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导语: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古诗思乡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思乡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描写思乡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翻译】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月夜忆舍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秋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张籍。
其全文诗句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翻译】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出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全文诗句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文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此诗是王昌龄任江宁(今南京)丞时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北上洛阳所作。
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一幅细雨迷漾、寒烟笼罩的景象。
那连绵不断的夜雨,使秋意更加浓重,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次句在前一句的基础上点明送别时间并进一步写景。
“平明送客”说明送别的时间是在清晨,“楚山孤”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楚山孤零零地矗立在莽莽原野之上,这是诗人在送别好友时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物象,但它已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变成了饱含作者主观感情的意象。
因为友人回归洛阳后即可与家人亲友团圆欢聚,而诗人却遭贬只身滞留吴地,就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
因此,这里的“楚山孤”从深层上来理解的话,实际上是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后两句是诗人临别时对好友的叮嘱,“一片冰心在玉壶”巧妙化用六朝诗人鲍照“清如玉壶冰”的诗句,意在表明自己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趣,耐人寻味。
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吕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
”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是高洁的象征。
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
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
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古诗文阅读】薛涛《送友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薛涛《送友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
案附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王昌龄是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分)
2.薛诗的前两句化用了《》的诗意,既点明了离别的时令环境,又隐含了之情。
(2分)
3.两首诗的结尾都用了比喻,表达的心迹却不同,请比较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唐边塞(2分)
2.诗经·蒹葭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2分)
3.薛诗以“梦杳如关塞长”为喻,用以抒发对友人远去的绵长思恋之情。
(2分)王诗以“冰心在玉壶” 为喻来告慰友人,表明自己的高洁之志。
(2分)
王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送友人赏析: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这首《送友人》是其代表作,也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本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蒹葭》的意境,以景开篇、以情点题,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
本诗通过对清晨连绵的秋雨、无尽的远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同时,作者也感叹友人离去之后,还可以在洛阳见到亲友,而自己只能孤身一人漂泊在外。
寓情于景是本诗的写作特色,本诗的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XXX”“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
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五、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研究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研究的意识不敷。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解释了解古诗的粗心,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豪情,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研究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研究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难过齐读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下面是关于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翻译的内容,欢送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假设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
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衬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古诗文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
(共6分)芙蓉楼①送辛渐
王昌龄②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②王昌龄:盛唐诗人,写作本诗时被贬为江宁县丞。
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2分)
首句中
▲
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在
▲。
7. 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2分)
▲
8.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2分)
▲
答案:
6.(2分)寒雨连江(或“寒雨”);“秋季”或“冬季”或“秋冬季”(每空1分)
7.(2分)“孤”字既点出了眼前所见之景(1分),也融入了作者当时孤独的心境(1分,或融情于景,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学生如果将本题答成“以楚山孤立来衬托内心的孤独”即可得满分)。
8.(2分)最有可能问的是:“何事被贬,是不是做错什么或犯什么罪了。
”(意思对即可,如仅仅写“过得好不好”或“是否健康平安”之类等不得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古诗解释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古诗解释
辛弃疾(11401207年)是中国古代著名文豪,他凭借自己惊人的文采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就是《芙蓉楼送辛渐》,它反映了辛弃疾为唐王昌龄(11271193年)由衡阳送到洛阳时感受到的各种情思,以及许多当时的社会画面。
这首诗以“芙蓉楼送辛渐”为题,其背景是辛弃疾在衡阳的芙蓉楼前,为唐王昌龄送行。
文中,辛弃疾经历了离别的悲痛,“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表明他对花朵的好奇,以及对时间的思念。
他一再抒发了唐王昌龄的辉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明他对昌龄辉煌的延续性的期望和期许。
