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课件2

合集下载

2024全新中国民俗文化课件(2024)

2024全新中国民俗文化课件(2024)

2024/1/29
29
面塑艺术与面点制作
2024/1/29
面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面塑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在不同地域的风格特点。
面塑的基本技法与创作
详细讲解面塑的基本技法,包括和面、揉面、塑形等,并配以图示 和实例,同时鼓励学员进行创作实践。
面点制作与文化内涵
阐述面点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介绍各种经典面点的制 作方法和文化内涵。
16
04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2024/1/29
17
八大菜系介绍
川菜
以麻辣、重口味著称,注重调味 ,具有菜品多样、调味料独特等 特点。代表菜品有水煮鱼、宫保
鸡丁等。
2024/1/29
鲁菜
以汤菜为主,色香味俱佳,注重汤 品的调制,色香味俱佳。代表菜品 有糖醋鲤鱼、九转大肠等。
粤菜
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选料和烹 调技艺,具有清、鲜、爽、嫩、滑 等特点。代表菜品有烤乳猪、白切 鸡等。
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传 统和审美情趣,是传承和发展 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社会价值
民俗文化具有维系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认同、增强社会凝聚 力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重要资源。
教育价值
民俗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 源和教育智慧,对于培养民族 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 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024/1/29
32
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利用
旅游产品开发
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的设 计与生产,增加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旅游线路设计
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线 路,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民俗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
民俗事象纷繁复杂,从社会基础的 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 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 心理活动。总体说来,大略可以分 为以下四部分。
民俗学概论
物质民俗 ,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 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 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 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 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 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民俗学概论
“风俗”(Lore)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 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 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 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即令统治阶级 中的成员,也有公务活动与私人生活 之别。在公务活动中他们必须遵从官 方的定制,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除了保 存着上层社会的某些生活习惯外,基 本上也与民族共有的习俗惯制取一致 的态度。
民俗学概论
社会民俗 ,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 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 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 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民俗学概论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
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 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 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 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 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概论
3 、民间文学说。这种观点认为民 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行于美国和 前苏联。例如美国学者厄特利 (F . L .Utley) ,将民俗定义为“口 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将习惯、宗 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在前 苏联,民俗 (Folklore) 仅指劳动人民 的口头创作。
民俗学概论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2024鲜版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2024鲜版

1
2
3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文化认同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文化传播
民俗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
文化交流
31
2024/3/27
民俗是集体创造、享用和传承的。
民俗是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表现。
民俗是一种传承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民俗在传承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
集体性
稳定性
变异性
传承性
4
2024/3/27
远古时期
中国民俗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平安等而进行一些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各种风俗习惯。
古代时期
19
2024/3/27
泥塑的起源
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包括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等著名流派。
选用粘性好的泥土,经捶打、摔、揉等工序,塑制成各种造型。
泥塑作品常作为民间艺术品和儿童玩具,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在现代社会,泥塑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婚前礼仪
婚礼筹备
婚礼仪式
婚后习俗
13
2024/3/27
丧事筹备
报丧与奔丧
葬礼仪式
祭祀与守孝
01
02
03
04
家人为逝者准备寿衣、寿鞋等物品,并设置灵堂以供吊唁。
通知亲友并告知葬礼时间、地点,亲友前来吊唁并慰问家属。
包括入殓、出殡、下葬等环节,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
家人在特定时间进行祭祀活动,并遵守一定的守孝期,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

民俗学课件刘怀堂 ppt课件

民俗学课件刘怀堂  ppt课件
版社,1998年版。)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三)“民俗”与“民间文化”二词 辨析
• 民间文化:所谓“民间文化”是相对于“精英和典籍 文化”而言的,是人民大众用心灵和双手创造的文化, 是人民大众自发创造、满足自己的一种文化。(中国民
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文艺报·文化副刊》,2005年1月15 日。)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一、(二)“俗”的定义
2.精神文化说 这是以班尼(或译作博尔尼)为代表的部分英 国民俗学者们的观点。1914年出版的《民俗学 手册》中有一段话,形象地表明了这种观点: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 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 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 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 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
第一节 民俗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18世纪)年代) 年代) 70年代)
界 边缘人、农民 使用各 任何拥 被民俗定
定 迷信人
种器具 有独特 型的社会
和机械 的口头 成员,所
的人 传统的 有民间群



