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病毒
备课素材:病毒问题释疑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病毒问题释疑2019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一章就提到了“病毒”:但由于教材比较简略,很多同学有疑惑。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生物?对于病毒的定义围绕着“病毒有否生命”“病毒是否生物”这些所谓的基本问题有很多争论,而用通常的动植物那样的概念来给病毒下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
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活的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
2.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不属于。
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又是构成组织的成分,器官是构成个体的组分。
组织、器官、个体都是有生命活动的整体,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在自然界,生物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同种和不同种的个体以及无机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构成更大的整体—生物圈。
因此,生命系统的层次从细胞开始,一直到生物圈。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
病毒主要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病毒虽然具备了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
因为它们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
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因此,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也不属于生命系统的范围。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 病毒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步骤
1.吸附 具高度专一性地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的接 受部位。
2.侵入 以各种方式(取决于宿主细胞的性质)侵 入敏感细胞内。
3.复制(生物合成)和装配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 白质的合成等,形成自己的完整个体。
5. 释放 从寄主体内释放出来
三、病毒的增殖 Leabharlann ultiplication吸附
通过扩散或分子运动附着的过程 专一性、受体部位(蛋白质外壳)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侵入
• 注射 • 植物病毒通过伤口侵入 或者昆虫刺吸传染 • 动物病毒通过胞饮方式
只是遗传物质的入侵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溶原性
烈性噬菌体:核酸独立复制,寄主细 胞裂解
溶原性噬菌体:核酸整合于寄主细胞 并同步复制,寄主细胞不裂解。 ——遗传性
四、病毒的培养
液体培养基:菌悬液变透明 固体培养基:噬菌斑(空斑)——1对1的病毒
四、病毒的培养
空斑
四、病毒的培养
•菌苔 •噬菌斑
X射线、Y射线等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1、物理因素
湿度
干燥使病毒RNA释放引起灭活。
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于10%引起灭活。 污泥中:水分含量低于35%引起灭活。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2、化学因素
抗体和干扰素引起病毒的体内灭活。
抗体——由机体对侵入的病毒(抗原)产生的一 种特异蛋白质,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 干扰素——宿主抵抗入侵的病毒产生的一种糖蛋 白,能进一步诱导宿主产生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 活。
第一章——病毒
▪ 致病因子是一个没有衣壳包裹的RNA分子,且分子量很小(仅为最小 病毒的1/20)
▪ 单股共价闭环RNA分子 ▪ RNA能在敏感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不需要辅助病毒
• 类病毒是当今所知最小,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 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 番茄簇顶病、柑橘裂皮病、菊花矮化病等,都是类病毒引 起的。
• T偶数噬菌体 • 此类病毒的衣壳由两部分
结构组成: 螺旋对称部分 立体对称部分 • 如大肠杆菌T4、T2、T6
噬菌体,其外形蝌蚪状
2、核酸内芯
动物病毒多数含DNA,有的只含RNA 植物病毒多数含RNA,少数含DNA 噬菌体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功能: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对敏感宿主的感染力
立体对称型:20面体,如腺病毒 螺旋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 复合对称型: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螺旋对称:
• 动、植物棒状病毒 • 多数是单链RNA病毒
立体对称
• 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 • 外观为球状 • 腺 病 毒 是1953 年首 先从
切除的小儿扁桃体中分离 到的。可侵染呼吸道、眼 结膜等。
复合对称:
二、拟病毒(卫星RNA )
• 又称类类病毒,它是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内的 类病毒。 它与普通类病毒的差异是它的侵染对象不是高 等动植物,而是植物病毒。
三、朊病毒
• 引发羊搔痒病、疯牛病、克雅氏病,是一种中枢神经 系统退化性紊乱疾病
• 1982年美国学者Prusiner发现该病的病原是一种蛋白 质,称为朊病毒蛋白(PrP)。
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可被用作细菌的生长底物
四、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一)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病毒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病毒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鼓励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为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病毒知识,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关爱健康、尊重生命、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4.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病毒及相关疾病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增强学生对病毒防治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维护公共卫生、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病毒,并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评估病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创设情境教学法,设计病毒防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病毒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1.2病毒教案2021-2022学年冀教版生物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病毒1、教材分析“病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少儿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结合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为题材介绍生命的特殊形式——病毒,其结构简单,个体微小,较为抽象,具体需在电子显微镜才下能看到其形态和大小,因此借助于大量图片资料如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进行直观展示便于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
