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备课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诗词,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深层次的意境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深层次的意境。
3.能够运用古诗词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
4.能够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古诗词意境的领悟和表达。
3.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讲解。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来运用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准备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的音频资料。
3.准备相关的创作素材和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古诗词的文本,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4.巩固(10分钟):通过相关的练习题或小游戏来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来运用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技巧,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学习。
古文古诗词-教师语文备课教案
古文古诗词-教师语文备课教案第一课《论语·学而篇》教学内容:(1)识记《论语》的基本知识——熟记课文前言部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能就文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录根据现实写作文。
第二课《老子》(节选)(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
(3)能就文中具有启示意义的语句写文章。
(4)背诵或熟读本文。
详细内容:(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哲学方面:尊道有无,师法自然。
修身方面:返璞归真,虚静守柔。
治国方面:无为不争,小国寡民。
(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
老子通过讲述曲与全等六个方面的对立转化关系,宣扬了他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和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课《大学之道》(1)识记《大学》的基本知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
(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详细内容:(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
“三纲目”为“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
“八条目”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所谓“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
《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
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
第四课《采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3)分析本诗以“采薇”起兴的艺术技巧;(4)理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表达效果。
(5)熟读本诗。
教学内容:(参考“学习导读”第1—3段:)(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篇抒写士卒远征守边情景的著名诗篇。
古诗三百首教学设计教案
古诗三百首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古诗三百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3.通过学习古诗三百首,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豪感和传统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古诗三百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古诗三百首概述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基本了解情况。
2.古诗三百首的背景知识(10分钟)教师介绍古诗三百首的产生背景,讲解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古诗三百首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占据了重要地位。
同时,介绍《古诗三百首》编辑的目的和原则。
3.古诗三百首的特点(15分钟)讲解古诗三百首诗歌的体裁、题材和风格特点,如乐府、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通过分析几首典型的古诗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艺术特色。
4.古诗三百首的分类(15分钟)以朝代为线索,介绍古诗三百首的分类方式。
通过示意图的方式,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古诗三百首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5.小结(5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古诗三百首选读1.导入(5分钟)通过显示一些古诗的题目和部分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古诗名篇选读(30分钟)选择10首古诗名篇进行选读,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
每首诗先由教师朗读,然后学生自己朗读,并进行诗意翻译和情感体会。
3.欣赏鉴赏(20分钟)通过讲解古诗的意境、形象描绘和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鉴赏。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结(5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通过古诗三百首的选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三课时:古诗三百首创作1.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回忆和朗读已学过的古诗名篇,调动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若干首,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介绍每首诗词的作者及其生平。
3. 分析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
4. 详细讲解诗词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5. 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词朗诵视频、名家讲座等。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安排诗词创作或改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或展示一幅与诗词相关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诗词打下基础。
3. 诗词赏析:逐句逐字地分析诗词的内容和形式,指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讨论:围绕诗词的主题思想、文化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练习,或者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方法。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所学诗词,或完成一篇关于诗词的短文写作。
五、评价方式1. 通过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通过诗词背诵和短文写作来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期末考试中的诗词赏析题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小学社团备课诗词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感受诗词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古诗词原文、诗词背景资料、诗词朗诵音频。
2. 学生准备:预习指定古诗词,准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二)新课讲授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指定古诗词,注意节奏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讲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诗句含义等。
4.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活动环节1. 诗词接龙: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依次朗读诗句,要求下一个诗句必须以前一个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开头。
2. 诗词朗诵比赛: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现场朗诵指定古诗词,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古诗词的喜爱。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古诗词,背诵并默写。
2. 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2. 学生在活动环节的表现如何?是否激发了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3.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古诗词鉴赏教学,学生将能够:1. 学习并理解一首古诗词的主旨和情感表达;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内涵和元素,如比喻、夸张、对仗等;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针对《登鹳雀楼》的背景知识及作者介绍的教学PPT;- 杂志、报纸上的鹳雀楼图片;- 集体备课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 语文课本;- 纸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PPT投影《登鹳雀楼》的鹳雀楼图片,激发学生对景物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
