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苏轼其人其词 (1)

合集下载

试论苏轼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试论苏轼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试论苏轼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苏蔓李学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此千古绝唱的歌吟者蒙冤而逝九百载时,苏轼——北宋年间中国文坛上最耀眼的巨星,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未随时光而消逝。

然而,世人对其作品的审美赏析似乎远胜于对其文化内涵的体认。

因此,苏轼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贡献问题,一直是研究的薄弱之点。

一、苏轼与古代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北宋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化精神演变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其典型标志是,儒家学说此时逐渐发展为一种更为严密精致的理学理论体系。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道德情操,塑造了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理学的文化精神更具有鲜明的世俗性、平民性的特点。

因此,理学在性质上不同于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却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着更为相拟的特点,其人文主义精神十分突出。

理学的出现,使两宋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人文主义的时代特点。

正如美国史学家们所评价的那样:“宋朝不仅在政府和社会组织方面,而且在思想、信仰、文学、艺术方面,还有在通过印刷术普及学术方面,都标志着近代的到来。

这是人文主义的时代,一个同时是诗人、艺术家、哲学家的学者政治家的时代。

”(威廉·兰格主编《世界史编年手册》,古代和中世纪部分,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666页)然而,现学又是以“天理”为核心范畴的学说。

在理学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下,人性被完全道德化,人的自然欲求被遏制。

因此,理学又存在着否定人的自然之性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的错误,其人文主义精神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北宋时期最有才华的文学家苏轼也是倡导新文学精神的领袖人物。

其时,以程灏、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倡导文学须“一出于道”,要求以道为文,诗人只写“名教之乐”,把文学作为宣传理学思想的工具。

理学文学观的盛行使宋代文学面临着危机。

对此,叶适感慨道:“洛学兴而文字坏”。

苏轼是率先反对理学流弊的著名学者。

他曾陈述自己“素话程颐之奸,未尝假以色词”。

苏轼生平诗词的顺序

苏轼生平诗词的顺序

苏轼生平诗词的顺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

苏轼生平丰富多彩,其诗词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情感和政治才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巨匠。

自幼聪颖好学的苏轼,其父苏洵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深受其影响。

苏轼对文学的热爱早已在童年时期显露出来。

年仅10岁时,他就已开始翻阅古籍,涉足书法。

后来,苏轼在进入官场后,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要职,但他坚持文学之路,始终不忘初心。

苏轼一生著述甚丰,诗文跨越诸多主题,包括山水诗、政治诗、爱情诗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诗词承袭了唐代诗歌优秀传统,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词格调高昂豪放,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人间世事的感慨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苏轼的诗词作品常常跳脱出传统的束缚,采用自由舒展的表达方式,使人感受到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和思想的冲击力。

以下是苏轼生平诗词的顺序:1.苏轼最早的诗作《秋风词》《秋风词》是苏轼创作的早期作品之一,描写了秋风凄凉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沧桑的感叹和对时光流逝的痛感。

这首词寄托了苏轼早年的心情和情感,展现出了其为文学而生的志向。

2.苏轼的山水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诗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梦境中的奇幻世界,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互映衬,意境深邃。

苏轼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展现出了他对山水风景的独特理解和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3.苏轼的政治诗《和子由柳州诣秋浦重赋毛公山人草书四韵》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对时代政治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诗人以儒家的治世理念为背景,展现出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社会变革的呼唤。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作为政治家的思考和担当。

4.苏轼的爱情诗《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儿时的一段感情经历中创作的词,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眷恋和悲伤。

词中透露出了诗人对人间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展现出了苏轼纯真的爱情观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苏轼的山村五绝

苏轼的山村五绝

苏轼的山村五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

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散文、杂剧等,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山水诗,尤以“山村五绝”闻名天下。

苏轼的山村五绝是指他在田园山水之间所创作出的五首绝句,分别是《题临皋桥》、《赤壁》、《画竹》、《石钟山记》、《和张仲素瓠犀山居》。

这五首诗各具特色,却又统一体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深情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题临皋桥》这首诗描绘了苏轼游览临皋桥时的景象,首句就写到了“天津桥下东篱菊,寄语东篱菊,只恨篱菊,寄人篱菊,篱菊寄去,付与篱菊”,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深深感悟。