病毒的结构简单,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依赖细胞进行增生殖,让学生认识到病毒其实也是一种生物。
病毒既对人类有害引起一些病毒性疾病,同时人类也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2、学情分析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学生已经认识到病毒的存在及病毒对人类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但并不能全面的认识病毒,对病毒的特征及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本节课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资源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病毒模型的建构与模型展示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通过情景剧角色扮演,培养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病毒的生活特点(3)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尝试制作病毒的模型,提高设计、制作与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其对人类有利有弊的两面性,确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2)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4、教学重难点(1)病毒的主要特征(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5、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6、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导入都说川渝是一家,可就在几天前,咱们的兄弟城市-成都又上了热搜,新增三例新冠确诊病例,学校也是立即发出通知,防疫工作不可掉以轻心。
同学们,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什么?回顾疫情期间的情景,思考引发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热门事件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病毒为何有这么大的能耐,引起这场轩然大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小班健康教案《打倒病毒大怪兽》
小班健康教案《打倒病毒大怪兽》第一章:认识病毒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知道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无法用肉眼看到。
2. 理解病毒是如何传播和感染人类的,以及病毒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生物体,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 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水源、食物等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3. 病毒对健康的影响:病毒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病毒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病毒的特点。
2. 讲解病毒的基本特征: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病毒的结构和特点,可以使用图示或模型辅助讲解。
3. 讲解病毒的传播方式:通过实例说明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可以使用图示或动画辅助讲解。
4. 讲解病毒对健康的影响:通过实例说明病毒是如何引起疾病的,可以使用图示或动画辅助讲解。
5. 总结:回顾病毒的基本特征、传播方式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
第二章:预防病毒感染教学目标:1. 了解预防病毒感染的基本方法,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
2. 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戴口罩的方法,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教学内容:2. 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洗手步骤包括掌心、手指、指甲和手腕。
3. 正确的戴口罩方法:选择合适的口罩,佩戴口罩的正确姿势和摘口罩的正确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情境引入预防病毒感染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 讲解预防病毒感染的基本方法: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预防措施,可以使用图示或实物辅助讲解。
3. 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示范正确的洗手步骤,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讲解正确的戴口罩方法:示范正确的戴口罩和摘口罩的方法,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5. 总结:回顾预防病毒感染的基本方法和正确的洗手、戴口罩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
第三章:增强免疫力教学目标:1. 了解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免疫力。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特点:①大小在0.2um以下。
②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③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在宿主体外是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
2.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3.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答:毒性噬菌体:就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就是指侵入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细胞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4.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答:溶原细胞就是指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