《中国民俗》 Copyright by Jiaping
教材上罗列的“民”的概念

第一二章民俗学课件

第一二章民俗学课件

三、摇摆于两大传统之间的法国
• 一般认为, 法国民俗学的第一部著作是福瑞 尔(Claude Fauriel ,1772 ~ 1844) 于1824 年出版的《现代希腊民歌》。福瑞尔强调 这些民歌反映希腊民族精神, 是现代的《伊 利亚特》。 • 著名的语言学家帕瑞斯(Gaston Paris ,1839 ~ 1903) 最先应用本菲理论于 法国民间文化的研究。他专长于中世纪文 学, 以对《罗兰之歌》的历史考证而著称。
四、民族主义与民俗学: 北欧诸国
• 芬兰的民俗学研究远远早于现在的芬兰共和国的历史。更 重要的是, 民俗学在教育国民、争取芬兰独立的运动中起 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 民俗学在芬兰被尊为国学, 其 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从18 世纪到19 世纪30 年代是芬兰民俗学的蕴育期。 • 第二阶段(1835~ 1862) 以芬兰民俗学之父隆诺特(Elias Lobnnrot ,1802 ~ 1884) 的杰出贡献为标志。他最大的贡 献是收集出版了芬兰史诗《卡勒瓦拉》(1835)。 • 芬兰民俗学史的第三阶段也可称为科隆时代, 即科隆父子 在赫尔辛基大学执教的66 年(1862~ 1928)。在此期间, 以科隆父子为代表的民俗学家使芬兰成为世界民俗学研究 的中心,并创造了著名的芬兰历史地理方法。
民 俗 学
淮南师范学院 作 者:李 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民俗学基础
• • • • • •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三、民俗学 1、含义 2、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
• • • • •
北京大学时期 中山大学时期 杭州时期 抗战时期 建国以后
• 第二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民俗文化概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民俗文化的节日庆典•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起源民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民俗文化不断积累、沉淀,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凝聚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民俗文化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了解民俗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教育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介绍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如汉服、蒙古袍、苗族银饰等。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八大菜系、地方小吃、茶酒文化等。

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及居住习俗,如四合院、福建土楼、窑洞等。

030201阐述中国家族制度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族谱、家训、家风等。

家族制度介绍中国传统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及文化内涵,如婚礼中的拜堂、闹洞房,葬礼中的守孝、祭祀等。

婚丧嫁娶概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节日庆典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包括佛教、道教、儒教及民间信仰等。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民 俗 学 概 述
1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第三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第四节
第五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3
一、民俗的定义
——Folklore
Folkloristics(民俗学)
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25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与农业生产民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一、自然生态民俗的定义
与人类的食物链有关的民俗文 化,叫做自然生态民俗。自然生态 民俗又分为动物生态民俗和植物生 态民俗,其中自然也包括生态环境 的有关气象、季候的民俗。生态民 俗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
27
二、自然生态民俗举例
61
(三)西南民族服饰
1、藏族: 藏袍、帮典
2、傣族: 筒裙、筒帕 3、白族: 风花雪月帽 短围裙 4、纳西族: 七星披肩
62
(四)东北民族服饰
1、赫哲族: 鱼皮衣 2、鄂伦春族:狍皮服饰 3、满族: 旗袍、花盆鞋、旗头 4、朝鲜族: 七彩衣、船型胶鞋
63
第五节 外国服饰民俗举例
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 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 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 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 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4

民俗学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民俗学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 二、民俗事项都有异文
▪ 有异文是民俗事项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民俗事项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事项 不可能只有一个文本,因为每一个人在讲述、 表演、模仿和重复某一种民俗事项时,都可 以说是一种再创造。
▪ 另外,随着地理环境、民族、语言、生活方 式、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同一个 故事也会有众多的异文。
第二节 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国外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民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发端于19世纪初
期的德国。 ▪ 民俗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 1806--1807年,格林兄弟开始搜集民间故事。 ▪ 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了《儿童和家庭故事》,
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 真正的民俗学一词是1846年由汤姆斯首次提 出的。
▪ 1922年,北大创办了《歌谣周刊》,由周作 人、常惠、顾颉刚等人担任编辑。

