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不等于“思想问题”

合集下载

不可将心理疾病视为思想品质问题

不可将心理疾病视为思想品质问题

不可将心理疾病视为思想品质问题———进修系十四队做好患心理疾病学员思想工作的体会前段时间,我队一名干部学员因患心理疾病,私拿同学的手机。

事发后,我们没有大张旗鼓地展开调查,而是控制知情范围,稳定当事人的情绪,给当事人一个冷静思考的过程,促进事情朝好的方向转变。

注意依靠思想骨干,密切观察动向,及时掌握情况,并结合一贯表现,运用心理知识进行分析处理。

由于我们抱着慎重的态度,全面的分析,准确地判断,处置方式得当及时,使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从中也给我们一些启示:一、要适应形势要求,掌握心理知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据《健康报》披露,我国城镇人口约27%的人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仅99年一年,全国民政部门接收的患严重心理疾病的现役军人就已超过1500多人。

心理疾病,是指因心理失衡的所导致的忧郁、惶恐、疑虑、心理负担过重等心理倾向,其特征具有隐藏性和多样性。

它的发病过程常常以不良思想反映和行为上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等形式表现出来,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如果将其等同于正常思想问题看待,简单采用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处理,就势必导致问题的加重,矛盾的激化,从而使工作陷入被动,甚至发生恶性事件。

因此,政治工作者掌握心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政工干部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

《决定》指出:“解决现实问题,要在分辨是非,提高认识的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强自力的能力”。

当前,不熟悉、不了解心理科学知识,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心理现象,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已是我们做好思想工作的“拦路虎”。

加强心理疏导,学习掌握心理知识,是对政工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掌握心理知识有利于分清问题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拿这名学员的问题来讲,如果我们不掌握心理知识,就不能及时、敏锐地发现他的心理疾病。

对问题的处理,可能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思想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社会意识。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它包括记忆、思维、想象、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

思想与心理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辩证统一。

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跟在外界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按着自己是规律发展、变化。

思想是一个人客观存在长期的反映,它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现实的看法、观念,是经过一定时期慢慢形成并将稳定固化的观念,比较难改变。

而心理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波动、产生或者消失,是一个短期易变的神经活动。

思想与心理的区别:第一,思想与心理的存在范围不同。

思想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将客观存在反映在意识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

而心理则是人类和动物都有的。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能具有思维,能制造工具。

虽然动物和人类一样有心理活动,但它们也就只有简简单单的心理,动物为了生存的本能而已。

第二,思想和心理的内涵不同。

思想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的理性的认识,以观点、立场、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

而心理既包含感性认识,也包含理性认识。

第三,思想和心理的表现形式不同。

思想主要以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道德观、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观念形式;而心理则主要表现主观的态度和兴趣等,如性格、气质、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

思想与心理的联系:第一,人的思想与心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人脑为器官。

大脑是人类智慧的载体,它使人类会思考,会对外界的事物做出反应,心理和思想都是人类在经历一定事情时,或者经历后通过大脑产生的。

第二,心理和思想都是以客观现实作为源泉的。

客观现实是人脑产生心理和思想的基础,人类很难主观的思考出客观存在的东西,即使是一些幻想出来的东西,也是有客观事物作为基础的。

心理问题≠思想问题

心理问题≠思想问题

心理问题≠思想问题
刘晓辉
【期刊名称】《解放军健康》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正确区分一个人是出现了心理问题还是思想问题,对于部队基层干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问题是医学问题,而思想问题是认识问题,两者的表现有时很相似,但解决方法不同,不能混淆。

【总页数】1页(P14)
【作者】刘晓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
【相关文献】
1.大学生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浅析 [J], 陈要红;
2.正确把握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关系有针对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浅析 [J], 田爱国
3.国有企业新入职员工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J], 朱胜果;
4.现代教育中区分及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 [J], 席晓兰
5.别让心理问题“嫁祸”思想问题 [J], 岳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最新资料推荐------------------------------------------------------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一、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一)、形成的原因、过程不同。

1、片面性、极端性等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是产生思想问题的内在原因。

2、心理问题形成的内在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

(二)、表现的内容、形式不同。

思想问题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是理性认识的结果,以观点、立场、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是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深层次精神问题。