原噬菌体就是指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又称为前噬菌体。
5.动物病毒以痘病毒最大,口蹄疫病毒最小。
植物病毒中马铃薯Y病毒最大,南瓜花病毒最小。
6.酚和醛的杀毒机制:酚破坏病毒的蛋白质,而醛破坏病毒的核酸。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
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2、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答: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
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
(1)细胞壁生理功能a、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b、维持细菌形态c 、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d 、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2)细胞质膜生理功能a、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质的转移;b、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c、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周群英版重点整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一,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2、微生物的命名: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种的名称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3、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比表面积大;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生长旺盛;易变异,适应性强;吸收多,转化快。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特点?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um以下的超微小微生物。
特点:没有核糖体,没有酶系统,不具备独立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感宿主体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病毒的大小以nm计。
2、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病毒的化学结构是蛋白质和核酸,还有类脂质和多糖。
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和核酸内芯构成核衣壳。
有的病毒粒子没有囊膜,有的核衣壳外面有囊膜。
3、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噬菌体大分子合成、毒粒的装配与释放。
4、噬菌体有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型。
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叫毒性噬菌体;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称为溶原细胞。
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双球菌)、杆状(长杆菌)、螺旋状(红螺旋菌)、丝状(铁细菌)。
2、细菌的大小以um计,球菌的大小(直径)为0.5--2.0um.杆菌的大小(长*宽)为(0.5--1.0)um*(1--5)um.3、细菌的细胞结构?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菌毛。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结构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质、少量蛋白质和脂肪。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复杂,分为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层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
《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
《环境微⽣物》课后答案完整版第⼀篇微⽣物学基础第⼀章⾮细胞结构的超微⽣物——病毒1 病毒是⼀类什么样的微⽣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的代谢能⼒,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命的超微⽣物,然⽽,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命特征的⼤分⼦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旦重新进⼊活的宿主细胞内⼜具有⽣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的⼤⼩、病毒的结构、有或⽆被膜等进⾏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质⾐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壳。
蛋⽩质⾐壳是由⼀定数量的⾐壳粒按⼀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复制、聚集与释放。
⾸先,⼤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上某⼀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或是纤⽑。
噬菌体侵⼊宿主细胞后,⽴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质,⽽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合成噬菌体蛋⽩质,核酸和蛋⽩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个完整的新的⼤肠杆菌T系噬菌体。
病毒的结构
➢来自宿主细胞,与囊膜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细 胞的作用有关。
四、衣壳构型
病毒衣壳或壳体是由大量的蛋白亚基或壳粒 组成的。这些蛋白亚基的排列是以不同的轴 为中心对称性排列,形成一个保护病毒核酸 的高度有序的结构。
1、螺旋对称的病毒壳体
病毒壳体由蛋白亚基沿着 轴心进行螺旋排列,而形 成高度有序的结构。
弹状,细菌病毒(噬菌体)大多数呈蝌蚪状。
DNA病毒颗粒大小
正链RNA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负链RNA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二、病毒的结构
裸露病毒
囊膜病毒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纤突
囊 膜
囊膜病毒
壳 粒
衣 壳
核衣壳芯髓ຫໍສະໝຸດ 病毒的结构病毒 粒子
芯髓 (核酸) 核衣壳
(基本结构)
衣壳
DNA/RNA,
基因组: 双股/单股,
分段/不分段
壳粒
多肽
(形态亚单位) (结构亚单位)
囊膜:有纤突
(非基本结构)
三、病毒的化学组成
核酸 蛋白质 脂质 碳水化合物 其他组成
(一)核酸:决定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1.特点: (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构成病毒体的芯髓。
