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修改版

合集下载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

03
思想内涵探讨
仁爱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仁爱精神
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这种精神体现在个人品德修养、家庭伦理、社会公德等各 个方面。
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仁爱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 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 关爱他人的品质。同时,仁爱精神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重要思想基础。
关爱他人
关注他人的需要,主动给予帮助 和支持,传递正能量和温暖。
宽容包容
对于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保 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轻易发
怒或抱怨。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尊师重道观念
尊重教师
尊敬教师的职业身份和专业知识 ,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重视教育
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珍惜受教育 的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跨文化交流在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中的作用
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跨文化交流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精髓如“仁爱”、“礼义廉耻”等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跨文化交流,可以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更广泛的领域和受众中,推动其传承和弘扬。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是做人的 根本。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即使面对老师,也要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不盲从、不妥协。
儒家思想中的师生关系
儒家思想强调尊师重道,但并非盲目服从,而是要在尊重老师的基 础上,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当仁不让 导学案一

当仁不让 导学案一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第一课时)初稿主备:刘家国孙立军张秀照李英备课组长:学科组长:【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如出己口。

初步感知《论语》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

2、参照书下注释,理解文意。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会结合书下注释,能准确地把握文中的多处省略。

3.情感目标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一箪食()饥馑()哂笑()户牖()恸哭()2、字词翻译。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二、合作探究【审问·慎思】翻译下列句子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3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3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3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二.重点难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三.学习方法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

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归类后,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学习时可以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预习案
同学们可先细读课文一遍,对照注释,完成下列习题。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绥()喟然()莞尔()偃()箪()皙()
饥馑()哂笑()俟()铿()沂()牖()
2、找出下列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
夫子矢之曰鼓瑟希莫春者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
仰之弥高循循然善诱人
当仁子之武城
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
1/ 1。

高二语文《当仁不让》(第三课时)导学案

高二语文《当仁不让》(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对弟子们的无限关爱,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从生活点滴体会老师对自己的殷殷深情。

【自主学习】正音并翻译本课第9、11、12、13则语录(参看注解,借助工具书,字字落实,疑难之处可同桌或小组内讨论解决)【大胆质疑】请同学们将自主学习的疑问列在下列横线上。

【检测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一箪.食,一瓢.饮B 、自牖.执其手 C 、天丧.予!天丧予! D 、子哭.之恸 2、下列句子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B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C 、趋而辟之,不得与言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与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子问之,自牖执其手B 、亡之,命矣夫!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子哭之恸4、下列句中的“夫”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亡之,命矣夫B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C 、夫执舆者为谁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朗读感悟】有感情朗读这四则选文,体会孔子对学生深切的关爱。

【合作探究】结合这四则语录内容,谈谈孔子对学生深切的关爱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积累拓展】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注】束脩: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

束脩就是十条干肉。

他的学生初次见孔子时,要拿十余干肉作为学费。

后来,也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叫做“束脩”。

这一章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只要交十条干肉,就能成为孔子的学生,身份地位,地域种族都不是问题`。

过去有人说,既然要交十束干肉作学费,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学的可能,贫穷人家自然是交不出十束干肉来的,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只停留在口头上,在社会实践中根本不可能推行。

用这种推论否定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于理想化和幼稚。

(完整版)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师荣兰审核人:张桂秋领导签字:杨青兰【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自读,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2、3【知识链接】1、先秦诸子概说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先秦诸子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

2、儒家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3、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4、《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完成下列练习: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无得而逾焉(yú)2.绥之斯来(suí)3.莞(wǎn)尔4.一箪食( dān )5.自牖执其手(yǒu)6.子哭之恸(tòng)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智慧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当仁不让于师》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 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3. 实践法:角色扮演,模拟尊敬师长的场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当仁不让于师》的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4. 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尊敬师长的感悟文章。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以及他们对尊敬师长的感悟。

3. 口语表达: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当仁不让于师》的官方文本或学生教材。

2. 词汇卡片:制作含有课文重点词汇的卡片,用于课堂复习和练习。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简单的道具,如帽子、书籍等,用于学生角色扮演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访问:安排学生参观学校或社区中的某个教育机构,如图书馆、教育纪念馆,以加深对尊敬师长的认识。

2. 举行尊敬师长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分享尊敬师长的故事或经历,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师长的敬意。

九、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理解: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古汉语表达,需要教师耐心解释和例句辅助理解。

2. 抽象价值观的传达: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内化尊敬师长的抽象概念,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教师的重要性。

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教师,尊敬师长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深层含义。

