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科大学】优质课《病毒学》 第一章-人体病毒的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病毒学概述

第一章病毒学概述

• 亚病毒(subviruses)是一类比病毒更为 简单,仅具有某种核酸不具有蛋白质, 或仅具有蛋白质而不具有核酸,能够侵 染动植物的微小病原体。他不具有完整 的病毒结构的一类病毒称之为亚病毒, 包括类病毒、卫星因子 、朊病毒。
类病毒(viroid)
•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研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 发现一种病原其侵入宿主细胞后可自我复制, 并使宿主致病或死亡。该病原无病毒颗粒和抗 原性、对酚等有机溶剂不敏感、耐热 (70 ℃ ~75 ℃ ) 、对高速离心稳定 ( 说明其低分子量 ) 、对 RNA 酶敏感等特点。所有这些特点表明病原并 不是病毒,而是一种游离的小分子 RNA 。类病 毒通常 246~399 个核苷酸的单链线状或环状 RNA 分子。
病毒和病毒学
• 病毒:
早期认识: virus有毒 ,可引起传染病 现在认识:化学组成和增殖方式独具特点,只能在 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
特点: 1. 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2. 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他细胞器; 3. RNA病毒的遗传信息编码于Rபைடு நூலகம்A; 4. 体积小; 5. 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的核酸、合成蛋白质并
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区别
微生物
结构 在无活细
种类
胞的培养
基中生长
细菌 原核细胞型 +
支原体 原核细胞型 +
立克次体 原核细胞型
-
衣原体 原核细胞型
-
螺 旋 体 原 核 细 胞 型 -(+)
真菌 真核细胞型 +
病毒
非细胞型
-
二等分裂 繁殖
核酸类型
核糖体

北京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章

北京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章
细菌的酶系统
细菌具有多种酶系统,参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如分解代谢、合成 代谢和能量代谢等。
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代谢产物包括有机酸、气体、抗生素和维生素等,这些产物 在医学、工业和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04
消毒与灭菌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法
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 固,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 亡。包括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 用时间
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与其性质、 浓度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一 般来说,浓度越高、作用时间 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温度和湿度
pH值
温度和湿度可以影响消毒剂的 效果。一般来说,温度越高、 湿度越大,消毒剂的效果越好。
某些消毒剂在特定的pH值范围 内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例如, 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效果 较好,而季铵盐类消毒剂在碱 性环境中效果较好。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古代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经验,积累了一些关于 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认识。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人们开始观察和 研究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19世纪中期
20世纪以来
巴斯德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病原微生物 的存在,奠定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手 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其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细菌的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细菌的培养基通常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的细菌对培养条件的要求也有所不 同,如温度、pH值、氧气需求等。
细菌的新陈代谢
细菌的代谢类型

病毒学(一到六章)

病毒学(一到六章)

病毒学(一到六章)第一章病毒的结构(1学时)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小,结构容易,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这种病原能通过滤器,命名为病毒。

病毒的基本特性1. 以颗粒形式存在,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普通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过滤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干看见。

2. 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3.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4.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是郑重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不能自立生长和繁殖。

5.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持久保持其侵染活力。

6. 病毒无核糖体(rRNA)和转移RNA (tRNA)。

7. 病毒不能长大,不经分裂繁殖。

8. 病毒对普通抗生素和作用于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药物均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9.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埋伏性感染。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特征一、形态1. 病毒的大小是指病毒体的大小。

测量单位是纳米(nanometer,nm),即毫微米(1/1000μm)。

各种病毒的大小相差很大,普通病毒介于50nm~250nm之间,其中绝大多数病毒都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如痘病毒(poxvirus)为300nm,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看到;最小的病毒如小RNA病毒和极小DNA病毒直径约在20nm~30nm 之间。

2. 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

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植物病毒多呈杆第1 页/共18 页状或丝状(某些动物病毒也呈丝状);此外,还有呈砖形(痘病毒)、子弹形(狂犬病病毒);而噬菌体(bacteriophage)多呈蝌蚪形。