(2)核酸类型多样化
➢mRNA的碱基序列作为标准,凡与此相同的核酸称为正股 (positive sense),与其互补的则为负股(negative sense)。 ➢核酸可分单股(single stranded)或双股(double stranded)、 线状(linear)或环状(circular)、分节段(segmented)或不 分节段
目
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组成,目名的词
1 病毒-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肠道病毒随温度升高滴度下降99.9%所需时间: 3~5℃ 40~90d
22~25 ℃
37 ℃
2.5~9d
5d
2.土壤病毒的存活
影响因素: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最大。
温度:低温时的存活时间比在高温时长。
湿度:干燥易使病毒灭活,土壤水分含量在10% 以下,病毒的数量大减。
3.空气中病毒的存活
影响因素:干燥、相对湿度、太阳光中的紫外辐 射、温度和风速等影响。
5.释放(Release)
裂解:多以裂解细胞的方式
释放。
通常情况下,一个噬菌体通
过上述四个过程能合成1001000个噬菌体。
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从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附到粒子成熟释放需15~ 30min。
(二)噬菌体的溶原性
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总结:病毒的一般特征
个体微小:以nm计,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植物病毒:大多含RNA,少数含DNA。
噬菌体: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一个病毒粒子只含一种核酸。
蛋白质衣壳 囊膜 核酸内芯
功能: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 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2.蛋白质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 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称蛋白质衣壳。 衣壳粒: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 质亚单位。
3.离子辐射
X射线、γ 射线也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三)干燥
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
RH越高,病毒存活时间较长。
病毒RNA释放出来随后裂解导致灭活。 有被膜的病毒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存活较好。
二、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病毒学课件
普通病毒学(Basic/General Virology)第一章引言—病毒学与病毒疾病(Virology and viral diseases)1、病毒与病毒学(The science of virology)●病毒与宿主(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ruses and their hosts)病毒(virus)病毒定义:病毒是亚显微的细胞内寄生物(viruses are submicroscopic, obligate intracellular parasites)病毒的构成简单病毒基因组包含的基因蓝图病毒不是最小的自主复制病原物宿主(the host)—个体和细胞产毒感染(productive infection与abortive infection)单细胞释放量(burst size)病毒与宿主共存:溶原化(lysogeny);转化(transformation)。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宿主易感性(the susceptibility of host)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ruses and their hosts)病毒致病性和宿主易感性相互转变持续感染病毒●病毒感染宿主个体和群体的效应(The effect of virus infections on the host organismand populations – viral pathogenesis, virulence, and epidemiology)病理学(viral pathogenesis)致病性(pathogenicity)毒性/毒力(virulence)非致病/非毒性株(apathogenic /avirulent strain)病毒致病性和毒性流行病学(viral epidemiology/epizoology)●病毒学史的重要事件预防天花(Vaccination against smallpox)Koch法则(Koch’s postulates/rules,1890)巴斯德(Louis Pasteur,1885)病毒学研究历史(The history of virology)病毒发现时期(20世纪头30年)病毒本质的研究时期分子病毒学时期2、病毒疾病与宿主群体(Virus disease in population and individual animals)●病毒源头(the nature of virus reservoirs)贮存宿主(virus reservoirs)贮主以人为贮主的病毒(Some virus with human reservoirs)以脊椎动物为贮主的病毒(Some virus with vertebrate reservoirs,zoonosis)节肢动物(arthropod)载体●病毒在群体中传播(viruses in populations)群体免疫性能(herd immunity)小群体和大群体病毒流行病学(Viral epidemiology in small and large populations)●病毒与宿主群体相互作用(the dynamics of host-virus interactions)自然贮主(natural reservoir)在生物进化历程中,多数病毒与宿主长期共存并保留至今。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本教学案例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以及作业小结等方面。通过这些亮点,本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以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方式,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病毒的基本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几个问题,如“病毒为什么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问题等方式,共同探讨病毒的寄生特点和生活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生活方式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最后,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调查身边的病毒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字数在300字左右。通过作业小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使学生认识到病毒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病毒学(Virology)
2、局部反应
(1)噬菌体—噬菌斑(plaque) 噬菌体感染生长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细菌所形 成的,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透明区域。
(2)动物病毒—蚀斑或称空斑(plaque) 动物病毒感染单层细胞培养所形成的局部病损 区域,系由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所引起.
