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我国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合集下载

北魏王朝的血腥历史

北魏王朝的血腥历史

北魏王朝的血腥历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在封建社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由皇位引发的血腥事件更是不胜其数。

北魏王朝是由拓跋鲜卑在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

它自386年拓跋珪建国,至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魏王朝历经14帝,共148年。

北魏14位皇帝中,竟然有11位死于非命,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幕!今天纵横五千年-帝王传的编者甜心即可,就介绍下这段历史。

1.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是北魏王朝的建立者,他的祖先曾建立代国,后被前秦所灭。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

386年拓跋珪趁机纠结部众,重建代国。

398年天兴元年定国号为魏,建都平城。

拓跋珪在位初年,积极对外扩张疆土,对内励精图治,将北魏政权推进封建社会。

但他到了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导致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诛杀大臣,搞的朝野人心惶惶。

409年11月6日,拓跋珪的妻子贺夫人有过失,他准备将其处死。

到黄昏贺氏秘密向其子拓跋绍求救。

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

拓跋珪最终为其子所杀,享年三十九岁。

此后拓跋珪的长子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拓跋绍,继位称帝,是为明元帝。

明元帝虽然没有死于非命,但在32岁就因病去世。

2.太武帝拓跋焘423年北魏明元帝病死,年仅15岁的太子拓跋焘即位。

拓跋焘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北魏北击柔然,消灭割据政权,统一了整个北方,他还一度饮马长江,北魏国力进入了最为强盛的阶段。

但拓跋焘到了晚年,脾气变得暴躁,诛戮过多。

他又常常在杀完人后后悔莫及。

由于刑罚严酷,国内曾几度混乱。

后来拓跋焘在宦官宗爱的煽动下,逼死了太子拓跋晃。

之后拓跋焘后悔了,宦官宗爱为求自保,先下手为强。

452年太武帝拓跋焘被宗爱杀害,享年45岁。

3.南安王拓跋余452年3月,宗爱秘密杀死太武帝拓跋焘后,拥立其子拓跋余为帝,改年号为永平。

拓拔余非常担心宗爱等人,他就想谋划削夺宗爱的权力,宗爱知道后非常愤怒。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一、介绍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304年到439年,约持续了135年之久。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五胡乱华,即五个少数民族的政权相继兴起,这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羌和氐。

这一时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也是中国政权由汉族转变为多民族政权的过程。

二、政权更迭的原因1. 内外因素交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汉族政权的腐败、统治者的无能,也有外部因素的作用,如汉族政权的对外战争不断,导致军队疲惫和人民负担加重。

2. 民族融合问题:五胡乱华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存在较大的民族差异,缺乏文化融合和交流,导致政权更迭频繁。

三、五胡十六国政权更迭的主要过程1. 前燕的兴起:公元304年,鲜卑族慕容氏在辽东地区建立了前燕政权,标志着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开始。

2. 後赵的建立:公元319年,鲜卑族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实际控制中国北方地区,并与前燕政权展开多次战争。

3. 前秦的兴起:公元352年,氐族姚氏建立了前秦政权,曾一度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但政权不稳定,最终灭亡。

4. 后秦的建立:公元384年,羌族姚苌建立了后秦政权,其统治区域主要在中国西北地区。

5. 北凉、西凉政权的兴起:公元397年,匈奴族李暠建立了北凉政权,同年,羌族李歆建立了西凉政权。

6. 北魏的建立: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政权,结束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进入南北朝时期。

四、政权更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多民族融合: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培育了后来的民族统一。

2. 对中原文化的冲击: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导致中原文化的衰落,汉族传统文化受到较大冲击,但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 经济发展:政权更迭期间,经济受到较大动荡,但也推动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繁荣。

五、结语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政权由汉族向多民族政权的过渡。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氐族B.鲜卑族C.羌族D.匈奴族2.以下因素对北魏的长远发展最为有利的是()A.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C.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D.439年,北魏统治区域的变化3.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A.奴隶制经济形式B.封建制经济形式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D.半畜牧半农业4.属于右图人物主要活动的是()①重建代国②迁都平城③曾被前秦俘虏过④重用汉族地主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导致北魏社会矛盾尖锐的制度不包括()A.宗主督护制B.赋税制度C.民族政策D.均田制6.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①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②农民负担沉重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冯太后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B.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C.巩固鲜卑族的统治D.摆脱社会危机8.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②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③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④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⑤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9.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10.下列各项促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②③④11.下列对于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改革前期建立的新制度B.对北方所有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C.提高了生产积极性D.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关于三长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①配合了均田制的推行②加强了中央政权③取代了宗主督护制④配合了租调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3.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有()①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③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4.如右表所示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15.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16.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17.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8.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封建政权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封建政权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封建政权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