▪ 1927年中山大学把《民间文艺周刊》改为 《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 等人任主编。
▪ 到1949年,中国民俗学研究已取得一定的 成果:故事研究方面,如顾颉刚的《孟姜女 故事研究》;歌谣方面,如董作宾的《看见 她》、顾颉刚《吴歌甲集》、钟敬文《歌谣 论集》等;神话方面,如茅盾《中国神话研 究》等。
▪ 三、民俗事项具有强烈的地方性
▪ 尽管一些民俗事项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都有异文,但如果把这些异文进行比较的话, 我们会发现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异文都反映出 了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 某个地区或民族的处世态度、价值观念等。
第四节 民俗的功能
▪ 一、娱乐性 ▪ 二、教育功能 ▪ 1、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 ▪ 鄂尔多斯婚礼歌 ▪ 2、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 ▪ 三、心理功能
▪ 一、神话

民俗学课件(新)

民俗学课件(新)

理解定义时需注意:


1、关于民俗中的“民” 2、民俗的本质——传统文化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表 达方式的总和,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传统应具有的特征: 必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带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 的东西 ;传播方式:“口头”或者“行为”或 者“风俗”或者“物质”;传播途径:非正式性; 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 。
二、什么是民俗学
(一)民俗学名称的由来 1、国外的情况 一般认为始自英国人威廉·汤姆斯 (William Thoms)于1846年提出的 “folk-lore”一词。他在1846年写给 《雅典娜神庙》杂志的一封信中提及该词。 汤姆斯的贡献在于确定了民俗学作为一门 学科的地位。

2、中国的情况
《北京大学日刊》刊登的《征集全国歌谣简 章》:
一、有关一地方一社会或一时代之人性风 俗政教沿革者; 二、寓意深远有类格言者; 三、征夫野老游女怨妇之辞不涉淫亵而自 然成趣者; 四、童谣谶语似解非解而有天然之神韵者。

(四)中国民俗学研究历史简介




4、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的两次壮举 (1)妙峰山风俗调查 关键词:1925年;荣肇祖、顾颉刚 、孙伏圆等; 入境随俗、实地调查 ;成果最初发表在《京报》 副刊上 ,1928年作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丛书正 式出版 ;被称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霹雳 ”、 是“中国学术界起了革命” (2)西南民族调查 关键词:中山大学;始于1928年,结束于1930 年 ;地点—云南、广西、四川等的少数民族地 区;完成大量的考察报告和研究著述
(四)中国民俗学研究历史简介



结语: 1、北大为中心的民俗学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史的 发生、发展期 ;中山大学为中心的民俗学则是 其发展繁荣期 。 2、北大民俗学时期为中山大学民俗学时期奠定 了基础,开拓了道路,培养锻炼了学者,提供了 理论上和资料上的参考,造成了影响;因而中山 大学民俗学时期能够较早地站在了一个学科意识 更为强化、学术气魄更为宏大的层面上。

民俗学全套PPT课件

民俗学全套PPT课件

三、农业民俗
1、内涵:反映传统农业历史风貌;祈求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体现。
2、主题:迎春、劝耕、祈求一年农业丰收。
3、内容:①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二十 四节气;②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天文学; 除夕、初一观察天象;③农业禁忌、祭祀习 俗:迷信、经验;④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 习俗;⑤农业生产过程习俗:物质生产与精 神文化;⑥农业娱乐风习:实用与艺术审美 的结合
中国民俗的基本特征
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民族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别; 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 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起着继承历 史文化的作用。
❖ 教化功能:教育、模塑,向着社会与集体 ❖ 规范功能:约束;层次:法律、纪律、道德、
民俗 ❖ 维系功能:稳定,向心力与凝聚力:统一行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产生、流传,社会性 传承性与扩布性:纵向和横向,时间与空间 定性与变异性:如服饰、石榴 类型性:民间故事,灰姑娘、巧女呆女婿;居住民俗 规范性:乡约,族规、家规;禁忌 服务性:社会;生产;生活;心理;审美 地域性: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乡土
民俗的形成
《元旦》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居住形态
算命、看相、风水
不是耕犁的形式,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 式; 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 忌; 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祖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弗雷泽《金枝》:在别的事情已经升到较高的平面的 民族,那里所见到的较原始的观念和举动的遗留物。
• 我国现代民俗学的奠基人之一钟敬文教授认为; “今天我国的民俗学,似乎负有这样的任务: 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收集流传在广大群众当 中的生活、文化活动现象(包括那些相关的思 想、感情和想像的现象),加以整理研究,借 以阐明一向不被重视的(过去长时期内不为学 者所记录和谈论的)真实的民众的文化活动及 精神状态和特点——这种活动和状态等,主要 是指长期历史的,但也包括现在的。我们的民 俗学,既是‘古代学’,也是‘现在学’。”