苏轼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人如临其境。

《赤壁》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对于赤壁的怀旧之情,他把赤壁的壮丽景象与历史风云相结合,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热爱与赞美。

诗中“征客尚来,雕龙漆隼,船舐水摇,鱼翻雏跃,十五祖范,百世传将”的叙述,折射出苏轼对于赤壁之美的难舍之情。

《画竹》则是苏轼在山野间看到一幅画作时的所感所悟,他以文字描绘出精细逼真的画面,向读者展示了他对于艺术的独特见解。

在《画竹》中,苏轼融合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展现出了他对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石钟山记》这首诗则是苏轼在石钟山游玩时的所感所悟,通过对石钟山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之美的痴迷与热爱。

诗中“杖藜午憩玉连梁,山亭初寂翠微凉,片云飞去石悠转,上有莲花下草堂”的描绘,令人仿佛置身于石钟山之巅。

最后一首《和张仲素瓠犀山居》则是苏轼与友人共同游山时的所感所悟,通过“寄言子杜诗欲得新,不减王右丞植竹心,憔悴方自Putonghua Lock育受,欢喜汝爱新卧客。

”这样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出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重。

苏轼的山村五绝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他以超凡脱俗的文学天赋和精湛的艺术修养,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文学榜样。

宋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宋词)

宋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宋词)

宋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宋词)今天给各位分享宋词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的宋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什么是宋词?2、为什么有人说唐诗和宋词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巅峰?3、唐诗宋词为啥能在古代成为文化精髓?4、我国唐诗宋词的传统文化什么是宋词?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与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词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歌曲形式。

基本信息中文名:宋词作者:苏轼、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等朝代:始于唐盛于宋出处: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体裁:词简介正在加载宋词宋词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歌曲形式。

它在文体上的特点是长短句相间,现在所见到的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每一支词,都有不同的格式。

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

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

后人按照这些词牌填词时,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

宋词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

南北曲的形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宋词的艺术传统。

南北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曲调,来源于宋代的词体歌曲。

而南北曲开始采用的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最初也是在词体歌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类别大致有5种: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分。

发展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苏轼的文学地位和贡献

苏轼的文学地位和贡献

苏轼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次子,宋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1月8日)生于四川眉山纱縠行(今三苏祠内),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终年66岁。

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第一文人。

他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能文。

苏轼幼时,其父游学在外,由母程夫人教授诗书,即“奋厉有当世志”。

宋仁宗嘉佑三年(1057),与弟辙同试礼。

国子监直讲梅尧臣读了苏轼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顿觉“有孟轲之风”,遂将试卷交主考官欧阳修。

修见轼卷,“惊喜以为异人”,拟取为第一,又疑其为门生曾巩所作,为避嫌疑,才取为第二;接着,礼部复试,又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欧阳修兴奋地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高度褒奖苏轼“善读书,善用书”,预言苏轼文章“必独步天下”,“三十年后世人更不道着我”。

苏轼兄弟遂同科进士及第。

其后又同辙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入三等(最高等,宋王朝建国以来制策入三等的仅二人),从此,苏轼、苏辙文章名扬天下,学者多从讲问,皇帝还自诩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

他官至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曾任兵部和礼部尚书,先后出任凤翔、杭州、密州、湖州、徐州、颍州、登州、扬州、定州等地方官,他救灾治水、发展生产、抑制豪强、整顿军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以及他天赋的创造性,使他大大超越了同辈作家,高高处于北宋文艺的颠峰。

其诗境界开阔,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自然奔放,圆美流动。

既有现实主义力作,如《五禽言》、《李氏园》、《荔枝叹》;又有浪漫主义佳篇,如《游径山》、《百步洪》,充溢着有磅礴的气概,又如《崇惠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清新明净,华美自然,尤其是后者更成了咏唱杭州西湖的千古绝唱,正如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所云:“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的浪漫豪放评价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文学文化素养提升(人物类3):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文学文化素养提升(人物类3):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文学文化素养提升(人物类3):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文学文化素养提升(人物类3):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高考语文冲刺文学文化素养提升(人物类3):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星。

从平生著述之宏富,作品流播之广远,喜爱读者之众多,研究探索之热烈,对中国及世界人文精神影响之深入巨大等方面看,都永恒地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其一,从文学艺术角度看,苏轼是顶级的多能文艺大师。

