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含写作、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阅读)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含写作、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阅读)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0.《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

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部编八上语文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部编八上语文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庭中有奇树》和《龟虽寿》。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庭中有奇树一、激趣导入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板书:庭中有奇树)【设计意图】由古代批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通,感知诗歌内容1.读顺字音节奏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师进一步指导阅读: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

《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

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2.读懂诗歌大意(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预设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

后四句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读出意境画面师: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古体诗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

同时初步感知诗作内容,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歌之意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预设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其叶、花等景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一首诗或一句词所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古诗词阅读理解与赏析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使其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读古诗词;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让他们在诵读与学习过程中,深入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其次,在诗词意境与情感表达方面,学生们普遍存在理解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举例、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此外,在教学难点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这些难点的讲解,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部编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能读出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疏通诗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和教师点拨,会用丰富的语言、专业的术语来鉴赏诗歌,并按类别归集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中女主人公凄美的形象和细腻的相思,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会描绘诗歌意境并从中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

2、会用丰富的语言、专业的术语来鉴赏诗歌,并适当迁移。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相思诗句趣导入(师):在我们朴素的生活情感中,相思无疑是重要的一种味道。

正是相思,让日子变长了,让遥远的人仿佛变近了,让我们的生活也有了诗意。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抒发相思情的古诗句都有哪些?(生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生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师逐次评价问生:这是谁对谁的相思……)这么多的相思呀,这么美的情境呀,读出的那一刻,让我们仿佛与诗人心意相通。

今天就让我们去采撷相思之树的花茎与枝叶,嗅它的芬芳气息,探它的美丽纹路。

请大家翻到课本69页,一起读第一首诗的诗题。

(教师板书诗题)二、读诗味,感知音韵美1、(师):《庭中有奇树》是南朝梁《文选》中《古诗十九首》里的其中一首,谁来给大家读读注释○1。

(生读):……(师):这番介绍使我们了解了一个重要的文学常识,大家要注意积累。

2、(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分为几读?(生齐):五读。

(师):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读诗味,感知音韵美;理诗意,探寻意境美;赏写法,品析艺术美;强记忆,再享诗意美;巧迁移,美境更辽阔3、(师):看来大家已经非常熟练了,那首先就请大家把《庭中有奇树》读一读,看能不能读通顺,不会读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开始吧。

(生读):……4、(师):好了,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不论读得如何,能代表自己对诗歌的喜爱就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梁甫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里的“书”就是指的什么呢?屏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生:古诗。

师: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也在古诗的国度里长大。

你们觉得哪些诗人最为有名?生自由说: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等等。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可有一位诗人你们认识吗?屏显:你认识吗?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

清朝诗人、学者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李白、苏轼三人耳。

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揭题,作者介绍。

屏显: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qiɑo(今安徽省亳bo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shi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二、诵读——辨其音。

1.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三、吟读——明其义1.关键词语理解,屏显:异气:气候不同。

殊:不同。

剧:艰苦。

妻子:妻子儿女。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宇:房屋。

2.尝试题解译文。

屏显: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把握自由朗读四首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任务二了解作者,读懂诗意,自主分类资料:《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一般认为写于东汉末年,失意文人苦闷的心声。

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曹操:字孟德,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文学家谢灵运对其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有同学在进行古诗分类的时候,把这四首诗放在一起,结合作者的资料,思考为什么这样分类?如果把这四首诗进行再细化分类,你觉得可以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作者、诗歌体裁、内容、主题、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任务三品读赏析《庭中有奇树》《赠从弟》1.诵读两首诗歌,品读赏析两首诗,并完成表格:景物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庭中有奇树》《赠从弟》2.重新拟题,加深理解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你可以给《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重新拟个题目吗?并说说理由。

3.假如你是刘桢的堂弟,收到刘桢的赠诗后,请你给刘桢写一封回信。

任务四诵读比赛任选一首诗进行诵读,读出诗歌意境,小组内选择诵读最好的进行比赛。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描绘自然,赞美自然”,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课《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取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示儿》和《春日》。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朝代、不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课文的诗词,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和领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初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的诗词,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的诗词,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合作、问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自然环境的美好和保护。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等字的字音,背诵诗歌。

2.小组合作设计朗读方案,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重音、拖音,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

3.品读诗词关键句,结合材料,体悟诗歌情感与主旨,总结诗歌特色并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一、诵读正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圈出需要注意的字音或有疑问的字音。

