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求谏》课件
B、唐太宗对于纳谏有着怎样的认识? 明确: 唐太宗参加了推翻隋朝的斗争,从自己的 经历出发,他深深地懂得要想保住刚刚建 立的大唐江山,必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实行开明的政策,为此,他以随炀帝拒谏 饰非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避免和 纠正了许多错误。
第一段中唐太宗的论述包含几层
意思?他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式来表
翻译:
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 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 自己愚劣的能力。”大宗称赞王珪的话对。下 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商国家大事,一定让谏 官跟随进去,让他参加接见,了解国家大事, 如果有所陈说,一定虚心采纳。
第二段中君臣的谈话时围绕什么内容
进行的?两人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用了什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面容严肃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 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 希望 直言规谏 借助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 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 保全 怎么可能呢? 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闭口不说话 最后 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 不久 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3 、概括文意,准确概括唐太宗的性格特 点 4、学习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精神, 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及时改正自身缺点 学习难点: 1、准确概括文意 2、学习文章的说理方法
一、《求谏》产生的文化背景。 1.谏官制度 中国古代,皇帝的独断专行可以说完全是制度 化的,皇帝批阅百官奏章疏报,直接决定国事, 然后交付有司执行办理。其信息来自呈奏章的官 员,但决策仅仅由皇帝本人进行。唐宋时期,实 行三省制,由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相当于皇帝 的秘书班子;门下省掌出纳帝命,拥有对中书省 的草诏的审核权;尚书省负责具体贯彻政令。但 皇帝独断的决策方式从未废弃。明太祖朱元璋时, 甚至废除了丞相和中书省,自己亲自批阅文武百 官的奏章,进行决策。 两千年间,皇帝直接批阅文武百官的奏章疏报,
6 求谏语文课件PPT
纂.组.伤女工( 名词作动词,编织精美织物 )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美文品读
6.文言句式 (1)被动句 ①寻亦诛死 ②言而不用 ③下为百姓所怨 (2)倒装句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定语后置) (3)省略句 则相继以死(谏)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美文品读
7.名句集锦 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6求谏温馨Leabharlann 读自主积累合作探究
美文品读
“海大鱼”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 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人们纷纷劝阻。田婴下令任何人 也不得劝谏。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 杀头。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 “海大鱼。”然后,回头就跑。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那 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田婴说:“没关 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美文品读
2.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思路提示: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比喻论证——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常念魏 徴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类比论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假设论证——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对比论证——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 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事实论证——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道”,这包括个人修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等。本文所论及的
君主纳谏问题就属于君臣关系的范畴,记述了唐太宗鼓励房玄龄、
《求谏》精品课件
翻译
▪ 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 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 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 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 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 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 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 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 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 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 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 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 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 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
▪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 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 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 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 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 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 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 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 处在这一格局中间的是作为君位附属物和君主统治 工具的官僚集团。封建君主为了有效地控制黎民百 姓,必须设立机构,任用官吏,给予职权,建立从 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于是有官僚制度的出现。 官僚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构成了中国封建 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官僚的任命和官僚的权力, 均来源于君主,官僚只需对君主负责,按君主的旨 意办事。违抗“圣旨”要被贬职、撤职,甚至有杀 头、灭族的危险。君主和官僚的关系是主和奴的关 系。封建的思想家把这些关系归纳为一条不可更易 的伦理原则,即“君为臣纲”,并为臣子的行为规 定了众多的条条框框,称为“臣道”。这种理论发 展到极致,就成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 忠思想。
求谏教学课件
02
通过学习求谏,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分
析问题、提出见解。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3
求谏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件的传授
,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内容概述
求谏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阐述求谏的定义、内涵及历史发展, 介绍古代求谏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求谏的种类与方式
求谏对开元盛世的影响
唐玄宗通过求谏了解到了社会的真实情况和民众的需求,制定了一 系列符合实际的政策,推动了开元盛世的到来。
康熙帝与清朝的求谏制度
康熙帝的求谏思想
康熙帝是清朝的一位杰出君主,他非常重视臣民的谏言, 认为君主应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
清朝的求谏制度
清朝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求谏制度,包括设立都察院等机构 负责收集和处理臣民的谏言,允许士人上书言事等。
历史上许多明君都善于求谏,如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刘彻等,他们的求谏之举对 于国家的繁荣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求谏也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监督机制的一部分,有助于防止君主专制和腐败。
求谏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求谏仍然是领导者 必备的一种素质,它有助于领导 者了解下属和民众的需求和意见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求谏的定义与内涵
求谏,即君主或领导者主动寻 求下属或民众的批评和建议。
它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执政理 念,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和重 视。
求谏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身的 不足和错误,及时改正,以更 好地治理国家和领导人民。
求谏在历史上的作用
在古代,求谏是君主制下的一种重要政治手段,有助于君主了解民情、民意,制定 符合实际的政策。
求谏教学课件
汇报人:XX
高中语文《求谏》课件 ppt.ppt
这一节君臣的议论还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围绕君臣的关系。 1、唐太宗发挥了他君臣互相配合的观点,把君臣 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说明了唐太宗对于臣子重要性 的认识。 2、王珪的话承太宗的话而来。他首先用比喻论证 开始议论,用木头经过墨线标定就能锯直,比喻国君 采纳规谏就会圣明。接着用古圣先王的事例来阐发自 己的观点,从君道转到臣道,过渡点在“古者圣主必 有争臣七人”。但其发言的重点不在圣主,而在“争 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的忠直精神。这 番议论既颂扬了唐太宗,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为唐 太宗所称赞,由此产生了一个积极作用:从此让谏官 “预闻政事”,凡有所陈奏,一定“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 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 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 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 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 人?”
