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合集下载

一教学策略的定义

一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管理策略是将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协调起来的策略 。管理策略考虑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组织策略和传 递策略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包括时间安排与组织、教 学资源分配等。
(四)教学策略选定的理论依据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加工是指个体积极介入周围环境,获取 信息,分析信息,进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过 程。
是: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
奥苏贝尔还区分了两类组织者,一类是“说明性组 织者”,它提供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 种上位关系,适合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完全是新的和陌生 的情境。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既可用于新观念 与认知结构中基本类似观念的整合,又可用于增强本质 不同而貌似相同的新旧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它更适合 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的情境。
(一)国外对教学程序的探索
1.赫尔巴特学派的探索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将统觉的概念应 用到教学中来,即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 构成“统觉团”,增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把教 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清楚,联合,系统,方法。
他的学生将这四个阶段有细分为五阶段,即所谓 的五段教学,具体见下表。
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不断复述信息,信 息就可以保持得长一些,但也不超过1分钟。经对信息的 复述,经过对信息的组织,经过对它的精细加工从而与 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信息可以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 行储存,以便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再回忆起来。
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可以被检索、提 取,又回到短时记忆,或称为“工作记忆”。从短时 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作用于反应发生器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作是其环境的考察者,而 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刺激或奖惩的人。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概念教学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

本文将介绍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供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的指导。

一、建立概念导入在开始概念教学时,教师应通过简短的引言或故事,引出本次概念的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概念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概念的关注度。

二、提供清晰的定义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含义,教师应当提供一个简明扼要但准确无误的概念定义。

这个定义应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并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晦涩的词汇。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通过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例子来解释概念。

三、比较与对比将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与对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特点和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共同点和差异点,来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概念的实质。

四、提供实例和应用通过提供丰富的实例和应用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使用真实案例、图表、图像或视频等形式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实例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五、概念图谱概念图谱是一种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工具。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概念图谱,将概念与其属性、特征、例子等相互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而有机的知识结构。

这样的图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框架。

六、概念演绎概念演绎是一种通过逻辑推理和归纳法来拓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基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推理和归纳的方式发现概念的更多特征和属性。

概念演绎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七、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概念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对概念的理解和解释,从而促进彼此的学习。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结语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概念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

--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中的意义

--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中的意义

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中的意义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

教师是否了解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教师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起着关键作用。

〔一〕透过教学现象看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作用现象一:教师沉迷于自己的讲解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我们的很多教师教的很苦,苦在自问自答,代替学生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的动手…… 唯恐没有给学生最好的引导、最好的知识传授。

在与这些老师课下交流时,我们的这些老师会气急的说:你说这些孩子,学了一,就会一,怎么一点迁移意识都没有!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正是我们的老师缺少具有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意识。

经常沉迷于自己的讲解,总想当个勤勤妈妈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孩子,思维怎么会不呆滞、不刻板呢!现象二:视角过窄,不能关注全体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频频发问,几个颇有灵性的学生频频作答,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顺顺利利,圆圆满满。

课下,在与这些老师交流时,这些老师总会说:我们班好学生真好,不好的学生怎么使劲都提不上,两级分化特别严重。

殊不知,造成这种结果的,正是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

现象三:课堂放“羊〞,有去无回。

案例1:《用连乘解决问题》这是一节解决问题的课,就这节课来说知识上的教学目标有两点:1. 借助具体情境,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其解题思路;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带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来看一位教师主要教学过程的设计:课伊始,这位教师用课件呈现了学校广播操比赛的场景,并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3个班一共有多少人?生1:6×4×3=72〔人〕师:好的,还可以怎么列式?生2:6×3×4=72〔人〕师:还可以怎么列式?生3:4×3×6=72〔人〕师:还有吗?〔老师环顾四周,全班无人与教师呼应〕大家真了不起,能用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目录1概念2特点3基本类型4相关关系5关于选择1概念对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解在《辞海》中,“策略”一词指的“计谋策略”,而在较为普遍性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即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有如下三种观点:“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

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

”(施良方,1996)“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袁振国,1998)“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和学新,2000)尽管对教学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策略的含义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

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这个观点把静态的和动态的角度综合起来考虑,但仍然偏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技术。

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摘要本文将解释教学设计中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工具。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具体解释,读者将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需要考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手段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应用科学和技术手段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升教学效果的技术。