他的散文包罗宏富,气势纵横,兼有魏晋文风的自由通脱,又自是唐宋文的明白简练,诗情画意,触处皆是,覃思妙理,一出自然,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他的诗摆脱束缚,发抒自由,命意新,体物工,语句畅达而精炼准确,比喻丰富而贴切新鲜,是宋诗别开生面、首屈一指的代表。

他的词内容博大,风格多样,极豪雄刚健之致而无叫嚣,极深婉缠绵之思而不细碎,开拓了词坛豪放清旷一派。

他的书法丰腴跌宕,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冠。

他的画是以文同为首的湖州竹派的代表,竹石自成一格,开文人画的先路。

其二,从文化角度看,苏轼是具有多领域学识和多方面贡献的功勋学者。

举凡哲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文论、画论、书论到音乐学、农学、水利学、医药学等,他都有自己的研究和造诣,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史上富有开创性的命题和认识。

实际上,东坡一生都在广泛学习、独立思考、勤奋写作。

在他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4800多篇文、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与《易传》《书传》《论语说》等)和立身行事的生活实践中,处处都贯穿着他进步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全部东坡文化精神的根本所在。

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爱国爱民、奋励当世的崇高理想苏辙为苏轼写的墓志铭就记载他少年时就奋厉有当世志。

他10岁时,在母亲的教育下,就立志把汉代与贪官污吏作斗争而牺牲的范滂作为自己的榜样。

儒家重民爱民的民本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在《书传》中对此作了很多发挥,如在解释五子之歌时说:民可近者,言民可亲近而不可疏也。

苏轼 优秀传统文化

苏轼 优秀传统文化

苏轼优秀传统文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同时也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创作: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才情横溢,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豪放旷达,词作开一代新风,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代表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散文则以《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闻名于世。

2.思想内涵:苏轼深受儒家积极入世的影响,同时又融入道家自然无为的精神,形成了一种既关心国家社稷又追求个人心灵自由的独特人格魅力。

他的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

3.书法艺术:苏轼在书法上也有极高造诣,他的行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风格浑厚大气,富有创新精神,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4.生活哲学:苏轼倡导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面对仕途坎坷却能保持豁达乐观,他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学被后人广为传颂,如“此心安处是吾乡”、“人间有味是清欢”等名句都展现了他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化成就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通过自身的实践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略论苏轼思想与宋词解放

略论苏轼思想与宋词解放

内容摘要:= 艺术创作是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其形象的流露与表达。

因为思想是对创作主体的哲学政治观念、情感心理意绪、性格气质特征等的高度抽象和精当描述,是各种精神现象的综合与融汇。

它的形成,规定和影响着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从而,最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

在词坛上,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情切婉丽为宗。

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

”[(1)]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于尘埃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2)]“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3)]词经过苏轼的改造和深化,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苏轼对词的历史性的锻炼和完善,除了他具有超常的智慧和渊博的才学外,还与他独特的思想意识密切相关。

本文力图通过对他复杂多变的思想解剖,勾勒出其词创作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内容与其思想的逻辑关系来。

= 艺术创作是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其形象的流露与表达。

因为思想是对创作主体的哲学政治观念、情感心理意绪、性格气质特征等的高度抽象和精当描述,是各种精神现象的综合与融汇。

它的形成,规定和影响着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从而,最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

在词坛上,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情切婉丽为宗。

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

”[(1)]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于尘埃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2)]“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3)]词经过苏轼的改造和深化,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苏轼对词的历史性的锻炼和完善,除了他具有超常的智慧和渊博的才学外,还与他独特的思想意识密切相关。

苏轼诗歌与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一)

苏轼诗歌与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一)

苏轼诗歌与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一)【内容提要】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文化哺育一代文人。

北宋文化吸纳了前此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而皮毛落尽,精神独存,不仅各个文化领域、各类文化形式、各种雅俗文化百花齐放,更以独树一帜的北宋文化精神卓然自立。

苏轼的诗歌正是在北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文人”代表,苏轼通过其二千七百余首包赡丰富、变化万状的诗作,展现出了一幅北宋文化绚丽多彩的历时性的“清明上河图”。

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对苏轼诗歌产生了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的影响,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雅尚淡倾向又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典型地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因而,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无论对苏诗还是对北宋文化都不无裨益。