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 CPE) :
(六)分子生物学方法 *变性与不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蛋白质肽图与N末端氨基酸分析 *核酸的酶切图谱与寡核苷酸图谱分析 *分子杂交 *序列测定 *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第三章 毒粒的性质
第一节 描述毒粒性质的结构术语 一、毒粒(Virion) 1、毒粒是一团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它 被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外壳所包围,有的还有一层附加膜,以保 护其遗传物质免遭环境破坏,并作为将其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 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的载体。 2、毒粒的基本构成: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 蛋白质外壳(由许多相同的蛋 白质分子构成) * 有的病毒含有多个核酸分子 * 有的病毒蛋白质外壳由数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构成 * 有的病毒蛋白质外壳外还有一层膜结构 * 有的病毒的多个核酸分子被分别包装在不同的颗粒中
*感染单位(infectious units, IU):引起宿 主或宿主细胞培养一定特异性反应的病毒最 小剂量
*效价(title):单位体积(ml)病毒原液 所含的病毒感染单位的数目(IU/ml)。
1、 噬(蚀)斑测定
(1)噬菌体的噬菌斑测定,琼脂叠层法(agar layer method)
一定量的经系列稀释的噬菌体悬液分别与高浓度 的敏感细菌,以及半固体营养琼脂均匀混合后,塗布 在已铺有较高浓度营养琼脂的平板上,经过孵育培养, 在延伸成片的细菌菌苔上出现分散的单个噬菌斑。根 据病毒的一次击中(one-hit)动力学性质,一个有 感染性的病毒即可引起一个细胞的感染并形成一个噬 斑,并且其数目与样品中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数量 成正比,故统计噬斑数目后即可计算出噬菌体悬液效 价,并以噬斑形成单位(plague forming units , PFU)/毫升(ml)表示。
微生物学第二版答案
微生物学第二版答案【篇一:《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
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远离可怕的病毒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远离可怕的病毒第一章:认识病毒活动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知道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
2. 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病毒。
活动准备:1. 病毒图片2. 免洗手消毒液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展示病毒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病毒的特征。
2. 讲解病毒:讲解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会引发疾病。
3. 学习防护:教授幼儿如何正确洗手,使用免洗手消毒液。
活动延伸:1. 回家后,让幼儿教给家人如何正确洗手和使用免洗手消毒液。
第二章:病毒与疾病活动目标:1. 了解病毒与疾病的关系。
2. 学会预防疾病,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1. 疾病图片2. 消毒液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展示疾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疾病的特点。
2. 讲解病毒与疾病:讲解病毒会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流感等。
3. 学习防护:教授幼儿如何使用消毒液,清洁环境。
活动延伸:1. 回家后,让幼儿教给家人如何使用消毒液清洁环境。
第三章:正确洗手活动目标:1. 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2. 知道洗手的重要性,预防病毒感染。
活动准备:1. 洗手图片2. 洗手液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展示洗手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洗手的意义。
2. 讲解洗手方法:讲解正确的洗手步骤,包括揉搓双手、清洁指缝、洗手腕等。
3. 实践洗手:让幼儿使用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
活动延伸:1. 回家后,让幼儿教给家人正确的洗手方法。
第四章:健康饮食活动目标:1. 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学会选择健康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1. 健康食物图片2. 不健康食物图片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展示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2. 讲解健康饮食: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
3. 学习健康饮食:让幼儿选择健康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活动延伸:1. 回家后,让幼儿教给家人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
第五章:运动锻炼活动目标:1. 了解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动物病毒学-第1章.病毒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第一章病毒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上一节课我们谈到了病毒的本质,病毒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予以回答。
什么是病毒呢?所谓病毒,它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其的特征包括5个方面,即病毒形体微小,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须的遗传信息;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严格的细胞内寄生,任何病毒都不能离开寄主细胞独立复制和增殖。
关于病毒的特征,有几点需要强调和补充。
这里所讲的病毒的特征都是针对自然情况下的病毒而言。
因为在特定的人工实验条件下,人们已经建立了可使病毒的组成成分——核酸和蛋白质,在无细胞系统下复制并装配成感染性病毒的技术(动物病毒的反向遗传学),例如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等等。
在烟草花叶病毒以及随后的动物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被提纯为结晶体以后,有人曾怀疑病毒是否还属于生物范畴? 的确,细胞外的病毒,特别是病毒的结晶型,没有新陈代谢,不表现生命活性。