它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为教学设计提供便利,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方式。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方法。

教学策略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而确定。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学工具教学工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和资源。

它们可以是实物,如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等;也可以是软件和应用程序,如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教学工具的选择应根据教学设计的目标和教学策略的要求进行。

结论通过本文对教学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教学设计需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学策略和教学工具是实现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注意区分并整理出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教学策略定义: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

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

((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这三种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活性(或称为变通性)。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分类:对于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又有好多种。

但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可以分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三种。

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安排好,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

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没有主动性。

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自主的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

并在教学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教学意义。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从这义来看,教学模式至少具备以下特点:1.在一定理论指导下;2.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所谓的教学策略是指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具体化,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联系: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策略其本身是灵活多样的,结构性显得不足,往往指向于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杜威学派“五步教学程序”布鲁纳“概念获得”布鲁姆等的“掌握学习”加涅“指导学习”(九段教学)罗杰斯“非指导性学习”我国的“传递-接受”教学我国的“引导-发现”教学情境-陶冶教学示范-模仿教学发现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但是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形成和运用受到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而且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6.实验法7.强化法总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xx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从这义来看,教学模式至少具备以下特点:1.在一定理论指导下;2.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xx策略。

教学模式:xx学者xxxx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所谓的教学策略是指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xx、媒体的总和。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xx都是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具体化,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联系: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策略其本身是灵活多样的,结构性显得不足,往往指向于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xx”xx学派“五步教学程序”xx“概念获得”xx等的“掌握学习”xx“指导学习”(九段教学)xx“非指导性学习”我国的“传递-接受”教学我国的“引导-发现”教学情境-xx教学示范-模仿教学发现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xx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教学策略与教学方xx教学方xx是xx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但是教学方xx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形成和运用受到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而且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xx.教学方xx:我国常用的教学方xx1.讲授xx2.谈话xx3.讨论xx4.演示xx5.练习xx6.实验xx7.强化xx总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xx,再到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教学策略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教学策略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1.引言1.1 概述教学策略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一篇探讨教学策略和教育心理学关系的长文。

本文旨在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分析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科内容和学习任务等因素,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技巧和手段。

教学策略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提高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探究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和社会因素等的相互作用,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需求和学习过程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学策略和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作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情感发展理论等,以便读者理解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策略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我们将分析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策略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策略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并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进行引言,对教学策略和教育心理学进行简要概述。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在结论部分,将强调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教学策略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引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整体的背景信息,介绍教学策略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教学策略与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教案中的教学策略选择

教案中的教学策略选择

教案中的教学策略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的设计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教案不仅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合适的教学内容,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选择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策略选择方法。

一、教案中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有针对性的行动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首先,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任务型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案中教学策略的选择方法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和选择方法。

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在真实或虚拟情境中展示、模拟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增加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互助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3. 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学策略的实践意义(3篇)

教学策略的实践意义(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采取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策略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提高教学效果1. 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的实践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策略的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教学策略的实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策略的实践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运用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1. 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策略的实践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可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 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学策略的实践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策略的实践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奠定基础。

同时,教学策略的实践还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教学基本程序和策略

教学基本程序和策略

第九章教学基本程序和策略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它所探讨的问题包括: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如何相互协调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控制、分配运用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设备等问题。

地控制、分配运用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设备等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社会制约性,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依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生产力低下和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古代社会,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个别或小组教学的形式。

随着产生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16世纪,欧洲开始出现按年龄编班的授课制;17世纪,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和阐述,很快被各国普遍采用。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得以普遍推广。

在此期间,班级授课制是在被批评、改革中不断完善发展的。

日前,我国仍以它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制是在被批评、改革中不断完善发展的。

日前,我国仍以它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等划分等级并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等划分等级并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由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按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由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按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一般是在课堂(教室)里进行,因此容易把班级授课制混同于课堂教学。

其实两者 班级授课制一般是在课堂(教室)里进行,因此容易把班级授课制混同于课堂教学。

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班级授课制相对于个别教学、小组教学而言;课堂教学则相对于现场教学、野外实习而言。

