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田鹏

【摘要】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包括组织效率、信息效率和作业效率,为实现配送中心的效率化,即实现多品种少量、多次和及时的商品配送,需采取战略、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措施、方法加以改善和提高。本文通过对影响配送中心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整体的合理化作为目标提出改善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配送中心;运作效率;影响因素;改善方法

【作者简介】田鹏(1982.1 ),男,北京通州人;廊坊市运输管理处

一、影响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因素

(一)物流体制和管理。对企业整体的物流管理体制和组织、物流服务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多品种少量物流的问题点和对应方法,以及采购、在库和配送等环节进行综合的效率分析,对相应的供货商、进货地点等进行综合的物流效率化。

(二)物流政策。涉及确认配送中心的配置、地址选定、法律限制等条件,选定建筑物和内部规划的设计和建设、配送中心的设备,以及施工、完工验收和经营,利用仓库、委托仓库及物流子公司的设立和经营等内容。

(三)配送商品的特性。需要考虑商品的种类、尺寸、形状、重量、价格、再包装和加工,以及计量、包装、价签等的必要条件,作业的商品品种数、装卸等条件,一年的配送量、配送量的时期变化、破损和腐烂的可能性,新商品的开发、品种数、数量和频度,淘汰商品的品种数、数量和频度,以及其他的商品特性等。

(四)物流设备。有自动仓库、冷藏和冷冻库、搬运和搬送设备、保管设备、配货用设备,流通加工、计量、包装和捆包机器、贴价签机器,分拣系统以及其他的自动化、机械化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货场和出库用平台,还有空调、安防设备,托盘、集装箱、包装材料等。

(五)库存政策和管理。与控制商品库存量相关的政策、库存的管理,以及接受订货和向供货商订货的方法、补充订货系统和盘点等。

(六)相关作业。人库作业、检验商品、报送和入库方法,接受订货和向供货商订货的单据流程,商品货位管理、配货方法,验货和验数方法,再包装、计量、标贴价签、包装、捆包等的流通加工,出库货物码放方式、分拣方法、运输配送方法,以及配送通用箱的回收方法、退回商品的接收和处理方法,退货量、欠品率、不合格品对策和紧急追加订货的对应等。

(七)物流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以及涉及的其他信息处理设备,所进行的库存管理、接受订货和订货处理、生成出货指示书,检测在库量、补充订货系统,检验配送计划和实施,货架管理、生成配货清单,进货计划及其修改,支付费用的处理,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生成车辆装货指示书、计算货物的装载效率,配送计划的测定、选定不同配送地点的运输手段,计算每个配送人员的费用,配送预算和实际差异的分析,人员计划、确定,分类和分拣代码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状况,POS销售管理系统或物流用条码的标记,联网系统的水平和VAN增值网络的对应等。

(八)运输和配送管理。入出库的货物码放,容器、包装和价签的标准化,包装的改善,提高物流服务的方法,配送方法、计划配送、运费计算方法,人事劳动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业规范的制定和运用,小组讨论,配送中心业务的内部处理部分和外包管理,配送中心作业的效果测定、品质和卫生管理、温湿度管理、安全管理、防灾和防范系统,设备维护系统等。

(九)物流成本的控制。计算不同形态、不同机能、不同成本中心的物流成本,计算的标难和控制的方法等。

二、改善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方法

(一)作业测定及作业研究。对配送中心的作业采用什么样的形态、时间、频度、票据数、品种数、数量和配货方法等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决定是从有较高价值的方面入手改善,还是建立新的配送中心体系、对原来传统的作业进行全面改革。调查、研究的程度取决于承担部门的人员、各个专题小组每个人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个人知识、经验等制约条件,这项工作也可以考虑委托外部的咨询公司进行协助。同时,要对配送中心所关联的各种作业进行作业测定并进行作业研究。从现状调查到模拟,得到的结果会有所不同,与测定和分析每项作业的内容、与前后作业的关系,以及作业、单据、商品的流程和停滞、到货时间等有关。经过调查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所在,把握改善的方向,决定进行改善、改良或对新体系的设计,使作业达到省力化、省资源并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率。

(二)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对配送中心时间的研究,首

·

552

·

先就要设定作业的标准时间,如果没有作业的标准时间就不能够正确掌握每天的作业量和需要的人员数量。原来利用经验进行标准时间设定的情况较多,但是在商品出入库、配货、流通加工、计量、标贴价签、包装和分拣等一系列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今天,为了使人与机械系统的最适化,导入传送系统后的作业匹配、组作业、集体作业的效率化,正确的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变得非常重要。还有,为了提高作业效率,

作业者习惯性的研究对进行作业匹配的调节等也非常必要。对于时间研究,大多采用基于传统的计时法的时间测定,以及工作因素、MTM 、BTM 等的即定时间值法,还有工作抽样法、

