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中药药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

合集下载

小儿药浴五方

小儿药浴五方

小儿药浴五方
小儿药浴五方
·治感冒:白芷、防风、荆芥、生姜各15克,入季葱6根,薄荷8克。

煎水洗浴,祛风解表,对风寒感冒有显着疗效。

·治上感发热
银花、柴胡、青蒿、香蕾、竹叶、桑叶各20克,煎汤洗浴,适用于小儿夏季上感发热,常常洗后汗出热退。

·治痱子:鱼腥草20克、鲜丝瓜叶一把。

煎水洗全身,有消痱止痒之功效,并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治丘疹性荨麻疹:蛇床子、地映子、苦参、当归各15克,防风、荆芥、蝉蜕各9克,煎水洗浴。

此方也适用于小儿夏季因蚊蝇叮咬及皮肤过敏引起的各种皮肤瘙痒症。

·治腹泻:车前子30克、苍术15克、藿香15克、米壳10克、律草30克,煎水泡足及洗浴。

适用于婴幼儿脾胃虚弱、腹泻等症。

治小儿高热秘方(方6首)

治小儿高热秘方(方6首)

治小儿高热秘方(方6首)2.1 慈幼清解汤【来源】王静安,《中国中医药报》【组成】石膏30~60克,青蒿15~30克,白薇30克,桑叶10克,赤芍3~6克,柴胡6~10克,黄连1.5~6克,荆芥9克,山楂、神曲各10~15克,槟榔6~9克,天花粉9~15克,大青叶15~30克。

【用法】上药用凉水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煎煮,将药煮沸后10分钟取汁,视病儿大小给药,患儿饮药后,放至床上,盖被,待病儿微汗出,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汗。

日服3~4次。

【功用】清热解表、透邪导滞。

【方解】小儿高热是儿科常见症状之一,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最易感受病邪,邪气最易嚣张,邪正交争急剧,则易于出现高热,由多年临床经验,深感治疗小儿高热,须以“大将”方才可去敌邪,否则杯水车薪,药轻病重,不能取效。

故切不可因其年小而不敢用药。

方中石膏其性凉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祛实热之圣药,故有“温病之实热,非石膏莫解”之说,其功入血分,善清血分之热,行血中之滞,使邪不凝于血分为方中主药,石膏得青蒿,白薇,桑叶之助,对高热迫血妄行者用之甚佳。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泄热,与黄连配用解毒清心热,以杜绝邪犯心包之势。

柴胡,荆芥发散郁热,透营转气,引邪外出,给外邪以出路,实为本方之妙。

花粉养阴清热,顾其津液耗损;配伍山楂、神曲、槟榔消食导滞,保中土、且制约他药伐中之弊,使邪去正安。

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透邪导滞之功,使体微汗出,大便通,鸱张之热毒自去矣。

【主治】小儿高热。

【加减】高热引动肝风者,选加羚羊角、犀角、钩藤、虫壳;热入营血,选加丹皮、玄参、生地,麦冬;鼻衄,选加荷叶、白茅根、焦栀;因湿热所致,选加黄芩、滑石;对小儿年龄不足周岁者,去石膏,视病情缓急配用紫雪丹。

【疗效】临床屡用,奏效甚捷,疗效显著。

2.2 三解汤【来源】邹习荣,《四川中医》(3)1985【组成】羌活、石膏、柴胡、薄荷(后入)、黄芩、酒大黄、青蒿、金银花、大青叶、神曲、甘草(剂量视病情酌定)。

自治小儿神效外用退热散

自治小儿神效外用退热散

自治小儿神效外用退热散
治疗一切小儿外感发热,发热不退及无名高热。

快的1个小时高热就退完,慢的要8个小时退完。

我的经验是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可以不药而愈。

生栀子9克,共研细末,加入适量的50度以上的白酒,浸泡10到30分钟加少许面粉做粘附剂,敷双手腕横纹到内关处(手三阴,太渊穴,大陵穴,神门穴上)脚上取足少阴肾经的涌泉,如果第2天在局部看到鸭蛋青色表示见效好,24小时一换。