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

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17帝,历171年。

天兴元年(398)称帝,都平城。

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

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

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改拓跋氏为元氏。

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

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改元天平。

史称东魏。

北魏亡。

东魏(534年~550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

534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传1帝,历17年。

西魏(535年~556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

535年魏宗室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传3帝,历22年。

北齐(550年~577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

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传6帝,历18年。

北周(557年~581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

557年宇文觉称天王,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

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5帝,历25年。

辽朝(916年~1125年),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210年,传9帝。

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

907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酋长。

916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做了皇帝,辽建立。

918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47年改皇都为上京,1007年迁都至中京道大定府。

“辽”的疆域的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国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与宋朝对峙的一个王朝。

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皇帝。

他的一生,不仅是对北魏王朝的一次伟大变革,更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重要融合。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答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孝文帝简介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即位时仅5岁,改年号为延兴。

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

拓跋宏即位时年纪太小,由祖母冯皇太后执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

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

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

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拓跋宏病逝,享年33岁,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鲜卑族简介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

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

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

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鲜卑才作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

匈奴分裂后,鲜卑族逐渐摆脱其控制。

85年和87年,鲜卑两次攻打匈奴,反抗压迫。

91年,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

敦煌莫高窟北魏石窟鉴赏

敦煌莫高窟北魏石窟鉴赏

敦煌莫高窟北魏石窟鉴赏2010-4-19 00:00 |来自: 佛缘资讯敦煌莫高窟北魏石窟鉴赏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鲜卑族统治者拓跋氏的努力下,曾经一统中国北方,为隋代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439年,拓跋焘攻占姑臧,沮渠牧犍投降。

北凉政权业已灭亡,仅凉王诸弟仍在河西西部抵抗,其中沮渠无讳据守敦煌。

442年,无讳撤离敦煌,率万余家西渡流沙,占据鄯善,后入高昌,仍号“河西王”。

北凉王族的这次撤退,带走了大批的敦煌户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因北魏从东向西进攻而聚集在敦煌的河西精英。

在北凉灭西凉和北魏灭北凉的两次兵祸之中,敦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442年,西凉王李暠之孙李宝乘沮渠无讳撤离之机,占据敦煌,并派李怀达入魏归降。

北魏封李宝为沙州牧、敦煌公。

444年,北魏召李宝入平城,直接控制敦煌,为经营西域和抗击北方的柔然,在这里建敦煌镇。

445年,北魏太武帝派成国公万度归发凉州以西兵,出敦煌,西击鄯善,后更破焉耆和龟兹。

此战使西域大部分地区都受北魏控制,丝绸之路再次打通,西域商人纷纷前来贸易。

但好景不长,北方的柔然很快控制了敦煌以西的西域地区,并直接控制了与敦煌最为接近的吐鲁番盆地。

472~474年,柔然连犯敦煌,多者至三万骑。

敦煌军民在镇将尉多侯、乐洛生的率领下,几败敌军,保住了敦煌。

但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北魏上层对是否要继续保有敦煌发生了分歧,不少人建议后撤凉州,放弃敦煌。

给事中韩秀则认为,如果放弃敦煌,不仅凉州不保,关中也无宁日。

孝文帝支持韩秀的意见,为加强敦煌的守备,升敦煌镇将为都大将。

485年,穆亮任敦煌镇都大将,他为政宽简,并赈恤穷乏,敦煌经济得到恢复。

492年,北魏出兵十万,击败柔然,敦煌从此得到安宁,但长年的征战和人口的流失,造成了这一地区“空虚尤甚”的局面,很难迅速恢复。

524年,北魏的北方边镇爆发六镇起义。

八月,孝明帝下诏改镇为州,敦煌因盛产美瓜而名之为“瓜州”(一度易名为“义州”),辖敦煌、酒泉、玉门、常乐、会稽五郡,治所敦煌。

《北魏政 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清单

《北魏政 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清单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清单一、北魏的建立与发展北魏(386 年 534 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拓跋部原先游牧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逐步南迁。

公元 386 年,拓跋珪趁前秦分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

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拓跋珪即位后,积极扩张领土,先后击败了高车、柔然等部落,稳固了北方的统治。