VTR 法等等。由于有许多情况没有必要进行详细的时间测定,至少应该掌握大概的时间值。对逐步机械化、自动化的配送中心可以像工厂一样,对出入库商品的商品分析、作业工程分析、多重活动分析等进行基于工作抽样和VTR 的运转率研究。

(三)合理动作原则的应用。配送中心的作业依赖于人员手工的内容有很多,

因而对于多品种少量配送时,人员手工作业的效率化也很关键。由人类基本的动作要素总结出来的“合理动作的原则”,对于工厂人员手工作业的合理化、效率化,起到了相当长时间的作用。这对于提高生产性的作业改善、

排除作业难、浪费、效率低等因素,改善、改良、开发工具和机械设备,还有改良、开发商品的成果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并向着先进的人体工学方向发展。在配送中心,可以在很广的范围内应用这一原则。如为了配货的效率化,将出库频度高的商品存放于出库用传送带或电梯附近,在易于存取高度的货架位置放置保管。补充用商品放置于货架的高处或最下方,可以经常方便地进行补充。零散商品预先进行零散存放。可以来用自然进行商品先进先出的重力形货架,从货架的前部取货、从后部进行补充。还可以采用一次性使用的纸箱,排除纸箱的码放作业,等等。

(四)标准化、单纯化、专门化。尽管配送中心作业的标准化较为困难,

但许多先进企业在标准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不进行标准化,人员和机械系统、计算机系统及自动化、机械化就不能实现。如没有进行包装形态、数量和尺寸、单体包装、条码、位置管理、配货作业、检验方法,流通加工的包装、

捆包、标贴价签的方法,以及配送路径等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就不能够推进合理化系统的实施。在单纯化问题上,通过前面讲述的作业测定、作业研究、时间研究、方法研究等,

就能够使帐簿类、信息传递、入库、验货、配货、库内搬送,以及加工计量、贴标签、包装、分拣、装货和卸货等单纯化。现在,配送中心实现单纯化的事例有许多。如配送中心内和配送店铺的无验货处理、采用数据表示后的无配货清单化、采用区域配货大幅度缩短步行距离,应用条码订货指南的订货、

使用手持式数据输入终端的库存管理和迅速订货、应用声音和条码进行自动分拣等等。这些涉及到人们的思维和智慧以及代替人员手工的机械设备等方面。

(五)帕瑞特法则的应用。质量管理、销售管理和客户管理经常用到这一法则。在流通、

物流领域,作为ABC 分析方法广泛加以应用。对于大型企业,也有将商品分为从A 到F 的6个层次,在多品种少量物流的今天,单品数量较多时有必要将商品分成更多的层次进行分析。基于ABC 分析的结果,可以将周转率高的商品放置于出库用传送带的附近,可以缩短推车配货的步行距离,作为同一配货区域的商品群进行统一配置,

带有电子数字式表示装置的重力式货架进行统一的商品配置等。当然,畅销的商品也是经常变动的,新商品的销售周期也有短暂的时候,也有随季节变动的情况。设计并应用能够对这些变化做出及时调整的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六)计划变动的对应。在商品经济时代,商品的销售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与商品的生命周期和季节的变动等密切相关。配送中心商品位置的调整,

可对商品保管和配货等作业达到效率化的目的。现今大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由于计算机软件也要进行完善,尽管麻烦但也要在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的情况下,实施对计划的变更。有些配送中心按照不同厂家、供应商和部门的商品固定保管位置,十分影响配货作业的效率。

(七)小组研讨和提案。在日本,像QC 等作业改善小组和提案制度十分流行。原来只是在生产企业兴起和普及,现在已经推广到流通业等领域,

通过TQC 管理收到很好的效果。小组研讨的目标首先是培养兴趣,第二是提高参加和提案意识,第三是推动行动。通过这样的小组研讨和提案,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作业改善和系统的提案,当然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八)人员作业能力的全面化。配送中心的作业基本上是属于被动式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订货就不可能进行商品的出库和配送,受商品的保质期、天气、季节和节假日等的影响,

有可能有许多时间是在“等待”。但是,不是说不可以将被动变为主动,

可以根据分析过去的实际数据。利用闲暇进行便于出入库的准备作业和商品位置变更。还可以进行再包装作业和对小包装保管货架进行补充,以及进行流通加工、标贴价签、整理票据、退货处理,进行计划变动的对应、盘点等工作。基于以上的考虑,

不要使配送中心工作人员的作业受到局限,要做到能够胜任不同的作业岗位。【参考文献】

1.杨敏.配送中心运营管理[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2.王焰.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王煜洲.现代仓储与配送运作管理[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6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