2. 如何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阐述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师长,分享自己的经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尊敬师长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当仁不让于师”的背景。

b. 提问:“当仁不让于师”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a. 阐述“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当仁不让”的意义。

b. 讲解“师”的角色,强调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3. 讨论如何尊敬师长: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尊敬师长的具体表现。

b.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做到尊敬师长。

4. 分析典型案例:a.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尊敬师长。

b. 学生从中体会到尊敬师长的意义,讨论如何借鉴。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出今后如何尊敬师长。

6. 布置作业:a.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尊敬师长的感悟。

b. 调查身边同学对尊敬师长的认识和做法,进行分析总结。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尊敬师长的理解和表达。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尊敬师长的感悟作文的质量,以及他们对身边同学尊敬师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

3. 行为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是否表现出尊敬师长的行为,如礼貌、尊重、合作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尊敬师长在校园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论语------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论语------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论语------当仁,不让于师》学案《论语------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方案教学目标:.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知识链接:(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

其中,孔子这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二)、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2、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毋吾以也鼓瑟希莫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循循然善诱人:如有所立卓尔:当仁:子之武城:莞尔而笑:予所否者: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且知方也:以俟君子: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4、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是丘也:不吾知也: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教学过程:一、经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仁不让与师 导学案讲课讲稿

当仁不让与师 导学案讲课讲稿

当仁不让与师导学案《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会结合书下注释,能准确地把握文中的多处省略,准确翻译句子。

3.情感目标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重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学习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学习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导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绥.()喟.然()莞.尔()偃.()箪.()皙.()饥馑.()哂.笑()俟.()铿.()沂.()牖.()2、找出下列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鼓瑟希()莫春者()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叔孙武叔毁.仲尼○2多.见其不知量也○3仰之弥.高○4循循然善诱.人○.5当.仁○6子之.武城○.7摄.乎大国之间○7因.之以饥馑○9由也为.之○10比及..三年○11以俟.君子○12舍瑟而作.○13异乎三子者之撰.○14吾与.点也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15其言不让.4、词类活用犹天不可阶.而升也阶: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章甫:鼓.瑟希鼓:风.乎舞雩风所谓立.之斯立立:博.我以文博:三子者出,曾皙后.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5、特殊句式仲尼岂贤于子乎()以吾一日长乎尔()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不吾知也()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二、合作探究1、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通读全文13章,可分为几大类?明确:○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2、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3、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2、重点句子翻译1、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武城:、子之8.莞尔而笑:9、..学习目标:所否者:、予10.其忧:堪 11、人不: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1、知识与能力. 12、自牖执其手: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领会孔子与弟子. 13、子哭之恸: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四、注意如下特殊句式。

:自读,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合作探究,深入理解2、过程与方法是丘也:博我以文:文本内涵不吾知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3学习重、难点: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预习案五、、一词多义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完成下列练习:)如有所立卓尔(.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宗庙之事,如会同(.)尔绥焉() 2.之斯来() 3.莞( 1. 无得而逾或知尔.则何以哉(〕如.))5.自牖执其手( 6.子哭之恸 4.(一)箪食()其礼乐,以俟君子(如.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君子一言以为知在后〔瞻之在前,忽焉〕.道之斯行)割鸡焉用牛刀(夫子矢之曰.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不知量也(多见其).仲尼: 1、叔孙武叔毁.人不堪其忧().2见其不知量也:、多.)其可及也〔何伤于日月乎/如之何其喟然叹曰: 3、颜渊....高:、仰之4弥夫子之不可及)也(..、循循然善诱人:5...二年(比及).卓尔、如有所立6:..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当7、仁:.)之!天厌之!(天厌.六、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3、三、从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和关爱中,又可看到怎样一个孔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4六、理解并积累下列熟语:箪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探究案当堂检测1、本文“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小结:一、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当仁 不让于师》学案

《当仁 不让于师》学案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当仁,不让于师》学案一、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了解孔子的言行,体会他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写自己的看法。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佞( )殆( )晤( )悱( )殆( )暮( )2、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__,是_______末期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思想以________为核心。

3、阅读课本,给下面的断句加标点。

由诲女知之乎知为知之知而不能行亦不知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由,诲女知之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思考:这篇课文中哪些话是孔子说的?找出来并理解这些话的意思。

二、课堂助学6、阅读“学习过程”第一部分,完成预习导学1-4题。

7、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当仁不让于师”是什么意思?2)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是什么意思?3) “子贡问仁”时孔子的回答有几条内容?“为仁”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8、这篇课文中孔子对弟子子贡和颜渊说了些什么?他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两段课外材料(可自主选择其中的一段),结合课文谈谈孔子的“仁”和“礼”。

材料一:某中学一位学生与一位老师起了争执,这位学生说:“老师是教我们知识的,我们是学生,怎么能与老师相提并论呢?”,请问你对这位学生的话怎么评价?试用已学的知识加以分析。

