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20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20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20课知识点
历史是人类发展的记录和反思,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变迁。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概述和重点内容:
第一课:人类社会从何而来?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重点掌握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以及农业革命和文明的发展。
第二课:城市的发生和发展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城市的发生和发展,掌握了城市的特征和城市的重要作用,以及古代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城市规划。
第三课:从城邦到帝国:古希腊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古希腊早期城邦制度的构成和发展,
以及希腊民主政治的出现和演化,重点掌握了希腊战争的原因和
结果。
第四课:古罗马:从城邦到共和国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古罗马城邦制度的构成和发展,以及
罗马共和政治的出现和演化,重点掌握了罗马扩张的原因和结果。
第五课: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古罗马帝国的形成和演化,掌握了罗
马帝国的特征和重要影响,以及阐述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和结果。
第六课:中国古代文明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华文明始于黄河文化的发展历史和
演化过程,掌握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和丝绸文化,以及中国古
代政治和社会的制度。
第七课:中国封建社会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构成和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和制度,重点掌握了封建时期的科举制度和科技发展。
第八课:唐朝:盛世的文化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唐朝的盛世文化,重点掌握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情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0张PPT)
5、结果: 6、影响: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又一次以少 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以后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的统一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 建立北魏。 439年,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改革
拓跋宏(467年10月13 日—499年4月26日),又 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 族政治家、改革家。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目标导学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问题思考: 北魏是何时建立的?又是何时统一北方的?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 面。 原因:北方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 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 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
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 推行改革,使鲜卑在经济、 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 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缓解 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 改革”。
孝文帝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
朕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住在中原! 迁都,就是要让你们的后代接受汉族先进 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 平城
洛阳
探究思考: 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措施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 族联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答案:(1)孔子。“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任答一点即可)
[医学传承] 材料二
(2)材料二所示的医学家在中医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誉为“医圣”。请写出他的名字和 医学著作。
答案:(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当时俗
语,意为‘这个’)。”从材料分析,顾恺之认为画人物最重要的是( C )
A.体现人物的形象
B.描绘人物的位置
C.画好人物的眼睛
D.重视人物的气韵
11.(2022大连期末)南北朝时期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他们”
历史解释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繁荣的原因。
时空观念 书法的演变。
家国情怀 古代科学家贾思勰和祖冲之身上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重难总结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开凿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堪称宏伟精 巧的雕刻艺术品。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5.(2021济南一模)下图是1980年我国发行的纪念贾思勰的邮票,以下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B.发展了“治未病”思想 C.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他的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
1.第1课: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主要以打猎和采集为生。
The origin of human socie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Stone Age, when people mainly lived by hunting and gathering.
2.第2课: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The slave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slavery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ave society.
3.第3课: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封建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Feudal society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feudal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feudal society.
