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文言文阅读测试.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论(lún、lùn)语》记载(zài、zǎi),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chǔ、chù)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
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
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你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是。
(3)这两个自然段各写了一个什么故事?(4)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孔子具有的美好品德。
(5)孔子厌恶“盗”字实际上是说他厌恶的行为,说明他能时时坚守君子的节操。
【答案】1.(1)lùn、zài、chù(2)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3)①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孔子不喝“盗泉”水。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偷盗【解析】1.⑴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⑵句子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句义。
人教版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人教版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
”时众盲各以手触。
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莱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背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
(注释)①告:告诉、说给。
②时:当时、此时。
③触:触及、摸到。
④类:好似、好像。
⑤莱(lái)菔(fú):萝卜。
⑥箕:簸箕。
⑦臼:舂米的石臼。
(1)短文写的是________的故事。
文中“时众盲各以手触”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文中共有_____位盲人摸象,他们在摸象后说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他们最终谁也没说准象是何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2.在文中“”里加上标点。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中,“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得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舍弃鱼而要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要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课内阅读(13分)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①这是齐王第三次侮辱晏子,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多于10个字)②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晏子的表现很出色。
他把“淮南”比作了______________,把“淮北”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橘”比作______________,把“枳”比作________________。
言下之意是说________________。
③晏子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官”。
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不少于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略2.《滥竽充数》是一篇,讲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的道理。
我们学过的成语故事还有、。
【答案】寓言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的队伍里充数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刻舟求剑狐假虎威【解析】略3.根据课文《杨氏之子》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3%)梁国杨氏子(),甚()。
孔君平(),父不在,()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完整版)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docx
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姓名:得分:一、连线题。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二、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郑人买履()宁信度()度其足()忘持度()柘木()蒙袂()中伤()廪食()窥探()何遽()游酢()张僧繇()三、解释划线的字词。
吾忘持度()及反,市罢()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物莫能陷也()或曰()两者不肯相舍()颦其里()坚闭门不出()挈妻子而去之走()比期年()楚人有涉江者()求剑若此()兔走触株()欲负而走()鸦本不善鸣()为火所燃()何不早说()子无敢食我也()兽见之皆走()终亡其酒()潜心经史()中夜闻鸡鸣()而疑邻人之父()此独以跛之故()资给以书()引弓虚发()五色无主()一寸之萌耳()使人吹竽()羽尝为流矢所中()四、填空。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八字成语:()。
2、《指鹿为马》里“赵高欲为乱”中的“欲”是“想要”的意思,请你用这一意思写两个含有“欲”的成语:(、)。
3、《晏子使楚》中“反取病焉”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4、《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5、“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的性格特点。
6、《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当中,是指()把()视为知音。
7、请写出 2 个带“履”字的成语:(、)。
8、从《矛与盾》这个故事里卖矛与盾的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提炼一个成语:()。
9、“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后半句是()。
10、“挈妻子而去之走”中,“妻子”的古义是()。
11、《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百兽看见狐狸都四处逃散的真正原因是:()。
12、请你写出 2 个以“画”字开头的成语:()。
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完整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
完整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
这份文档包含了完整的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练题目,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部分题目,供参考:
改正下列各句:
1.吾家有一狗,毛色黄白相间,尤善游泳。
答:我家有一狗,毛色黄白相间,尤擅游泳。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夜来风雨声,花落应难逃。
3.吾爱君如诸葛,有如施瓦辛格之爱米拉。
答:我爱你像诸葛,有如施瓦辛格之爱米拉。
阅读理解:
寒江独钓是唐朝诗人张志和所作诗,诗中借钓鱼之喻,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江独钓》是谁所作?
答:唐朝诗人张志和。
2.此诗借用什么比喻来表达思乡之情?