但是必须指出,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迅即启动和复制,并且合成病毒特异的蛋白质,包括酶类,最后产生数量增多的子代病毒,却又表现出明显的生命特征;此外,病毒所呈现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也是证明病毒确实属于生物界。
因此,对于病毒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病毒具有生命活动型和生命静止型的双重存在形式,即病毒具有生命和非生命两种形式。
b:利福平可抑制痘病毒繁殖根据单细胞微生物的大小和复杂性可分为:原虫、真菌、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这些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仍具有细胞结构。
它们有自身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时也含RNA,本身具有产生能量和大分子物质的机制。
通过合成自身的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而生长。
它们绝大多数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μm以下的超微小微生物。
它们在活细胞外仅表现为生物大分子的特征,只有进入宿主细胞后才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2、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核酸内芯)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了病毒粒子的衣壳。
3、类病毒: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是一类只含有环状单链RNA分子,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分子病原体。
4、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算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可引起疯牛病、羊瘙痒病等的感染因子(蛋白样感染颗粒)。
5、温和噬菌体: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7、原噬菌体: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8、溶原性细菌: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9、噬菌斑:将稀释湿度的噬菌体悬液接种在噬菌体的敏感细菌菌落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时,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裂解呈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二、选择题1.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③ __的病毒。
①酵母菌②霉菌③放线菌和细菌④原生动物2. 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物质是__ ③ __①糖类②蛋白质③核酸④脂肪3. 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__① __①微生物病毒②昆虫病毒③植物病毒④动物病毒4.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__ ③__①细菌②水螅③烟草花叶病毒④蚯蚓5.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__ ③__①个体微小,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②没有细胞结构③可以独立生活④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6. 溶原性细菌对__③ __具有免疫性①所有噬菌体②部分噬菌体③外来同源噬菌体④其他噬菌体7. 病毒衣壳的组成成分是__② __①核酸②蛋白质③多糖④脂类8.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_ ②__①DNA和RNA ②DNA或RNA ③DNA ④RNA9. E. 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__② __①球形②蝌蚪形③杆状④丝状10.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__ ②__的病毒①蛋白质②RNA ③DNA ④DNA和RNA11. T4噬菌体__③ __①螺旋对称②几何体对称③复合式对称④都不是12. 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__② __①核酸②蛋白质③多糖④脂类13. 大部分病毒对__③ __不敏感①高温②紫外线③抗生素④干扰素14. 与寄主细胞同步复制的噬菌体称为_②_ __①烈性噬菌体②温和噬菌体③病毒④类病毒三、填空题1.病毒粒子的基本化学组成是___蛋白质____和__核酸_____。
2. 温和噬菌体能以___核酸___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__溶原___细胞。
3. 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培养特征称为____噬菌斑______。
4.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__吸附__、_侵入__、_复制与装配___、_ 聚集___和__裂解释放_五个步骤。
5.病毒粒子的基对称类型可分为___立体对称___、____螺旋对称__和___复合对称__。
6.病毒蛋白的作用是__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___、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_和_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___。
7.病毒核酸的作用是__决定病毒遗传和变异__和_决定病毒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____。
8.噬菌体的核酸以___DNA_____居多,而植物病毒的核酸以_ _RNA____居多。
9. 类病毒是一类只含有____单链RNA_的分子病原体,阮病毒是一类只含有___蛋白质___的分子病原体,10. 样品中病毒数量的常用测定方法包括__病毒颗粒计数法___、__间接计数法__和__病毒感染效价测定法_____。
11. 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___温和噬菌体__,而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___毒性噬菌体____。
四、判断题1. 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时,核酸和蛋白质同时进入宿主细胞。
错2. 一种病毒粒子的核酸包括DNA和RNA. 错3. 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不会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
对4. 原噬菌体即指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
对5. 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错6. 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对7. 细菌的溶原性是可以遗传的。