他还重视农业生产,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到了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北魏国力强盛,先后灭掉胡夏、北燕、北凉等政权,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局面。

二、北魏政治制度1、均田制北魏政府把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均田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的赋税制度,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和调。

租是粮食,调是绢帛或布。

这一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三长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设立的基层行政组织,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三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清查户口,征收赋税和徭役。

4、官员选拔制度北魏前期官员选拔主要依靠门第和军功,孝文帝改革后,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

但这一制度逐渐导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洛阳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决定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迁都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但孝文帝意志坚定,最终成功完成了迁都。

2、移风易俗(1)穿汉服:禁止鲜卑族穿传统的胡服,一律改穿汉服。

(2)说汉语:规定鲜卑族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改汉姓: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

(4)与汉族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促进民族融合。

3、学习汉族制度仿照汉族的政治制度,改革官制,修订律令,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试题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试题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试题山东省潍坊北海学校张小妮一、选择题1.成语“草木皆兵”源于()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考查目的:本题考查淝水之战中出现的成语典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淝水之战中的成语典故,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淝水之战,选C。

2.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A.西晋前秦 B.东晋北魏 C.西晋北魏 D.东晋前秦考查目的: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根据所学知识,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所以选D。

3.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 B.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考查目的: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时间、特点、作战双方、淝水之战后产生的影响。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

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所以说是4世纪后期;东晋军队上下一心,将士作战勇猛;淝水之战后,北方陷入混乱状态,南方相对稳定。

所以B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4.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D.三国中的蜀汉政权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对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的时间,基础知识的识记。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状态,所以选C。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对鲜卑族建立北魏少数民族政权的记忆。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选B。

6.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是史实。

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公元386年由鲜卑人拓跋珪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重建其先祖所创立的代国,同年,又改国号为“魏”。

398年,拓跋珪又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正式称帝,是为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只不过这两个都属于短命朝廷,分别在550年和557年宣告灭亡。

北魏从386年道武帝建国开始,至534年分裂,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北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起来的正统王朝。

所谓正统,史称:“道先王,法五帝,尊周为正”,也就是说华夏血统一脉相承。

商周以来,华夏民族尊王攘夷,驱逐了许多的少数民族,建立起了一代又一代的正统王朝,正统就是权威,就是合法的存在,有着无比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正统王朝还指一个政权依照秦始皇时期所建立起的最高掌权者称帝,建天子行宫、用天子仪卫,置后宫,立皇储为太子,建父死子承相传制度,并设立文武百官。

当时正值五胡十六国时代,有着诸多的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他们无一不在争着正统的地位。

他们或缘于赐爵封地,或是缘于联姻,或曰灵异之兆,以此来牵强附会地和汉王朝搭上关系来做国名,以示自己的正统。

匈奴人刘渊本来不姓刘,却因有昭君出塞的故事,乃自称是汉朝外甥,所以改姓刘,建立的国号名为汉国。

其它的还有秦字号、燕字号、凉字号、赵字号等,也都是向中原的华夏民族靠拢,可他们没多久都一失败告终。

而鲜卑人拓跋氏所建立起来的北魏王朝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正统王朝,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早先自称是黄帝之后,与汉人同宗;后来又说他们的始祖拓跋力微(174年—277年)为天女所生,是真命天子;接着又由于拓跋猗卢(?—316年)曾在魏晋时期被封为代王。

所以,到拓跋珪建国时,称国号为“魏”,就是为了与周代的魏国和三国时代的曹魏政权接上情缘,以使自己一步步地向汉族的正统王朝靠拢。

拓跋珪定都平城后,正式称帝,他尊儒崇孔,大量起用汉人,并以太牢之礼(即以牛羊猪为牲祭之礼)祭尧舜孔子。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例题解析 旧人教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例题解析 旧人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例题解析【经典题】例1、(1993年全国卷试题)西晋时,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下图书中阴影部分代表哪一个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能力和识图的能力。

难度偏大。

【答案】C例2、(2000年上海卷试题)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选项A、C是均田制出现的背景,不是直接原因。

选项D与当时的事实不符。

B项虽在教材中没有叙述,但当时的宗主(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直接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赋税收入。

这与教材中"为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相一致,所以正确选项为B. 【答案】B例3、(2001年全国卷试题)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B匈奴C羌D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答案】A例4(2003年全国卷考题)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解析】纳绢代役称为“庸”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北魏实行均田制以封建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生产关系,所以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均田制巩固了小农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在唐朝中期就无法实施了。

