,控制论传播模式的主要贡献在于:1)突出了人类传播的双向性。
简述公共关系传播的五要素
简述公共关系传播的五要素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沟通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有五个重要的要素,它们是:目标、受众、信息、媒介和评估。
首先,目标是公共关系传播的核心要素之一。
制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组织明确其传播活动的方向和目的。
例如,一个公司可能的目标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
在制定目标时,应该考虑到目标的可实现性和与组织整体战略的一致性。
其次,受众是公共关系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了解受众的需求、兴趣和价值观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
通过研究和分析受众,可以确定适合他们的传播渠道和内容,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第三个要素是信息。
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是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给受众,以建立信任和认同。
信息应该准确、清晰、可信,并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有效的信息传递需要考虑到受众的语言、文化和背景等因素,以确保信息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第四个要素是媒介。
选择适合的传播媒介是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策略。
不同的受众可能使用不同的媒介获取信息,因此需要根据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
这可以包括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和新媒体(如社交媒体、博客)等。
最后,评估是公共关系传播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评估传播活动的效果,可以了解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评估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例如调查、观察和统计分析等。
总之,公共关系传播的五要素包括目标、受众、信息、媒介和评估。
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执行,公共关系传播可以有效地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理解和建立良好的关系。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传播学起源: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尔⼠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个将单个或少数⼈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所共有的过程。
这⾥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直和社区⼀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偶然。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于⼀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表述的内容和采⽤的姿态措辞等等,⽆不反映着各⾃的社会⾓⾊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类传播的⼀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的。
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为的发起⼈——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种传播——⽆论其参与者是个⼈、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为。
(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化即⼈们在进⾏传播之际,将⾃⼰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声、⽂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就不能成⽴,或传⽽不通,或导致误解。
《传播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的答案.
一、名词解释1、传播的5W即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是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的。
他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W分别指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2、传播的3个功能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由拉斯韦尔在1948年概括提出的。
它包括三个方面:1、环境监视功能。
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2、社会协调功能。
传播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作用。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3、拉斯韦尔拉斯韦尔是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
他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母校核耶鲁大学任教。
二战期间担任过国会图书馆战时报道调查局局长,1955年出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他在宣传研究领域拥有很大的影响,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过研究。
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或要素(即著名的“五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
这个过程模式虽然带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题写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4、两级传播两级传播是传播效果研究中“传播流”研究得出的结论。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调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所以又称“伊里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传播过程的五要素:1传播者2受众3讯息4媒介5反馈
2、麦克卢汉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
3、受众在大众传播中享有的权利:1传播权、2知晓权、3传媒接近权、4媒介监督权、
4、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
5、传播学的鼻祖:威尔伯·施拉姆。
6、卡尔·霍夫兰及其助手通过实验发现,在“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两种版本的劝服讯息中,“一面提示”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而“两面提示”在提示己方观点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
7、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
8、传播效果发生的效果层次: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9、拉斯韦尔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二、名词解释
1、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3、受众: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由于我们这个时代是大众传播时代,最引人瞩目的受众则是大众传播的受众。
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收者或传播对象。
它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的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收者的社会人群。
4、传播: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的过程;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系统的运行。
5、传播者:又称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法主动用于他人的人,是指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6、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成为“把关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所谓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
三、简答
1、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答:①、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
②、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③、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④、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2“使用于满足”的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
1、传播效果研究经历哪四个阶段
答:一、枪弹论: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
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
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代表性研究: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
二、有限效果论: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
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
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理论: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三、适度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
四、强大效果论: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