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课件刘怀堂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
民俗事象纷繁复杂,从社会基础的 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 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 心理活动。总体说来,大略可以分 为以下四部分。
民俗学概论
物质民俗 ,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 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 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 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 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 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民俗学概论
“风俗”(Lore)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 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 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 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即令统治阶级 中的成员,也有公务活动与私人生活 之别。在公务活动中他们必须遵从官 方的定制,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除了保 存着上层社会的某些生活习惯外,基 本上也与民族共有的习俗惯制取一致 的态度。
民俗学概论
社会民俗 ,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 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 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 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民俗学概论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
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 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 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 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 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概论
3 、民间文学说。这种观点认为民 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行于美国和 前苏联。例如美国学者厄特利 (F . L .Utley) ,将民俗定义为“口 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将习惯、宗 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在前 苏联,民俗 (Folklore) 仅指劳动人民 的口头创作。
民俗学概论
2024版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鼓励创新创意,推动传统民俗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创意产品。
未来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以中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词歌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之意。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其中赏月和吃月饼是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
民俗文化中的许多活动和仪式都蕴含着和谐、团结等积极因素,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推动旅游业发展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通过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创新表达
将民俗文化与旅游、影视、动漫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融合发展
民俗文化创新发展的途径与案例
1
2
3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文化认同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徽菜
八大菜系与地域特色
传统节日食品与寓意
元宵节
端午节
元宵、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粽子、龙舟饭,寓意驱邪避害、祈求丰收。
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饺子、汤圆,寓意团圆、和谐。
青团、粽子,寓意纪念先人、祈求平安。
月饼、柚子,寓意团圆、思念亲人。
第一二章民俗学课件
三、摇摆于两大传统之间的法国
• 一般认为, 法国民俗学的第一部著作是福瑞 尔(Claude Fauriel ,1772 ~ 1844) 于1824 年出版的《现代希腊民歌》。福瑞尔强调 这些民歌反映希腊民族精神, 是现代的《伊 利亚特》。 • 著名的语言学家帕瑞斯(Gaston Paris ,1839 ~ 1903) 最先应用本菲理论于 法国民间文化的研究。他专长于中世纪文 学, 以对《罗兰之歌》的历史考证而著称。
四、民族主义与民俗学: 北欧诸国
• 芬兰的民俗学研究远远早于现在的芬兰共和国的历史。更 重要的是, 民俗学在教育国民、争取芬兰独立的运动中起 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 民俗学在芬兰被尊为国学, 其 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从18 世纪到19 世纪30 年代是芬兰民俗学的蕴育期。 • 第二阶段(1835~ 1862) 以芬兰民俗学之父隆诺特(Elias Lobnnrot ,1802 ~ 1884) 的杰出贡献为标志。他最大的贡 献是收集出版了芬兰史诗《卡勒瓦拉》(1835)。 • 芬兰民俗学史的第三阶段也可称为科隆时代, 即科隆父子 在赫尔辛基大学执教的66 年(1862~ 1928)。在此期间, 以科隆父子为代表的民俗学家使芬兰成为世界民俗学研究 的中心,并创造了著名的芬兰历史地理方法。
民 俗 学
淮南师范学院 作 者:李 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民俗学基础
• • • • • •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三、民俗学 1、含义 2、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
• • • • •
北京大学时期 中山大学时期 杭州时期 抗战时期 建国以后