材料二:中国某地方政府把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教化本地学生的材料之一,希望本地学生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该政府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学生的权利且无异于因噎废食。

请你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一、背景介绍“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自读,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学习重、难点: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预习案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完成下列练习: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无得而逾焉()2.绥之斯来()3.莞()尔4.一箪食()5.自牖执其手()6.子哭之恸()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叔孙武叔毁仲尼:2、多见其不知量也:3、颜渊喟然叹曰:4、仰之弥高:5、循循然善诱人:6、如有所立卓尔:7、当仁:8、子之武城:9、莞尔而笑:10、予所否者:11、人不堪其忧:12、自牖执其手:13、子哭之恸:四、注意如下特殊句式。

博我以文:是丘也:不吾知也: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五、、一词多义如有所立卓尔()宗庙之事,如会同()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割鸡焉用牛刀()多见其不知量也()人不堪其忧()其何伤于日月乎/如之何其可及也〔)夫子之不可及也(比及二年(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天厌之!天厌之!()六、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3、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六、理解并积累下列熟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探究案一、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二、从孔子对学生的教导中可看出孔子具有哪些思想和品质?三、从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和关爱中,又可看到怎样一个孔子?(3)仰之弥高---------------(4)天厌之----------------(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亡之,命矣夫-------------(7)子之武城_------------------2、“焉”字意义与用法:(1)割鸡焉用宰牛刀!------------(2)赡之在前,忽焉在后------------(3)愿为小相焉--------------3、固定结构:(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2)予所否者,天厌之。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2. 如何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当仁不让于师”的主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

3. 情景模拟法:设计一些与老师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如何尊敬老师。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导入新课,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第二节:分析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待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等。

3. 第三节:讨论如何理解“当仁不让于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4. 第四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5. 第五节: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尊敬老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尊敬老师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当仁不让于师”的思考。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使学生深刻理解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几个尊敬老师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围绕“如何尊敬老师”这一主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与老师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如何尊敬老师。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尊敬老师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总结。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尊敬老师的表现。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当仁,不让于师》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体会其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2、分析文中所体现的师生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3、探讨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把握“当仁,不让于师”的内涵。

(2)分析文中所展现的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师生相处之道。

2、难点(1)如何将“当仁,不让于师”的思想与当代社会的价值观相结合。

(2)思考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权威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1、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文本解读1、原文呈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2、字词释义“当”:面对,遇到。

“仁”:指仁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涵盖了仁爱、正义、道德等诸多方面。

“让”:推辞,退让。

3、句子翻译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五、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当面临行仁的机会时,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去践行,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的老师,也不应退缩或谦让。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适用年级:高中学科:语文课时:5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文言文内容及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和思考。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文言文翻译和理解。

2. 儒家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2. 对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解读文本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文本《当仁不让于师》。

2. 相关参考资料:儒家思想的相关著作和论文。

3. 投影仪和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老师?2. 文本讲解(15分钟)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解读文本内容。

重点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和儒家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案例分析(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当仁不让于师》的读后感,谈谈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他们对儒家思想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儒家思想的主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深入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句式,理解文中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探究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重、难点: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章大意。

一、导入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达成过程
●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
小组共同翻译,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将难点提出全班解决。

成果展示
各小组将翻译结果全班展示
学后检测:
给下列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
词语解释:
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仰之弥高:当仁: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由也为之:治理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特殊句式等详见《阳光课堂》
第2课时
学习重、难点:通过诵读、小组探究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达成过程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文本(问题导引法:根据所给材料认识孔子)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子贡眼中的孔子:
颜渊眼中的孔子: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
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
的人(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总结:孔子对弟子
(四)回眸孔子经典神情:
(1)夫子莞尔而笑(2)夫子哂之(3)夫子矢(誓)之
(4)夫子喟然叹曰(5)颜渊死,子哭之恸
(4)解释:
(1)莞尔-------------
(2)哂----------------
(3)矢(誓)------------------
(4)喟然------------
(5)恸-------------------
归纳总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
三、学后检测:详见《阳光课堂》
第3课时
学习重、难点: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进一步体会孔子为人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达成过程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1)比较子路与曾皙回答孔子问话时的不同细节刻画
人物细节刻画孔子反应人物性格
子路
曾皙
(2)列举孔子循循善诱的课堂用语:
-----------------------------------------------------------------------------------------------------------------------------------------------------------------------------------------------------------------------------------------------------------------------------------------------------------------------------------
总结:孔子跟弟子相处,从来不阻止弟子们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这说明孔子非常尊重弟子的人格。

拓展延伸:结合今天的师生关系,你如何评价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写作片段,训练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
三、学后检测:详见《阳光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