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第一篇: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学习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吴正宪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
课堂上,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
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
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一、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
在吴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课堂神采飞扬,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
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
二、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领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课的标准,我不敢妄自定论。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1、真诚的教学感情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
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
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
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
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第1篇: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13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吴正宪,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理念对于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吴正宪的思想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于教育的热爱和追求,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吴正宪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和辅助的角色。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吴正宪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种方式,他希望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吴正宪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培养方案。
他主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此外,吴正宪还强调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他也呼吁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只有通过创新和改革,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通过学习吴正宪的思想和实践,我深受启发。
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有幸接触到余老师推荐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利用课余时间仔细拜读了吴正宪老师的这本书。
这本书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小学数学教学阅历尚浅、在教学中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它就像一本工具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给我提出建议和指导,其中调研学生现状的策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一、走进学生—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对学情的了解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
现在的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丰富着他们的头脑,有的早已超出了教师的意料,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关注他们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对接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应有的精彩。
二、走进课堂—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引导方向尤为重要,不同的学生学困点不同,教师的引导就要相应的要有所改变。
了解了学生的难点,自然可以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道不多到知之较多,最后形成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走进自我—设计教学的整合点
对个别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后,教师就要对整个课堂进行定位。
有时候的教学感觉课堂异常精彩,其实可以说是热闹,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课堂中有一部分同学是没有收获的,因此教师还要对整个课堂的学生进行充分整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满载而归。
吴老师的这本书,每个点都是以课例为载体,让我在读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充分的体会到每个教学策略的用武之地。
在今后我的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的这本书就是我的引路人、指明灯,相信我的教学能力终会有质的飞跃。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最终5篇)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最终5篇)第一篇:《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寒假期间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了能够在以后的教师之路上走的更远,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去补充自己,把自己这一桶水装的更多。
这个期间我读了一本关于教好数学的书籍《跟吴正宪学教数学》。
在这本书的'开头印象最深的几句话:剔透初心,宁静致远。
师法自然,大道至简。
由这几句话我都能想到吴正宪老师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始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让人不禁敬佩,更是心神向往她的课堂风采。
这本书中收录了很多她的一些教学片断,低段教学充满生趣,活泼又自然,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高段的教学逻辑性很强,而且每一节课都给足了学生认真思考的空间,给予他们课堂上的精神自由,这让孩子们更愿意,也更能够在课堂上开心地去学习。
而且课堂上经常会展现一些数学上的小故事,吸引着学生跟老师一起去发掘知识。
试问学生怎会不喜欢这样的课堂?读完此书我受益颇丰,无论处于高段还是低段的教学都能够让我们能够学有所用。
在教师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并不是读一两本书就能够融会贯通的,主要还在于尝试,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前行,才能够有所收获。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相关文章:1.《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2.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作文3.小学老师《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300字4.跟爸爸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日记5.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的活动总结6.关于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的活动总结7.书正宪扇读后感8.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9.《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第二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多次听闻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了,并对她钦佩不已。