2.自由朗读结束,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需要注意的字及有疑问的字。

要求:(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写完以后,标上正确读音;(2)有疑问的字写完以后,在旁边打上问号。

3.板演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同时,对于黑板上呈现的有疑问的字进行注音。

4.全班齐读,读准四首诗歌的生字和疑难字预设:“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二、分组研读1.分大组并明确篇目。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研读一首古诗。

每个大组成员会收到教师发送的补充材料,帮助理解所硏读诗歌的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补充材料进行硏读补充材料如下(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为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的。

它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被南朝梁萧统编人《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本诗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龟虽寿》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前。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1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1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并默写古诗,积累诗句,感受古体诗特点以及韵律美。

2.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升鉴赏诗歌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1.诵读并默写古诗,积累诗句,感受古体诗特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旨。

【课时安排】四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诵读《庭中有奇树》一、导入新课陆机在《文赋》中有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是啊,人,生于天地,长于自然,没有什么比四时变化,缤纷万物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致与感动了,正所谓“少女怀春,壮士悲秋”。

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一个千年前的庭院,看到一棵枝繁叶茂花香馥郁的奇树,以及一个默默无言素手摘花的庭中人。

她是谁?她为何而摘花?她又为何而久久地伫立,默默无言?二、作品简介1.古典诗歌分类中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两大类。

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

唐代以后的律诗、绝句、词、曲等。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为古体诗。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出的代表当时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它不是一时一地所做,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

被世人视为是继《诗经》《楚辞》后,又一文学高峰。

内容多为游子的羁旅情怀、彷徨失意和思妇的离愁别绪、精神苦闷,既有乐府民歌的朴素自然,又有文人骚客的雅致用典,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更被刘勰誉为是“五言之冠冕”。

附历代文学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部编版初中八上语文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初中八上语文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教学难点: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四首诗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庭中有奇树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教师板书:庭中有奇树(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教师:布置预习这首诗的相关知识,了解这首诗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3)《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三、初读本诗,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听读本诗朗读,注意停顿、节奏,一起疏通本诗。

教师提示:注意节奏划分。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识记本诗注释,为理解本诗大意做积累。

(出示课件4)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预设:【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遗】给予,馈赠。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了本诗,下面把本诗翻译一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包含了四首古诗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诗词深层含义、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难点:领悟诗词的意境,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美。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手法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四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四首古诗词,尝试朗读、背诵,初步理解诗词的含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的状态。

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作,积累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

2.感受诗歌表达的情境,理解古典诗歌作品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结合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积累优美的诗句。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联想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入境教师语言: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课件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了解《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描绘画面教师语言:《古诗十九首》共收录了十九首诗歌。

习惯上以句首标题,《庭中有奇树》便是以首句为题的。

这首五言诗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请你边读便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两幅画面,然后与组内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1. 边读便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两幅画面,形成口头文字。

2. 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3. 选取小组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预设:画面一: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画面二: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设计意图】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进入诗歌情境,为体悟情感作准备。

品句悟情教师语言:《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鲁迅先生曾说:“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这就是历来所推崇的“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代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具有“建安风骨”,刚健有力。

今天,我们走进课外古诗词诵读,感受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特点。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曹操、刘桢、曹植三位诗人的简介,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诗人生平、作品信息和写作风格。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龟虽寿》《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的写作背景,学生作简单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相关知识链接。

三、诗歌赏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进行四首诗歌的学习,每首诗单独赏析。

1.听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发挥想象,结合重点词语解释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赏析诗歌的句子,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课堂小结《庭中有奇树》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相关知识;2.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研究《庭中有奇树》1.《古诗十九首》得名古诗十九首》诞生于东汉末年,原本不是一人所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这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产生年代研究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但它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大概产生于东汉后期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应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

无论从五言诗的发展情况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来看,这样的推测都是合理的。

3.产生背景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思想盛行、传入4.诵读庭中有奇树。

珍贵花繁。

庭中有一棵奇特的树,绿叶茂盛,花朵繁华。

女主人攀折下最好看的一朵花,要把它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但是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5.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词:《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学习这些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能够理解诗词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能够分析和欣赏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能够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理解。

2.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朗读和背诵的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2.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词的原文、翻译、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教师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技巧。

3.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诗词的原文,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词,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docx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docx