民俗学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2020/4/18
.
34
• 孟姜女传说体现了民俗的传承性、变异性以及扩布性
• 历史的系统
• 雏形: 春秋《左传》,赞赏杞梁妻是知礼持重的将军夫人。 战国:民间歌哭习俗结合,杞梁妻成为一个善哭哀调因 而改变了国俗的民间歌唱家;出现哭倒城墙的说法。
• 成型: 唐代:逃役;后花园相遇;成亲;服役;千里寻夫;哭 倒长城;滴血认夫;安葬。
2020/4/18
.
9
• 有些民族的婚俗受政治的强迫干预发生重大改变。
• 清代以前,湘西土家族的婚姻实行传统婚俗。每年正 月初九,青年男女在摆手堂前跳摆手舞,自由结合。 另外土家还流行姑舅婚,姑妈的女儿必须嫁给舅舅之 子。俗话说“姑妈女,顺手娶”,“舅舅要,隔河 叫”。这些婚俗在雍正时期,由于实行“改土归流”, 采取强制措施,改变土家旧有的习俗。据《宝靖县志》 记载,禁止自由婚姻,规定婚娶一律要媒证,还要坐 轿子。当时官府还特意拨出银两,配置花轿,求租借 之用。
2020/4/18
.
51
• 耕作类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 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龙抬头,农家忙着修犁头。
2020/4/18
.
52
• 早在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 每年的二月初二要“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周武王更是在每年的二月初二举 行盛大仪式,亲率文武百官在这一天下地农耕。
• 到了父系社会以后,妇女的地位降低,部落出现了掠夺 婚形式。周代,随着社会制度逐渐完善,婚姻也有了具 体规定,出现了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 期、亲迎。婚礼的彩礼以牲畜为主,如古籍中有“婚以 牛聘”的说法,同时规定同姓不婚。

民俗学 2

民俗学 2

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第一章绪论民俗学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在刚刚形成时,结构和内容往往比较简单,而在以后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则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满,这正是集体再加工的结果。

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2、传承性和扩布性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

扩布性,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

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由它的功能决定的。

这种功能系统体现着教化的职能,传承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和手段。

民俗文化的横向扩布包含着对异民族民俗文化价值取向的判断、吸收、消化和加工。

正常的扩布:非正常的扩布3、确定性和变异性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取决于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变异性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中国的傩俗4、地域性地域性是指民俗在空间上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产生地域性的原因:@自然环境——封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环境、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等民俗的社会功能1、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规范作用,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3、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4、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5、维系作用,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所谓的“火耕水耨”就是把地里前一年留下的枯草用火烧掉,然后把水稻直播田中,待禾苗长到七八寸时,再割除杂草,灌水灭绝,这种方法历史上一直沿用。