贞观五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自古以来帝
王多多有放纵情性、喜怒无常的,高兴了就滥赏无功
在这一节中,唐太宗阐述了自己希望 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
▪ 为了得到“正人匡谏”,唐太宗采取了很多措施。在这 一节的后半部分,唐太宗阐述了他的又一英明举措。唐 太宗见到许多前来奏事的大臣,“多有怖慑”,使得说 话语无伦次。对此,唐太宗表示理解,甚至更做了一层 思考:“寻常奏事,情犹如此”,何况是抗言直谏呢? 那一定要有很大的勇气,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才行。想到 这一层,唐太宗认为应该对臣僚多一些宽容,只要有进 谏的,纵然“不合朕心”,也不应该认为是忤逆犯上。 如果马上就大声斥责,就怕臣僚心里战战兢兢,钳口不 言了,这样反而堵塞了言路。从前面“每见人奏事,必 假颜色”,到“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 忤”,为了求谏,唐太宗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虽然都是 一些小的改变,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贞观之治”局面 的开创,不能不说与他点点滴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求谏》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1.唐太宗发挥了他君臣互相配合的观点, 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
“鱼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唐太宗 这个君主对于臣子重要性的认识。
2.谏议大夫王珪说了怎样一席话,后果怎样?
他首先用比喻类比论证的方式开始议论,用 木头经过墨线标定就能锯直,比喻国君采纳规谏 就会圣明。接下来用古圣先王的事例来阐发自己 的观点,从君道转到臣道,过渡点在“古者圣主 必有争臣七人”。但王珪发言的重点不在圣主, 而在“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的 忠直精神。这番议论既颂扬了唐太宗,又表明了 自己的态度,为唐太宗所称赞,由此产生了一个 积极的后果:下令从此让谏官“预闻政事”,凡 有所陈奏,一定“虚己纳之”。
研习课文
合作探究:第一段中表现了唐太宗 怎样的求谏态度?他用了什么样的论证 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1:本段表现的太宗怎样的求谏态度?
▪ 明确:
▪
太宗体谅臣子晋见时敬畏的心情,
为了“闻谏诤”“知政教得失”,放
下架子,“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体现了唐太宗虚心求谏的态度。
▪ (2)唐太宗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
• 秦孝公——商鞅
• 楚怀王——屈原
• 刘邦——樊哙和张良 • 夫差——伍子胥
• 朱元璋——朱升
• 项羽——范增
• 隋炀帝
如句果式:当初唐太宗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 又假哪如能 开创“,贞又观哪之能治”的太平?盛世?
假如 当初商纣王听从比干的良言, 又哪能 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三)辩证思考
诤 言 —— 谗 言
结语
▪ 纳谏指的是上级接受下级的意见,抛掉等
▪ 级的外衣,它与我们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同 一个意思。虚心纳谏其实不仅是一个政治 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对批评与建议。 若我们能虚怀若谷,对他人的批评与建议 抱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我 们就能更大程度地认识真正的自我,做更 好的自我。感谢苛刻挑剔你毛病的人,因 为他们以残酷的方式让你发现了自己的不 足;更感谢诚恳批评你的人,因为他们真 心爱你!