心理问题既包括感觉、知觉等感性认识过程,又包括思维、想象等理性认识过程,还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以感觉、记忆、思维等形式表现出来。

(三)、展现的特点、特征不同。

思想问题具有社会性、政治与道德倾向性、稳定性的特点。

心理问题则具有自然性、自发性、情境性、易变性的特点。

二、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联系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时会相互转化。

它们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是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思想又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结果,心理活动的质量决定思想水平的高低,1/ 8思想一旦形成又对心理活动起调控作用。

思想问题可以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可发展为思想问题。

1 常见的心理障碍 1.1 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严重时可成为焦虑性神经症。

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为精神性焦虑,表现为紧张不安、心神不宁、害怕、哭泣、情绪不稳,甚至惊恐发作;另一种为躯体性焦虑,可产生躯体症状,如出汗、心悸、脸色苍白、尿频、腹痛、便意感,严重时肢体颤抖,甚至昏倒等。

1.2 忧郁一类为心因性忧郁,由较强的心理因素、负性生活事件所致。

由于军人远离家乡、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等原因,遭受负性生活事件时易导致忧郁。

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摘要:思想与心理是密不可分的,但又各自呈现不同的特点,各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着、变化着。

充分了解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所想所为。

关键词:思想心理联系与区别一、思想和心理的概念思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道德意识和其他社会意识等。

人的思想有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一切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社会的进步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它阻碍或延缓社会进步和客观事物的发展,检验人的思想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

客观事物用于感觉器官,引起脑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种种条件反射,成为心理的物质基础。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

二、思想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思想与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就个人的感受来说,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感受,而若干的而心理感受有时又能反过来影响思想;但思想与心理又各自呈现不同特点,各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着、变化着。

(一)思想与心理的联系1.人的思想与心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人脑为器官。

在我们日常处理事情时都能感觉到我们是用大脑来思考,对外界的事物做出反应。

所以说心理和思想都是通过大脑产生的。

2. 从广义上讲,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

心理现象有较高层次和一般层次之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思想属于心理现象的较高层次部分;而感觉、知觉等就属于心理现象的较低层次部分。

从而得出,心理现象大于思想,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而已。

3.两者都是随着人的实践不断发展的。

就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来说,人类的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由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由考虑身边事、周围事的单向思考向多维思考发展,想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全面;心理也是如此,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情感单一向丰富发展等。

学生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正常行为的区分

学生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正常行为的区分

学生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正常行为的区分一、正确区别心理问题、品德问题和正常行为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

有些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某些行为问题,例如“早恋”、青春期的“逆反”或一些怪僻的行为,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与青少年特定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或是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特殊事件以及各种压力所造成的。

教师在中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既可能是品德问题,也可能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的典型表现人们所理解的“心理健康”,大致包括:智力正常;善于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和谐;自我意识客观;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生态度积极等。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学者曾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与探索。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而出现以下情况通常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处处防备别人,易被激怒,产生攻击状态;总误认为别人在嘲笑自己;在性格上有不良倾向,或自卑,或冷漠,苛求完美;在认知上看问题偏激,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一遇到挫折就想自杀;等等。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焦虑、心里烦躁不安;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心理不平衡。

领导心理学

领导心理学

简述思想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心理和思想都是以人脑为产生器官的。

人脑是人类特有的器官,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和活动的辩证统一,与动物相区别,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人脑而得出的反映。

比如说大脑半球皮质的枕叶部分受到损伤时,人的空间定向就遭到破坏;颞叶部分受到损伤时,则会引起对言语和音乐旋律的知觉的破坏。

心理和思想都是以客观现实作为源泉的。

客观现实是人脑产生心理和思想的基础,都是人脑反映的客观存在。

人的大脑不可能封闭的幻想出来客观存在的事物。

人们常说的鬼,它只不过是人们根据现实中人的一种虚构,是生活中的现形,人世间不存在鬼,人们所描述的鬼的原型也是在人的基础上产生的,跟人有着极其相似的外形特征。

心理和思想都是以实践为桥梁的。

心理和思想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30年中得到了很好的检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导理论。

思想与心理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心理是思想形成的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就无法也不可能产生思想; 思想是心理的升华, 没有这个升华, 心理就只能停留在事物表象, 失去实质的价值和意义。