局部青紫,不久既退,不比担忧。

这是我经常在临床应用于很多小孩发热不退的、效果奇特、大家不妨一试!
注意:如果高烧昏厥就不要用了,就医为要!
另外,很多农村人都知道孩子有时候发烧是掉魂了,可以找老人给叫叫再用药,不用一发烧就去医院,如果叫叫不见好,再去医院也不耽误事,因为如果是虚病发烧叫一下特快,立马就好,避免孩子受一些无谓的罪!(这是古老医术的一种,不是迷信!)
附穴位图!
我活着,是为了让更多同胞,更好的活着! 本公号立志于搜集整理华夏大地最实效、特效、奇效的中医偏方、
验方和秘方,
成为大家永保安康的实用药方库!
为同胞们打造实用、贴心的养生信息源泉!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告诉您的朋友
让咱们一起努力造福四方,普惠同胞!
<为百姓服务>
-----------------------------------------------。

婴儿感冒发烧中药方

婴儿感冒发烧中药方

婴儿感冒发烧中药方概述婴儿感冒发烧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给父母带来了困扰。

中药有一些有效的方剂可以帮助缓解婴儿感冒发烧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希望能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方剂一:柴胡疏肝散组成- 柴胡5克- 黄芩3克- 青皮3克- 泽兰3克- 寄生10克- 白芍3克- 枳壳3克- 生姜3片用法与注意事项1. 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煮沸。

2. 微火煮约20分钟,取出药渣,加入适量糖搅拌均匀。

3. 让婴儿温服即可,每天服用1-2次。

注意事项:-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并遵循医嘱。

方剂二:麻黄汤组成- 麻黄10克- 桂枝3克- 白芍3克- 干姜3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用法与注意事项1. 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煮沸。

2. 微火煮约30分钟,取出药渣,加入适量糖搅拌均匀。

3. 让婴儿温服即可,每天服用1-2次。

注意事项:- 麻黄汤性温散,治疗感冒时要特别小心剂量,不可滥用。

-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剂,以确保剂量和使用方法正确。

方剂三:板蓝根颗粒组成- 板蓝根颗粒10克用法与注意事项1. 将板蓝根颗粒倒入一小勺中。

2. 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其变成糊状。

3. 让婴儿温服即可,每天服用2-3次。

注意事项:- 板蓝根颗粒可直接溶于水中,方便婴儿服用。

- 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并遵循医嘱。

方剂四:黄连上清丸组成- 黄连6克- 黄芩4克- 黄柏4克- 牡丹皮4克用法与注意事项1.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末。

2. 每次取适量药末,加入适量糖中搅拌均匀。

3. 让婴儿温服即可,每天服用2-3次。

注意事项:-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并遵循医嘱。

结论以上所述的中药方剂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每种方剂的用法和剂量都有所区别,请遵循医嘱并注意婴儿的个体差异。

如果婴儿的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治小儿感冒发热药浴方

治小儿感冒发热药浴方

龙源期刊网
治小儿感冒发热药浴方
作者:毕和平
来源:《农家科技》2015年第06期
小儿感冒,无论是外感风寒或风热,都可引起发热。

治疗上,大多以内服给药为主,但常因中药煎剂的浓烈味道或苦涩而不易被小儿接受。

临床用中药青蒿一味煎汤给患儿洗浴,小儿易于接受,效果明显。

备料:3岁以下的幼儿用青蒿100克(若是鲜品,则用量加倍),3岁以上小儿用200~250克。

治法:先将洗澡水烧开,加入青蒿,盖上锅盖再煮沸1~2分钟,将锅离火,焖出药味,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倒入盆中,去药渣,温洗患儿全身10~15分钟。

洗浴后盖被保温,令其出微汗,退热而安。

此法对成人感冒发热亦有效。

青蒿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全草,有特殊芳香气味,其味苦、辛,性寒。

入肝、胆及肾经,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的功效,适用于温热病后期,余热未清,阴液已伤,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退等症。

中药药浴方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概述研究

中药药浴方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概述研究

中药药浴方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概述研究摘要: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口服、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灌肠、药浴、按摩、针灸各有优势。

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但味苦,小儿难以接受和服用。

如何安全简便地退烧、减轻不适、缩短病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药浴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有许多优点。

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儿童用药难、胃肠道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肝脏的首过效应等问题,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浴方。