一球五环敦行厚德和谐共进七年文第 1主:勇外古型新授1、通、学生等多种方式引学生入歌,得一种感性。

教学2、在的基上,借助料,学生歌的作背景、内容意有一种丰厚的。

目3、歌,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上意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1.体会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2.背文,学佳句。

点教具1.文,利用文注和工具生字、生。

件2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王的故事。

板教学程教活学生活:同学,坡曾价王的歌:“味摩之 , 中有画。

摩之画 , 画中有”。

今天,我就一起来学人王的《竹里》,看看里身面我呈了一幅怎的画?一:智慧碰撞1、范,生跟。

2、教从韵律、、情感等角度指学生朗。

3、找同学,。

4、出示:同学,通反复朗,我的海中出了一幅怎的画面?二:1、引学生把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人王、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板的形式呈。

2、充“竹”的料(如下),并提:通些关于竹的歌,以及歌中的“明月” 、“琴”等内容,思索:幅画呈出怎的格特点?料充: 1、我生性放,雅欲逃自然。

嗜酒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幽林,端居无俗情。

3、出示王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歌料,并引学生思考:王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是一个怎的人?料充:宴会、烹、酒、伶人及其表演、耍、摔跤、幻、表演、舞蹈、、傀儡、、打、蹴鞠、球、斗、棋、投⋯⋯——《中国的黄金代-- 唐朝的日常生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琵琶行》烹羊宰牛且,会一三百杯。

——《将酒》弦鼓一声双袖,回雪蓬舞。

左旋右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

——《胡旋女》自主展示拓展延伸盘点收获教后感环节三:悟1、出示《江雪》、《陋室铭》、《雅舍》等资料,让学生继续感悟与品味中国文人代代相续的高雅情怀。

2、继续诵读诗歌,以低缓而韵味的朗读声结束课堂。

四、教后反思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 "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新)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公开课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古诗常识。

2.感悟诗歌寄寓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学习欣赏古诗,理解诗歌意蕴。

第1课时《庭中有奇树》《龟虽寿》一、新课导入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和抒情诗的新开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二、新课教学庭中有奇树1.知识积累《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到达成熟的标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2.朗诵诗歌〔1〕自由朗读,划分节奏明确: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2〕听示范朗诵3.理解诗意〔1〕重点词语:①华:同花。

②滋:繁盛。

③攀条:攀引枝条。

④遗:给予,馈赠。

⑤盈:充满。

⑥致:送达。

⑦经时:历时很久。

〔2〕译文:明确: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4.诗句赏析〔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明确:这四句诗写得很朴素,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等字的字音,背诵诗歌。

2.小组合作设计朗读方案,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重音、拖音,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

3.品读诗词关键句,结合材料,体悟诗歌情感与主旨,总结诗歌特色并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一、诵读正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圈出需要注意的字音或有疑问的字音。

2.自由朗读结束,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需要注意的字及有疑问的字。

要求:(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写完以后,标上正确读音;(2)有疑问的字写完以后,在旁边打上问号。

3.板演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同时,对于黑板上呈现的有疑问的字进行注音。

4.全班齐读,读准四首诗歌的生字和疑难字预设:“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二、分组研读1.分大组并明确篇目。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研读一首古诗。

每个大组成员会收到教师发送的补充材料,帮助理解所硏读诗歌的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补充材料进行硏读补充材料如下(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为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的。

它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被南朝梁萧统编人《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本诗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龟虽寿》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能读出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疏通诗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和教师点拨,会用丰富的语言、专业的术语来鉴赏诗歌,并按类别归集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中女主人公凄美的形象和细腻的相思,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会描绘诗歌意境并从中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

2、会用丰富的语言、专业的术语来鉴赏诗歌,并适当迁移。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相思诗句趣导入(师):在我们朴素的生活情感中,相思无疑是重要的一种味道。

正是相思,让日子变长了,让遥远的人仿佛变近了,让我们的生活也有了诗意。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抒发相思情的古诗句都有哪些?(生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生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师逐次评价问生:这是谁对谁的相思……)这么多的相思呀,这么美的情境呀,读出的那一刻,让我们仿佛与诗人心意相通。