思想与心理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的活动的探索,它们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人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素质的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好,才能更客观,更科学地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

另一方面,人的思想素质好,有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则容易保持平衡的心理,从容应对工作和生活。

思想与心理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反映。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心理和思想有着广泛而又深入的联系,也存在着种种的差异。

简述领导心理学研究内容领导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人的群体特点、领导行为特点、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工作生活质量研究和跨文化领导心理学。

领导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领导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摘要:思想与心理是密不可分的,但又各自呈现不同的特点,各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着、变化着。

充分了解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所想所为。

关键词:思想心理联系与区别一、思想和心理的概念思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道德意识和其他社会意识等。

人的思想有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一切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社会的进步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它阻碍或延缓社会进步和客观事物的发展,检验人的思想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

客观事物用于感觉器官,引起脑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种种条件反射,成为心理的物质基础。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

二、思想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思想与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就个人的感受来说,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感受,而若干的而心理感受有时又能反过来影响思想;但思想与心理又各自呈现不同特点,各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着、变化着。

(一)思想与心理的联系1.人的思想与心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人脑为器官。

在我们日常处理事情时都能感觉到我们是用大脑来思考,对外界的事物做出反应。

所以说心理和思想都是通过大脑产生的。

2. 从广义上讲,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

心理现象有较高层次和一般层次之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思想属于心理现象的较高层次部分;而感觉、知觉等就属于心理现象的较低层次部分。

从而得出,心理现象大于思想,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而已。

3.两者都是随着人的实践不断发展的。

就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来说,人类的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由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由考虑身边事、周围事的单向思考向多维思考发展,想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全面;心理也是如此,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情感单一向丰富发展等。

学生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正常行为的区分

学生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正常行为的区分

学生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正常行为的区分一、正确区别心理问题、品德问题和正常行为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

有些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某些行为问题,例如“早恋”、青春期的“逆反”或一些怪僻的行为,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与青少年特定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或是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特殊事件以及各种压力所造成的。

教师在中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既可能是品德问题,也可能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的典型表现人们所理解的“心理健康”,大致包括:智力正常;善于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和谐;自我意识客观;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生态度积极等。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学者曾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与探索。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而出现以下情况通常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处处防备别人,易被激怒,产生攻击状态;总误认为别人在嘲笑自己;在性格上有不良倾向,或自卑,或冷漠,苛求完美;在认知上看问题偏激,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一遇到挫折就想自杀;等等。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焦虑、心里烦躁不安;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心理不平衡。