关键词:中药浴方;儿童外感发热;应用1.风寒型外感发热方用风寒汤(羌活、柴胡、桂枝、炒白芍、川芎、炒甘草);使用舒风散(桂枝、艾蒿叶、紫苏叶、荆芥、防风、鸡血藤);使用荆芥、紫苏叶、生姜、青蒿、艾蒿叶、生麻黄、桂枝、川芎;含防风、艾草叶、荆芥、桂枝、生姜、麻黄;使用桂枝、麻黄、荆芥、青蒿、艾草叶、生姜和川芎。

结果表明,各治疗组的解热效果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风寒型主要是由于风寒之邪,它束缚在肌肉表面。

应使用新温进行处理,以缓解表面寒冷。

医生们经常用新闻药来开处方。

在所选文献中,5份使用桂枝,4份使用荆芥,3份使用生姜、紫苏叶和麻黄,2份使用防风。

以上都是新闻界标药。

药理实验表明,桂枝能扩张皮肤血管,帮助血液流向体表,起到出汗、降温、散热的作用。

荆芥、生姜、防风有解热镇痛作用,紫苏叶有轻度解热作用,麻黄有出汗解热作用。

在治疗方面,除了心文杰表外,医生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加减药物。

例如,添加艾草叶和川芎,以增强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改善微循环,加速散热。

此外,艾草叶还可以祛寒除湿,川芎祛风祛邪,添加青蒿退热止痛,配合其他药物退热。

2风热型外感发热处方用柴葛洗剂(柴胡、葛根、炒栀子、黄芩、生石膏、生大黄、莪术、灸甘草)泡浴治疗46例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用柴胡、青蒿、薄荷、羌活、旱莲草、虎杖、板蓝根、冰片泡浴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外感发热50例;用青蒿、柴胡、连翘、薄荷、荆芥、川芎、炒牛蒡子泡浴治疗外感发热患者;用祛风退热药浴方(青蒿、荆芥、香薷、薄荷)泡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128例;用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桑叶、菊花、忍冬藤、艾叶、竹叶、青蒿、蒲公英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感冒发热110例。

小儿感冒-药物外治法

小儿感冒-药物外治法

小儿感冒-药物外治法方1:香豉3克,葱白头3根用法:将香豉研末,葱白头捣烂如泥,2味混合,加入滚开水少许调和,敷贴于劳宫穴。

按语:此方实源于《肘后方》葱豉汤,系内服之方,后世改为贴敷剂,同样能疏散风寒,治疗风寒感冒,手心劳宫穴临床常作为治疗上焦疾病的辅助穴位。

[《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2):14-17]方2:薄荷32克,大黄、当归、赤芍、甘草各15克,炒僵蚕6克用法:将药用麻油熬,黄丹加六一散收,贴敷胸口。

按语:本方有疏散风热、清泻内火之功,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感冒,且可通治小儿五脏蓄热。

(《中药贴敷疗法》)方3:生栀子用法:用本品10克,研粉,过60目筛,以鸡蛋清与栀子粉调成稠糊状,做成药饼(如3个重叠硬币大小),摊于布上,敷于涌泉穴,外以绷带缠裹包扎,每日1次敷8小时左右,连用3天。

感冒夹惊加敷内关穴。

按语:生栀子苦寒泄热,用于感冒发热较甚者最为适宜。

[《四川中医》,1990,(10):29]方4:葱白30克,生姜30克,芫荽30克,食盐6克用法:上药捣如糊状,加白酒30毫升调匀以纱布包之,擦洗前胸、后背、手心、足心、腋窝、肘窝等处,搓涂后,令患儿安卧,保暖半小时后当出汗。

按语:本方所用诸药气味辛温,疏散风寒之力颇强,用于感冒高热,邪在卫分之证者。

(《中国民间疗法》)方5:苏叶、防风、荆芥、薄荷各10克,柴胡15克,板蓝根、菊花、桑叶各30克,蚤休40克用法:煎汤外洗,2~3小时1次。

按语:本方集疏风清热解毒之品,风寒、风热感冒皆可用之。

[《中医杂志》,1988,[1:19]方6:防感香袋(藿香、香白芷、菊花、薄荷各10克,山柰、甘松各15克,冰片3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装入缝制的布袋,制成“防感香袋”挂于小儿胸前,睡眠时放在枕边。

