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一、晚唐社会的特征所谓“晚唐”,始于唐文宗时期,讫于唐的灭亡,约80年。
晚唐时期,政局更为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政治痼疾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导致王朝倾覆,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时期。
诗中充满哀愁、痛苦,显得细腻、缠绵,看不到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沈郁、韩愈的雄奇、王维的秀丽、岑参的慷慨、王昌龄的刚健。
这一时期大致分两段:前一段:杜牧、李商隐对唐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后段: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艳情诗进一步发展。
二、晚唐诗歌特征晚唐诗歌,有着多元的价值取向。
1、以李商隐为代表的诗人,对细微幽深的审美追求,成为此时此时诗坛的主导风气,朦胧凄婉的诗歌意境,更多地存在于晚唐诗歌中。
2、诗歌主要倾向抒写个人情况,以杜牧为代表的诗人把伤感、怀古、伤今情绪带到诗坛。
3、仕人的闺阁情怀、爱情题材的艳丽诗风,在晚唐有一席之地。
以温庭筠、韩偓为代表,“作风浪漫、士行尘杂”,形成特点浓丽的闺阁情怀。
4、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以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罗隐、桂荀鹤等诗人为代表,作品体现了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怀,形成了淡泊诗歌意境。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理解本专题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诗歌创作的手法技巧。
第一板块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鉴赏文本探究思与悟九日齐山登高识常识一、人物简介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
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
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
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
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一次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的作品。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教 案 年 月 日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课 题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课 型 诗歌欣赏 教学目标 1、学习《无题》《九日齐山登高》,初步了解小李杜诗歌风格。
2、学习《长安晚秋》《商山早行》,体会晚唐诗“秋日落晖”的风貌。
3、能就李商隐“无题诗”或杜牧咏史诗作专题探究,写赏析文章。
4、学生能够对唐诗的风格流变自行进行适当的梳理小结。
教学重点难点 “小李杜”是晚唐诗坛杰出的代表。
本专题以鉴赏此二人诗歌为主,其余篇目可让学生自行学习,教师略作点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板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教后记编号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学习《无题》导入一、作者及其诗歌特点。
最后的光辉中唐和晚唐,是唐代诗歌的秋天。
既有萧瑟肃杀的风雨,又有浪漫冷艳的秋花,映着诗国落日的余晖。
“晚唐之诗,秋花也。
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冷香之韵。
”(叶燮《原诗》)“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这种“晚唐风流”的代表人物是杜牧和李商隐。
杜诗的特点是“俊”,就是俊逸、俊爽、风流倜傥、雄姿英发;李诗的特色是“幽”字,就是幽深、幽冷、幽艳、深情绵邈。
(刘熙载:“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
总起来看,晚唐诗人擅长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气魄不像盛唐前辈那么大,他们的诗不以气势见长,而以情韵悠扬取胜,表现自己体验到的心灵世界,以心情意绪为主题。
夕阳美丽得刺人心肠,让人不愿离去,这是唐代诗歌最后的白银!无题李商隐投影李商隐诗歌的几个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安定城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卷旗。
(《重过圣女祠》)这类诗既琅琅上口又艰深费解,既广泛流传又聚讼纷纭,既令人爱不释手又总是叫人觉得抓不住摸不着。
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ppt5(7份打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 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教 案 年 月 日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课 题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课 型 诗歌欣赏教学 目标 1、学习《无题》《九日齐山登高》,初步了解小李杜诗歌风格。
2、学习《长安晚秋》《商山早行》,体会晚唐诗“秋日落晖”的风貌。
3、能就李商隐“无题诗”或杜牧咏史诗作专题探究,写赏析文章。
4、学生能够对唐诗的风格流变自行进行适当的梳理小结。
教学重点难点“小李杜”是晚唐诗坛杰出的代表。
本专题以鉴赏此二人诗歌为主,其余篇目可让学生自行学习,教师略作点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编号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板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教后记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学习《无题》导入一、作者及其诗歌特点。
二、诵读全诗。
正音,纠正句读。
三、学习“无题诗”三步鉴赏法。
四、探究五、作业: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导入:一、阅读注释,了解作者。
二、诵读全诗。
三、品读探讨:四、探究五、补充杜牧“咏史诗”,探讨起“咏史诗”的特点。
六、作业。
附:最后的光辉中唐和晚唐,是唐代诗歌的秋天。
既有萧瑟肃杀的风雨,又有浪漫冷艳的秋花,映着诗国落日的余晖。
“晚唐之诗,秋花也。
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冷香之韵。
”(叶燮《原诗》)“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这种“晚唐风流”的代表人物是杜牧和李商隐。
杜诗的特点是“俊”,就是俊逸、俊爽、风流倜傥、雄姿英发;李诗的特色是“幽”字,就是幽深、幽冷、幽艳、深情绵邈。
(刘熙载:“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
总起来看,晚唐诗人擅长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气魄不像盛唐前辈那么大,他们的诗不以气势见长,而以情韵悠扬取胜,表现自己体验到的心灵世界,以心情意绪为主题。
夕阳美丽得刺人心肠,让人不愿离去,这是唐代诗歌最后的白银!无题李商隐投影李商隐诗歌的几个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安定城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李商隐《安定城楼》是诗人应试不中而写的一首失意 自 遣之作。诗中感叹壮志难酬,并将笔锋指向那些贪图私 利的 权贵,表达了激愤之情。
赵嘏《长安晚秋》写诗人渭中的见闻,通过对秋景 描写, 反映诗人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形象、鲜明地勾画了山村早晨 的景色, 真切地表达了封建社会中一般旅人共有的羁旅之思。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是一首自慰并慰友的抒情 诗,诗 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 慨,同 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旷达 自 信的生活情趣。
杜牧《寄扬州绰判官》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于江 南 青山绿水的思念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通篇以“别”为诗眼, 表现诗人“黯然”的情怀与气氛。
③不知腐鼠成滋.味. 古义:_____美__味____________。 今义:味道。
五、名句默写 ①江涵秋影雁初飞,__与__客__携__壶__上__翠__微_____。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②___青__山__隐__隐__水__迢__迢____,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___。(李商隐《无 题》) ④__迢__递___高__城__百__尺__楼____,绿杨枝外尽汀洲。
(2)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因处于牛李党争的 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 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 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 诵。著有《李义山诗集》。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遗憾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怨恨。 ②青鸟殷勤 为探看 .. 恳切深厚的情意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 。
霑衣 ①牛山何必独 . (4)独 ②独 不怜公子姊耶 .
副词,独自 ___________________ 副词,难道 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触动 高秋 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汉家宫阙动 . (5)动 动词,启开,动响 ②晨起动征铎 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热情而周到。 ③不知腐鼠成滋味 ..