4.第4课: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是近现代社会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Capitalist society is the main form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apitalist economy has played a driving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初中人教版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目录版)
J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 七年级七年级七年级 上册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P2 P2 2.2. 类人猿类人猿 P2 P2 3.3. 北京人北京人 P3-4 P3-4 4.4.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 P4-5 P4-5 5.5. 远古的石器远古的石器 P6 P6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 1.1. 阿姆渡的原始农耕阿姆渡的原始农耕 P7-8 P7-8 2.2.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P8-9 P8-9 3.3. 大汶口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P9-10 P9-10 第3课 华夏之祖华夏之祖 1.1. 炎黄战蚩尤炎黄战蚩尤 P12-13 P12-13 2.2. 黄帝—人文初祖黄帝—人文初祖 P13-14 P13-14 3.3. 尧舜禹的“禅让”尧舜禹的“禅让” P14-15 P14-15 4.4. 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建立 P15 P15 5.5. 原始社会结束原始社会结束 P15 P15 6.6. 可供嫘祖选择的衣料可供嫘祖选择的衣料 P16 P16 活动课一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夏、商、西周的兴亡 1.1.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P20 P20 2.2. 夏朝的兴衰夏朝的兴衰 P20-21 P20-21 3.3. 商汤灭夏商汤灭夏 P21 P21 4.4. 商朝建立商朝建立 P21 P21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七年级上册历史19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19课笔记
第19课古代帝国
古代帝国是中国在古代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一种政治制度。中国共有20多个这样的帝国,被称为“古代帝国”,它们发展的时间最早的是夏朝,最晚的是清朝。
古代中国的帝国是以帝王的名义统治的,由一个统治者——帝王领导,组成各种官员、军队、公民等组成一个独特的政治系统,它们把国家分成不同的部门,如商业、政府、宗教等,以达到有效治理和有序管理的目的。
古代中国的帝国也有自己的文化,各个帝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比如,商朝发展了以蜀黍和礼仪为基础的礼法,哲学家们也在商朝大力发展了儒家思想,秦朝建立了《秦苍梧法典》,规范了处罚和补偿的标准,还大力发展了兵法和《礼记》的军事思想。
古代帝国的政权结构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帝国采用“百官”的制度,这是以帝王为中心,以国家官员,其他官员和士兵为边缘组成的政治结构。其国家权力结构也不同,有严格的中央集权,也有半中央集权或强化地方自治的政权架构。
古代中国的帝国还采用了地方政府。一个省可以分为若干县,每个县有一个县政府,县政府受帝国政府直接管辖,负责收税、征兵和执行政府政策等。
中国的古代帝国发展了一种强大、严格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点,为中国流传了许多宝贵的政治思想和制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内容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2)建立者:汉高祖刘邦;(3)都城:长安;
二、“休养生息”政策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内容标准●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主要措施
政治上:背景:西汉初年,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1)实施“推恩令”(主父偃)作用: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2)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
思想文化(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作用: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作为教材。
作用: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经济上(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事、外交:派张骞通西域;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开通丝绸之路;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内容标准●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一、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中兴:措施:①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在农业消费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权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二、赤壁之战
1.背景:208年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权力,统一全国。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结合迎战曹军。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
2.经济开展:曹魏重视农业消费,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兴旺,开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络。蜀西南
三国鼎立形势图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263年,魏灭蜀。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
相继专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概,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
1.背景
(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权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权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对抗。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到第20课问题形式的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到第20课问题形式的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1、西汉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人物?
公元前202年刘邦公元9年王莽
2、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洛阳
3、光武帝时期出现的局面称为什么?
“光武中兴”
4、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什么现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5、东汉后期爆发的农民起义是什么?时间?领导人?创立的的教派?原因?
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创立太平道
天灾人祸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西域的范围是哪里?
汉代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及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哪位皇帝支持?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寻求军事联盟汉武帝
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①②)
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路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来往的货物?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西域
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等传入中国
对汉代:①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汉朝的兴盛,提高汉朝的地位
对今天:①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②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③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等都有重要意义④有利于沿线城市旅游事业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四单元(19+20课)思维导图
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他在数学 天文 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钟繇《贺捷表》
书法、绘画与雕塑
陆机《平复帖》:“中华第一帖”
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儒家
清谈玄学的兴起
竹林七贤
梁武帝四次舍身入佛寺
儒释道三教的发展
佛家
北周武帝灭佛运动
道家
在北周武帝灭佛运动中也被灭了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表现
政治制度 文化方面
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民族心理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改革措施
改说汉语 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
鼓励与汉族联姻
用汉制,学汉礼
改革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时期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经济、习俗方面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 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
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 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
从前秦方面看 从东晋方面看
苻坚骄傲轻敌 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3.《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其作者为北魏时候的郦道元。
5.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是东晋时代人,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无所不画。他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女史箴图》
6.