这一次,新教师培训,结合我们小组的研读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
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吴正宪老师,一位在教育领域备受尊崇的专家,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深深地触动了我。
通过阅读她的相关著作和研究她的教学案例,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吴正宪老师强调的“儿童数学教育”理念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她认为,数学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让数学变得有趣、有用、可亲。
这使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们对数学的感受和兴趣的培养。
在她的理念中,“尊重”二字尤为关键。
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思维,尊重他们的错误,把错误视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过去,当学生犯错时,我可能会急于纠正,而没有深入思考错误背后所反映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误区。
吴老师让我明白,错误是孩子们成长的阶梯,通过引导他们分析错误,能让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和生机。
她善于创设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比如,在讲解乘法运算时,她会通过一个有趣的购物场景,让孩子们在实际的买卖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知识。
她还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
这让我意识到,在我的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吴正宪老师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她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她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让我明白,在教学中,我应该多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另外,吴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也让我深受感动。
她总是用温暖的语言和鼓励的眼神去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自信。
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数学的潜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支持。
在阅读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后,我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吴正宪读后感体会
吴正宪读后感体会
吴正宪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法学家,他的经典之作《国家行政法》以清晰、系统、精准的语言展现了在中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吴正宪读后感体会》以吴正宪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和部分文章为
线索,介绍了吴正宪的人生经历、学术贡献和品德风范等。
阅读这篇文章,我首先被吴正宪先生的学术成就所震撼。
吴正
宪先生是中国现代法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对行政法的研究和贡献是
毋庸置疑的。
同时,他在法学教育、学科建设、法学研究方面也有
着独特的贡献,是中国法学学术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此外,吴正宪先生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吴正宪先生曾经说过:“立法要顾及人情,行政要讲究人道,司法
要准确实施,这是一种基本的制度安排,能够维护公平和正义。
”
这种崇高的精神和人文情怀使他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一直贯穿着
高度的共情与关怀。
在个人成长方面,吴正宪先生的人生信条“发奋努力,苦中作乐,全面拓展自己”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一生从未停止过研究和研
究的脚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和。
这种顽强拼搏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值得我们倍加研究和借鉴。
总之,本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和尊重了这位伟大的法学家吴正宪先生,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对我们今天的时代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乘法分配律吴正宪观后感
乘法分配律吴正宪观后感看了吴正宪老师讲乘法分配律,那感觉就像是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来了一场超级有趣的冒险。
吴老师一上来,没有那种干巴巴地直接讲公式。
就像一个超级会讲故事的魔法师,她用生活里的例子把我们慢慢地带进了乘法分配律的大门。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她讲的那个买东西的例子,比如说买几个一样的文具套装,每个套装里有不同的文具。
吴老师这么一讲啊,我就好像真的站在商店里算钱一样。
这时候,乘法分配律不再是书上那一串看不懂的字母和符号,而是实实在在能解决生活小问题的妙招。
吴老师的课堂特别热闹,学生们就像一群好奇的小探险家,跟着吴老师的思路走。
她特别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不是直接把答案塞给大家。
就像带着大家在数学的森林里找宝藏,她只给一些小提示,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挖。
这样学生们自己找出乘法分配律的时候,那脸上的笑容啊,比找到真的宝藏还开心呢。
而且吴老师在讲解的时候,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背后的原理。
不是只让背公式,她通过各种方法,像是画图啊、实际操作小道具之类的,让乘法分配律像一幅画一样清晰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我就想啊,要是我小时候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我肯定会觉得数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学科。
她还鼓励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乘法分配律。
这就像是给了学生们好多把钥匙,让他们去打开乘法分配律这个神秘大门的不同锁。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把钥匙,这样不管是聪明的学霸还是有点迷糊的小同学,都能真正掌握这个知识。
在整堂课里,吴老师就像一个热情的导游,带着学生们在乘法分配律这个景点里尽情游玩,把每个角落都探索得清清楚楚。
我看完之后就觉得,好的数学老师真的就像一盏明灯,能把数学这个有时候看起来有点黑暗的迷宫照亮,让孩子们能在里面快乐地奔跑,找到宝藏般的知识。
我想啊,如果所有的数学老师都能像吴老师这样上课,那估计就没有那么多害怕数学的小朋友了,乘法分配律这个“小怪兽”也会变成大家的好朋友啦。
这堂课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数学可以这么有趣又好懂。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篇一: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XX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1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再一次感受了她那温柔、清新的语言,感受了她非凡的教学魅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老师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于学生的热爱与生命的尊重。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好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将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重心来对待。