• 第二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民俗文化概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民俗文化的节日庆典•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起源民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民俗文化不断积累、沉淀,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凝聚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民俗文化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了解民俗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教育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介绍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如汉服、蒙古袍、苗族银饰等。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八大菜系、地方小吃、茶酒文化等。
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及居住习俗,如四合院、福建土楼、窑洞等。
030201阐述中国家族制度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族谱、家训、家风等。
家族制度介绍中国传统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及文化内涵,如婚礼中的拜堂、闹洞房,葬礼中的守孝、祭祀等。
婚丧嫁娶概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节日庆典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包括佛教、道教、儒教及民间信仰等。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1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第三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第四节
第五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3
一、民俗的定义
——Folklore
Folkloristics(民俗学)
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25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与农业生产民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一、自然生态民俗的定义
与人类的食物链有关的民俗文 化,叫做自然生态民俗。自然生态 民俗又分为动物生态民俗和植物生 态民俗,其中自然也包括生态环境 的有关气象、季候的民俗。生态民 俗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
27
二、自然生态民俗举例
61
(三)西南民族服饰
1、藏族: 藏袍、帮典
2、傣族: 筒裙、筒帕 3、白族: 风花雪月帽 短围裙 4、纳西族: 七星披肩
62
(四)东北民族服饰
1、赫哲族: 鱼皮衣 2、鄂伦春族:狍皮服饰 3、满族: 旗袍、花盆鞋、旗头 4、朝鲜族: 七彩衣、船型胶鞋
63
第五节 外国服饰民俗举例
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 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 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 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 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4
民俗文化课题ppt课件
01
02
03
按地域分类
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各具 特点,如北方的冰雪文化 、南方的水乡文化等。
按功能分类
民俗文化可分为生活民俗 、生产民俗、礼仪民俗等 ,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 方方面面。
按表现情势分类
民俗文化可分为口头传承 、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 文化遗产等,表现情势多 样。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传承民族文化
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区分
与官方文化的区分
民俗文化更多地反应基层 和民间的价值观和习俗, 不同于官方文化和主流文 化。
与外来文化的区分
民俗文化强调本土性和民 族性,与外来文化存在明 显的差异和区分。
与精英文化的区分
民俗文化更侧重于大众的 审美和需求,不同于精英 文化的高雅和专业化。
05
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
对未来的展望
加强保护与传承
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 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 立专项基金、开展民俗文化传承人认 定和培训等措施,促进民俗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 参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 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创新发展与利用
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应当重视民 俗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与现代科技 、艺术、旅游等领域的结合,开发具 有时期特点的民俗文化产品和服务, 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民俗文化的现代 化转型。
豪感。
03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民俗文化
总结词
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详细描写
古代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包括了各种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神话传说等 内容。这些民俗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 现象。
近代民俗文化
民俗学课件(新)
理解定义时需注意:
1、关于民俗中的“民” 2、民俗的本质——传统文化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表 达方式的总和,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传统应具有的特征: 必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带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 的东西 ;传播方式:“口头”或者“行为”或 者“风俗”或者“物质”;传播途径:非正式性; 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 。
二、什么是民俗学