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周 朝
汉 朝
东 周
南朝
附:公元纪年
1、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如,1840 年是 19 世纪 40 年代。
关于世纪初、世纪末。如,208 年(赤壁之战)是3 世纪初。公元前202 年(西汉的建立)是公元前3 世纪末。
2、关于年代计算。(1)两个时间同是公元后的年代,大数减小数(2)两个时间同是公元前的年代,大数减小数(3)两个时间一个是公元前的一个是公元的,则两数相加再减去1.例如: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 年,灭亡于公元9 年,西汉政权共存在202+9-1=210 年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历史学的初步认识
1.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2.历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中国近代史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第二章思想品德与政治制度的演变
1.古代思想家及其学说
2.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官制演变
3.全球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
第三章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
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社会分层与阶级斗争
3.农民起义及其影响
第四章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1.四大文明古国概况
2.古代文明交流与变异
3.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比较
第五章世界近代化的起点—欧洲
1.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
3.工业革命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技和发明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农业方面的发明
3.科技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第七章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1.大丝绸之路
2.非洲的历史文明交流
3.拉美的历史文明交流
结束语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的概述,其中包括人类文明的发展、政治制度演变、古代社会变革、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世界近代化起点、中国古代科技和发明以及各地区历史文明交流与发展。深入研究这些知识点将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文化提供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到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到
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到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历史的学习,就必须要系统,要熟悉知识框架。希望提供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1.、中国
...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
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PPT课件 (2)
昨 天 今天
丝路开创 丝路风光
明
丝路畅想
天
比一比 看谁对丝绸之路了解得更多?
公元前138年,张骞受汉武帝的派谴出使西域, 其任务是要联合同样受匈奴骚扰的大月氏一起夹 击匈奴,途中张骞等人遭匈奴袭击,被扣押达十 年之久。但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终于 找到机会逃了出来,继续西行,一路上历尽千辛 万苦来到大月氏。然而,大月氏人却不愿意再攻 打匈奴,张骞只好在当地考察一年多后返汉。途 中又遭匈奴扣留一年多,赶上匈奴内乱,才得以 脱身。于公元前126年回到了长安,历时长达13年。
亚欧大陆桥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 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 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 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 洲际铁路,经过了30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 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 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1、指图介绍丝绸之路南北两条道路所经过的路线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 路”
欧洲人很早就把中国称为“塞里斯” (Silk--road),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公元前1世纪的一天,罗马执政官恺撒穿 着灿若朝霞的长袍出现在剧场包厢时,百 官们都惊呆了。后来才知道,恺撒穿的 “天衣”是用中国丝绸缝制的。人们用 “天下第一织物”等最美的语言赞美中国 的丝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要点]
1.西晋的兴亡
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316年西晋灭亡(匈奴人所灭)
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灭亡
2.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
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淝水之战(前秦----东晋)
(1)时间:383年。
(2)结果:东晋大败前秦。
(3)意义: 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4)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5)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4.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北方人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成就:(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2)大量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3)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4)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难点解析]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利用西晋内乱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来看,前秦的军队成份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它民族不满前秦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统治.秦军中的汉人更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写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这里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重点考点]
1.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有哪些?他们的内迁有什么历史作用?
(匈奴,鲜卑,羯,羌,氐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淝水之战的作战时间,作战双方、结果、意义和影响。
(383年,东晋与前秦,东晋打败前秦, 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3.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重要影响。(见知识要点)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后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 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知识要点]
1.439年北魏(东北鲜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洛阳)。
3.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措施:①禁用鲜卑语,改说汉语。
②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③禁用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礼法。
作用:这些措施,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重点考点]
1.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定都平城。
2.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和作用。
目的: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地区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措施:禁用鲜卑语,改用汉语;禁穿胡服改穿汉服;禁用鲜卑姓,改用汉姓;与汉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作用: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4.北朝时期相继出现了哪几个政权?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知识要点]
【重点考点】
1.把圆周率小数点推进到第七位数字的是南朝数学家(祖冲之)。
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重点考点】
1.下术品问世时间距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D )
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 龙门石窟佛像2.“漂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王羲之)的书法。
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