【可编辑】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关系初探

【可编辑】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关系初探

!!""#年第$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第(卷第$期#)&*+,-.&/01-&,1,23451,167+-71&,8&..929":&.’(’%&’$ """"""""""""""""""""""""""""""""""""""""""""""""""#心理学研究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关系初探陈!妍"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摘!要"!!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性质!表现形式及影响范围的不同"但心理问题是思想问题的基础"思想问题又是心理问题的根源"把握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解决这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中图分类号"P=>(!!!文献标识码"3!!!文章编号"<""=#>"?$$!""#%"$#"!!"#"!!!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准确把握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正确处理大学生产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对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活动特点和规律!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思想问题主要是指现实生活在人们思想中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和困惑!以及与社会发展不一致的认识和观念$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导人们在心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失调%障碍和误区!以及各种常见的消极心理现象和心理疾病$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问题的性质不同思想问题常常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相联系!带有明显的政治和道德色彩!具有社会的评价性$心理问题常常与人的生理状态%身体素质%遗传因素以及人面临的各种压力相联系!带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般不具有社会的评价性$例如!一个人对高校学生就业的态度!是个思想政治问题!有积极和消极%正确和错误之分!而一个人在学生就业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包括紧张%焦虑%抑郁等!并没有正确和错误的性质!也不能用社会政治和道德的标准去评价$这是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最显著%最根本的区别$%二&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思想问题常常以立场%观点%观念等方式表现出来!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政治态度%价值趋向和是非标准$心理问题常常以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式表现出来!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思想问题可分为一般思想问题和深层次思想问题$一般思想问题是与人的工作%生活等相联系的思想问题’深层次思想问题是与人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相联系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可分为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心理变态%心理失调等类型$例如!心理变态可包括性变态%心理异常%各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等$思想问题一般具有社会性%内隐性和持久性等特点’而心理问题一般具有生理性%外显性和情绪性等特点$例如!精神病患者%痴呆!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而一个思想上有毛病的人很难从外观上发现$%三&问题的影响范围不同思想问题既影响个体也影响群体$一个人有了某种思想问题!既影响他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也影响周围的其他人$我们平常所说的(倾向性思想问题)!有些就是这种影响的结果$心理问题除了消极心境和一些遗传性的心理疾病外!一般不会影响其他人$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某种心理问题!受影响的只是他个人!而多少波及到群体或周围其他人$因此!可以说思想问题影响范围大!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和感染性’心理问题影响范围小!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和遗传性$二&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联系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心理问题是思想问题的基础心理与思想是密切联系的!任何一种思想活动都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例如!一个人世界观的确立!与他的观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观察%认知%思维会产生对世界不同的看法$所以!心理问题也常常是思想问题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万念俱焚!对人生失去了信心!这是个思想问题$然而在这个思想问题的背后!可能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原因和心理问题$例如可能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某种动机受到挫折或认识偏颇!思维狭窄!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随能力等$%二&思想问题是心理问题的根源一个人有了思想问题!不仅会影响他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言语行为!而且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严重的思想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一个人由于工作失职%作风问题等受到处分!背上了思想包袱!就可能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绝望心理%逆反心理%报复心理等$如果这些消极心理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控制!就可能进一步走向精神变态%厌世轻生或行为越轨%违法犯罪等$如十年(文革)中!好人被迫害成了疯子!一些人跳楼自杀%抑郁而死!也是一个佐证$%三&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有着共同的生理机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无论是人的思想问题还是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人的大脑对客观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结果$这个加工处理的过程离不开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离不开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系统化!也离不开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而这些都是人脑的活动!是人脑的机能$离开了这些活动和机能既无人的思想也无人的心理!更谈不上有什么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人的大脑作为思想和心理的共有机制!决定了人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联系性!这是一条已为无数实践所证明的客观真理$三&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解决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曾经指出&(不同性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既然是不同性质的问题!所以它们也必须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去解决$%一&解决思想问题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工作#解决思想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党性原则’尊重人%!收稿日期"!""@A<!A">!作者简介"陈!妍"<(="A#!女!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级硕士研究生$!""#年$月第(卷第$期陈!妍!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关系初探B-+’!""#"""""""""""""""""""""""""""""""""""""""""""""""""":&.’(’%&’$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发扬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耐心说服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等%解决思想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谈心"谈话"说服"引导"疏导"启发"调查"典型示范"因人施教"正面教育"对比教育"自我教育等%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新历史时期$特别是针对高校文化和思潮的多元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和优势$并有所创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把思想问题解决得更好%!二"解决心理问题的主渠道是心理教育和心理调节#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等%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训练等%心理测量也叫心理测验$它是用以测量人在智力水平"心理特征方面的个别差异的方法%<=@>年由英国心理学家高乐顿始创$用以鉴别学生优劣"测量犯罪原因"挑选职工和士兵等%测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实物或器械#一种是使用文字或图形%测验结果通常用测量表加以衡量$用统计方法加以处理$并用数字或图线等加以表明%心理测验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智力测验"品格测验"能力测验"成绩测验等%心理测验是发现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心理咨询是由心理学家"心理医生解答人们提出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在医学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指的是医生解答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疾病过程的作用问题$帮助病人避免或消除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增进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带有宣传"普及和预防的性质%心理治疗也叫精神治疗$是精神疾病和心因性疾病的基本疗法之一%它通过医生和患者的交往以及借助其它手段改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消除紧张情绪$同时创造一个充满健康气氛的环境$使患者改变原来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达到减轻病痛恢复健康的目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有暗示疗法"催眠疗法"心理分析"麻醉疗法"说理疗法"音乐疗法"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它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是一门专业$所以需要专门学习和特殊训练才能掌握%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对人的行为训练而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以防止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发生的一种方法%心理训练的种类很多$有观察训练"注意训练"思维训练"意志训练"能力训练"动作训练等%心理训练具有强根固本$从基础和源头上解决心理问题的意义%!三"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混淆$但有些解决方法可以相互借鉴#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混淆$是因为它们性质不同的问题%我们不能把思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来解决$也不能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解决%但是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并不具有相互对立的性质$思想问题中包含着心理因素$心理问题中含有思想的成分%所以$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例如$’谈心(是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也可以用来解除人的许多心理压力$疏通人的情感障碍等%’意志测量(是研究人的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也可以用来研究人的思想倾向"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等%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在一些方法上的相互借鉴性$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积极引进和运用一些心理学的方法$以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参考文献<!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B*’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邱伟光$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B*’高等教育出版社$<((($!黄远春’论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和渗透$西昌学院学报$!""?(+(,(<A$>!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B*’安徽人民出版社$!""<!刘秀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呼伦贝尔学院学报$!""?+?,!责任编辑"一然=================================================%!上接第!<(页"资源能力建设$并形成业务能力强"符合图书馆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群体%在人才管理观念上$现代图书馆把人才看作是资本$是凝结在人体中的能够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体力和技能的总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在图书馆事业中树立以人力资源发展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把充分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行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引入图书馆中长期发展的规划之中$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使图书馆真正具有长远的竞争优势%!’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图书馆馆员的作用在于较好地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对信息资源的类型"收录范围和分布状况了如指掌$能够引导用户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图书馆管理者应知人善任$全面了解馆员的思想业务水平$按照’能本管理(的原则$让最合适的人担任相应的工作$同时也应考虑本人的兴趣爱好$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行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每个岗位都要规定其岗位责任和工作指标%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现人性化$同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进行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让馆员都了解自己考核结果%这对绩效好的人是一种鼓励$对相对较差的人则是一种鞭策%应用科学激励机制能够激发馆员的潜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通过对教职工激励的研究发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会使人的能力发挥提高$A>倍%在人的原有能力既定的情况下$激励越大$其业绩也就越大%实行激励机制$引导馆员将自身的追求和理想与图书馆事业联系起来$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待遇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是实现员工目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当今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人们的职位也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培养馆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整合馆员个人的知识系统$提高馆员素质$才能使图书馆事业与日俱增$保持持久的竟争力%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首先要系统学习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图书馆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还要学习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知识为主要科目的新知识新技术%因此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使图书馆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总之$!<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作为社会"经济"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文献<!何丽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启示’图书馆论坛$!""!$!!!宝成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见!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成立<""周年论文集$北京大学图书馆印刷$!""!$!何丽敏’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学刊$!"">$ $>!岳修志$张怀涛’复合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大学图书馆学报$!""!$@!崔倩’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及应用’图书馆学刊$!"">$?!责任编辑"李丹%。