(一)民俗学名称的由来 1、国外的情况 一般认为始自英国人威廉·汤姆斯 (William Thoms)于1846年提出的 “folk-lore”一词。他在1846年写给 《雅典娜神庙》杂志的一封信中提及该词。 汤姆斯的贡献在于确定了民俗学作为一门 学科的地位。
2、中国的情况
《北京大学日刊》刊登的《征集全国歌谣简 章》:
一、有关一地方一社会或一时代之人性风 俗政教沿革者; 二、寓意深远有类格言者; 三、征夫野老游女怨妇之辞不涉淫亵而自 然成趣者; 四、童谣谶语似解非解而有天然之神韵者。
(四)中国民俗学研究历史简介
4、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的两次壮举 (1)妙峰山风俗调查 关键词:1925年;荣肇祖、顾颉刚 、孙伏圆等; 入境随俗、实地调查 ;成果最初发表在《京报》 副刊上 ,1928年作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丛书正 式出版 ;被称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霹雳 ”、 是“中国学术界起了革命” (2)西南民族调查 关键词:中山大学;始于1928年,结束于1930 年 ;地点—云南、广西、四川等的少数民族地 区;完成大量的考察报告和研究著述
(四)中国民俗学研究历史简介
结语: 1、北大为中心的民俗学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史的 发生、发展期 ;中山大学为中心的民俗学则是 其发展繁荣期 。 2、北大民俗学时期为中山大学民俗学时期奠定 了基础,开拓了道路,培养锻炼了学者,提供了 理论上和资料上的参考,造成了影响;因而中山 大学民俗学时期能够较早地站在了一个学科意识 更为强化、学术气魄更为宏大的层面上。
民俗学全套PPT课件
三、农业民俗
1、内涵:反映传统农业历史风貌;祈求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体现。
2、主题:迎春、劝耕、祈求一年农业丰收。
3、内容:①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二十 四节气;②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天文学; 除夕、初一观察天象;③农业禁忌、祭祀习 俗:迷信、经验;④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 习俗;⑤农业生产过程习俗:物质生产与精 神文化;⑥农业娱乐风习:实用与艺术审美 的结合
中国民俗的基本特征
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民族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别; 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 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起着继承历 史文化的作用。
❖ 教化功能:教育、模塑,向着社会与集体 ❖ 规范功能:约束;层次:法律、纪律、道德、
民俗 ❖ 维系功能:稳定,向心力与凝聚力:统一行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产生、流传,社会性 传承性与扩布性:纵向和横向,时间与空间 定性与变异性:如服饰、石榴 类型性:民间故事,灰姑娘、巧女呆女婿;居住民俗 规范性:乡约,族规、家规;禁忌 服务性:社会;生产;生活;心理;审美 地域性: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乡土
民俗的形成
《元旦》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居住形态
算命、看相、风水
不是耕犁的形式,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 式; 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 忌; 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祖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弗雷泽《金枝》:在别的事情已经升到较高的平面的 民族,那里所见到的较原始的观念和举动的遗留物。
• 我国现代民俗学的奠基人之一钟敬文教授认为; “今天我国的民俗学,似乎负有这样的任务: 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收集流传在广大群众当 中的生活、文化活动现象(包括那些相关的思 想、感情和想像的现象),加以整理研究,借 以阐明一向不被重视的(过去长时期内不为学 者所记录和谈论的)真实的民众的文化活动及 精神状态和特点——这种活动和状态等,主要 是指长期历史的,但也包括现在的。我们的民 俗学,既是‘古代学’,也是‘现在学’。”
第一二章民俗学课件
• 道尔逊于1944 年接受密执安州立大学的聘请, 在接下来的 13 年内出版了六种民俗学专著和60 多篇论文, 使自己成 为美国最优秀的民俗学家之一。在此期间, 道尔逊发现美 国民俗学存在着严重危机: 既没有自己的“祖先”, 也没有 自己的理论, 不过是人类学中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庸而已。 为寻求可能的出路, 有着历史学博士学位的道尔逊一头扎 进英国各大图书馆去潜心研究19 世纪下半叶英国人类学 派民俗学的辉煌历史, 得出必须通过大学发展民俗学的结 论, 并于1968 年出版了长达400 多页的《英国民俗学史》。 道尔逊在民俗研究方面著述极多, 包括《美国民俗学》、 《美国地方民俗》、《美国民俗与历史学家》等。他还努 力发展“新大陆民俗理论”, 认为美洲各国民俗皆产生于 多种族多文化的互动过程之中, 因此不能生搬硬套欧洲民 俗学理论。1957 年, 道尔逊受聘接替汤普逊担任印地安纳 大学民俗学教授, 以实现他多年的宏愿——将美国民俗学 建设成民办一流水平的专业。
• • • •
思考题: 1、什么是民俗学? 2、民俗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3、简述美国民俗学科的建设。
• 进入20 世纪后, 鲍阿斯(Franz Boas ,1858 ~ 1942) 及其弟子 相继担任民俗学会主席, 美国民俗学进入以人类学理论为主导 的第二阶段。 • 汤普逊(Stith Thompson )于1912 年进入哈佛大学英语系攻读 博士学位, 接受导师基特里奇的建议, 以《北美印地安人中的欧 洲故事类型》作为论文课题(1919 年出版) , 并从此确定了他一 生的学术研究方向。汤普逊在民俗学理论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发 展和完善了故事分类法, 为民间文学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1928 年, 汤普逊出版他翻译和改写过的阿尔涅《民间故事类 型》,1932 ~ 1937 年, 发表他的六卷本《民间文学母题索引》。 1946 年,他的《民间故事》出版并很快成为民俗学经典。 • 汤普逊在美国民俗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与他杰出的组织能力和学 科建设成就分不开。他努力使民俗学在大学内赢得一席之地。 并于1949 年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可授博士学位的民俗学专业。 与此同时, 他又在印地安纳大学筹建了独立的民俗学图书馆, 出 版民俗学丛书, 逐渐使印地安纳大学成为新的民俗学研究中心。
民俗学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2020/4/18
.
34
• 孟姜女传说体现了民俗的传承性、变异性以及扩布性
• 历史的系统
• 雏形: 春秋《左传》,赞赏杞梁妻是知礼持重的将军夫人。 战国:民间歌哭习俗结合,杞梁妻成为一个善哭哀调因 而改变了国俗的民间歌唱家;出现哭倒城墙的说法。
• 成型: 唐代:逃役;后花园相遇;成亲;服役;千里寻夫;哭 倒长城;滴血认夫;安葬。
2020/4/18
.