课堂教学具有学生、教师、内容时间、场所等因素固定的特点。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从这义来看,教学模式至少具备以下特点:
1.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2.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所谓的教学策略是指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具体化,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联系: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学策略其本身是灵活多样的,结构性显得不足,往往指向于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有: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
杜威学派“五步教学程序”
布鲁纳“概念获得”
布鲁姆等的“掌握学习”
加涅“指导学习”(九段教学)
罗杰斯“非指导性学习”
我国的“传递-接受”教学
我国的“引导-发现”教学
情境-陶冶教学
示范-模仿教学
发现学习模式
抛锚式教学策略
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
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 与策略

教学方法 与策略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它们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

它需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教学方法应始终以内容为主导,情境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情境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例如,开门见山法并非所有的课都得寻找一个情境才能展开教学,有时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效果会更佳,而不需要兜圈子。

教学策略则更注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它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例如,动态生成式教学以自然真实为主,不过分追求形式,不图省事,并且大胆处理计划外的情况,真正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进行质疑和实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相关信息,建议查阅教育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教育工作者。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策略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点。

数学概念教学既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

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位教师更应重视概念教学。

我校在学习“洋思”教学模式的启发下,研究出了适合我校的预(课前预习)、检(课前检查)、展(课堂展示)、评(师生评价)、测(当堂检测)五环节教学模式。

下面我就结合本校五环节教学模式浅议课堂中如何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引入概念是概念课教学的首要环节。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发生和形成的过程。

各个数学概念发生形成过的程又不尽相同,不同的概念引入的方法就不同。

教师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究、选择各种有效的形式引入概念。

在课堂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联系实际引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那么,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就利用早晨初升的太阳与海平面的位置关系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2、生活趣事引入。

兴趣可以唤起学习动机,兴趣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改变人的态度,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数学概念中的趣味因素,找一些有关本节概念的,易于理解的趣题、趣事作引例,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思维,使学生既对概念感兴趣,又能初步了解概念的知识用途。

3、提出问题引入。

波利亚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先提出一个典型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在问题的解决中引入概念,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

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地位与策略

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地位与策略

可是 , 在荆轲的刺杀面前 , 狼狈到 了极致 。 这 又 是反衬 。 以上关 系 , 可 以通过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 分 析人物形象得来 。 当然 , 汉画像砖 还 运用 了夸 张 手法 ,这 一 点从 课 文 中也 有体 现 。 后说感情倾 向。 毋庸置疑 , 荆 轲是汉画像砖《 荆轲刺秦》 的中心 人 物 ,也是 绘 画者 心 目中的正 面 人物。 在挺拔伟岸的荆轲面前 , 不 可一世 的秦王只有两股战战 、 面 无人色。追根溯源 , 这是 因为 , 汉 取秦而立 , 在汉人心中, 荆轲是反 抗 暴政 的英 雄 。 出 自西 汉 王室 贵 胄刘 向之手 的《 战国策》 同样秉持 这 种 观点 。 “ 士 为知 己者死 ” 也罢 , “ 有道伐无道 , 解 民于倒悬” 也罢 , 荆 轲 是 汉 人 心 中 一 座 不 倒 的 丰 碑。 至于北宋的苏洵、 南宋的朱熹 对荆轲颇有微词 ,那是 因为他们 站在不 同的立场上 ,有不同的思 想观点 。 抛开历史的是是非非 , 但 就一点而论 ,面对暴政 ,面对强 权, 有信仰 、 敢作为总比束手待毙 或 摇尾 乞怜 高 尚 。 近 年来 , 语 文 界 围绕 “ 语 文课 教 什 么” 展 开讨 论 。 我 以为 , 应 当 紧扣 文 本 , 用“ 四文 ” 照 亮 语 文 课 堂。 “ 四文 ” 者, 文字 、 文学、 文章 、 文化也。 语 文 课 不能 不 评 析语 言 文字 ,这是语文教师立足之本 ; 文学 的要义是情感 , 教师要通过 自己的努力让学生陶冶情操 、 升 华情感 ; 为文者 , 必讲章法 , 诗歌 有诗 眼警 句 、 起 承转合 , 小 说有 草蛇灰线 、 背面敷粉 , 古今 中外 , 概莫能外 , 教师要通过教材举一 反 三 ,让 学 生 明 了 作 文 技 法 ; 课 本是人类文化 的有效载体 , 从文 本 中汲取文化 的精华 , 这是语文 教学的终极任务。 小小一幅汉 画 像砖 , 集 文字 、 文学 、 文章 、 文化 于一体 , 它简直就是课文 的浓缩 与精华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选择一、引言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中采取的思路和方法,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和现实情境等因素。