《求谏》教学课件
3、学会运用类比、假设等论证的写作方 法。
• 阅读全文,读准字音(白色字体)
• 谏诤 jiànzhèng 必藉忠臣 jiè • 隋炀帝 yáng 数相匡救 shuòkuāng • 鲠议 gěng 争臣 zhèng 刍荛chúráo • 罄其狂瞽 qìnggǔ 内省 xǐng • 怨滞 zhì 忤逆 wǔ 嗔责 chēn • 属文 zhǔ 诋诃 dǐhē 芜词 wú • 愆过 qiān 多中朕怀 zhòng • 勖之 xù 褚遂良 chǔ 俎 zǔ
重要 必要
慎思之
• 三问:为了使规谏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唐 太宗在论述“规谏”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请举例说明。
• 类比论证 • 假设论证 • 事例论证
慎思之
三问:唐太宗在论述“规谏”时采用了什 么样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慎思之
• 四问:从第一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 样的唐太宗?请举例说明。
家国天下
求谏
《贞观政要》全书10卷40篇,8万 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
《贞这观政部要书》以写记作于言开为元主、,天宝所之记际基。本当时上的是
贞王社倪势会,。珪观仍政为、年呈治了房间现上保玄唐着颇证兴为唐龄太旺 敏 皇、宗的 感 朝杜李景 的 的如世象 吴 长, 兢 治晦民但 已 久等与安社 感人臣,会受关下他危到深机衰于魏感已颓施征有露的政、必端趋 问要总题结的唐对太话宗君以臣及相一得些、励大精臣图的治谏的成议功和经劝验,
谏,称为“敢谏鼓”;舜时设木于道旁,使人书之以谏言,称 为“诽谤木”)
• 齐威王——邹忌 鲁庄公——曹刿
• 秦孝公——商鞅 刘邦——樊哙和张良 • 朱元璋——朱升(得知朱升遁居石门,朱元璋亲自到朱
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的策略的三句话: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阅读全文,读准字音(白色字体)
• 谏诤 jiànzhèng 必藉忠臣 jiè • 隋炀帝 yáng 数相匡救 shuòkuāng • 鲠议 gěng 争臣 zhèng 刍荛chúráo • 罄其狂瞽 qìnggǔ 内省 xǐng • 怨滞 zhì 忤逆 wǔ 嗔责 chēn • 属文 zhǔ 诋诃 dǐhē 芜词 wú • 愆过 qiān 多中朕怀 zhòng • 勖之 xù 褚遂良 chǔ 俎 zǔ
重要 必要
慎思之
• 三问:为了使规谏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唐 太宗在论述“规谏”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请举例说明。
• 类比论证 • 假设论证 • 事例论证
慎思之
三问:唐太宗在论述“规谏”时采用了什 么样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慎思之
• 四问:从第一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 样的唐太宗?请举例说明。
家国天下
求谏
《贞观政要》全书10卷40篇,8万 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
《贞这观政部要书》以写记作于言开为元主、,天宝所之记际基。本当时上的是
贞王社倪势会,。珪观仍政为、年呈治了房间现上保玄唐着颇证兴为唐龄太旺 敏 皇、宗的 感 朝杜李景 的 的如世象 吴 长, 兢 治晦民但 已 久等与安社 感人臣,会受关下他危到深机衰于魏感已颓施征有露的政、必端趋 问要总题结的唐对太话宗君以臣及相一得些、励大精臣图的治谏的成议功和经劝验,
谏,称为“敢谏鼓”;舜时设木于道旁,使人书之以谏言,称 为“诽谤木”)
• 齐威王——邹忌 鲁庄公——曹刿
• 秦孝公——商鞅 刘邦——樊哙和张良 • 朱元璋——朱升(得知朱升遁居石门,朱元璋亲自到朱
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的策略的三句话: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求谏》ppt(实用ppt)分解
猜谜语
两撇弯刀一竖钩,
五湖四海任我游。
文官提笔先用我,
武将磨刀我当头。
世间只有皇帝大,
皇帝见我都摆头。
君,舟也,民,水 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
这是中国历史上哪位君王 的治国思想?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鉴,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为何对古代的谏者的“及 其满盈,无所复谏”的行为有所不满? 他对大臣提出了什么要求?
“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 或已将终,皆宜进谏。”就是说不管是 刚有苗头,还是快要终结了,都应该进 谏,即使不能防微杜渐,也要做到亡羊 补牢。
对君主自己的要求是?