优质的数学课堂不光注重学术的严谨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应该能够让数学课体现出“数学味”来。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选取合适的具体事例,贴近学生生活,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俯下身子备课,钻进孩子脑子里想问题,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退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去想问题。
争取打造有效的、合理的、生动课堂。
课堂上还要注重把握智慧的生成、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巧妙利用课堂上生成的意外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质疑,在操作中获得,在实验中感悟,在交流中学习,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知识丰富,人格高尚的人。
我们都应该力求做到教会知识、培养技能,同时能教出品位、教出境界。
数学是一门科学,必须求真与踏实,让“真实、踏实、诚实”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蕴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知识巩固和思想教育贯穿在我们的每一堂课。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2过学习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吴正宪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精湛的教学理论是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老师也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老师。
人们常说:“你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就得准备好一桶水,甚至要准备一条流淌不息的江河”。
从吴正宪老师的教学专著中吸取了许多教育教学营养,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我的教学理论层次。
吴正宪老师估算的观后感
吴正宪老师估算的观后感看了吴正宪老师讲估算那课,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吴老师一出场,那气场就不一样,感觉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对数学的热爱,而且这种热爱就像会传染一样,一下子就把我也给带进去了。
她讲估算的时候啊,可不是那种干巴巴地说概念。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吧,什么买东西估算钱够不够之类的。
这一下子就把高大上的数学和咱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我就想啊,原来估算在生活里无处不在呢,以前咋就没发现呢?就像我平时逛街买东西,经常心里没个准数,要是早学会这估算的本事,也不至于有时候超支了才反应过来。
课堂上那些孩子们也特别可爱,吴老师问个问题,孩子们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抢着回答。
不过吴老师可厉害啦,不管孩子们的答案是对是错,她都能从中找到闪光点,然后慢慢引导。
这就像是在带着一群小探险家在数学的大森林里寻宝一样,走错了路没关系,吴老师总能把大家带回到正确的方向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教估算的方法。
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感受数字之间的关系。
她就像个魔法师,把那些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比如说估算一个数大概是多少的时候,她引导孩子们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数或者整百数,就像给数字找“邻居”一样。
这让我想到,其实数学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轻松愉快。
而且吴老师特别注重孩子们的理解。
她会问一些特别巧妙的问题,像挖陷阱一样,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时候孩子们就像小侦探一样,眼睛里都闪着光呢。
这让我明白,好的数学教学不是把知识硬塞给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看完吴老师的课,我感觉自己对估算都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估算就是个大概算一下的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里面蕴含着长成参天大树的力量。
我想啊,如果我小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我的数学成绩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吴正宪老师的这堂估算课,就像一道美味的数学大餐,不仅让我吃饱了知识,还让我回味无穷呢。
学习“吴正宪老师谈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后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老师谈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后心得体会自从我关注和学习吴正宪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以来,不断反思与总结自己的差距。
因而,我一有空,就会搜集吴老师数学相干的思想、策略,观摩其教学进程。
在学习的进程中,体会到吴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爱好动身,传授知识与培养思想相结合,最大限度激起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而高效的学习。
下面是我对吴老师谈的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标策略的感想:一、“掌控一个条件—领会会课标精神”我们都知道道,有效的数学课,离不不开清楚、明确的教学目目标。
教学目标引领着教教学方向,而我们《课程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目标,我们只重视了四基基四能的目标,经常忽视视了目标动词的使用。
如如“了解、熟悉、把握、、体验、体会、应用”。
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用的目标动词不同,对学学生的要求也就不同了。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切实实理解好这些目标动词在在所要求的程度,才能更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利用用科学的方式进步学生的的学习效力,从而避免教教学目标混乱不清,学生生努力了,成绩却总是不不理想的情况发生。
因此此,明确教学目标公道制制定教学计划是高效教学学的必要条件。
同时,每每个领域的教学应掌控终终究的落脚点,比如:图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承载着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重要任务,首先要理解空空间观念是甚么,其次要要在“图形的熟悉、丈量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与位置”各个内容的教学学中,体现空间观念的培培养与落实。
所以,我以以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要关注近期目标,也要考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那那如何才能掌控呢,我觉觉得应当把我们一到六年年级的教材都通读一下,,找出“终究的落脚点”是甚么,各个阶段的联联系及区别是甚么,这样样能更好地掌控教学目标标,做到心中有数。
以后后我们才能不断制定并完完成近期阶段性目标,进进而实现教学的终究目标标,这是一个从局部到整整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进进程。
二、“做到一一个基本—-读懂教材”。
听吴正宪老师讲座体会1
我听了吴正宪老师她讲到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
她在讲座中把理论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讲述了自己成功的历程、课堂的心得。