按语:佩戴防感香袋,人体亦可吸收药物之气味,避秽扶正,可预防感冒,此方系经验方。

方7:食醋(用量以房间每立方米5~10毫升计算)用法:关闭门窗,将食醋用1~2倍清水稀释,加热熏蒸。

专治小孩感冒的中药方子

专治小孩感冒的中药方子
水煎服,每日2剂,昼夜不断,6小时喝汤药1次,且多饮水。
小儿上感高热属于中医外感热病范畴。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多虚,脾虚湿盛;加之肺气虚卫外不固,极易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且迅速入里化热,湿热交蒸、邪正相争故而高热。
临床上外感高热的卫气症候短暂,常表现为
肺胃湿热同盛,卫气同病,出现高热,舌红起刺,苔黄厚腻,脉滑数。
认识疾病
孩子在生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不平衡的时候。阴阳是动态平衡的,当失去动态平衡,而且超过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时,就会生病。用药调整一下,机体重新恢复
平衡,自会恢复健康,所以老话儿“孩子病一次,聪明一点,病一次,长一次个儿”。我还认为:
病一次,身体就增加一种抗体,因此,家长不必太过紧张,只要认真对待,防止人为的误治,同时,控制好孩子的饮食及作息即可。
儿童常见病症:
最常见的是着凉,咳嗽,发烧。主要是因为内热和外边的凉不平衡,就导致着凉,着凉后引发感冒、发烧、咳嗽。
治疗方子:
1、三根汤
取芦根、茅根、葛根,茅根清血热,芦根清气份热。葛根通膀胱经,有解肌的作用。当儿童开始有点小咳嗽,开始打点喷嚏、流鼻涕但还不到发烧程度时,三根汤管用,可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白茅根30g,葛根15g,芦根30g
儿科家庭小药箱
1.小儿感冒:
三根汤
2.小儿咳嗽:
太和妙xx加三根汤
3.咳嗽(重):
鹭鸶咯丸加三根汤
4.小儿停食:
“焦三仙”煮水饮用(焦三仙各20g即(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20g)。伴有大便干用:
“xx”。(一般中根汤
6.儿虫积:
使君子
7.烧便干:
2、太和xx
这个对一岁以下的孩子效果比较好。一岁以下的孩子咳嗽了,把这个太和妙林丸碾碎,拿三根汤兑着给孩子喂进去。一次一丸,一天一丸到两丸。在病初起的时候,就是比喝三根汤时的咳嗽症状还要厉害点的时候,这个药效果很好。症状解除就需要立刻停服三根汤。

中药泡澡方大全(中药浴),收藏!当归羌活牛膝荆芥中药桑枝

中药泡澡方大全(中药浴),收藏!当归羌活牛膝荆芥中药桑枝

中药泡澡方大全(中药浴),收藏!当归羌活牛膝荆芥中药桑枝每晚9点准时免费更新——以下是正文——1. 护肤美容材料天门冬24g,杏仁、白蔹、僵蚕、白术各18g,白芷12g,鲜奶一大罐。

将药材磨碎用布包扎,以1000ml 清水小火煮30 分钟。

方法将药液和牛奶倒入浴缸,温浴(36 -38°C),可使肌肤美白润泽。

材料老姜汁30ml,醋15ml,米酒50ml。

方法温浴(36 -38°C),可使肌肤润泽细腻。

材料海藻、红花、益母草各9g,丹参6g,煎液。

方法温浴(36 -38°C),适合皮肤粗糙有斑点。

2. 肥胖症材料冬瓜皮300g,茯苓300g,木瓜100g,紫苏100g,陈皮100g,煎液。

方法热浴( 38°C 以上),浸浴30-40 分钟,也可每浸浴8-10 分钟,起身离开3-5 分钟,重复4 次。

材料取党参、当归各9g,红花、玫瑰花各30g,磨成散剂备用。

方法用时取30g 散剂加入水中热浴。

3. 皮肤疮疖材料中药浴中药浴桑椹15g,火麻仁9g,丁香6g,藁本10g。

润肤促进血流;中药浴益母草500g,有消肿作用;中药浴夏枯草、金银花、赤芍、刘寄奴各30g,白芷20g,蒲公英60g,可消炎加促愈合;方法煎液,温浴。

4. 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材料桑枝500g,海桐皮60g,稀莶草100g,海风藤100g,络石藤200g,忍冬藤60g,鸡血藤60g,煎液。

