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合集下载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壹·战争促交融——淝水之战 1.背景: 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试图吞并东晋
前秦统一北方
317年,司 马睿建立 东晋,定 都建康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前秦
对 峙
东晋
4世纪后期,氐族人 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 基本统统一黄河流域, 重用汉人王猛进行改革, 使国势日渐强盛。 东濒大海,南抵汉水, 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 的局面。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推行汉化措施。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 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 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 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 给汉族。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通婚姻)
用汉制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效仿南朝以此为永制。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③ 改 鲜 卑 姓 为 汉 姓 。 ( 改 汉 姓 )
推行汉化
孝文帝出行图
减少民族隔阂,缓和民 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 定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 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 乙丙丁四等级为“四姓”;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 第最高外,以穆、陆、贺、 刘、楼、于、嵇、尉八姓为 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 中的甲姓(范阳卢氏、清河 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利于农作物生长
——《悲平城》
材料二: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移平海风城,易鲜文俗轨,卑未信贵一为族。甚此难集间。中用崤,武函之帝崇地宅尚,,武河非洛可力王文,里治,,
因不兹利大于举,改光革宅— 中原—。(北齐)魏收《魏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ppt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ppt
——苏秉琦《中G文明起源新探》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 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为中H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H民族 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魏鲜卑族 以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Z治制度 比较完备 相对落后
文化 先进 相对落后
改革迫在眉睫 每以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以骑蹙步,夏人未战先死。
材料2 译: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
材料3
——杜佑《通典·边防典》
民Z矛盾尖锐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
D.淝水之战
4、“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
C 北魏孝文帝主张( ) A.改穿汉服
B.使用汉语
C.改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
5、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 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 担任的G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 朝中的一个汉人G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改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联汉姻。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课堂小结
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②推行汉化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江南地区的丝绸业 非常发达,丝绸制 品畅销海内外。
陶瓷业繁荣
江南地区的陶瓷业 也十分繁荣,工艺 精湛,品质优良。
江南地区的特产
江南地区的特产包括茶叶和桑蚕。茶叶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农 产品,桑蚕则为丝绸业提供了重要原材料。
江南地区的特产
茶叶
江南地区盛产优质 的茶叶,被誉为中 国的名茶之一。
桑蚕
桑蚕是江南地区重 要的养殖品种,为 丝绸业提供了丰富
● 07
第7章 总结
江南地区的发展历程
经济起飞
商业繁荣
文化绽放
艺术传承
01 城市现代化
城市建设与规划
02 农村现代化
农业技术改进
03
一带一路
促进国际合作 扩大贸易规模
文化输出
传播中华文化 增进友谊
江南地区的未来 展望
江南地区将朝着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的目标努力,实现经 济繁荣与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
文化荟萃
文学艺术繁盛 科技进步
政治变革
政治结构日趋完善 地方行政逐渐规范
● 03
第三章 江南地区的文化传承
江南地区的诗词 文化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唐诗宋词在这里 颇受推崇。诸多文人雅士汇聚一堂,相互切磋,推动了诗词 文化的繁荣发展。
江南地区的诗词文化
唐诗宋词颇受 推崇
代表着中华文化的 精髓
的丝绸原料。
● 02
第二章 江南地区的历史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的 江南地区
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最为强盛,瓯越、楚国也有一定的影 响。这个时期江南地区开始展现出了独特的历史风貌,呈现 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春秋战国时期的江南地区
吴国最为强盛
在政治、经济和文 化方面取得了显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4张PPT)