皇帝本人,面对这种情况,也决不能 以“业已为之”“业已许之”为借口搪塞 大臣,而应该立即“停改”,否则“危亡 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唐太宗对历朝覆亡教训 的深刻把握上的,体现了他的谨慎细致。
的心意,我也不认为是他冒犯。
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假若当即对他喝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
恐惧,怎敢再说话呢。”
第4段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唐太宗?
★谨慎、勤奋、宽厚体谅
★为了得到“正人匡谏”,唐太宗采取 了很多措施。 ★“贞观之治”局面的开创,不能不说 与他点点滴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 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 杀无罪。
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 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情性、喜怒无常的,高兴时就 任意赏赐无功的人,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
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
因此,国家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有不是从这 里开始的。
两撇弯刀一竖钩,
五湖四海任我游。
文官提笔先用我,
武将磨刀我当头。
世间只有皇帝大,
皇帝见我都摆头。
君,舟也,民,水 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
这是中国历史上哪位君王 的治国思想?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鉴,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为何对古代的谏者的“及 其满盈,无所复谏”的行为有所不满? 他对大臣提出了什么要求?
“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 或已将终,皆宜进谏。”就是说不管是 刚有苗头,还是快要终结了,都应该进 谏,即使不能防微杜渐,也要做到亡羊 补牢。
对君主自己的要求是?
皇帝本人,面对这种情况,也决不能 以“业已为之”“业已许之”为借口搪塞 大臣,而应该立即“停改”,否则“危亡 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唐太宗对历朝覆亡教训 的深刻把握上的,体现了他的谨慎细致。
的心意,我也不认为是他冒犯。
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假若当即对他喝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
恐惧,怎敢再说话呢。”
第4段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唐太宗?
★谨慎、勤奋、宽厚体谅
★为了得到“正人匡谏”,唐太宗采取 了很多措施。 ★“贞观之治”局面的开创,不能不说 与他点点滴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 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 杀无罪。
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 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情性、喜怒无常的,高兴时就 任意赏赐无功的人,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
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
因此,国家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有不是从这 里开始的。
求谏PPT教学课件
▪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 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 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 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 别走!”
▪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 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 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 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 马来。
4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详细….
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
详细….
尊儒尚法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看 一 看
北击匈奴
发表高见
汉武帝采用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要扬儒而压抑其 他各家各派的学说,可是汉武 帝也说“汉家自有家法,王 (儒家)霸(法家)道(道家) 杂之”,我们现在也说汉武帝 是一个尊儒尚法的君王,这是 矛盾的说法吗?
②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③有关中作根据地
结果: 刘邦称帝,建立西汉 时间:前202年 定都:长安
刘邦就是汉高祖
二,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2、目的: 3、实质: 4、表现:
5、作用:
西汉的兴衰史之一
白手起家,创业维艰
——汉初的社会现实
材料1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谨。……人相 食,死者过半。
材料2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 牛车,齐民无藏盖。
——《汉书·食货志》
实质 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1、实行的原因: 客观: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 主观: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 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 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 别走!”
▪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 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 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 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 马来。
4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详细….
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
详细….
尊儒尚法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看 一 看
北击匈奴
发表高见
汉武帝采用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要扬儒而压抑其 他各家各派的学说,可是汉武 帝也说“汉家自有家法,王 (儒家)霸(法家)道(道家) 杂之”,我们现在也说汉武帝 是一个尊儒尚法的君王,这是 矛盾的说法吗?
②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③有关中作根据地
结果: 刘邦称帝,建立西汉 时间:前202年 定都:长安
刘邦就是汉高祖
二,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2、目的: 3、实质: 4、表现:
5、作用:
西汉的兴衰史之一
白手起家,创业维艰
——汉初的社会现实
材料1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谨。……人相 食,死者过半。
材料2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 牛车,齐民无藏盖。
——《汉书·食货志》
实质 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1、实行的原因: 客观: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 主观: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求谏》教学课件 (共PPT)
思考探究:
1.唐太宗是在什么背景下求谏的? 求谏的目的是什么?
2.唐太宗对于纳谏有着怎样的认识?