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
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
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
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生命的热爱。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怎能不成功呢?吴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新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沿着这样的成长道路,早日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民展等目的。
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精选5篇)
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精选5篇)第一篇: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真的很珍惜能有此次研修机会。
从中能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思路方法,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可谓是受益匪浅。
听吴正宪教师《估算》一课我认为是一种享受,课堂上吴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积极互动、大胆提问并能讲述自己的想法,学生完全沉静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现就吴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视频估算1是这节课导入的部分。
吴老师引导学生就估算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就此进行讨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也大胆积极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吴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的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学生的提问激发学生对估算的求知欲望和浓浓的兴趣,也为整节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有一位同学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意思一样的问题,教师:“重复的问题就不再提”。
我觉得虽然这位学生提了相应的问题,学生难免心理有些气馁,没有被老师认可而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我认为此时应该及时的鼓励该学生,虽然问题意思相同,能大胆积极的举手提出问题都是很棒的!视频估算2是这节课的探索过程部分。
由于视频模糊了一点,吴老师设计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的解题步骤看不清楚,可谓是有点遗憾!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时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避免课堂上出现尴尬的局面,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学习的过程也是积极活跃。
吴老师很尊重学生的想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给予肯定。
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围绕学生的活动为主,更多的让学生答题讲述自己的想法及解题的思路,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视频估算3是这节课的练习提升部分,吴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结合实际,间接的回答了视频估算1学生提出的问题,(1)我们为什么估算?(2)估算有什么好处?(3)生活中有什么好处?吴老师的这节课我反复的看了好几遍!看完以后再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慢慢挖掘比较,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学习吴正宪实践教学随笔(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吴正宪教授的实践教学讲座,深感吴教授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下是我对吴正宪教授实践教学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吴正宪教授认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体验和感悟。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吴正宪教授的实践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吴教授强调,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探究、主动学习。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吴教授认为,实践教学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吴教授强调,实践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创新实践:吴教授提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吴正宪教授的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吴教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吴教授提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创新实践:吴教授鼓励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跨学科教学:吴教授认为,实践教学应注重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最近读了吴正宪老师的相关著作和资料,感触颇深呐!吴正宪老师在数学教育领域那可是大名鼎鼎。
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充满趣味和智慧的数学世界之门。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吴正宪老师的一个教学案例。
那是一堂关于乘法运算的课。
一般来说,乘法运算对于小学生可能会有些枯燥和抽象。
可吴老师却有她的妙招。
她没有一开始就生硬地讲解乘法的规则和公式,而是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说有个小熊要过生日啦,它邀请了好多小伙伴来家里做客。
每个小伙伴都带来了两包糖果,每包糖果有 5 颗。
这时候吴老师就问孩子们,那一共收到了多少颗糖果呀?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个有趣的情境吸引住了,纷纷开始思考和计算。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吴老师特别注重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让数学变得亲切又易懂。
她不是在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探索。
再比如说,吴老师在讲解图形面积的时候,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面积的计算公式,而是拿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剪、去拼。
有的孩子把长方形剪成了几个小正方形,有的孩子把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观察,逐渐明白了图形之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面积的概念。
吴老师还特别善于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
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有些“幼稚”或者“奇怪”的问题,她都会认真倾听,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
有个孩子曾经问她:“老师,为什么1 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那个数本身呢?”吴老师没有觉得这个问题简单就一带而过,而是耐心地带着孩子一起从乘法的意义去思考,让孩子自己找到了答案。
我还记得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比让他们学会几道题更重要。