民俗学课件

民俗学课件
的经验。
4、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
渔业生产多分布在江河湖海之滨,如浙江定海 的渔民,或“居篁竹芦苇间”,或“散在沙墺,非 舟不能往来”,多以渔钓为业。福建沿海一带渔民 “以海为田,以渔为利,以舟楫网罟为生”。
5、渔业海上占验习俗
渔业生产伴随着渔汛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规律进 行,因此渔业民俗既要适应渔汛起落的特点,又要受 渔区江河湖海气候变化的制约。渔业生产收益的好坏,
7、农业娱乐风习
农业生产民俗来自劳动实践,也伴随生产活动 自然形成娱神、娱人的具有文娱性质的民俗文化。 这种民俗文化,有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创作, 有的是在丰收以后庆节时表演,有的是在节日民间
业余文娱活动中或歌或舞,丰富多彩。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1、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民俗
在农牧并存地区,畜牧业大多盛行在农闲季节。 狩猎者秋冬进山林捕捉猎物。东北地区入冬捕熊、 猎虎,霜降后捕貂,雪天捕鼠。而在南方,却是在
行帮忙找活干,只要用行话搭腔、问安、祝福、
求助,就必会得到帮助,甚至受到免费三天食宿 的招待,反映出“人不亲行亲”的职业民俗特点。
祖师崇拜是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 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祀典。如木匠、 石匠、泥瓦匠祀鲁班(公输子),油漆匠祀普安
成了我国工匠生产技艺最基本的民俗形态。
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技艺之最的榫卯结构 和展现我国建筑艺术风格的斗拱和飞檐,是中国 木匠技艺传承中最精华的部分。
“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用品,其中
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为最有名。历代以制
作高质量文具为生的工匠,代代相传,皆有绝技
在身。
工匠们的技艺传承,总是通过收徒授艺、言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民俗学的分类
• (一)物质民俗学
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 式性的活动,以及有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 式。
民间建筑、生产习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 民间美术、医药保健民俗、商贸民俗
第二节 民俗学概述
一、关于“民”的概述 • 民俗学学科创始人
• 德国19世纪著名的童话搜 集家、语言文化研究者
• “民”就是民族。
格林兄弟(德语:Brüder Grimm Die Gebrüder Grimm)
2. “民”是一个群体
• 法国社会学家,他的3部主 要著作《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宗教生活的 基本形式》。
• 博尔尼(英国)
民俗学研究对象是那些“流行于落后民族或保留于较 先进民族无文化阶段中的传统信仰、习俗、故事、歌谣和 俗语”。
二、关于“俗”的概述
• 20世纪中叶 多尔森(美国民俗家)
民俗学对象概括为口头文化、传统文化和非官方文化。
阿切尔·泰勒
民俗学是研究那些或者是以口头的形式,或者以实践的 方式流传下来的传统。
二、关于“俗”的概述
• 各种民俗事项研究对象
• (1)内容
(2)形式
• (3)传播方式
(4)性质和特征
• “俗”应该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
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 民俗学研究内容应该是书面文化传统之外的 文化,以口头、风俗或物质的形式存在,以民间 传承(或是口传,或是模仿,或是表演)的方式 传播。
现在的文化
• 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根本。
• 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表达 方式的总和。(民俗学角度)
• 文化作为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和社会历史的 积淀物,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一种综合反映。 (社会学角度)
• 二、文化的特点 (1)人类创造行为的体现,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大众性)
(2)文化传承依靠一定的媒介。 (3)文化永远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的。(传承性) (4)文化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5)文化具有深厚的保守性。(民族性)
三、民俗与民俗学
•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 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
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
的日常生活服务。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
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
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早期文化
接近于“文明”,指人类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人 类对自然界的征服与改造能力。
18世纪后期
扩展到关注人类各种精神活动及其这些精神活动 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
• 人类学之父,古典进 化论代表人物
•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 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 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 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 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 习惯的复合体。
钟敬文 中国民俗学之父
• 民俗: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
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 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 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 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 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 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 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 会组织等民俗。民俗虽然是一 种历史文化传统,但也是人民 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传统的概述
• “一时期之风气经过长时间而 能延续,没有根本的变动,那 就是传统。”
• 历史上文化现象、文化样式、 文化类型的凝聚,是人类活动 的积习。
四、传统的特点
(1)必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2)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 (3)文化现象传播途径的非正式性。 (4)持续性与连贯性
• (1)一种民俗现象流传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却很 难区分与哪种社会群体有关。
• (2)过分强调或规定“民”的范围只会限制和约 束自己的研究。
• 总之,中国民俗应该就是全体中国人的民俗。
二、关于“俗”的概述 • “俗”,简言之为知识和学问。
• “民俗”:普通百姓的知识和学问。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野蛮时期 半开化时期 文明时期
4、“民”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 美国加州大学民俗学和人类学 教授,美国现代民俗学和民间 文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兰·邓迪斯
• “民”可以是任何一个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具有某 种共同点的社会群体,而且这 一社会群体必须具有一种共同 的文化传统。
5、“民”为全民
埃米尔·迪尔海姆 185彼此联系在一起,社会群 体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 是一个民族内部的具有某种 共同性的一群人。
3、“民”是古人(爱德华·泰勒)
• 认为人类仍然生活在非文明的环境当中或者 说还没有进化到文明阶段的那些人,也就是 野蛮人和半开化的人。
第二章 民俗学概论
第一节 文化与传统概述
民俗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 们生活中的各种民俗事项无论在文化的形成、 发展,还是在文化的保护、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文化的概述
文化(culture)
文化是体现一个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创 造力的重要源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 载体,是这个民族存在的根本,也是这个民族 的“身份证”。
• 民间文学说(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民俗即民间文学;美国学者将民俗学定义为“口头传承 的文学艺术”,把习惯、宗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 苏联学者将其定义为“仅指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传统文化学说(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民俗仅限于传统之中,将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民俗 排斥在外。
科学全面的——“民俗”定义
“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 “楚民俗,好痹车”
“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 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
民俗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 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就像人由猿猴进化而来,身上 残留着一根尾椎股一样。(博尔尼)
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1914年)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是耕田 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 是渔夫入海时遵守的禁忌。”( 《民俗学手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