洛阳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①保守的鲜卑贵族会怎么想?(保守者) ①使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②北魏孝文帝又会怎么想?(改革者) (思路引领: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 ②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基 及生活习俗、最终目的等方面分析)
洛阳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孝 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论从史出
平城
1,地处中原 2,历史悠久
洛阳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
3,自然条件好
北魏洛阳复原图
洛阳,位于今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 岸。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四季分明,气 候宜人。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环境, 使洛阳成为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之地。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内容: 1,迁都城 平城----
洛阳
直接目的: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联汉姻
北魏孝文帝推行哪些汉化措施?
语言: 说汉语
服饰: 穿汉服
姓氏: 用汉姓 婚姻: 联汉姻
图说历史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思考孝文帝改革的 作用?
北方少数民族在牛耕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 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 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1、背景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③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 • 改革内容:
1, 迁都城
原因:
平城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 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①客观原因:气候干燥; 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 ②根本原因:位置偏 北,不利于对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 先进文化 ③还希望通过迁都来达 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今欲断北语,从正音(汉语)。 ——《魏书》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4.元丞相为什么也被罚俸禄? 穿汉服
壬寅,革衣服之制。 ——《魏书》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 戴汉族服饰。
汉化 自改西革晋以措后施,经过两百年的战有乱哪,些洛阳影已响是呢一片?瓦砾。
孝文帝迁都后……经过北魏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1.北想魏一的想公这主种最姻有亲可关能系嫁对给北哪魏个的民统族治的人? 有鼓什励么鲜好卑处贵呢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族卑为聘分女大孝
宣 霁 元 年 七 月
高 门
公 主
王妃把汉中原 族别 为地子 作主姓 (和文 帝鲜聖卑贵族的
。 也 ,利益大联五系后起汉来选,旨壮大了北
嫁 给
很多魏的姓女 统个 皇治宫 ,力族 贵量择 中。血统的交
第三 章
团结铸盛世
图说历史: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
经济
物质
精神
生产
生活
生活
民族大交融 采桑图
烤肉图
胡乐图
北魏初期,汉族崔宏因不想
北魏末年,汉族大臣将北魏
在异族政权中为官,逃亡江
视为自己归属的王朝:“郭
南,途中被追回,为此他写
嘉灭亡的耻辱和家族仇恨使
下诗文咏叹自身悲惨命运。
我痛入骨髓。”
牛耕图 ——《魏胡地书床而》替坐代”了的当习时惯人方们式“。席 胡汉合—舞—已《成北为齐普遍书风》气
交流互鉴
多元
历史上孝文帝改革是落后鲜卑族屈服
华夏民族于,先非进汉一族族文所化成的。结太果古, 以我认来为,中诸华族民
错居(交错族杂的居形)成过,程接就触是交少通数(民交族被流单沟向通融)入, 各去小异而汉大族同的,过程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 世所谓诸夏是也。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经济上: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
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 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生活上: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 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4)政治上: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 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5)文化上: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 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 人民的喜爱。
——《魏书》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史料二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禁用鲜卑语),一从正音……其 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资治通鉴》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史料三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史料阅读❹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 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 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大意: 从今起要停用鲜卑语,全部改讲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 习惯已久,可能一时很难改过来;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 则必须改。若故意违反此令,则要降爵罢官。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史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两则史料反映的措施 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北语”:鲜卑语。“正音”:汉语。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4)观察史料三图中人物的衣着装扮,你有何认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是《北方的民族汇聚》,主要讲述了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过程。

以下是该课的主要内容:
1.民族汇聚的背景:本课首先介绍了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多个民族聚
居的地区,这些民族包括汉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逐渐增多,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

2.民族汇聚的过程:本课详细讲述了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融
合过程。

例如,东汉末年,南匈奴入侵中原,与汉族居民交融;鲜卑族南下建立北魏,最终与汉族融为一体;氐族和羌族也在相互交融中形成了新的民族。

这些民族汇聚的过程,既有和平交往,也有战争和征服,但最终都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3.民族汇聚的影响:本课还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民族汇聚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民族汇聚不仅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还为后来的隋唐统一打下了基础。

民族汇聚也带来了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痛苦,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主要讲述了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

1/ 1。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视剧《锦绣未央》演绎了南北朝时期,北凉与北魏之间的恩怨情仇。

北凉是内迁各族建立的十六国之一,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怎样的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了解北方各族之间斗争与交融的历史。

新课探究一、淝水之战1.前秦的建立【人物链接】苻坚【具体解读】苻坚,氐族,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2.战争概况项目 前 秦 东 晋领导人苻坚 谢石、谢玄 兵力80多万 8万 结果失败 胜利胜利、失 败的原因民族矛盾尖锐,士气低落;指挥不当,战线过长士气高昂; 指挥得当 影响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问题探究】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苻坚拥有80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答案提示:从前秦方面看: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

秦军劳师远征,苻坚指挥失误。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

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图片链接】【问题探究一】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潮流?答案提示: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潮流。

【问题探究二】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何时统一的北方?答案提示:鲜卑族;439年。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
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①原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
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3、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表现:
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魏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9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相关内容。