一,苏诗与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欧阳修《镇阳读书》诗云:“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

”1]曾巩“议论古今治乱得失贤不肖,必考诸道,不少贬以合世。

”2]程颐“以天下自任,论议褒贬,无所规避。

”3]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谓“近代诸公”“以议论为诗”。

4]《宋史》卷173《食货志》序论称:“世谓儒者议论多于事功,若宋人之言食货,大率然也。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56载:“宋人议论未定,(金)兵已渡河。

”“议论”二字,道出了北宋文化精神至为突出的一大特色。

形成北宋文化这种议论精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层次:一,与北宋政府宽宏的文化政策有关;二,与北宋诸帝文化修养高、尊重优容文士有关;三,与文官政治制度在北宋能得以全面确立有关;四,与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并牵制相权而制定的台谏制度有关;五,与北宋为巩固政权而提倡直谏、鼓励议论和大开言路有关;六,与北宋科举制度废诗赋、试策论的改革有关;七,与北宋时期科举考试提供的更加平等自由的竞争机会有关。

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由北宋文化的核心——宋学发轫,正如陆游所言:“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以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

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阐释

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阐释

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阐释内容提要:苏轼作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性格特征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从儒学到理学的发展过程。

他乐观进取、旷达超脱的性格,体现了儒释道精神的高度统一。

正因为如此,他在经历两次“在朝——外任——贬居”的过程中,才能进退自如、超然处世。

其诗词文的辉煌成就,便是他以儒家作治世之具、以道家作修身之术、以佛家作安身之法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文学;苏轼;性格特征;文化中国封建文人,大多是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而踏入社会生活的。

然而,当我们具体去审视一个个思想、文化大家时,却发现他们最初的抱负和以后的遭遇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对立状态,就连怀瑾握玉、独善其身的退身之策也在强大的社会异己力量的冲击下变得荆棘丛生。

从虽死犹生的屈原,到放荡不羁的阮藉,从超然脱俗的陶渊明,到行藏在我的白居易,从忧国忧民的杜甫,到醉饮狂歌的李白,在他们身上显示了各异的人格特征;耿介而又世故,狂放而又拘谨,进取而又淡泊,重生而又轻死,既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既为君报国又为己全性……而苏轼可以说是这些文人的一个曲型,在他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文人的深刻影响,可以说,苏轼性格的形成,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

一、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基础——儒学和理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坐标位置,我们出生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就要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感染和浸润,研究苏轼也离不开他生活的文化氛围。

(一)儒家文化造就了苏轼匡扶天下的济世之志。

谈到任何一位古代文人,我们都应当首先注意到作为文人人生航标的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得以维系的坚强柱石,是所有的文人儒士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儒家思想自春秋创立以来,经两汉、北宋两次改造,已日趋完备周密。

古代文人多以实现政治抱负为其生平第一追求。

以治人为基本内容的实用主义学说思想和以文人为基本形式的文人化官僚制度,决定了古代文人热衷于从政。

山东教师培训2016中国传统文化之宋词测试题答案1

山东教师培训2016中国传统文化之宋词测试题答案1

【中国传统文化】稼轩与稼轩词1. 下列关于辛弃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B. 辛弃疾在奏议中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用贤、久任、致勇、强兵、宽民等富国之术,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

C从淳熙三年秋至淳熙六年秋,辛弃疾镇压了多起盗贼,抑制了豪强地主,创建了湖南飞虎军,雄震一方。

D•辛弃疾观察形势,得出结论:北伐还需要准备二十年,不宜立即出兵。

但韩侂胄急于北伐,故辛弃疾被弹劾。

2. 下列稼轩词中能不够表达作者统一山河的思想的是()A. 《水龙吟》B. 《破阵子》C. 《声声慢》D.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 .被梁启超评为“回肠荡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的作品是()A. 《摸鱼儿》B. 《青玉案?元夕》C. 《清平乐》D. 《满江红》4. 作者在《摸鱼儿》中把“蛛网”比喻为()A. 自比B. 喻有志之士,力量微弱C喻南宋国势,前途暗淡D.喻为“隐居”5. 稼轩祠用对话体,创造出一种幽默、风趣的面貌,“横竖烂漫”的境界。