对8. 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对9. 溶原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对10. 病毒由于无核糖体,故不能独立生活。
错11. 病毒一般对抗生素和干扰素均敏感。
错12. 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原噬菌体暂时没有感染力。
对13. 氯和臭氧均对病毒有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它们破坏了病毒粒子的蛋白质衣壳。
错14. 紫外线灭活病毒的原因在于碱基发生了脱氨基作用。
错15. 甲醛和酚灭活病毒的原因均是破坏了病毒的蛋白质。
错16. 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氯仿对所有的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错五、简答题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与一般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特点:①形体小,大多数病毒的大小在0.2微米以下,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②非细胞结构,故也称分子生物;其主要成分仅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③专性寄生,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在宿主体外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④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
2. 以大肠杆菌T系列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答:病毒无生长过程;不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由病毒基因组的核酸指令宿主细胞复制大量病毒核酸,继而合成大量病毒蛋白质,最好组装成大量子病毒并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以噬菌体为例,有如下五步:吸附、侵入、复制、成熟(装配)、裂解和释放。
①吸附。
大肠杆菌T系列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份。
②侵入。
大肠杆菌T系列噬菌体的尾部借尾丝的帮助固着在敏感细胞的细胞壁上,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形成小孔,尾鞘消耗ATP获得能量而收缩,将尾髓压入宿主细胞内,尾髓将头部的DNA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细胞外,此时,宿主细胞壁上的小孔被修复。
③复制与聚集。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抑制宿主细胞内的DNA、RNA 和蛋白质合成,宿主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过程叫装配。
大肠杆菌噬菌体T4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噬菌体T4。
④裂解和释放。
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裂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
3. 毒性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有什么区别?以此为例来说明病毒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3.毒性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有什么区别?以此为例来说明病毒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答:毒性噬菌体是进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是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它们的区别在于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胞后能否立即引起细胞裂解。
4. 病毒的培养有什么特殊要求?如何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判断病毒的存在与否?答:病毒的培养基要求苛刻,专一性强,其敏感细胞要具备以下条件:①必须是活的敏感动物或是或的敏感动物组织细胞;②能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③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特异性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病毒进入细胞可生长繁殖。
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噬菌斑(将稀释湿度的噬菌体悬液接种在噬菌体的敏感细菌菌落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时,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裂解呈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来判断;在液体培养集中,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菌体裂解,原来浑浊的细菌悬浊液变成透明的裂解溶液,以此来判断病毒的存在。
5. 破坏病毒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杀灭病毒?答:一、破坏病毒的物理因素共有三类:1.温度: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受损伤,高温对病毒蛋白质的灭活比病毒核酸的灭活要快。
蛋白质的变性阻碍了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削弱了病毒的感染力。
2.光及其他辐射:①紫外辐射:其灭活部位使病毒的核酸,使核酸中的嘧啶环收到影响,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尿嘧啶残基的水和作用也会损伤病毒。
②可见光:在氧气和燃料存在的条件下,大多数肠道病毒对可见光很敏感而被杀死,这叫“光灭活作用”;燃料附着在核酸上,催化光催化作用,引起病毒灭活。
③离子辐射:X 射线、r 射线也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3 干燥:被灭活的原因是在干燥环境中病毒RNA 释放出来而随后裂解。
二、破坏病毒蛋白质衣壳的化学物质有:酚,低离子强度;破坏病毒核酸的化学物质:甲醛(破坏核酸,但不改变病毒的抗原特性),亚硝酸(导致嘌呤和嘧啶碱基的脱氨基作用),氨(引起病毒颗粒内RNA 的裂解);破坏病毒脂类被膜的化学物质:醚、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等。
6. 你如何判断某种病毒有无被膜?答:因为被膜主要成分是脂质,以此含被膜的病毒对醚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等脂溶剂敏感而被破坏;无被膜的病毒对上述物质不敏感。
所以可用上述物质鉴别病毒有无被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