方法用于急性期,温浴20 分钟。

材料虎杖、桃枝、柳枝、桑枝、槐树枝各250g,煎液。

方法洗浴30 分钟,每日2 次。

5. 失眠材料酸枣仁30g,合欢皮15g,夜交藤20g,珍珠母30g,远志30g,龙骨30g,牡蛎30g,百合30g,丹参30g,石菖蒲15g,五味子30g,栀子30g。

将药材煎煮30-50分钟取液。

方法倒入浴盆浸泡搓洗20 分钟,温浴。

适用于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心神不宁、烦躁等症者。

材料茉莉花15g,玫瑰花9g,茯神、香附各15g,打碎以布包扎。

药浴配方

药浴配方

小儿药浴五方·治感冒白芷、防风、荆芥、生姜各15克,入季葱6根,薄荷8克。

煎水洗浴,祛风解表,对风寒感冒有显着疗效。

·治上感发热银花、柴胡、青蒿、香蕾、竹叶、桑叶各20克,煎汤洗浴,适用于小儿夏季上感发热,常常洗后汗出热退。

·治痱子鱼腥草20克、鲜丝瓜叶一把。

煎水洗全身,有消痱止痒之功效,并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治丘疹性荨麻疹蛇床子、地映子、苦参、当归各15克,防风、荆芥、蝉蜕各9克,煎水洗浴。

此方也适用于小儿夏季因蚊蝇叮咬及皮肤过敏引起的各种皮肤瘙痒症。

·治腹泻车前子30克、苍术15克、藿香15克、米壳10克、律草30克,煎水泡足及洗浴。

适用于婴幼儿脾胃虚弱、腹泻等症。

①选用新鲜桃枝250克、桑枝250克、梅枝250克,切成6~10厘米长,装入锅内压紧,加水2~3公斤,煮沸15分钟,滤出水加入适量冷水,配成温水给婴儿洗澡。

用这种药水洗澡后,能解婴儿胎毒,辟疫疬,利关节,祛风湿。

②用新鲜薏苡叶500克,切碎,加水1公斤煮沸15分钟,放入洗澡水内给婴儿洗澡,可清热、治湿疹1.地骨皮30克, 白鲜皮30克土槿皮15克, 牡丹皮15克, 鲜石榴根皮50克, 黄柏30克。

急性期加苦参30克, 合并感染者加蒲公英30克, 慢性期加蛇床子30克、芒硝30克, 煎汁2 000毫升后, 盛于盆中, 趁热熏蒸局部, 或将药汁兑入热水中洗浴30分钟, 每天早晚各1次。

2.紫草、石菖蒲各30克, 装入布袋煎煮30分钟, 加入适量热水洗澡。

3.苦参30克, 苍术、黄柏、白鲜皮各15克, 煎水洗患处。

药浴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简单、实用、疗效显著,尤其对一些小儿疾病更为适用。

现介绍几则小儿常见病的药浴法:小儿发热取芒硝200克,凉水1000毫升。

将芒硝入水溶化,用小毛巾浸芒硝水反复洗患儿额、颈、胸、腹等处。

约15分钟后,体温即可下降2度左右。

小儿水肿吴茱萸适量,陈醋少许。

老中医祖传的“退烧”方,一剂退烧,万人受益,免费献给大家

老中医祖传的“退烧”方,一剂退烧,万人受益,免费献给大家

老中医祖传的“退烧”方,一剂退烧,万人受益,免费献给大

现在每家对于孩子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了,一旦家里的宝宝出现发烧感冒,宝宝的妈妈都是心急如焚的,但是这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生病的问题,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个纯天然的中药退烧的方法。

方子的材料有:蚕沙10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这是3岁以下幼儿的量。

如果是3岁以上的儿童以及成年人呢方子则变成了下面的:蚕沙30克,竹茹30克,陈皮30克。

一般小孩出现高烧是可以用这个方子的,怎么算高烧呢?一般成年人发烧超过38度为高烧,儿童超过39度算高烧。

这个方子的做法非常简单,将这三种药材冷水下,锅水开后煮上3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一般情况下喝一剂药就能够退烧,如果严重的话可以喝两到三剂药
如果你家的宝宝太小了,你这一副药是不太好消化的,一次不要喝太多,可以煮的浓一些,分几次服用给他,3小时左右喂一次。