孝文帝改革旨在促进民族融合,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他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如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等,这些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同时,北魏时期,汉族和鲜卑族等北方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日益密切,形成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局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北魏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具体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对于民族融合的概念和过程可能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融合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特点和意义。

2.教学难点: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北魏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魏时期的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对北魏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特点和意义。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5.在古代史上提倡使用汉语,穿汉服,用汉姓等措施的一次 著名改革是:
A.商汤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C 6.孝文帝叫拓拔宏,又叫元宏,你知道为什么吗?
A.皇帝赐姓元 B.他喜欢银元 C.改用汉姓 D.讨厌自己的复姓
C 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
进行的迁都是:
C
10.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 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 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 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
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 要迁都,迁都 后产生了什么 影响?
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原因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孝文帝,在 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 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呢?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11 . 都 城 能 反 映 一 个 朝 代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的 发 展 , 其 中 为
C 接受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殷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权更替、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四部分内容通过论述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凸显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316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

北方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战,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

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民族习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

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1.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事及北方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措施,并能够正确评价其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结合史料,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嘉峪关魏晋墓“吃烧烤”砖画及烧烤美食图片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烧烤吗?但你有没有想过,烧烤这项美食也是民族交融发展下的产物呢?其实最开始时把食物放在火上烤的烹饪方法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但是他们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直接在火上烤熟,加盐就可以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关于江南地区丰富的历 史遗产的课程。本课件将带你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开发、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和交通,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
江南地处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地形起伏,水系发达,气候温暖湿润。这里有三大盆地:苏北盆地、 沪深盆地和江南盆地。
江南地区的城市和交通
江南地区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系统,同时也有华丽的城市群体。著名的运河 和港口是江南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地区的成就和贡献
江南地区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江南地区的影响也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它为世 界文明的发南地区就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夏、商、周时期,这 里是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江南经历了不断的变迁。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宋代是江南的经济繁荣时期。
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 业
江南地区以水稻种植闻名,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粮仓制度。此外,丝绸 和棉纺织业也在江南地区繁荣发展。瓷器制作和商业贸易也是江南的重要特 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 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交融”的 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 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 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 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 史现象。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认识: 1、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 关系。 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 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0岁 满月 13岁
幼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7岁
27岁 2岁 32岁 8月卒 30岁 3岁 9岁 36岁 34岁 6月废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推测:
这个问题会导致东汉后 期什么样局面的出现?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1.畸形政局乱朝纲—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一卷 百战成王 仕宦当作执金吾---东汉的建立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第三卷 祸起宫闱 汉运渐终人心乱 ---东汉的衰亡
第四卷 苍茫大地 江山浮沉谁是主 ---历史的沉思
梁太后 窦太后
外戚 窦宪 邓骘 阎显 梁商、梁冀 梁冀 梁冀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教学课件

栏目索引
1.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而得 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与南方的哪 一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 (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成汉 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强盛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 面。
栏目索引
2.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羯 答案 B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栏目索引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项羽、秦军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袁绍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淝水之战 383年
东晋、前秦
结果(或影响) 项羽歼灭秦军主力 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晋军打败前秦军,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 有被打断
栏目索引
注意 中国古代史上有过多次迁都,但具体原因不同,其中北魏孝文帝 迁都是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例2 (2019内蒙古巴彦淖尔磴口诚仁中学期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 主要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接受先进文 化,巩固统治。故选D。 答案 D
——赵翼《廿二史札记》
栏目索引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中北魏孝文帝规定不能在朝廷上用鲜卑语讲话,而要 用汉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积极推 行汉化,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史料二中赵翼对北魏孝文帝的改 革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孝文帝讨厌鲜卑族的旧俗,想要实行汉化来 改变(旧俗),所以大胆地进行改革。然而,国势的衰微,实际上就是从这 里开始的。 知识链接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 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 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 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 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王猛
壹 淝水之战
3.淝水之战
阅读课文说一说淝水之战的概况?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语或典故: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影响: 淝水之战是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 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 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淝水之战形势图
D
肆 课堂练习
3.(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魏书》记载,大臣高闾认为夏商周三代
疆域不大,实行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仪式),劝孝文帝也举行封
禅大典。孝文帝却认为南方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不欲封禅。由此可见,孝文
帝( )
A.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B.推动北方人口南迁
D
C.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D.胸怀国家统一大志
汉族 农耕 封建社会 定居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 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 十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①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 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②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的统一、 强盛奠定基础。
思考 合作探究
民族交往:和平与武力并存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 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 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2024年秋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教学课件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24年秋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教学课件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有何影响?
内容:494 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民迁到 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 影响:这些措施,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淝水之战示意图
淝水之战结果如何? 晋军取胜。
从前秦方面看 从东晋方面看
①前秦军劳师远征,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②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前秦 军失败,前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①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 ②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认识到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北方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方式、内容和影响。
三 教学过程
敕勒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 历史上 把北方主要的 15 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其中氐人 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 民族交融
第 19 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权更替、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
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地图,引导学生复述淝水之战的经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书》:“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 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 以供天下人穿用。
——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的江南 已逐渐得到开发。
课时小结
时间 263年 266年 280年 316年 317年 350年 383年
不同?为什么?
江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的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2、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 进的生产技术、不同的生活方式;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 开发的表现 江南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灌钢法的采用是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 开发的意义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经济 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江 Nhomakorabea地区的开发
《史记》:“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所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 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水附