”这句话真的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我们常常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做题的正确率,却忽略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读了吴正宪老师的这些理念和案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以前,我可能会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希望孩子们能尽快掌握那些考点和重点。
我向往的课堂----听吴正宪老师的课心得体会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早就对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钦佩不已,业余时间我认真观看了吴老师的视频讲座,再次感受到名师教育的智慧、和教书育人的艺术。
在《平均数》一课中,吴老师上课直接问“有没有听说过平均数?”有的学生回答的是听说过平均分苹果---这就是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平均分。
还有的学生回答算过平均分等等。
吴老师的课没有凭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社的眼球,而是凭借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对孩子的已有的知识储备的了解。
课件只是辅助手段。
吴老师这节课的课件大部分都是一张幻灯片,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在平均数一课中用了一张课件:北京市六岁以下儿童1。
1米乘车免票标准,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吴老师的课堂中,讲台前通常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在一起。
学生就是老师的助手,和老师默契的配合。
吴老师的数学课能激发学生思考,在动脑筋的过程中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吴老师讲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严谨的数学课上的津津有味。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
整堂课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中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如在平均数教学中,一组数据:7,4,6,3。
先让学生猜一猜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学生猜的结果不统一:4,6。
5。
8等。
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再算一算是多少。
当学生算出平均数是5时。
找出当时猜测平均数是8的学生,让他向同学们发问:“你们为什么不猜是8呢?”从而得出平均数的范围是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
这样的生生对话比老师单纯的告知结果,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住。
同时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平均数。
原来的教学注重从算法上理解平均数,把概率与统计方面的课上成了计算课。
忽略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是它能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因此吴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上。
吴正宪读后感受
吴正宪读后感受
《吴正宪读后感受》是一篇对吴正宪作品的个人感受的文档。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受。
首先,这本书展现了吴正宪作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洞察力。
他以细腻的描写和精准的语言表达,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展现得
淋漓尽致。
通过他的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吴正宪对人性的独到见
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其次,这本书带给我许多思考和启发。
吴正宪作为一位作家,
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纠葛。
他通过故事中的人
物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黑暗面,引发了我对人类行为和道德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故事的娱乐,更是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索。
最后,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吴正宪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以
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读者,更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引发
了读者内心的共鸣。
我相信这本书会带给更多的读者一样的思考和
感受。
总之,读完《吴正宪读后感受》后,我对吴正宪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他的作品让我思考人性和生活的意义,带给我精神上的满足和启发。
我期待着继续阅读吴正宪的作品,探索更多他独特的文学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篇一: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XX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精神不能复制,思维不克隆,智慧不能填充,只有爱的光芒投射下,才会有精神的挺拔,心智的生长,生命的成全。
生命离不开爱,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尊重是教育的真谛。
爱的教育并不是挂在嘴上,也不是公开课上奢侈的点缀;爱不仅是微笑,更是一种教育心态;爱是对个体健康的关注,是对生命挫折的忧虑;爱是真诚,是对孩子们自尊的保护。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人的心灵深处。
教师与孩子手牵手地站在一条战线上,师生的生命才会融在一起。
教育教学才会有成果。
3、做充满诗情的教育者教育需要激情,也需要诗情,要用激情和诗情唤醒学生的智慧,在潜移默化中成就学生的健全人格。
对艺术家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对教育而言,最大的快乐是课堂里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学生在课堂里心灵交汇,智慧碰撞。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
当然,我们上课不仅仅是用理智上课,也应该展现我们的喜欢、兴趣和幽默,投入我们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课堂不能以胜败论英雄吴老师认为,课堂上对于学生“错误”的剖析与争论能给我们带来火热的激情,带来深度思考的快乐,带来智慧碰撞的满足,为我们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
面对学生的犯错,教师应给他们留有验证、解释的机会,用纯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扬起自釜底抽薪风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扮演“失败的角色”,不以胜败论英雄。
5、用真情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有的职业修养,更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换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同时,还有学生熊熊燃烧的求知之火,这种交换是值得的。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方法,还有情感,热爱数学的情感,热爱学习的情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让我们用真心、真诚、真情去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
6、“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爱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爱亲人,才能是家庭和睦;爱朋友,才能享受到友亲的温暖;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学生,才能使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阳光灿烂。