心理咨询的六大误解

心理咨询的六大误解

心理咨询的六大误解作者:孙东来源:《家庭医学》2012年第08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许多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

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问题认识的局限性,对心理咨询产生了一些误解,既影响了心理咨询的开展,也不利于求助者的心理健康。

误区1 心理问题等于精神病在许多人眼里,心理问题就是精神不正常,寻求心理咨询者或者是精神有问题,或者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在道德品质方面有瑕疵。

而咨询者通常也是经过反复考虑,才能鼓足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需要在咨询师的反复引导下,才肯倾吐愁苦。

事实上,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问题指的是由人内在的精神因素,准确地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地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而精神疾病指的是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异常,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误区2 心理问题要去精神科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的人,固然可以去看精神科门诊。

但社区的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辅导中心以及私人开设的经国家认证的各种心理工作室等地方,都可以为需要寻求心理治疗的患者提供服务。

误区3 心理治疗师可以解决各种问题许多人认为心理治疗师是个万能的人,可以帮助失业者找到工作,帮助失恋者重获爱情,帮助有外遇的人回心转意……但是这样的期待恐怕是要落空的。

因为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心理治疗师的工作主要是帮助求助者了解自我,进而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己做出决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所以说,心理治疗师是一个对人的思想起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人。

误区4 心理咨询能很快见到效果心理咨询是一个通过连续而艰难地治疗,从而改变咨询对象认知行为的过程,不可能将咨询对象的心结一下子都打开。

常见到许多人就诊一两次后,没有达到自己所企求的效果,就会大失所望并且以后再也不去了。

实际上,心理问题常与咨询对象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有的人内心就像一座冰山,尘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动机,没有寻求改变的决心和勇气,没有一个艰难的过程,是难以达到冰消雪融效果的。