今天就让我们去采撷相思之树的花茎与枝叶,嗅它的芬芳气息,探它的美丽纹路。

请大家翻到课本69页,一起读第一首诗的诗题。

(教师板书诗题)二、读诗味,感知音韵美1、(师):《庭中有奇树》是南朝梁《文选》中《古诗十九首》里的其中一首,谁来给大家读读注释○1。

(生读):……(师):这番介绍使我们了解了一个重要的文学常识,大家要注意积累。

2、(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分为几读?(生齐):五读。

(师):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读诗味,感知音韵美;理诗意,探寻意境美;赏写法,品析艺术美;强记忆,再享诗意美;巧迁移,美境更辽阔3、(师):看来大家已经非常熟练了,那首先就请大家把《庭中有奇树》读一读,看能不能读通顺,不会读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开始吧。

(生读):……4、(师):好了,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不论读得如何,能代表自己对诗歌的喜爱就好。

(生1读):……(师):好的,真是个勇敢的孩子!特别是“遗”这个字的变音也读得也很准。

请坐。

那么谁来就朗读要求方面给他点评一下。

(生2点评):……(师):你的点评说明你注意到了一定的朗读要领,那么请你来读一下。

(生2读),很不错,有一些古诗的味道了,也能证明了你对诗歌的喜爱。

5、(师):下面老师来试着读一下,看能否给你一点帮助。

(师配乐范读)……(生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

从老师的朗读中,大家应该很明显地听出来了这首诗的朗读节拍是怎样的?(生齐答):二一二。

(师):那还应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谁来告诉大家?(生答):……6、(师):真不错,那就请大家根据这个提示,再来读读。

(生读):……(师):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谁来展示一下。

(生1读):……(师):很不错,情感充沛,节奏分明。

我们再找一个同学来读。

(生2读):……(师):古风浓郁,听这样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师):同学们,到现在,你有信心读好这首诗了吗?(生齐答):有!(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自己的信心来,读出古诗的韵味。

庭中有奇树,读。

(生齐读)三、理诗意,探寻意境美1、(师):大家读得这么有力,回声仿佛还在绕梁飘荡,隐隐之中牵引着我们去理解着这字里行间的意义。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和大屏幕上的注释,以小组为单位读这首诗,并讨论一下,用自己的话将诗意疏通。

开始吧。

(生讨论、梳理):……2、(师):好的,知识因分享而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哪个小组代表来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描述一下。

(生1描述)(师):好的,你描述得非常用心,但好像有点小问题,谁来给他的描述指点一下。

(生2指正):……(师):真不错,这方面你可以是他的老师了。

这首诗的确是描述了与一棵奇树相关的场景,【教师在主树干上板书:奇】进而抒发情感的。

那么诗人到底是怎样描述清楚的呢?哪个小组代表再来说说你们的意见?(生3描述):……(师):描述非常有见地,只是缺少了一点画面感,谁来将这首诗的画面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生4描述):……(师):哎呀,你的回答真的好像将我们也带入这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说说你们小组运用了哪些方法呢?(生答:文言文翻译五字决、我们的想象、还有小组的密切分工)太棒了,你们小组真是个了不起的小组,请大家给予他们掌声祝贺!(师):同学们,经过我们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我们领略到了这首诗的意境奇美吗?(生答:奇美)【教师在枝叶中板书:意境奇)】是啊,在深深的庭院中,春天的佳景那么繁茂,可是只有这个闺中女子独赏,伴随着思念流动,折下花朵,想送给远行人,但想着长路漫漫,花再香也无法送达,分别这么久了,连一朵花都送不到,这郁结在心里的相思该是多么深厚呀。

让我们读起来,感受起来而又是多么奇美呀!【教师在枝叶中板书:情感奇】四、赏写法,品析艺术美1、(师):在古时候,女子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像许多男子那样可以四处闯荡,而是生活在狭小的圈子里,他们那些细腻的情思最能由季节的转换、草木的枯荣引发。

这首诗就是如此。

诗人从哪些方面将这种奇美的相思写得这么有感染力?这就需要我们从鉴赏诗歌的角度来探寻了。

常见的鉴赏诗歌的角度有哪两方面呢?(生齐答):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师):很好,那就请大家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读这首古诗,讨论、交流这首诗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这两方面的独到之处。

开始吧。

(生讨论)2、(师):好了,我们首先看表现手法方面,哪个小组代表来给大家讲讲。

(生1答):情景交融……(师):真不错,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凸显了古诗的感染力。

除了这种手法,还有什么手法在里面?(生2答):衬托……(师):说得太好了,衬托手法的运用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女子的相思之深。