答:钓鱼之喻。
作文题:
请用不少于100字的篇幅,写一篇《借蝉之声》的作文。
提示:
建议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通过阅读理解所学内容进行联想,对自己的感受做出感性地思考和理性地分析,从而完成文章写作。
这些练习涵盖了文言文学习的多个方面,希望对五年级的学生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学生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学生版一、语段阅读(共7题;共21分)阅读回答问题景阳冈(节选)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
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
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1.(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筛酒:②主人家:2.(1分)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这句话是对武松的和的描写,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②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一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武松的性格特点,他身体好,酒量大,为下文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3.(5分)酒家在门前挑着写了“三碗不过冈”的旗子的目的是什么?阅读回答问题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①有知夜观者。
余昔焚修②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③,自是一段奇景。
顷焉④,风色陡寒,海门⑤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
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 。
信哉!注释:①鲜xiǎn:少。
②焚修:焚香修行。
③蟾光:月光。
④顷焉:不一会儿。
⑤海门:二山相对,扼钱塘江入海口,称之为“海门”。
4.(2分)短文选自明代文学家高濂的《四时幽赏录》,文中作者身处的地点是() A.舟中B.寺中C.山中D.军中5.(2分)你认为以下哪个小标题最贴合短文内容?()A.月夜盼潮B.月夜听潮C.月夜观潮D.月夜叹潮6.(2分)联系选文内容猜测,结尾句“信哉!”理解正确的一项()A.确实如此啊!B.真是诚信啊!C.赶紧写信啊!D.不能听信啊!7.(1分)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潮来了”的句子;这句采用了描写,让人感觉二、文言文阅读(共53题;共244分)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
②中道:半路。
③反::假字,同“返”,返回。
④焦:皱褶。
⑤申:通假字,同“伸”,拉直。
⑥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⑦大行(háng):即今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
⑧方:正在,时间副词。
⑨驾:车。
[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曰:“吾用多。
”__________________(2)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人知道走错了方向,仍坚持往北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故事,完成练习。
魏文侯与虞人(虞人:管理山泽打猎的小官)期(约定时间)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使人:叫人。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①,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②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④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方来:将要来;②诣:到……去;③曷:同“何”,什么④得无:莫非习题: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__ 何以:____________ 何坐:____________ 避席: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2.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人教版2024年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人教版2024年五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节选)大抵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②,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④”。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大抵:大概。
②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
③云:说。
④见:同“现”。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几案(______)不可倒一字(______)牵强暗记(______)[2]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读书要先______,在此基础上进行______,这样才能有所得。
[4]读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用“______”画出来。
[6]多读的好处有哪些?请你根据短文归纳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何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周公诫子.doc
2018长沙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周公诫子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2)博闻强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用原句回答)
4、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墨鱼①自蔽②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④墨而渔之。
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祸⑥也欤?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
②蔽:隐蔽。
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
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
⑤所以:……的原因。
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
⑦恃:凭借,依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_________)(_________)(2)亦足以鉴。
(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以墨蔽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2. 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作者是_______朝的著名爱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字_________号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1]对第一句中“通”与“善”的解释正确的是()A.整个善良B.通过善于C.整个善于D.整个熟悉[2]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这两个人的表现是()A.两个人都很专心B.两个人都不专心C.一个人很专心,另一个人不专心[3]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写法是()A.比喻B.对比C.联想D.照应[4]“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___的语气。
“非然也”应读出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5]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是()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
B.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做事时要想着天上的鸿鹄。
2.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并完成练习。
①(________)为(________)设果。
②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
我发现,理解文言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填写故事的经过,并联系上文,补充故事的结果。
这个故事是围绕“________”展开的。
[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B.他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他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对方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站得住脚D.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不伤和气3. 课内阅读。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阅读检测卷(含答案)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为设果(____________ ) ②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2.给下面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①孔君平诣其父(____________ )A.拜访B.(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A.表示____________B.给——看3.根据语境填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如果来的是李先生,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5.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B.其人弗能应也(不)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6.“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7.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吾矛之利( )(2)于物无不陷也( )(3)或曰( )9.翻译下列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10.请你用“自相矛盾”写一个句子。