9
• 有些民族的婚俗受政治的强迫干预发生重大改变。
• 清代以前,湘西土家族的婚姻实行传统婚俗。每年正 月初九,青年男女在摆手堂前跳摆手舞,自由结合。 另外土家还流行姑舅婚,姑妈的女儿必须嫁给舅舅之 子。俗话说“姑妈女,顺手娶”,“舅舅要,隔河 叫”。这些婚俗在雍正时期,由于实行“改土归流”, 采取强制措施,改变土家旧有的习俗。据《宝靖县志》 记载,禁止自由婚姻,规定婚娶一律要媒证,还要坐 轿子。当时官府还特意拨出银两,配置花轿,求租借 之用。
2020/4/18
.
51
• 耕作类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 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龙抬头,农家忙着修犁头。
2020/4/18
.
52
• 早在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 每年的二月初二要“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周武王更是在每年的二月初二举 行盛大仪式,亲率文武百官在这一天下地农耕。
• 到了父系社会以后,妇女的地位降低,部落出现了掠夺 婚形式。周代,随着社会制度逐渐完善,婚姻也有了具 体规定,出现了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 期、亲迎。婚礼的彩礼以牲畜为主,如古籍中有“婚以 牛聘”的说法,同时规定同姓不婚。
民俗学课件1.3
个人创造和集体再创造:
个人创造再加上集体再创造是各种民俗事 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民俗事象传播的理论
(一)关于文化的类型 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 三种文化的关系: 精英文化
通俗文化
民间文化
二、关于民俗事象传播的理论
(二)不同文化的传播方式 精英文化——特殊的教育和传播方式 通俗文化——普通的或者大众的教育传播方式 民间文化——耳濡目染
残余论:
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野蛮时
期,半开化时期,文明时期。现在我 们能看到的各种民俗事象都是野蛮时 期流传下来的“残余物” 。
文化沉降论:
下层民众根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进行
任何形式的创作,各种民俗事象首先 由上层社会有知识的人创造的,然后 才流传到民间,被下层民众所接受, 成为下层文化的一部分。
二、关于民俗事象传播的理论
(三)关于民俗事象传播的理论 1透论:民俗事象具有强烈的渗透 性,可
以超越时间和空间。 4、传播论: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交流活动,造 成不同文化中产生相似文化。
第一章 民俗学概论
第三节 关于民俗事 象的起源和传播的 理论
一、关于民俗事象起源的理论
1、共同创造理论 2、残余论 3、文化沉降论 4、个人创造和集体再创造
共同创造理论:
所有的民俗事象都是一种创作,对于
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民众来说,个人 是无法进行创作的,只能依靠集体的 力量。
《民俗文化》PPTPPT
观醒目的特点。
2.民俗文化的功能
❖ 民俗文化是在各个民族群体的民众中自然、 自在、自发产生的约定俗成而又习以为常的 文化。它的创造者、享有者、维护者和传承 者是占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它左右着人们 的观念与行为,究其根本在于它不是广阔民 众生活的外在文化,而是民众日常生活本身, 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中内化了的精神文化。因 此,在民俗主体的习俗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 功能。
民日 工, 背在
如影相随的民俗
❖ 传统的民俗观念并没有因为我们拿着掌上电 脑,穿上时尚靓装,就远离了我们。
❖ 作为一种习俗惯制,它们总是左右着我们的 生活,始终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去,参 与着现在,并干预着未来。
对民俗与民俗学的判断
❖ 其一,民俗文化支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世界观、人 生观,它潜移默化地养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成 为民族凝聚的根底,它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根基;
生活观察
❖ “春运〞: ❖ 传统民俗观念的别样传达
❖ 2007年2月6日晚7时许,北京西站售票广场,聚满 了排队购票的旅客。春运购票顶峰。
“春运〞的民俗意涵
❖ 2007年春运的40天期间,共有1.54亿人次奔 波在归乡的路上……
❖ “回家过年〞背后——“家乡情结〞
00
还乡
着南 行京 二 李火 开车 七 心站 年 返, 二 乡一 月 。名 一
第三章 中国民俗文化
第一节 总论
一、民俗的定义
对民俗的认识与定位
❖ 民俗存活于“山野〞,民俗是古老文化的“遗留 〞;
❖ 民俗与传统的乡村文化有关,与现代的都市 文明无缘。
田野来风
❖ 传统民俗观念的现代展演 ❖ 京西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三)“民俗”与“民间文化”二词 辨析
• 民间文化:所谓“民间文化”是相对于“精英和典籍 文化”而言的,是人民大众用心灵和双手创造的文化, 是人民大众自发创造、满足自己的一种文化。(中国民
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文艺报·文化副刊》,2005年1月15 日。)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二)“俗”的定义
2.精神文化说 这是以班尼(或译作博尔尼)为代表的部分英 国民俗学者们的观点。1914年出版的《民俗学 手册》中有一段话,形象地表明了这种观点: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 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 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 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 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
第一节 民俗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18世纪)年代) 年代) 70年代)
界 边缘人、农民 使用各 任何拥 被民俗定