有些病毒的形态比较固定,如小RNA病毒呈球形;但某些病毒的形态则是多形性的,如粘病毒(orthomyxoviridae),有球形、丝状和杆状。

病毒学基础Ippt课件

病毒学基础Ippt课件

25
3.朊粒的抵抗力
土壤中可存活20年 标准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坏 灭活方法是室温下5%次氯酸钠或1mol/L
氢氧化钠处理1hr,再134℃高压蒸汽2hr以上
26
4.朊粒的致病性
引起人和动物Prion病。潜伏期长,表 现为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
27
动物Prion病
人类Prion病
36
4、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阶段也称为隐蔽期 包括
➢ 基因的复制:子代核酸的合成 ➢ 基因的表达:子代病毒蛋白的转录与翻译 阻止病毒生物合成的药物:核苷类药、非核 苷类似药、蛋白酶抑制剂等
37
病毒核酸类型不同,生物合成规律也不同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单正RNA病毒 单负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乙脑病毒
E、蛋白分子
F、流感病毒
8
G、烟草花叶病毒
二、病毒形态多样
多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少数为杆状、丝状、砖状、或子弹状
9
10
三、病毒的结构
1.核心 ( core )
核酸 →基因组genome 为病毒生命活动提供遗传信息 病毒复制的模板
11
2.衣壳(capsid)
5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7
大小悬殊 有内含子,ORF间有重叠 较大的遗传不稳定性
18
功能
➢ 病毒复制的模板 ➢ 决定病毒的生物学活性 ➢ 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
19
2、病毒蛋白质
结构蛋白
➢ 分布于衣壳、包膜和基质中 ➢ 对核酸具有保护作用,稳定病毒形态 ➢ 决定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 ➢ 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分类及诊断

医科大学专业课程《病毒学》全册课件-教授主讲优质课件

医科大学专业课程《病毒学》全册课件-教授主讲优质课件

《病毒学》简介
virus
医学病毒学是病毒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研究病毒特性, 有时又叫医学分子病毒学。医学病毒 学研究范围包括病毒本质,传播模式 及致病机制,以及应用层面的药物及 疫苗研究。它和分子生物学及药物学 关系密切。
第一章
病毒学概论
virus
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点 体积非常微小,需在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类型核 酸(DNA或RNA)和蛋白质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真菌 真核细胞 +
DNA+RNA
非细胞 DNA或RNA
复制 -
+ 二分裂 +
+
有性或无性
增殖方式 抗生素
+
干扰素
+
-
-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virus
病毒的大小:以 纳米(nm)为计量 单位, 一般 30~200nm
The largest : ( 300nm, 痘病毒) The smallest: 10 nm 如口蹄疫病毒
与人类关系
virus
引起传染病:75%以上 可能是人类某些肿瘤的病因之一 鼻咽癌 EBV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强,流行广泛,很少有特效药
virus
特性 滤菌器 结 构 细胞壁 核酸类型
无细胞培养
病毒
+
细菌 原核细胞 +
DNA+RNA
衣 壳
virus
核衣壳
二)衣壳
成分——包裹在核酸外的 蛋白质,组成壳微粒 作用: 保护病毒核酸; 与易感C上V受体结合, 辅助V对易感C的感染; 抗原性,诱导机体免疫 应答。

医学病毒学PPT课件

医学病毒学PPT课件

02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近距离接触有症状的人,尽量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 距离。
03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室内环境佩戴医用口罩或N95口 罩,以阻挡含有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
04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锻炼,以提高 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
05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疫苗,以降 低感染风险。
播的风险。
疫苗研发与使用
疫苗研发
通过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的合 作,加速针对新型病毒的疫苗
研发进程。
临床试验
确保疫苗在投入使用前经过严 格的临床试验,确保安全性和 有效性。
分阶段使用
疫苗上市后,根据疫情情况和 接种计划,分阶段、分人群进 行接种。
监测与评估
在疫苗使用过程中,持续监测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根据实
药物设计与筛选
03
基于病毒结构信息,设计和筛选能够抑制病毒复制或破坏病毒
颗粒的药物分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病毒基因组每天约产生 10^-5~10^-8个突变, 其中大部分为负突变(降 低生存能力的突变)。
病毒进化的规律与趋势
适应性进化
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逐渐适应宿主环境 的过程,表现为毒力增强或减弱。
协同进化
病毒与宿主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的过程,如病毒抗原变异与宿主免疫 应答之间的协同进化。
定向进化
在选择压力下,病毒基因组朝着特定 方向进化的过程,如抗药性病毒的出 现。
血液传播
病毒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如丙肝病毒、 乙肝病毒等。
接触传播
病毒通过接触口、鼻、眼等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 人体,如HIV病毒、HBV病毒等。