“一切为了孩子”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我们工作的归宿。
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只有充满爱的教学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
7、“勤”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吴老师一直坚信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事情都是从勤奋中获得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告诫我们年轻教师要珍惜大好青春年华,勤于学习,做一个终身学习教师,要在实践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
其次要勤于思考,学生是变化的,教材是变化的,课堂是动态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如何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何让学生爱数学。
思考和反思会使每一天的工作更理性、更科学、更有质量。
再次要勤于写作,每次反思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拿起笔将教学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点点滴滴的体会都是教育智慧的积累。
要坚信一分的汗水,一分的收获,只有勤奋才能铺就成功之路。
总之我们青年教师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学习的读书人。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事,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你就能为自己的教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8、“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早已成为全体教育者的共识,唯有“创新”才是民族发展、国家振兴之路。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吴老师说:“教师要敢于创造,创造孩子们喜爱的有魅力高效的课堂,创造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生命课堂。
”在我们的教学中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我们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创造唤起创造,给学生创造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课堂生活的魅力,感受到智慧智慧的涌动与自身的成长,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
很高兴能够通过“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这个平台认识吴老师,进而阅读了《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通过阅读我受益匪浅,从书中学到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同时也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感,今后,我将认真学习吴老师所有书籍及视频,积极参加工作站安排的一切工作,不断提升自我课堂教学水平,为原平市小学数学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二:吴正宪教育思想心得学习吴正宪教育思想心得读完《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这本书,我对吴正宪的教育思想有了很多的感想。
《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第三章“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将她的课堂教学细化成“真情流淌的”“思维碰撞的”“经验对接的”、“以做启思的”“机智灵动的”“纵横联通的”“追本溯源的”“充满魅力的”八种数学课堂,每一种课堂都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吴老师的教学案例,从这些课堂案例和教学实录中,我领略到了吴老师“神乎其技”的教学艺术,以及她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学识能力。
其中最有感触的就是吴老师的课堂是个特别人文、温情的课堂,是个真正以孩子为中心的课堂,这里充满了平等和尊重,流淌着关爱与真诚,洋溢着热情与喜悦,“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情未尽”。
吴老师的课堂好比一块沃土,形色各异的花在这里汲取养分,自由舒展,争奇斗艳,暗香浮动??每一朵花都得到了营养,每一朵花都得到了发展。
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
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
在一次访问中,一位学生艾伦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去年的那个老师,面对已经讲过但学生还不懂的问题失去耐心。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
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儿童,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儿童有尊严的活在集体中。
其实,当孩子,当学生对你信任的时候,他自然而然会敬重你,这样的权威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尊敬。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应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以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
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
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而吴正宪老师,就拥有这样的教育智慧和气度的人。
是一个追求课堂“真善美合一”的人,她把人性美与数,学美真正融合起来,她真心与孩子交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我们学习吴正宪老师,她的教育气度教育机智教学魅力不是我们想学就能学会的,但她真心与学生交朋友,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孩子,信任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观是值得我们学习反思并践行的。
学习吴正宪教育思想心得王秀庆相信我们数学老师都知道,吴老师是小学数学界的专家,是我们崇拜的偶像,曾经看过她几节录像课,看吴老师的课都会让众多老师从中学到很多。
每次听完吴老师的录像课都让我深深感叹:做吴老师的学生真幸福,听吴老师的课更是一种享受。
从每次听课中、从吴老师的著作中感受到吴老师已经把每一个学生都装在了心里,创造出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当我再次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后,我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又近了些。
再次领略吴老师到底如何赢得了这么多教师的景仰?怀着崇敬之情再次读完《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明白:一定要多写东西。
做教师不能仅满足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的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努力;要勤于把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教学心得等毫无保留的倾吐在笔记本上,而我在这一点上做的逊色了很多,从检查教师的备课及反思上可以感到,要想成长,这一点必须做到。
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事例,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版块,深入浅出地将她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
尽管在这之前对她的教学艺术和人生经历已经略知一二,但仍然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书中最让我惊叹的是她的教学艺术,她上出来的课,就像是从她的心里流出来的一样,那样清新,那样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