()A. 对B. 错【中国传统文化】李后主词1. 阅读前人诗词时,越早的版本越可靠。

()A. 对B. 错2. 按照李煜的个人习惯发现,“独自莫凭栏”中的“莫”不能与“暮”用通假字替换。

()A. 对B. 错3. 下列古典诗词的研读方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择善本而读,辨异文而品。

B. 审字词出现率,以当代出现多的频率为准。

C. 参稽生平,通晓全幅人格,参读同时人作品,把握时代文学特性。

D. 莫局限于一人、一首;要打通朝代、打通文体,追寻古典作品背后的情感原型、思维特性、亘古主题、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唐宋词研究总论1. 词学诞生的雏形是()A. 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出版了一些词学方面的书。

B. 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查继超编《词学全书》,此书汇集清代前辈学者的《填词名解》、《填词图谱》、《词韵》、《古今词论》四本书。

苏轼词作中的人文精神

苏轼词作中的人文精神

浅析苏轼词作中的人文精神摘要: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鲜明的特点,强调人在对天道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进退、存亡、死生、荣辱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进行取舍和追求,以美化人的生活,实现人的价值。

人文精神在传统文人及其作品上有显著的体现,作为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在文、史、哲三方面都有研究的文人,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本文仅就苏轼三篇词作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作一简单阐释,管窥蠡测,揭示苏轼本人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苏轼;词作;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谈到人文精神,我们不得不先对它作出一个解释。

在西方,一般以为,“人文”范畴起源于14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提倡一种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非神学的世俗文化。

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扬神抑人的观点,反对神学禁欲主义和所谓“来世”观念,反对封建等级束缚,反对教会的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等,而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高贵,赞美人的力量,颂扬人的特性和理想,提倡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发展人的事业,满足人的欲求。

要注意的是,这与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并不完全相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彖传》。

“贲卦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是与“天文”一词对举为文的。

“天文”指的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人文”则是指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

具体地说,“人文”的主要内涵是指一种以礼乐为教化天下之本,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社会。

天地人三者中,人处于一种能动的主动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把人的道德情操的自我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注重人的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养成等,正是由对人在天地万物中这种能动、主动的核心地位的确认而确立起来的。

其实简言之,人文精神尤其强调人在对天道认识的基础上,对进退、存亡、死生、荣辱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进行取舍和追求,以美化人的生活,实现人的价值。

从苏轼词中看苏轼的人生态度

从苏轼词中看苏轼的人生态度

但令人饱我愁无一蓑烟雨任凭生——从苏轼词中看苏轼的人生态度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张文军指导教师:雷恩海〔内容摘要〕在中国历史上,苏轼是一位魅力四射的文化人物,他的富于戏剧性的特殊的人生际遇是一幅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缩影。

面对人生中的不幸和严峻的挑战,面对一幕幕的人生忧患,他以其独特的睿智和豪放、通达的人生理念一一化解,并在其文学创作中升华至审美的境界。

在他那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中,苏轼以他那“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给后人树立了一座生命征途上的永久的丰碑。

〔关键词〕苏轼入世失意出世超然旷达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士中一位魅力四射的文化人物,他文思敏捷,多才多艺,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就文学来说,散文方面,他与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并称“欧苏”,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诗歌方面,一生创作2600多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方面,他以“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仅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而且创造性的以诗为词,促进了词的变革,开创了豪放一派的先河,与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艺术上,书法方面,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擅长绘画,尤工水墨,以墨竹开文人之先河。

后人称颂他是“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人物,却是仕途不畅,屡遭横祸,人生经历充满坎坷,饱尝艰辛。

有人说:“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在位期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的。

”①纵观苏轼一生,从小深受儒家经世济世的熏陶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在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和其弟苏辙随父亲入京赶考,次年兄弟二人双双中进士,且名列前茅,一时轰动天下,“苏氏文章随擅天下”。

顺利的名动京师及进入仕途,使年轻气盛的苏轼充满了在官场一展宏图,流芳百世的积极的人生理想。

苏东坡 简介

苏东坡 简介

苏东坡(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篱,又号文山、苏仙,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华而著称。

苏东坡是北宋文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

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赋、词、文,尤以诗文为盛。

他的诗歌清新豪放,抒发豁达豪放的个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散文作品如《东篱乐府》、《前赤壁赋》等也为后人传颂。