【答案】B例5(2002年上海卷考题)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B匈奴C羯D氐【解析】北魏通过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加快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答案】A例6.(1993年全国卷考题)以下材料是淝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请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苻)坚曰:“……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

(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A.封建制度的腐朽B.科学技术的落后C.八股取士的影响D.西方列强的侵略3.明朝有人记载:“自此夷(荷兰)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

”这说明当时()A.明政府仍厉行海禁政策B.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技术C.传统的华夷观念被打破D.人们忧患意识仍较淡薄4.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

这一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内阁已经取代六部C.内阁权力不受制约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5.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

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C.以政治目的为主D.以经济目的为主6.1686年3月,康熙下令:“今罗刹复回雅克萨筑城盘踞,若不速行扑剿,势必积粮坚守,图之不易。

其令将军萨布素等……速修船舰,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驰赴黑龙江城。

”此战的胜利()A.稳定了东南沿海的社会秩序B.为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C.助推沙俄接受中国谈判建议D.强化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7.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清朝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和强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其中清朝前期疆域南到()A.台湾岛B.海南岛C.南海D.南海诸岛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9.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解析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解析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训练)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进展的主流特征是A.富强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C.中外沟通与经济进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所以当时进展的主流特征是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故选D;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没有消灭富强开放的社会风貌,排解A;这一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主流还是民族的交融和进展,社会倒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解B;中外沟通不是这一时期的社会主流,排解C。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下面空格中应填入()A.北魏B.北齐C.南齐D.元【答案】C【详解】依据图示和所学学问可知,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其中空格是南齐,C项正确;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后北魏分裂为北周和北齐,排解AB项;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排解D项。

故选C 项。

3.“曹孟德、赵子龙、诸葛孔明、周公瑾”等人物,应消灭在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封神演义》【答案】A【详解】材料“曹孟德、赵子龙、诸葛孔明、周公瑾”中的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些人物应消灭在《三国演义》,故A项正确;《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故B项排解;《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故C项排解;D项是以商周时期为背景的神话小说,排解。

4.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历史进展的主流和必定趋势。

在两汉之后重新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是A.北魏B.东晋C.西晋D.前秦【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两汉之后重新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是西晋,C项正确;北魏不是统一王朝,排解A项;东晋在西晋之后,而且偏安南方,排解B项;前秦不是统一王朝,排解D项。

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

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A.战争B.隔离C.分裂D.交融【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并结合所学可知。

十六国时期,政权统治者仿汉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文化生活交流频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我国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故D正确;ABC与题干出土文物描述不符,故错误。

综上故选D。

2.(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A.吴国B.西晋C.东晋D.南朝【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国在公元222年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A正确;266年建立了西晋,都城在洛阳。

B错误;317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

晚于吴国。

C错误;420-589年的170年间,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

晚于吴国。

D 错误。

综上故选A。

3.(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

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

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战乱,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大批南迁,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不仅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选修专题3

选修专题3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巩固方案一级目标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羯B.鲜卑C.氐D.匈奴2.北魏初步结束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黄河流域是在A.386年B.398年C.439年D.471年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条件是A.北魏统一北方B.民族融合C.吸取汉族先进文化D.民族矛盾尖锐4.均田制推行的前提是A.俸禄制度的实行B.政府控制大量的无主荒地C.三长制的推行D.租调制的实行5.下列评论中,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A.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B.农民未能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C.官僚地主的土地并未受到触动D.土地占有不均的情况仍然存在6.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均田制B.迁都洛阳C.推行汉化政策D.科举制7.把鲜卑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措施是A.讲汉话B.改汉姓C.通婚姻D.改籍贯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①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③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D.巩固北魏的统治11.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二级目标12.北魏时期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击汉人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化D.鲜卑与汉族融为一体13.“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C.忽必烈改革D.孝文帝改革14.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B.迁都洛阳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D.改革鲜卑旧俗15.促成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先进的经济形态B.民族融合的趋势C.南北方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1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迁都洛阳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法令17.后高祖外示南讨,意在谋迁,斋于明堂左个,诏太常卿王谌,亲令龟卜,易筮南伐之事,其兆遇《革》。

北魏是我国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北魏是我国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北魏是我国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一、北方少数民族内迁1、西晋统一南北(1)西晋建立:年,魏国灭蜀。

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西晋统一: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