美味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味道。
五、名句默写
与客携壶上翠微 ①江涵秋影雁初飞,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②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 ,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为其
外甥裴延翰所编 ,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 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2)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因处于牛李党争的 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在这句诗歌中,一个“涵”字用得很 好,能说说它的好处吗?
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用“涵”来形容 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大江 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 胸怀,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
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 出来了,再加上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人与 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围环境静谧万分, 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 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感呢?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
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秋天一到就有一种 “伤秋,悲秋”的情怀,(欧阳修的《秋声赋》), 为何作者却心情高兴愉悦而不伤秋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客携壶上翠微 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这重阳美 好佳节从远处赶来看往自己, 心里能不高兴,即使平时心情 再不好,今天也要破例一笑, 破例高兴一次。
李商隐
一、关于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诗人。政 治上 因受牛李党争牵连,虽才华横溢,却 一 直遭排挤,潦倒一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 艺术成就最高,是唐代“小李杜” “大唐三李” 李商隐 之一。 (812-858) 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 致缠绵婉曲,用典 多,意隐晦。尤其是他的无题 诗,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 诗以“无题”命篇—— 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 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 因此命为“无题”。再加上政治上的失 意,此类诗也可能别有所托。尤以写相 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 人。
朗读作品 • 长安晚秋
• • • •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用于唐诗终结课)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慈恩寺偶题》 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 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 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 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余却起双峰念 曾看庵西瀑布冰
《山中寡妇》 杜荀鹤 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亥岁》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பைடு நூலகம்
《自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忧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晚唐文宗到宣宗的三十年里,是小李 杜活跃的时代。从懿宗即位到唐朝覆灭的 五十年,诗人不少,成就不大。
其间几乎每个诗人的诗作都从各个角 度、各个层面流露出末世的衰颓气息。有 的追踪元白,以通俗的语言针砭时弊,揭 露严峻的社会问题,如杜荀鹤、秦韬玉、 曹松、陈陶、罗隐等;有的以自己的暴力 行动敲响唐王朝的丧钟,如黄巢;有的则 以凄婉轻艳的风格伤悼乱离,如韦庄、郑 谷等……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朗读全诗,思考:
1、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 枳花明驿墙、梦醒
练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 “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 析。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 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 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 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 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 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 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尾联:抒写胸怀。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 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 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 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 “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 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这首律诗,通过诗人望中 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 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赏析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
比较题: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
句绝佳,其写景有何特点?试作简要赏析。(4 分) 答: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或运用“列锦” 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在这个意象 组合体中,有听觉,有视觉;有人物,有动物; 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 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思考: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明确:“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 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 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 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 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 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诗
解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
饮菊花酒的习俗。齐山,江南名胜之地。 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 任池州刺史时所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 酬唱之作。 此诗是杜牧诗歌中最受人注意的一首,反 映其文采风姿,清新俊逸,意气豪迈,直 逼老“李杜”。 登高忘忧:襟抱难施的抑郁、旷达之语。
诗人以二人来喻自己的不得志。
用典、类比、自喻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直抒怀抱,渴望功成身退。反映了“隐”与“仕”
的矛盾,也反映了诗人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
位。(王安石特喜欢此联扭转乾坤的豪迈和归隐江湖 的潇洒飘逸) 典故 范蠡佐勾践成霸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
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尾联(合)末联则抒写胸怀, 表毅然归去的
决心。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 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子留在这 是非之地的京城。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 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 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 宜迟。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秋 已 凉 , 君 安 好 ?