关于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区别的心得体会

关于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区别的心得体会

关于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区别的心得体会《心理学概论》的学习,是我第一次对心理学这门学问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以前虽然也有过接触,比如心理健康讲座、压力的应对、情绪的控制等等,有时也会去图书馆借阅或买一些心灵的鸡汤和人际交往的书看,但是知识很凌乱破碎,往往还会断章取义理解错误等,没有从根本的原理上去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心理问题!尤其是什么是心理问题什么是是想问题!本质特征上。

思想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而心理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

思想问题是因为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有偏差而产生的各种不正确的想法和观念,往往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我觉得像理想信念动摇、、对国家政策有误解、对社会看法有偏差等就属于思想问题。

心理问题是因为个体神经、生理变化或外界刺激而引发的心理创伤、心理障碍。

它以自卑、虚荣、嫉妒、沮丧、疑惑等情绪表现出来。

比如我们在学习上某次考试考不好了就会伤心忧郁、在工作不顺时就会焦虑烦躁、还有像社会上比较热得学生攀比现象、仇富现象等我觉得就属于心理问题。

形成的原因上。

片面性、极端性等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是产生思想问题的内在原因。

思想问题的形成大多经过了时间的积淀、思想的碰撞、观念的嬗变。

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感、有所思,慢慢地将自身所经历的、或看到和听到的综合起来,形成一些看法和观念。

当这些看法和观念偏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形成各类思想问题。

比如,理想信念的动摇,一般说来不会是突发性的,而多是由于长期不学习、不注意思想改造,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致。

心理问题形成的内在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

如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突发事件或重大刺激,就可能导致心理活动失常,产生心理问题。

所以,心理问题大多是“突变因素”通过个体生理机制起作用,诱发出各种心理障碍。

比如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可以发现一个虚荣心比较强、对荣誉看得很重的人,在同学受奖时,就可能出现自卑心理或嫉妒心理,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科学的判别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

科学的判别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

科学的判别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作者:张乐乐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34-02人的行为不仅受思想、立场、观念的支配,而且受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出现的问题中,往往交织着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必须区别对待,科学分析,辩证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

一、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界定心理问题,是由人的机体内部状态变化或外部环境、客观事物刺激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是心智交互作用的复杂现象。

心理问题有三个基本特征:个体性、生理性、弱理性。

所谓个体性,是指心理问题反映的是人的个体心理活动,是个人由于在应对现实生活和外部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冲突而引发的心理失调或失衡,出现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的个人,在相同的压力面前产生的心理不良反应的程度则不同。

所谓生理性,是指心理问题往往受人的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心理问题的表现也常常通过一定的生理现象反映出来。

所谓弱理性,是指心理问题大多都是在人的理性认知能力降低、认知出现偏差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随着心理问题的发展,其认知水平和能力而不断弱化。

思想问题,一般是指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偏差而产生的低级的、错误的想法和观念,是人的个体认知水平、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和思维方式方法的综合反映。

与心理问题相比,是在更深层次上表现出来的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问题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性、政治性、道德性。

所谓社会性,是指思想问题反映的对社会的不正确看法,不是纯粹的个人私事。

如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社会责任意识降低、个人主义严重等。

所谓政治性,是指思想问题大多与政治问题相联系,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一类的问题,而不是一般的生活类问题。

所谓道德性,是指思想问题反映的对社会道德认识和行为上的不正确态度和评价。

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区别教案

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区别教案

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区别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思想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 思想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对思想和心理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引言。

通过提问和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首先,讲解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定义,思想问题是指人们在认识、观念、信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然后,讲解思想和心理问题的特点,如普遍性、复杂性、多样性等。

3. 分析思想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比较和分析思想和心理问题的不同点和相似点,让学生理解思想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思想问题更注重人的认识和观念,心理问题更注重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思想问题更偏向于理性思维,心理问题更偏向于感性情感。

4. 引导学生讨论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案例。

通过讨论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讨论社会上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如宗教信仰、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5. 总结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总结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

