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_陆燕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 电气时代2004年第12期
电力装备制造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电气化程度的普
及与提高是体现国家整体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电力装备制造业肩负着为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分配
和使用等多个环节的多个领域提供各种装备的重任,是国
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获得清洁能源的重要保障。电力装
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对生存环境的改善,国家综合国力
的增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都将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我国已经形成发电、输变电和配用电全方位的较为完整的
电力装备制造体系,电力成套装备国内市场的满足率已超
过80%。为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再翻两番的
宏伟目标,电力设备制造业必须满足GDP以7%的速度增长
的需要,到2020年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kW。电力工业
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装备工业的发展,使之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可持续发展可以定义为:“发展既要满足当今的需求,
又不会牺牲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即经济增长与环境
保护要统一协调发展,以保证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能源,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条件,而能源也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源头之一,特别是在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2003年中国发电的能源组合为:水电14.77%;火电82.88% 其中石油与天然气仅占4%;核电2.3%。2020年的目标为:水电18.8%;火电74.3% 其中油、气占7.6%;核电6.1%。为此,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发展方针为: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新能源发电。优化发展煤电,就是采用清洁煤发电技术。由于联合国气候框架条约,即京都协定,将于2005年初生效,煤电机组除了加装烟道气处理装置除硫、除硝外,还必须减少CO2的排放,只能通过提高发电机组的参数来提高煤的利用效率,采用超临界参数,压力为25MPa,蒸汽温度为600℃/600℃是最佳途径。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联合循环发电总效率可达56%以上,
世界能源组织预测,2020年全世界天然气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提高到30%以上,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的前景是很好的。水电与核电是与环境友好的发电方式,而且水电是能提供大量电力的可再生能源。核电的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已统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陆燕荪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
现在有两种不利于我国产业发展的倾向:一是大唱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论调,问题是成为什么样的制造中心?产品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在国内只是加工制造。二是某些地方领导人千方百计吸引世界500强的公司到中国来,给他们超国民待遇,认为一个地方有几个500强公司落地,就是巨大的政绩。世界500强公司的实力确实高于我国企业,他们进入或者与中方企业合作往往是处在一种不平等的地位上,目的是要控制我们,核心技术出了国但没有出公司。
这样的合作我国企业能得到什么?
电气时代2004年第12期 |
37
一了认识,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主要是风力发电,国内制造商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始制造兆瓦级以上的风电机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一次能源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在东部沿海,因此长距离、大容量输电是必定要开发的。现在电网以50万伏为骨架已不能满足需要,开发直流和特高压交流输电都已提上日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传统的电气产品升级,智能化装置、成套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方向。电力装备制造业在实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面临着大好机遇,企业要制定自己的战略,迎接挑战。电力装备制造业要从单纯满足电力容量建设的需求转向开发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经济全球化,中国进一步开放,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对电工行业的影响不仅是简单的进出口贸易问题,相当大程度上还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跨国公司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以寻求最有利的资源投资发展;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政府按国际惯例执行保护投资者的政策;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吸引着跨国公司以投资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他们不愿采用技术转让,单一的合作生产的方式,而更多地是采用收购兼并,至少也是投资控股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的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会有什么影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因此,中国企业面临着不出国门的国际竞争。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是要利用中国的资源来提高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寻求中方合作者是为了更快地进入市场。中国企业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合作与竞争中,竞争是主流,合作也是为了竞争。现在有两种不利于我国产业发展的倾向:一是大唱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论调,问题是成为什么样的制造中心?产品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在国内只是加工制造,这样的“中心”在世界上是没有地位的,如果出现更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又会转移。制造中心应是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有自己品牌的产业。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必须坚持自主的地位,保持自主开发的能力。二是某些地方领导人千方百计吸引世界500强的公司到中国来,给他们超国民待遇,认为一个地方有几个500强公
司落地,就是巨大的政绩。世界500强公司的实力确实高于我国企业,他们进入或者与中方企业合作往往是处在一种不
平等的地位上,目的是要控制我们,核心技术出了国但没有出公司。这样的合作我国企业能得到什么?我们必须处于独立的平等的地位,通过合作得到技术、管理和资金,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双赢的局面。
与跨国公司合作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使我国的产品进入该公司在全球的供应链中,这样可以迅速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当前的形势是外国公司的产品进入我国
产品的供应链中,而且占了很大的份额,如我们生产的配电柜,内部元件很多都是ABB、施耐德公司的产品,尽管有些
是在中国他们的独资或控股公司生产的,但毕竟是这些公司品牌的产品,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不能打入他们的供应链呢?
这一点值得中国企业认真思考。
为进入全球产业链,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采用国
际标准并制定自己的标准。20世纪70年代原机械工业部就
提出采用国际标准以提高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电工行业从此全面推行等效或等同采用IEC标准,并建立电气产品安全认证制度。标准不单是我们研究开发成果的最终结晶,也
是进入市场的门槛,发达国家往往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提高标准水平,作为市场准入的壁垒。如果我们的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是根本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的。最近欧盟发布的有关低压电器的指令就是例证。原机械工业部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B)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有的称之为内控标准,是水平最高的标准,这才能保证都能达到行标和国标的要求。企业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大型企业、企业集团都应设立标准化机构,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
的需要。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企业战略与经营管理是不同的,经营管理不能取代战略。战略是找出独占价值的定位,明确取舍各项计划和行动以及整合各项的行动。而经营管理则是应用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如TQM、6σ、精益生产及ERP等,使企业得以全面持续改善。什么是企业战略?简而言之就是“自我定位”。定位的基础是产品种类和顾客需求,而外部产业环境和内部资源实力则是定位前必须了解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