如果宝宝喝了没有退烧的话,说明宝宝可能有些积食了。

还要再吃一些积食的方子,这个方子毕竟属于中药,喝药期间,你要多喝一些小米粥,不要吃肉,也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其实生病了吃中药还是首选的,因为中药虽然来的慢,味道不好喝,但是中药治疗根本,西药来的快,却不治本。

中药外敷治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

中药外敷治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

中药外敷治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
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期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

临床研究采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小儿外感发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共治疗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3岁24例,4~6岁10例,7~9岁4例,10~12岁2例;体温37.5~38℃9例,38.1~39℃23例,39.2℃以上8例。

分型治疗
1.风热型:症见外感发热,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处方:吴茱萸、白僵蚕、柴胡、薄荷、冰片各等量。

2.风寒型:症见外感发热,畏风恶寒,舌淡苔白,脉浮紧。

处方:吴茱萸、白芷、细辛、白僵蚕、冰片各等量。

以上处方用法均为:研粉以食醋调成药膏,敷贴于患儿双侧涌泉穴,每天1次,持续敷贴8~12小时,疗程3天。

疗程结束后再观察3天。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痊愈:体温恢复正常,观察3天不再回升;咽部不充血,咳嗽、流涕等症状消失;
有效:体温恢复正常,观察3天不再回升;咽部充血减轻,咳嗽、流涕等症状缓解;
无效:体温未恢复正常,或停药3天体温再回升;咽部充血,咳嗽、流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剧。

治疗结果
痊愈2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

体会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发热恶寒、咳嗽、喷嚏、流涕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致病原90%以上是病毒。

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抗病毒药物。

临床医学证据显示,退热剂只是减轻小儿因高热引起的不适及家长对高热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并不能缩短发热病程。

中药外治敷贴涌泉穴,简便、易行,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前景广阔,特别适用于基
层推广。

治小儿发烧用中药外洗疗效显著

治小儿发烧用中药外洗疗效显著

治小儿发烧用中药外洗疗效显著*导读: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亦为小儿临床常见病证。

西医多采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解热镇痛药,虽可取到短期的退热效果,但副作用多。

中药外洗治小儿外感发热3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

用本方治疗儿童外感高热320例。

年龄1个月一8岁;其中咽喉炎82例,急性扁桃体炎64例,感冒160例,急性支气管炎14例。

治疗方法:青蒿、白薇各100克,地骨皮50克,薄荷20克。

先将洗澡用水烧开,加入以上中药,锅加盖再煮沸5分钟,停火焖出药味,过滤,待药汁温度适宜时倒人盆中,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出微汗则热退而安。

每天 12次,每次15分钟。

治疗结果:320例体温全部降至正常。

药浴后最短15分钟体温开始下降,最慢1小时后体温开始下降。

药浴最少用1次,体温降至正常。

320例中药浴1 次体温降至正常82例(25.63%),药浴2 次体温降至正常146例(45.63%),药浴3 次体温降至正常92例(28.75%)。

典型病例:患儿,男,2岁。

持续发热 2日,曾用西药治疗,热不退,入夜体温升至3 9.6~C,全身肌肤灼热,扁桃体红肿三度,右侧化脓,唇干,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为急性乳蛾(急性扁桃体炎)。

证属肺胃热盛,火邪上冲。

治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处方:青蒿、白薇各 100克,地骨皮50克,薄荷20克。

用上法煎汁药浴,药浴l小时后体温降至 3。

7.2~C。

第二天患儿仍用上方药浴后,体温降至正常。

点评:青蒿长于清血分之热,白薇长于清气分之热,地骨皮长于护阴津、清骨蒸潮热,薄荷疏风清热。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清热、气血两清、解肌透表的良好功效。

小儿外洗方

小儿外洗方

小儿外洗方: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少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

外洗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各30克,煮沸腾后约15分钟,放至稍高于肤温后泡澡。

洗后喝碗热粥(可加盐调味),再盖薄被睡下,等待发汗驱寒外出。

方解:麻黄、桂枝是《伤寒论》中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旳名方——“麻黄汤”旳君臣搭配,荆芥、防风取自于《荆防败毒散》,四药合用,具有很强旳发汗解表,疏风散寒旳作用。