(3)西进的灭亡:316年,匈奴兵入侵长安,西晋灭亡。

2、为什么西晋统一只有很短时间?(1)统治集团腐败无能,在位皇帝多弱智,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最终导致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

(2)西晋统治者对内嵌的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内嵌各族人民对西晋统治者的反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匈奴贵族乘机起兵反晋,直接推翻了西晋政权。

3、从西晋速亡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要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执政者一定要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切不可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掠夺的政策。

4、西晋时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西晋时大量少数民族内迁。

内嵌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jie)、氐(di)、羌等。

5、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6、简述汉族与内迁各族互相影响的表现。

7、同秦汉时期相比,西晋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秦汉时期同北方的匈奴族街巷分明,长城就是从事游牧的匈奴族与从事农耕的汉族的分界线。

秦汉王朝同匈奴政权有战友和,但以和为主。

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胡汉界限被完全打破,内迁各族与北方汉族杂居相处,交往十分密切。

8、东晋和十六国(1)东晋建立: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

(2)16国形成:西晋末年以来的130多年中,各族统治者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

历史上把北方15个主要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16国。

9、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答:原因:一是前秦虽统一了黄河流域,但基础不稳;二是主帅苻坚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战争中有临阵惊恐;三是东晋内部团结,同仇敌忾,宰相谢安沉着应战,计划周密,指挥镇定,战术运用得当。

中 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融合事件是什么

中 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融合事件是什么

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融合事件是什么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民族融合的现象不断发生,它们如同璀璨繁星,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壮丽画卷。

若要说其中最重要的民族融合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在孝文帝即位之前,鲜卑族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优势,建立了统治,但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与中原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巩固统治,促进鲜卑族的发展,孝文帝决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

他仿照汉族的官制,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使得政权的运作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

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还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北魏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

他下令鲜卑族改穿汉服,说汉语。

这一举措对于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和服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变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鲜卑族逐渐与汉族在文化上趋同,减少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在姓氏方面,孝文帝下令鲜卑族改汉姓。

他将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他鲜卑姓氏也改为相应的汉姓。

这一改革使得鲜卑族在形式上更加融入汉族社会,进一步消除了民族之间的差异。

在教育方面,孝文帝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教育。

他开办学校,鼓励鲜卑贵族子弟学习儒家经典,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有素养的人才。

这不仅提高了鲜卑族的文化水平,也使得儒家思想在鲜卑族中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民族思想的融合。

孝文帝还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通过婚姻的纽带,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血缘关系更加紧密,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不仅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使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还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经过改革,鲜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逐渐趋于一致,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融合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孝文帝改革中,鲜卑族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制度,同时也为汉族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北魏与北周民族融合考察

北魏与北周民族融合考察

北魏与北周民族融合考察北魏和北周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建立于386年,是汉族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建立者是拓跋珪。

北周建立于55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最后一个王朝,其建立者是宇文邕。

虽然这两个王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但是他们与汉族的融合却是非常深入的。

本文将对北魏与北周民族融合进行考察。

一、北魏民族融合的背景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族建立的政权。

当时,鲜卑族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社会阶段,与汉族社会相比有很大差距。

因此,拓跋氏建国后,就采取了与汉族民间文化相融合的政策。

在这种政策的推动下,北魏民族融合逐渐形成。

二、北魏民族融合的表现1、汉化风尚的流行在北魏的营建、宗教、文学、音乐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强烈的汉化风尚。

这种汉化风尚表现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政治上,拓跋氏先后融合了注重礼节的汉族文化,并且掌握了汉朝统治的核心技术,使得北魏的政治更为稳定。

在文学方面,北魏时期涌现出一批帝王意识相同和文学技巧高超的文学家,如崔瑗、陶渊明、庾信、郭璞等人,他们的文学作品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更显深厚的汉文化色彩。

在经济方面,北魏时期也大量采用了汉族的经济制度,如土地制度、天象祥瑞等,使得经济也呈现出了汉化的趋势。

2、北魏人与汉人的混血现象北魏王朝主要由鲜卑贵族组成,而他们娶了很多汉族女性,因此,北魏人与汉人的混血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混血现象不仅出现在王室贵族之间,还出现在平民百姓之间。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魏的民族融合越来越深入,汉人在北魏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三、北周民族融合的背景北周是由汉族出身的宇文邕建立的王朝,宇文邕是河南人,家族长期在汉族社会中活动。