2. 导入活动(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等基本情况,同时请学生了解鹳雀楼所在的地方、鹳雀楼的样子等方面的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课本、搜索引擎或事先准备的杂志、报纸等途径获取信息。
3. 朗读鉴赏(15分钟)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可以适当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把握,帮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之美。
4. 鉴赏分析(20分钟)(1) 老师针对《登鹳雀楼》的诗句进行分段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2)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词:- 诗人通过《登鹳雀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为什么?5. 听课表演(25分钟)分组进行小品表演,每一组选择一段诗句或整首诗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进行点评,分享自己的感受。
6.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再次强调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巩固与拓展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词七首》课堂教案
《词七首》课堂教案。
一、课程目标
《词七首》课堂教案是面向中学初中语文课堂的一份教学设计,其主要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能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识别和欣赏古诗的特点、理解和感知李清照的文化追求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
此课堂教案内容包含李清照的《词七首》全文解析、历史文化对于诗歌的影响、学习如何识别和欣赏古诗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分析李清照的诗歌语言特点等。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通过《词七首》的全文解析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古诗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探究古诗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世界观。
四、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如利用多媒体和画面展示技术进行课前预热,开展课堂讨论、朗诵、合唱等互动性较强
的教学活动。
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通过课后作业或课上小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
通过课堂测试、小作业、听课笔记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同时,开展学生互评或者教师评价等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掌握自评能力和提升语文表现能力。
《词七首》课堂教案是一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针对性、吸引人、能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教学平台,展现诗歌之美,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理解、欣赏及创作诗歌。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和意境。
2.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和意境。
2.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古诗词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2.用适当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古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本《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教案、教学课件3.板书、彩色粉笔五、教学过程1. 【第一首古诗词】2.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和意境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图片或音频引入古诗词的背景•导入:让学生朗读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讲解:解释古诗词中的难点词语及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梳理:带领学生总结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练习:分组让学生朗读、演绎古诗词,加深理解1. 【第二首古诗词】2. 教学重点:利用适当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古诗词的内涵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引入古诗词的情境•分析:结合古诗词各句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朗诵:学生分角色朗诵、演绎古诗词•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和思想1. 【第三首古诗词】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3. 教学步骤:•解析:讲解古诗词中的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语言运用的技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古诗词,体验古诗词的气质和情感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词,练习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鼓励学生尝试欣赏其他经典古诗词,培养对中国文学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1.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练习和表达机会?3.学生是否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八、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古诗词的含义和情感表达,提高了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继续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一、教案模板一:古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兴趣;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学生年级的古诗词材料;2. 准备录音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听读古诗词;3. 制作展示板,展示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古诗词的魅力,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2. 展示古诗词名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二、正式教学(30分钟)1. 听读与赏析:a. 播放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听读古诗词;b. 学生合作分析古诗词的意境、用词和修辞手法。
2. 背诵与朗读:a. 学生个别或小组背诵并朗读古诗词;b.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朗读,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3. 创作与表演:a. 学生按照所学的古诗词形式,写一首简单的小诗或填词;b. 学生自愿表演自己创作的古诗词作品。
三、拓展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2.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3. 向学生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和阅读任务,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受。
二、教案模板二:语法教学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某一语法知识点的用法和规则;2. 通过语法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 培养学生对语法的兴趣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和练习题;2. 制作语法规则图表,呈现给学生;3. 准备实例或故事,以引发学生对语法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语法的思考,通过提问或讲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正式教学(30分钟)1. 讲解语法规则:a. 使用简洁的语言和图表,向学生介绍语法规则;b. 通过例句或实例来说明语法规则的应用。
2. 练习与运用: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b.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原创精品】古诗词备课(2013全新课件)
“弟日居横茅,故不知仕 “生死之权,在百姓不在 途之官窍也。黜陟之权在 上台;百姓怨,便是死期; 上台,不在百姓。上台喜 媚上台,何术能解百姓怨 便是‘好官’;爱百姓, 也?”——清 但明伦 何术复令上台喜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 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分析意象、意境题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 语言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 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二)表现手法
1、衬托 判断的关键是写两个东西才能是衬托 (1)两个东西性质一致叫正衬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两个东西性质相反叫反衬 动静、远近、古今、虚实、 内外、乐哀、视听、今昔
2、对比
对比与反衬不是一回事 怎么断定? 方法:看用笔墨的多少,相同笔墨是对比,一多一 少的笔墨是反衬。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另一个方法:看作者目的。目的在于突出一个东西, 叫反衬;目的在于两个东西,叫对比。
答题有套路
•从头开始
•从题入手 •以人为本 •善始善终 •综观全局
诗题 问题 作者
注释
内容
1 2 3 4 5
集体备课(古诗词三首)