随着诗的推进,辛弃疾充分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画面,他登上马背,只见鸟啼三山中,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渴望;他还描绘了当地的文人骚客,“无言谁会凭阑意,知君万里路兮何由”,表明他对文人的眷恋和热爱;他还抒发了驿使、仆人和市民在昌龄起程时的欢乐情思,“唤车声催晨曦,意欲看山复照”,表明他对当时人们欢送昌龄的热忱之情。
作为一位文坛大师,辛弃疾写的这首古诗深深影响了后人,他没有写出昌龄政治活动的热闹,而是通过写情思、客、文人骚客、市民欢送等,来表达了自己对昌龄出发时对对地方社会的怀念之情。
辛弃疾用这首优美动人的诗歌,实现了以文会友的深切愿望让亲友们怀念起他们的友谊。
- 1 -。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文章一:《芙蓉楼送辛渐》感悟《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唐诗,这首诗蕴涵着深刻的爱情意义,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诗中描绘的芙蓉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芙蓉楼建在山顶之上,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而王之涣在诗中却更强调其高楼背后所萦绕的人情世故。
楼中清风拂面,花落似雪,其景色美不胜收,而对于深爱之人的阙如之感,则更是令人动容。
其次,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也令人铭记。
辛渐形象真实而具体,他是一个令人敬爱的人物,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执着的推崇。
诗中还描写了他与美人的相处,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人之常情,即爱情中的你侬我侬的情感。
总之,《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真挚而感人的诗歌,让我充分领略到了唐诗的风采和爱情的魅力。
要点分析:写作重点:描写了芙蓉楼的美景和爱情故事,注重描写情感,表现了爱情的深刻意义。
用词分析:用词精准,化繁为简,让人印象深刻。
例如,用“清风拂面,花落似雪”形容芙蓉楼景色,用“相约黄昏后,凭君一笑”形容爱情。
同时,也用令人动容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和“海枯石烂”等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深刻的爱情感悟。
文章二:《芙蓉楼送辛渐》走进文学世界《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古典爱情的美好与哀婉,被誉为唐诗里的经典之作。
王之涣笔下的芙蓉楼,是一座楼台高耸,在云雾中朦胧可见。
楼中轻烟袅袅,清风拂面。
从描写角度来看,王之涣都是强调人情世故的,而非简单的风景描写。
这首诗的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是人物。
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辛渐,一个忠诚的男子,他展现了强烈的感情和坚定的精神,在这首诗里,辛渐深深地爱着他的女孩,这种真挚的爱情令人感到非常深刻。
从辛渐与女孩的感人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人世间爱情的真诚和深情。
总之,《芙蓉楼送辛渐》以其优美、深刻和意深而著名,被誉为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要点分析:写作重点:强调感情和人情世故。
作者把诗的主要焦点放在了人物与情感上,而非单纯的风景描写。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释及简析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词释义】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
辛渐:诗人的朋友。
吴:古国名。
这里指镇江。
平明:清晨天亮时。
楚:古国名。
吴、楚,泛指润州一带。
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冰心在玉壶:形容心地纯洁,表里如一。
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
玉壶,玉做的晶莹的壶。
【古诗今译】
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
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
【名句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
行,并写下这首诗。
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芙蓉楼送辛渐丹阳城南秋海阴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丹阳城南秋海阴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丹阳城南秋海阴》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前言】《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
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注释】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⑺高楼:指芙蓉楼。
【翻译】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赏析】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
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两首诗当为此时所作。
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先从“秋海阴”、“楚雪深”
写起,以景起兴。
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
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
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解析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解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从诗歌结构、意象描绘、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剖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古诗的艺术魅力。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由4个七言古意组成,每个句子都十分精炼,却能传达出深刻的思想情感。
整体结构简洁紧凑,每个句子都承上启下,自然流畅。
由于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直接点明诗歌发生地为江南吴地,为后文提供了空间背景。
接着,“平明送客楚山孤”揭示了送行者的情感和背景。
之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后文诗意的展开埋下伏笔。
诗中使用了大量质朴自然的意象,以表现诗人的离情别绪。
例如,“寒雨”、“江夜”、“春山”等描绘出了诗歌发生地的气候和环境,以及诗人彷徨于别乡的悲凉心境。
同时,“洛阳亲友”、“冰心”、“玉壶”等比喻手法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深情厚意的描绘。
诗人通过巧妙运用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变化和张力,引发读者对于离别、友情、人情的深思。
通过以上的诗歌结构和意象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离别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唐代社会变局带来的离散、分离和思乡情怀。
诗中寄托了人们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离别带来的伤感和思念。
最后一句“相期邈云海之间”则揭示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憧憬和期待,透露出对友谊的坚定和对未来的乌托邦式向往。
总的来说,《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以景物描写为主的古体诗歌,通过描绘江南吴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情世态,以及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离散和离别的感悟和思考。
同时,诗中的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都非常准确、自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视觉享受。
这首古诗堪称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更蕴含着诗人对于友情与人情的洞察力和审美追求。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蒙蒙烟雨,一夜之间笼罩了吴的天;清晨送你,寂寞到楚山悲伤无限!朋友们,如果洛阳的朋友请我来;就说我还是冰心Okho,坚持信仰!注释: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