不直言思念,青山绿水秋草中蕴含诗人无限情
思(景中融情) “隐隐”和”迢迢” 两叠词,既写景又传情(念人, 念地)——似水柔情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 面。 如怨如诉,不绝如缕的洞箫声仿佛回荡 身边。 语带调侃,可见二人关系之亲昵。
——帝国日薄西山,诗坛余晖灿烂
唐诗进入冬季,走向黄昏
盛唐的李白说:酒美;王维说:景 幽;孟浩然说:风流;杜甫说:屋漏; 中唐的白居易说:抱着琵琶唱OK;李 贺说:墓地女鬼。晚唐的李商隐说: 我没话说了。那么,就让我开拓人 的内心世界吧!
诗国余晖——晚唐诗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政治史上的大 也是中晚唐科举史上的大事。 事,也是中晚唐科举史上的大事。 牛李党争与科举紧密相连, 牛李党争与科举紧密相连,对于 唐代科举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唐代科举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基于此, 基于此,着重论证牛李朋党科举 之争的实质乃是势族与庶族之间 的自觉斗争, 的自觉斗争,是二百多年科举制 内在矛盾公开化的激烈表现。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运用了下列意象:鸡声 茅店 月 人迹 板桥 霜 古时旅客为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古时旅客为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早行,鸡声、 茅店,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诗人既然写早行,鸡声、月、茅店,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 特征性的景物。 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 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 这真是“莫道君行早, 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 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代 著 名 词 人 , 两
之 裔 孙 , 我 国 古
人 , 唐 代 温 彦 博
( 今 山 西 祁 县 )
字 飞 卿 , 并 州 祁
温 庭 筠 , 原 名 岐 ,
温庭筠诗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
•张惠言《词选序》:“唐之词人,温庭筠 最高,其言深美闳约。”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温飞 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李商隐
李商隐的无题诗
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 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 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 总是迷茫!就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 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谁又能不为 这种凄婉又真挚的爱情追求所打动呢?
无题二首 (其一)
(提示:可以从诗人称号、诗歌艺 术特点、诗歌作品等方面回忆)
写作特点: 此诗全篇无一“柳”字,却又是句句写柳; 句句写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咏物, 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也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对先荣后悴人事 的感喟,或对官场上只知上进而不知后退 者的讥刺。 诗中虚词运用精妙。“如何”、“肯” 连用,加强了反诘语气,使诗人的感叹更 为悲怆而深沉。“已”、“又”,层层推 进,正是“数虚字转折唱叹,弦外有音”。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哀怨的基调:诗歌多抒写时代乱离的感 慨和个人失意的心情。 迷离的意境: 诗歌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
时空次序,虚实结合,营造 的是一种朦胧的境界。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描写宴会情景
隔座送钩 分曹射覆
颈联
宴会游戏 环境气氛
酒暖
暖度感觉 色调热烈
灯红
温和安逸
暗示当时诗人的甜蜜欣漾的情态。
(亦可理解为今晚的宴会,以热闹情景反衬 诗人内心的寂寞.)