坐下来。

已经说了两种手法了,这首诗还没有别的手法?(生3答):炼字。

我们找了三个字,分别由三个同学回答,依次答“盈”“攀”“奇”字……(师):多么细致的回答啊,这种细致足以证明诗人所下的功夫多大,也证明了你们对诗词的热爱。

如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情感奇,意境奇,而且手法奇。

【教师在枝叶中板书:手法奇】3、(师):很好。

多种手法的交织也造就了这首诗独特的语言风格。

哪个小组代表来和大家说说这首诗在语言方面的特点?(生1答:质朴自然)(师):说得真好,看来是反复咀嚼过了的。

有水平。

是啊,不仅这首诗如此,整组《古诗十九首》的风格也一样,想百姓之所想,虽然辞浅,但情意却深,民歌风味儿浓郁。

这样一来,大家说它的语言奇不奇?(生齐答):奇。

【教师枝叶中板书:语言奇】五、强记忆,再享诗意美1、(师):好了,经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对这首奇美的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那就请大家带着这份理解感悟,来再读古诗,争取把这首奇美的诗篇在短时间内背下来。

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师):嗯,开始吧。

2、(师):同学们会背了吗?(生齐答):会!(师):那么谁来先背一下?(生1背):不错,流利熟练。

谁再来背一下?(生2背):很好,记忆力真强。

背诗就应该有趣味,那我们分男女生来比赛背,看看谁背得最有诗意,好不好?(生齐答):好!(师):女生注意了,优先,预备齐。

(女生齐背):……(师):真是情真意切。

男生们服吗?(男生齐答):不服!(师):那请背出你好男儿的儒雅之风来,预备齐。

(男生齐背)。

(师):哎呀不一样,真是不一样,大家读得都很棒,都将古诗的韵味读出来了。

那让我们一起大声背出来,背出这至深的相思。

(生齐背)真是有气势,大家学得很快!为自己的成果鼓鼓掌吧!六、巧迁移,美境更辽阔1(师):同学们,我们说这首诗之所以奇美,诗人下的笔墨功夫是最大的。

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啊,“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就说明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这首《庭中有奇树》也是如此。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学过的类似这样含有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古诗句还有哪些?思考一下,可以举手了。

谁来和大家说一说。

(生1答):……(师):这是××景和××情的交融,增强了表现力。

(生2答):……(师):这是××景和××情的交融,增强了表现力。

七、归集总结明作业1、(师):很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既读懂了古代闺中女子的相思情,又归集了情景交融类的诗词之魂,是不是受益匪浅呀!(生齐答):是!(师):好,那么课下时间就请大家挑选我们这一节课中的其中一两首古诗,把它改写成优美小散文。

2、(师):好的,咱们这节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参与,祝同学们成长路上与诗歌同在,与诗意同行。

下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我看来,语文诗歌教学不仅要具有审美性,更要注重它的工具性,尤其是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

因此,我把《庭中有奇树》这首古诗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生诵读诗歌和鉴赏诗歌。

上完这堂课,我发现了自己有了很多的新的收获和体会,但也存在一些不恰当以及认识上的不足。

成功之处:一、在课堂上一定要创设情境,我将相思的古诗句回忆起来的时候,加以点拨,学生感受到了相思的情意,可见情境的创设不但能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还能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

二、整节课上,学生十分投入,他们的表现比平时好了很多,如果说每一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如此地精心设计,学生自然会很愿意接受知识,而且也会接受得很快,所以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各种新颖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学习。

三、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吟咏诗韵、分类讨论”的诗歌鉴赏方法。

分小组讨论,深入探究诗句中的思想情感。

提高了学生的诗词鉴赏和审美能力。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我提出一个可能学生凭借思考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后,急于给学生讲解,甚至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打断学生,这样就致使学生思考不深入不彻底;再者讲完诗歌的手法奇美之后忘记板书了,而是在语言风格之后补充进去的,显得脉络稍有些乱,所以在以后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我自己也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龟虽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

2.赏析诗歌,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吟诵诗歌,增强体验,体会诗中的哲理。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也满含着作者老当益壮、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情感。

初二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借助于注释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能力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

这首词独具风格,慷慨激昂,通过诗人的辩证思维写出了曹操对于人生的思考,这一点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诗意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理解作者在诗句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辩证思维和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