1. 请学生分析一个思想问题和一个心理问题,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请学生讨论社会上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六、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概念和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七、课后作业。

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和联系的文章。

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摘要:思想与心理是密不可分的,但又各自呈现不同的特点,各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着、变化着。

充分了解思想和心理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所想所为。

关键词:思想心理联系与区别一、思想和心理的概念思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道德意识和其他社会意识等。

人的思想有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一切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社会的进步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它阻碍或延缓社会进步和客观事物的发展,检验人的思想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

客观事物用于感觉器官,引起脑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种种条件反射,成为心理的物质基础。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

二、思想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思想与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就个人的感受来说,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感受,而若干的而心理感受有时又能反过来影响思想;但思想与心理又各自呈现不同特点,各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着、变化着。

(一)思想与心理的联系1.人的思想与心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人脑为器官。

在我们日常处理事情时都能感觉到我们是用大脑来思考,对外界的事物做出反应。

所以说心理和思想都是通过大脑产生的。

2. 从广义上讲,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

心理现象有较高层次和一般层次之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思想属于心理现象的较高层次部分;而感觉、知觉等就属于心理现象的较低层次部分。

从而得出,心理现象大于思想,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而已。

3.两者都是随着人的实践不断发展的。

就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来说,人类的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由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由考虑身边事、周围事的单向思考向多维思考发展,想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全面;心理也是如此,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情感单一向丰富发展等。

班主任工作中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班主任工作中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开 展 咨 询式 的思 想 品 德 教 育 目的在 于把 学生 与教 师 放 在 平 等 的位 置上 , 育 者 以专 家 的 身 份 出现 , 学 生 提供 咨 询 服 务 , 教 为 体现 平 等 、 现 服 务 。学 生要 求 咨 询 服务 是 个 人 主动 行 为 , 现 主 动 、 现 体 体 体 需 要 。这 种 思想 品 德 教 育方 式 符 合 当前 学 生思 想 个 性 化 、 立性 强 独 的趋 势 , 而把 思想 品德 教育 从 客 观 普遍 教 育 的 层 面推 进 到 每一 个 从 学 生微 观的 个体 心 理 层 面 。 见 , 想 品德 教育 的咨 询服 务 , 是 可 思 本身 种共 同参 与 、 平等 互 动 、 选 择 的活 动 。 商议 总之 , 由于 学生 思 想 的 多层 次 性 、 同步性 、 变性 、 然 性 、 不 多 偶 曲 折 性 , 在 人 生成 长 关 键 阶段 的他 们思 想 活 跃 、 觉 敏锐 , 又 缺 使处 感 但 乏 社会 经 验 , 就要 求 我 们 的思 想 品 德教 育 应 该坚 持 同一 性 与多 样 这 碍。 性 、 般规 范 要 求与 多 种 咨询 服 务 的统 一 。 一 作为 学 生 的德 育导 师 , 咨 22两 者 表现 的 内容 、 式不 同 . 形 询 法显 得 更 为亲 切 , 生 间 的交 流 更像 是 朋 友 间 的倾 述 。通 过 这 种 师 思 想 品德 问题 是 在感 性 认 识 的基 础 上 通 过 思 维 活动 而 产 生 的 , 形 式 , 思想 品德 教育 与 学生 走 得 更近 了。 是 理 性 认 识 的结 果 , 观 点 、 场 、 度 等 形 式 表 现 出来 , 映 的 是 以 立 态 反 政治 立 场 、 德 观念 等 深 层 次精 神 问题 。 道 心 理 问题 既 包 括感 觉 、 觉 等 感 性 认识 过 程 , 知 叉包 括 思 维 、 象 想 等 理 陛认识 过 程 , 包 括 能 力 、 质 、 格等 个 性 心 理 特征 , 感觉 、 还 气 性 以 记 忆 、 维 等 形式 表 现 出来 。 因失 恋而 产 生 心理 问 题 的人 , 时 常 思 如 会 想起恋爱对象 的音容笑貌和两人相处的美好 时光 ,出现情 绪的低 落 、 感 的忧 伤 。 情 2 两 者 展现 的特 点 、 . 3 特征 不 同 思 想 品德 问 题具 有 社 会 性 、 治 与 道德 倾 向性 、 定 性 的 特点 。 政 稳 从 社 会 性看 , 它是 个 体对 社 会 的看 法 , 是 纯粹 的个 人 私 事 ; 政 治 不 从 与道 德 倾 向性 看 , 它一 般不 是生 活 类 的 问题 , 而带 有 政 治 与道 德 色 彩 ; 稳 定 性 看 , 反 映 的是 一 个 人 心 灵 深处 对 现 实 的看 法 、 念 , 从 它 观 是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的 外 在 表 现 ,一 旦 形 成 便 有 较 大 的解 决 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问题”≠“思想问题”江都市黄思小学陈小荣心理健康的维护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他方面的表现再好,而心理素质不好,有时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常常因为在某方面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有时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其损失终身无法挽回。