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2021秋•长兴县期中)阅读。
北人①不识菱ㅤㅤ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②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③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护:掩护。
③强:硬要。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仕.于南方 做官 B.席上食.菱 食物 C.欲以.去热也 用来 D.或.曰:“食菱须去壳。
” 有的人 (2)下列句子中的“去”与“食菱须去壳”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B.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D.去.死肌,杀三虫。
(3)以下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并壳入口”的意思是:并且把壳吃进嘴里。
B.“其人自护所短”的意思是:那个人想掩盖自己的错误。
C.“北土亦有此物否?”的意思是:北方不是没有这种东西吗?D.“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的意思是:坐着的人把不知道的当成知道的了。
(4)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你选一选。
(多选)A.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不能乱吃,连皮带壳吃菱角是不对的。
B.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
C.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要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
D.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2.(2021秋•高邑县期中)课内阅读。
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
吕氏春秋·察今》中的《刻舟求剑》楚国有一个人涉水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上刻下标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进水里的。
”船停下来后,他跳进水里去找剑。
可是船已经驶过去了,剑却没有跟着船走,他这样找剑,岂不是很糊涂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指涉水过江的人。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3)求剑若此:像这样去找剑。
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C.随机应变3.XXX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楚人在船上刻下标记,然后跳进水里去找剑。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
韩非子·有度》中的《郑人买履》XXX一个人想要买鞋,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长度,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坐的地方。
到了市场,他却忘记了带上尺码。
等他买到了鞋子,才想起没有带尺码,于是他回去取尺码。
等他回到市场时,市场已经关门了,他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子呢?”他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我忘记带尺码了。
2)反归取之:回去取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是一个()。
C.疑问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子呢?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3.读上面的小古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完成练。
1)选文(一)的两个主要人物是XXX的儿子XXX和钟会。
2)选文(一)写了XXX之子的两件事,请你用通俗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第一件事:XXX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很聪明,但私下却不尊敬长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课文采用了“事+理”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请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
[3]根据故事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人物语言,人物动作,并完成练习。
楚人:“吾盾之坚,___________”(人物动作:__________)。
“吾矛之利,______”(人物动作:他高高举起自己的矛,不时用矛盾在盾前比画着。
)路人:“_________________”其人弗能应也。
“弗能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4]下列事例属于自相矛盾的是()A.我已经洗好衣服了,可妈妈总是不放心,要再洗一遍。
B.嚷着要减肥的姐姐总是控制不住食量,还说:“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呢?”C.每天出门前,奶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我路上小心。
D.爸爸总是夸哥哥的字写得好,责备我的字写得不好。
2. 阅读理解。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梁国/杨氏/子九岁B.孔君平/诣/其父C.孔指/以示/儿曰D.儿应声/答曰[2]给下面句中“此”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此是君家果()A.表示此时或此地。
B.这;这个。
C.这样。
[3]用文中语句填空。
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从“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从“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①壳入口。
或②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A我非不知,并壳者,欲③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B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④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连同。
②有的人。
③想要。
④因为、由于。
[1]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对你的启发,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来说明。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人不学而不蕴,不亦君子乎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jù)契③其舟曰:“是④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⑤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涉:渡。
②遽:急忙,立刻。
③契:刻。
④是:这儿。
⑤求:寻找。
[1]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杨氏之子[3]这篇古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_________”概括。
从修辞手法上看,最后一句是______句。
[4]对这篇古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B.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考虑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规。
C.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流太急,把剑冲走了。
3. 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
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资给以书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④遂成大学
.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
.
(2)宁信度
.
2.翻译下列句子。
( 2)吾忘持度.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分别写出它们的意思。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
而忘操之返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祭祀;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固
——本来;安——怎么;亡——失去、得不到。
1.解释字义。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2)我能为之足
..
(3)蛇固无足(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四.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字意。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 。
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来回答。
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
请你举出两个来。
五.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涉:渡过②遽:立刻③契:用刀子雕刻④惑:糊涂
⒈解释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