大胜。
以少胜
东晋 8万 谢安 多, 损5千
人。
军中民族成 分复杂不够 融合,不满 氐族统治, 汉人希望东 晋能胜;苻 坚指挥不当 战线过长。
全体将士斗 志高昂;谢 安等将领足 智多谋,指 挥得当。
前秦统治瓦 解,苻坚被 部将所杀, 北方再陷割 据、混战。
东晋收复了 部分失地, 保持和平40 多年。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
• 1、了解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 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十 六国、前秦与淝水之战;
• 2、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 3、认识劳动人民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
贡献。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前秦王苻坚
前秦形势图
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80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 晋。与东晋8万兵对峙淝水。东晋使计打败前秦。
八公山 淝

淝水之战双方比较
时间
地点
交战 双方
兵力
指挥
结果
原因
影响
80万
惨败。 嫡系尽
嫡系
灭其他
东晋
前秦
30万 其他
苻坚
逃亡, 风声鹤
公元 淮南 383年 郡淝
50万
唳,草 木皆兵
很短的时间?
西晋统一
266年

263年
西晋
280年

马 炎
魏完成统吴一
西晋统治的短暂
原因:
1、统治集团极端腐朽,在 位皇帝智力低下;
2、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耗 尽了国力;
3、贵族生活奢侈腐化,竞 相攀比斗富;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4、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 兵,推翻了西晋统治。
八王之乱
淝水之战的影响 图中黑线为战前双方控制区域分界线,红线为北伐胜 利后的双方控制区域分界线。
前秦
东晋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讨论活动
• 1、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够得 到开发?
• 2、江南地区开发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 3、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何在? • 4、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与《宋书》的描述有何
内迁各族
内迁的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杂 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 缩小,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鲜卑
匈奴



鲜卑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讨论活动
• 1、东晋是如何建立的? • 2、前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 3、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简单经过、特
点?苻坚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什 么原因?淝水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 4、请你找出源于淝水之战的成语?
大事记 魏国灭蜀 司马炎取代魏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西晋灭吴统一中国 匈奴攻入长安,西晋灭亡 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前秦建立 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课堂作业
•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谢谢合作 再见
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
中国历史
yccym@
复习
事件 时间
18-三国鼎立
交战 双方
结果
建国 者
国号 都城
官渡 之战
公元200年
袁绍 曹操
曹操取胜 统一北方
赤壁 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 孙刘联军
孙刘取胜 鼎立形成
公元220年 公元221年 公元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魏 洛阳 汉 成都 吴 建业
东晋十六国
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南京)的晋 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朝,都城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政权 维持了长期 的偏安统治
到公元420 年被刘裕所 建立的宋所 取代,共经 历103年。
前秦
前秦(350—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 占据关中,称三秦王。
前秦王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他得王猛辅政,得以 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 丰乐”。前秦强盛后,苻坚于376年统一了北方。
重点难点
• 1、“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 3、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学习的难 点。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要内容
•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 二、淝水之战 •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讨论活动
• 1、西晋是怎样兴起的? • 2、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有何意义? • 3、西晋是如何灭亡?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