特别合用于受凉后感冒初起,发热无汗旳小孩。

风热感冒症状:发热,有汗或少汗,鼻塞流浊涕,咳嗽,痰稠,咽红肿痛,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

外洗方:薄荷、青蒿、香薷、大青叶各30克。

煮沸腾后约15分钟倒出,放至温度比皮肤温度稍高一点点,即可泡澡。

方解:薄荷和青蒿可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香薷能发汗解暑,大青叶清热解毒。

四药共用,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反复发热难退之证。

特别合用于暑热天气外出游玩回来后,发热困倦、气短乏力,舌苔厚腻,患了暑湿之邪旳患儿。

皮肤湿热证症状:皮肤局部发红,斑疹,瘙痒,少量水泡渗液,轻微糜烂。

外洗方:板蓝根、牡丹皮、苦地胆、飞扬草、忍冬藤、徐长卿、苦参、蛇床子各15克。

煮沸腾后15分钟,倒出放至稍低于皮肤温度时泡洗皮疹处。

方解:板蓝根、苦地胆和飞扬草清热解毒,忍冬藤和徐长卿祛风通络止痒,苦参和蛇床子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牡丹皮清热凉血。

本方从皮肤病常见旳湿、热、毒、风这几种病因组方而成,对于以湿热为特性旳皮肤病具有良好旳效果。

不合用于部分创面大、渗液多旳皮肤病。

汗证症状:汗出过多,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自汗者动则尤甚,盗汗者,睡时多汗,醒时汗止。

外洗方:黄芪、白术15克,防风、五味子、乌梅各10克。

煮水沸腾后约30分钟倒出,放置温度比皮肤温度相近,用于浴足。

方解:黄芪、白术、防风是收汗名方《玉屏风散》旳成分,五味子和乌梅可以酸甘化阴,敛肺收汗。

本方用于浴足,水量以浸过踝关节为准。

结语药液外洗是中医外治法众多治法之一,以上仅是几种经验小方,对于不肯吃药旳小孩,尚有某些简朴有效旳治疗措施,例如:(1)温水(比手温稍微低一点)擦浴或泡澡可以短暂退热;(2)夜间咳嗽可以尝试垫高枕头,在大椎穴和肺腧穴涂抹双飞人或保心安油;(3)受凉导致脐周阵痛不适,可以把盐炒热,用薄旳小儿汗巾包裹外敷脐部;(4)过食冷饮寒湿之物引起旳呕吐腹痛,可以用藿香正气水倒入纱块中,外贴神阙穴(肚脐);(5)大便干燥旳小孩,可以常常用大鱼际或掌根部,顺时针环绕着肚脐做环形按摩;小儿外洗方1.简易方药(1)鲜芦根30g(干品10 g),水煎1碗,加白糖适量,随时服。

『感冒』中药方--药浴治感冒发烧

『感冒』中药方--药浴治感冒发烧

『感冒』中药方--药浴治感冒发烧中药浴治感冒不仅降温、止痛快,效果好,而且无毒副作用。

现就分症使用介绍如下:风寒感冒表实证者,表现为发热轻(或不发热)、恶寒重、头痛、身痛、口不渴、无汗、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痰稀、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

治宜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可用葱白150克,生姜50克,苏叶、羌活、防风、白芷、前胡、桔梗、陈皮、甘草、茯苓、杏仁各15克,麻黄、荆芥、桂枝各9 克,加水2000毫升,煎20分钟后放入澡盆中,待温度降至38-42~C时,患者坐人盆中,用澡巾蘸药水反复擦洗全身皮肤。

水温降低后可加热水将水温提升至38-42~C后再进行擦浴。

擦浴时间约为30分钟,以皮肤微红为宜。

风寒感冒表虚证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疼痛、汗出、恶风、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痰稀、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浮缓。

治宜解饥发表,调和营卫。

可用生姜、大蒜各50克,桂枝、白芍、甘草各25克,杏仁 15克,大枣30枚,加水2000 毫升,煎20分钟后放人澡盆中待用。

风热感冒者,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痰黄、汗出不畅、头晕脑胀、舌苔微黄、舌尖红、脉浮数。