病毒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病毒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17
完整版课件
2、PH:
大多数病毒在PH6-8的范围内保持稳定。 在PH<5.0>9.0的环境中迅速灭活。
病毒种类不同对PH的稳定性亦不同。例 如呼肠孤病毒能抗PH3.0;口蹄疫病毒 在PH6.0-6.5及8.0-9.0迅速灭活,猪 水泡病毒在PH2.2,24h仍具有感染性。
完整版课件
18
3 、氧化剂:
②无襄膜的RNA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 毒,核酸与衣壳在细胞浆内装配, 细胞溶解后一次释放。
完整版课件
9
③有襄膜的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在核内 装配为核衣壳。释放方式有三种:一是移至核 膜以芽生方式进入胞浆,获得核膜成分作为襄 膜。并由此渐渐释放到细胞外;二是通过核膜 裂隙进入胞浆,从胞浆膜上获得襄膜,沿核周 围与内质网相通的部位从细内逐渐释放。三是 复合病毒如牛痘病毒的DNA与蛋白质均在胞 浆中合成,形成“未成熟颗粒”经再分化成为 成熟颗粒,其中一部分通过细胞表面释放,大 部分则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而扩散释。
完整版课件
4
Hale Waihona Puke 病毒复制的过程一、吸附 首先是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发生
的非特异性吸附。其次是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 有选择性和有特殊亲和力的特异性吸附。它是 病毒感染具有明显选择性的理论基础。
完整版课件
5
二、穿入
①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 如牛痘病毒 ②通过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后进入细胞,如疱
疹病毒 ③病毒与细胞膜上受体作用进入细胞,如脊
16
完整版课件
1、温度:
病毒耐寒不耐热。大多数病毒可在4℃以下 良好生存,尤其在干冰温度(-70℃)和液 氮(-196℃)下更能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而大多数病毒于55-60℃10-30min灭活, 100℃迅速灭活。有的在室温下只能存活数 小时(流感、麻疹病毒),有的在自然界中

病毒(课件)PPT课件

病毒(课件)PPT课件

抗病毒治疗
个人防护措施
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 载量,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提倡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 人防护措施,减少病毒接触和传播机会。
国际合作与法规制定
国际组织合作
加强世界卫生组织(WHO) 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监 测病毒变异情况,分享防控 经验和资源。
国际法规制定
跨国信息交流
THANKS
感谢观看
病毒武器的防范与控制
03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严格的生物武器公约,加强防范与
控制措施,防止病毒等生物武器被滥用。
05
病毒的检测与控制
病毒的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
利用特定引物与病毒基因片段进行 PCR扩增,通过荧光信号变化进行病 毒定性或定量检测。
抗原检测
利用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的原理, 通过显色反应或金标法进行病毒定性 检测。
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感染人类后,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 死亡,威胁人类健康。
病毒在生物武器中的作用
生物武器的发展史
01
病毒作为生物武器的发展历史悠久,如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使用
细菌战。
病毒的传播方式
02
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可以通过空气、水源、食物等多种途径传播,
造成大规模的感染和死亡。
发现
2002年,广东发生了一种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且具有传染性。经过专 家们的调查和实验,证实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病毒。
应对
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同时,科研人员加紧研究病毒的特性,以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和疫苗。
MERS病毒的发现与应对

(新)病毒学概述(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新)病毒学概述(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抗病毒意义:
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扩散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干件)扰素产生机制
细胞
IFN诱生剂
产生特异性因子 ,和阻抑蛋白结合
干扰素的基因抑制解除 IFN基因活化产生干扰素
干扰素
干 扰
与靶细胞结合

作 用
抗病毒蛋白基因活化


合成抗病毒蛋白
干扰病毒蛋白合成
干扰素产生及作用机制示意图
IFN抗病毒作用特点
1.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 组装、成熟和释放。 病毒完成一个复制周期约10h。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2.具体过程 (1)吸附:特异性吸附 (2)穿入:通过胞饮、融合、转位作用方式 (3)脱壳: 脱壳酶作用下脱去蛋白质衣壳 (4)生物合成:隐蔽期,包括转录和翻译。 (5)组装与释放:核酸与蛋白质组装。释放