3.唐太宗以什么论证方式表明自己 观点的?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选文第二段
•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 ,
任用 顺,指天下太平
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
本文选自《贞观政要》卷二《求谏第 四》,记载唐太宗积极求谏的做法和 言论。“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唐 太宗勉励臣子极言规劝,勿担心触犯 龙颜,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虚心求 谏,故能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 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是一部记载李世民政绩及君臣 论政的历史著作。全书40篇,合为8卷。
wú
芜词
dǐ hē
诋 诃
qiān zuǎn
愆过 纂组
shè qì ng gǔ
怖慑 罄其狂瞽
节选第一段
•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
庄重严肃 官 慌了手脚而举止失当
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 人
改换脸色,表现出 和颜悦色的样子 希望 直言规谏
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 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
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
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读准字音
yǎn zhèng gěng
俨肃 谏诤 鲠议
guī chú ráo
王珪 刍 荛
huìsāng
不讳 丧乱
zhǔ
属文
只 相互对待 圣明 多亏
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 多次 木 通“耿”,耿直的议
求谏-课件-高中语文选修
目
见人奏事,必假颜色”。为了防止大臣因恐惧堵塞言路,“每有谏 链
接
者”,纵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③宽厚体谅,对大臣进 谏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努力创造一种君臣相得的良好氛围。
④处事谨慎。时常将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挂在嘴边,提醒自己和大臣。 即使在“闲居静坐”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唯恐出了差错, “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朕所为事,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动词,借助,利用
愿大王少假.借之 动词,宽恕,宽容
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形容词,非正式的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形容词,代理的
假.令仆伏法受诛 如果,假如
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动词,改换
栏 目 链 接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动词,借助,通过
惟君臣相遇,__有__同___鱼__水____,则海内可安。
木从绳则正,后___从__谏___则__圣___。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多维探究——激活你的思维 1.《求谏》中“贞观元年”部分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从中可 以看出唐太宗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人奏事,必假颜色”。为了防止大臣因恐惧堵塞言路,“每有谏 链
接
者”,纵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③宽厚体谅,对大臣进 谏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努力创造一种君臣相得的良好氛围。
④处事谨慎。时常将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挂在嘴边,提醒自己和大臣。 即使在“闲居静坐”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唯恐出了差错, “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朕所为事,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动词,借助,利用
愿大王少假.借之 动词,宽恕,宽容
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形容词,非正式的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形容词,代理的
假.令仆伏法受诛 如果,假如
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动词,改换
栏 目 链 接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动词,借助,通过
惟君臣相遇,__有__同___鱼__水____,则海内可安。
木从绳则正,后___从__谏___则__圣___。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多维探究——激活你的思维 1.《求谏》中“贞观元年”部分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从中可 以看出唐太宗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求谏》ppt(实用ppt)PPT课件
第二段中君臣的谈话时围绕什么内容 进行的?两人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用了什么 方法?
(1)从这一段对话和做法的叙述,可见唐太宗君臣之间 关系如何?请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关系融洽。君臣相遇,有同鱼水。
❖ (2)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唐太宗怎样的形象? ❖ 唐太宗以“天下太平”为追求目标,愿意得正臣事
己,希望听取诤谏,匡救政教过失,并能够付诸行 动,真正虚心地采纳谏言。 ❖ 他是一个正直、有作为、虚心纳谏的开明君主。
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冀闻谏诤,
太宗知道大家像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 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
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 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 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
论证方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 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 不能使国家太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 家太平。理:顺,指天下太平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 下才可以安定。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参与 商议国家大事
• 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 虚己纳之。 进言,陈述
太宗称赞说得好,下诏规定今后宰相入宫商量 处理国家大事,必须让谏官跟着进来,听一听如 何处理。有话敞开说,一定虚心采纳。
问3:本段唐太宗怎样进一步阐述了 他君臣互相配合的观点的?