5、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诗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领悟诗人的抒情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三首诗词。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古诗2、理解诗词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情感,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美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作者的抒情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领悟诗人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全班齐背《静夜思》,并回忆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抒情的方法)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很多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都会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事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绪。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思想诗,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乡愁的。
1、板书并齐读诗题,重点指导“泊”字读音。
2、作者简介.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一)目标导读: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读出节奏。
(二)自主探究(三)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内朗读古诗,互相正音,并检查是否读的正确流利。
2、探讨古诗的节奏(如何断句)(四)全班交流,展示提升1、多种方式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
一水间(jiàn)数重(chóng)山还(huán)3、指导朗读节奏: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过渡:古诗同学读的字正腔圆,那么诗中讲了什么内容呢?(一)目标导读:结合注释和题目自由朗读古诗,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二)自主探究(三)小组合作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词三首,借助线索理解诗意。
2.了解古代文学艺术和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严谨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古诗词对学生智力和情感的独特感染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能力。
2.学生在阅读诗歌过程中,如何运用线索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词的语言和艺术特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加强连续性的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到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2. 学习《古诗词三首》(30分钟)1.教师先朗读三首古诗词,简要讲解诗歌背景及内容。
2.学生自读古诗词并分组讨论场景、意象、境界等感受,全课共同探讨。
3.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关注关键句、词,并使用线索帮助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4.在分析具体的诗句和词语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情感、内涵,并帮助他们找到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3. 感悟体验(1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分享对古诗词的感受,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古诗的体验。
2.学生可以组合词句进行表达,以传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评价学习(5分钟)1.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动态调查。
2.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老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总结评价。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成功点本次课,学生在听老师朗读并讲解古诗词中,充分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关注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抒发的情感以及体现的思想,进一步感知了诗词的艺术魅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和分析,增强了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此外,学生在体验分享和自我评价中,能较好地完成语文素养的提升。
2. 教学失败点在课堂中,有一部分的学生因为掌握不好技巧或者没有体验过诗词的韵律,对诗词的理解和认真阅读有些困难。
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分享和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收效不甚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需在备课中针对性强,增加练习数量并加强学生反复训练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知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语文古诗教案初中语文古诗教案(精选6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诗词五首整体备课
诗词五首整体备课
以下是一个关于诗词五首整体备课的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3. 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4.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五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诵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诗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欣赏:让学生欣赏五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词的主题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和默写五首诗词。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以上是诗词五首整体备课的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并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直接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欣赏了壮丽的大草原和潇洒朦胧的丁香,这节课我们看看古代诗人给我们带来哪些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诗人介绍。
教师:我们先来认识两位诗人吧!诗人介绍: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独到的成就,在宋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学习《宿建德江》,读古诗,解诗题。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宿建德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检测朗读情况。
2.指导书写,解诗题。
教师:“德”右边中间不要写成“四”,“心”上面的一横不能丢。
(黑板书写指导。
)“宿建德江”是指“在建德江过夜”。
(二)探究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理解诗意。
让学生再读《宿建德江》,小组合作讨论:理解“泊”“客”“野旷”是什么意思;然后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并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1)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词语及诗歌的意思。
(2)班级内分享小组合作成果。
预设:学生1:“泊”是停泊的意思;“客”指的是诗人,这说明此时诗人客居他乡;“野旷”指空旷的原野。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古诗词鉴赏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古诗词的常见鉴赏方法;3. 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手法;4.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告诉学生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手法;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讲台、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2. 多种古诗词作品的选编;3. 板书。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几幅古代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谈谈感受。
引导学生接触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为学习古诗词做铺垫。
Step 2 讲解古诗词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如“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一种以诗为主体、以骚为心灵”的表达方式。
Step 3 古诗词的意境与表达手法教师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如“典范诗词的意境多为婉约、豪放、田园等,表达手法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Step 4 古诗词的欣赏方法教师介绍学生古诗词的欣赏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 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脉络;2. 把握古诗词的基本意思;3. 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4. 领悟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Step 5 欣赏古诗词作品教师挑选几首经典古诗词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美、情感和哲理。