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

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 如单纯疱疹病毒
慢发感染(迟发感染):
潜伏期长, 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1.杀细胞感染 抑制宿主细胞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细胞死亡 使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 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
– 流行广泛 – 传染性强 – 传播途径多 – 并发症复杂 – 后遗症严重 – 诊治困难 – 死亡率高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一)病毒的大小
1.测量单位 纳米(nm)
2.观察工具 电子显微镜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病毒》 讲义

《病毒》 讲义

《病毒》讲义一、什么是病毒病毒,这个在微观世界中活跃的“小家伙”,常常让我们感到既神秘又恐惧。

那么,究竟什么是病毒呢?从本质上来说,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的微生物。

它的结构极其简单,通常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核酸就像是病毒的“大脑”,包含着病毒的遗传信息,决定了它的特性和行为;而蛋白质外壳则像是病毒的“防护服”,保护着核酸并帮助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与细菌等其他微生物相比,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

这就好像病毒是一个“寄生虫”,需要“宿主”这个“大房子”来提供一切生存所需。

二、病毒的分类病毒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照遗传物质的类型,病毒可以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比如乙肝病毒;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像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就属于这一类。

根据宿主的不同,病毒又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动物病毒专门感染动物,比如狂犬病病毒;植物病毒则会侵害植物,导致植物生病;噬菌体则是专门侵袭细菌的病毒。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病毒的形态。

有的病毒呈球形,有的呈杆状,还有的像蝌蚪一样。

三、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要想“兴风作浪”,就得找到传播的途径。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飞沫传播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会产生飞沫,这些飞沫中可能携带病毒,如果其他人吸入了这些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

接触传播也很常见。

比如我们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然后又用手触摸了口鼻、眼睛等部位,病毒就可能趁机而入。

空气传播则是指病毒能够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被人们吸入后导致感染。

此外,还有一些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四、病毒的感染过程当病毒成功进入人体后,它的“入侵计划”就开始了。

首先,病毒会附着在宿主细胞的表面,就像一把钥匙找到了对应的锁。

然后,病毒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细胞内部,将自己的遗传物质释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 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 无完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health)
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
1、在基础教育中占很重要地位,是基础医学与 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 2、临床病理学诊断是一级诊断,具权威性。 “doctor’s doctor”
第一章 绪论
•·医学科学研究方法

•·医学教育方面

•临床医疗方面

临床医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传染病学 等
学 中

的 地 位
主干、桥梁学科 理 学
唇裂
无脑儿
(六)免疫因素
◆ 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 ◆ 免疫缺陷病
(七)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

紧张的工作

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良人际关系
(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condition)
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机体内外因素。
如: 营养不良 结核病; 婴幼儿 呼吸道传染病

第一章 绪论
1.尸检:
1.取材方式:用器械从尸体 2.优点:直观性 3.缺点:不能反映病变动态变化过程。
第一章 绪论
2、活组织检查(活检biopsy)
概念: 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 搔刮等方法,进行取材检查。
目的: 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
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 手术范围; 随诊观察病情,判断疗效;
利于采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

第一章 绪论
2.活体组织检查:
1.取材方式:用器械从活体 2.优点:组织新鲜,保真,有助于诊断 3.缺点:取材受限 4.意义:用于诊断和疗效判断,
尤其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

第一章 绪论
3、细胞学检查(细胞诊cytology)
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 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染色观察。 例如:子宫颈刮片-诊断早期宫颈癌
概念: 将器官、组织或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 下进行培养,研究不同病因作用下病变发生发
展的过程。
•三、病理学的研究及观察方法 19世纪中叶 魏尔啸(P.Virchow) 创立细胞病理学
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 1821~1902德国病理学家、政治家 和社会改革家。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运用科学方法探讨疾病本质,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形 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 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
二、病理学的范围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 病理学的范围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功能代谢的改变。 理 学 病理解剖学——研究疾病形态的改变。
第一章 疾病概论
二、疾病的分期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性昏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脊髓反射仍 可存在。 •脑干神经反应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 射、咳嗽反射等 •瞳孔散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 •脑
Thank You !
• 1、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 A、心跳停止 • B、自主呼吸停止 • C、脑神经反射消失 • D、不可逆的昏迷 • E、髓孔散大固定
2. 理化因素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3. 营养因素
(nutritional factors)
4. 遗传因素
(genetic factors)
5. 先天性因素
(congenital factors)
6. 免疫因素
(immunological factors)
7. 社会、心理因素(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 11.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 A.生物性因素 • B.物理性因素 • C.化学性因素 • D.免疫性因素 • E.遗传性因素
名词解释: 诱因、康复、自稳调节、心 身疾病、健康
问答题:
1、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2、病因与诱因的区别是什么?
二、疾病(disease)
自稳调节 :是指在多种调节机制的作用下, 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各 组织细胞及整体功能与代谢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稳态。
.
狭义的机体内环境:细胞外液