一些德育工作者常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因此导致德育实效性差的结果。

近年来一些深入人心的教育口号,如开发智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塑造完美人格等,都是对某些重要心理素质的概括。

可以认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教育的条件,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就能有效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

按照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通行的划分方法,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

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是整体优化教育。

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自己孩子的社会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

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

这观点也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但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

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

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

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家庭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

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

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

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教育不当。

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

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

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

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性成熟时期开始。

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

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

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

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据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

”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

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

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

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

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

各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运用激励方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中,我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为目的,采用激励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目标激励二、责任激励责任激励是动机产生的重要条件和因素。

当今的学生,注重自己的需要和索取,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及义务。

针对这种思想实际,我常给学生讲: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担负责任并履行责任的过程,人活着,必然有责任在身。

而学生的责任,就是不断学习,争取上进,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以无愧于父母、老师和社会。

这样,学生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但考试临场发挥差的学生,他们主要是平时内向,不敢出头,心理素质差。

对这样的同学采取什么措施呢?我与其他科任老师经过协商后,上课就多提问这些同学,以给他们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三、荣誉激励根据心理学的强化理论,我对学生运用奖励和惩罚等手段进行激励。

运用强化手段,可以将人的行为引导到所需要的预期状态。

对学生实施荣誉激励,首先应大力提倡集体荣誉感。

其次,应充分肯定正当的个人荣誉,它是人所特有的心理需求,人皆有之。

我发现,对荣誉持无所谓态度仅仅是外表的,并不反映学生真正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重点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兴趣和特长,克服懒惰,增强自信心等。

对好的方面及时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作为老师要辩证地分析这一点,绝不能以偏概全。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及时表扬、肯定,使他们的一面之长发展成全面之长。

一名女生成绩一直不理想,原因是学习没毅力,不肯吃苦。

但是在运动会上,她一人参加了三项比赛,而且每次都尽全力争取好名次。

我对她说,学习和赛跑一样,要有毅力,要坚持到最后。

你能用拼搏精神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只要你刻苦努力,学习上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从此,这名同学的学习意志越来越坚定,考试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四、情感激励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它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又对活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重感情,讲情谊,是当前学生的显著特点,应以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沟通情感,建立情谊,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和基础,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正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工作如果简单粗暴,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而实践证明,实施正面激励,对于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关于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挫折和不顺心等,心理波动是常有的,这常常会造成不少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这样的心理失衡可能使学生以违规行为表现出来,也可能没有明显的外显行为而在内心积累和发展,而导致心理问题、心理疾患乃至精神病的发生,甚至出现轻生现象,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这类问题,学校与家庭常常从思想道德的角度去进行教育,以制度、法律去管理约束,以舆论和风气去影响与感染。

但由心理因素而引发的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反而会引起逆反心理,使教育陷入困境。

同时,学习过程可以说无一不包含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心理机能的提高,以及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主体意识的发展,能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各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益。

我们所说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其基本内容的教育。

它的任务是: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影响和辅导中得以排解与消除,使学生在认知能力、人格特征、情感意志和社会人际适应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去顽强奋斗,学会自我教育与创造,从而提高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他们能成功地渡过中学时期这一特殊的人生旅程,为他们充满信心富有创造性地去适应未来,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社会的显示要求之间达到完美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矗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在实施中由教育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体教育形式与个体教育形式。

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忙着为孩子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对于孩子的智力投资,家长们总是特别舍得,但是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关注的就非常少了。

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在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但令人遗憾的是,80%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患未被大家关注,以至延误病情,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