的舰员时”;“理论”后加“学习”。C“解决”缺宾语中心词,可在最后加“的关键” 或“的有效办法”之类。D“攸关到”错误,去掉“到”。)
• 5、(北京卷)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 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 会的质疑。 •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 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 设了电瓶车专线。 •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 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 心所致。 •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 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 查处。
• 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
君主 圣明
直言谏诤的大臣
• 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
被接受 开启圣明的思虑
• 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
chú ráo割草打柴之人 qì ng 尽,用尽
gǔ 瞎子
• 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谏议大夫王珪回答说:“我听说木材弹上墨线就能锯 得笔直,君主听从规谏就能成为圣明。所以古代圣明的君 主必须设诤臣七人,说的话如不被接受,就一个接一个地 以死相谏。陛下开拓思路,采纳臣民忠言,我等处在不避 忌讳的圣朝,实在愿意把愚昧之见都讲出来。”
参考答案:A(B项搭配不当,“调控”不能接“行为”,应为“制约”;C项 暗换主语,导致逻辑混乱,应在“都”前加“他”;D项搭配不当,“出现” 后无宾语中心词,在“形象”后加“的现象”“的情况”之类。)
• 2、(新课标卷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 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 位置上。 •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 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 成部分。 •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 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 呼唤。 •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 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 好地传承。
• 然后通过假设从反面论述只有君臣配 合才能使国家免于“危败”的道理。
•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
顺,指天下太平
第二段
• 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 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
gěng鲠直
• 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用了 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 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如鱼 得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我虽然不算明君,幸亏你们 多次匡正补救过失,希望凭借你们直言鲠议,以实现天下太平。”
参考答案:A(B“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缺主语,“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也不对。 应改为“针对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管理部门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C 句式杂糅,“原因主要由于……所致”杂糅。D“查处”后缺“力度”。)
第一段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
希望
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
问1:本段表现的太宗求谏的态度是 怎样的?
• 太宗体谅臣子晋见时敬畏的心情,为了 “闻谏诤”“知政教得失”,放下架子, “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体现了唐太 宗虚心求谏的态度。
问2:唐太宗在阐述对于谏诤的看法 时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 首先以照镜子进行类比论证,阐明皇 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依靠忠正之 臣的谏诤;
• 运用比喻论证法。把君臣比作鱼和水的关 系,从反面说明只有正主和正臣组合, “君臣相遇,有同鱼水”才能“海内可安”
问4:王珪的回答跟“求谏”有何关系?
• 王珪的回答承接太宗的话而来,表明臣子 的忠心和决心, • 实际是太宗“鱼水组合”中的“正臣”一 方的具体代表。
第三段
•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 王
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卷)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 “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 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 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 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 B.解读 偶然 夜郎自大 C.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 D.解读 偶尔 夜郎自大 【答案】C. 【解析】“解释”与“解读”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 个不同的词素;“释”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 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 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 然”常修饰名词;“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的自高 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 谓语,而“狂妄自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
•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 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 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 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 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 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者 是唐代史学家吴兢。
•
李世民(598~649 ),唐朝第 二位君王,汉 族。祖籍陇西成纪人 (今甘肃静宁成纪乡人),伟大的军事 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 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 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 筹帷幄。 即位后,执行夷汉一家的 政策,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良好的 时期!在位二十三年。后人称他在贞 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太宗 的飞草非常著名,开创了行书写碑。 太宗诗歌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太宗编写了著名的秦王破阵乐。
病句练习
• 1、(新课标卷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 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 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琅琅歌声, 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 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参考答案:A(B去掉“对”,因为后边“受到保护”的主语应该是运动员。C最后一 句“有的”缺宾语中心词,可加“的满足感”之类的词。D句式杂糅,“主要是由 于……导致的”,两种说法杂糅。)
• 4、(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 A.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 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 B.“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 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 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 员。 • 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 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 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 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 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 参考答案: A(B“‘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中途改换主语,改为“在选拔‘辽宁舰’ 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过,
不久
被诛
最终
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 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规劝
至于像隋炀帝残暴淫虐,臣下都把嘴闭起来不讲话, 最后终于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灭亡,虞世基等 人,不久也被诛杀。前事不远,你们今后每当看到事情 有不利于百姓的,必须直言规劝谏诤。”
诤,知政教得失。
此处”改变”的意 思
唐太宗容貌威武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见 到他都会紧张得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太宗知道情 况后,每当见到有人奏事时,总是做出和颜悦色 的样子,希望能够听到谏诤,知道政治教化的得 失。
•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 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 臣
纠正
参考答案:A (B、“成为”前暗换主语,可在前边加“使之”。C、“显示”少宾语 “显示了…趋势”;最后一句主语不明,据句意,应为“科幻文化”,而据语法,却是“崛 起”。D、一面对两面,改为“将影响到汉字文化的传承”)
• 3、(全国大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 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 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 B.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 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 棍子就把人打倒。 • 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 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 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 • D.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 20%, 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 政策所导致的。
借助
• 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 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保全
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 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 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君主假如自以为圣明, 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倾危败亡,能办得 到吗?于是君主失掉他的国,臣下也不能独自保 全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