定 迷信人
种器具 有独特 型的社会
和机械 的口头 成员,所
的人 传统的 有民间群
群
人
体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教材上罗列的“民”的概念
• 1、民族。德国的格林兄弟提出,背景是浪漫 主义与民族主义运动。
二、民俗的内涵解析
(一)民俗是一种“生活相” (二)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 (三)民俗是一种传承的生活文化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二、(二)1.文化的定义——民俗属于文化范畴 中国《辞海》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指人 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二)“俗”的定义
3.民间文学说 这种观点认为民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
行于美国和前苏联。美国学者厄特利 (Utley),将民俗定义为“口头传承的 文学艺术”,将习惯、宗教、语言、工 艺等排斥在外。中国过去研究得比较多 的民俗现象也主要是民间文学。
• 理解: • 1、任何社会或朝代的人都是处于民俗事项之中的
人; • 2、任何社会或朝代的人都是基本具有全域性和地
域性兼具的人; • 3、“全民”的人一定是属于某个具有排他性的
“群体”之中的人。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二)“俗”的定义
1.文化遗留说 这是英国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 民俗是一个已经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 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 物,就像人由猿猴进化而来,身上残留 着一根尾椎骨一样。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主要内容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内涵解析 三、民俗的外延(分类)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民俗的定义
(一)“民”的定义
1.中国学者对“民”的界定
提出 1980 时间
1992
1998
1998
1999
概念 劳动 人民
中下层 非官方群体 农民主体 民族共同体 阶级
维克多·埃尔: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 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一种 使该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模式。(《文 化概念》,1988年。)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二、(二)2.文化的分层——民俗是基础文化
(1)官方文化(主流文化、上层文化、正统 文化)
(2)精英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士文化) (3)民俗文化 (4)都市流行文化(大众文化、市场文化)
• 二者关系: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并非一切民 间文化都是民俗。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 承性、模式性的现象。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它 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它 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 民众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和变化。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迪斯的观点。两个前提:至少有一个共同 点和具有自己的传统。 • 6、全民。 • 观点一:很难把一种民俗现象定性为隶书 于某一职业群体。 • 观点二:鬼与“社会群体”无关。在如洪 水神话,也是如此。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民”的结论
• “民的概念发展到现代,应该定义为全民或全人 类”。
社会 工人和 市民和 构成 农民 农民
工、农、兵、 农民和小城 人民群众和官
学、商、 镇居民
方政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市民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一)2.西方学者对“民”的界
定
时 殖民时 欧洲发 自然科 现代化 全球化时
期期
现时期 学时期 时期 期 (1990
(17- (1840 (1870 (1960- 年代至今)
• 2、社会群体。迪尔凯姆提出,理由:共同的 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 3、古人。爱德华·泰勒提出。两个观点: • 1)进化的三个阶段:野蛮—半开化—文明; • 2)各种民俗现象都是野蛮和半开化时期的
“残余物”。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 4、农民或文盲。产生与19世纪初。 • 5、任何一个人。当代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邓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二)“俗”的定义
4.传统文化说 这是现代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即把民 俗仅限于传统之中,将生活中不断涌现 出来的新民俗排斥在外。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二)“俗”的定义
5.生活文化说(当代民俗学对民俗的界定)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 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 活文化。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 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