叙述天亮分别
“应官”
“嗟” “转蓬”
尾联
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 百无聊赖的心境 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 感,充满了理想破灭之感 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 处飘转。在古代诗歌中,常以 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 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 自己的人生境况。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ppt1
语,故谓“虚垂泪”;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
2、颈联运用了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
扁舟,浮于江湖” 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
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怎样理解?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 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
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结。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豪爽 放达;
诗人的抑郁,表现为思想感情上怀才不 遇、有志难以伸展的凄恻低徊,这两方面
的结合,使诗显得清新俊逸而又含思凄恻。
晚
诗 国 余 晖 中 的
晚唐诗特点
晚唐诗坛虽然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 但依然余晖绚烂。 杜牧、李商隐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杜诗的特点是清新俊逸,雄姿英发;李 诗则构思缜密,辞藻清丽。 晚唐诗感时伤怀,情感基调给人以“落 日余晖”之感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安定城楼 杜 牧 李商隐
安 定 城 楼 李商隐
小结
本诗借助四个典故感时伤怀,不但表露了作者
人生不得志的抑郁惆怅,又表明了敝弃功名利
禄、功成身退之志,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
集中体现了李诗构思缜密的特点。
比较阅读
登 高
阅读《登高》,比较与《九日齐山登高》情感和意境的差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安 定 城 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诗国余晖的晚唐诗
诗国余晖的晚唐诗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注释】: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
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
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诗歌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称诗言 由于诗歌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 的传统, 志”的传统,对有些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 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歧。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 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 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 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然有附会之嫌, 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然有附会之嫌, 但也不是没有根据。 但也不是没有根据。古代诗歌中的香草美人式 的比兴传统源远流长。 的比兴传统源远流长。近者如中唐后期的朱庆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 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 时无? 就是典型代表 再者, 就是典型代表。 时无 ?”就是典型代表 。 再者 , 此诗的第二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 经常用来形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 经常用来形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 所以说“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所以说“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 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 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 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 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 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 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 以仙侣比喻情侣, 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 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 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 一座仙山, 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 居处的象征, 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 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 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 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 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 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 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 求还将继续下去。 求还将继续下去。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 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 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 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 多成就突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 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 自己的独特成就为诗坛增添了光辉。
1、随着时代盛衰的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 、随着时代盛衰的变化, 放开朗转为沉潜细腻, 放开朗转为沉潜细腻 , 诗歌情感由清晰 转为隐晦,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 转为隐晦,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 2、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语言由通脱平易 、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 雕琢邃密, 变得越加 雕琢邃密,结构由自然舒展变 得精致工细; 得精致工细; 3、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缩小和对现实的 、 失望, 失望 , 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索取 转为更多地向内心体验搜寻。 转为更多地向内心体验搜寻。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 首二句登楼即景: 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 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 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 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 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首联“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首联“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一开始描绘了满目秋景,游兴勃勃。 一开始描绘了满目秋景,游兴勃勃。诗人登山 游目览观所见。 字极有气势, 游目览观所见。“涵”字极有气势,点出长江 的浩荡无际。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 的浩荡无际。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 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 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 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一字鸿雁南去,动 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一字鸿雁南去, 静相衬,充满生气。 此指诗人好友张祜。 静相衬,充满生气。“客”此指诗人好友张祜。 当时他特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 当时他特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 山登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山登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 夜吟 一样痛苦。 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 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 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 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 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 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 调是冷色调, 应觉月光寒” 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 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 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 此生动, 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 和了解之深。 和了解之深。
三 、 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 。 贾谊献策 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 之日, 王粲作赋之年, 之日 , 王粲作赋之年 , 都与作者一般年 贾谊上《 治安策》 轻 。 贾谊上 《 治安策 》 , 不为汉文帝所 采纳, 治安策》 开头有“ 采纳 , 因 《 治安策 》 开头有 “ 臣窃惟事 可为痛哭者一” 之语, 故谓“ 势 , 可为痛哭者一 ” 之语 , 故谓 “ 虚垂 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 涕 ” ; 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 , 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 同样萦纡抑郁。 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 , 同样萦纡抑郁 。 王粲避乱至荆州, 依刘表; 作者赴泾州, 王粲避乱至荆州 , 依刘表 ; 作者赴泾州 , 入王茂元幕, 都属寄人篱下。 入王茂元幕 , 都属寄人篱下 。 用两位古 人的古事, 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 人的古事 , 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 , 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 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 别亦难”的感情, “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 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 谐音,全句是说, 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 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 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 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 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 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 表现着眷恋之深, 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 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 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 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 无望的,因此, 表述了至死不渝的爱与等候。 随。表述了至死不渝的爱与等候。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 开头两句, 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 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 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 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 成的被迫分离。两个“ 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 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这位抒情主 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 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 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 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 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 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 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 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 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 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 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 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 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 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 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 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 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 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意谓, 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意谓,自 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 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 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 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 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 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 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 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 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 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 哪里还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 哪里还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这个 字下得很好,这个字, “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 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 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这 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 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 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 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 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
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 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 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 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 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 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 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 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 竟就在眼前。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 竟就在眼前。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 脸上浮起了笑容, 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 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 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 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 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 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 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 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 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 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 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 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 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 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 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 暮而感慨、怨恨。 暮而感慨、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