宇文邕在建立北周政权前,曾在南朝陈君主府任职,具有广泛的汉族社会关系。

因此,北周民族融合的背景与北魏有所不同。

四、北周民族融合的表现1、推崇汉族文化北周的统治者宇文邕对汉族文化的钟爱是有目共睹的。

北魏之前是什么朝代

北魏之前是什么朝代

北魏之前是什么朝代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民族融合。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

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北魏属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前一个朝代应该是十六国。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汉、在中原建立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

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魏之后的朝代应该是隋朝。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

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

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

由于皇室姓杨,又称杨隋,尊称大隋。

鲜卑族的过去和现在

鲜卑族的过去和现在

鲜卑族的过去和现在鲜卑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曾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上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在过去的历史中,鲜卑族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而在如今的世界中,鲜卑族已经融入了各种不同的民族中,形成了新的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探讨鲜卑族的过去和现在,希望读者们通过这篇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鲜卑族的历史和现状。

鲜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鲜卑族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在东亚地区的草原上放养牲畜,征战掠夺,是当时东北亚地区的一支重要部族。

在三国时期,鲜卑族勾结其他少数民族攻破了当时的北部边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对三国朝代的疆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建立了许多王国和政权,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东晋时期,鲜卑族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政权。

北魏王朝时期的文化盛世,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学、艺术和宗教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鲜卑族的政权逐渐衰落,最终在隋朝统一大业时期被中原文化所同化。

鲜卑族的政权被推翻,他们的统治地位逐渐被汉族所取代。

国家逐渐兼并和同化了鲜卑族,他们的语言和文化逐渐淡化并消失,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漫长的同化过程。

如今,鲜卑族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分布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如内蒙古、辽宁和河北等地。

在当今的社会中,鲜卑族的人口逐渐增多,而且他们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社会和文化。

尽管如此,鲜卑族人口的分布依然不是很均匀,一些偏远的地区依然存在着鲜卑族人口较多的情况。

鲜卑族在当今的生活中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文化习俗,如服饰、歌舞、宗教信仰等,他们的文化传统依然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在一些地区的节日庆典上,鲜卑族人会穿着传统的服饰,跳着传统的舞蹈,唱着传统的歌谣。

与此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限于传统的农牧生活,他们也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和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是我国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一、北方少数民族内迁1、西晋统一南北(1)西晋建立:年,魏国灭蜀。

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西晋统一: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

(3)西进的灭亡:316年,匈奴兵入侵长安,西晋灭亡。

2、为什么西晋统一只有很短时间?(1)统治集团腐败无能,在位皇帝多弱智,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最终导致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

(2)西晋统治者对内嵌的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内嵌各族人民对西晋统治者的反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匈奴贵族乘机起兵反晋,直接推翻了西晋政权。

3、从西晋速亡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要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执政者一定要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切不可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掠夺的政策。

4、西晋时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西晋时大量少数民族内迁。

内嵌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jie)、氐(di)、羌等。

5、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6、简述汉族与内迁各族互相影响的表现。

7、同秦汉时期相比,西晋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秦汉时期同北方的匈奴族街巷分明,长城就是从事游牧的匈奴族与从事农耕的汉族的分界线。

秦汉王朝同匈奴政权有战友和,但以和为主。

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胡汉界限被完全打破,内迁各族与北方汉族杂居相处,交往十分密切。

8、东晋和十六国(1)东晋建立: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

(2)16国形成:西晋末年以来的130多年中,各族统治者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

历史上把北方15个主要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16国。

9、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答:原因:一是前秦虽统一了黄河流域,但基础不稳;二是主帅苻坚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战争中有临阵惊恐;三是东晋内部团结,同仇敌忾,宰相谢安沉着应战,计划周密,指挥镇定,战术运用得当。

影响:淝水之战的影响是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此后形成了南朝与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和民族融合趋势增强(1)北魏建立:386年,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建立魏国,历史上叫北魏。

(2)民族融合趋势加强: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影响,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

北魏孝文帝正是顺应民族融合这一历史趋势,进行改革,以巩固其统治。

2、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2)内容: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北魏原无官吏俸禄制度,官吏对百姓任意勒索。

为改变这一状况,政府规定管理按季度领取俸禄,在俸禄之外,贪赃绢一匹的处以死刑。

②颁布均田令。

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③迁都洛阳。

孝文帝不顾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于494年把都城从平成迁到洛阳。

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

(3)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北魏的分裂和北周统一北方北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国力渐趋衰落,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又演变为北齐和北周。

最后,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为后来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