1. 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水平、学科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此外,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精神。

2. 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对于理论性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

对于实践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可以采用项目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实践训练。

3. 现实情境现实情境是指教学环境和学校文化背景等因素。

教学策略不应脱离教学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应该与之相互适应。

例如,在农村地区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农田进行实地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操作步骤。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策略和教材内容合理搭配,以达到教学目标。

1. 直接教授法直接教授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适用于理论性知识的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

2. 个案教学法个案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个别学生,针对其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其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3. 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时,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什么是合适的教学策略

什么是合适的教学策略

什么是适宜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水平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

”在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时,教师设计学习过程、展示学习方法,也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符合他们实际的教学策略,而不能自己怎么读就怎么教。

毕竟师生此时的知识、经验积累是不同的,水平的高下是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自己的阅读习惯、方法等并不一定适合学生。

适宜的教学策略就是要尽力创设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使他们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过程获得进步。

根据初中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语文教学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

但因为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又容易固执和偏激。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另一方面又要擅长引导,耐心教育,克服他们独立思考中可能发生的偏向。

二、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持续增长,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

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如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理解、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对矛盾关系的理解等方面,最初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表达上,后来能逐渐摆脱事物的具体情节去理解事物的本质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透过人物的具体活动,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

但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水准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即在他们的抽象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能抛开具体的形象,陷入纯粹的逻辑推理。

三、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对世界很敏锐;与成人相比保守性较少,他们的思维活跃,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的见解。

教师要擅长保护和利用这种好奇心、想象力,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与创造性。

四、学生开始有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

教学策略的含义(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的含义(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的含义(第一课时)主讲者:王勇时间:2010、10、25一、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可细分成三类策略: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在教育哲学的视野里,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在教学论的层面上,又侧重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来阐释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现象。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策略”一词泛指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加涅把教学分为课程级、科目级、单元级和教案级四种水平,我国学者江山野把教学分为四层教学过程、五种教学方式。

不同的教学层次就有不同的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可以来自理论的推演和具体化,也可以来自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来说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

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

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

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

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与管理》2010年2月15日教学策略的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宣布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失败后,美国的课程改革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相应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并出现了若干教育改革浪潮。

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改革的特点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宏观改革发展成为微观领域的学校内部整体改革,从零散的改革方案发展成为系统的结构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提出教学策略概念的是史密斯。

1976年,他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

前者注重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后者则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加涅认为,教师取得成效上的差别反映着他们管理和指导策略上的差别,在1985年提出了“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

上世纪90年代,教学策略被引入我国。

我国学者在介绍、研究、推广教学策略的同时,力图为教学策略界定一个概念,并在教学论中给予一定位置。

一、教学策略概念探讨虽然教学策略在美国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但是,我国学者初接触教学策略这个概念之后,就试图说清楚这个概念。

由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教学策略的定义多达几十种。

比较权威的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认为,策略一词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

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

在教育学中,这个词一直是与方法、步骤同义。

策略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2.北京教育学院时俊卿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实现。

他说,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评析、研究,并最终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监控和调节来保证教与学生动、活泼、主动而高效的进行。

3.皮连生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事件先后顺序的安排、传递信息的媒体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教学策略也可称为广义的教学方法。

4.西南大学张大均认为,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

5.华南师范大学黄甫全、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认为,教学策略是在某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体现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媒体、组织形式、手段等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

6.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认为,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指难以明确或无须明确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均属于教学策略。

7.北京景山学校陈心武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一定教学理论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它介乎理论与方法之间,既是较低层次的教学理论,又是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

8.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

就教学活动维度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但又不是具体的方法和技能。

内容构成维度主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常华锋山东滨州技术学院朱莉■3··要包括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倾向、对教学规则的认识、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9.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学新认为,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10.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周军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

11.四川省肖成全认为,教学策略是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因素所进行的总体考虑,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整体的有效性。

从不同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教学策略在教学论中的定位问题。

综观各家不同意见,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学策略既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教学理念、原则,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具体的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