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⑺楚云:指楚天之云。
⑻高楼:指芙蓉楼。
⑼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雨夜,我来到了无棣。
早上送走朋友后,我只留下初山孤独的影子。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戚朋友问起我的情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纯洁如玉壶之冰,没有被名利等世俗所玷污。
赏析:这首诗是关于第二天早上在河边送别朋友的。
这首诗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赏析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
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鉴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
②平明:天刚亮。
③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赏析】: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2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试题⑴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答案: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D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⑵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案: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3)结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
“冰心”和“玉壶”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寓意?答:冷而洁,有冷于名利而洁身自好之意。
(4)请你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坚持玉洁冰清操守的情怀。
(5)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的志向。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嘿,朋友!你知道王昌龄的那首不?哎呀呀,那可真是一首超棒的古诗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咱就说这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哇塞,那感觉就像是夜晚的时候,冰凉的雨丝跟江水连成一片,哗啦哗啦地就涌进了吴地。
你想想,就好像是老天爷在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雨点儿就是那欢快的音符,噼里啪啦地奏响着。
(就像夏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
)
再看“平明送客楚山孤”,天亮了送友人离开,那楚山看起来都孤零零的。
这就好像你送好朋友去远方,你站在那儿,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心里是不是有点空落落的呀?(就像你和好朋友在车站分别,看着火车渐渐远去。
)
“洛阳亲友如相问”,嘿,要是洛阳的亲友们问起我来,这可太有意思了,就好像远方的亲戚朋友突然打电话来关心你一样。
(好比你在外地,家里人打电话来问你过得咋样。
)
最后“一片冰心在玉壶”,哇哦,我这颗纯洁的心呀,就像放在玉壶里一样干净透明。
这多形象啊,就好比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在阳光下那么耀眼。
(就如同你有一颗真诚的心,毫无杂质。
)这首诗不就是王昌龄在和朋友分别的时候,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对朋友的嘱托嘛。
他告诉朋友,不用担心我,我会好好的,我的心还是那
么纯净。
这多让人感动啊!我觉得这首诗真的是太有意境了,太能打动人了。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之间那种深深的情谊,也让我们对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所以呀,古诗真的是超级有魅力的,我们可得好好去欣赏和品味呀!。
【古诗文阅读】薛涛《送友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薛涛《送友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
案附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进吴,新平迎送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存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王昌龄是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分后)
2.薛诗的前两句化用了《》的诗意,既点明了离别的时令环境,又隐含了之情。
(2分)
3.两首诗的结尾都用了比喻,抒发的心迹却相同,恳请比较赏析。
(4分后)
【参考答案】
1.唐边塞(2分后)
2.诗经·蒹葭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2分)
3.薛诗以“梦杳如关塞短”为喻,用来抒写对友人远去的绵长思乡之情。
(2分后)王诗以“冰心在玉壶”为喻来报答友人,说明自己的高尚之志。
(2分后)
王诗赏析
这就是一首送行诗。
诗的构思新颖,浓写下朋友的离情别绪,改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
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送友人赏析: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这首《送友人》是其代表作,也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本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蒹葭》的意境,以景开篇、以情点题,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
小舟从此逝古诗词赏析

小舟从此逝古诗词赏析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明。
其中,古人用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表达,描绘了自然风景、人生百态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首与“小舟从此逝”相关的古诗词,展现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一、《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辛渐去以楚。
楚水凝寒鸦栖寒,悠悠我心归何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水流春去欲尽,江城如画,一时凄婉。
等闲变却故园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与死,寒与暑,长路漫漫坎坷处。
欲表达对挚友离别之情,诗人以“芙蓉楼送辛渐”开篇,楚水寒冷,借以展示作者内心的凄凉与哀伤。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城如画,但美景已然改变。
诗人在表达离别之痛的同时,更是对命运的思考。
诗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对人生的探索与追寻的呼唤,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诗人通过“滚滚长江东逝水”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时光的流逝与长江的东流相连。
长江滚滚东逝,浪花淘尽英雄,几多是非成败都如水般泯灭。
而青山依旧,夕阳仍然红,展示了时间流转中的恒久不变。
接着,诗人以白发渔樵江渚上为背景,将人生百态与江水的永恒流转相呼应,表达了对生命的豁达与淡然。
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春花秋月何时了”作为首句,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诗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绘出小楼中思念故乡的情景,凄凉脱俗。
最后,诗人以“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结束,寄托了对青春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与人事如梦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唐朝: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注释
【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释义“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
芙蓉楼送辛渐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苎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