除了文学才华,苏东坡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曾担任过宰相,对政务、军事都有出色的贡献。

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被调离重要职务。

尽管历经风波,他一直保持对政治的关切。

苏东坡还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行书被誉为“东坡体”,为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擅长用墨法表现自然风光和人物生动形态。

苏东坡一生经历坎坷,但他一直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的得失,被后人传颂为“苏文忠公”。

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华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之一。

苏东坡简介资料300字

苏东坡简介资料300字

苏东坡简介资料300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文、书、画俱佳,被后人誉为“全能才子”。

苏轼自幼聪慧,才华横溢。

他的文学造诣深厚,诗、词、散文都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思想深邃,抒发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他的词作豪放不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他的散文则流畅自然,语言平易近人,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派”,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绘画作品则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笔墨技巧而闻名。

在政治上,苏轼曾任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主张改革,但因与当政者不合而多次被贬谪。

他一生颠沛流离,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深受人们的敬爱。

苏轼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巨匠,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广泛研究和传颂。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有哪些?2、关于传统文化的古诗有哪些?3、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4、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有哪些?5、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诗词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1、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4、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词1

东坡词1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前预习:苏轼对于词的贡献: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

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风格柔媚纤巧。

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

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

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作家婉约的词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一、苏轼其人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北宋文学家。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开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生平经历: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眉州东坡简介

眉州东坡简介

眉州东坡简介
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安徽颍滨(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其诗、词、文均有巨献《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词人。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宋哲宗任其为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因其诗文均以豪放著称,故亦有“苏东坡”之称。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他是继杜甫、李白之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 1 —1 —。

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古代文学家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

这些文学家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刻洞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古代文学家的主要贡献,以展示他们的卓越才华和影响力。

一、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离骚》以及《天问》等,揭示了他对自然、人生和政治的深思熟虑。

屈原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屈原的一生经历了政治挫折和身世坎坷,但他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爱与赤诚。

他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成为后世诗人的楷模。

屈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在于他带来的思想启迪和文学风格的开创。

二、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的一位伟大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

苏轼以其丰富多样的作品和多才多艺的才华,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文豪"。

苏轼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骈文等多个领域。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自由奔放的风格闻名,与其别具一格的散文一起构成了他丰富的创作面貌。

苏轼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独特见解,深受后世的推崇。

苏轼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为官清廉,以平民立场参与政治,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政治理论。

苏轼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成就,对中国文化以及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杜甫杜甫(712年-770年),被称为"诗圣",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广阔的艺术感染力,被形容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社会农村、人民疾苦和国家政治等方面。

他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对于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杜甫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苏轼万里投荒,九死一生,赦还至金山,尝作《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由此可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o A.苏轼将自己最悲惨的贬谪生涯看作是一生功业所在,显示出对人生苦难的超凡感悟,反映自己对生命的总结和感悟。

o B.苏轼自嘲将自己最悲惨的贬谪生涯看作是一生功业所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不平。

o C.苏轼善于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心境,积极面对逆境,体验生活情趣。

o D.苏轼嗟叹人生易逝,内心之志无法实现,表达自己内心的遗憾。

答案正确!
• 2.“平生为道,专以待外物之变。

”——《答腾达道》表达了苏轼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o A.表达了苏轼善于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心境,体验生活情趣的人生态度。

o B.表达了苏轼在超旷之外,尚有坚韧、理智、幽默的人生态度。

o C.表达了苏轼遇物而应,善于调整自身心态来面对外在境遇的变化的人生态度。

o D.表达了苏轼对人生苦难的超凡感悟,很少有过愤恨,多有感恩的人生态度。

答案正确!
• 3.下列有关苏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o A.苏轼以读书为“平生之快事”,具有广博的学识。

o B.苏轼的词开创了豪放词风,是典型的豪放词派代表,对宋词发展意义重大。

o C.苏轼在词的文学观念上有很大革新,突破诗尊词卑的此论,其认为以诗为词,“诗”与“词”之间关系密切。

o D.苏轼的词主要是以豪迈为主,未有舒旷、超脱的作品。

答案正确!
• 4.苏轼的哪一个作品是用来悼念亡妻的?()
o A.《念奴娇•赤壁怀古》
o B.《江城子》
o C.《定风坡》
o D.《临江仙》
答案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