我们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教学活动的总体谋划。

这种谋划,即教学活动的“总体考虑”,“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它包括两个成分,一是方法论(methodology),二是课的程序(lesson procedure)。

方法论作为学生的激发因素并确定了本课(课堂教学)的基调。

它是由计划好的构成整体方案的行为组成,教师将通过这些步骤明确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

课的程序是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目标的一系列步骤的顺序。

二、教学策略的基本要义与基本属性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基本要点与基本属性。

我们认为教学策略的基本要点与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策略(谋划)结果的呈现形式是教学活动程序。

活动程序的优劣体现了教学策略的质量。

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程序的教学策略就是上乘的教学策略。

从这个角度看,教学策略有优劣之分。

2.教学策略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安排。

教学活动是一项综合活动,一方面,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综合体;另一方面,它是各个教学要素的综合体。

教学活动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介、教学内容等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复杂性的活动。

3.教学策略是一种思想,是关于教学活动安排的思想。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经历与经验,因而其制定、选择教学策略的水平也不一样。

教学实际中,之所以对于类似的问题,有的教师处理得非常漂亮,有的则不然,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经验的差异。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师,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4.教学策略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其基本指向有二,一是指向于现有问题的解决;二是指向于预设问题的预防,它的基本内容要素是方法和程序。

教学策略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是为实现教育意图服务。

总体讲,教学策略的指向对象是教学活动,其基本旨向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效益。

教学策略的指向性既包括任务指向性,也包括预设的指向性。

前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后者则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体现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认识。

我们认为,教学策略更多的是任务驱动型的,即为了解决教学问题而形成的。

有的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妥。

从本质上讲,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是,这种指导作用,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

教学策略更多的是间接地受教学理论的指导。

5.教学策略属于课程的范畴。

精心设计的课程不仅包括要教授的内容(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中将要使用的教学策略。

6.教学策略的选择会因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7.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总有一个或一套最适合的教学策略。

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这套最适合的教学策略。

没有哪一种教学策略是万能的,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

8.教学策略的概念是宽泛的。

对于同一任务,从不同角度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分类是多样的。

9.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论中的地位讨论教学策略在教学论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教学论。

在美国,教学论曾从属于学习心理学和课程论。

在前苏联,教学论从属于教育学。

因此,我国的教学论既是一个“新生儿”,又是一个“混血儿”。

为此,人们对教学论的认识一直没有完全统一起来。

何克抗在分析比较王策三、李秉德和王逢贤等人的研究成果之后,认为“教学论是通过研究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规律来寻求优化4··学习的各种教学条件与方法的学科”。

显然,教学论的主要内容,一是要阐明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即理论研究;二是在此基础上,阐明如何优化学习的各种教学条件与方法,即应用研究。

教学策略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二者之间构架一个桥梁。

为此,教学策略与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概念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

教学原则概念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

一个教师业已建立的教学原则对于该个体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必然是以雄厚的教育理论为基础的。

教学模式属于应用研究范畴。

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反映了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是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特定的教学步骤。

显然,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是一种相互嵌套的关系,一方面,在制定教学模式时,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各个具体步骤的实施过程中,也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作指导。

因此,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四、思考1.教学理论研究要从理论走向实践教学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随着教学的发展,教学实践需要教学理论更有效的指导与服务。

由于传统教学理论满足不了当代教学的需要,因而形成了诸如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新概念,甚至新的理论。

由理论教学论走向实践教学论,由一般教学论走向学科教学论是教学论发展的必然。

2.教学策略的生命在于服务于教学实践实践经验的升华,是理论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学策略来源于教学实践,然而,教学策略的更大价值在于它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后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为此,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教学论走进中小学课堂对于加快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陈晓端,闰福甜.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6).[2][美]加涅著.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博林译.外国教育资料,1992(5).[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4]时俊卿.教学策略:当今教学改革的新热点.教育·管理·社会,1995(1).[5]时俊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7-11-3(3).[6]皮连生.智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9]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陈心武.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李晓文等.教学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教育研究,2000(12).[13]周军.教学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4]肖成全.有效教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美]Kenneth D.Moore著.中学教学方法.陈晓霞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6]胡定荣.21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问题与走向.教育研究,2002(3).[17]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电化教育研究,2001(4).[18]林存华.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概念辨析.上海教育科研,2001(10).责任编辑:白文军笠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