Step 6 学生实践与分享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作品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分享所选作品的赏析心得。
六、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句古诗词的诗句,让学生填充遗漏的部分,检验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
七、课堂总结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学习古诗词的必要性。
八、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读并背诵一首古诗词,并写一篇简短的感想。
通过此次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古诗词产生更深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认知。
教案模板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9篇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9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1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初中古诗备课教案
初中古诗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登鹳雀楼》;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背诵;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2. 参考译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哪些著名的鹳雀楼?你们对鹳雀楼有什么印象?2. 简介鹳雀楼的背景和历史,展示图片,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合适,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译文,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四、讲解与赏析(15分钟)1. 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2. 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2.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和解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讲解赏析等方式,让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赏析中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古诗词诵读》(教案)-【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积累文化常识。
2.初步鉴赏四首诗歌的艺术技巧,感悟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3.准确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思想情感,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4.熟读成诵,完成相应的理解性默写任务。
【教学重难点】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感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第一首诗歌:《静女》一、文化常识1.了解《诗经》《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①《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②《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③《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④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⑤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⑥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二、诵读感悟1.明确字音姝(shū)俟(sì)隅(yú)踟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炜(wěi)荑(tí)2.解释词义①见:通“现”,出现。
刘潇潇 备课 新授课古诗词三首1
课题:一、《古诗词三首》
主备构思:刘潇潇二备执教:
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具使用: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背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为先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时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二、目标导学明确任务
导学一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导学二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导学三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时怎么描写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四、交流展示
五、强化训练、巩固兼清
六、思维拓展、总结升华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练习课
练习重点:生字、诗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为先
上节课我们把本课的古诗学习了一遍,下面就让老师检查下你们的掌握程度。
二、习题精选、限时作完
鼎尖6页课堂作业一、二、三(限时15分钟)
鼎尖7页一课三练一、二、三(限时10分钟)
三、小组合作、分工展示
一、二小组的3号成员分别把课堂作业的第一、二、三题展示出来,并取得大家认可之后加分。
三、四小组的3号成员分别把一课三练的第一、二、三题展示出来,并取得大家认可之后加分。
以此类推……
四、揭示规律、交流体验
1、学生充分掌握拼读注音的生字和读写部分词语;
2、在交流互动中,小组成员积极回答,互帮互助,掌握较好。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诗人们都在愁什么?我们必须承认,有些诗歌中的愁是没有缘由的(比如“闲愁”)。所以,什么愁不重要,关键是,愁是怎样表达的。
题材:
1、咏物诗
2、应景诗(赠别诗等社交诗歌)
3、闺怨诗
4、怀古诗
5、山水田园诗-
6、边塞诗
浣溪沙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例如:分析“XX”意象的作用;“XX”有什么表达效果;“XX”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的中心很简单,其实就是翻译诗歌:用诗意的语言,以意象为核心,把诗句翻译出来。
第二层次,诗歌的外延。
几个句子: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近意远;言不尽情;立象以尽意。
诗歌的外延包括:
抒情(自然的热爱?家国情怀?盛世的怀念?思念?);宇宙观(怀古诗多有,比如把个人痛苦放在历史之中);宗教情怀(例如王维诗歌)
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结构:
回文
叙述主体(视角):
从作诗的角度告诉你如何读诗
1.造境(场景,而不是感情才是诗歌的中心)。写作一首中国诗,首要的并非是你要表达一种什么情绪,而是你构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中国诗人总是受一种场景动容,然后产生或是联系一种情感去表达。
比如,一个诗人并非是先要思乡才找景物(比如大雁)来写诗,而是看到了大雁,于是思念了家乡。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6分)
13:32:56
广东-高二-smile 2014/12/1 13:32:56
动静结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其他:勾勒、点染:
抒情:
情景关系:
情景交融(情景融合在一起);移情(先写情感,再写景物);借景抒情(先有景,再写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以古喻今
修辞:
现代修辞手法的话语体系:比喻、夸张、拟人、反问
其他:双关、互文、通感、顶真
赋比兴: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答:
②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2、艺术技巧上分析后两句
分析情感
分析意象
字词解释
首先,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要读懂诗。包括熟悉重要意象;读懂诗词的句式结构;分层次理解诗歌含义。文言文功底是诗歌阅读的基础。
阅读诗歌的方法:分层。
第一层次,诗歌的表象层次。也就是说,诗歌具体描写了哪些意象、哪些事情,有什么关联,表现了什么场景。
这一个层次上的考题主要是:
描写、修辞层面。
用典一般来说有这样几个作用:首先是表达追忆、怀念;其二是使得文字典雅、精炼;其三是委婉表达。
白描:
【例句】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没有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也没有抒情语句出现,单纯写景。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中居多。
衬托: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反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②题。(8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 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
虚实相生:
【例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棋罢不知人世换,酒阑无奈客思家(欧阳修《梦中作》);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梦断无寻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实相生,一般是用眼前不存在的或想象中的意象去表现一种场景或氛围。
用典:
【例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启示:读诗,不要把寻找场景放在首位,而是要把解读诗歌景物、场景放在首位。情感是由场景而生,往往不是直接由抒情语句表达的。所以,把自己想象作诗人,带入场景,你才能理解诗词,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2.断续与不连贯性。中国旧诗,往往每一联的景色有一定的独立性。有时候,整篇作品并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景。场景转换了,但是作者并没有说,读者会以为还是之前的场景,缺怎么也对不上。但这些诗句各自所表达的情感、氛围是统一的。读诗,就是要找到各行诗的这种共同特征。这种诗理解不容易,场景转换容易把人绕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