治疗宜辛凉解表。

可用桑叶、金银花各50克,菊花、薄荷、芦根、竹叶、牛蒡子、杏仁、柴胡、黄芩、连翘各20克,甘草、桔梗各15克,加水2000毫升,煎20分钟后放人澡盆中待用。

擦浴法和时间同上。

暑湿感冒者,表现为身热头痛、头重头晕、汗少、微恶风、困倦乏力、心烦口渴、口中粘腻、胸闷脘痞、纳减欲吐、舌苔黄腻、小便短赤、脉濡数。

治宜清暑去湿解表。

可用香薷、藿香、扁豆、金银花、连翘各40克,木棉花、丝瓜络各20克,厚朴、甘草各10克,加水2000毫升,煎20分钟后放人澡盆中待用。

浴法和时间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中药药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
目的:研究自制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确诊外感发热患儿30例,均采取药浴治疗。

结果:23例患儿在行1次药浴后,6例患儿行2次药浴后,1例患儿行3次药浴后,体温恢复正常。

结论:自制药浴疗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自制药浴方;小儿外感发热
The self-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ed bath treatment of pediatric exogenous fever in 30 cases
Wang Lili 1 Liu Mingjiang 21 Laiwu city Medicines Co 2 Laiwu sk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Shandong Laiwu 271100
[Abstract]Objective:The self-mad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ed bath treatment of exogenous fever.Methods:30 children with fever caused by exogenous pathogens,adopt a medicated bath treatment.Results:23 patients in 1 after dipping in 6 cases,2 bath,1 patients received 3 times after dipping,body temperature returned to normal.Conclusion:the medicinal bath therapy is safe,effective,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Homemade medicated bath;pediatric exogenous fever
药浴配方[1],属中药范畴。

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配适当的中草药,利用经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或药物煎汤取液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如头面浴、目浴、手足浴、坐浴、半身浴)以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之目的。

药浴疗法选用的药物简单,大多仅用数味甚至是单味药物,所用的剂量也较少。

笔者主要是用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很好的疗效。

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0例通过门诊检查确诊为外感发热的患儿,其中男孩16例,女孩14例;年龄6~20个月;病程1~3天。

诊断标准[2]:小儿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咽痒,轻咳,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数,指纹色红或浮紫。

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数量增加。

治疗方法:中药药浴配方:薄荷、百合、金银花、柴胡、青蒿、竹叶、桑叶各20g,把药用白纱布包裹,放于面盆中浸泡30分钟,给患儿洗擦全身;或浸泡于热水中数分钟,等温水适中时洗擦患儿。

高热不退者可1~2次。

结果
23例患儿在行1次药浴后,体温恢复至正常,6例患儿行2次药浴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患儿行3次药浴后,体温恢复正常。

总有效率为100%。

讨论
药浴是通过药物、温度、水或者其他媒介作用于人体皮肤或者黏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而起到药物效果及水浴的双重疗效。

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脾主四肢肌肉,心主血,脉主汗,肾主骨,肝主筋,司全身筋骨关节之屈伸,这些全都与肌表关系密切。

任何一脏腑疾病都可以从外在表象反映出来。

中医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发汗的过程中,通过宣发肺气,使皮毛开泄,汗从皮肤而出。

从现代医学来说,人体的皮肤、汗腺、皮脂腺及毛发等体表组织既是人体抵御外来有害物质的屏障,又是与外界进行交换的器官。

中药药物或者其他治疗保健作用的物质经过加、煎煮后,其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用药液洗浴皮肤表面,或经过皮肤吸收,深透进入人体体内而发挥作用。

药浴疗法就是利用皮肤、黏膜的这一生理特点而产生作用的。

本研究组配方中,薄荷有清凉、舒适肌肤的功效;百合有安神的功效,可提高小儿的睡眠质量;金银花可清热解毒;柴胡、青蒿、竹叶、桑叶可疏散退热、清热解暑,常用于小儿发热小儿的外感发热多因小儿行气未充,卫外不固,加之气候变化,寒暖失常,致使外邪束表,卫阳被遏而发热。

而药浴疗法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价格低廉、适用面广等特色,收到广大家长的认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春祥.药浴养生.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2]何雁玲,等.小儿家庭实用推拿与保健.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