二、疾病(disease) 症状——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
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体征——指疾病时,客观检查的异常变化。 如肺部啰音、心脏杂音、肝大等。
贩卖“亚健康”
健康
亚健康
疾病
二、疾病的原因
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的科学。
任何疾病都有原因。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
病因(cause): 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 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如结核杆菌、乙肝病毒等)。
1. 生物性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诱因)—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暂时分不清是
原因还是条件。
•讨论与思考
•1.名词解释:病理学 健康 疾病
•2.简答:常见的病因有哪几类?
第三节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 共同规律
一、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自稳调节紊乱 ➢损伤与抗损伤始终贯穿于疾病的
• 8.进行复苏的关键时期是() • A.额死期B.临床死亡期C.生物学死亡 • D.脑死亡E.转归期
• 9.传统死亡过程中的可逆阶段是() • A.额死期 • B.临床死亡期 • C.生物学死亡 • D.脑死亡 • E.老死
• 10.临床无症状属于哪一期() • A.潜伏期 • B.前驱期 • C.症状明显期 • D.转归期 • E.濒死期
发展过程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与全身的关系
第一章 疾病概论
二、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高潮
序曲
前奏
尾声
临床症状明显期
疾病
前驱期 潜伏期
转归期
第一章 疾病概论
二、疾病的分期
4、转归期 ➢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转归,相同的疾病也会有不同 的转归
➢三种结局: 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死亡
病因的分类 理化因素——无机和有机化学毒物、药物
“反应停”儿童(海豹 肢)
(三)营养因素 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遗传性因素
•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
舟舟,知名指挥家,出生于1978的愚人节。 先天性愚型儿。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
(五)先天性因素 指妊娠期能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 4.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 A疾病的原因 • B.疾病发生的条件 • C.疾病的诱因 • D.疾病的外因 • E.疾病的内因
• 5.下列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 A.致病因素已经完全消除 B.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C.劳动能力完全恢复 D.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E.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通过机体代 偿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北京医科大学】优质课
《病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全国特级教师 江新欢 博士教授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病理学的任务;病理学的范围 及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及学习方法。 2、熟悉疾病的概念、原因;疾病发展 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一、病理学概念及任务
(一)病理学概念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
概念:通过复制人类疾病模型或动物自发性 疾病,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和转归的规律。 此外可进行一些不宜在人体上进行的研究。 比较常用的动物:兔子、青蛙、小白鼠,狗
第一章 绪论
4.动物实验: 1.方式:在动物上建立疾病模型 2.优点:弥补人体研究的不足 3.缺点:不能直接套用
第一章 绪论
5、器官、组织和细胞培养
• 2.有关健康的正确概念是() A.不生病即健康 B.指体格健全 C.精神上完全良好状态 D.指社会适应能力完全良好 E.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 社会上完全良好的状态
• 3.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 A.疾病的原因 • B.疾病发生的条件 • C.疾病的诱因 • D.疾病的外因 • E.疾病的内因
阴道涂片,胸腹水涂片 ,痰涂片
(1)自然分泌物 (2) 体液及排泄物(3) 穿刺针取 (4)刮片、刷片
•3、细胞学检查
(1) 脱落细胞涂片 采集病变处脱落细胞,涂片、染色、诊
断。如阴道、鼻咽等,或分泌物、尿、痰、溢液、渗出物(胸膜 积液、腹水)等,设备简单,操作简捷,复查容易。
第一章 绪论
4、动物实验
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中的一种状态,也成为 第三状态
处理得当
处理不当
健康
亚健康


三、亚健康 其表现形式: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人际交往~: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 变大,孤独感。
亚健康对人体危害极大,应注意克服不良 的生活习惯;调整好个人心态,适应瞬息万变 的社会;及时消除疲劳,积极运动,提高身体 健康素质;有针对性地选用保健食品。
生物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特点: 有一定的入侵门户 和定位;病原体和机体相 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